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解析)_第1页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解析)_第2页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解析)_第3页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解析)_第4页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解析)2022-2023学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4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jí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①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jiǒngjiǒng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②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

(1)下列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籍qiàoqiè炯

B.籍kéqì迥

C.藉qiàoqì炯

D.藉kéqiè迥

(2)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向地壳寻求宝藏”“他从唐诗下手”中的加点词都是介词。

B.“仰之弥高”“弥天大谎”“欲盖弥彰”“弥足珍贵”中的加点词意思都相同。

C.划线句①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闻一多先生做学问刻苦钻研并以此为乐的精神。

D.划线句②中引号的作用是表示引用原话或诗词。

2.(2分)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他们二人配合默契,终于赢得了这场双打比赛的冠军。

B.他不愿读书学习,本来想发展园林事业,却目不窥园,导致园林一片荒芜。

C.菜煎饼是我们当地家喻户晓的小吃之一,用面粉、鸡蛋、各种蔬菜等烙制而成。

D.虽然这个特大传销集团的案情扑朔迷离,但警察明察秋毫,终将传销团伙一网打尽。

3.(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能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树立远大的理想。

B.每一个有抱负的青年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对祖国现代化建设有贡献的人。

C.夏季来临,各学校要强化学生安全意识,防止学生私自下河游野泳。

D.2023年央视315晚会猛揭黑幕,曝光了某公司制作老坛酸菜时光脚踩、扔烟头。

4.(2分)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1939年春,冼星海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光未然谱曲后,这部音乐作品响彻中华大地,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日热情。

B.《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由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C.《卖油翁》选自《归田录》,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文章通过卖油翁和陈尧咨之间的故事,阐明了“业精于勤”“熟能生巧”的道理。

D.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大量运用呼告的修辞手法,直接对土地倾诉自己的热爱、怀念和眷念之情,从而表述了深沉的爱国情感。

5.(10分)古诗文名句填上空。

歌以咏志,诗以传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1)“,”,表现的是浓郁深沉的思乡思亲之情;岑参《逢入京使》中(2)“,”,抒写了诗人远涉边塞时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王维《竹里馆》中(3)“,”,传达出诗人与自然对话、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惬意;韩愈《晚春》中(4)“,”,运用拟人手法借杨、榆反映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木兰诗》中(5)“,”,通过描写边塞的苦寒生活来反映木兰英勇无畏性情。

6.(6分)名著阅读。

请根据你对名著《骆驼祥子》的阅读,完成下面的各题。

(1)下面是小语做的读书笔记,其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痛苦的活着,委屈的死去”是祥子命运的写照。

B.祥子第一次拉包月的主人是曹先生,他和他的家人对祥子很不好,所以祥子只做四天就不干了。

C.《骆驼祥子》围绕着祥子的最大梦想,写他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突出当时社会人民的困难生活。

D.虎妞是老舍精心设计的一个人物,她和刘四爷彻底吵翻后就自己做主在外租房,与祥子结了婚。对她的态度既同情又批判。

(2)原著中祥子的悲惨命运与很多人物息息相关。请从以下人物中任选一位,结合小说情节,分析他(她)对祥子悲惨命运的影响。(2分)

备选人物:

孙侦探虎妞小福子

(3)下面是小文做的读书笔记,请你帮他补全批注内容。(2分)

原文批注

他就那么半死半活的,低着头一步一步的往前拽。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的任着车夫在水里挣命。雨小了些,祥子微微直了直脊背,吐出一口气:“先生,避避再走吧!”“快走!你把我扔在这儿算怎回事?”坐车的跺着脚喊。坐车人的形象:

7.(4分)综合性学习。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班级组织“天下国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任务各题。

(1)鲁迅先生逝世后,社会各界人士同声哀悼,敬献挽联不可胜数。请运用对联知识,将下面这副悼念先生的挽联补充完整,选出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上联:笔①大野,胸怀日月光和热

下联:墨洒②,夜度春秋慨而慷

A.①耕;②乾坤

B.①写;②长河

C.①写;②乾坤

D.①耕;②长河

(2)班级组织朗诵《黄河颂》,小语在朗诵“我们祖国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伟大坚强/像你一样伟大坚强”几句时,对最后两句的语气、语调处理把握不准,请帮他指出处理方法,并说说这样朗诵的原因。(2分)

二、阅读(共40分)

8.(4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春光好

欧阳炯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1)请赏析上阕中加点词语“竞”的表述效果。(2分)

(2)整首词表述了怎样的感情?(2分)

9.(12分)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各题。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①问女何所忆

②旦辞爷娘去

③出郭相扶将

④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B.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C.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以我酌油知之

D.长而益精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②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

(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乙两文都突出了木兰勇敢坚毅的爱国忠心和英雄气概。不同的是甲文还讴歌了木兰不贪图荣华富贵、热爱家乡的高尚情操。

B.甲文擅长铺叙排比,写得明快流畅、细腻而传神,木兰的形象更为鲜明、饱满;乙文以叙述为主,写作手法简洁平淡。

C.甲文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是说木兰分别到东、南、西、北四个集市去准备这些出征用品,表现出战事的紧迫。

D.乙文中“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一句是全文主旨所在,表述了呼吁男女平等的美好愿望。

10.(9分)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各题。

①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②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③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④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⑤他只说:“我不吃。”

⑥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⑦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自己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⑧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⑨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⑩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我没再多问。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琢磨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在“老王来送香油鸡蛋”的段落中,对老王的肖像和神态进行了细节描写,请你分析这样写的作用。(3分)

(2)揣摩选文第⑦段中的加点词语,分析“我”这样说的原因。(3分)

(3)请说出你对文末“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句话的理解。(3分)

11.(15分)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各题。

长在地边的玉米

①三十多年前,我随父亲在乡下种地。种小麦,种豆子,也种玉米。播下种子,付出辛劳,土地总会给我们十倍百倍的回报。

②我家有一块田地,紧临着大路。每年夏天,播种了玉米,路边的那一行常因过往行人的踩踏,总是出苗最晚,好不容易长上来几片弱弱的叶子,又被贪嘴的牛羊吃得稀里哗啦,侥幸存活下来的,到了秋天结出的玉米棒子只有鸡蛋那么大。偶尔有几株身强体壮的,结出了大棒子,还未成熟就被行人顺手牵羊掰走了,只留下光秃秃的玉米秆杵(chǔ)在地边。

③有人建议父亲少种一行玉米,也省得白费劳力,父亲摇摇头说,哪能让这么肥的田白白荒废?有人让父亲在地边筑一道篱笆,父亲微微一笑说,几十米长的篱笆墙,防了行人,也碍了自家,不值当。甚至还有人说,那就在地边每隔一段挖一个深坑或放置一块大石,父亲反问道,那哪成?万一摔倒了行人,罪过可就大了。

④有一年,正是玉米施肥的时节,化肥供应却异常紧张。看着满地面黄肌瘦的玉米苗子嗷嗷待哺,父亲决定掏高价从别人手里买几袋倒卖的化肥。施肥时,我脑子里突然闪出一个念头,对父亲说,化肥这么金贵,干脆不要给路边的这一行玉米施肥了,反正也收获不了几粒玉米,施肥简直就是浪费!父亲一边扶起一株被行人踩倒的玉米给根部培土,一边对我说,让地里头的玉米吃着肥料,这一行玉米眼巴巴地望着,这公平合理吗?他不仅没有采纳我的建议,还固执地让我给路边的这行玉米多加些肥料。我很不解,他这不是给瞎子点灯吗?

⑤随后,父亲经常带着锄头去这块田地,一发现有被行人踩踏过的地方,就用锄头松土;一见着被踩到的玉米苗,就扶起来在根部培土。那些扶也扶不起、站也站不直的。他就用草茎拧成绳,将它绑缚在别的玉米苗上,也让它抬头挺胸地成长。我感到疑惑,父亲难道是想用他手中的锄头扶起路边的这一行玉米吗?

⑥待到秋天,玉米成熟了。地里头的玉米一个个捧着沉甸甸的大棒子,争相炫耀自己的成果。唯独路边的这一行玉米,还和往年一样,被糟蹋得几乎颗粒无收。看着眼前的一幕,我抱怨父亲当初不该不听取我的建议。

⑦父亲咬着烟袋,悠悠地吸着烟,微笑着对我说,你看,路边的这一行玉米,虽然没有结出像样的玉米棒子,但玉米杆比往年都要粗壮,都要端直,根部的土地也少了行人的踩踏,比往年都要松软。

⑧我辩驳道,我们要的是珍贵的粮食,而不是当柴草烧的玉米秸秆。

⑨父亲缓缓地说,你只看到一行玉米,没有看见满地的丰收。要知道,不是每一株玉米都能生长在田地中央,不要苛求每一株玉米都能结出一个大棒子。地边的这一行玉米,能够从路人的脚掌下和牛羊的唇齿中存活下来,已属不易,更何况今年又长得这么壮实。它们用身躯守护着田地,保护了第二行、第三行的玉米不受损失,这就是它们对丰收的贡献。

⑩我忧然大悟,再次细细地打量地边的这一行玉米。它们有的叶子已被牛羊啃食尽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杆子;有的被拦腰折断,只有两尺来高的半茬;有的被掰走了棒子,撕裂的外衣似在秋风中哭诉;还有的两两互相扶持支撑,残损的躯干被父亲用草茎绑缚在一起。但是,它们的根系都很发达,深深地扎进泥土里,毫不妥协地守护着田地。

三十多年过去了,我时常遇到那些“长在地边的玉米”。他们身处各自职业群体的边缘,平凡而又弱势,就像高空的臭氧层一样,抵御着最强的紫外线,守护着地球,却常常被忽视;就像一艘木船最底部的那块板子,长年浸泡在海水中,忍受着侵蚀,又最易被遗忘。

然而,一个成功的团队,一定会对这些“长在地边的玉米”不轻视,不放弃,不苛求,并尽力施以援手,让他们也能把根须深深地扎进土地。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第②段中用“总是出苗最晚”“弱弱的叶子”“只有鸡蛋那么大”“光秃拽的玉米秆杵在地边”表述了“我”对地边的玉米的同情与怜惜。

B.第④段加点词“瞎子点灯”,巧用歇后语“瞎子点灯——白费蜡”表明“我”认为给地边的玉米施肥是浪费,是白费力气。

C.第⑥段用“捧着”“争相炫耀”等词语,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玉米成熟时果实累累,玉米棒又大又重的丰收景象,也表述了丰收的喜悦之情。

D.文章题目“长在地边的玉米”,一语双关,既指紧临路边的那一行玉米,又指身处各自职业群体的边缘的一类人。

(2)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2分)

地边的玉米父亲的言行“我”的态度

需要施肥要求“我”多施肥很不解

被人踩坏①疑惑

成熟后“玉米种比往年都要粗壮、端直”抱怨、辩驳

它们用身躯守护着田地,保护了第二行、第三行的玉米不受损失,这就是它们对丰收的贡献。②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⑩段划线句子。(3分)

(4)请结合选文具体内容,说说“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5)如果说“长在地边的玉米”是指一类人的话,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他们呢?(4分)

三、写作(共50分)

12.(50分)爱,珍贵而又奇妙。在我们的人生中充满着爱,它伴随着我们成长,丰富着我们的人生,使人感动,让人勇敢,令人自信,促人前进……

请以“爱,让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不500字的记叙文。

要求:(1)补全题目;(2)注意细节描写,写出真情实感;(3)书写工整、规范,卷面整洁;(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

参考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4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jí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①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jiǒngjiǒng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②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

(1)下列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正确的一项是A

A.籍qiàoqiè炯

B.籍kéqì迥

C.藉qiàoqì炯

D.藉kéqiè迥

(2)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D

A.“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向地壳寻求宝藏”“他从唐诗下手”中的加点词都是介词。

B.“仰之弥高”“弥天大谎”“欲盖弥彰”“弥足珍贵”中的加点词意思都相同。

C.划线句①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闻一多先生做学问刻苦钻研并以此为乐的精神。

D.划线句②中引号的作用是表示引用原话或诗词。

(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典jí”写作“典籍”,“地壳”中的“壳”读作“qiào”,“锲而不舍”中的“锲”读作“qiè”,“jiǒngjiǒng目光”写作“炯炯目光”。

故选:A。

(2)本题考查词性、词义、修辞和标点符号。

A.有误,“而”是连词。

B.有误,“仰之弥高”“欲盖弥彰”“弥足珍贵”中的“弥”意思是“更加”,“弥天大谎”中的“弥”意思是“满,遍”。

C.有误,句子①运用的是对偶修辞。

D.正确。

故选:D。

解析:

(1)A

(2)D

2.(2分)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他们二人配合默契,终于赢得了这场双打比赛的冠军。

B.他不愿读书学习,本来想发展园林事业,却目不窥园,导致园林一片荒芜。

C.菜煎饼是我们当地家喻户晓的小吃之一,用面粉、鸡蛋、各种蔬菜等烙制而成。

D.虽然这个特大传销集团的案情扑朔迷离,但警察明察秋毫,终将传销团伙一网打尽。

本题考查的是根据句意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易错点是句意理解不到位,词语理解不正确。

ACD.正确;

B.有误,目不窥园:比喻埋头钻研;不为外事分心。该成语望文生义。

故选:B。

3.(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能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树立远大的理想。

B.每一个有抱负的青年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对祖国现代化建设有贡献的人。

C.夏季来临,各学校要强化学生安全意识,防止学生私自下河游野泳。

D.2023年央视315晚会猛揭黑幕,曝光了某公司制作老坛酸菜时光脚踩、扔烟头。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积累常见病句类型,掌握每种病句类型的常见设错规律,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注意“抓主干,理枝蔓”。

A.有误,两面对一面,应删掉“能不能”。

B.有误,语序不当,应将“将来都希望自己”改为“都希望自己将来”。

C.正确。

D.有误,应在句末加上“的乱象”。

故选:C。

4.(2分)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1939年春,冼星海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光未然谱曲后,这部音乐作品响彻中华大地,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日热情。

B.《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由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C.《卖油翁》选自《归田录》,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文章通过卖油翁和陈尧咨之间的故事,阐明了“业精于勤”“熟能生巧”的道理。

D.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大量运用呼告的修辞手法,直接对土地倾诉自己的热爱、怀念和眷念之情,从而表述了深沉的爱国情感。

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课本学习中做好积累,准确记忆相关归纳点,另一方面答题时要注意仔细审题,认真辨析。

A.有误,《黄河大合唱》是光未然创作,冼星海谱曲。

BCD.正确。

故选:A。

5.(10分)古诗文名句填上空。

歌以咏志,诗以传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1)“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表现的是浓郁深沉的思乡思亲之情;岑参《逢入京使》中(2)“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抒写了诗人远涉边塞时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王维《竹里馆》中(3)“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传达出诗人与自然对话、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惬意;韩愈《晚春》中(4)“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运用拟人手法借杨、榆反映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木兰诗》中(5)“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通过描写边塞的苦寒生活来反映木兰英勇无畏性情。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析:

(1)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注意“圆”的书写)

(2)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注意“凭”的书写)

(3)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4)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注意“惟”的书写)

(5)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注意“柝”的书写)

6.(6分)名著阅读。

请根据你对名著《骆驼祥子》的阅读,完成下面的各题。

(1)下面是小语做的读书笔记,其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B

A.“痛苦的活着,委屈的死去”是祥子命运的写照。

B.祥子第一次拉包月的主人是曹先生,他和他的家人对祥子很不好,所以祥子只做四天就不干了。

C.《骆驼祥子》围绕着祥子的最大梦想,写他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突出当时社会人民的困难生活。

D.虎妞是老舍精心设计的一个人物,她和刘四爷彻底吵翻后就自己做主在外租房,与祥子结了婚。对她的态度既同情又批判。

(2)原著中祥子的悲惨命运与很多人物息息相关。请从以下人物中任选一位,结合小说情节,分析他(她)对祥子悲惨命运的影响。

备选人物:

孙侦探虎妞小福子

(3)下面是小文做的读书笔记,请你帮他补全批注内容。

原文批注

他就那么半死半活的,低着头一步一步的往前拽。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的任着车夫在水里挣命。雨小了些,祥子微微直了直脊背,吐出一口气:“先生,避避再走吧!”“快走!你把我扔在这儿算怎回事?”坐车的跺着脚喊。坐车人的形象:极其自私,对劳动者的苦难和不幸冷眼相待、蛮横凶狠。

《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骆驼祥子》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老北京的一个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它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述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

(1)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掌握。

ACD.正确;

B.有误,祥子第一次拉包月的主人是杨先生。

故选:B。

(2)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关系的理解。学生要熟读《骆驼祥子》,根据情节内容,理解其中人物虎妞、小福子、孙侦探对祥子的悲剧人生产生的影响。虎妞在祥子悲剧人生中无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正如蝇不能逃出蛛网”,虎妞是网,祥子是蝇,他没有和任何人这样亲密接触过,虽然是突如其来,虽然是个骗诱,当他感觉到自己的堕落时,想挣扎已经来不及了,仿佛是碰在蛛网上的小虫。祥子被迫与虎妞结婚后,她变成了捉住祥子的精灵和毒物。他们的结合成了样子个人奋斗过程中的一个新的打击。“他第一得先伺候老婆,那个红袄虎牙的东西,吸人精血的东西,他已不是人,而是一块肉。他没了自己,只在她的手中挣扎着,像猫叼住的一只小老鼠。”一直到最后她难产而亡,祥子又卖车给她办丧事,生活又一次跌入谷底,他逐渐走向堕落。所以,虎妞是造成他人生悲剧的一个重要人物。另一个对祥子产生重大影响的女人是小福子。祥子心里是顶喜欢小福子的,在他的观念中他们俩都是穷人,都是无产者,都是被人欺侮,他同情她,也同情自己,是上苍将他俩连在一起。这种个人主义的理想在他兴高采烈地走进白房子,听说了小福子的死后就完全破灭了,他完全堕落了,到处占便宜,甚至开始骗钱。不再有希望,就那么迷迷迷糊糊地往下坠,坠入那无底的泥潭。“他吃,他喝,他嫖,他懒,他狡猾,因为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摘去了。他只剩下那个高大的肉架子,等着溃烂,预备着到乱死岗去。”所以,小福子也是造成他人生悲剧的一个重要人物。孙侦探对祥子的悲剧人生产生了重大影响。祥子想买一辆人力车的愿望,正像农民想拥有土地一样,只是一个劳动者的最低愿望,然而这一正当愿望在那个社会里却成了奢望。他历尽艰辛,三起三落,欲独立自主而终不可得,祥子拉曹先生回家的途中发现被人跟踪了,曹先生让他改走左先生家,然后要他到曹家报信。他才回到曹家,就被孙侦探抓住了,孙侦探威逼利诱,最后祥子把闷葫芦罐里的所有积蓄都给了孙侦探来“保命”。祥子的生计又成了问题,买车希望又一次成泡影。

(3)本题考查人物性格分析与文章主题探究。联系“快走!你把我扔在这儿算怎么回事?”可知这是对坐车人的语言描写;联系“跺着脚喊”可知是对他的动作描写,可以看出,面对“车夫在水里挣命”和避避雨再走的合理要求,坐车人冷漠、麻木、缺乏同情心,只考虑自己,不管他人。这是当时社会的缩影,写出了当时社会中,人们不把车夫这样的底层劳动者当人的现状,表现了整个社会的世态炎凉、人情冷漠。

解析:

(1)B

(2)示例一:祥子并不爱虎妞,不得已接受她的爱情。虎妞假装怀孕,与祥子结婚,令祥子的婚姻生活痛苦不堪。最后虎妞难产而亡,祥子卖车给她办丧事,祥子的生活又一次跌入谷底,他逐渐走向堕落。

示例二:小福子给了祥子温暖,她希望与祥子一起生活,但被祥子拒绝。后来,祥子去白房子找小福子,发现小福子已经上吊自尽。祥子的所有希望都破灭了,他完全堕落了,到处占便宜,甚至开始骗钱。

示例三:祭灶那天,祥子拉着曹先生由西城回家。路上曹先生发现被侦探跟踪了,让祥子将自己拉到左宅去,并让祥子坐汽车回曹家报信。祥子刚回到曹家,就被侦探抓住,原来这个侦探就是当初把祥子连车带人抓走的孙排长。在孙侦探的敲诈下,祥子交出了自己所有的积蓄。祥子的生计又成了问题,买车的希望又一次成了泡影。

(3)极其自私,对劳动者的苦难和不幸冷眼相待、蛮横凶狠。

7.(4分)综合性学习。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班级组织“天下国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任务各题。

(1)鲁迅先生逝世后,社会各界人士同声哀悼,敬献挽联不可胜数。请运用对联知识,将下面这副悼念先生的挽联补充完整,选出最恰当的一项是D

上联:笔①大野,胸怀日月光和热

下联:墨洒②,夜度春秋慨而慷

A.①耕;②乾坤

B.①写;②长河

C.①写;②乾坤

D.①耕;②长河

(2)班级组织朗诵《黄河颂》,小语在朗诵“我们祖国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伟大坚强/像你一样伟大坚强”几句时,对最后两句的语气、语调处理把握不准,请帮他指出处理方法,并说说这样朗诵的原因。

(1)本题考查对对子。

根据内容照应,词性相对的角度来分析。“耕”“大野”搭配恰当,“大野”对“长河”工稳。

故选:D。

(2)本题考查朗读设计。解答此题,要读懂内容,理解情感,在此基础上分析作答。这两句话朗读的基调是高亢激昂,两个“伟大坚强”表述对黄河的赞美,要重读。

解析:

(1)D

(2)用赞叹的语气,语调要高昂。这两句话语气要“你”“伟大坚强”这两句诗直接表述了诗人对黄河伟大坚强,品质的赞美,所以重读这两词语以突出这种感情。

二、阅读(共40分)

8.(4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春光好

欧阳炯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1)请赏析上阕中加点词语“竞”的表述效果。

(2)整首词表述了怎样的感情?

作品描绘的是成都的风光和生活。词中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描写的物象有机地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表述了词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1)本题考查字词的表述效果。整首词是在描写春光,“竞”指“竞争”,这两个词本意是用来形容人的,这里用来形容花,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了春天里百花争艳的热闹场面。

(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写出了万物在春风的吹拂下争奇斗艳的景象。“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柳条映衬斜阳的美景,表述了词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也可从问句的角度答题。如运用了问句的形式,写出了词人陶醉于美景之中,也表述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解析:

(1)写出了万物在春风的吹拂下争奇斗艳的景象。

(2)表述了诗人对春天自然万物的热爱欢喜之情。

译文:

和煦的阳光,风和日丽,万物快活地竞相生长。笋儿使着劲儿猛长,身子简直要迸开了,迸出满身嫩绿。花儿,羞羞答答的,依偎在雪坞上,洒出满世界浓香。是谁将那金丝般的柳枝裁剪一番,透过柳枝,看得见一轮落日,仿佛斜阳就挂在柳枝上。

9.(12分)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各题。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问女何所忆思念,惦记。

②旦辞爷娘去早上。

③出郭相扶将外城。

④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相信。

(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B.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C.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以我酌油知之

D.长而益精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②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

(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甲、乙两文都突出了木兰勇敢坚毅的爱国忠心和英雄气概。不同的是甲文还讴歌了木兰不贪图荣华富贵、热爱家乡的高尚情操。

B.甲文擅长铺叙排比,写得明快流畅、细腻而传神,木兰的形象更为鲜明、饱满;乙文以叙述为主,写作手法简洁平淡。

C.甲文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是说木兰分别到东、南、西、北四个集市去准备这些出征用品,表现出战事的紧迫。

D.乙文中“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一句是全文主旨所在,表述了呼吁男女平等的美好愿望。

参考译文:

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木兰对着房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织布梭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

问木兰在想什么?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在想什么,也没在惦记什么。昨天晚上看见了征兵的文书,君主在大规模征兵,征兵的名册有很多卷。每一卷上都有我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从此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骏马、马鞍、鞍下的垫子、马嚼子、缰绳和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叫女儿的声音,只听见黄河水奔腾流淌的声音。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叫女儿的声音,只听见胡人战马啾啾的鸣叫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飞一样跨过一道道的关隘,越过一座座的山峰。夜晚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寒冷的月光照在将士们的铠甲上。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得胜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了很大的功勋,赏赐了很多的财物。天子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能骑着千里马,快马加鞭送我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开我东阁、西阁的门,坐在我的床上。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的女儿装,面对窗户和镜子梳理像云一样柔美的头发,额上贴上花黄。出门去见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征战同行这么多年,竟然不知木兰是个女子。

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象两只前脚时常动弹,雌象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雄雌两只兔子贴着地面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木兰是古时候的一名民间女子。从小练习骑马随着年龄的增长技术不断精深,正碰到皇帝招兵,她的父亲的名字也在名册上,和同村的许多年轻人都在此次出征中。她的父亲因年老多病而不能胜任,木兰便女扮男装,买了骏马和马鞍,替父亲出征。逆黄河而上,翻越黑山,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屡建奇功。哎!男子可以做的事情女子未必不可以做,我看到木兰从军的事情后就更加相信这个道理了。

(1)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

①句意:问木兰在惦记什么?忆,思念,惦记。

②句意: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旦,早上。

③句意: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郭,外城。

④句意:我看到木兰从军的事情后就更加相信这个道理了。信,相信。

(2)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

A.相同,为:动词,做/动词,做;

B.不同,因:连词,因为/连词,于是,就;

C.不同,以:因为/介词,凭借;

D.不同,而:表承接,不译/表转折,可是;

故选:A。

(3)本题考查文言翻译。

①重点字词:百战,形容战斗之多;十年,形容战争持续时间之长。此句译为: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有些牺牲了,有的十年之后得胜而归。

②重点词语:乃,于是;易,改变;市,买。此句译为:木兰便女扮男装,买了骏马和马鞍,替父亲出征。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ABD.正确。

C.有误,文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运用的是互文修辞,意思是:在集市各处购买骏马、马鞍、鞍下的垫子、马嚼子、缰绳和马鞭。并不是“东、南、西、北四个集市去准备这些出征用品”。

故选:C。

解析:

(1)①思念,惦记。

②早上。

③外城。

④相信。

(2)A

(3)①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有些牺牲了,有的十年之后得胜而归。

②木兰便女扮男装,买了骏马和马鞍,替父亲出征。

(4)C

10.(9分)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各题。

①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②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③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④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⑤他只说:“我不吃。”

⑥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⑦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自己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⑧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⑨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⑩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我没再多问。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琢磨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在“老王来送香油鸡蛋”的段落中,对老王的肖像和神态进行了细节描写,请你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2)揣摩选文第⑦段中的加点词语,分析“我”这样说的原因。

(3)请说出你对文末“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句话的理解。

本文是《老王》的节选部分。记叙了老王在生命终结之时,还给“我”送来香油和鸡蛋,表现了老王穷苦卑微但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品质,表述了一家对老王那样不幸者的关心、同情和尊重。

(1)本题考查人物描写及作用。本题关于老王的肖像和神态描写在第①段“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这些都是外貌和神态描写,通过这些看起来有点骇人的描写,说明老王已经病得很重。这些人物描写为下文老王的去世埋下伏笔。同时,老王在病重下还不辞辛苦来给我送鸡蛋等,体现出了老王的心地善良、单纯、知恩图报等品质。

(2)本题考查词语理解赏析。联系“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自己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可知“我知道”重复两次,强调这是“我”正常的行为,体现了“我”对老王的尊重。同时用委婉的语气,怕老王不好意思收钱,伤害了他的自尊。因此,“我”要强调两次“我知道”,并且用委婉的语气,让老王更容易接受。

(3)本题考查句子理解赏析。从原文中的描述可知,面对老王,一家是竭尽全力地帮助,但是当老王在死前最后一次送来香油鸡蛋时,“我”只是被他的病态吓倒,都没想到请他坐坐喝口茶水,还想着用“钱”来还老王这份恩情,深觉自己误解了老王的情谊,对老王的关爱不够,甚至在老王死了十多天后才想起问他。觉得自己是幸运的,作为一个幸运者,她觉得对不幸的老王的关心理解是不够的,正因为有了这种平等与尊重的意识,所以会感到“愧怍”。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幸运的人要关爱帮助那些不幸者,人和人应当相互尊重,这是一个社会的文明的体现。

解析:

(1)“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这些描写说明老王已经病得很重。为下文老王的去世埋下伏笔。在病重下老王还来给我送鸡蛋等,显示了老王的心地善良,单纯的品质。

(2)“我知道”重复两次,这是出于对老王的尊重,用委婉的语气,怕老王不好意思收钱,伤害老王的自尊。

(3)觉得自己是幸运的,作为一个幸运者,她觉得对不幸的老王的关心理解是不够的,深感惭愧。幸运的人要关爱帮助那些不幸者,人和人应当相互尊重,这是一个社会的文明。

11.(15分)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各题。

长在地边的玉米

①三十多年前,我随父亲在乡下种地。种小麦,种豆子,也种玉米。播下种子,付出辛劳,土地总会给我们十倍百倍的回报。

②我家有一块田地,紧临着大路。每年夏天,播种了玉米,路边的那一行常因过往行人的踩踏,总是出苗最晚,好不容易长上来几片弱弱的叶子,又被贪嘴的牛羊吃得稀里哗啦,侥幸存活下来的,到了秋天结出的玉米棒子只有鸡蛋那么大。偶尔有几株身强体壮的,结出了大棒子,还未成熟就被行人顺手牵羊掰走了,只留下光秃秃的玉米秆杵(chǔ)在地边。

③有人建议父亲少种一行玉米,也省得白费劳力,父亲摇摇头说,哪能让这么肥的田白白荒废?有人让父亲在地边筑一道篱笆,父亲微微一笑说,几十米长的篱笆墙,防了行人,也碍了自家,不值当。甚至还有人说,那就在地边每隔一段挖一个深坑或放置一块大石,父亲反问道,那哪成?万一摔倒了行人,罪过可就大了。

④有一年,正是玉米施肥的时节,化肥供应却异常紧张。看着满地面黄肌瘦的玉米苗子嗷嗷待哺,父亲决定掏高价从别人手里买几袋倒卖的化肥。施肥时,我脑子里突然闪出一个念头,对父亲说,化肥这么金贵,干脆不要给路边的这一行玉米施肥了,反正也收获不了几粒玉米,施肥简直就是浪费!父亲一边扶起一株被行人踩倒的玉米给根部培土,一边对我说,让地里头的玉米吃着肥料,这一行玉米眼巴巴地望着,这公平合理吗?他不仅没有采纳我的建议,还固执地让我给路边的这行玉米多加些肥料。我很不解,他这不是给瞎子点灯吗?

⑤随后,父亲经常带着锄头去这块田地,一发现有被行人踩踏过的地方,就用锄头松土;一见着被踩到的玉米苗,就扶起来在根部培土。那些扶也扶不起、站也站不直的。他就用草茎拧成绳,将它绑缚在别的玉米苗上,也让它抬头挺胸地成长。我感到疑惑,父亲难道是想用他手中的锄头扶起路边的这一行玉米吗?

⑥待到秋天,玉米成熟了。地里头的玉米一个个捧着沉甸甸的大棒子,争相炫耀自己的成果。唯独路边的这一行玉米,还和往年一样,被糟蹋得几乎颗粒无收。看着眼前的一幕,我抱怨父亲当初不该不听取我的建议。

⑦父亲咬着烟袋,悠悠地吸着烟,微笑着对我说,你看,路边的这一行玉米,虽然没有结出像样的玉米棒子,但玉米杆比往年都要粗壮,都要端直,根部的土地也少了行人的踩踏,比往年都要松软。

⑧我辩驳道,我们要的是珍贵的粮食,而不是当柴草烧的玉米秸秆。

⑨父亲缓缓地说,你只看到一行玉米,没有看见满地的丰收。要知道,不是每一株玉米都能生长在田地中央,不要苛求每一株玉米都能结出一个大棒子。地边的这一行玉米,能够从路人的脚掌下和牛羊的唇齿中存活下来,已属不易,更何况今年又长得这么壮实。它们用身躯守护着田地,保护了第二行、第三行的玉米不受损失,这就是它们对丰收的贡献。

⑩我忧然大悟,再次细细地打量地边的这一行玉米。它们有的叶子已被牛羊啃食尽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杆子;有的被拦腰折断,只有两尺来高的半茬;有的被掰走了棒子,撕裂的外衣似在秋风中哭诉;还有的两两互相扶持支撑,残损的躯干被父亲用草茎绑缚在一起。但是,它们的根系都很发达,深深地扎进泥土里,毫不妥协地守护着田地。

三十多年过去了,我时常遇到那些“长在地边的玉米”。他们身处各自职业群体的边缘,平凡而又弱势,就像高空的臭氧层一样,抵御着最强的紫外线,守护着地球,却常常被忽视;就像一艘木船最底部的那块板子,长年浸泡在海水中,忍受着侵蚀,又最易被遗忘。

然而,一个成功的团队,一定会对这些“长在地边的玉米”不轻视,不放弃,不苛求,并尽力施以援手,让他们也能把根须深深地扎进土地。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第②段中用“总是出苗最晚”“弱弱的叶子”“只有鸡蛋那么大”“光秃拽的玉米秆杵在地边”表述了“我”对地边的玉米的同情与怜惜。

B.第④段加点词“瞎子点灯”,巧用歇后语“瞎子点灯——白费蜡”表明“我”认为给地边的玉米施肥是浪费,是白费力气。

C.第⑥段用“捧着”“争相炫耀”等词语,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玉米成熟时果实累累,玉米棒又大又重的丰收景象,也表述了丰收的喜悦之情。

D.文章题目“长在地边的玉米”,一语双关,既指紧临路边的那一行玉米,又指身处各自职业群体的边缘的一类人。

(2)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地边的玉米父亲的言行“我”的态度

需要施肥要求“我”多施肥很不解

被人踩坏①用锄头松土、在根部培土、绑缚在别的玉米苗上,让玉米抬头挺胸地成长。疑惑

成熟后“玉米种比往年都要粗壮、端直”抱怨、辩驳

它们用身躯守护着田地,保护了第二行、第三行的玉米不受损失,这就是它们对丰收的贡献。②恍然大悟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⑩段划线句子。

(4)请结合选文具体内容,说说“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5)如果说“长在地边的玉米”是指一类人的话,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他们呢?

本文记叙了父亲种小麦、种豆子、种玉米,不让肥田白白荒废;父亲不愿意用筑篱笆、挖坑、放石头的方式防行人;父亲固执地给路边的玉多加肥料,平等的对待地里头的玉米等事情,表现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