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水域生态学课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37/19/wKhkGWXbODWAHQxsAACL6OnkbKI922.jpg)
![养殖水域生态学课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37/19/wKhkGWXbODWAHQxsAACL6OnkbKI9222.jpg)
![养殖水域生态学课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37/19/wKhkGWXbODWAHQxsAACL6OnkbKI9223.jpg)
![养殖水域生态学课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37/19/wKhkGWXbODWAHQxsAACL6OnkbKI9224.jpg)
![养殖水域生态学课件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37/19/wKhkGWXbODWAHQxsAACL6OnkbKI922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緒論
一、水產餌料生物學的定義、內容和任務水產餌料生物學是研究作為經濟水生動物餌料的浮游植物、浮游動物、底棲生物和水生大型植物的科學。主要內容包括水產餌料生物的形態、分類、生理、生態、經濟意義及其主要類群的增殖(培養)利用。任務是在學習各類水生動植物生物學特徵和種類鑒定的基礎上,著重瞭解重要餌料生物的餌料價值和個體生態,並初步掌握其培養(增殖)、利用的理論與方法。二、研究簡史1.人類在與海洋、湖川、池沼各類水域的接觸和利用中逐漸發現和記錄了水生生物的種類及其分佈和生活史,首先被注意的的是魚類和其他大型生物。自婁文豪克(Leewenhoek,1632-1723)研製和改善顯微鏡後,微型和小型生物才得以深入研究。婁氏本人首先發現輪蟲和一些單細胞生物。
2.Forbes在1815年用底拖網採集並觀察了海岸底棲生物的分帶現象。
3.Muller於1845年在德國沿海用浮游生物網採集浮游生物並進行浮游生物研究。4.德國學者Hensen1867年率遠征隊去大西洋採集和調查浮游生物的種類和分佈。首先創用了“浮游生物(Plankton)”一詞。5.瑞士學者Forel於1869年(F.A.,1841-1912)研究了日內瓦湖的底棲動物早期在水生生物形態分類研究中作過較多貢獻的還有Sars(1900-)等等。三、我國水生生物學發展概況
(一)分類工作有新進展發表了大量論文,很多分類專著先後出版,為我國水產餌料生物學的研究鋪平了道路。《華東水生維管束植物》裴鑒等,1952;《湖泊調查基本知識》饒欽止等,1955;《中國淡水輪蟲志》王家楫,1961;《中國海洋浮游矽藻類》金德詳等,1965;《中國海洋浮游橈足類》鄭重等,1965;《中國動物志—淡水枝角類》蔣燮治、堵南山,1979;《中國動物志—淡水橈足類》沈嘉瑞等,1979《中國淡水藻類》胡鴻鈞等,1980;《西藏水生無脊椎動物》蔣燮治等,1983;《海洋浮游生物學》鄭重等,1984;《中國淡水藻志-鞘藻目》饒欽止,1988;《中國近海多毛環節動物》楊德漸、孫瑞平,1988;《中國淡水藻志-矽藻門中心綱》齊雨藻等,1995;《中國淡水藻志-色球藻目》朱浩然等,1997;《中國淡水藻志——裸藻門》施之新等,1999;《原生動物學》沈韞芬等,1999(二)開展不同水域的漁業資源調查
在海洋方面,上世紀50年代,中科院海洋所對黃、渤海進行綜合調查。1958年《全國海洋綜合調查》,1980年進行全國海岸及海洋資源綜合調查等;在內陸水域方面,50年代中蘇合作對黑龍江進行綜合考察。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對長江中、下游的湖泊調查,青海湖調查,80年代初由各省、市水產研究機構和幾所水產高等院校協作,對長江、黃河、黑龍江、珠江四大水系的漁業資源進行綜合調查。大連水產學院等單位開展了內陸鹽水及其生物資源的調查和利用的研究。這些工作為水產餌料生物的區系和分佈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三)生物餌料培養、利用取得成效
在單胞藻培養方面,青島海洋大學、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海洋研究所等建立了比較完整的藻種室,可隨時為生產、科研單位進行藻類培養提供種源;水生生物研究所進行了固氮藍藻的培養和在農業、漁業中利用的研究;海南、廣東建起了多處螺旋藻培養基地,其產品已廣泛應用於水產品育苗生產中;曾被視為害藻的螺旋魚腥藻(Anabaenaspiroides)經陝西省水產研究所多年研究,證實其為鰱易利用的優質餌料,並在大面積培養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輪蟲培養方面,繼上世紀50年代引進日本工廠化培養技術後,近年,李永函等利用廣泛蘊藏於水體沉積物中的休眠卵,在土池中大量增殖輪蟲獲得成功,並已在淡、海水苗種生產中,特別是河蟹土池生態育苗中得到應用。枝角類作為“魚蟲”,早在我國民間養魚中採用。十幾年前何志輝等從晉南採集到鹽水枝角類—蒙古裸腹溞(Moinamongolica)馴化於海水中,並對其生物學和培養方法進行了深入的實驗研究,為大規模增殖作為海水苗種生產新的活餌料奠定了基礎。隨著沿海鹵蟲資源的急劇下降,內陸鹽湖資源開發已引起人們的關注。上世紀末,由黑龍江、新疆、內蒙古等水產研究所,對西北地區鹽湖鹵蟲資源進行了為期4年的調查,發現有鹵蟲的鹽湖31處,水面1620km2,為鹵蟲資源利用開拓了新領域。
水產餌料生物的室內培養
藻類培養方法簡介
藻類,特別是單細胞藻類的營養豐富,含有動物和人生長髮育所必需的營養物質。自上世紀四十年代以來,各國學者都試圖用藻類這一資源解決人類食物和動物餌料的缺乏問題。另一方面,藻類可直接或間接的作為魚類及其他水生動物的餌料,因此,藻類培養對水產養殖具有更大意義。關於藻類培養,還有其他意義,如利用培養固氮藍藻解決稻田氮素肥料;或從一些藻類提取藥物;或研究藻類生理,以及用於太空食品等。在漁業利用方面,藻類培養主要是解決水產動物餌料。目前,有關海水藻類的培養較多,我國在海水養殖方面,已大規模展開了某些浮游植物的培養,如扁藻(Platymonasspp)、中肋骨條藻(Skeletonemacostatum)、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tricornutum)、鹽藻(Dunaliellaspp.)、新月菱形藻(Nitzschiaclostertum)、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muelleri)及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galbana)等,已解決貝類人工養殖的早期幼體餌料問題。在淡水養殖方面,我國只進行了螺旋藻、魚腥藻、小球藻、柵列藻等的培養。今後,隨著養殖事業的發展,對一些新品種的養殖以及解決某些品種幼魚的餌料,必然涉及到藻類的培養。因此,有必要瞭解藻類培養的基礎知識。先僅就藻類、主要是單細胞藻類的一般培養方法及有關理論加以簡述。
藻類的生長模式
單細胞藻類在培養過程中,生長繁殖的速度,出現一定的起伏,這種生長模式可劃分為六個時期
藻類的培養方式
藻類的培養方式,以藻類培養的目的要求而各種各樣。但可分為密閉式培養和開放式培養兩大類。1.密閉式培養:密閉式培養的目的是不使外界雜藻、菌類及其他有機體混入培養物中。將培養液密封在與外界完全隔離的透明容器中,由此通氣、攪拌、輸送培養液及調節水溫和取樣等設備,也都要與外界隔離。培養容器多為管狀、也有池狀,用有機玻璃或透明的聚乙烯所料做成水準管道,直立或斜立在地上,暴露陽光或人工光照下。這種培養方式,成本高,好控制,產量亦穩定。2.開放式培養:將藻類培養於敞開的容器(如水泥池、管道、木盆等)中。方法設備較簡便,可進行小量或大面積的培養。該法培養物中易發生敵害生物污染,但成本低,使用較普遍,也是今後藻類培養所應採取的方式。開放式可分如下幾種類型:⑴開放迴圈培養:其特點式培養液借助迴圈水泵而不斷迴圈流動。培養物能迴圈,就可省卻攪拌工作。⑵開放非迴圈培養:其特點是培養液不迴圈流動,而定時由小管通入CO2和空氣到培養液中;同時也起攪拌作用。此法在大面積培養中使用較普遍。優點是設備簡單,無需動力,水泵及大量的CO2及通氣設備。⑶半開放迴圈培養:半開放培養是指培養容器或池、槽等場所雖仍敞開,但有些部分密閉,或用塑膠布覆蓋。這種培養方式,利用管道,依靠動力,使培養液流動和通入含二氧化碳的空氣。該方式設備複雜,但效果較好。
培養液的配製及舉例
在實驗條件下培養微型藻類有多種培養基配方。這些配方大多數是早先發表過的配方的修改方,有些則從分析天然生境的水而得到,有些是從生態角度考慮的。發展藻類培養的營養配方時的主要考慮的問題是:a.鹽的總濃度:大多是取決於有機體的生態來源。b.主要離子組分的組成及濃度:他們是鉀、鎂、鈉、鈣、硫酸鹽和磷酸鹽。c.氮源:硝酸鹽、氨和尿素常用作配方中的氮源,根據造中的性能和pH的最適點而定。藻類的生長主要依賴氮的可利用性。大多數微型藻幹物中含有7~9%的氮。因此在1升培養液中生產10g細胞就至少需要500~600mgL-1KNO3。d.碳源:無機碳通常是用含1~5%CO2的空氣來供應的,碳的另一種供應辦法是用碳酸氫鹽。選用何種辦法主要是根據藻類生長的pH最適點而定。e.pH:通常用偏酸的pH值來避免鈣鎂和其他微量元素發生沉澱。f.微量元素:培養基中的微量元素通常是用早已證明有效濃度的混合溶液來提供的(濃度在μgl-1級範圍)。然而,這些微量元素的組分對藻類生長是否必須卻不能總能顯示。為增加微量元素的穩定性,常用檸檬酸鹽和EDTA作為螯合劑。維生素:許多藻類要求有硫胺素和維生素B12的供應。
以下是幾種很有用的培養液配方1.單細胞綠藻(柵列藻)培養液水生4號(NH4)2SO40.200gCa(H2PO4)2·H2O+2(CaSO4·H2O)0.030gMgSO4·7H2O0.080gNaHCO30.100gKCL0.025gFeCL3(1%)0.150mL
土壤浸出液0.500mL
水1000mL水生6號
NH2CONH20.133gH2PO40.033mLMgSO4·7H2O0.100gNaHCO30.100gKCL0.033gFeSO4(1%水溶液)0.200mLCacl20.050mL
土壤浸出液0.500mL
水1000mL水生四號培養液中,藻類呈深綠色,生長繁殖速率較低。水生6號培養液中,藻類呈草綠色,色素不夠正常,但生長繁殖迅速。
土壤浸出液是用田園土壤按水與圖2:1的比例,攪勻浸泡後的上層清液,用前煮一小時後鏡檢,發現污染生物,應再加溫消毒後使用。
2.浮游矽藻培養液水生矽1(mg/l)硝酸氨120硫酸鎂70磷酸氫二鉀40磷酸二氫鉀80氯化鈣20氯化鈉10矽酸鈉100檸檬酸鐵5土壤浸出液20硫酸錳2水1000mLpH7.0水生矽2(mg/l)尿素150氯化鉀30過磷酸鈣50矽酸鈣100硫酸鎂50碳酸氫鈉3硫酸錳3土壤浸出液4mLEDTA-鐵1mL水1000mL水生矽2號是用化肥尿素過磷酸鈣為氮磷來源,適於大量培養矽藻時選用,生長適溫為20~30℃;光強為2,000~5,000米燭光。
3.朱氏10號培養液:適用於培養矽藻、藍綠藻等。H2O1000mLCa(NO3)20.04gK2HPO40.01gMgSO4·7H2O0.025gNa2CO30.02gNa2SiO30.025gFeCL30.008g使用時按1/2、1/4、1/10稀釋使用。4.f/2培養液硝酸鈉(NaNo3)75mg磷酸二氫鈉(NaH2PO4)4.4mgf/2微量元素溶液1mLf/2維生素溶液1mL海水1000mL本配方時應與目前生產上使用的各種偽造的培養,但用於矽藻培養時,應再加50mgNa2SiO3。
附I:f/2微量元素溶液配方:硫酸鋅(ZnSO4·4H2O)23mg硫酸銅(CuSO4·5H2O)10mg氯化錳(MnCl2·4H2O)178mg檸檬酸鐵(FeC6H5O7·5H2O)3.9g鉬酸鈉(NaMoO4·5H2O)7.3mg乙二銨四乙酸鈉(Na2EDTA)4.35g六水氯化鈷(CoCl2·6H2O)12mg純水1000mL附II:f/2微量元素溶液配方:維生素B120.5mg維生素H(生物素)0.5mg維生素B1100mg純水1000mL
四、藻種的分離培養
為了要進行某種藻類的科學研究活大量培養,有必要把某種藻類與其他生物分離。分離培養藻種,可分為兩大類,一為單種培養,即藻類雖只有一種,但還混雜細菌。另一為純培養,即不僅藻類只有一種,亦無其他任何生物。純培養比較困難,一般的分離培養往往只能做到單種培養。決定培養哪一種藻類,主要根據培養的目的要求,及某一種類的生物學特徵。藻類的分離主要有以下幾種常用方法。1.離心法:將混合液用離心機離心,水中不同藻體及細菌就以不同的速度下沉,因此得以分開。這樣將不同時間下從導管底的藻體取出,經鏡檢選定某種藻類最多的沉積物,再加清水,繼續離心,如此反復就可得到比較單純的藻體,在接種相應培養液中培養。該法可消除細菌,並增加純粹分離的可能性,至少可作為藻種平板培養的準備工作。另外,在水液中藻體含量較少時,可用此法集中藻體。但此法不能做到使不同藻類完全分離。2.稀釋法:該法源於中野治房(1933)的方法。用已消毒試管5只,在第一管盛蒸餾水10mL,第2~5管都裝5mL,用高壓蒸汽消毒,待冷卻後,第1管用滴管滴入混合藻液1~2滴,充分振盪,使均勻稀釋。次用消毒吸管,從第1管中吸取5mL滴入第二管中如前振盪,使均勻稀釋。以後依次同樣滴入第3~5管,並都充分均勻稀釋。然後把五個已盛又消毒的瓊膠培養基培養皿,加熱使之溶解,待冷卻而尚未凝固時,分別滴入五個試管的藻液各一滴,用力振盪,使藻液充分混乳培養基中。待冷凝後,把五個培養皿放在受著漫射光窗口,一直到出現藻群時為止。在20℃左右時,約10天即出現藻群。用消過毒的白金絲取些藻群,進行瓊膠固體培養基的不通氣培養。此過程反復多次,直至得到完全分離的純藻種群為止。此法稀釋要使用較多容器分組培養,比較麻煩,但較易成功。
3.微吸管法:將水樣在載玻片上滴成綠豆粒大小的一些水滴,這樣可使每個水滴中有很少生物而便於分離;在解剖鏡下用微吸管(口徑小至0.008~0.16mm,圓口,可自行拉制)。將要分離的藻體吸出,用蒸餾水或平衡礦物質溶液沖洗數次,然後主導成有培養基的小培養皿中培養,待生長旺盛後,再擴大培養。此法較適用於能運動的藻類。4.趨向反應法:利用藻類的特殊趨向性(如向光、向地等)不同而分離藻體。此過程反復幾次就可得到一定純度的藻體。分離效果較好,只是不能應用於不運動的藻體。5.平板分離法:在培養液中加入戰培養液1.5%的瓊膠,加溶解後,注入培養皿中,加蓋後用15磅壓力121℃滅菌20分鐘,即製成膠質培養基(也可用矽酸膠和明膠製備)。在瓊膠培養基放在40℃以下的水浴鍋內,開改用吸管注入混合藻液,搖勻,使之分散在培養基平面上。之後,可放在恒溫箱內,用螢光燈照射,使藻群生長。再經鏡檢,反復此法不斷提純,即可分離出較純的藻種。6.固氮藍藻分離培養法:將一小片藻絲群接種到培養基上,幾天後再用滅菌白金絲挑取生出的新藻絲接種到平板培養基上。這樣經幾次分離接種就得到較純的藻種。
五、藻種的選擇、接種和保存1.藻種的選擇:雖然藻類種類較多,但其中僅少數經過人工培養。應該研究在室外培養其他藻種的可能性和他們生產的潛力,所選擇的生物種應具有下列特徵:⑴生長迅速;⑵對極端的溫度和輻射條件的耐性範圍大;⑶蛋白質,脂類和糖類含量高,或有選擇地積累一種特殊的代謝產物(如甘油);⑷無毒性,且易於收穫。根據系統的要求和特殊的方法,還可有其他要求。2.接種:再分離到單純藻群後,就可接種到培養液中進行培養,進而移養擴大培養。接種方法有液體接種和幹藻接種。前者是將藻液直接加入培養液中進行攪拌,加入的藻種分量視水溫而定,水溫較低(10℃以內)時,多加;約占培養液總量的30~40%左右,水溫適宜時(25~30℃左右),可加5~8%左右。後者是用幹藻的藻體接種,接種量為0.1~0.2%。
3.藻種的保存:一旦藻種分離得到,就要保存好以便在一定的時間內供接種用。為此,要將藻種消毒,避免其他來源的污染。給以適當的光照和溫度。在液體培養中,為了快速增殖,可用5400lx。再得到良好生長後(1~2周),培養液移到更低的光照條件(540~1100lx),以求緩慢生長及儲藏。藻類在瓊脂培養基上接種後的藻種,先給予2700lx光照6~7天,直到得到良好生長,然後移到540~800lx光強的地方。大多數藻類保存在室溫下(15~20℃)即可,少數造中存活需較高溫度。藻種接代一致的頻率視物種及貯存條件而不同,單胞藻及絲狀不運動的物種可以每六個月到十二個月移種一次,有鞭毛的物種移種次數要更頻繁些。某些藻種曾成功地做到了在液氮下長期保存。
六、管理及採收方法藻類培養的管理包括培養基養料的補給、光照及溫度調節、CO2的補給、攪拌、防汙等。在培養過程中,補給的養料,要選擇肥效速,並有持久性,來源較廣,價格低廉的種類。一般都以有機肥料為補肥。光照、溫度的調節視種類及季節而定。室內照光一般都採用白熾電燈和螢光管。溫度調節一般採用室內用白熾燈照射培養物或用溫室、安裝電熱管等升溫,室外冬季升溫較困難,主要採用玻璃棚;用冷水管道降溫,或經通風遮陽降溫。CO2的補給一般通過空氣壓縮機或橡皮管將含5%CO2的空氣通過培養物中。攪拌使藻類培養不可少的一道工序。攪拌可使培養物均勻分佈,水溫均勻,利於藻類生長。攪拌的方法一般為人力攪拌、風力攪拌、空氣攪拌和磁力攪拌。此外還有迴圈流動法。防汙在藻類培養中很重要,對雜藻及細菌的防治主要採用石灰、漂白粉、硫酸銅等試劑。用1~0.5ppmCuSO4防值雜藻的效果較好。當有浮游動物污染時,可施用化學試劑、殺蟲劑等殺滅,如硫酸銅1~2ppm可殺滅輪蟲、纖毛蟲;漂白粉4ppm對各種蟲類均有效;食鹽9‰,可殺滅輪蟲;碘液5‰,再稀釋到十萬分之一,可殺滅纖毛蟲。
培養物的採收的時間要適當,主要根據其密度大小決定。採收的方法有:1.物理濃縮:⑴離心法:國外使用最普遍。它利用離心力來把藻體與水液分離,是藻體下沉達到濃縮目的。主要工具是離心機。⑵重力沉降法:利用重力使培養物下沉而得到濃縮物。使用的工具是沉澱器。⑶遮光法和降溫法:對趨光性強的藻類,如衣藻等進行遮蔽光線,使培養物下沉而得到濃縮物。低溫使藻類也有下沉現象2.化學濃縮法:用沉澱劑如明礬、石灰等,使培養物下沉,而得到濃縮物。明礬0.3~0.4‰,將之研碎,加入培養物中攪拌,半小時培養物大部分下沉,在6~12小時後,全部下沉。石灰一般是將其1斤溶在100~200斤水中,制得飽和石灰水,其用量是6%。但該兩法沉澱的藻濃縮物的灰分較多。此外,較大體積的種類,如絲狀體、非浮游性的藻類等可用過濾法採收。採收後的藻濃縮物即可經乾燥加工成飼料或其他原料。
七、分析技術1.細胞計數—顯微鏡法培養物中的個體數測定,是按照個體計數方法,測定和估計培養物單位容積中的個體數。計數方法同浮游植物定量的方法(見前章)。此外,也可以採用血球計數法。2.分光光度計法:培養物的藻類密度也可用分光光度計測定。當藻類密度較低時,光徑中的細胞數與測量到的光密度有一簡單的幾何關係。在藻類密度不大時,光密度大,細胞數目就多,即可用測得的光密度值表示細胞數目。3.幹重測定測定幹重的增加量是生產估測方法中的一個最直接的方法,其步驟如下:⑴取樣—從藻體培養液中取出有代表性的一小部分體積的藻液。取樣時在以下三點上要特別注意:a.將培養物攪拌均勻b.快速吸取樣品以免沉積c.足夠多的樣品⑵分離—取出樣品後,用過濾膜過濾或用離心法把藻體與介質分開。細胞必須洗過以除去鹽分和其他汙物,通常是用稀釋的培養液或緩衝液。海洋藻類不能用蒸餾水洗,以免質壁分離和細胞脹破。⑶乾燥—選擇對特定有機體最適的烘乾溫度。a.避免過熱b.有好的重複性c.對同一樣品增烘1小時後,稱得統一重量。⑷測定結果的表示法所得幹重測定值要以單位培養液體積的幹重表示。室外的培養池則用單位照光面積的幹重來表示。
表5-1一些已大量培養利用藻類的生態適應性
浮游動物集約化培養簡介浮游動物主要包括原生動物、輪蟲、鰓足類、橈足類、糠蝦和浮游幼蟲等。是魚類的天然餌料,尤其是水產重要經濟動物的重要餌料。浮游動物的培養與藻類培養一樣,具有重要的意義。下麵簡述現在水產養殖生產上常用的浮游動物集約化培養的方法。一、浮游動物培養所需要的一般條件對培養浮游動物影響較大的因素有飼養用水的水質、水溫、鹽度、pH、含氧量、光照條件、餌料的種類和數量、容器的大小等,現分述如下:㈠培養用水:培養用水可用海水、湖泊或池沼裏的水,或者保存2~3周的住家井水或自來水。在用自來水時,每升水中要加入5~8毫克的硫代硫酸鈉以除去水中的氯。飼養時,為防止由於細菌繁殖而造成的水質惡變,最好是添加青黴素或鏈黴素之類的抗生素。但抗生素的效果只在36小時之內。因此,如果在10~12℃以下培養,並且注意水的交換,可不添加抗生素。㈡水溫和鹽度:在一定範圍內,溫度越高其攝食速度、生長速度也越高。飼養水溫應與該種動物棲息場所的水溫相適應。為了提高生長速度或繁殖速度,應考慮棲息現場的水溫變動幅度,應接近其上限。對飼養用水的鹽度問題研究較少,怎樣影響浮游動物尚無充分瞭解。㈢pH和含氧量:培養用水的pH值一般都保持7.0~8.5。含氧量都希望達到接近飽和的條件。如橈足類克氏紡錘鏢水蚤Acartiaclausi在高密度(380個/L)下飼養時,如果含氧量低於3.2mg/L,就將全部死亡。
㈣光照:飼養浮游動物的光照條將俄中各樣,其效果無明顯差異,但必須避免直射日光。㈤餌料:現在常用的餌料有五大類:①培養的矽藻類和植物性鞭毛蟲類。②培養的輪蟲類、枝角類和橈足類等。③鹵蟲無節幼體。④酵母、小麥粉、大豆粉、醬油粕、海藻粉末以及相應配方的配合餌料等人工餌料。⑤用網採集的天然浮游動物。㈥飼養容器:一般以水槽、指管或土池培養浮游動物主要採用靜水方式培養。
二、淡水枝角類及蒙古裸腹蚤的培養方法1.淡水枝角類:枝角類的培養易於掌握,但大量培養時需注意如下幾點:⑴班塔法(Banta):培養液為肥泥1kg、馬糞(一周之久)170g、過濾池水10L。將上述培養液放在15~18℃處,過3~4d,用細篩絹過濾;然後用過濾池水適當沖稀(1:2~4),便可使用。培養液要常更換,以確保餌料充分供給。這種培養液培養的枝角類常紅色,並產卵較多,是一種良好的培養液。⑵用綠藻培養枝角類法:單細胞綠藻、小球藻和柵藻等是枝角類的天然餌料,可直接用於培養枝角類,以免投餌的麻煩。這種單細胞培養液配製如下:每立方米水中放硝酸銨3.5~35g;過磷酸鹽6.6~26.4g為確保藻類的不斷繁殖,需經常追加這兩種無機鹽類。⑶土池培養法:土池1m深,注入50cm深的水,加入混合堆肥液汁,促使單細胞藻類和細菌大量繁殖,然後移入溞、裸腹溞等,在溫度20~25℃時,3~4d後即可大量繁殖。一般在良好環境下,可產800g/m3。培養期間要注意觀察水溫、水質、浮游植物等,更應觀察水蚤是否懷卵、卵形及卵數,有無冬卵,體色及消化道情況等。溞的顏色應為淡黃色,略帶紅色或淡綠色;腸道應為綠色或深褐色;卵應為圓形、暗色,數量在10~20個以上。如果水藻體色很淡,腸呈藍綠或黑色,卵數少,橢圓且淺綠,並出現大批雄溞或動亂的,同時種群中幼體數小於成體數;這都是培養情況惡化的象徵,應抓緊採取措施或重新培養。
2.蒙古裸腹溞:是從內陸鹽水中采得,現已成功馴化於海水中正常生長繁殖。其大量培養方法與淡水枝角類的相似,但用水是海水,鹽度30-32左右,溫度25℃左右,適當光照。用小球藻或微綠球藻加酵母投喂。小球藻要適當擴種培養,以便滿足大量培養蒙古裸腹溞的需要。可用水泥池培養大量培養小球藻,培養用水要消毒,施肥等,要給以一定的光照。最大培養密度可達7000~1000/L,生產量可達70g/m3•d。
三、輪蟲的培養方法目前,用於水產動物育苗生產上室內工廠化培養的輪蟲主要是褶皺臂尾輪蟲輪蟲,可以用培養的小球藻、扁藻、衣藻等為餌料培養。特別是臂尾輪蟲培養簡單,水溫保持20~25℃,適宜pH值為7~8,投喂小球藻時,投喂量為105~106個細胞/毫升。也可投喂酵母培養輪蟲。將800mL馬糞和1000mL水很合在一起,煮沸約1h,待冷卻後過濾,並以二倍冷沸水沖稀,也可用之培養輪蟲。
(一)輪蟲種的分離與保種目前使用的種輪蟲最初都是從天然水體中分離出來的,這些輪蟲品系一般都經過長期研究和實際使用證明具有優良的品質,因而生產所用的種輪蟲一般不需自己分離,可從有關科研、教學單位獲得。輪蟲種的分離並不困難、需要時可以自己進行分離。在溫暖的季節(水溫15℃以上),海邊的小水體、小水塘特別是鹽度較低的水體如鹽鹼灘上暫時性的小水窪中常有輪蟲生活,用浮游生物網撈取浮游生物樣,在解剖鏡下用吸管可比較容易地將輪蟲吸出。輪蟲一般採用保存冬卵的方式進行保種。在秋冬季冬卵往往大量出現於輪蟲培養池,從池底的沉澱物中可收集到大量的輪蟲卵。由於將輪蟲卵與池底污泥分離開來比較困難,可直接將含有輪蟲卵的底泥放入冰櫃保存。需要時,將這種底泥從冰櫃中取出,加入鹽度為15—25的海水,待輪蟲冬卵孵化後,用篩絹濾出輪蟲,再轉移到培養水體中培養。
(二)輪蟲的集約化培養所謂輪蟲的集約化培養是指在室內進行輪蟲的高密度培養。在這種培養方式下,培養條件一般能得到較好的控制,輪蟲的生產比較穩定。其生產流程與微藻的培養相似,也可按規模的大小分為種級培養、擴大培養和大量培養等。1.培養容器室內培養輪蟲對容器並沒有嚴格的要求,因培養規模不同可選不同大小的容器。種級培養一般使用各種規格的三角燒瓶、細口瓶、玻璃缸等,擴大培養通常使用玻璃鋼捅,大量培養則以水泥池最為常用。這些容器在位用前都需要用有效氯或高錳酸鉀進行化學消毒,小型培養容器也可進行高溫消毒。2.培養用水育苗廠進行輪蟲的大量培養一般採用砂濾水,種級培養可採用消毒水,以減少原生動物的污染。
3.培養條件和管理(1)鹽度褶皺臂尾輪蟲的適應鹽度範圍很廣,在鹽度為1—250的水中均能生活,比較喜好鹽度較低的海水,最適鹽度範圍因品系不同而不同。生產上最好控制鹽度在15—25(2)溫度有報導說褶皺臂尾輪蟲在水溫5℃一40℃均能繁殖,但絕大多數的研究和實踐都證明培養褶皺臂尾輪蟲的最適水溫為25℃一28℃。(3)餌料輪蟲培養常用的餌料主要是微藻和酵母。微藻是培養輪蟲的首選餌料,常用微藻主要包括小球藻、新月菱形藻、三角褐指藻、微綠球藻、球等鞭金藻、纖細角毛藻、扁藻等。投喂次數和投喂密度並沒有嚴格的要求,既可一日投喂多次,保持培養水體具有相對較低的餌料密度,又可一次性投喂高密度的微藻餌料,然後較長時間不再投喂。實際操作中,可以先將微藻培養起來,然後直接將輪蟲接種到微藻培養物中。一般直接向密度為500一700萬個/mL的微綠球藻、200一250萬個/mL的纖細角刺藻、200一250萬個/mL的球等鞭金簇中接種輪蟲是沒有問題的。用微藻餵養輪蟲時應注意以下幾點:①應選用處於指數生長期的微藻,老化的藻種不利於輪蟲的生長甚至致毒;②直接向高密度微藻中接沖輪蟲時要保證輪蟲種內沒有原生動物.因為在微藻餌料豐富的條件下,原生動物繁殖迅速,不僅浪費餌料,而且抑制輪蟲的生長;②對輪蟲培養水體給予一定的光照,微藻的生長可利用培養液中的代謝廢物,改善水質。雖然微藻是輪蟲最理想的餌料,但由於輪蟲的大量培養需要的餌料很多,通過培養微藻來繁殖輪蟲往往不能滿足生產的需要,必須尋找低成本的替代餌料。酵母是迄今較好的替代餌料,主要包括麵包酵母、啤酒酵母、海洋酵酵母等,其中以麵包酵母最易獲得,出而應用最廣。所用的麵包酵母一般是從酵母廠或食品廠購得,一般用鮮酵母,也可用幹酵母。鮮酵母通常放在冰櫃保存。投喂前先在少量水中將冰凍的酵母塊融化,充分攪拌製成酵母懸液,然後施入培養輪蟲的水體。酵母的投喂量一般按照lg/100萬個輪蟲·d,分2—4次投喂。
4.充氣除在小型玻璃瓶內進行輪蟲種級培養外,輪蟲的培養一般需要充氣,特別是用麵包酵母培養輪蟲時—定量的充氣是必不可少的。充氣的作用一是補充氧氣,二是防止餌料下沉。但是輪蟲不是一種喜歡劇烈震盪的生物.培養過程中應把氣量調小,只要輪蟲不出缺氧而漂浮在水面就可以了。日常管理中要經常檢查充氣系統,及時糾正過大或過小的充氣。5.水質管理由於輪蟲的耐汙能力很強,很多培養輪蟲自接種至收穫不換水,這在用微藻作餌料時並不會產生嚴重的問題。但由於投喂藻液的稀釋作用,很難作到高密度培養。只有通過換水不斷補充新藻液才能培養出高密度的輪蟲,減少水體的佔用。當用麵包酵母培養輪蟲時,殘餌會敗壞水質,必須進行換水。可用網箱濾出要換的培養用水,然後補充預先調溫的過濾海水。一般每日換水一次,換水量為50%。除換水外,如果池底很髒,還需要進行清底,用虹吸管將池底沉澱的汙物吸出即可。為減少輪蟲的損失,吸底時可將吸出的水和汙物接入一容器,沉澱後再將上層的輪蟲濾出,放回原來的培養池。換水和清底都只能部分地改善水質,如果發現大量的原生動物繁殖起來,需要對輪蟲的培養水體進行徹底的改變,此時要對輪蟲倒池。方法是用篩絹將池內的輪蟲全部收集起來,並以過濾海水沖洗數遍,然後轉移到另一備好海水的培養池內。6.輪蟲生長的檢查輪蟲的培養需要經常用解剖鏡檢查,生長良好的個體肥大,腸胃飽滿,遊動活潑。輪蟲成體帶夏卵的比例和數目是判斷生良好壞的重要標準,如果多數成體帶有夏卵(一般3—4個,少的1—2個,多的10一15個),則說明生長較好。如果輪蟲死殼多,身體上附著汙物,沉底,不活潑,不帶卵或帶冬卵,雄體山現等都是生長不良的表現。輪蟲密度的檢查可用肉眼估計,但用鏡檢精確計數較為科學。於培養池各部位分別取一定體積的水樣(1mL即可),加碘液殺死輪蟲,然後在解剖鏡下計數水樣中輪蟲的個數,並由此計算出培養池中輪蟲的密度。
(三)輪蟲的營養強化輪蟲是目前海水魚類育苗中最重要的開口餌料,其所含的營養成分對魚類的生長速度、抗病力及成活率等均有重要影響。在各種營養成分中,以ω3系列不飽和脂肪酸持別是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缺乏造成的危害最為嚴重。因輪蟲體內的的EPA/DHA主要是從其攝食的餌料中獲取的,而海洋微藻中EPA/DHA的含量通常都比較高,完全用海洋微藻培養的輪蟲—般並不缺乏這些營養成分。然而,現在生產上進行大規模輪蟲培養時,微藻供應量往往不能滿足需要,輪蟲的餌料主要是麵包酵母,而用麵包酵母生產的輪蟲嚴重缺乏EPA/DHA,在使用前必須進行營養強化。強化輪蟲EPA/DHA的方式主要有兩種方法:1.用富含EPA/DHA的海洋微藻強化輪蟲將酵母輪蟲用海洋微藻進行再次培養,但應選用ω一3系列不飽和脂肪酸(特別EPA和DHA)含量豐富的藻種如三角褐指藻、新月菱形藻、纖細角毛藻、球等鞭金藻、小球藻、微綠球藻等。綜合考慮季節、培養的難易程度等因素,以小球藻和微綠球藻較好。(1)強化培養一般在玻璃鋼桶內進行,也可在小型的水泥池內進行。用高錳酸鉀或有效氯對強化容器消毒後,加入高含量的藻液(小球藻、微綠球藻的密度應在700萬/mL;(2)用篩絹將要強化的酵母輪蟲收集起來,用乾淨海水沖洗數遍,除去其中可能混有的原生動物,以免與輪蟲爭奪微藻餌料。(3)將要強化培養的輪蟲轉移到強化容器進行強化培養。輪蟲的密度以400一500個/mL效果較好,強化過程中需不間斷充氣,控溫在25℃一28℃。強化時間為24—48h,時間太短效果較差。在強化過程中,如發現微藻被輪蟲食盡,應把輪蟲濾出,並換藻液繼續進行強化培養。
2.用強化劑強化輪蟲以強化輪蟲EPA/DHA為目的的強化劑種類很多,一般是從魚油、烏賊油等海洋動物中提取的。這類強化劑含有多種不飽和脂肪酸和維生素,是經乳化製成的乳濁液,使用時比較容易與水混合。強化劑的品牌很多,不同型號的強化劑所含的成分不完全相同,使用時應根據其使用說明操作,這裏以比利時的INVE公司Superselco為例將強化步驟簡介如下:(1)準備強化缸,通常採用玻璃鋼捅,最好是具錐形底的琉璃鋼桶。用高錳酸鉀或有效氯消毒後,加入25℃的過濾海水。布入充氣管,採用大氣泡充氣,不要使用氣石。(2)用篩絹網將要強化的輪蟲收集起來,沖洗後轉移到強化缸中,輪蟲密度為300一500個/mL。(3)按50g/l強化水體的量稱取強化劑,加少量水用組織搗碎機、攪拌機等混勻後倒入強化缸,強化3—4小時後,依法再加等量的強化劑繼續強化3—4h。(4)強化完備後,用篩絹網濾出輪蟲,用海水充分洗滌,除去多餘的強化劑,以減少對育苗水體的污染。
四、原生動物的培養:原生動物的培養方法較多,如有用植物液溶解在水中供細菌繁殖生長過程中利用,這時溶液混濁,纖毛蟲就可繁殖起來。具體方法為:雜草50克、自來水1000mL,煮沸2h,放置1晝夜後過濾,以濾液為培養液,用顯微鏡從野外污水中吸選纖毛蟲,接種於培養液,在20℃下培養一周,能繁生大量纖毛蟲。淡水鞭毛蟲類Polytoma的培養液配方為:在一升蒸餾水中加腖2g、動物膠150g,醋酸鈉2克、磷酸二氫鉀0.25g、硫酸鎂0.25g。
五、鹵蟲
常見的一種為鹽鹵蟲Artemiasalina:分佈於沿海及內陸的鹹水湖泊,西北地區特別豐富,有待開發利用。鹵蟲分佈甚廣,在海邊的鹽場,內陸鹹水湖泊均有生活。常見到的多是雌性個體,通常以孤雌生殖的方式來繁殖後代;只有在環境不良時才出現雄性個體,行有性繁殖,產生休眠卵,渡過惡劣的環境;有些種群只行孤雌生殖,終年見不到有雄性個體的出現;然而,在另一些種群,則一遇不良的環境條件,即見大量的雄蟲。鹵蟲的適應力很強,生長迅速,加上卵易保存,並可在人工控制條件下培養作活餌料,廣為利用,深受養殖工作者的歡迎,但價格很高。如2001年價格高達60多萬元/t。鹵蟲無節幼體是水產動物培育初期的優良餌料。它在水產養殖業的應用日趨廣泛,地位也日趨重要。一般的鹵蟲休眠卵依其產地不同,其孵化率和餌料價值各異。目前,我國的鹵蟲應用主要是利用其無節幼體作為甲殼類、魚類育苗的餌料,隨著蟲卵需求量的增大,價格上漲,購買蟲卵已成為魚類、甲殼類育苗場成本估算的主要專案之一。投喂無節幼體時,應先用自來水或海水洗淨後再使用,目的在去除去鹵蟲孵化過程中產生的大量甘油和孵化水中很有的細菌、有害物質等,避免污染育苗他。此外,為了儘量使用具有較高能量的無節幼體,應使用剛剛孵化的無節幼蟲。未用完的無節幼蟲應在低溫(0℃~5℃)保存,以減少能量消耗。鹵蟲成體亦可作為水產養殖動物的餌料,這在天然鹵蟲比較豐富的地區(如河北、山東等鹽田較多的沿海地區)已大量用於海水動物的人工育苗。鹵蟲成蟲的加工在國外已有嘗試,如泰國將鹵蟲製成蝦醬,供人們食用。由於鹵蟲蛋白質含量豐富,是魚類和甲殼類的良好餌料,且飼養容易,天然資源量很大,有望取代魚粉成為水產養殖業最重要的蛋白質源。把卵放入海水或相當於海水的鹽水(適宜鹽度為30~40,可用1L淡水中加40~50g粗制鹽制得),在25~30℃下孵化約1.5d,即得鹵蟲無節幼體,孵化率在新鮮的好卵可達70%以上。孵化時要通氣,不斷攪拌,孵化出來的無節幼體具有趨光性,可以在有光照明下使之聚集在水槽一側,用吸量管吸收。孵化後1~2d以內就可把鹵蟲無節幼體用於魚苗的餌料。也可作為浮游動物的餌料。
(一)鹵蟲冬卵的生物學特徵鹵蟲冬卵的外層為一厚的卵殼,卵殼內為處於原腸期的胚胎。卵殼分為三層。外層是卵外殼,呈土黃至咖啡等不同深度的顏色,這一層具有物理和機械的保護功能;中間一層稱為外皮層,有篩分作用,可阻止大於二氧化碳(CO2)分子的分子通過;最內一層是胚表皮,為一透明而有彈性的膜。
卵殼內為胚胎,一般處於滯育期。這種狀態的鹵蟲卵處於暫時的發育停止狀態,對環境的忍耐力很強,耐乾燥、低溫,對較高的溫度也不敏感。當含水量低於10%時可一直保持這種滯育狀態,當含水量高於10%且又處丁有氧的環境中時,胚胎便開始代謝活動。乾燥的鹵蟲卵受溫度的影響不大,置於-273℃一60℃並本影響其孵化率,短時間放置在60℃一90℃對孵化率也無影響。蟲卵完全吸水後對溫度則有明顯的反應,當溫度低於18℃或高於40℃時就可使胚胎致死,在-18℃一4C及32℃一40℃時不使胚胎致死,但可停止胚胎的活動,這種停止是可逆的,但長時間放置會降低蟲卵的孵化率。
(二)鹵蟲卵的收穫與簡單加工目前,鹵蟲養殖尚沒有大規模開展起來,水產養殖中所用的鹵蟲卵絕大多數是從天然水域中撈取的。收穫鹵蟲卵的方法非常簡單。一膠採用150µm孔徑的篩絹縫製而成的小網在鹽田、鹽湖的岸邊撈取。因鹵蟲卵浮力大,浮於水面,易隨風在水面漂移,因而水體的下風處鹵蟲卵比較集中,是捕撈鹵蟲的理想去處。另外,鹵蟲產地往往是大風天氣較多的地區,常有很多蟲卵披風浪吹到岸上,這些蟲卵與塵土混合在一起,除非用鹵水浮選,平時很難對其進行分離。在出現較大的降雨時,雨水能將這些鹵蟲卵從岸上沖到臨近的高鹽水體中,因此雨後是捕撈鹵蟲卵的良好時機。由於降水引起鹽度下降,容易使鹵蟲卵吸水甚至孵化,雨後不僅要抓緊時間捕撈,而且要及時對所捕獲的鹵蟲卵進行脫水等加工處理。鹵蟲卵用篩絹網從天然水域撈取後,往往含有很多的水分、泥沙、腐爛有機質等雜質,貯存之前需要進行加工,鹵蟲卵的加工程式一般包括下列步驟:
(1)用飽和鹽水進行分離:這一步操作是利用鹵蟲卵能浮於飽和鹽水的特性,沉澱除去蟲卵中較重的雜質。為增加分離效果,可輔以少量充氣。(2)用飽和鹵水沖淋篩分:此步操作旨在除去比蟲卵大和比蟲卵小的雜質。先用1mm和0.5mm孔徑的篩絹除去較大的雜質,再用150µm孔徑的篩絹除去比蟲卵小的雜質。(3)用淡水洗去鹽分:在150µm孔徑篩絹中沖洗除鹽,時間不得超過5—10min。(4)用淡水進行比重分離:這一步驟是為了除去空殼和比蟲卵輕的雜質,時間不超過15min。漂浮後用150µm孔徑的篩絹將沉底的蟲卵擠幹,也可再離心除水。控制時間是為了防止蟲卵過多吸收水份而啟動孵化生理活動,以免下一步的乾燥處理破壞蟲卵。(5)乾燥:用淡水分離後的蟲卵應儘快將含水量降到10%以下,只有在此含水量以下,蟲卵的生理活動才能停止。乾燥時的溫度應控制在40℃以下,可在空氣中鋪成薄層遮陰風幹,也可在35℃一38℃烘箱烘乾或在其他乾燥裝置中乾燥。最好採用真空乾燥或氣流乾燥。(6)包裝:此步驟是將乾燥好的蟲卵裝入一定大小的聽、袋等容器,以便出售和貯存。
除以上步驟外,為了終止滯育和提高孵化率,鹵蟲卵的加工通常還包括以下內容:(1)冰凍處理:將除去雜質的蟲卵放入飽和鹵水中於25℃冷凍1—2個月。冷凍後需將蟲卵在室溫下至少放置一周後再乾燥或使用。(2)飽和鹵水浸泡:這一過程通常與飽和鹵水比重分離相結合。(3)雙氧水處理:用2%的H202每升加l0一20g蟲卵充氣浸泡30min後,用清水洗淨。此法加工的蟲卵適於直接孵化。(4)重複吸水和脫水處理:將乾燥蟲卵按50g/L於25℃一30℃的淡水中浸泡2h,再於飽和鹵水中浸泡至少24h,脫水。洗淨後再按上述吸水——脫水過程至少重複3次。最後一次吸水後立即烘乾或直接孵化。
(三)鹵蟲卵的貯存鹵蟲卵貯存原理是使其生命活動處於停滯狀態,在貯存過程中不能啟動蟲卵的孵化生理。常用的方法有:(1)乾燥貯存:使蟲卵含水量保持在9%以下。(2)真空貯存:真空是為了減少氧氣的存在,長期保存常與乾燥法結合使用。(3)飽和鹵水貯存:貯存的同時有終止蟲卵滯育的作用。這是—種簡單實用的儲存鹵蟲卵的方法,在沒有鹵水的地區可用粗鹽代替。(4)低溫:乾燥和浸泡在鹵水小的蟲卵都可用低溫貯存。完全吸水的蟲卵也可在-18℃的冷庫中貯存。
(四)鹵蟲卵的孵化1.孵化條件鹵蟲卵的孵化一般在孵化桶、罐、槽中充氣進行。孵化率是衡量蟲卵的孵化效果和蟲卵品質的尺度。孵化率是指孵化卵數占蟲卵總數的百分數。除蟲卵品質外,影響孵化率的因數主要有下列幾個。要得到好的孵化效果,這些因數需要保持在合適的水準。(1)溫度:孵化水溫要維持在25℃一30℃,最好28℃。25℃以下孵化時間延長。33℃以上時,過高的溫度會使胚胎發育停止。孵化過程最好保持恒溫,以保持孵化的同步進行。(2)鹽度:鹵蟲卵在天然海水甚至在鹽度為100的鹵水中都能孵化。但一般在較淡的海水中孵化率較高。常用鹽度為20一30的海水。如埠口鹽場、竅歌鹽場和柯柯鹽湖的鹵蟲卵最適孵化鹽度分別為30、20和35。有些品牌的鹵蟲卵推薦使用鹽度為15的海水。
(3)pH值:以7.5—8.5為佳,過低可用NaHCO3調節。有報導稱最有效的孵化用水是在鹽度為5的半鹹水中加2.0%的NaHCO3,孵化水中加入NaHCO3是為了保持pH值不低於8。(4)充氣和溶解氧:在孵化缸的底部放置足夠的氣石,孵化過程中需連續充氣,使水體翻滾,避免在缸底形成死角。據報導將DO維持在2mg/L的水準可得到最佳的孵化效果。因而對允氣量應作適當控制,不宜過大,使蟲卵能均勻分佈而又能避免機械性損傷。(5)蟲卵密度:優質蟲卵(孵化率85%以上)的密度一般不超過5g幹重/L。密度過大為維持DO,要增大充氣,充氣過大會使幼蟲受傷,產生的泡沫能使蟲卵粘附,對孵化不利。一般採用的蟲卵密度為1—3g/L。(6)光照:蟲卵用淡水浸泡充分吸水後的lh內的光照對提高孵化率是重要的。一般2000lx的光照即能取得最佳效果。孵化時常採用人工光照,用日光燈或白熾燈從孵化缸的上方照明。
2.孵化方法
準備孵化缸,最好使用具錐形底的玻璃鋼槽。孵化缸用前需要進行消毒。鹵蟲卵在孵化前常用淡水浸泡1至數小時,使蟲卵充分吸水,以加快孵化速度,減少孵化過程中的能量消耗。為了殺滅蟲卵表面粘附的細菌,孵化前要對蟲卵消毒,一般用2%一3%的福馬林浸泡10一15min,或用200×10-6的有效氯浸泡20min。在前述的孵化條件下,孵化24—36h。
(三)無節幼體的收集與分離孵化結束後,要將鹵蟲無節幼體從孵化容器內收集起來。首先把充氣管、氣石從孵化器中取出,在孵化器頂上覆蓋一塊黑布,使缸內呈黑暗狀態,10一15min後自容器底虹吸無節幼體和未孵化卵的混合物於篩絹網內,此過程應儘量避免混入空殼。無節幼體收集起來後,還需要將混入的空殼和末孵化的蟲卵分離開來,否則空殼被魚苗吞食能引起大批此亡。分離方法有多種,主要有趨光分離和比重分離。(1)利用趨光性分離鹵蟲無節幼體:此種分離方法可在各種玻璃容器中進行,一般長方形的玻璃水族箱比較經濟實用。①將水族箱放置在高度為60cm左右的桌上或水泥臺上,加過濾海水至水深40cm左右。②將從孵化器內收集起來的無節幼體、卵殼和未孵化卵的混合物移到該水族箱內,充氣5min。③用黑布罩住水族箱,在水族箱的一角開一小孔,並在距該孔10cm處放一只100W燈泡,靜置可見無節幼體趨光不斷向此處集中。④約5—10min後空殼上浮到水面,未孵化卵下沉到箱底。此時開始虹吸集中到光亮處的無節幼體於一充氣的桶內。虹吸時每次只能吸出少量的水,片刻後無節幼體又集中過來再吸一次,不斷重複這一過程直到分離結束。在分離過程如發現鹵蟲有缺氧現象,應立即停止分離,待沖氣增氧後再繼續分離。
(2)淡水比重分離法:此法是利用無節幼體、卵殼、未孵化卵的比重差異來將它們分離開來。①將三者的混合物倒入盛有淡水的盆內,將盆傾斜靜置3min。末孵化卵因比重大而沉降到盆底,無節幼蟲因淡水麻醉出現暫時休克也下沉,並靠近底部,空卵殼比重最輕浮在水面。②用虹吸法將無節幼體吸入網袋內,濾去淡水。不論哪種方法都不能一次分離出很純的無節幼體,往往需要進行二次分離。用去殼卵孵化的無節外蟲不必進行分離便可投喂魚苗。
(五)鹵蟲卵的去殼處理由於鹵蟲無節幼體與末孵化的卵、卵殼難以分離,投喂時就不可避免地將大量卵殼和未孵化的卵一起吧到育苗池中,這些卵殼和未孵化的卵一方面會因腐爛或帶有細菌而引起水
體污染或導致病害,另一方面某些養殖動物會因吞食卵殼和末孵化的卵而引起腸梗塞.甚至死亡。這個問題可用蟲卵去殼來解決,即用化學除去蟲卵的咖啡色外殼而不影響胚胎的活力。
(1)吸水:蟲卵吸水膨脹後呈圓球形.有利於去殼。一級是在25℃淡水或海水中浸泡1—2h。(2)配製去殼溶液和去殼;鹵蟲卵殼的主要成分是脂蛋白和正鐵血紅素,去殼的原理就是利用次氯酸鈉或次氯酸鈣溶液氧化去除這些物質。常用的去殼溶液是次氯酸鹽[NaClO或Ca(ClO)2]、pH值穩定劑和海水按一定比例配製而成的。由於不同品系鹵蟲卵殼的厚度不同,因而去殼溶液中要求的有效氯濃度不同,以期達到最佳效果。一船而言,每克幹蟲卵需使用0.5g的有效氯,而去殼溶液的總體積按每克幹卵14mL的比例配製。配製去殼溶液需用NaOH(用NaClO時使用,用量為每克幹卵0.15g),或Na2CO3:[用Ca(ClO)2時使用,用量為每克幹卵0.67g,也可用CaO,每克幹卵0.4g]來調節pH值在10以下。去殼溶液用海水配成,加上冰塊使水溫降至15~20℃。在配製Ca(ClO)2去殼液時,應先將Ca(ClO)2溶解後再加Na2CO3或CaO,靜置後使用上清液。當把吸水後的卵放入去殼液中去殼時,要不停地攪拌或充氣,此時是一個氧化過程,並產生氣泡,要不停地測定其溫度,可用冰塊防止升溫到40℃以上。去殼時間—般為5—15min,時間過長會影響孵化率。
(3)清洗和停止去殼液的氧化作用:當在解剖鏡下看不見咖啡色的卵殼時,即表示去殼完畢,此時去殼溶液的溫度不再上升。有一定的操作經驗後,用肉眼目測即可比較好的掌握去殼的進程。用孔徑為120µm的篩絹收集上述已除去殼的鹵蟲卵,用清水及海水沖洗,直到聞不小有氯氣味為止。為了進一步除去殘留的NaClO,可放於0.1mol/LHCl,0.1mol/LCH3COOH或0.05mol/LNa2SO3溶液中1min中和殘氯,然後用淡水或海水沖洗。去殼卵可直接使用,也可脫水後貯存備用,但最好是孵化後使用。(4)脫水和貯存:清洗後的去殼卵如需保存一周以上,需要脫水。具體作法是先用120µm篩絹收集去殼卵,然後濾去水分,用飽和鹵水浸泡,飽和鹵水用量為每克幹卵10mL,浸泡2h後更換鹵水或加鹽一次。脫水後的去殼蟲卵可保存於冰箱中。上述保存於鹵水中的去殼卵的含水量約為16%一20%.只能在數周內保持其原有孵化率。更長時期的保存要求含水量在10%以下,可用飽和氯化鎂溶液進行脫水。去殼卵在紫外線照射下不能孵化,因而去殼過程和去殼卵保存時都應避免陽光直射。去殼卵解決了幼蟲與卵殼分離困難的問題,此外去殼卵還有以下優點:①去殼時使用次氯酸溶液同時有對蟲卵消毒的作用。②魚蝦幼體可直接攝食去殼卵而在消化上沒有問題,可減少孵化工作的麻煩。②去殼卵在孵化時消耗的能雖較少,每個幼蟲的體重顯著提高。
(六)鹵蟲卵的品質評價鹵蟲卵的品質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評價。對養殖者而言,理想的餌料生物必須來源可靠,使用操作方便;對養殖對象而言,必須具有較好的物理持性(如大小等)和營養價值。鹵蟲卵評價主要有以下幾個專案。1.孵化品質包括以下四個指標:(1)孵化率(孵化百分率或百分比):指每一百粒蟲卵所能孵化出的無節幼體的只數。優質蟲卵的孵化率可達90%以上。孵化率不能表示出雜質及空殼含量。(2)孵化效率:每克蟲卵所能孵化出的無節幼體的只數。蟲卵的最高孵化效率可達30萬只/g。這個數值能表示出蟲卵的孵出情況和雜質含量。但還不能表示出無節幼體的大小和重量。(3)孵化量:每克蟲卵所能孵化出的無節幼體總幹重(mg)。蟲卵的最高孵化量可達600mg幹重/g幹蟲卵。孵化量最能表示出蟲卵的品質,是最可靠的一種鹵蟲卵評價方法。(4)孵化速度:這個數值是表示鹵蟲卵孵化快慢和孵化同步性的。在25℃時,天然蟲卵得到的最佳孵化速度是15h開始出現無節幼體,而後的5h內有90%的無節幼體孵出。根據孵化速度可以計算出何時進行初孵幼體的收集,以便得到含有高能量的無節幼體。
2.鹵蟲卵的生物學測定不同品系的鹵蟲卵及其所孵出的無節幼體的大小不同,卵殼的厚度也不相同。卵殼薄孵化較快,且有用成份的相對含量較高。另外,無節幼體的大小對於不同育苗對象的攝食適應性也不司。3.無節幼蟲的脂肪酸含量及組成成分的分析不同的脂肪酸(特別是ω3系列高度不飽和脂肪酸)的組成和含量對養殖動物的餌料效果有重大影響,因為養殖動物的某些必須不飽和脂肪酸只有從食物中才能獲得。脂肪酸含量和組成可用氣相色譜和高壓液相色譜來分析。進行向蟲卵評價時,必須用剛孵出的無節幼體或上殼卵進行分析。4.從投喂效果來測定餌料效果即通過養殖動物的增重及生長發育情況等米判斷鹵蟲卵的優劣。5.鹵蟲卵的國家標準
(七)中國的鹵蟲卵我國沿海的鹽田和內陸鹽湖幅員遼闊、鹵蟲資源豐富,但我國鹵蟲卵的應用開發工作起步較晚,我國水產養殖業需用的鹵蟲卵大多依賴進口,每年耗資上千萬美元。80年代起開始在沿海地區進行鹵蟲卵的加工工作,並有產品出口。但因設備、工藝等原因,鹵蟲卵的品質不如進口的名牌產品穩定,尚沒有創出自己的名牌。一段時期以來國內外盛傳中國鹵蟲卵具有孵化率低、孵化時間長而不整齊、雜質含量高、初孵幼體較大等缺點。然而,近年的研究表明,事實並不盡如此,除中國鹵蟲卵的原料來源背景複雜、原料的雜質含量較高、不同產地的鹵蟲卵的生物學特性有所差異外,中國由蟲卵的營養價值並不比進口鹵蟲卵差,某些地理品系的鹵蟲卵的主要營養成分指標還優於進口鹵也卵,經適當加工後孵化品質亦不成問題。
(八)鹵蟲無節幼蟲的營養強化鹵蟲無節幼體的強化與輪蟲的強比方法相似,但出於鹵蟲的初孵無節幼體攝食能力很差,一般不用微藻強化。這裏仍以比利時INVE公司出產的Superselco為例說明用強化劑強化鹵蟲無節幼體的方法。(1)準備錐形底強化缸、充氣管和氣石,用高錳酸鉀或有效氯消毒,添加25℃一30℃的過濾海水。(2)分離收集初孵的鹵蟲無節幼體,按300ind./mL轉移到強化缸中。(3)按300mg/L強化水體的量稱取強化劑,加少量水混勻後轉移到強化缸中。強化過程中充氣量要大,強化時間為12—24h。如果強化時間比較長(24h)。中間需再加一次強化劑。(4)強化結束後,將鹵蟲無節幼體收集起來,充分沖洗,除去多餘的強化劑和附著在無節幼體身上的細菌等有害物質,然後才能投喂魚類等養殖動物。
(九)鹵蟲的集約化養殖由於鹵蟲具有以下幾個特點,因而是適合於集約化養殖的水產動物。①鹵蟲從無節幼體到成體只需兩個星期。在此期間體長增加了20倍,體重增加了500倍。②鹵蟲發育過程中,幼體與成體的環境要求沒有區別,因而不必改變養殖的環境及設施。②鹵蟲的生殖率高,每四到五天可產100一300個後代,生命期長,平均成活期在六個月以上,這是有利於養殖的優點。現簡單介紹大規模的鹵蟲集約化養殖的一般操作規程,詳細瞭解請參照有關書籍(如《實用鹵蟲養殖及應用技術》(卡伯仲,1990)。(1)養殖用水:通常用海水,鹽度35—50,pH值7.8,如pH值小於8,用1g/L的NaHCO:調節。鹵蟲養殖用的海水須經砂濾池過濾。(2)溫度:控制在25℃一30℃。(3)用另外的容器孵化出鹵蟲將無節幼體用新鮮海水沖洗後放入培育槽。無節幼體的投放密度在l000ind./L以上。(4)投餌:所用餌料為米糠、玉米麵等農產品,也可用微藻、酵母等投喂。投喂農產品時須磨細並用細篩絹過濾,因鹵蟲只能攝食直徑在50µm以下的顆粒,投喂時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則。並根據腸胃飽滿情況保證餌料供應。由於鹵蟲孵化後12h內不攝食,故第一天可不投餌。(5)清除汙物:一般每三到四天對沉澱的殘餌等汙物清理一次。(6)換水:集約化養殖常採用流水,如採用充氣養殖則需每天至少換水一次。(7)充氣:鹵蟲的耐低氧能力很強,不需要很大的充氣,保證DO在2—3mg/L以上即可,最好不用氣石,因氣石產生的大量氣泡對鹵蟲不利。(8)日常觀察:經常檢查pH、DO、鹵蟲的游泳和健康狀況等。pH值低於7.5時,加0.3g/L的NaHC03提高pH值。DO降到2mg/L時,需要增加氧氣。集約化養殖一般在小水泥池和各種槽、缸中進行。國外比較先進的方法是跑道式水槽流水養殖,其養殖密度可達數千只/L.月產量達20kg/m2。國內也有單位在對蝦育苗池進行充氣養殖。
(十)鹵蟲的開放池養殖鹵蟲在天然條件下都生活在高鹽水域,在普通海水中由於敵害較多,會因不適應環境而被淘汰。開放池養殖不能嚴格控制故害生物的傳播,因而都是在高鹽水域中進行放養,常見的是鹽田養殖。1.養殖場地的選擇與建造因為鹵蟲的敵害生物在波美10度以下不能完全消除,所以選擇養殖場地的首要條件是能持續提供波美10度以上的鹵水。另外養殖場地的土壤必須能夠防滲漏。建池時必須保證水深30cm以上,最好是50一100cm。池塘的大小在300~10000m2不等。最大不宜超過10000m2。此外,池塘必須具有進排水裝置。2.鹵蟲放養的準備工作(1)鹵蟲品種的選擇: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主要是水溫).選擇適當的品種進行養殖。此外還應考慮生產上的要求,是為了得到鹵蟲卵還是鮮活鹵蟲,因不同品系鹵蟲的卵生和卵胎生比例不同。(2)灌水:開放池養殖採用鹵蟲敵害忍耐鹽度上限的鹵水,一般是波美10度的鹵水進行養殖。海水時最好加以過濾.水深要求30cm以上。(3)施肥和餌料生物培養:為保證鹵蟲下池時有足夠的餌料,放水後應施肥培養微藻。常用的肥料是雞糞,用量是50~100g/m2。也可使用化肥,施肥量一般要求氮含量達到15×l0-6~30×l0-6,磷含量達到1×l0-6~4×l0-6。對酸性土境區,除了施肥外,還成施石灰,使pH值達到8以上。施肥後,鹵水中的微藻(如杜氏簇)生長繁殖加快,池水透明度逐漸下降。待微藻生長達到鼎盛時期(透明度在20cm以下)要及時接種鹵蟲幼蟲。施肥後,除微藻數量大量增加外,細菌及有機顆粒的數量亦大量增加,它們都可成為鹵蟲的餌料3.接種根據鹵蟲卵的孵化率和接種數量計算鹵蟲卵的用量,再按前面所述的方法在25℃~30℃孵化鹵蟲。無節幼體能立刻適應從海水到波美l0度的鹽度變化,孵出後應立即按種。如準備人工投餌,接種密度可達100ind./L以上,不投餌的粗放養殖接種密度達20~30ind./L就可以了。剛接種後很難在池中看到蟲體,這是因為它們失去了棕紅色並沉到水底的緣故。
4.管理(1)投餌:為了補充水中餌料不足,提高養殖密度,需要進行人工投餌,常用的是玉米麵、米糠等農副產品,加水磨漿後投喂,遭循少量多次的原則,避免剩餌沉澱浪費。鹵蟲是否吃飽可以有無糞便判斷。(2)施肥:經常向池中施肥(以有機肥較好),有補充餌料的作用,這種方式可使養殖密度達到100~500ind./L,追肥量為雞糞l0~20g/m2。(3)換水:開放池養殖不換水一般也不致引起缺氧,但換水可以補充餌料,除去池內的有害物質。換水時用篩絹排水。(4)日常觀察:鹵蟲養殖過程中,應經常觀察水質變化(如溫度,鹽度,DO,pH值等)和鹵蟲的生長情況,養殖的鹽度一般認為應維持在波美6—18度,但實驗表明在6—10度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pH值不能低於7.5,如pH值過低,可通過換水或加石灰調節。溶解氧只要維持在2mg/L就可以了,DO太低可採用加注新水的辦法來補充。對鹵蟲生長情況的觀察主要包括蟲體是否健康、是否吃飽(有無拖便)、生殖方式是卵生還是卵胎生等內容。鹵蟲卵生
可能是由於水溫不適或餌料不足造成,可根據需要是為了得到成蟲還是蟲卵而採取相應的措施,一般是先提供適應條件使鹵蟲卵胎生在短時間內達到高密度後,再使之餌料不足而產卵。
5.收穫蟲卵的收集是每天在池內下風處用小篩網撈取,撈後涼下或貯存於飽和鹵水中以備加工。成蟲—般採用紗窗製成的工具進行拖捕,這樣年幼的蟲體可留在池中繼續生長。如是為了得到鮮活鹵蟲,應隔兩周收穫—次。
復習思考題
1.簡要敘述輪蟲、鹵蟲和枝角類的室內培養方法。2.藻種分離的方法有那些?3.圖示鹵蟲卵的去殼過程。
第二章
水產餌料生物的敞池增殖
單胞藻的敞池增殖
傳統的單胞藻培養是築建餌料室,遵循保種-接種-擴種-生產性培養的程式,其優點是能保證純種生產,避免原生動物等有害生物的干擾,對貝類育苗是必須的,但對河蟹等甲殼動物幼體來說,採用敞池比較粗放地培養單胞藻更為經濟實用。因為他們不像貝類幼體那樣懼怕原生動物,也不需要純而又純的某種單胞藻。相反,由各種藻類和少量小型浮游動物組成的群落,在營養上更加優質全面,由於池塘底泥、水源和大氣中到處蘊藏著大量的藻類孢子,所以不必引種,只要選擇好培育池並採取若干人為措施,即可增殖成功。
一、一般增殖(一)選塘從藻類自身的繁殖著眼應選擇沉積物肥厚的老池為好,因為其中蘊藏著更為豐富的“藻種”──孢子,並能為其繁殖提供大量的營養元素。但是在這類水體沉積物中又往往貯存著相當多的輪蟲、枝角類等濾食性浮游動物的休眠卵,而成為藻類增殖的隱患。若能遴選到底質肥沃而又較少敵害生物的水體做培育池當然理想。看來,水體交換量較大的養蝦池和以浮游動物為終身餌料的鱅魚飼養池可為首選,而連年飼養鯉、鯽、鯰、鱔等底層魚類的水體則不宜入選。培育池的大小、深淺視培養對象而定,但嚴重滲漏的池塘是決不可選用的。(二)清塘用生石灰(淡水)和漂白粉(海水)按常規方法清塘即可。通常排水清塘比帶水清塘為好。前者既節省用藥量又能使藻類種群密度迅速增長。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五年级数学下册 五 分数除法练习五说课稿 北师大版001
- Unit 3 Amazingt animals Part A Letters and sounds(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Unit 3 Weather B learn(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四年级下册
- 2023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15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15.1数据的收集 1数据有用吗说课稿 (新版)华东师大版
- 2023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第2课时 遵守规则说课稿 新人教版
- 2024八年级英语下册 Unit 1 Spring Is ComingLesson 4 The Spring City说课稿(新版)冀教版
- 17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 2025回迁房买卖合同模板
- 2025劳动合同书的范本
- Unit 8 What's his job单元整体(说课稿)-2024-2025学年接力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绿色能源项目融资计划书范文
- 大树扶正施工方案
- 《造血干细胞移植护理》课件
- 课题申报参考:全龄友好视角下的社区语言景观评估及空间优化研究
- 中央2025年公安部部分直属事业单位招聘84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五年级下册语文四大名著常考知识点
- 光伏发电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及技术措施
- 2025年1月日历表(含农历-周数-方便记事备忘)
- 2024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英语试卷与参考答案
- 临床用血管理培训
- 介入手术室护理风险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