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政治复习讲练测(统编版)专题08 辩证唯物主义_第1页
2024年高考政治复习讲练测(统编版)专题08 辩证唯物主义_第2页
2024年高考政治复习讲练测(统编版)专题08 辩证唯物主义_第3页
2024年高考政治复习讲练测(统编版)专题08 辩证唯物主义_第4页
2024年高考政治复习讲练测(统编版)专题08 辩证唯物主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八辩证唯物主义

2024(新高考通用)

高考二轮复习讲练测CONTENTS目录01020304考情分析知识建构真题研析核心提炼题型特训05题型特训PARTONE01考情分析考情分析考点要求考题统计考情分析世界观与方法论3年2考

从近三年重庆、浙江、湖南、湖北、新课标五省、海南等省(市)新高考真题、以及各省市高考模拟题来看,必修3《政治与法治》一般选择题和主观都有,浙江省还有判断题。近三年本专题核心考点在各省市的高考中出现82个考题。其中69个选择题,14个主观题,使用的背景材料有:华为公司、诗歌创作中“赋诗和“立题”的关联、“元宇宙”世界、我国盐碱地治理、毛语、我国的生态治理、开展劳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劳动者、新中国铁路的发展历程、党的建设、中国推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国的绿皮火车、“信息哲学与具体科学3年1考哲学的基本问题3年6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特征3年2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国重大理论成果3年3考物质与意识3年1考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3年6考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3年7考一切从实际出实事求是3年6考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3年13考整体与部分3年4考系统优化3年5考发展的实质3年4考量变与质变3年8考考情分析考点要求考题统计考情分析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3年5考茧房"、中国环境治理的成功典范、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党的二十大、中国空间站等。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3年5考辩证的否定3年5考矛盾的对立统一3年14考矛盾的基本属性3年3考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3年9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年9考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3年5考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3年4考认识的含义3年3考实践的特征3年7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年19考真理是客观的3年2考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3年4考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3年6考PARTtwo知识建构02

知识建构对立对立对立第三课把握世界的规律状态怎样?能否认识?怎样认识?本

原是

什么

?整个世界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不可知论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孤立静止片面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联系发展全面第一课时代精神的精华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PARTthree真题研析

031.(2023·河北高考真题)大海边,一叠一叠的浪拍打着海岸。每一叠后浪都在推动着自己前面的前浪,每一叠后浪的前行都有它身后的后浪在推动着。后浪是靠不断推动前浪的前行,而最终让自己成为了前浪,后浪推前浪,一浪接一浪,如此往复,运动不息。下列说法符合题意的是(

)①前浪与后浪的区别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②前浪与后浪的相互吸引是绝对的,相互排斥是相对的③后浪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前浪④后浪代替前浪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后浪代替前浪是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否定自己,而不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矛盾的统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故前浪与后浪的相互吸引是相对的,相互排斥是绝对的,该选项说反了后浪是靠不断推动前浪的前行,而最终让自己成为了前浪,这说明后浪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前浪×A真题研析符合题意×2.(2023·海南高考真题)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

)①为中国社会发展提供了具体方案②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③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④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中国社会发展提供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而不是提供具体方案,×D真题研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符合题意符合题意3.(2023·海南高考真题)100多年前,孙中山先生描绘了近代中国谋求现代化的蓝图:修建160万公里公路、16万公里铁路、3个世界级大海港……把这些当时遥不可及的梦想变为现实的,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实践。今天,中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际影响力、号召力显著提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这表明,中国式现代化(

)①创造了全新的现代化标准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道路③开辟了具有普遍性的现代化新模式④最突出的优势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世界上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中国式现代化是根据中国的国情提出的,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现代化新模式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真题研析×4.(2023·江苏高考真题)下图漫画《分》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事物的量变会引起质变 B.要着重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C.事物发展是辩证否定的 D.要看到事物发展道路的曲折性没有涉及我们在处理问题时要抓住主要矛盾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不能全盘肯定与全盘否定。漫画没有涉及辩证否定漫画中的《分》指的是一把梯子一分为二,原来可以踩上去摘到果实,现在没办法实现,说明事物的量变(结构调整)会引起质变,符合题意×A真题研析未体现×漫画强调量变引起质变×5.(2023·6月浙江高考真题)漫画《最大的危险——没有人提醒你有危险》(作者:郑辛遥)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下列选项中符合题意的是(

①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②物必先腐,而后虫生③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④见微知著,睹始见终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反映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的道理。漫画不涉及矛盾转化通过个别、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反映了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意思是一件东西,先从内部腐烂,然后才开始生虫,比喻祸患的产生必有其内部原因。之所以台下的听众却没人提醒台上的人,问题主要出在台上的人身上,总是习惯居高临下教训别人,意识不到自身也存在缺点×A真题研析意思是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如果自以为是或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这体现了一分为二、全面地看问题,×观察漫画可知,一个人在台上高谈阔论,脚下的讲台开裂了,危险近在咫尺,台下的听众却没人提醒他。台上的人身处险境而不自知,表明任何人都是有局限性的,要一分为二、全面地看待自己,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短处,不能固执己见,要容得下他人意见。6.(2023·辽宁高考真题)“春分之日,玄鸟至”(《逸周书·时训解》)。在周代,古人就已经靠观察燕子等候鸟春归的时间来确定节气、规划农时。中原地区的燕子多是在春分前后飞回筑巢育雏,周天子便在春分之日祭祀神灵,祈求子孙繁茂。由此可见(

)①人能借观察燕来与春到间的关系把握自然变化规律②依据对规律的认识去规划农时属于实际的农耕活动③将燕来与子孙繁茂相联系是对客观对象反映的结果④把握燕来与人活动的联系是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规划农时是为了指导农耕,不属于实际的农耕活动符合题意”是为了确定节气、规划农时,指导农耕活动×D真题研析虽然是主观臆造的联系,但也是对客观对象反映的结果×材料强调的是重组科技部对于新时代我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要价值和实践意义,7.(2023·北京高考真题)“人见佳山水,辄曰‘如画’,见善丹青,辄曰‘逼真’。”清代画家王鉴的这句话道出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审美体验。可见,“如画”与“逼真”(

)A.是对现实的描绘和升华,实现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B.表明事物的存在受到主体认识和体验的制约C.说明观念可以无限趋近于客观现实D.反映了山水与丹青的联系具有“人化”特点材料讲的山水和丹青都是客观事物,不涉及山水与丹青的联系符合题意观念可以反映客观现实×A真题研析事物的存在是客观的,不会受到主体认识和体验的制约ד如画”与“逼真”体现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是对是对现实的描绘和升华,实现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人见佳山水,辄曰“如画”,见善丹青,辄曰“逼真”,大致的意思是,人们看到壮丽山水,会说像画一样美;看到美丽的画画,会说,画的跟真的一样棒,×三场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看中国的京津冀,看京津冀里的中国。

2014年第一次座谈会召开之际,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座谈会提出要把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9年第二次座谈会召开之际,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了事关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此次座谈会重点指向的正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2023年第三次座谈会召开之际,新时代进入新征程。此次座谈会明确“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8.(2023·北京高考真题)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书写新篇章。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时代变迁,认识发展,生产方式和社会发展是精神运动的载体②因时而动,循势而往,京津冀规划与国家发展进步同频共振③规划引领,区域协同,运用创新精神推动规划与发展的矛盾转化④先行示范,服务全局,以局部的大胆探索服务于整体的统筹发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人脑是思维或精神运动的载体×D真题研析因时而动,循势而往,强调京津冀规划能根据国家发展进步而定,体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结合,因此京津冀规划与国家发展进步同频共振×规划与发展不是矛盾关系先行示范,服务全局,以局部的大胆探索服务于整体的统筹发展,京津冀的发展服务整个中国式现代化发展9.(2023·1月浙江·高考真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是因为她(

)①做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②构建了涵盖所有领域的理论体系③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

④完成了对当代中国新情况新问题的探索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是因为她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做到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符合中国国情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也无止境符合题意×B真题研析符合题意×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不是因为构建了涵盖所有领域的理论体系,而是因为这些理论体系能够与时俱进,与中国国情相适应,起到了行动指南作用,10.(2023·1月浙江·高考真题)《尔雅》是由汉初学者编纂的一部术语词典,阐释了4300余个术语的内涵,涉及天文、地理、日常、社会、人事、学习和习俗等,依据其所释名物可以推求古代生活的风貌。由此可知(

)①时代的进步推动术语研究发展

②意识活动具有能动创造性③生产方式制约着社会生活面貌

④术语学也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未体现未体现符合题意×D真题研析符合题意×材料表明依据其所释名物可以推求古代生活的风貌11.(2023·海南高考真题)2022年12月,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30年来,中国航天人坚持自主创新,不断提出技术跨越的创意,经过无数次艰苦而严谨的实验和科技攻关,奇迹般地将科技创意变为现实。这表明(

)①科学实验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实践活动②航天人不断超越自我,在实践中化科技创意为现实③空间站全面建成取决于中国航天人对太空认识的不断深化④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反复过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D真题研析符合题意×12.(2023·广东高考真题)党的二十大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把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发展写入党章,以更好反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这一修改(

)①全面具体地总结了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伟大成就②为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法律依据③更加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④适应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有利于更好发挥党章的规范和指导作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不能提供制度保障和法律依据未体现这一修改适应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D真题研析符合题意×材料强调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发展写入党章13.(2023·6月浙江·高考真题)在数字中国建设中,非公有制经济也不缺位。为满足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和升级数字化水平需求,华为公司制定了“支持伙伴,做广覆盖”和“产品做强,伙伴自主”两大原则,研发、销售、营销、供应、服务等部门严格按照原则达标。通过产品研发,提升产品性能,优化交易平台,降低伙伴销售产品和服务的难度;提升伙伴营销能力,创造新商机;建设区域仓,帮助伙伴灵活快速供应产品;建设授权服务中心,补齐服务中小企业数字化的“最后一公里”。各部门密切合作,高效运行,满足了中小企业伙伴的需求。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相关知识,简要分析华为公司是如何运用系统优化方法服务好中小企业的。真题研析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相关知识,简要分析华为公司是如何运用系统优化方法服务好中小企业的。怎么推动(1)明确设问要求明确主题知识指向:《哲学与文化》系统优化方法答题指向:分析华为公司是如何运用系统优化方法服务好中小企业的——措施类,从“如何做”角度作答情境指向:华为公司真题研析知识范围(2)分析材料明确知识范围华为公司制定了两大原则,研发、销售、营销、供应、服务等部门严格按照原则达标各部门密切合作,高效运行,满足了中小企业伙伴的需求华为公司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用综合的思维认识事物。华为立足整体,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优化组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材料信息(具体)答案要点(抽象)归纳思维真题研析华为公司在此基础上,实现了效率突破,因而满足了中小企业伙作的需求。实现最优目标,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3)知识与关键信息结合关键信息参考答案关键词①:华为公司制定了两大原则,研发、销售、营销、供应、服务等部门严格按照原则达标→可联系华为公司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用综合的思维认识事物。关键词②:各部门密切合作,高效运行,满足了中小企业伙伴的需求→可联系华为立足整体,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优化组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①立足整体,运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寻求最佳方法。华为公司立足整体,从公司整体布局出发,制定最佳方案。②把各个要素联系起来,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华为公司制定了两大原则使各部门按原则运作,促使各部门密切合作,高效运行。③实现最优目标,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华为公司在此基础上,实现了效率突破,因而满足了中小企业伙作的需求。真题研析PARTONE返回核心提炼

04

2023年6月4号凌晨六点半,神舟十五号三位航天员成功返回,状态良好,快速完成出舱后,平安到达北京。因为这是中国航天的又一次圆满完成任务,返回的第一时间,就受到了国际上的热烈讨论,大部分都是好评,认为中国航天用实力征服了全世界。不过其中也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混进来。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航天政策专家汉德伯格突然表示:“神十五的返回比较成功,这些年中国航天也确实取得了一些成绩,可是欧空局的退出,对于中国航天来说,短期内将是不小的挫折。”探究情境一中央新闻记者

这个新闻报道里蕴含着哲学的基本问题,你发现了吗?神舟十五号任务期间,中国空间站在空间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微重力物理等领域开展30多项科学实验,获取了大量观测和实验数据。2023年6月4日,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获悉,中国空间站第四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随神舟十五号飞船返回舱顺利返回,探究情境一

记者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获悉,中国空间站第四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随神舟十五号飞船返回舱顺利返回,并已交付科学家进行后续研究。

神舟十五号任务期间,中国空间站在空间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微重力物理等领域开展30多项科学实验,获取了大量观测和实验数据。据介绍,在神舟十六号任务期间,中国空间站还将开展微重力下的肝组织细胞研究、舱外暴露环境下线虫个体发育观测、动植物空间辐射损伤等多项科学实验。可以相互交流(V:fengyan7203)探究情境一

结合议学情境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针对中国航天这同一件事,有人认为认为中国航天用实力征服了全世界,有人认为中国航天受挫了?国际上对中国航天的“看法是世界观吗?是哲学观点吗?2.在神舟十五号任务期间,先有中国空间站在空间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微重力物理等领域开展30多项科学实验,还是先有了大量观测和实验数据。,再有中国空间站在空间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微重力物理等领域开展30多项科学实验?是先有中国空间站第四批实验样品顺利交付科学家这件事,还是先有《中国空间站第四批实验样品顺利交付科学家》这篇新闻报道呢?探究问题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决定了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了世界观。不同时代的人的世界观往往不同,对宇宙的探索认知往往也不同。大量观测和实验数据国空间站第四批实验样品顺利交付科学家这件事主观客观思维(意识)存在(物质)与关系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先有后有先有存在(物质)后有思维(意识),存在决定思维新闻报道30多项科学实验探究提示(1)从本义看: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它致力于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2)从起源看: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3)从与时代关系看: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4)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5)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看:哲学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6)从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看: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1、哲学的内涵核心提炼考向一: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的内涵图示实践具体知识具体科学世界观哲学指导指导产生系统化概括

总结升华

抽象系统化理论化核心提炼突破提升: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世界观哲学区别

含义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主体自发形成,人人都有哲学家研究的结果,是自觉形成的,并非人人都有特点朴素的、零散的、不系统的系统化、理论化的联系①哲学与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②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错误倾向①把哲学简单化,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作哲学学说。②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与普通人无关。特别提醒哲学与世界观都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核心提炼突破提升: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方法论区别(含义)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联系①世界观与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②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③哲学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核心提炼比较哲学具体科学区别研究对象整个世界世界某一具体领域、某一具体方面、某一事物

任务揭示整个世界变化发展的最一般本质和最普遍规律具体科学揭示世界某一特定领域的特殊规律

作用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最根本的方法论指导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的方法指导联系①二者都把现实世界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②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又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③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错误倾向①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②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突破提升: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核心提炼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何者为第一性(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有没有同一性(思维能不能正确认识存在)存在决定思维思维决定存在能不能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可知论不可知论(根本的、最重要)(从属)2、哲学的基本问题核心提炼3、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特点基本形态基本观点代表人物及观点合理性局限性共同性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神创说,认为世界是物质的①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②荀子: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③范缜: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④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缺少科学依据;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①霍尔巴赫赫:原子是世界的本原;②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③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以自然科学为基础,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①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核心提炼4、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及其特点基本形态区别代表人物及观点联系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理解为世界的本原,认为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①朱熹:“理在事先”“理生万物”“未有此气,已有此理”;②柏拉图:理念是世界的本原;③黑格尔: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绝对精神”的外化;④上帝创造世界二者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神、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①盂子:“万物皆备于我”;②陆九渊:“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③王阳明:“心外无物”;④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⑤笛卡儿:“我思故我在”;⑥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核心提炼5、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两个对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区别回答的是世界“是什么”的问题回答的是世界“怎么样”以及用什么样的思维方法来认识世界的问题联系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注意从思想观点上看,哲学上存在“两个对子”,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从基本派别上看,哲学

上只存在两大阵营,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世界本原唯物主义对

立世界状态基本派别唯心主义辩证法形而上学对

立组合组合核心提炼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

自然科学基础直接理论来源自然科学其它进步三大发现细胞常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德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哲学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合理内核基本内核批判吸收6、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核心提炼(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它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身由解放的道学币店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自从有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劳动群众就有了自己的精神武器,哲学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是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性:核心提炼内容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特征

作用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细胞常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德国古典哲学费尔巴哈唯物主义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原因原因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核心提炼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核心提炼(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实践观点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

(3)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实践还证明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突破提升:社会主义决不会辜负中国核心提炼(1)物质决定意识,我国具体国情的变化要求马克思主义不断向前发展,从而发挥其积极的能动作用。(2)认识具有无限性,要求我们解放思想和与时俱进,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3)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作为人类认识之一的马克思主义也需要不断向前发展。(4)辩证否定观和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树立创新意识,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实践创新,所以需要通过发展马克思主义来解决面临的新问题。(5)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我们社会现实的变化,要求作为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也要不断向前发展。提醒:①毛泽东恩想不包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列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两大理论体系,一个是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另一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主线是革命和夺取政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线是建设和发展。突破提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丰富和发展的原因考向一:时代精神的精华北京房山洪水的原因是什么?

北京房山洪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地质地貌因素、水文气象因素以及人类活动因素等。

首先,地质地貌因素:山洪灾害易发地区的地形往往山高、坡陡、谷深,切割深度大,侵蚀沟谷发育,其地质大部分是渗透强度不大的土壤,如紫色砂页岩、泥质岩、红砂岩、板页岩发育而成的抗蚀性较弱的土壤,遇水易软化、易崩解,极有利于强降雨后地表径流迅速汇集,一遇到较强的地表径流冲击时,从而形成山洪灾害。

其次,水文气象因素:强降雨是山洪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

再次,人类活动因素:人类活动,如大规模的土地利用、开发建设、砍伐森林和开垦山坡等,都可能改变自然环境,影响水文循环,加剧山洪灾害的发生。

但是,也有人认为现在的人类太乱太坏了,北京房山洪水是上天对人类的惩罚,上天主管一切,人类主管地球!人类管理不好地球,上天就惩罚人类!探究情境二机器人上阵!山东消防济南增援分队在涿州使用机器人排涝18小时

8月4日15时05分,河北省涿州市。山东消防济南增援分队接到调派指令,立即出动2车15人,携带装备器材赶赴旅游大道桥洞作业点执行排涝任务。经侦查发现,桥洞处水深超过两米,桥洞内杂物较多,消防救援人员立即利用两台供排水机器人,铺设四条干线,于16时50分进行排水排涝作业。据了解,旅游大道桥洞既是京港澳高速出入口,又连通107国道,是相邻几个村出入的必经之路。做好旅游大道桥洞排水排涝对于救援人员快速实施人员转移、运送物资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旅游大道作业点排水排涝过程中,消防救援人员实时巡查排水路线、查看桥洞水位及机器运行状况,每隔两个小时向内移动一次供排水机器人,部分救援人员一夜未睡,保障现场排水排涝顺利进行。

截至8月5日11时,经过18小时持续作业,旅游大道桥洞作业点共排水13600立方米,水位向内缩短了10米,水深高度由2米下降到1米。探究情境二水利部:海河流域已启用6个蓄滞洪区

水利部发布,受强降雨影响,7月31日11时,海河流域永定河水系永定河三家店水文站流量涨至622立方米每秒,大清河水系拒马河张坊水文站流量涨至1610立方米每秒,依据水利部《全国主要江河洪水编号规定》,分别编号为“永定河2023年第1号洪水”和“大清河2023年第1号洪水”。鉴于海河流域子牙河、永定河、大清河等3个河系相继发生编号洪水,经综合分析研判,依据水利部《全国流域性洪水划分规定(试行)》,海河流域发生流域性较大洪水。

目前,根据几大水系来水情况,海河流域已启用大陆泽、宁晋泊蓄滞洪区,小清河分洪区,兰沟洼、东淀蓄滞洪区以及献县泛区6个蓄滞洪区;即将启用永定河泛区。

应急管理部防汛抗旱司副司长万群志介绍,海河流域各地区动员各方力量,要为抗洪做了充分的准备,要抓紧做好堤防除险加固、畅通行洪通道等工作,打赢了当前防汛抗洪救灾这场遭遇战。目前,虽然京津冀的降雨过程已经开始减弱,但致灾风险不能忽视。地质灾害具有滞后性,要做好监测预防和避险转移,避免造成次生灾害。同时,也要注意抢险救援安全,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探究情境二

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回答问题:1、运用世界的物质性的相关知识,分析北京房山洪水的原因是什么?机器人能否取代人类?2、运用运动的规律性相关知识分析水利部为什么要已启用海河流域6个蓄滞洪区?海河流域各地区是怎样打赢当前防汛抗洪救灾这场遭遇战的?水利部为什么要根据几大水系来水情况,启用海河流域已启用6个蓄滞洪区?探究问题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要求我们要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坚持科学无神论立场,反对一切有神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北京房山洪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地质地貌因素、水文气象因素以及人类活动因素等,北京房山洪水并不是上天对人类的惩罚,上天(客观精神)并不能主管一切(客观物质)。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没有高度发达的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机器人是人类发挥意识作用的成果,不能产生意识,也不可能取代人类。探究提示

水利部为什么要已启用海河流域6个蓄滞洪区?

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水往低处流,海河流域发生流域性较大洪水,水利部决定已启用海河流域6个蓄滞洪区,让泛滥的洪水流到蓄滞洪区。海河流域各地区是怎样打赢当前防汛抗洪救灾这场遭遇战的?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海河流域各地区动员各方力量,为抗洪做了充分的准备,抓紧做好堤防除险加固、畅通行洪通道等工作,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正确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的指导作用。水利部下令海河流域已启用6个蓄滞洪区在各方力量共同努力下打赢了当前防汛抗洪救灾这场遭遇战。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海河流域的6个蓄滞洪区。水利部为什么要根据几大水系来水情况,启用海河流域已启用6个蓄滞洪区?

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水利部根据几大水系来水情况,启用海河流域已启用6个蓄滞洪区探究提示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原理内容世界

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原因自然界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人类社会产生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的意识构成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提醒: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核心提炼考向二:探究世界的本质——辩证唯物论是指物质具有客观实性,无论人们是否感受到或是不承认它的存在,它者客观地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客观实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物

质说明物质具有可知性,能被人们所反映、所认识。世界上只有尚末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世界上万事万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意识所没有的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概念提醒:物质的外延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万事万物的总和。客观存在不等于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核心提炼突破提升:"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客观实在客观存在区别“客观实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特性。它是对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共同特性的抽象和概括,相对于意识来说,它是第一性的东西,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客观存在":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核心提炼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具体的物质形态区别特性存在状态联系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概括了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性.抽象的、永恒的、不生不灭的物质是对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共同本质的抽象概括;具体的物质形态是物质的具体表象。二者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具体的、多变的、有生有灭突破提升: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突破提升: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核心提炼3、全面理解意识意识的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的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结论: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辨识的性质正确的意识与错误的意识,它们的区别在于是否如实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而不在于是否对客观事物作出了反映。错误意识的内容也来自客观存在,只不过它是对客观存在的歪曲的反映(意识根源于物质)意识的内容与形式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意识的主体对同一事物或现象,不同的人因立场、思维方式方法、知识构成、世界观等主观因素不同,会形成不同的意识核心提炼突破提升: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则是客观的(1)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内容是客观的)正确的意识——如实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如党的方针、思想、路线、定理)错误的意识——歪曲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宗教、鬼神、法轮功。)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2)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形式是主观的)感觉、知觉、概念、判断、推理等。意识不像照镜子一样对客观存在原原本本的反映,而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映。核心提炼原理内容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为什么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方法论(怎么做)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提醒:①正确把握意识的本质。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是对物质的被动反映,也不意味着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②正确理解物质决定意识。从时间上看: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从性质上看:物质是第一性,意识是第二性从地位上看: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4、物质决定意识核心提炼突破提升:一切从实际出发与实事求是的区别与联系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区别含义是指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出发点是指我们做事情要尊重事物运动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客现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侧重强调主观要符合客观强调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反对违背规律的做法哲学依据物质决定意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联系①二者都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都把客观存在作为观察、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都从唯物论角度指出了正确认识和解决问题的途径;②“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基础,“实事求是"是对”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深化和拓展。核心提炼5、把握运动与物质的关系关系理解强调误区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侧重强调物质离不开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承担者或者叫载体。脱离物质载体的运动是不存在的侧重强调运动离不开物质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核心提炼6、规律的含义、属性、特点提醒:①规律≠联系。规律是一种联系,但是并非任何联系都是规律;②规律≠规则。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制定、修改或废除。规则是主观的,可以制定、修改、补充或废除,正确的、合理的规则总是根据客观规律制定的,是对客观规律的反映。规律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不是臆造的现象的偶然的易变的喜鹊报喜苹果落地守株待兔价格波动不是不是不是举例举例举例举例(1)含义核心提炼突破提升:按规律办事规律普遍性客观性遵循规律认识规律利用规律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目标能否实现取决于认识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目标能否实现取决于认识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矛盾规律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联系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国、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属性本质表现表现核心提炼6、规律的含义、属性、特点原理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②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提醒: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宿命论”,夸大规律的客观性,认为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二是“唯意志论”,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规律的客观性。(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核心提炼规律和现象①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相对稳定、深刻的本质联系,需要借助抽象思维才能揭示②现象浮于事物表面,形式多样且多变易逝,能够借助感官直接感知③虽然规律总会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现象的背后也总会隐藏着规律,但规律不等于现象规律和联系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②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③规律是一种联系,但不是所有的联系都是规律,只有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才是规律提醒:①规则、规定、守则、定律、定理、公式、公理、法律等都不是规律,它们是主观的,是规律的反映,但不是规律本身。②规律没有好坏之分。规律不是永恒的、万古不变的。突破提升:对比规律与现象、联系核心提炼7、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能动地认识世界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不同性质的意识作用不同方法论要重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提醒:提醒在意识的能动作用问题上要克服三个错误认识: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意识能够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意识的反作用大于错误意识的反作用。核心提炼意识的反映意识反作用意识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区别内涵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在实践活动中,意识总是指挥着人们用一种物质的东西作用于另一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人的意识的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与活动又叫自觉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和活动表现如实反映和歪曲反映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改造世界。即想和“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及其活动过程中的精神状态,即“想”和“做"和“精神状态"联系主观能动性突破提升:对比:意识的反映、反作用、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反映物质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核心提炼8、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两个依据:①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②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2)四个要求: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②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③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④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3)两个结合:①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②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4)两个反对:①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②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提醒: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辩证法要求:认识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把握变化的客观实际;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一分为二地对待客观实际。核心提炼9、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1)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的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并利用规律,达到改造世界的自的。要求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3)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好的认识和利用规律。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核心提炼突破提升:探究世界的本质方法论总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含义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依据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怎样坚持(1)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3)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4)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核心提炼突破提升:与“一切从实际出发"相近的方法论和世界观一切从实际出发矛盾的特殊性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实事求是规律的客观性物质决定意识世界观世界观方法论世界观方法论核心提炼突破提升: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核心提炼(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产生阻碍作用。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突破提升: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核心提炼

6月19日下午,国家主席在北京会见美国国务卿布林肯。

中方强调,世界在发展,时代在变化。世界需要总体稳定的中美关系,中美两国能否正确相处事关人类前途命运。宽广的地球完全容得下中美各自发展、共同繁荣。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一样,都是自尊自信自强的人民,都拥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两国之间存在的共同利益应该得到重视,各自取得成功对彼此都是机遇而非威胁。

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对中美关系现状感到担忧,不希望看到两国冲突对抗,不愿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期盼中美和平共处、友好合作。两国应该本着对历史、对人民、对世界负责的态度,处理好中美关系,为全球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稳定性、确定性、建设性。

国家主席会见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探究情境三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程

回顾50多年来中国的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的历史,双方既有尖锐的对立,也有真诚的合作。中美关系也曾经出现了多次起伏和危机,但是中美关系并未破裂,反而加深了。

进入本世纪,两国关系却出现了所未遇的困难,中美之间出现了结构性矛盾。中美关系中包括了越来越广泛的地区和全球问题,两国合作的面拓宽了,进行利益调适的范围也同时拓展了。现在主要是在地区问题上,接下来,两国将会在一系列全球性的问题上进行利益调适。这种调适过程会伴随着一系列协商、争吵、谈判,两国之间既有合作,也会有利益的博弈,但最后,两国会在一些主要的问题上达成妥协,彼此感到可以容忍、接受,或者还比较舒服。这种利益调适将充斥中美关系的全过程。总之,一方面,中美关系不是一帆风顺的;另一方面,两国也可以超越历史上大国竞争走向对抗的宿命,找到一条积极的共处之路。

中美关系历经风雨、跌宕起伏,从敌对到正常化再到战略合作,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与最发达国家的美国,利益交汇是中美关系发展探究情境三

2023年5月8日,中国外长秦刚在北京会见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表示:自2月初“无人飞艇事件”以来,美方一系列错误言行破坏了中美关系来之不易的积极势头,两国关系再遇寒冰。美方应端正对华认知,回归理性。“当务之急是稳定中美关系、防止中美之间出意外,这应是中美最基本的共识。”

美国驻华大使尼古拉斯·伯恩斯表示:“美国已经准备好与中国对话。我们希望两国政府之间,建立起更好更深层次的沟通渠道”。近来美方多位官员先后表达了希望与中方对话与通的意愿,如美财长耶伦、国安顾问沙利文、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此前,均强调美国不寻求在经济上与中国“脱钩”,且前两人都否认了中美两国冲突或不可避免这一观点。秦刚会见美驻华大使伯恩斯探究情境三1、运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相关知识分析为什么中美是否尊重地区国家努力,支持东盟中心地位,会影响区域合作?为什么说中美两国能否正确相处事关人类前途命运?2、运用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何正确看待中美关系的变化?3、中美两国高层对话中分析美两国之间是什么样的哲学关系?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回答问题:探究问题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作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中美应尊重地区国家努力,支持东盟中心地位,避免将争议和复杂因素引入区域合作。

中美两国是人类世界的一部分。整体统率着部分,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整体与部分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世界需要总体稳定的中美关,中美两国能否正确相处事关人类前途命运。两国应该本着对历史、对人民、对世界负责的态度,处理好中美关系,为全球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探究提示1、运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相关知识分析为什么中美是否尊重地区国家努力,支持东盟中心地位,会影响区域合作?为什么说中美两国能否正确相处事关人类前途命运?

发展具有普遍性。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中美关系虽历经风雨、跌宕起伏,从敌对到正常化再到战略合作,但总的来看是不断向前发展的,然而最近几年两国关系却出现了自那时以来所未遇的困难,中美之间出现了结构性矛盾。尽管今天中美关系涉及的问题要远比当时复杂,但有一点是不变的,一方面,中美关系不是一帆风顺的;另一方面,两国也可以超越历史上大国竞争走向对抗的宿命,找到一条积极的共处之路。探究提示2、运用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何正确看待中美关系的变化?中美之间是既合作又冲突的关系。合作关系——统一属性(同一性)冲突关系——对立属性(斗争性)

斗争性和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探究提示3、中美两国高层对话中分析美两国之间是什么样的哲学关系?美对中国经济上脱钩、技术上打压遏制,在“无人飞艇事件”刁难中国。两国存在冲突的一面中美在经济贸易、气候变化、国家安全、文交流等领域斗争性又存在广泛合作的一面同一性1、联系的基本特征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含义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表现①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②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③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提醒:联系的普遍性所强调的是不存在完全孤立的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强调的是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的多样性强调的是联系具有不同的形式。核心提炼考向三:把握世界的规律——唯物辩证法2、整体与部分类别整体部分区别内涵全局或全过程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地位功能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务的功能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联系相互依赖整体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相互影响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相互转化整体与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整体相对于比它更大的场合,它就成了部分;部分相对于比它更小的场合,它就成了整体方法论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核心提炼突破提升:整体功能与部分功能的关系许多部分按照有序性构成有机整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整体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整体功能与部分功能整体功能大于或小于部分功能之和是有条件的关键是部分以什么样的结构形成整体关系关系关系关系核心提炼3、系统优化方法系统的基本特征系统优化方法实践方面认识方面整体性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重视整体的功能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有序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系统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整体功能不是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提醒: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系统属于整体的一种情况,系统除了强调整体性外,还有层次性和有序性。要素只是部分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组成一个系统的相互作用着的部分。核心提炼原理内容方法论发展的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水恒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发展具有普遍性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静止地看问题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发展的途径趋势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发展的状态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事物的发展就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的质变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坚持适度原则发展的原因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着重把握事物发展的内因,又不可忽视外因发展的规律性一切事物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发展的环节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木途径树立创新意识核心提炼4、发展观原理5、比较斗争性和同一性同一性(统一属性)斗争性(对立属性)含义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特点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矛盾的斗争性则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口诀法巧辨相互依赖:“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相互贯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转化:“你变成我,我变成你”相互排斥:“你离开我,我离开你”;相互对立:“你不是我,我不是你”联系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与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①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②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③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核心提炼6、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含义矛盾存在开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体现方法论①要承认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②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联系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相反的方面转化方法论要把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结合起来,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其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核心提炼7、如何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前提: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这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唯物论基础和前提。(2)关键:要注意研究事物的特点、本质以及该事物存在的具体条件。(对不同事物的矛盾作具体分析;对同一事物的不同阶段的特点作具体分析;对同一矛盾的不同方面作具体分析)(3)重要条件:要在运动中把握事物的矛盾。一切事物都在变化发展,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只有在运动中把握事物,才能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在分析每一个具体矛盾时,一定要“事事”“时时”注意它的特殊性,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离开时间、地点和条件,就无法把握矛盾的特殊性。核心提炼突破提升:正确理解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关系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区别外部特征主要矛盾是就复杂事物中所包含的“诸多矛盾”相比较而言的。主要矛盾一般只有一个,而次要矛盾则可以有多个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就“同一矛盾”的双方相比较而言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一个,次要方面也只有一个内涵主次矛盾讲的是“矛盾体“又可以称为“一个”或“一种”,主次矛盾有各自的矛盾的主次方面矛盾的主次方面讲的是“矛盾侧面”,所以,都只能叫“一方”或“方面作用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其原因是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其原因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力量上超过矛盾的次要方面,在地位上又支配看矛盾的次要方面区别方法论意义主次矛盾关系原理,要求做事情要抓重点、抓关键、抓中心,但又不能忽视一般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要求看问题要把握本质和主流,但又不能忽视支流标志词做题判断主要矛盾时要注意以下字眼,如“重点”“中心”“关键”“突破口”“第一要务”“首要任务”等做题判断矛盾的主要方面时要注意以下字眼,如“主流”“方向”“性质”“主体”“优劣”“本质”“优势”等联系①都是讲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问题,都是矛盾特殊性的情形。发工向中以②主要矛盾中也存在矛盾的主次方面,而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核心提炼突破提升:怎样区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关系①看内涵:现实存在的事物往往是很复杂的,不只包含-种矛盾,而是一-个由多种矛盾构成的矛盾体系或系统。可以称为“一个”或“一种”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研究的是任何一个矛盾中的两个对立面之间的关系,说的是“矛盾侧面",所以只能叫作“一方”或“方面”。②二看外延:主次矛盾是就复杂事物中所包含的“许多矛盾”相比较而言。主要矛盾只有一一个,次要矛盾可以有多个:矛盾的主次方面是就“同一矛盾"的双方比较而言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一方,次要方面也只有一方。③三看作用: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进程。常用在“办事情”上,用于解决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常用在“看问题”.上,用于评价利弊.优劣、功过等。④四看关键词:判断二者区别的一些重点词语。抓主要矛盾:“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突出任务”“核心问题”“放在首要地位”等;矛盾主要方面:“抓主流”“辨方向”“识大局”(分析形势)“判断性质”“占主体”等。核心提炼8、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两点论重点论含义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认识某一矛盾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反面一点论均衡论联系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理论依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核心提炼突破提升:矛盾观点观点矛盾分析法矛盾的观点矛盾含义特征同一与斗争普遍性特殊性辩证关系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坚持一分为二、坚持两分法、两点论承认矛盾:一分为二坚持共和性具、历的统一,科学认识顺序,承普分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矛盾分析法世界观方法论核心提炼突破提升:如何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坚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统一,防止片面性。(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问题)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要求我们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用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分析问题)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分析问题)

核心提炼突破提升:如何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问题)5.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用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分析)6.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主次方面)7.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5、6、7用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的原理分析问题)核心提炼从中央一号文件看农村“小田并大田”,探究情境四

第一次,建国初期的次“分”,封建地主的土地制变为农民个体制,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第二次,五十年代末的次“合”,由农民个体制变为集体制,极大地改善了农业基本建设条件。

第三次,1978年的第二次“分”,农民长期拥有了土地经营权,为农民架起了由“脱贫”到“致富”的桥梁。

第四次,2008年的第二次“合”,农民将土地经营权以流转的形式交由合作社,掀开了新农村建设的新篇章。建国以来的四次土地制度改革探究情境四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严格控制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要加大撂荒耕地利用力度。所以,退林还耕政策不是将林地重新变成耕地,而是将那些因为退耕还林而荒芜的土地重新规划和修复,让它们能够作为农业的耕地用于发展农业。可以相互交流(V:fengyan7203)

中央一号文件从“退耕还林”到“退林还耕”这不是瞎折腾吗?你还是好好看看中央一号文件吧!探究情境四

近日,网上关于“天府绿道集团将全力冲刺全市10.1万亩耕地复垦复耕目标”的消息引发网民关注。有网民认为此举是浪费资金。也有网民称这是地方为了确保耕地面积,把原来的绿化工程改为农业种植。那么这些复垦复耕的地之前是绿道还是农田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