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青岛版科学小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全册)_第1页
2023年青岛版科学小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全册)_第2页
2023年青岛版科学小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全册)_第3页
2023年青岛版科学小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全册)_第4页
2023年青岛版科学小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全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岛版科学小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动物王国

1.蚂蚁

【教学目标】

1.了解生物体的主要特征,知道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和生命周期;能根据有关特征对生物进行

简单的分类。

2.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

3.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乐于参加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活动,并能

在活动中克服困难,完成预定任务。

4.热爱自然,珍爱生命,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重点难点】

1.通过观察蚂蚁,能说出蚂蚁身体的组成。

2.通过观察其它动物,归纳总结昆虫的共同特征。

3.能制作简易的昆虫模型。

【课前准备】

昆虫观察盒(内装蚂蚁),课件。

橡皮泥,叶子,牙签等制作昆虫模型物品。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猜谜语:远看芝麻撒地,近看黑驴运米,不怕山高道路陡,只怕跌进热锅里。(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

1.观察蚂蚁,认识蚂蚁的特点。

(1)以组为单位,观察蚂蚁身体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叫什么?各有什么特点?做好记录。

我的记录身体组

蚂蚁

(2)集体交流,认识蚂蚁的共同特征。

2.认识其他昆虫的特点。

(1)小组活动:观察带来的苍蝇、蝗虫等昆虫,比较它们与蚂蚁的相同点。

(2)集体交流。

3.归纳总结昆虫的共同特征。

昆虫的共同特征:

(三)自由活动:制作昆虫模型

1.分组制作,注意安全。

2.交流、展示作品,师生评议。

四、课堂检测

1.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蚂蚁的身体分为()、()、()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胸部有O对

足,像这样的动物我们称为()。

2.“昆虫都是有害的!”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说说你的看法。

五、课后拓展

饲养一种自己喜爱的昆虫,继续研究它们的特征。

【教学反思】

2.鱼

【教学目标】

1.观察鱼,描述鱼的身体特征。

2.了解鱼用鳍运动、用鲤呼吸。

3.能认真观察鱼的形态和运动,乐于表达自己的发现。

4.体会动物是有生命的,体会爱护动物的意义。

【教学重点】

1.观察鱼,描述鱼的身体特征。

2.了解鱼用鳍运动、用鳏呼吸。

【教学难点】

1.观察鱼,描述鱼的身体特征。

2.了解鱼用鳍运动、用鲤呼吸。

【学情分析】

观察鱼,描述鱼的身体特征。了解鱼用鳍运动、用鲤呼吸。

能认真观察鱼的形态和运动,乐于表达自己的发现。体会动物是有生命的,体会爱护动物的

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鱼的图片、视频。为学生准备:鱼、鱼缸、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1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知道水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鱼类,大家知道吗?鱼类占脊椎动物的

一半以上。你们见过哪些鱼呢?

2、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各种各样的鱼。

板书课题:2.鱼类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认识各种各样的鱼

1.教师展示课本第6页蹶鱼、黑鱼、花鲤鱼、鲫鱼四种鱼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提问鱼

的名称,并说一说这几种鱼的相关知识。

2.引导:这些鱼有什么共同特点?活成活动手册任务

全班交流,归纳:

A身体分头,躯千和尾三部分。

B头骨与躯椎间缺乏颈部,头部不能灵活转动。

C体形多呈流线型.在水中游泳减少水的阻力。

D以鳏进行呼吸,靠口的开关,鲤弧的张缩一促使水的通入与流出。

E鱼体表覆盖鳞片,上有粘液。

F身体颜色是背深腹浅,有保护作用。

G身体两侧有侧线,能感知水流方向。

3.还有一种鱼,也是脊椎动物,是软骨的。例如鳗鱼、鲸、河豚等。中朝边境的鸭绿江有-

种特产一一面条鱼,就是一种软骨的脊椎动物。

活动二:探究鱼的鲤和鳍

1.鲤和鳍是鱼类的重要器官,有鲤和鳍是鱼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出示课本第7页的

鱼的外形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鱼的外形,并标出鲤和鳍。

2.观察鱼的鳍都生长在哪些部位?

3.观察鱼鲸有什么特点?

预设:丝状,红色(充满毛细血管)

4.引导学生猜测鱼的鲤和鳍各有什么作用?

猜测并归纳:

IS:呼吸

鳍:运动

活动三:实验、观察

(一)观察鱼是怎么游动的

2

1.观察要求

①鱼游动时各部位的鳍是怎么动的?

②前进时哪些鳍在动?

③拐弯时哪些鳍在动?

2.观察发现

鱼游动时,不是一种鳍在运动,而是多个鳍相互作用。鱼前进时尾鳍摆动,鱼拐弯时胸鳍摆动。

结论:鳍是鱼的运动器官。

(二)研究水进出鱼身体的情况

1.实验材料:水槽、鲫鱼、小烧杯、红色液体、滴管、水等。

2.实验步骤和方法

①把鱼放在一个狭小的水槽里。

②在一个小烧杯里装上清水,用红色食用色素把清水调成红色液体。

③用滴管吸取少量红色液体,滴到鱼嘴前方。

④观察红色液体是从鱼的什么部位流出来的。

3.温馨提示

①鱼停在水中不动时实验现象比较明显,所以要尽量将鱼控制在比较狭窄的空间里。

②使用颜色较深的红色液体,能达到比较理想的实验效果。

4.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观察。

5.全班交流

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预设:鱼的口部和螺盖的交替开闭,红色液体从鱼的口中进入,再从鱼的勰下流出来。

6.讨论:红色液体为什么从鱼嘴中进入,从勰盖后流出来?

预设:水进入鱼的口腔后与鳏丝接触,勰丝中充满毛细血管,吸收水中的氧气,排出体内的二

氧化碳,然后由勰孔排到外面,完成鱼的呼吸作用。

7.鱼是怎么呼吸的?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鱼类的共同特征,知道勰和鳍是鱼的重要器官。在科学探究中,

通过观察和实验验证艇的呼吸作用和鳍的运动作用,激发我们对鱼的研究兴趣。

教师二次备课(红色字)

A身体分头,躯干和尾三部分。

B头骨与躯椎间缺乏颈部,头部不能灵活转动。

C体形多呈流线型.在水中游泳减少水的阻力。

3

D以鳏进行呼吸,靠口的开关,鳏弧的张缩一促使水的通入与流出。

E鱼体表覆盖鳞片,上有粘液。

F身体颜色是背深腹浅,有保护作用。

G身体两侧有侧线,能感知水流方向。

①鱼游动时各部位的鳍是怎么动的?

②前进时哪些鳍在动?

③拐弯时哪些鳍在动?

板书设计

2、鱼

A身体分头,躯干和尾三部分。

B头骨与躯椎间缺乏颈部,头部不能灵活转动。

C体形多呈流线型.在水中游泳减少水的阻力。

D以鳏进行呼吸,靠口的开关,鳏弧的张缩一促使水的通入与流出。

E鱼体表覆盖鳞片,上有粘液。

F身体颜色是背深腹浅,有保护作用。

G身体两侧有侧线,能感知水流方向。

作业设计

鱼的口部和穗盖的交替开闭,红色液体从鱼的口中进入,再从鱼的鳏下流出来。讨论:红色液

体为什么从鱼嘴中进入,从勰盖后流出来?

【教学反思】

3.鸟

【教学目标】

1.知道像鹦鹉、啄木鸟、猫头鹰这样的动物属鸟类。鸟类的共同特征是身体表面有羽毛,有

喙,卵生。

2.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观察并描述鸟类的外部特征,能依据观察

4

到的动物特征,运用归纳、概括的方法,分析结果,总结鸟类的特征。

3.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乐于参加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活动,并能

在活动中克服困难,完成预定任务。

4.培养学生树立保护鸟类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鸟的外形,了解鸟的繁殖方式,归纳总结鸟类的共同特征。

【课前准备】

鸟的羽毛、鸟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猜谜语:铁嘴弯弯眼雪亮,海阔天空任飞翔;捕捉老鼠除虫害,不怕虎豹和豺狼。(谜底:鹰)。

头黑肚白尾巴长,传说娶妻忘了娘;其实它受人喜爱,因为常来报吉祥。(谜底:喜鹊)。双脚跳

跳,吵吵闹闹,吃虫吃粮,功大于过。(谜底:麻雀)

二、探究活动

(一)观察鸟,找一找鸟的共同特征

1.观察鸟的图片

(1)教师出示鹦鹉、啄木鸟、猫头鹰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这3种鸟的外形。

(2)教师提出问题:它们的身体由什么特点?羽毛、喙各有什么作用?

(3)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4)学生分组观察,教师巡回指导

(5)组织学生交流,交流内容可以是鸟共性的特点,也可以是鸟独特的地方,要鼓励学生认

真细致地观察。

(6)借助教科书中的鸟喙的特写图进一步了解鸟喙。

2.了解鸟类是怎样繁殖的。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冰思考鸡是怎样繁殖后代的。

(2)学生交流后汇报

(3)教师出示视频,让学生直观了解鸡的繁殖方式是卵生。

(4)学生讨论后汇报

3.归纳、概括鸟的共同特征

(1)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认识更多的鸟的特点。

(2)归纳、概括鸟的共同特征:身体表面有羽毛,有喙,卵生。像鹦鹉、啄木鸟、猫头鹰、

鸡这样的动物属于鸟类。

5

(二)它们属于鸟类吗?

1.教师在屏幕上展示鹅、蝙蝠、企鹅、鸵鸟的图片,学生以人物单的形式进行观察、记录。

2.小组内交流,形成统一认识。

3.小组汇报。提醒学生完整、科学描述鸟类的特征。

4.将这些特征与鸟类的共同特征进行比较,逐一判断,找出鸟类的动物。

三、课堂检测: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鸟类的共同特征是:鸟的身体表面有,有,繁殖方式是。

2.判断:蝙蝠属于鸟类。O

猫头鹰不是鸟类。O

家里的大鹅属于鸟类。O

四、拓展活动

L活动指向:以“保护鸟类”为主体做一张手抄报。

2.说一说:现在鸟类减少的原因是什么?这和人类的活动有什么关系?

【教学反思】

4.哺乳动物(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感官对动物进行观察,了解猫和兔的特征。

2.能用归纳的方法认识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重点】

猫和兔的特征。

【教学难点】

哺乳动物的特征。

【学情分析】

通过各种感官对动物进行观察,了解猫和兔的特征。能用归纳的方法认识哺乳动物的共同特

6

征。

[教师]多媒体课件,猫、兔、其他哺乳动物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视频:蚂蚁,引导学生看一看:同学们,这是什么?你们认识吗?

[学生]观看视频,回答。

[教师]大家知道蚂蚁生活在什么地方?吃什么?喝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蚂蚁。

二、讲授新课

1.观察猫和兔

[教师]你知道哪些关于猫和兔的知识?

[学生]自由交流。

[学生]研究猫和兔的特征,填写观察记录表: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猫和兔的共同特征:身体分为头、劲、躯干、四肢、尾部五部分身体表

面有毛、胎生、哺乳。

2.归纳哺乳动物共同的特征

[教师]刚才我们研究了猫和兔的特征,现在有豹子、马、狮子、企鹅、袋鼠、老虎等,请同

学讨论一下,想一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学生]讨论。

[学生]总结:像猫、兔、虎一样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尾部五部分,身体表面有毛,

胎生,哺乳,这样的动物我们叫它们哺乳动物。

[教师]活动拓展:分组讨论我们人类是不是哺乳动物?

[学生]讨论。

[教师]与学生一起小结:人也和哺乳动物一样一一身体表面有毛、胎生、哺乳,符合哺乳动

物的特征,应该属于哺乳动物,但是人又不同于一般哺乳动物,我们是有智慧的高级哺乳动物。

[教师]展示不同动物的图片,请学生根据哺乳动物的特征,判断哪些属于哺乳动物。

[学生]进行判断。

[教师]对其中的鸭嘴兽进行特殊讲解。

[教师]鸭嘴兽又称“鸭獭”、属于哺乳动物。它体形肥扁,雄体长约60厘米,雌体长约46

厘米,喙扁平突起,像鸭子的“嘴”,所以被成为鸭嘴兽。它穴居在水边,是半水栖动物,以蠕虫、

水生昆虫和蜗牛等为食。鸭嘴兽用卵繁殖后代,通常每次产两枚卵,由雌兽孵化。雌兽没有乳头,

幼兽从其腹部乳腺区濡湿的毛上舔食乳汁。鸭嘴兽产于澳大利亚南部的塔斯马尼亚岛。

教师二次备课(红色字)

7

引导学生发现猫和兔的共同特征:身体分为头、劲、躯干、四肢、尾部五部分身体表面有毛、

胎生、哺乳。

像猫、兔、虎一样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尾部五部分,身体表面有毛,胎生,哺乳,

这样的动物我们叫它们哺乳动物。

作业设计

讨论我们人类是不是哺乳动物?

【教学反思】

4.哺乳动物(二)

【教学目标】

1.知道像猫、兔这样的动物属于哺乳动物。

2.知道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是身体表面有毛,胎生,哺乳。

3.认识特殊的哺乳动物。

4.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哺乳动物表现出探究兴趣。

5.主动与他人合作,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教学重难点】总结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

【器材准备】

[学生]猫、兔的图片

[教师]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PPTl出示]课题:哺乳动物。

2.[PPT2出示]问题:猫、兔、狗是们常见的动物。你了解它们吗?

学生根据经验汇报自己的了解。

3.提问:你知道猫和兔的哪些特征?

师生交流讨论,揭示课题,板书:哺乳动物。

8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观察猫和兔,说说它们的共同特征。

1.[PPT3出示]观察猫和兔,说说它们的共同特征。

教师提出问题:我们要观察猫和兔,你认为应该怎样观察?

师生交流:要观察它们的皮毛、外形、外貌等。

教师让学生思考在观察时还要注意哪些事项。

2.[PPT4出示]观察猫和兔的活动场景。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猫和兔的特征。

学生活动交流、记录。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猫和兔的外部特征:身体分头、躯干、四肢、尾等几部分,都有毛。

3.[PPT5出示]大猫和小猫的图片

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小猫是怎样出生的吗?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汇报。

4.[PPT6出示]猫胎生、哺乳的图片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图片观察。

学生讨论、交流。

师生总结:猫胎生、哺乳。

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像猫这样胎生、哺乳的动物还有哪些?

学生汇报:狗、老虎、狮子等。

5.[PPT7出示]胎生动物的图片

师生交流这些动物的特征。

6.[PPT8出示]活动记录。

教师指导学生把自己观察结果记录下来,猫和兔的共同特征是身体表面有毛,胎生,哺乳。

7.[PPT9出示]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

教师课件出示:像猫、兔这样的动物属于哺乳动物。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是身体表面有毛,

胎生,哺乳。

8.[PPTlO出示]活动记录。

教师指导学生记录胎生和卵生的不同点。

活动二:它们属于哺乳动物吗?

L[PPTll出示]海豚、马、鹰、壁虎、猩猩的图片。

教师提出问题:这些动物分别有哪些特征,它们属于哺乳动物吗?

学生小组讨论。

9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海豚、马、猩猩体表有毛、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鹰、壁虎不是哺

乳动物。

2.[PPT12出示]更多动物的图片。

教师提出问题:这些动物分别有哪些特征?它们是否属于哺乳动物?

学生小组讨论。

教师适时评价,纠正。

3.[PPT13出示]活动记录。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记录表,将属于哺乳动物的动物用“标出来。

三、拓展活动

[PPT14出示]拓展活动。

教师课件出示活动要求:搜集资料,了解鸭嘴兽的特征,认识这种特殊的哺乳动物。

[PPT15出示]鸭嘴兽图片。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课下搜集更多关于鸭嘴兽的资料。

【教学反思】

5.我国的珍稀动物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有哪些珍稀动物。

2.知道珍稀动物濒临灭绝的原因。

3.了解我国保护珍稀动物的措施。

4.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珍稀动物的现状及保护措施表现出探究兴趣。

5.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教学重难点】能通过讨论,解释珍稀动物濒临灭绝的原因。

【器材准备】

[学生]我国珍稀动物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师]课件、相关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10

一、导入新课

1.[PPTl出示]课题《我国的珍稀动物》

[PPT2出示]出示活动准备: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思考:我们应该为此做些什么?

板书:我国的珍稀动物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我国有哪些珍惜动物?

1.[PPT3出示]出示珍稀动物大熊猫、朱鹘的图片。

教师提问:你们认识这些动物吗?

师生共同了解珍稀动物的现状。

[PPT4出示]出示华南虎、白头叶猴的图片。

教师简单解释珍稀动物的情况。

2.[PPT5出示]教师总结。

教师引出课题:这些动物的数量正在慢慢减少,它们是我国的稀有动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

了解一下我国的珍惜动物。

3.[PPT6出示]你还知道哪些我国的珍稀动物?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4.[PPT7出示]总结

教师总结:中国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较多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濒危动物较多的国家

之一。

[PPT8出示]记录表

教师提出问题:说一说,我国有哪些珍稀动物?它们的生存状况怎样?将你知道的记录下来。

学生记录。

活动二:珍稀动物为什么会濒临灭绝呢?

1.[PPT9出示]学生讨论情境图。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珍稀动物濒临灭绝的原因。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汇报。

2.[PPTlO出示][PPTll出示]珍稀动物濒临灭绝原因的图片。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珍稀动物濒临灭绝的原因。

师生总结:自然条件的变化、动物繁殖和生存能力差等原因都会导致珍稀动物濒临灭绝。

3.[PPT12出示]你还知道哪些珍稀动物濒临灭绝的原因?

学生讨论交流。

11

学生汇报。

4.[PPT13出示]珍稀动物灭绝的其他原因图片。

教师补充:滥捕滥猎、环境污染也能导致珍稀动物的灭绝。

5.[PPT14出示]活动记录。

教师指导学生记录小组讨论结果。

活动三:了解我国保护珍稀动物的措施。

1.[PPT15出示]学生讨论的情境图。

教师提出问题:目前,我国的一些珍稀动物正面临濒临灭绝的现象,我们应该为保护它们做

些什么呢?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汇报。

2.[PPT16出示][PPT17出示]我国保护珍稀动物的措施。

教师介绍我国保护珍稀动物的措施:我国为保护珍稀动物建立自然保护区、人工喂养、制定

《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措施。

3.[PPT18出示]更多保护珍稀动物措施的图片。

教师提出问题:你还知道哪些保护珍稀动物的措施。

学生交流讨论。

学生汇报。

教师补充:海关部门严查野生动物走私,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等。

4.教师总结:同学们,保护珍稀动物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希望大家时时处处关心野生动

物、保护野生动物,让它们长期繁衍下去。

5.[PPT19出示]活动记录。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记录。

三、拓展活动

[PPT20出示]课下探究任务:了解当地的珍稀动物种类。

教师:请同学们课下通过查阅资料或实地调查,了解周围的珍稀动物的种类及其生活环境、

生活习性和生存现状。

【教学反思】

12

第二单元冷与热

6.哪杯水热

【教学目标】

L认识温度计,知道温度计的结构与作用,知道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

2.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3.知道温度的单位。

4.愿意倾听,乐于表达、讲述自己对于温度计和怎样使用温度计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认识温度计,能够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常见物体的温度。

【器材准备】

[教师][PPT2出示]水温计、气温计、体温计、烧杯、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PPT3出示]教师谈话:今天老师带来了两杯水(出示一杯温水、一杯冷水)。同学们,能

不能帮老师想一个办法,来分辨一下这两杯水哪杯热呢?

(学生自由发言,如用手摸……)

2.教师小结:同学们想的办法都非常好,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哪杯水热》。

(板书课题]《哪杯水热》)

二、探究新知

(-)感知体验,认识温度计。

1.教师提问:哪位同学们能够利用你的身体感官来判断一下哪杯水热?

2.学生活动:找几名学生试着判断哪杯水热。并强调有时水会很烫,有被烫伤的危险,所以

大家在判断水温的时候,看看水面上是不是有很多热气冒出,如果有就不要用身体的任何部位接

触水,以免烫伤。

3.交流汇报。用手摸一摸,1号杯里水热,2号杯里水冷。

4.[PPT4出示]教师讲述:我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5.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判断各小组桌上的3号和4号杯(温差较小)中哪杯温度高。

6.学生活动:用手摸一摸,有的学生认为3号杯水的温度高,有的学生认为4号杯水的温度

局I。

[PPT5出示]教师谈话:怎么才能知道3号和4号杯中水的准确温度呢?这里我们需要一种专

门的仪器一一温度计。温度计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使用时要根据被测物体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我们常用的温度计是摄氏温度计,它的单位是“摄氏度”,用表示。

13

7.[PPT6出示]让学生分小组观察水温计的结构,完成观察记录单。

我的观察记录单

水温计上有单位吗?是什么?

水温计上的每一小格表示多少?

水温计上测量的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分别是多少?

水温计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8.学生观察,交流汇报。

9.[PPT7出示]小结:水温计由刻度、玻璃管、液体、玻璃泡四部分组成。

(二)学习正确使用水温计。

1.[PPT8出示]教师指导如何读写温度,用课件出示:

(1)O摄氏度的读写。红色液柱的顶端对齐刻度0,温度是0摄氏度,写作:0℃。

(2)从液柱零向上数,一格一格数清楚,数字越大,温度越高。(举例读写如15C)

(3)从液柱零向下数,一格一格数清楚,数字越大,温度越低。(举例读写如-15C)

2.[PPT9出示]教师指导使用水温计的方法(教师演示)。

(1)用手拿着水温计的上部。

(2)将水温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在水中,不要接触容器底和壁。

(3)等水温计内的液柱静止后,读出温度。

(4)读数时,水温计不能拿出水面,视线要与液柱顶端相平。

3.[PPTlO出示]指导学生用水温计测量3号和4号杯中水的温度并记录。

4.通过比较,得出3号杯和4号杯哪杯水温度高。

(三)认识并使用更多的温度计。

1.学生观察认识常见的体温计、气温计等温度计。

2.指导学生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

[PPTll出示]教师提示:(1)根据学生已有经验说说自己在生病时,医生是怎样给自己测体

温的?

(2)测体温前应该先怎样做?测量时应该怎样做?测量后怎样读数?

教师根据学生使用体温计的情况,总结规范体温计的使用方法。

3.教师指导学生使用气温计测量室内温度。

三、拓展活动

1.[PPT12出示]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其他温度计。

【教学反思】

14

7.温度计的秘密

【教学目标】

L了解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液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

2.一般情况,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温度计能测量温度,是因为液体在一般情况下,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4.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通过实践操作体验,认识液体一般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器材准备】

[学生]玻璃杯、细塑料管或玻璃管等。

[教师]温度计、带胶塞的口服液玻璃瓶、细塑料管、温度计、水槽或大烧杯、冷水、热水、

酱油、果汁、醋、牛奶等液体、课件、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感受两杯不同温度的水:一杯热水、一杯凉水,这两杯水有什么不同?

感受另外两杯温度相同的水:哪杯温度高?

(学生通过皮肤等触觉器官感知、比较两杯水的冷热情况。)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但我们用触觉器官来感知物体的冷热程度,有时是不准确的、

不可靠的,你有什么办法能准确地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呢?激发学生思考:可以用温度计准确地

测量物体的温度。

2.[PPT3出示]回顾旧知

温度计大家并不陌生,你能说说之前我们了解了关于温度计的哪些知识?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或掌握的温度计知识进行交流。如:温度计的构造是由玻璃管、玻

璃泡、液柱、刻度等部分组成的;温度计的种类有气温计、水温计、体温计等等;温度计的使用

方法;温度计里的液体有酒精、水银、煤油……

温度计还有哪些秘密呢?这节课我们来进一步探究温度计的秘密(板书课题)。

15

二、猜想假设,尝试制作模拟温度计。

1.看到课题,你有什么想研究的问题?

温度计为什么能测量温度?

温度计里的液体有什么作用?

温度计里的液柱为什么能上升或下降?

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大胆的科学猜想。猜想未必是事实,要想得到科学的结论,必须要

动手做实验,要揭开温度计的秘密没有温度计可不行,我们先来做个模拟温度计。

2.做个模拟温度计。

[PPT3出示]介绍各种材料:口服液玻璃瓶、橡胶塞、塑料管、还有一杯带有颜色的水。

引导小组同学动手探究:根据温度计的构造,如何利用这些材料组装一个模拟温度计?交流

温度计的做法以及各部分相当于温度计的哪一部分构造。(注意:组装模拟温度计时,液体一定要

加满;橡胶塞要塞紧玻璃瓶。)

三、探究过程:温度计为什么能测温度?

活动一:探究水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1.[PPT4出示]小组合作要求:

将装有带颜色水的模拟温度计先放入热水中,再放入冷水中,仔细观察液柱有什么变化?用

不同颜色的彩笔作记号,及时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记录单上。(提醒学生注意安全:玻璃器材要

轻拿轻放,热水不要烫伤!)

液体名称

受热时水柱的变化(填t或I)

受冷时水柱的变化(填t或I)

2.汇报交流。

通过这两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PPT4出示]小结:玻璃瓶里的水没有变多或变少,而是由于温度改变时,水本身发生了变

化,使水在玻璃瓶里占的空间发生了变化,实际上就是水的体积发生了变化。当水遇热的时候,

水的体积膨胀,所以水面上升了;当水遇冷的时候,水的体积缩小,所以水面下降了,这就是我

们常说的热胀冷缩,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活动二:探究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1.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其他液体是否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呢?(学生猜想。)

你想研究什么液体?

16

[PPT5出示]教师给学生准备几种常见的液体:酱油、果汁、牛奶、醋。还是用刚才的方法,

把它们分别先放在热水里,再放在冷水里,观察液柱有什么变化?小组为单位,填写实验记录单。

液体名称

受热时液柱的变化

(可用符号tI表示)

受冷时液柱的变化

(可用符号tI表示)

2.汇报交流。

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可能会回答:像酱油、醋等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小结:一般情况下,像酱油、果汁、牛奶、醋等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温度计可以测

量温度就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PPT6出示]在探究的过程中,大家还用到了一个科学上的新技能:能对问题进行科学猜测,

动手实验,动脑分析,从水、醋等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推想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其实就是在

推理。推理是一种很重要的探究技能,也是今后学习其他科学知识要用到的一个重要的探究方法!

四、畅谈收获

[PPT7出示]这节课学的快乐吗?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

五、拓展活动

[PPT8出示]同学们这节课的收获可真不少呢。既然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老师这儿还有

两个问题:

1.老师到超市里买饮料,发现超市里的饮料、矿泉水都不装满瓶,这是怎么回事呀?

2.[PPT9出示]在寒冷的冬天,经常会遇到自来水管冻裂的现象,这是怎么回事呢?

课下请同学们相互交流、查阅资料解决这两个问题,下节课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教学反思】

17

8.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具体的实验,了解气体和固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运用归纳推理的方法,认识一般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现象。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日常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产生探究兴趣。

4.利用热胀冷缩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科学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气体、固体的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

【器材准备】

[学生][PPT2出示]气球、皮筋、乒乓球等。

[教师][PPT2出示]固体实验装置(玻璃弯管、烧瓶、橡胶塞、铜球、铁环、酒精灯等)、课

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PPT3出示]出示图片,提出问题:在阳光照射下,自行车胎为什么会爆裂呢?

2.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轮胎的爆裂呢?老师相信大家在学习了这一课后能自己找到正确的

答案。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自行车胎为什么会爆裂》。

[板书课题]《自行车胎为什么会爆裂》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师:同学们猜测一下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轮胎的爆裂?

2.[PPT3出示]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并交流汇报:烈日炎炎下自行车胎内的空气受热膨胀,自

行车胎就爆裂了。

3.[PPT3出示]有什么办法验证我们的猜想呢?学生交流讨论、设计并进行实验。

(1)[PPT4出示]将气球套在玻璃瓶口上,将玻璃瓶放入盛有热水的水槽中,看到气球逐渐

鼓起来,将玻璃瓶放到盛有冷水的水槽中看到气球又瘪下去了。

(2)[PPT4出示]用有导管的橡胶塞塞住烧瓶口,将导管一端放入水中,用双手紧捂住烧瓶,

会看到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会看到水被吸入导管。

4.学生汇报交流:空气受热体积会膨胀,遇冷体积缩小。

5.生解释自行车胎爆裂的原因。

6.[PPT4出示]师讲解:科学家也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气体受热体积会膨胀,遇冷体积缩小。

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8

(二)认识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师: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现在老师给大家表演个魔术,同学们仔

细观察,有什么发现?

[演示实验]完整电路做成暗箱状,用酒精灯加热电路开关部分,使其热胀连接起来,小电珠

发亮。撤掉酒精灯,小电珠又不亮了。

2.学生猜测:固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师:我们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固体是不是也像气体一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就让我们

一起来设计实验验证一下吧。

4.学生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PPT5出示]

(1)取固体热胀冷缩器材,让铜球刚好能穿过铁环。

(2)用酒精灯加热铜球一段时间,再用铁环从底部往上套铜球,观察铜球是否能穿过铁环。

(3)将受热后的铜球放入冷水中使之冷却,再试着穿过铁环。

5.[PPT5出示]学生交流汇报:用酒精灯加热铜球时间,再用铁环从底部往上套铜球,铜球受

热膨胀无法通过铁环;将受热后的铜球放入冷水中冷却后,又能穿过铁环。

6[PPT5出示]得出结论: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7.师解释演示实验:铜丝受热膨胀连接电路,小电珠就亮了,冷却之后电路又被断开,小电

珠不亮。

(三)认识物体一般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L我们已经知道液体、气体、固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根据这个事实,你有什么进一步的

想法?能不能用一句更简单的话来说明这个规律?

2.[PPT6出示]小结:一般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4摄氏度以下的水除外。)不同材料的

物体热胀冷缩程度不同。

三、科学与生活

出示图片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做。

1.[PPT7出示]利用热水修复瘪了的乒乓球。

2.[PPT7出示]电线杆之间的电线夏季较松,冬季电线紧绷。

3.[PPT7出示]水泥路面上留有缝隙是为了什么。

4.[PPT7出示]瓶子盖拧不下来,用热水把瓶盖烫一烫,瓶盖就能拧下来了是利用了什么原理。

四、拓展活动

1.[PPT8出示]利用热胀冷缩的性质制作一个小喷泉。

2.[PPT8出示]两个煮熟的鸡蛋把其中一个放入冷水中,过一会儿取出来试试哪个鸡蛋好剥,

19

揭示其中的科学道理。

【教学反思】

9.热气球上升的秘密

【教学目标】

1.知道热空气上升的现象与原因。

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通过实验探究热气球上升的秘密。

3.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能表现出对热空气探究的兴趣;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方法完

成科学探究,体会创新乐趣。

4.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教学重难点】能通过实验探究热气球上升的秘密,知道热空气上升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学生]塑料袋、纸蛇、细线等。

[教师]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看过《飞屋环游记》吗?现实生活中,让房子飞起来不太容易,不过我们可以这样飞一一

[PPT2出示]热气球上升的壮丽场景的图片:这是热气球,你知道哪些有关热气球的知识?

2.学生回答。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板书课题:《9.热气球上升的秘密》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探究热气球上升的秘密

1.猜想热气球里面是什么:[PPT3出示]热气球在空中漂浮、上升的图片,凸显了热气球鼓鼓

的状态。

2.猜测热气球里的物质,为下一步探究做准备。

20

活动二:通过模拟实验验证猜想。

实验一:L引导学生通过情境图的提示[PPT4出示]模拟热气球上升的实验。[PPT5出示]提醒

学生实验的注意事项。

2.开展实验,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总结: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所以热气球会上升。

实验二:1.引导学生通过情境图的提示模拟纸蛇转动的实验。

2.开展实验,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PPT9出示]提示学生进行实验成果交流。

3.教师总结:酒精灯的火焰加热了上方的空气,热空气体积膨胀、变轻会上升,从而带动纸

蛇转动起来。

活动三:获得科学结论。

1.学生总结两个实验现象的共同点。

3.教师课件出示实验结论[PPTll出示]:热气球上升的原理是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热空

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所以热空气会上升。

4、请学生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对热气球上升原理进行剖析[PPT12出示]。视频[PPT13出示]

展示热气球升空过程。

5、介绍孔明灯相关知识。

活动四:找一找生活中热空气上升的现象。

1.[PPT15、16出示]笼蒸包子、烟囱的图片。

2.学生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解释这几种现象。

3.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是利用了热空气上升的原理?

三、拓展活动——人们是怎样控制热气球升降的?查阅资料,了解一下。

热气球上升的原理我们已经掌握了,那么人们需要让热气球下降的时候可以怎样做呢?查阅

资料,在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和分享。

【教学反思】

10.风的形成

21

【教学目标】

1.知道自然界的风是由于冷热温度造成的空气流动形成的;

2.在教师指导下,能在小组讨论的前提下根据猜想设计模拟实验探究风的成因。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风的形成原因表现出探究兴趣。

4.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教学重难点】通过模拟实验探究风的成因,知道自然界风的成因,理解风给人类生活带来

的两面性。

【教学准备】

[学生]大饮料瓶、蜡烛、蚊香、记录单。

[教师]课件、评价表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PPT2出示]风吹树叶图片,并利用谜语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谜底。

2.学生回答。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板书课题:风的形成。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那里有风?

1.[PPT3出示]生活中与风有关的图片。

2.小组讨论生活中哪里有风[PPT4出示]。

3.学生利用自己的方法制造风[PPT5出示],并上台演示,观察并思考形成风的条件。

4.总结风的形成的基本条件:空气流动。

活动二:模拟实验探究风的成因。

1.小组讨论,猜想风的形成原因,并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设计风的形成模拟实验[PPT6出示].

2.[PPT7出示]找代表汇报本组实验方案,其他同学补充,教师总结,完善模拟风的形成实验

方案。

开展实验,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通过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并根据实验事实推广自然界风的成因的猜测。

4.[PPT8出示]视频播放自然界风的形成过程。

5.[PPT9出示]教师进一步明确自然界风的成因:在太阳的照射下,由于地理环境不同,有的

地方温度高,有的地方温度低。温度高的地方热空气上升,周围的冷空气补充过来,空气不停地

流动,就形成了风。

活动三:风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22

1.[PPT10、11出示]自然界与风有关的图片(风力发电,帆船运动员利用风的力量鼓动帆船

前行,一家人一起放风筝,台风过后树木被连根拔起砸到汽车的情景图)。

2.学生分析风与人类生活的好处与坏处,了解风对人类生活的两面性。

三、拓展活动----了解海陆风的成因。

[PPT12出示]

在海边,白天和夜晚的风向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查阅资料,了解一下。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天气与气候

【教学目标】

1.会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能描述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

2.在教师引导下,能利用百叶箱测量并记录一天的气温,能汇总整理信息,归纳总结出一天

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一天的气温表现出探究兴趣。

4.能树立标准化的科学观测意识,能实事求是地反应测量结果。

【教学重难点】使用折线统计图等形式整理气温数据,归纳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

【器材准备】

[学生][PPT2出示]搜集有关气温的文字或视频资料,初步了解气温

[教师][PPT2出示]气温计、百叶箱、百叶箱使用视频、课前指导部分学生在一天的不同时段

测量气温并进行记录,获取气温数据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愉快的十一假期刚刚结束,大家都去了哪里玩呢?给大家展示一下你游玩的照片吧。

2.[PPT3出示]观察不同地点、不同环境以及一天中的不同时段穿的衣服是不一样的。

[板书课题]《一天的气温》

23

二、探究新知

(一)在同一时段内测量室内和室外的空气温度,有什么发现?

1.师:现在室内室外的空气温度都是多少呢?我们来测一测。

2.[PPT4出示]活动要求:四人一组,使用温度计,选择校园里的一个地点测量温度,记录数

据,限时3分钟。

3.[PPT5出示]测量结束后,将测量点的环境及测量到的温度汇总记录在课件的记录表中。

4.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我们的记录表,横向、纵向比较一下,说一说你的发现。

5.生交流发现:不同的地点温度是不同的,阳光下温度最高,背阴的地方温度低。

6.[PPT5出示]师生共同总结:不同的地点温度是不同的,会受到阳光、风、建筑物等等因素

的影响。

7.师:我们一直在说的温度,其实有一个科学的名字,叫气温。

[PPT6出示]气温概念:空气的冷热程度称为空气温度,简称气温。

8.师:同一时段我们校园不同地点的气温都是不同的,那天气预报里边的气温是怎样测量出

来的呢?

9.生:讨论交流。

10.[PPT6出示]天气预报中的气温,是指在室外空旷、空气流通、不受太阳直射的环境下测

得的空气温度(一般在百叶箱内测定)。

[PPT7出示]播放视频:天气预报中的气温为什么要在百叶箱内测量。

(二)利用百叶箱测量气温。

1.师:刚才视频中出现了百叶箱,为什么测量气温的时候要把气温计放在百叶箱内?百叶箱

有什么奥秘呢?

2.[PPT8出示]视频播放:百叶箱的介绍及使用方法。

[PPT9出示]百叶箱是用来放置测量空气温度和湿度仪器的木箱。百叶箱一般安装在高度为

1.25米的架子上,箱底保持水平。

3.师:课前我们的照片展示的时候发现一天的不同时段我们穿的衣服是不一样的,那么大家

想不想知道一天的气温是怎样变化的?我们应该怎样测量气温,才能发现一些规律?要怎样记录

测量到的气温?

4.生:讨论交流。

5.[PPT9出示]师生共同总结:可以每隔两个小时利用百叶箱测量一下温度,将测量的温度记

录到一个表格中,最后总结规律。

[PPTlO出示]温度记录表

(三)整理气温数据,描述一天的气温变化规律。

24

1.[PPTll出示]前一天指导部分孩子测量的气温数据,提问:你能想办法整理一下这些数据

吗?

2.生:交流、汇报:可以绘制折线图……

3.[PPT12出示]折线图

师:请大家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一下气温数据,看看能不能发现一些规律。

生:分组根据老师提供的气温数据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整理并发现规律。

4.师:你能说说一天的气温变化规律吗?

5.[PPT12出示]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是:早晚气温低,中午气温高。

6.[PPT13出示]师:是不是每天的最高气温都是出现在午后呢?连续观测几天的气温,又会

有什么规律呢?请大家课下使用老师在校园中放置的百叶箱和温度计测量一下气温,并且汇总一

下规律。

三、拓展活动

1.师:我们课上汇总数据发现了一天的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那大家想不想知道一个月或者

更长时间的气温变化规律?我们可以怎样观测?

2.生:讨论交流:可以每天早晨、中午、晚上或者选一个固定的时间测量,然后画折线图,

就能发现规律了……

3.[PPT14出示]师:大家的方法非常好,那课下就请大家按照这样的方法继续观测,发现更

多气温的秘密。

【教学反思】

12.风向和风力

【教学目标】

1.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2.自制简易风向标和小风旗。

3.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纪录观察结果。

25

4.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观察天气现象产生探究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描述风向和风速

[难点]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纪录观察结果。

【器材准备】

[学生][PPT2出示]彩色卡纸一张、吸管、橡皮泥、双面胶、纸条若干、软木杆。

[教师][PPT2出示]长铁钉若干、剪刀、刀子、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PPT3出示]教师将红色布条贴在电风扇的扇罩上并开启不同档位,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

学生根据观察发现布条随着教师改变电风扇的档位也发生变化,从而得出主题:风。

[PPT4出示]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前搜集的有关风的图片,交流风的特点。

师:你如何描述风?

二、探究新知

(一)观测风,认识并判断风向。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操场观测当天的风。

师:哪个小组汇报你们观察风的方法?

学生汇报。

2.[PPT5出示]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红旗是往什么方向飘的?风是从哪个方向吹来的呢?这

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风是有方向的,风吹来的方向和红旗飘动的方向相反。

师:风的方向是如何认定的呢?

[PPT6出示]教师出示“风向图”,小结:风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风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描述,

从东方吹来的风叫东风,从西北方向吹来的风叫西北风。

[板书部分课题]风向

[板书]风向:风吹来的方向f风向图

(二)说一说风力的大小,认识并判断风级。

1.师:风在大自然中无处不在,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风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那

么风的大小如何来判断呢?

生:风级。

[PPT7出示]师:风力是风的强度,气象上用风级表示,风级也可以测量。气象学家就是通过

利用风速仪来测量风级的。(多媒体展示风速仪的图片)并且确定了如下等级(多媒体展示风力等

26

级表)。

[板书部分课题]风力

[板书]风力:风的强度f风速仪、风级歌

2.师:风级是由风速仪测定的,那么我们用感官怎样知道风级的的大小呢?

学生汇报。

[PPT8出示]利用课件或图片出示风级歌,供学生学习。

3.模拟实验:目测风级。

出示小纸片,要求学生用嘴吹风,感受风的大小和纸片的变化,使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怎样知道风力的大小呢?

师:我们可以用这种简单的方式来进行测量。纸片不动,表示无风,用O表示;纸片微动,

表示软风,用1表示;纸片抖动,就表示轻风,用2表示。

(三)自制风向标。

L做个风向标

[PPT9出示]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各种各样的风向标。

师:你想制作个什么样的风向标呢?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PPTlO出示]教师出示一种比较简单的制作方法,边讲解边演示。

师:老师还给同学们准备了其他几种不同的制作风向标的材料。你喜欢哪

种,可以到前面桌上取相应的材料,注意别忘记取制作说明书。当然,如果你有好的创意,

也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去制作。在制作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可以随时请教同学和老师。

学生分组制作,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分组展示自己制作的风向标。

2.用自己制作的风向标测风向。

师:每个小组的风向标都做好了,同学们想不想用自己制作的风向标亲自测测今天的风向?

[PPTll出示]师:你认为在使用风向标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呢?

学生自由回答,回答不全面的地方,教师要及时补充。

师:下面老师就带领你们到教室外面亲自观测今天的风向。在测量的过程中,每个小组的同学

互相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制作的风向标最好、最灵活,并拿自己的风向标跟其他小组的比一比,

看你制作的风向标优点是什么,还存在哪些缺点,应当怎样改进。

学生分组观测今天的风向。

学生汇报观测结果及所得。

三、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风向和风力,说一说你知道了哪些知识?

27

学生交流。

师生小结:风是有方向的,风也是有大小的,我们可以通过所学的知识测定风向和。风级

四、拓展活动

[PPT12出示]用自制的风向标持续观测一周的风向,并做好记录,一周后进行展示。

【教学反思】

13.降水量

【教学目标】

1.在教师引导下,能制作一个简易的雨量器,并能利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对自制雨量器的制作进行反思、评价与改进。

3.愿意倾听、分享,能按照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4.意识到降水量对日常生产生活既有利又有弊。

【教学重难点】知道测量降水量的仪器结构以及测量方法。

【器材准备】

[学生][PPT2出示]大饮料瓶等。

[教师][PPT2出示]雨量器、刻度尺、小刀、剪刀、胶带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PPT3出示]出示图片,提出问题:下雪和下冰雹是否属于降水现象?

2.学生汇报交流。

3.师小结:下雪和下冰雹也是一种降水现象,哪位同学能概括一下,什么是降水?

4.学生根据自己的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

5.[PPT3出示]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出示降水概念,引出课题。

[板书课题]《降水量》

二、探究新知

(-)认识雨量器。

1.师:老师前段时间录制了一段下雨的场景,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PPT4出示]播放下雨的视频资料。

3.师:看完视频,针对这场降雨你想说点什么?。

28

4.学生用自己的感觉对降雨量进行描述。

5.[PPT5出示]如何能准确地知道降雨量是多少呢?

6.生猜测:用仪器进行测量。[PPT5出示]雨量器及其各部分的结构名称及特点。

(二)制作雨量器。

1.师:通过刚刚的展示,我们知道了雨量器由盛水漏斗、储水瓶以及雨量杯三部分组成。如

果我们没有现成的雨量器怎么办?

2.有同学建议自己制作一个,这样人人都可以测量降水量。

3.师:这个建议非常棒,我们用什么材料才制作,怎样制作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PPT6出示]制作材料以及制作方法。

4.学生根据提示,分组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5.制作结束后,各小组分别展示自己的雨量器,在展示过程中,学生发现优点与不足,然后

改进。

(四)模拟降雨。

1.师:如何能知道我们制作的雨量器是否好用?

2.有同学建议实地测量一下。

3.师:下面我们就用喷壶来模拟降雨,每个小组喷壶里的水量是相同的,看看大家的测量结

果是否一样?

4.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5.实验结束后,记录数据,并交流展示。

6.师:通过刚才的测量,我们发现最后的结果并不相同,谁能说说原因是什么?

7.生猜测:可能是操作不当,水洒出去一部分;还有可能是位置放的不妥当。

8.师小结:刚刚同学们说的都很有道理,看来同学们都具备科学严谨的探究精神。教材中有

方法指导,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并在今后的测量过程中认真执行。[PPT7出示]方法指导

三、科学与生活

1.[PPT8出示]出示问题:你能列举出生活中降水量多少对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

2.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回答。

3.师总结:[PPT8出示]出示图片资料,说明降水量既有利又有弊。

五、拓展活动

1.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雨量器的结构并学会制作一个简易的雨量器,希望课后同学们能够继

续展开测量活动,进一步熟悉测量要求和测量方法,做一位合格的气象观测员。

【教学反思】

29

14.天气和气候

【教学目标】

1.知道可以用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描述一天的天气。

2.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了解不同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