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1页
《屈原列传》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2页
《屈原列传》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3页
《屈原列传》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4页
《屈原列传》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屈原列传》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9.《屈原列传》练习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文段一: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节选自《屈原列传》)

文段二:

秦人伐楚,取八城。秦王遣楚王书曰:“始寡人与王约为兄弟,盟于黄棘,太子入质,至欢也。太子陵杀寡人之重臣,不谢而亡去,寡人诚不胜怒,使兵侵君王之边。今闻君王乃令太子质于齐以求平。寡人与楚接境,婚姻相亲。而今秦、楚不欢,则无以令诸侯。寡人愿与君王会武关,面相约,结盟而去,寡人之愿也!”楚王患之,欲往恐见欺,欲不往恐秦益怒。昭雎曰:“秦,虎狼也,有并诸侯之心,不可信也!"怀王之子子兰劝王行,王乃入秦。……秦人留之。楚大臣患之,乃相与谋曰:“吾王在秦不得还,要以割地,而太子为质于齐。齐、秦合谋,则楚无国矣!”欲立王子之在国者。昭雎曰:王与太子俱困于诸侯而今又倍王命而立其庶子不宜乃诈赴于齐。齐湣王召群臣谋之,或曰:“不若留太子以求楚之淮北。"齐相曰:“不可。郢中立王,是吾抱空质而行不义于天下也。”其人曰:“不然。郢中立王,因与其新王市曰:‘予我下东国,吾为王杀太子。不然,将与三国共立之。’"齐王卒用其相计而归楚太子。楚人立之。

十八年,楚怀王亡归。秦人觉之,遮楚道,怀王从间道走赵。赵主父在代,赵人不敢受。怀王将走魏,秦人追及之,以归。十九年,楚怀王发病,薨于秦,秦人归其丧。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诸侯由是不直秦。

臣光曰:“甚哉秦之无道也,杀其父而劫其子;楚之不竞也,忍其父而婚其仇。呜呼,楚之君诚得其道,臣诚得其人,秦虽强,乌得陵之哉!故人主不务得道而广有其势,是其所以危也。"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秦并六国》)

1.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断句,请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标号涂黑。

王与太子A俱困B于诸侯C而今又倍王D命E而立F其庶子G不宜H乃诈I赴于齐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绌,同“黜”,指罢免官职,与之意同的还有“罢"“夺”“去"“擢”等词语。

B.从,同“纵",合纵,联合抗秦,与“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的“从"意思不相同。

C.质,即作人质,作抵押品,与《屈原列传》中“厚币委质事楚”的“质"意思不相同。

D.婚姻,指儿女亲家,与《鸿门宴》中“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的“婚姻"意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昭王写信给楚怀王说明秦楚的关系,并希望和他相会。楚怀王看到信后,想赴会,但又不敢去,内心犹豫不决。

B.昭雎与子兰对楚怀王前去秦国一事的态度截然不同,但最终楚怀王听取了子兰的劝说,去了秦国,结果在秦国人被扣留。

C.楚怀王从秦逃跑却被发现,秦国人封锁通往楚国的路,怀王只好逃到赵国,但赵国人不敢接纳他,怀王最后被秦国人追上。

D.楚怀王发病去世后,楚人将他的灵柩送回楚国。楚国人都非常哀怜他,对其死感到很悲伤。从此楚国不再尊重秦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2)太子陵杀寡人之重臣,不谢而亡去,寡人诚不胜怒,使兵侵君王之边。

5.司马光认为楚怀王没有掌握正确的治国之道,请从文段一概括具体事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高俭,字士廉,敏惠有度量,状貌若画,观书一见辄诵,敏于占对。隋司隶大夫薛道衡、起居舍人崔祖浚皆宿臣显重,与为忘年友,繇是有名。斛斯政奔高丽,坐与善,贬为硃鸢主簿,以母老不可居瘴疠地,乃留妻鲜于奉养而行。会世大乱,京师阻绝,交趾太守丘和署司法书佐。时钦州俚帅宁长真以兵侵交趾,和惧,欲出迎,士廉曰:“长真兵虽多,县军远客,势不得久,城中胜兵尚可战,奈何受制于人”和因命为行军司马,逆击破之。进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蜀人畏鬼而恶疾,虽父母病皆委去,望舍投饵哺之,昆弟不相假财。士廉为设条教,辩告督励,风俗翕然为变。又引诸生讲授经艺,学校复兴。秦时李冰导汶江水灌田,濒水者顷千金,民相侵冒。士廉附故渠,厮引旁出,以广溉道,人以富饶。入为吏部尚书,进封许国公。雅负裁鉴,又详氏谱,所署州,人地无不当者。帝伐高丽。皇太子监国驻定州,又摄太傅,同掌机务。太子令曰:“寡人资公训道,而比听政,据案对公,情所未安,所司宜别设按奉太傅。"士廉固辞。还至并州,有疾,帝即所舍问之。贞观二十一年疾甚,帝幸其第,为流涕,卒年七十一。又欲临吊,房玄龄以帝饵金石,谏不宜近丧。帝曰:“朕有旧故姻戚之重,君臣之分。卿置勿言。”即从数百骑出。长孙无忌伏马前,陈士廉遗言,乞不临丧,帝犹不许,无忌至流涕,乃还入东苑,南向哭。诏赠司徒、并州都督,谥曰文献,陪葬昭陵。士廉进止详华凡有献纳搢绅皆属以目奏议未尝不焚稿家人无见者少识太宗非常人以所出女归之是为文德皇后。及遗令,墓不得它藏,惟置衣一袭与平生所好书,示先王典训可用终始者。

(节选自《新唐书》)

屈原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句,遂取楚之汉中地。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昧。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

(节选自《屈原列传》)

6.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断句是正确的,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士廉进A止详华B凡有献纳搢绅C皆属以目奏议D未尝不焚稿E家人无见者少F识太宗非常人G以所出女归之

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包括太学学习的生员。

B.经艺,儒家经书的统称,与《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经传”意义相同。

C.从亲,指的是秦国和楚国两国合纵相亲,“从"同“纵”,合纵,就是联合抗秦。

D.婚,本义是女子出嫁到男人家。古时女子出嫁要在黄昏时候进行,以此谐音而出。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俭少有才学,声名显赫。他年少时过目成诵,敏于对答,一些位高势重之臣与他结为忘年之交,他因此声名显扬。

B.高俭善断形势,临危不乱。宁长真入侵,他认为敌兵虽多,但孤军深入,势难持久,不足为惧,最终果然击败了敌军。

C.高俭理政有方,措施得力。他带领诸生讲授经艺,复兴教育,易风移俗;他沿着旧渠新开土地,扩宽渠道,当地百姓因此受益。

D.高俭为君解难,深得器重。太宗讨伐高丽时,他暂代太傅,与太子一同掌管机要事务;他病重期间,太宗亲临探望并为之流泪。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父母病皆委去,望舍投饵哺之,昆弟不相假财。

(2)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

10.课内文言文重点句翻译。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段一: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竞怒,不救楚,楚大困。

(节选自《屈原列传》)

文段二:

秦人伐楚,取八城。秦王遣楚王书曰:“始寡人与王约为兄弟,盟于黄林,太子入质,至欢也。太子陵杀寡人之重臣,不谢而亡去,寡人诚不胜怒,使兵侵君王之边。今闻君王乃今太子质于齐以求平。寡人与楚接境,婚姻相亲。而今秦、楚不欢,则无以令诸侯。寡人愿与君王会武关,面相约,结盟而去,寡人之愿也!"楚王患之,欲往恐见欺,欲不往恐秦益怒。昭唯曰:“秦,虎狼也,有并诸侯之心,不可信也!”怀王之子子兰劝王行,王乃入秦。……秦人留之。楚大臣患之,乃相与谋曰:“吾王在秦不得还,要以割地,而太子为质于齐。齐、秦合谋,则楚无国矣!"欲立王子之在国者。昭睢曰:王与太子俱困于诸侯而今又倍王命而立其庶子不宜乃诈赴于齐。齐潜王召群臣谋之,或曰:“不若留太子以求楚之淮北。”齐相曰:“不可。郢中立王,是吾抱空质而行不义于天下也。"其人曰:“不然。郢中立王,因与其新王市曰:‘予我下东国,吾为王杀太子。不然,将与三国共立之。’”齐王卒用其相计而归楚太子。楚人立之。

十八年,楚怀王亡归。秦人觉之,遮楚道,怀王从问道走赵。赵主父在代,赵人不敢受。怀王将走魏,秦人追及之,以归。十九年,楚怀王发病,薨于泰,秦人归其丧。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诸侯由是不直秦。

臣光曰:“甚哉秦之无道也,杀其父而劫其子;楚之不竞也,忍其父而婚其仇。呜呼,楚之君诚得其道,臣诚得其人,秦虽强,乌得陵之哉!故人主不务得道而广有其势,是其所以危也。"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秦并六国》)

11.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王与太子A俱困B于诸侯C而今又倍王D命E而立F其庶子G不宜H乃诈I赴于齐

1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表亲属关系,与《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的“从"意思相同。

B.质,即作人质,作抵押品,与“燕太子质于秦”的“质"意思相同。

C.婚姻,指儿女亲家,与《鸿门宴》中“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的“婚姻"意同。

D.薨,古代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亡称为“薨”,与《祭十二郎文》中“明年,丞相薨"中“薨”意同。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昭王写信给楚怀王说明秦楚的关系,并希望和他相会。楚怀王看到信后,既想赴会,又不敢去,内心犹豫不决。

B.对楚怀王前去秦国的态度,昭睢与子兰态度截然不同,但楚怀王听取了子兰的劝说去了秦国,结果被扣留。

C.楚怀王从秦国逃跑,被秦国人发现,秦王派人封锁了通往楚国的道路,楚怀王只好逃到赵国,但赵国人不敢接纳他,后来被秦国人追上。

D.楚怀王去世后,秦人将他的灵柩送回楚国。楚国人都非常哀怜他,很悲伤。从此楚国不再尊重秦国。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子陵杀寡人之重臣,不谢而亡去,寡人诚不胜怒,使兵侵君王之边。

(2)甚哉秦之无道也,杀其父而劫其子;楚之不竞也,忍其父而婚其仇。

15.司马光认为楚怀王没有掌握正确的治国之道,请从文段一概括具体事实。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屈原者,名平。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王怒而疏屈平。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其存君兴国,一篇之中三致志焉。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屈原曰: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沉汨罗以死。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富有才华,受到怀王赏识。在担任左徒时,屈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入朝辅助怀王商议国家大事,对外接待宾客,应对诸侯,深得怀王信任。

B.屈原明辨形势,反对秦国之行。怀王欲到秦国与昭王会面,屈原洞察秦国的虎狼实质,直接反对子兰鼓动怀王前往秦国,但怀王不听,结果遭遇凶险。

C.屈原品格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对于自己的艰难处境,屈原有着清醒的认知,他不认同渔父要随世俗一同变化的看法,最后宁死守义,以身殉道。

D.屈原以死明志,感动后世之人。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死殉国,他的作品感动了后人,他的殉国之事让后人流泪叹息,他高洁的品行让后人敬慕神往。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2)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18.请根据文本概括屈原遭到子兰嫉恨的事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

司马迁《屈原列传》

(二)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贾谊《过秦论》

19.对下列句子中相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争宠而心害其能害:嫉妒

B.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聪:聪明

C.履至尊而制六合履:登上

D.却匈奴七百余里却:使退却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上官大夫与之同列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B.因谗之曰___因河为池

C.竭忠尽智以事其君以弱天下之民

D.信而见疑___吞二周而亡诸侯

2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名,是在社会上使用的个人的符号。自称用名,称人以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

B.中国古代的帝王除有姓名之外,往往还有庙号、谥号、尊号和年号,“怀王"即为楚王的谥号。

C.“百越”是古代居住在桂、浙、闽、粤等地的越族部落的统称。

D.“黔首"在课文“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中指百姓。古代百姓的称谓还有“布衣"“黎民”“生民"“苍生”“鲰生"“氓”等。

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一)主要交代了屈原写作《离骚》的外因和内因,并对《离骚》的内容做了高度概括。

B.屈原文约、辞微,志洁、行廉,这些在他的辉煌巨著《离骚》中都充分地表现了出来;志洁、行廉,是文约、辞微的思想基础。

C.屈原在《离骚》中称颂远古的帝喾,中古的齐桓,近古的汤、武,意在讽刺楚国的时政,暗喻国君不贤,表现了屈原追求“美政"的政治理想。

D.选文(二)的语言独具特色,如辞赋一般,辞采华丽,千变万化,多用对偶句与排比句,句子长短相间,读来朗朗上口。

2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2)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屈原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眜。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节选自《屈原列传》)

秦要楚欲得黔中地,欲以武关外易之。楚王曰:“不愿易地,愿得张仪而献黔中地。"秦王欲遣之,口弗忍言。张仪乃请行。惠王曰:“彼楚王怒子之负以商於之地,是且甘心於子。”张仪曰:“秦疆楚弱,臣善靳尚,尚得事楚夫人郑袖,袖所言皆从。且臣奉王之节使楚,楚何敢加诛。假令诛臣而为秦得黔中之地,臣之上愿。"遂使楚。楚怀王至则囚张仪,将杀之。靳尚谓郑袖曰:“子亦知子之贱於王乎?”郑袖曰:“何也?"靳尚曰:“秦王甚爱张仪而不欲出之,今将以上庸之地六县赂楚,美人聘楚,以宫中善歌讴者为媵。楚王重地尊秦,秦女必贵而夫人斥矣。不若为言而出之。”於是郑袖日夜言怀王曰:“人臣各为其主用。今地未入秦,秦使张仪来,至重王。王未有礼而杀张仪,秦必大怒攻楚。妾请子母俱迁江南,毋为秦所鱼肉也。"怀王后悔,赦张仪,厚礼之如故。

张仪既出,未去,闻苏秦死,乃说楚王曰:“秦西有巴蜀,大船积粟,起於汶山,浮江已下,至楚三千馀里。舫船载卒一舫载五十人与三月之食下水而浮一日行三百馀里里数虽多然不费牛马之力,不至十日而距扞关,扞关惊,则从境以东尽城守矣,黔中、巫郡非王之有。秦举甲出武关,南面而伐,则北地绝。秦兵之攻楚也,危难在三月之内,而楚待诸侯之救,在半岁之外,此其势不相及也。夫弱国之救,忘疆秦之祸,此臣所以为大王患也。”

“今秦与楚接境壤界,固形亲之国也。大王诚能听臣,臣请使秦太子入质于楚,楚太子入质于秦,请以秦女为大王箕帚之妾,效万室之都以为汤沐之邑,长为昆弟之国,终身无相攻伐。臣以为计无便于此者。"

於是楚王已得张仪而重出黔中地与秦,欲许之。屈原曰:“前大王见欺于张仪,张仪至,臣以为大王烹之;今赦不诛,又欲听其邪说,率先事秦。夫匹夫犹不忘仇雠,况君乎?未得秦欢,而先触天下之公愤,臣窃以为非计也。”怀王曰:“许仪而得黔中,美利也。后而倍之,不可。"故卒许张仪,与秦亲。

(节选自《史记·张仪列传》,有删改)

2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舫船载卒/一舫载五十人/与三月之食下水/而浮一日行三百馀里/里数虽多/然不费牛马之力/

B.舫船载/卒一舫载五十人/与三月之食下水而浮/一日行三百馀里/里数虽多/然不费牛马之力/

C.舫船载卒/一舫载五十人与三月之食/下水而浮/一日行三百馀里/里数虽多/然不费牛马之力/

D.舫船载/卒一舫载五十人与三月之食/下水而浮一日/行三百馀里/里数虽多/然不费牛马之力/

2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绌”通“黜",常用来表示罢免官职。古汉语中表示免职或降职的还有“罢”“废"“窜”“迁"“谪”“出"等。

B.“从”,古同“纵",此处指合纵,它是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为了防止强秦的兼并,苏秦曾经联合“天下之士合纵相聚于赵而欲攻秦”。因秦在西方,东方六国土地南北相连,故称“合纵"。

C.“媵”指先秦时期贵族女子出嫁时陪嫁的人,与《阿房宫赋》中“妃嫔媵嫱,王子皇孙"的“媵”含义相同。

D.“仇雠"意思是仇人,仇、雠两个词语同义,与《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及仇雠已灭”的“仇雠"意思相同。

26.下列加点词语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怀王乃悉发国中兵张仪乃请行

B.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欲以武关外易之

C.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厚礼之如故

D.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前大王见欺于张仪

2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列传》选文将屈原命运置身于社会历史大背景中表现,通过叙述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表现出屈原这样的优秀人物在历史车轮中的无力感,寄寓浓重的悲剧意味。

B.《屈原列传》选文秦昭王派张仪前往楚国,利用楚怀王的贪婪个性,以商、於之地六百里作为诱饵,破坏齐楚的联盟,目的是为进攻楚国扫清障碍。

C.《张仪列传》选文秦王为了得到黔中土地,尽管不忍开口,但想把献出张仪作为交换条件之念,符合“暴秦之欲无厌”的认识。

D.《张仪列传》选文里张仪死里逃生,也不忘记自己策士身份和游说目的,用秦国优越地理位置、强大军事实力等游说、威逼楚王,体现了雄辩家的姿态。

2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2)秦疆楚弱,臣善靳尚,尚得事楚夫人郑袖,袖所言皆从。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令尹子兰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节选自《屈原列传》)

2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B.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C.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D.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30.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与“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十二章》)两句中“于”用法相同。

B.“平伐其功"与“自伐者无功”(《老子四章》)两句中“伐"字的意义相同。

C.“王怒而疏屈平”与“人而不仁,如礼何"(《〈论语〉十二章》)两句中的“而”字的用法不同。

D.“屈平属草稿未定"与“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两句中“属"字意义相同。

3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为人孤傲清高,自命不凡。“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句最能体现他的这种性格。

B.屈原痛心楚怀王不能明辨是非,自己得不到重用,于是心生怨恨,写下了《离骚》。

C.渔父认为,真正的圣人应识时务,应该善于随着外物世事的变迁而改变自己的品行节操。

D.渔父认为,真正的圣人应出淤泥而不染,无论在怎样的世事变迁中都要坚守自己的品行节操。

3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2)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二、情景默写

3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列传》中运用对比手法,从文辞和内涵角度对屈原创作进行评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屈原列传》高度评价《离骚》的写作内容,认为得到完整体现的人文道德与国家治理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屈原列传》中,“"一句用蝉来比喻,表明屈原远离世俗污浊的高洁品质。

三、选择类

34.下列选项中文言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外欺于张仪②举贤以自佐③为降虏于蛮夷④汉天子我丈人行也⑤皆为陛下所成就⑥何以汝为见⑦见犯乃死,重负国⑧战于蓝田⑨此不知人之祸也

A.①⑥⑦/②/③⑤⑧/④⑨B.①⑤⑦/②⑥/③⑧/④⑨

C.①③⑤/②/④⑥⑨/⑦⑧D.①③⑤⑥/②/④⑨/⑦⑧

35.下列句子按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父母者,人之本也②秦,虎狼之国,不可信③信而见疑,忠而被谤④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⑤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⑥此不知人之祸也⑦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⑧离骚者,犹离忧也

A.①②⑥⑧/③④⑤⑦B.①⑥⑦⑧/②③④⑤

C.①③⑤⑦/②④⑥⑧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36.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

B.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C.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D.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3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形容枯槁B.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C.明道德之广崇D.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38.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因谗之曰___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B.上官大夫与之同列屈平不与

C.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冀幸君之一悟

D.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虽放流,眷顾楚国

39.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争宠而心害其能害:嫉妒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伐:夸耀

B.人穷则反本穷:走投无路博闻强志志:记忆力

C.乃令张仪详去秦详:假装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短:过错、过失

D.然亡国破家相随属属:连接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咎:怪罪、责怪

40.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其辞微:含蓄可谓穷矣:处境艰难

B.贾生吊之:慰问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效法、继承

C.顷襄王怒而迁之:贬黜厚币委质事楚:通“贽”,见面礼

D.《国风》好色而不淫:过度、无节制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痛心

41.下列选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离骚"者,犹离忧也

B.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C.齐与楚从亲

D.嚼然泥而不滓者也

4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人穷则反本(穷:贫穷)其文约,其辞微(微:微妙)

B.争宠而心害其能(害:害怕)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祖:效法,继承)

C.短屈原于顷襄王(短:诋毁)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伐:自夸,炫耀)

D.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存:存在)然亡国破家相随属(属:属于)

4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娴,熟悉②屈平属草稿未定属,写

③争宠而心害其能害,害怕④平伐其功伐,夸耀

⑤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疾,痛恨⑥人穷则返本穷,贫穷

⑦其文约,其辞微微,微小,细微⑧举类迩而见义远迩,近

A.①②③④B.⑤⑥⑦⑧C.②③⑥⑦D.①④⑤⑧

44.对下列句子的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蝉蜕于浊秽②莫不欲求忠以自为③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④离骚者,犹离忧也⑤遂绝齐⑥故内惑于郑袖⑦而告以成功⑧此不知人之祸也⑨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⑩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A.①⑥⑨/②⑦/③/④⑧/⑤⑩B.①⑦/②/③/④⑧/⑤⑨/⑥⑩

C.①⑥⑨/②③/④⑧/⑤⑨/⑩D.①⑦/②③/④⑧/⑤⑩/⑥⑨

四、小阅读-课内

45.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屈原列传》将屈原的生平事迹放在楚国日趋衰亡的背景下展现,叙议结合,论中有情,揭示了屈原个人的身世浮沉与国家生死存亡的内在联系,彰显屈原爱国志洁的人格风采。

B.《苏武传》选自纪传体断代史《汉书》,文章以叙事为主,按时间顺序记叙了苏武出使匈奴、持节不失的事迹;同时善用对比,表现出对苏武在困境中坚守理想的敬佩与赞美。

C.《过秦论》多用夸张、对比,通过对秦经数代经营,横扫六国,统一四海,却被弱小的陈涉及山东豪俊所亡的历史事实,阐发“成败异变,功业相反”的观点。

D.《五代史伶官传序》开篇立论,提出盛衰多由“人事"的观点,随后以庄宗之事加以印证,叙论结合,警戒后人。言辞平易晓畅,情意恳切,引人深思。

五、微写作

46.屈原的才能让人佩服,屈原的人品让人敬仰。学习本课,走近屈原,你肯定有好多话要和屈原说,请以“屈原,我和你说”为主题写一段抒情文字,抒发你对屈原做法的理解和赞美,300字以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