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下讲话稿:《二十一世纪呼唤新型的师生关系》_第1页
国旗下讲话稿:《二十一世纪呼唤新型的师生关系》_第2页
国旗下讲话稿:《二十一世纪呼唤新型的师生关系》_第3页
国旗下讲话稿:《二十一世纪呼唤新型的师生关系》_第4页
国旗下讲话稿:《二十一世纪呼唤新型的师生关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旗下讲话稿:《二十一世纪呼唤新型的师生关系》学校,特别是中小学校,是一个播种和收获的园地。在这里,学生要度过十几年的光阴;在这里,他们走过童年和少年,长成青年;在这里,他们和自己的老师朝夕相处,师生关系是融洽、和谐,还是冷漠、疏远,直接影响着孩子们稚嫩的心灵;甚至到了成年以后,他们回想起当年学生时代,或喜或悲,或欢乐或忧伤,无不深深地留在他们的记忆中,伴随着他们的一生。

一、几千年的历史渊源,构建着我们今天的师生关系

我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是形成我们现在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学校是什么?是教育人的地方。教育和管理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师管生从”,天经地义,没有人提出异议。“要想考大学,哪能吃不得苦?”于是,今天的教师虽然丢掉了私塾时手中的戒尺,但以教育学生、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为名的体罚和变相体罚仍时有所闻。

一位学生因吸烟被教师发现,整整被罚站了一天,学生不敢声张,否则教师就要告诉家长。另一位教师看不过去,说了一句,“学生嘛,还是一个孩子,应该以教育为主”。这位教师马上把学生叫到跟前问道:“你说,抽烟对不对?”学生答:“不对。”这位教师马上振振有辞地说“你看,明知故犯,我还教育什么?”于是,体罚有了冠冕堂皇的理由。

如果说对学生的体罚只是摧残学生的肉体的话,变相的体罚对学生心灵的摧残就更加残酷。我们不难发现,在我们身边一些教师乱施惩罚,一个字写错罚抄100遍,一道题做错罚做10遍,更有的教师将学生分组,一名学生把题做错,整组罚抄,使有错的学生承受着同组学生施加的强大压力。在我们北京地区某中学也发生了这样的怪事:一位颇有名气的教师,为了提高本班的成绩,逼着学生的家长去医院开弱智证明,因为学校有规定:弱智学生的成绩,不记入班级分数评比。凡此种种,使得教师不去研究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不去研究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却把沉重的学习负担疯狂地压向我们的教育对象。正如22中孙维刚老师所说:“以生之勤,补师之情;以生之勤,补师之拙。”在沉重的课业负担中,学生是被教师培养出来的,还是在教师的威逼下熬出来的,只有学生们自己最清楚。这样的师生关系能好吗?

但奇怪的事,教师的行为社会认可:“严师出高徒”;家长认可:“我把孩子交给老师了,给我好好管,只要考上大学就行。”我们农村有的家长则把学校当成“托儿所”,只要老师给我看住了,孩子不给我惹事就行,不管老师用什么方法,再严厉也不怕。可这样做我们的学生认可吗?通过对110名学生的调查,有一半的学生认为自己对学习感到厌烦,有近80%的学生在“愿意工作”还是“愿意学习”中选择了工作——本该是快乐的学习生活,却让我们的学生那么憎恶。由此我们不禁要问:学生的学习快乐在哪里?学习的兴趣在哪里?愉快的童年又在哪里呢?事实上,学生已经成了学校、老师竞相攀比成绩的牺牲品,这样的这要求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要“面对面”地平等相待。关系融洽,和睦相处。

听一听学生讲得他们自己的故事:学校的校园里有几棵苹果树,苹果还很小,几个小伙伴就等不及了,去偷,被班主任发现了,暴风雨般的批评、检查、处分,最后每人罚了200元钱,足见惩罚力度之大。班主任总算把他们教育完了。可是教育好了吗?幸亏故事没有完,使我们可以知道教育的结果。几天后,这几个小伙伴趁着天黑,一人手拿一根大棍,进行了一场扫荡,苹果树只剩下了光光的树干。故事还是没有完,第二年,又是这个季节,他们的手又痒痒了,这次又不行,被新来的班主任发现,新老师望着孩子们手里的苹果,把他们带到了办公室,让他们把苹果洗干净、坐下,每人发一个,班主任说:“你们想知道它的滋味是吗?现在我们一起来品尝。”说完自己首先咬了一口,孩子们胆怯地跟着吃了起来,他们吓坏了,苹果含在嘴里不敢吐、不敢咽,又苦又涩难吃极了。“不好吃吧。”老师说,“今天你们把它摘下来,它这一年就白长了,我们就吃不到又甜又大的苹果了,你们不觉得可惜?”也许是他们明白了,也许是他们出于对老师的感激,奇迹出现了,这一年,苹果第一次长到了成熟的季节。班主任特意让他们几个帮着摘苹果,几个小家伙手捧着又大又甜的苹果,抚摸着舍不得吃。

不要觉得故事太普通,两种方法,两个结果,这就是不留痕迹的教育,是和学生平等的、肩并肩的教育,这种心灵的“碰撞”就是这样简单有效,这样的师生关系能不融洽、和谐吗?

那么,现代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怎样的呢?我想,首先应该是教师摘掉头上的光环,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教师这一职业,倾听学生的声音,改变“好学生”和“坏学生”的思想界限,把他们看成是一个个特征鲜明的个体,发现学生的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