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讲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与东西方的先哲江苏考试说明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秦始皇;(2)康熙帝。2.东西方的先哲:(1)孔子;(2)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一)千秋功过秦始皇1.统一全国:公元前221年,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2.巩固统一的措施(1)政治eq\b\lc\{(\a\vs4\al\co1(①创立皇帝制。,②建立中央集权制度。,③地方实行郡县制。))(2)经济eq\b\lc\{(\a\vs4\al\co1(①在全国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②奖励耕织,移民垦荒。,③统一货币和度量衡。))(3)军事eq\b\lc\{(\a\vs4\al\co1(①北击匈奴,迁民戍边,修筑万里长城。,②南征百越,设立南海、桂林、象郡。,③征西南夷,设置行政机构管辖。))(4)思想文化eq\b\lc\{(\a\vs4\al\co1(①“书同文”,有利于政令推行、经济发展,和文化认同。,②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凝聚和巩固。,③“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3.评价(1)积极eq\b\lc\{(\a\vs4\al\co1(①结束了长期割据局面,符合人民的愿望。,②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秦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2)消极:“焚书坑儒”;严刑酷法;徭役、兵役负担沉重。(二)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康煕帝1.康煕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1)巩固统一国家①平定三藩之乱:康熙帝平定了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的叛乱,加强了对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福建等广大地区的统治。②收复台湾:康熙帝派施琅收复台湾,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并设总兵、副将驻守台湾、澎湖,将台湾重新统一于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③平定噶尔丹:康熙帝三次御驾亲征,取得乌兰布通战役的胜利,又切断噶尔丹去回部、青海及联络西藏的通道,最终平叛成功。(2)维护国家主权①组织清军在雅克萨两次打败沙俄侵略者。②运用军事外交双重手段,迫使俄国接受谈判建议,1689年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2.对康熙帝的评价(1)功绩:康熙帝缔造和巩固了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雍正、乾隆继承其基业,共同创造了“康乾盛世”局面。(2)局限:康熙帝处在巨变的时代却拒绝重大的变革,使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不断拉开,出现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全面落后于西方的局面,使中国失去了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时机,为中国在19世纪遭受西方侵略埋下了祸根。二、东西方的圣哲(一)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1.生平:春秋时期鲁国人,少年立志学习礼乐,献身文教,昙花一现的从政生涯。2.基本思想(1)“礼”①尊尊:卑贱者对尊贵者的尊崇,其中最重要的是尊君。②亲亲:就是对亲人的爱,其中强调子对父母的孝顺,弟对兄长的恭敬。③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提倡周礼的贵贱有序。④“正名”:就是用周礼去规范人的行为。(2)“仁”①仁爱应有差别,首先是亲人,其次是朋友,而后才是其他人。②行“忠恕”之道,即人要尽己为人。(3)礼与仁结合:孔子认为,只有礼与仁相结合的社会,才是人类的理想社会。(4)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3.历史贡献(1)教育上: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出现“学在民间”的局面。(2)政治上:“举贤人”以施行仁政,提出理想贤人的标准“内圣外王”。(3)思想上:奠定了中国儒家思想的基础,在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二)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柏拉图1.主要思想(1)哲学思想:理念论。理念是世界的本质,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反映。(2)政治思想:对现实政治不满,设计理想国。(3)强调法治。(4)创立雅典学园,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培养人才。2.评价:其财产公有、普及教育的主张被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接受,影响深远。(三)探求真知的亚里士多德1.主要思想(1)自然观①将自然分类,加以等级化:认为最高等级的是人。②认为理性是人的本质,提出“人是有理性的动物”。③认为善是万物能够实现自己的本质。(2)政治观①认为人在本性上是城邦的动物。②把奴隶与妇女排除在城邦公民之外。③倾向于民主制政体,主张由中产阶级执政。(3)伦理观:中庸之道。2.影响(1)其哲学思想成为中世纪天主教神学的重要理论来源。(2)其自然观在中世纪乃至近代都备受推崇。(3)对正义与民主的讨论仍是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话题。(4)其名言“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影响深远。考向一古代中国政治家的功绩及评价[史料研读]史料一毛泽东说:“我是赞成秦始皇的”,“秦始皇是厚今薄古的专家”,“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史料二(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先是,刘国轩贻书总督姚启圣请如琉球诸国例,称臣入贡,启圣以闻,上不许,趋令施琅进兵。——(清)蒋良骐《东华录》卷十二1.根据史料一中关键词“赞成”“专家”“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说明毛泽东肯定秦始皇的功绩,认为秦始皇是杰出的君主。2.史料二中的关键信息“称臣入贡,启圣以闻,上不许”“趋令施琅进兵”。史料一方面体现了康熙帝对台湾地位的认识;另一方面要命令进军台湾,收复台湾。根据史料二说明康熙帝收复台湾的重要原因及目的。提示:(1)原因:认识到台湾是中国固有的领土,不允许分裂。(2)目的:决心进军收复台湾,保证东南经济发展,为国家提供可靠的财政支持。[史论归纳]秦始皇与康熙帝的比较(1)相同①都强化了中央集权,推动了社会发展。秦始皇创立了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平定西北,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②都妥善处理了民族关系,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秦始皇派人北伐匈奴,南击百越,设郡县加强管理。康熙帝平叛,册封并用,加强了中央与边疆地区的联系。(2)不同①统治效果不同:秦始皇的统治并未使中国进入盛世时期,而康熙帝的统治开创了盛世局面。②面临民族问题不同:秦始皇面临的是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而康熙帝既面临汉族与少数民族分裂势力之间的矛盾,也面临中华民族与外来侵略势力之间的矛盾。考向二东西方先哲的思想及其比较[史料研读]史料一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子曰:泛爱众,而亲仁。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史料二中国古代圣贤孔子和著名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观点中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不免叫人惊讶。……两者都不支持民主自治政府,但却都相信绝对的道德真理的存在,并且相信人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可能性。……两人都相信只有那些已经具有美德的人才能创建一个井井有条、和睦的政治社会。——[美]肯·沃尔夫《大历史视野》1.注意史料一的出处《论语》和关键词“爱人”“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史料从“仁”的内涵、“仁”与“礼”的关系角度论述了孔子的核心思想“仁”。2.史料二中“相信人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可能性”信息强调社会的和谐,社会秩序;“都相信绝对的道德真理的存在”信息强调个体的美德,个人品德。仁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缓和阶级矛盾,礼要求维护西周的等级制度。1.根据史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孔子是如何论述核心思想“仁”的?提示:《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部分;“礼”和“仁”互为表里,符合“礼”的原则就是“仁”,主张自我克制和互相妥协,也是十分必要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思想道德观和伦理观的集中体现。2.根据史料二,揭示两位先哲的观念中关于社会秩序和个体品德方面的共同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的“礼”和“仁”在构建“仁——礼社会”秩序中的不同作用,并列举柏拉图理想国中各等级的品德。提示:共同性:社会的和谐;个体的美德。礼的作用:明晰等级;仁的作用:缓和矛盾。品德:智慧;勇敢;自制(节制)。[史论归纳]1.孔子的主张在当时不受重视的原因(1)孔子所处的时期是春秋末年,社会经历着剧烈的变革,新兴地主阶级主张以暴力打破旧的统治秩序,建立新的统治秩序。(2)孔子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提出“克己复礼”的主张,通过恢复西周的礼乐典章制度,把颠倒了的社会等级制度重新恢复正常。由此可见,孔子的思想实质上是在力图维护以宗法分封制为核心的奴隶制。(3)在春秋末年奴隶制正在走向灭亡,新兴封建制正在构建的背景下,孔子的保守思想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不适应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在当时不受统治者重视。2.古代东西方先哲的比较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思想成果仁、礼、中庸理念论“中庸之道”政治主张以德治民、施仁政理想国教育成果兴办私学、有教无类创立阿卡德米学园建立吕克昂学园学术成果整理“六经”《国家篇》《形而上学》、生物学、《物理学》、逻辑学等考向一康熙帝1.(2012·福建文综,41C)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雍正五年(1727年)台湾知府沈起元条陈台湾事宜称:“漳泉内地无籍之民,无田可耕,无工可佣,无食可觅。一到台地,上之可以致富,下之可以温饱。”……据统计,台湾归统时约有人口20万左右,到嘉庆中期,总人口已达200万之众。——陈锋等《中国经济通史》材料二1684年,清政府设立台湾府,下辖台湾、凤山、诸罗三县。……从康熙到嘉庆年间,先后担任府儒学教授的36人、训导23人,台湾县儒学教谕36人、训导25人,凤山县儒学教谕34人、训导11人,全部都是福建人。——陈孔立《台湾历史纲要》(1)材料一中的“台湾归统”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指出材料二所述康熙帝在台湾设一府三县的政治意图。(2)据上述材料,评述康熙帝统一台湾对加强闽台经济、文化联系的积极作用。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康熙帝统一和建设台湾的历史功绩。第(1)问,先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康熙帝统一台湾的时代背景,再结合材料二信息指出中央政府加强管辖台湾的意图。第(2)问,综合两则材料信息,在经济和文化两个层面从加强闽台交流和促进台湾发展进行回答。答案(1)背景:镇压地方分裂割据势力,统一已成历史趋势;殖民入侵,威胁清王朝的统治。意图:加强对台湾的管辖。(2)作用:经济上,大量移民进入台湾,缓解了福建沿海人口和生活压力,促进了台湾经济开发;文化上,输送福建教育人才,促进台湾文化教育发展。2.(2010·江苏单科,25B)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东南膏腴田园及所产渔盐,最为财赋之薮(聚集),可资中国之润。……数年以来,沿边江、浙、闽、粤,多设水陆官兵,布置钱粮,动费倍增,皆为残孽未靖之故。如台湾一平,……地方益广,岁赋可增,民生得宁,边疆永安,诚一时之劳,万世之逸也。——(清)施琅《靖海纪事》材料二自古帝王政治,得一土则守一土,安可以既得之封疆而复割弃。……况台湾地方,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东南之藩篱。此地若弃,沿海诸省,断难晏然无虑。……若归天朝,使海外诸国,既慑天威,益慕圣德。——《明清史料丁编》材料三兹地方初定,蠲(免除)三年徭税差役。……分兵驻守,……至数年后,闽粤之人倍至,荒林田畴复垦。樵苏采捕,载运米谷蔬菜,出入港澳,均听民便。各宜乐业,人民安生。——(清)施琅《靖海纪事》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从政治、经济、军事角度分析康熙收复台湾的战略意图。(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及其作用。答案(1)政治:维护国家统一;威慑海外诸国。经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军事:保证沿海诸省安全。(2)措施:设置地方行政机构;驻军;免除税役。作用:人口、耕地增加;贸易繁荣;社会安定。3.(2017·江苏扬州质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历时八年兵燹之劫,苍生涂炭,今乱贼虽已荡平,寰宇大致底定,然疮痍尚未全复,朕坚拒臣工奏请上朕功德尊号。盖三藩之乱实因朕之误判形势而起,朕断不诿过他人。朕讵料俟准吴三桂撤藩之请,彼竟于康熙十二年背恩反叛。朕更未虑及吴三桂伪檄一出,各省兵民相率背叛。——史景迁《康熙:重构一位中国皇帝的内心世界》材料二1670年康熙制定《圣训十六条》,体现了其社会控制的思想。《十六条》的基本内容有:“敕孝悌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重农桑以足衣食,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儆愚顽……息诬告以全良善,诫窝逃以免株连……联保甲以弭盗贼,解仇忿以重身命”。——成积春《论康熙的社会控制思想》材料三然而,以康乾盛世到订立屈辱的《南京条约》,不过相隔45年,这个质量互变也未免太快太突然了,历史的必然性与逻辑性何在?……实际上,中国之落伍恰恰始自康熙皇帝,因为他处在剧变的时代却拒绝重大的变革,其一生的功业只是人为地延长了已经衰亡的封建社会,使中国失去了向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迈进的最佳时机,给近代的中国留下了沉重的包袱与苦难。——郭长庚《应当重新评价康熙帝》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康熙帝拒绝大臣奏请功德尊号的原因有哪些?反映出康熙帝怎样的精神品质?(2)根据材料二分析康熙帝为实现社会控制的主要方式有哪些?体现了怎样的治国特点?(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材料三作者否定康熙帝的理由。答案(1)原因:三藩之乱因康熙自己误判引起;战争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品质:善于反思、勇于承担责任。(2)方式:规范伦理道德;加强文化控制;加大法律惩戒;控制社会经济。特点:德法并重。(3)理由:康熙帝注重对内控制;强化封建统治;拒绝改革。考向二孔子、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论语》材料二孔子在两晋时被奉为“先师”;南北朝时被称为“文圣尼父”;唐玄宗则将其追谥为“文宣王”;宋真宗封孔子为“至圣文宣王”;元成宗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代孔子被称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材料三“不知自己过失是病痛”;“求知识是人类的本性”;“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谦谨是无耻与羞怯之间的中庸”。——亚里士多德(1)根据史料一指出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是什么?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尊崇孔子并不断抬高孔子地位的原因。(2)根据史料三指出亚里士多德的人格品质。他在伦理学方面与孔子有何相似的观点?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礼”“仁”“德”等方面分析;第二小问,从阶级矛盾、社会秩序、国家统一等方面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从求知精神、态度等方面分析;第二小问,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中庸”。答案(1)观点:主张维护周“礼”,即贵贱有序的等级观念;提倡“仁”,主张以德治国。原因: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巩固政治统治;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国家统一。(2)品质:强烈的求知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追求真理);追求美德(中庸)。观点:两人都提出以“中庸”为道德的最高标准。5.(2012·江苏单科,24)孔子和柏拉图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可分别称为“仁—礼社会”和“理想国”;关于理想社会的秩序及其个体品德,他们的观点惊人相似。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古代圣贤孔子和著名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观点中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不免叫人惊讶。……两者都不支持民主自治政府,但却都相信绝对的道德真理的存在,并且相信人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可能性。……两人都相信只有那些已经具有美德的人才能创建一个井井有条、和睦的政治社会。——[美]肯·沃尔夫《大历史视野》材料二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马克思《哲学的贫困》请回答:(1)据材料一,揭示两位先哲的观念中关于社会秩序和个体品德方面的共同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的“礼”和“仁”在构建“仁—礼社会”秩序中的不同作用,并列举柏拉图理想国中各等级的品德。(2)按照材料二的思路,概括两位先哲观念相似的原因,并以具体社会背景加以说明。解析第(1)问,据材料信息,归纳社会秩序与个人品德的共同性;从孔子生活的时代背景角度分析不同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柏拉图理想国中各等级的品德。第(2)问,迁移孔子与柏拉图所处的社会环境角度分析。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徐州工程学院《电磁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信阳师范大学《移动应用开发》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遇到财务危机的应对方案计划
- 代购服务委托合同三篇
- 实验室溢洒处置考试评分表
- 西南交通大学《并行计算》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京学院《数字多媒体作品创作》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北大学《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双语》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中国环境法学》 课件 第10、11章 供用电等合同、中国环境行政执法
- 2024七年级英语下册 Unit 6 I'm watching TV教案(新版)人教新目标版
- 招聘笔试题及解答(某大型央企)2024年
- 吉林省长春市2024年小升初语文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
- 2024年度陕西延长石油(集团)限责任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春招)高频500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期末复习知识点-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 《专项资金绩效目标表》-文书模板
-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小车的速度+实验报告 高一上学期物理教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 英语四级选词填空的真题合集
- 音乐的美及其鉴赏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湖南师范大学
- 学校厕所维修协议合同协议书
-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信息类文本之:信息的理解、分析、推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