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论文讲义(图像类专题)-浙江省高考历史二轮复习_第1页
小论文讲义(图像类专题)-浙江省高考历史二轮复习_第2页
小论文讲义(图像类专题)-浙江省高考历史二轮复习_第3页
小论文讲义(图像类专题)-浙江省高考历史二轮复习_第4页
小论文讲义(图像类专题)-浙江省高考历史二轮复习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6月浙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德国橡子(AIZ杂志插画)广岛上空形成的蘑菇云(1945年8月6日)1933年9月[德]约翰哈特菲尔德观察两幅图片,提取关联信息,自拟一个题目,并结合20世纪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图片信息】德国希特勒扩军备战(炮弹、纳粹标志、防毒面具等);美国在广岛投下原子弹。(图一:希特勒所浇灌的那棵向左倾斜的橡木树干被严重毁坏,不过在他头顶上方向右侧伸出的一枝却枝繁叶茂,上面的橡子是用炮弹做成的,其中还有一颗橡子是防毒面具……)【参考立意】①反法西斯。法西斯主义是帝国主义的变种和极端形式,以极端民族主义为基本特征;20世纪30年代初,德国和日本建立法西斯政权,形成欧洲和亚洲战争策源地;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中的主要事件(如德国突袭波兰、《联合国家宣言》签署,德国日本投降等);各国法西斯侵略者制造的灾难类史料;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苏联战场成为抵抗纳粹德国的主战场等。(纲下第17课)②战争与和平。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联合国宪章》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并赋予安理会制裁权;二战后,各类国际组织数量激增,国际法的领域大大扩展,在裁军、防止核武器及生化武器扩散等方面,颁布了一系列具有国际法性质的公约或宣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纲下第23课)(选1第12课)③科技双刃剑。二十几战争中新式武器的双重作用;美国率先成功研制原子弹,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中发挥了一定作用;核风险空前严重(如古巴导弹危机),原子能的开发利用(纲下第17、18课);计算机、互联网、航空航天、海洋、生物工程、新材料等方面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社会进步,但应用不当,也会带来负面影响。(选2第6课)【示例】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二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相比一战,二战波及了绝对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造成的损失更是难以计算。特别是1945年随着日本广岛升起的蘑菇云,一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核武器,又很快成为悬在整个人类头上的利剑。因此,反对战争,互换世界和平与要求共同发展,成为二战后鲜明的时代特征。战后不久,成立了联合国。其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联合国吸取国联的教训,在《联合国宪章》中明确规定,将制裁侵略的权力集中于安理会,实行“大国一致”原则,集体安全体制进一步完善。1946年,还设立国际法院,进一步发展了国际司法制度。与此同时,先后成立了各类国际组织,国际法的领域也大大扩展,在裁军、防止核武器及生化武器扩散、人权、环境、海洋、外层空间等方面,颁布了一系列具有国际法性质的公约或宣言,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除此之外,中国积极发挥自身力量,先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了中国智慧和方案。综上所述,回望历史,20世纪的和平得来不易。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这人类的不变追求,就像我们的血液永远是红的,世代不会改变。图像类:建筑图片(2023年甲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图

武汉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是新中国在长江上建造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大桥,也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建设项目。毛泽东豪迈地写道:“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武汉长江大桥已经成为新中国的国家记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无论是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结合史实阐释一则新中国的“国家记忆”。(要求:体现国家意义,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示例一】“两弹一星”精神已成为新中国的“国家记忆”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国际形势。为了反对美国、苏联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打破大国的核讹诈和核威胁,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广大科技工作者克服重重困难和干扰,加快了导弹、原子弹和氢弹、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步伐,先后于六七十年代成功爆炸了原子弹、氢弹,成功发射了中远程弹道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这不但大大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由此形成的“两弹一星”精神,也成为新中国的“国家记忆”。【示例二】大庆油田已成为新中国的“国家记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石油资源非常匮乏,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主要靠“洋油”支撑。为了摆脱对“洋油”的依赖,加快工业发展的步伐,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来自全国各地的工人汇聚黑龙江,开展石油大会战,并于1959年建成大庆油田,最终实现了石油自给,使中国彻底扔掉了“石油贫国”的帽子,为中国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大庆油田建设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劳动模范。由此形成的“铁人精神”“大庆精神”激励了一代代中国工人,大庆油田已成为新中国的“国家记忆”图像类:漫画(2022年山东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历史的透视:一幅宣传画图《工人新村》(1952年,孙佳桐何正慈作)结合所学知识,以“《工人新村》赏析”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4分)(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答案示例】(一)信息提取信息举例:(1)材料性质类信息:1952年的宣传画《工人新村》;(2)经济生活类信息:工厂、自来水、自行车、电灯、生产模范锦旗、玩具飞机和玩具汽车等;(3)政治寓意类信息:红旗、向日葵、鸽子、报纸等;(4)场景主题类信息:整齐的房子、干净的街道、喜悦的表情、和谐融洽的氛围等。(若能提取其他信息,合理即可)(二)历史阐述阐述角度:(阐述应主要包括三个角度)(1)结合工厂、生产模范锦旗等信息,联系新中国成立后恢复国民经济的努力,从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角度阐述;(2)结合鸽子、和谐融洽的氛围等信息,联系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的一系列斗争,从社会稳定、人民热爱和平的角度阐述;(3)结合红旗、向日葵等信息,从人民拥护党的领导、认同新生政权的角度阐述。(若从其他角度阐述,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示范】这是一幅创作于1952年的宣传画。画面整体感觉欢快、喜悦、和谐、温馨,较为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1949年新中国成立,工人阶级改变了旧中国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翻身当家作主,作为临时宪法的《共同纲领》规定了工人阶级成为国家领导阶级的政治社会地位。1949年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企业,并通过合理调整工商业等措施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逐渐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改善了工人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到1952年中国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基本完成,为大规模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基础,工人阶级的经济地位进一步提高。总之,这幅《工人新村》宣传画比较真实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工人阶级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翻天覆地的变化,展现了新中国制度的优越性,以及人民当家作主的喜悦心情和幸福生活状态。图像类:照片(2023.11金华十校一模)钟表诞生于13—14世纪的欧洲,后来不断取得发展并逐渐传播开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示例一】工业革命增强了人们的时间观念计时工具自古就有,工业革命极大地增强了人们的时间观念,推动了钟表的发展。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工厂制逐渐形成,工厂中工人往往实行倒班制,工厂主也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强化纪律意识。工业革命还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变革,新交通的发展要求人们必须守时,准时准点成为现代生活的准则。工业革命增强了人们的时间观念,城市中社会上层人士出行往往戴表,大城市的公共场所多设有标准钟,大本钟便是其中的代表。伴随着西学东渐的出现,西方钟表传入中国,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出更钟。由于当时中国社会尚未进入工业化时代,人们没有很强的时间观念,社会对钟表的需求也不强烈,因此更钟制作大多在宫廷内进行,而且主要提供宫廷贵族使用。综上,英国大本钟和中国更钟虽然都是计时工具,但一个应工业文明之需而产生,一个则是被视为“奇技淫巧”的宫廷贵族玩物,两个例子,一正一反,共同说明人们时间观念的增强与工业革命息息相关。【示例二】文化在交流传播的同时借鉴发展随着商品的流动,各国文化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钟表诞生于欧洲,大约在16世纪中期经由澳门传入中国内地。16世纪以后,中国的茶及茶文化广泛传播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区。中国服装及面料、款式、纹样等传入欧洲;明治维新后,作为“文明开化”的一部分,西服在日本流行。文化在传播的同时,各国文化在相互借鉴中向前发展。中国人制作的钟表,其外观和功能多体现中国自身的文化特色,如更钟。各国在接受中国茶和茶文化的同时,也根据自身的风俗习惯创造出新的茶文化,如在日本形成了“日本茶道”,在英国形成了“下午茶”。20世纪初,法国设计师设计的女装有取名为“孔子”的中国大袍式系列,有吸收了中国服装剪裁方法的“自由”套装,有杂糅了日本和服样式的午茶便装;明国早期设计的中山装兼具中西服装的特点,体现了一定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综上,商品流动所带动的文化交流,既有直接的交流与传播,也有借鉴基础上的创造。这既体现了文化的全球化,也反映了文化的多样性。图像类:时代周刊封面(2023.119+1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时代周刊》(TIME)杂志创立于1923年,是美国三大时事性周刊之一,内容广泛,时评精彩,视角独特,观点新颖。《时代周刊》一直持续对中国的关注,建刊100多年来,共计130多次将中国人作为该刊物的封面人物。下列两幅图分别是1979年1月1日的封面和1984年4月30日的封面。1979年1月1日,邓小平同志被评为本年度的风云人物。标题写着:“邓小平先生,中国新时代的形象”封面是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手里拿着可口可乐,面露微笑,背景是中国长城。标题是:“中国的新面貌,里根将会看到什么?”观察两幅图片,提取关联信息,自拟一个题目,并结合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示例】对外开放推动中国面貌的革新1978年,在邓小平主持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而其中做出的对外开放决策,对中国面貌的革新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对外开放极大地促进了中外交流,大量新事物涌入中国。肯德基和可口可乐等品牌的引入,在中国获得了巨大成功,深受中国人民喜爱,这丰富了中国人的饮食选择,显著改变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对外开放也改变了中国的经济面貌。1980年,中央决定在深圳等地设经济特区,采取多种形式吸引和利用外资,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时至今日,深圳已然成为中国经济与外贸的重镇,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典型案例。对外开放促进了中外间的广泛交流,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借鉴国外优秀经验、提升本国经济文化的重要契机。时至今日,我们仍应以开放包容的胸怀推动中外交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汲取养分。图像类:漫画+照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观察两幅图片,提取关联信息,自拟一个题目,并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示例】柏林墙见证了冷战历程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东西方仍存在着激烈的冷战对抗。当时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分属于不同的阵营,成为美苏冷战对抗的前沿。1958年,第二次柏林危机爆发。1961年,东德在西柏林周围拉起了一道水泥墙,将柏林分割开来,这就是“柏林墙”。柏林墙成为分割东西欧铁幕的一个象征,它的修筑加剧了德国的分裂局面,不利于东德经济的发展,一度还加剧了欧洲的紧张局势。柏林墙修筑后,西方国家加强对包括民主德国在内的东欧国家的和平演变,民主德国的改革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国内出现了动荡局面,出现了东欧剧变,东德局面纷纷逃离,柏林墙也在东欧剧变中倒塌。总之,柏林墙是美苏冷战的产物,冷战不得人心。图像类:照片+漫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观察两幅图片,提取关联信息,自拟一个题目,并结合19世纪以来的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示例】福利国家的建立对资本主义发展具有双重效应福利国家的出现是为了应对资本主义的统治危机,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工业革命以来,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对立阶级,资本家为了榨取剩余价值,残酷剥削工人阶级。随着马克思主义传播,工人阶级的斗争意识增强,认识到必须依靠自身的斗争来争取权益。工人阶级团结起来,通过罢工等形式争取权益,这威胁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资产阶级为了维护统治,必须安抚工人阶级,解决他们的基本生存需要。二战后,英国率先建立了内容广泛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福利涵盖的范围十分广泛,这改善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过度的高福利阻碍了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效率。由于资本主义国家民主政治的完善,二战后经济的发展,人民争取到的福利越来越多,这造成资本主义国家财政的开支越来越大,过度的社会福利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也容易助长懒惰行为。总之,福利国家建设和社会保障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其实施必须与国家发展状况相适应。图像类:照片+漫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观察两幅图片,提取关联信息,自拟一个题目,并结合19世纪的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拿破仑战争推动德意志地区民主思潮发展19世纪初,拿破仑通过战争,不断对外扩张,当时欧洲大陆还在封建势力控制下。通过拿破仑战争,德意志等地的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