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辆保险与理赔实务课件: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法律法规_第1页
机动车辆保险与理赔实务课件: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法律法规_第2页
机动车辆保险与理赔实务课件: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法律法规_第3页
机动车辆保险与理赔实务课件: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法律法规_第4页
机动车辆保险与理赔实务课件: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法律法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法律法规8.1道路交通管理的一般规定

8.2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的有关规定

思考题

8.1道路交通管理的一般规定

8.1.1车辆和驾驶人管理

1.车辆和驾驶人管理

1)车辆和驾驶人管理的概念

车辆和驾驶人员的管理是指公安机关车辆管理部门依照国家的有关法规和政策,对车辆及驾驶人员进行检验、考核、审验、登记、核发牌证,对车辆制造、维修等相关行业进行安全认证、监督以及对行驶人进行教育管理的一项专门工作。

实施车辆和行驶人员管理工作的部门是各级公安机关的车辆管理所。

2)车辆与驾驶人管理发展的方向

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车辆、驾驶人证照及档案管理计算机化,建立档案管理中心。

(2)车检现代化。

(3)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4)全面推行保险制度。

2.机动车辆的管理范畴

1)机动车辆管理的内容

(1)对车辆进行分类,核定载质量及乘坐人数,并进行注册登记,核发号牌及行驶证。

(2)对车辆补发、换发牌证,并办理车辆移动登记、变更、封存、启封和报废手续。

(3)对车辆进行检验。

(4)对车辆制造、保修单位等相关行业实行安全监督并对机动车进行安全环保性能的检验。

(5)建立并管理车辆档案,掌握车辆的分布及技术状况。

2)机动车号牌

机动车号牌除了反映车辆的归属外,同时也是机动车辆取得合法行驶权的标志。只有号牌完全符合规定的车辆才准许在道路上运行。车辆管理机关通过号牌的核发,强化了车辆管理工作。据公安部《关于全国启用、换发九二式机动车牌证的公告》,从1994年7月起,所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境内的民用汽车、摩托车、农用运输车以及外国驻华机构、外商独资、合资企业的车辆,华侨和居住在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居民在大陆的车辆都应当换领“九二”式机动车牌证。

3)机动车行驶证

(1)机动车行驶证的作用与规定。机动车行驶证与号牌一样,是机动车取得合法行驶权的凭证,全国有效。机动车辆行驶时,必须随身携带行驶证,车辆管理部门通过对它的检查,可以了解车辆的归属和车辆的使用状况,这对于加强车辆管理、保障交通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行驶证与车辆号牌编号相同。挂车与拖拉机号牌为单独增发的号牌,故主车与挂车不是同一号牌,拖带挂车的机动车辆应携带主车和挂车两个行驶证。行驶证必须由发证机关签章才能生效。

(2)机动车行驶证的内容。行驶证包括该车(包括挂车)的厂牌、车型、车辆类型、车辆牌号、核定载质量和载客数量、车属单位或个人、主管机关和发证机关、检验记录、异动登记、附记及注意事项等内容。

4)机动车辆登记

机动车辆的登记,是指公安车辆管理机关对我国民用机动车辆的车主、住址、电话、单位代码、居民身份证号、车辆类型、厂牌型号及车辆技术参数和变更情况所实行的记录手续。车辆登记的目的是使车辆管理机关及时掌握车辆的技术状况和分布状况,以便查找车主和掌握车辆的动态。因此,车辆登记是一项非常细致而且需要认真处理的工作,必须严肃地履行规定的手续。

5)机动车安全检验

(1)安检制度。机动车应从注册登记之日起,按照下列期限进行安全技术检验:

①营运载客汽车5年内每年检验1次;超过5年的,每6个月检验1次。

②载货汽车和大型、中型非营运载客汽车10年以内每年检验1次;超过10年的,每6个月检验1次。

③小型、微型非营运载客汽车6年以内每两年检验1次;超过6年的,每年检验1次;超过15年的,每6个月检验1次。

④摩托车4年内每2年检验1次;超过4年的,每年检验1次。

⑤拖拉机及其他机动车每年检验1次。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六条规定:“营运机动车在规定检验期限内经安全技术检验合格的,不再重复进行安全技术检验。”

表8-1为机动车报废的标准及延缓期检查次数表。表8-1机动车报废的标准、延缓最长年限及延缓期内定期检验次数

(2)机动车安全检测内容与方法。对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主要包括安全行驶和减少公害两方面内容:

①在安全行驶方面的检测主要是对机动车结构部件、装备(如整车、发动机、转向系制动系、照明和信号装置、电器设备、行驶系、传动系、车身、安全防护装置及特种车的附加要求等)或机动车的使用性能(如制动性能、转向操纵性能、发动机动力性能和启动性能等)的检测。

②在减少公害方面主要是控制和监督机动车的噪声,以及对发动机排放污染物的浓度的检测。

(3)机动车安全检验的种类。在车辆管理工作中,根据对机动车检验的目的来划分,可将机动车检验分为四种类型,即初次检验、定期检验、临时检验和特殊检验。

3.机动车驾驶人管理范畴

1)驾驶人管理的内容

(1)对学习驾驶人的审批、技术考核。

(2)驾驶证的核发、换发、补发,驾驶人增驾及异动登记等手续。

(3)对驾驶人进行安全教育、法制宣传、定期审验等日常管理,对驾驶人数量和动态做好宏观控制。

(4)驾驶人档案管理及各项有关统计。

2)准驾的规定

机动车驾驶人准予驾驶的车型顺序依次分为:大型客车、牵引车、城市公交车、中型客车、大型货车、小型汽车、小型自动挡汽车、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普通三轮摩托车、普通二轮摩托车、轻便摩托车、轮式自行机械车、无轨电车和有轨电车,详见表8-2。表8-2准驾驶车型及代号8.1.2道路通行条件

1.道路

道路是交通的载体,是道路交通的根本前提条件。

2.道路交通设施

1)交通信号灯

交通信号灯是一种最常见、最重要的交通信号。道路交通信号对于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相当重要,它发挥着指挥交通的作用。统一和规范交通信号对于维护道路交通秩序,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是相当必要的。为了规范道路交通,规范和明确交通信号灯,《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关于交通信号灯的组成和使用的原则规定如下:

(1)交通信号灯由红色灯、绿色灯和黄色灯组成。

(2)红灯表示禁止通行;绿灯表示准许通行;黄灯表示警示。

2)铁路道口

铁路道口是指铁路直接与道路贯通的平面交叉。铁路道口既关系到铁路交通,也关系到道路交通,是道路交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道路、停车场以及道路交通设施规划、设计和建设要求

道路、停车场以及道路交通设施规划、设计和建设要求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道路、停车场和道路配套设施的规划、设计、建设,必须符合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的要求。

(2)道路、停车场和道路配套设施的规划、设计、建设,应当根据交通需求作出及时调整。8.1.3道路通行规则

道路通行规则是车辆、行人的基本通行准则,是保障有序、安全通行的基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在我国,机动车、非机动车实行右侧通行规则;根据道路条件和通行需要,道路划分为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实行分道通行。没有划分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机动车在道路中间通行,非机动车和行人在道路两侧通行。 8.2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的有关规定

8.2.1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

1.立案

交通管理机关对于由当事人、目击者或其他人报告的交通事故案件都应当接受,然后按照管辖范围迅速审查。如是属于自己管辖范围内的事故,则应立案并展开调查;如是不属于自己管辖范围内的事故,则应告知报案人并主动与有管辖权的交通管理机关联系移交。

立案是进行交通事故处理的前提。立案的根据主要来自报案,但也有当事人私下和解不成又请求处理的,也有交通管理机关自行发现的。

2.调查

立案之后的程序为调查。事故调查的目的首先是明确交通事故的性质,对于治安性质的交通事故,应由交通管理机关调查;对于刑事性质的交通事故,可移交有关部门实施侦察。对于交通事故案件,调查的内容包括现场勘察、讯问当事人、收集物证,以及对痕迹、物证进行技术鉴定等取证工作。

3.责任分析

责任分析必须建立在调查、取证之后,案件的情节清楚、证据充分的基础上,同时,责任分析也必须以案情分析及事故原因分析为前提。根据责任分析,对当事人在交通事故中应承担的责任或是否要负法律责任作出认定。

事故责任分析时应当将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与引起事故后果的原因分别考虑。比如一起会车中货物扎伤对方乘客的事故,事故的直接原因当然是货物在运行中松动突出车外,属于违反装卸规定行车引起的;而造成事故伤人的原因是由于对方车辆客货混装,车上乘员高出车厢造成的。责任分析还要考虑当事人违章行为与事故的因果关系,以及违章行为在事故中的作用。也就是说,当事人有违章行为,且其与交通事故有因果关系的,应负交通事故责任;当事人没有违章行为或虽有违章行为,但违章行为与交通事故无因果关系的,不负交通事故责任。

4.裁决处罚

对有违反交通规章的交通事故当事人,应根据其违章情节给予处罚。处罚裁决应当在当事人责任认定之后进行。处罚应以裁决书形式通知本人。

对于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肇事行为已触犯刑法的,经裁决程序后可向法院提出诉讼。

5.赔偿调解

调解作为解决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形式,不同于法律上的经济赔偿判决。这项程序应当在查明交通事故原因、认定交通事故责任、确定交通事故造成损失的情况后,由事故处理机关召集当事人和有关人员协商解决。

经调解达成协议的或在调解期满后未达成协议的,由事故处理机关分别制作调解书或调解终结书。至此,交通管理机关处理事故的程序便告终结。相关部门及当事人处理事故的流程如图8-1所示。图8-1赔偿调解流程图8.2.2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规定

1.时限规定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应在自事故发生之日起按下列时限作出:轻微事故5日内,一般事故15日内,重大、特大事故20日内。因道路交通事故情节复杂不能按期作出认定的,须报上一级管理部门批准,按上述规定分别延长5日、10日和15日。道路交通肇事逃逸案的责任认定自破案之日起,执行上述时间限定。

2.公布

管理部门公布道路交通事故责任时,应当召集各方当事人同时到场,出具有关证据,说明认定责任的依据和理由,并将《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送交有关当事人,告知当事人重新认定的有关事项。

3.责任公开认定

为了依法进行责任认定,增强工作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做到公正处理道路交通事故,各省、市、自治区制定了《道路交通事故公开认定责任和调解暂行规定》,在各省范围内推行道路交通事故责任公开认定。道路交通事故责任公开认定是在管理部门的主持下,由事故当事人各方参加,将事故责任认定过程向社会公开的一种责任认定形式。8.2.3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处理规定

1.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机制

1)损害赔偿的机制

在《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对于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争议问题,形成了三种解决机制,第一种是当事人自行协商处理;第二种是由公安机关交通部门调解;第三种是通过民事诉讼解决。这三种方式各自独立,互不依赖。法院在受理当事人就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提起的民事诉讼时,不再要求当事人提供交通事故认定书和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调解书和调解终结书。

2)道路事故中的赔偿责任

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超过责任限额的部分,按照下列方式承担赔偿责任:

(1)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2)机动车辆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辆一方承担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采取必要的处置措施的,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

(3)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责任。

2.道路交通事故民事赔偿的承担原则

(1)保险先行有限赔偿原则。

(2)过错责任原则。

(3)严格责任原则。

(4)交通事故民事赔偿免责的规定: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责任。8.2.4道路外交通事故处理规定

1.道路外交通事故的具体界定

1)道路外范围的具体界定

道路外或非道路是相对于道路概念而言的,在实际工作中是非常难于把握的一个问题,要弄清什么是道路外或非道路,必须先弄清什么是道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二条规定:“道路是指公路、城市街道和胡同(里巷),以及公共广场、公共停车场等供车辆、行人通行的地方。”其中所称的“公路”在199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以下简称《公路法》)第六条和第二条第二款中作了明确的规定,“公路按其在公路路网中的地位分为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并按技术等级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本法所称公路,包括公路桥梁、公路隧道和公路渡口。”非道路是指《条例》第二条规定以外的道路,即道路以外的路面、路段。

2)道路外交通事故的界定

道路交通事故是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二条的规定:“车辆驾驶人员、行人、乘车人以及其他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有关活动的人员,因违反《条例》和其他道路交通管理法规、规章的行为,过失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故。”所以在“道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理所当然属道路交通事故,属于《条例》和《办法》管辖处理的范围。非道路交通事故是指《条例》中所称的“道路”以外所发生的人身伤亡或者财物损失的事故,即“非道路”上发生的人身伤亡、财物损失的事故或其他事故,具体地说,上述九类地点所发生的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