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赋税制度 课件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1页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赋税制度 课件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2页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赋税制度 课件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3页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赋税制度 课件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4页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赋税制度 课件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复习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赋税制度单元导言中国古代的基层治理以户籍管理与基层组织构建为基础,户籍的编制与管理一般以基层组织为单位进行,既保证赋役征发,也维护社会稳定。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历代户籍制度的演变历代户籍制度的演变《选必1》第17课为什么历代王朝都非常重视户籍的编制和管理?赋役是国家财政的根本,而户籍是赋役征发的依据。赋税:统治阶级用强制手段向人民征收的实物、银钱。田赋:征收对象为土地人头税:征收对象为人(丁税)赋税徭役赋税制度目的:巩固国家政权徭役:强迫人民从事的无偿劳役,包括军役、力役等。高考链接13.秦汉之后,历代政府也对赋役制度进行改革和调整。请写出材料二中相应赋役制度的名称并按时间先后排序。(6分)制度名称:A

B

C

(3分)(填写字母)

序:

(3分)

材料二A.“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金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悉并一条,皆计亩征银。”B.“百姓及客等,约丁产,定等第,均率作,年支两税。其应税斜斗,据大历十四年见個青苗地额均税……其旧租庸及诸色名目,一切并停。”C.“臣请救部行文直隶各省地方官,确查各县地亩若干,统计地丁、人丁之银数若干,按亩均派,在有地者所加无多不为苦,无地者得免赔累,实幸。”(三)贫穷田舍汉(20分)一条鞭法

两税法

摊丁入亩BAC高考链接2021学年闵行区一模卷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秦汉时期秦汉田赋:秦朝缴纳田地产量的2/3作为田赋。汉朝降至1/15,甚至1/30。人头税:秦朝人头税极重。汉朝人头税分为口赋(7-14岁)和算赋(17-56岁)。徭役:更卒【每年一个月,在当地郡县修筑城垣、道路、河渠、宫室、运输粮食等】正卒【每人两年,到郡国和京城服兵役】戍卒【每人一年,到边塞屯戍】财产税:对车船征税,对商人和高利贷者征收算缗钱。两税法财政原则:量出制入。中央根据财政支出先做预算,定出总税额,再分配到各地征收。课税主体:不区分主户和客户,一律以当时居住地登入户籍,缴纳赋税。商人也要交税。课税标准: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劳役用钱代替。纳税期限:每年分夏秋两季征收,“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度所与居者均,使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俗有不便者正之。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申报出入如旧式。其田亩之税,率以大历十四年垦田之数为准而均征之。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逾岁之后,有户增而税减轻,及人散而失均者,进退长吏,而以尚书度支总统焉。”明朝张居正改革——一条鞭法背景:商品经济发展;白银流通量增加;土地兼并、统治危机。内容:①赋役合并②一概折银。意义:①减轻农民负担,缓和了矛盾;②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③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一条鞭法明朝清朝摊丁入亩,废除人头税过程:1、1712年,康熙帝规定以前一年的丁银作为定额,不再增加,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2、雍正帝推行“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评价:①摊丁入亩废除了中国历史上存在了2000年的人头税,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减弱;②有利于经济恢复与发展;③税制简化,保证了政府的财政税收。朝代制度名称征税标准赋役形式赋役种类收税时间唐初实物繁杂不定时唐中后期主要是货币简化税目定时明按田亩多少一概折银赋役合一清摊丁入亩租庸调制两税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按人丁按田亩多少收地税按财产多少收户税以庸代役由以实物为主向以货币为主赋役种类由繁杂到简化政府对百姓的人身束缚减弱由不定时到定时人头税、田赋、徭役租庸调制两税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丁税为主地税为主赋役制度户籍制度备受重视的传统户籍制度为何走向消亡?试结合史实解释。东晋秦汉战国隋唐宋元明清大索貌阅三年一造诸色户计传统户籍制度的重要功能是赋役征发。唐中期以前,赋役主要以人丁为依据,赋役与户籍紧密结合;唐中期两税法推行后,赋役逐渐以资产(土地)为主,户籍与赋役逐渐分离,直至“摊丁入亩”完全脱离,人头税废除,户籍制度失去财政功能,仅保有人口管理功能……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分类登记编户齐民白籍↓土断主户客户户帖黄册管理松弛↓永停编审古代政府管理户籍的根本目的是掌握人口变动情况,以便征发赋役。

—P98页

学习聚焦①

征税标准:

人丁为主

→田亩为主(以两税法为标志)②人身依附关系:必须服徭役

→纳绢代役

→折银代役

(以“庸”为标志)

赋税形式:实物地租→

货币地租转变

(以两税法和一条鞭法为标志)④

征税种类:繁杂

→简单(以一条鞭法为标志)⑤

征税时间:不定时

基本定时(以两税法为标志)⑥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国家重农抑商,逐渐对商品征收重税。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及特点(发展趋势)规律总结变化较大:强制性服役

可以纳绢代役

折银代役田赋人头税徭役变化不明显,征收标准基本上为土地变化较大:秦汉(口赋、算赋)→隋唐(户调),两税法后则与田租合并征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