第8课《土地的誓言》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1页
第8课《土地的誓言》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2页
第8课《土地的誓言》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3页
第8课《土地的誓言》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4页
第8课《土地的誓言》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歌曲《松花江上》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悲怨低徊的歌声,不但唤起了东北军官兵的亡国之恨,更唤起了全国民众的救国之情,很快,这首歌就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广为传唱,但人们不会想到,就在几个月之后,它直接引发了一起改变国家局势的大事件。当时,蒋介石正在西安视察,及住在离西安城不远的临潼,于是,示威人群决定步行前往临潼,直接向蒋介石请愿。一听到这个消息,蒋介石赶紧给张学良打电话,要求阻止示威群众来临潼,并且指示说“必要时可以向学生开枪”。接到蒋介石的命令,张学良立即带兵追上游行队伍,要求学生立即解散,返回西安。当游行队伍到了西安的东郊时,作为地方军政长官的张学良将军就去劝阻学生,这个时候游行的学生,集体高唱《松花江上》,“爹娘啊,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我的故乡”深深地打动了也感染了张学良将军,他含泪劝阻学生们说“请同学们回去,一周以内,我一定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学良将军没有对学生们食言,四天之后,也就是1936年12月12号,张学良联合杨虎城发动兵谏,逼迫蒋介石下定抗日决心,这也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斡旋之下,“西安事变”最终得以和平解决,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作者简介30年代中期“东北作家群”代表作家之一。这一流派都是从东北流亡到上海及关内各地的一些年轻作家,如萧红,萧军等。他们开了抗日文学的先声,第一次在作品中把作家的心血,与东北广袤的黑土,铁蹄下的不屈相结合,以一种浓郁的眷恋乡土的爱国主义情绪和粗犷的地方风格振奋人心。他的代表作还有《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等作品。回顾历史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自行炸毁沈阳北郊的一段铁路,却污蔑是中国军队袭击日军,于是侵占东北三省,从此揭开了中国十年抗日的帷幕。战争是无情和残酷的,日军的侵略造成了中国军民30000000万人伤亡,最著名的就是日军南京大屠杀。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炸毁南满铁路,挑起事端,并于当晚10点20分突袭东北军北营驻军,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用铡刀屠杀反抗的人们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铭记国耻!警钟长鸣!创作背景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

“东北作家群”中的优秀分子端木蕻良怀着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用自己的灵魂之笔把这种感情用炽热的语言表达了出来,仿佛使人谛听到了心脏的跳动,感受到了热血的沸腾。听读课文

要求:<1>整体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2>划出自己深受触动的句子或词语生字词怪诞炽痛污秽谰语亘古嗥鸣泛滥(dàn)(chì

)(huì

)(lán)(gèn)(háo)(làn

)思考:课文的标题是“土地的誓言”,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吗?如果不是,该如何理解?作者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在文章中找出这些誓言,说说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段落大意第一段:作者常常回忆美丽丰饶的关东平原,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深切的思念之情。第二段:故乡美好的生活让“我”梦萦魂牵,“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战斗到底。东北特有的物产:鹿群蒙古狗煤炭高粱豆类玉米1.作者向家乡的土地发出了什么誓言?用原文回答。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耻辱。2、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抒发了作者对沦亡的故乡强烈的思念之情,并发出了为解放故乡而战斗而牺牲的誓言。品味语言你觉得这篇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得最富有感情,最能打动你?找出来。作者在第二自然段里,为了表达“我不能离开她”的感情,描述了哪些故乡特有的景物?“土壤的香气在田野里飘扬。河流浅浅地流过,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出来,空气里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原野到处有一种鸣叫,秋天,银线似的······有必要,删去不好,因为这些都是关东大地的代表事物,代表着关东大地的特征,它可以使读者充分了解关东大地,感受关东大地的美丽富饶,也可以唤起读者的想象。碧绿的白桦林,奔流似的马群、蒙古狗、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煤块、赤色的足金、悠远的车铃等等;研究探讨“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1.理解句中红色字的含义。“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泛滥”原意是“江河水溢出,淹没土地”,又引申为“思想、事物到处扩散”。作者的心情正如决堤之水不可遏抑地向四下泛滥奔流,作者那激愤狂放的心情用了“泛滥”来形容较之用“澎湃”“涌动”等词语更多了几分野性和难以驾驭的力量。“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埋葬只用于已经死去的事物,那么,我的欢笑已经死去了吗?是的,昔日在田垄间留下的欢笑曾经是晶莹如露珠般点缀在垄上,散发着迷人的光泽。而今,这一切早已不复存在。昔日的快乐欢笑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和悲愤!作者的欢笑确实“死了”,它被埋葬在故乡的田垄间。作者的欢乐只属于失去的故园。这样想来,用“埋葬”是不是更多了一层沉重的感觉和悲愤的心绪呢?谁埋葬了我们的欢笑,谁夺去了我们的“田垄”,我们就要埋葬他们!让埋葬我们欢笑的田垄成为埋葬侵略者的墓地!这是不是使作者发出铮铮誓言的原因之一呢?怎样理解“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里喷涌着血液一样”等语句这几句确实较为费解,因为它包含了好几个层面的意思。从表层看,这是写实。在任何一块大地的深层,都涌动着沸腾的岩浆,这些岩浆就是文中所说的“红熟的浆液”。这一表层含义必须理解那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一种联想呢?因为他的内心也正如地下沸腾的岩浆一样在燃烧在沸腾在奔突,似乎正要喷涌而出!这时,充满激情的作者就进入了写意的层面:他用诗一般的语言塑造了两个颤栗着、愤怒着并且不可阻挡地将要爆发出来的意象──一个是大地之心,一个是作者之心。这块广大的“关东大地”因为这些拟人化的描写而有了生命有了情感,于是可以像人一样召唤着我、激励着我为之奋斗为之牺牲!文章结尾一句“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的含义是什么?作者原意为了土地不惜奋斗,为了美丽的东北故乡而奋斗,甚至不惜牺牲自己。表达了强烈而深沉的爱国之情。研究探讨: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来称呼,而到了后面却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为什么?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的变化的结果。文章开始用第三人称,是因为感情起初比较平稳,但随着作者情绪一步步的激动,作者就不满足于使用向第三者介绍的人称代词“她”了,于是抛开读者直接与自己所叙述的对象进行对话交流,对土地以“你”相称,情感显得更加直接而迫切。这在修辞上叫做“呼告”,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修辞方法:“她”转为“你”的人称转换,是情感变化的结果,情感从平稳~到激动,情感显得更加直接而迫切,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连用“当我…”把各种有意味的事物组成一个个画面,电影似的展现关东大地的丰饶美丽,造成一种连贯的、逐渐增强的气势。排比“地层里的洪流象我的心喷涌的血液”,使“关东大地”有了生命有了感情,可以象人一样召唤我,激励我为之奋斗为之牺牲,使感情愈发强烈。比喻呼告艺术特点:叙述与抒情相结合——形成文章的波澜起伏,节奏鲜明。排比——连用“当我…”把各种有意味的事物组成一个个画面,电影似的展现关东大地的丰饶美丽,造成一种连贯的、逐渐增强的气势。比喻——“地层里的洪流象我的心喷涌的血液”,使“关东大地”有了生命有了感情,可以象人一样召唤我,激励我为之奋斗为之牺牲,使感情愈发强烈。呼告——“她”转为“你”的人称转换,是情感变化的结果,情感从平稳~到激动,情感显得更加直接而迫切,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课文总结:《土地的誓言》这篇抒情散文充满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他把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流亡青年压抑的情感用火一样炽热的语言表达出来。日本侵略强占了关东原野十年之久,他失去的是美好家园,对国人来说,她是祖国完整版图上沦丧的土地,文章对关东原野的怀念,正体现中华民族驱逐侵略者,收复东北失地的激情。土地的誓言

赞美依恋

悲愤战斗爱国情怀

抒情.意象.排比.人称兴我中华不忘国耻作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