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現代管理学01第一編總論第一章管理與管理學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產生和發展第三章中國古代管理思想第一章管理與管理學第一節管理概述第二節管理學和現代管理學第三節學習現代管理學的途徑與方法
第一章管理與管理學第一節管理概述管理是一種與人類文明共存的社會現象,它存在於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小至家庭,大至國家。凡是有許多人進行協作的勞動,過程的聯繫和統一都必然要表現在一個指揮的意志上,表現在各種與局部勞動無關而與全部活動有關的職能上,就像一個樂隊要有一個指揮一樣。(1)把管理看作是對組織資源或要素進行協調以達到目的的活動。(2)把管理看作是組織的某一專業職能或綜合職能。(3)把管理看作是一門藝術。一、管理的含義第一章管理與管理學第一節管理概述二、管理的歷史發展0102031.史前人類社會的管理2.前資本主義的國家管理3.資本主義社會的管理(1)習慣化的管理方式。(2)原始民主的管理制度。(3)簡單的管理機構。(4)人格化的管理權力。(5)單一的公共事務管理。(1)管理階層興起,管理成為政治統治的手段。(2)管理內容趨於複雜,管理權力開始分化。(3)管理制度產生,但在管理中的作用受到限制。(4)管理思想提出,但經驗管理仍占主導地位。(1)科學管理出現。
(2)實行分權管理。(3)崇尚法制管理。(4)經濟管理成為管理的重點。044.現代管理(1)系統化管理。(2)民主化管理。(3)科學化管理。(4)法治化管理。(5)以人為本。(6)追求效率。第一章管理與管理學第一節管理概述三、現代管理領域的劃分2.管理主體1.管理宗旨3.管理依據4.管理對象5.管理過程現代管理分為公共管理和私人管理兩大領域。公共管理的對象是公共事務,任何公共事務的背後都體現和反映著一定的公共利益,因此,維護、分配和增進公共利益便成為公共管理的宗旨。私人管理以營利為目的,以利潤為導向,私人部門或組織只有獲取利潤才能生存和發展。公共管理主體廣泛,且呈擴展趨勢,它不僅包括居於核心地位的政府,還包括各類非政府公共組織,有的場合還有個體參加。私人管理的主體簡單而清晰,或為個人(廠長、經理、董事長),或為從屬於私人的組織機構(公司、企業)。公共管理的依據是國家的法律規範和依法律規範授予的公共權力、委託權力。公共管理是在國家法制框架下進行的,本質上是國家的活動。在國家法律制度許可的範圍內,私人管理依據的是私人權力和市場權威。公共管理以公共領域為對象。私人管理以私人領域為對象。現代公共管理的過程充滿政治氣氛,受制於周密的政治安排,比如依法行政、行使民主權利、加強監督、陽光政府、服務型政府等。私人管理享有較為充分的自主權、自治權,是相對封閉的管理,常有“商業機密”“技術安全”等領域。第一章管理與管理學第一節管理概述四、管理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11.管理是維繫人類正常社會生活的條件2
2.管理是社會資源有效配置的手段3
3.管理是社會生產力實現的基礎44.管理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保證55.管理能創造一種新的生產力第一章管理與管理學第二節管理學和現代管理學一、管理學的研究對象1.研究生產力方面的問題管理學主要研究如何合理高效地協調和使用管理組織的人、財、物等資源,以實現預期的目標,包括對各種資源在使用中的計畫、組織、協調、控制等問題。2.研究生產關係方面的問題管理學主要研究如何正確處理管理活動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包括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關係問題。與之相關的還有管理組織與其他組織之間的關係,管理組織與其成員之間的關係等。3.研究上層建築方面的問題管理學主要研究管理組織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如何注重社會效益,促進社會文明全面進步,促進組織的民主建設,使組織成員得到全面發展;研究如何根據國家和社會的要求,建立合理的管理體制,制定健全完善的規章制度,促進管理組織系統的改革,培養和發展具有自身特色的組織文化,以維護社會生產關係,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第一章管理與管理學第二節管理學和現代管理學二、管理學的學科特徵01020304管理學作為一門新興的、獨立的學科,經歷了一百多年的發展歷程,在廣泛吸收其他學科的科學成就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有著自己的特徵。1.管理學是一門理論性與應用性相統一的學科2.管理學是一門定性和定量相統一的學科3.管理學是一門軟科學4.管理學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5.管理學是一門自然屬性與社會屬性相統一的學科05第一章管理與管理學第二節管理學和現代管理學三、現代管理學及其特徵12341.變革性2.開放性3.嚴密性4.實用性第一章管理與管理學第二節管理學和現代管理學四、現代管理學的研究內容1.關於管理、管理學和現代管理學的基本問題主要包括管理、管理學、現代管理學概念的界定;管理的產生、發展及作用;管理學和現代管理學的學科特徵;學習現代管理學的途徑與方法;管理理論的歷史發展等。2.關於管理職能的基本問題管理要通過一系列的職能活動併發揮相應的職能作用而達到目的。管理的基本職能有哪些?美國學者戴維斯認為,管理職能可劃分為計畫、組織和控制;3.關於管理方法與技術的基本問題管理方法與技術是管理理論、管理原則的具體化和落實,是實現管理目標的手段,任何管理都必須借助於一定的方法和技術。管理方法和技術種類繁多,而且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管理的新方法、新技術不斷產生第一章管理與管理學第三節學習現代管理學的途徑與方法一、學習現代管理學的途徑
1.以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是學習現代管理學的基本前提2.一切從實際出發,充分認識我國的國情是學習現代管理學的立腳點3.分析和借鑒國外的有關管理理論是學習現代管理學的重要條件4.掌握相關學科的基本知識是系統學習現代管理學的保證第一章管理與管理學第三節學習現代管理學的途徑與方法一、學習現代管理學的途徑1.比較研究法學習現代管理學是提高管理實踐水準的重要途徑。如何學習以及怎樣在學習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定量分析法3.歷史研究法4.案例研究法5.理論聯繫實際的方法第二章管理理論的形成與發展第一節前管理學時期的管理思想第二節古典管理理論第三節行為科學理論第四節系統論、控制論、資訊理論與管理理論的叢林第五節管理理論的新發展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產生和發展第一節前管理學時期的管理思想一、管理思想的產生行政管理思想是人類管理思想史上發展最早也最全面的成果之一。在這方面,古巴比倫王國就有了較為成熟的管理形式,具體表現就是制定了有名的《漢穆拉比法典》——人類歷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1.行政管理思想最能說明古代人類生產組織和生產管理思想的實例,首推埃及人於西元前26世紀修建的胡夫金字塔。這座巨大的陵墓,高146米,邊長232米,用230多萬塊巨石砌成。2.生產管理思想342%如以年代計算,羅馬天主教會也許是西方文明史上最持久而有效的正式組織。它之所以能曆久而不衰,除了其追求的目標具有誘人的魅力外,其組織之嚴密、管理技術之高超,無疑也是重要原因。
3.教會管理思想第二章管理思想的產生和發展第一節前管理學時期的管理思想二、近代西方管理理論的先驅者165432先驅者4.查爾斯•巴貝奇產業革命後期,對管理思想貢獻最大的是查爾斯•巴貝奇。他是英國的數學家、發明家,是科學管理的先驅者。5.安德魯•尤爾作為英國醫學博士出身的學者,安德魯•尤爾以管理教育的先驅而著稱。他曾建議所任教的學校設立專門向工人傳授知識的學院,該學院後來成為培養管理人員的基地。6.丹尼爾•麥卡勒姆和亨利•普爾丹尼爾•麥卡勒姆是赴美的蘇格蘭移民,他雖然接受的正規教育不多,也沒留下什麼系統著作,但由於思維敏捷和想像力豐富,在實踐中積累了大量的管理經驗,這些經驗被美國賓夕法尼亞鐵路公司所採用。1.亞當•斯密亞當•斯密是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傑出代表,在產業革命之初就對管理理論做出了貢獻。他在1776年出版的《國富論》一書中,不僅對經濟和政治理論做了卓有成效的論述,而且對管理問題進行了探討。2.小詹姆斯•瓦特和馬修•博爾頓英國的小詹姆斯•瓦特和馬修•博爾頓的貢獻在於發展了以下管理技術:市場研究與預測技術;生產計畫技術;3.羅伯特•歐文羅伯特•歐文是英國的空想社會主義者,也是19世紀最有成就的實業家之一。羅伯特•歐文試圖在企業內建立起一種全新的人際關係,因此,他被譽為人事管理的先驅者、“人際關係之父”。第二章管理思想的產生和發展第二節古典管理理論一、科學管理理論1.科學管理的中心問題是提高勞動生產效率2.為了提高勞動生產效率必須為工作挑選第一流的工人3.為了提高勞動生產效率必須實現標準化4.在制定標準定額基礎上實行差別計件工資制5.設置計畫層、實行職能制6.對組織機構的管理控制實行例外原則7.為實現科學管理應開展一場“心理革命”第二章管理思想的產生和發展第二節古典管理理論二、一般管理理論法約爾認為,經營和管理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經營是指引導或指導一個組織趨向目標,它由六項活動組成,即技術活動,指生產、製造、加工等;商業活動,指購買、銷售、交換等;財務活動,指資金的籌措及運用;安全活動,指設備和人員保護;會計活動,指存貨盤點、成本核算、統計等;管理活動,指組織內行政人員所從事的計畫、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活動。1.區分了經營與管理的概念並論述了人員能力的相對重要性2.概括並分析了管理的五項職能3.闡述了管理教育和建立管理理論的必要性管理的五項職能就是:計畫、組織、指揮、協調、控制。法約爾認為,計畫是最重要的管理職能,計畫不周常常是企業衰敗的起因。當時法國的不少企業領導者都認為,只有實踐和經驗才是走上管理職位的唯一途徑,學校也不講授管理方面的課程。而法約爾則認為,人的管理能力可以通過教育獲得,管理能力像其他技術能力一樣,首先在學校裏獲得,然後在車間裏得到。4.提出了管理中具有普遍意義的14項原則(1)勞動分工。(2)權力與責任。(3)紀律。(4)統一指揮。(5)統一領導。(6)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7)合理的報酬。(8)適當的集權和分權。(9)秩序。(10)公平。(11)保持人員穩定。(12)首創精神。(13)人員的團結。(14)跳板原則。第二章管理思想的產生和發展第三節行為科學理論一、早期行為科學理論大規模的訪問交談。檢驗和分析實驗失敗的原因。第一階段第二階段對非正式組織的研究。第三階段梅奧等人後來寫了一系列著作闡述他們的觀點,主要有:1.企業職工都是“社會人”,是複雜的社會系統的成員2.勞動生產效率主要取決於職工的工作態度及人際關係狀況3.企業中存在著非正式組織第二章管理思想的產生和發展第三節行為科學理論1.有關人的需要、動機、行為方面的理論二、後期行為科學理論有關人的需要、動機、行為方面的理論,即激勵理論。激勵即通過影響人們需要的滿足以提高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引導他們在組織中的行為。激勵理論圍繞人的需要、動機、行為的產生及其相互關係展開,主要包括內容型激勵理論、過程型激勵理論和行為改造型激勵理論。2.有關人的特性方面的理論人的特性問題始終是管理學研究的中心問題之一,古典管理理論時期就曾做出探討,之後不斷有學者進行深入的研究。其中有代表性的理論主要有麥格雷戈的X理論-Y理論、阿吉裏斯的不成熟-成熟理論、沙因的人性假設理論等。3.有關領導行為方面的理論領導行為理論認為,所謂領導就是領導者率領、引導下屬組織及其人員共同實現領導目標的活動過程。領導活動涉及領導者與下屬成員之間的相互關係,因此不僅要注意領導者的個人特性,更要研究領導者的行為對下屬人員的影響,也就是說,領導的作用是通過領導者的特定行為發揮出來的,因而應把研究重點轉到領導行為上。第二章管理思想的產生和發展第四節系統論、控制論、資訊理論與管理理論的叢林系統論是研究系統的模式、原則和規律,並對其功能進行描述的一門學科。美籍奧地利生物學家和哲學家路德維希•V.貝塔朗菲是系統論的創始人。系統論01控制論是研究各類系統的控制和調節的一般規律的科學,是自動控制、電子技術、無線電通信、生物學、數理邏輯等多種學科和技術相互滲透的一門綜合性學科。控制論02資訊理論是揭示資訊的本質,並運用數學方法研究資訊的計量、傳遞、變換和存貯的一門學科。美國貝爾電話研究所的數學家申農被認為是資訊理論的創始人。資訊理論03一、系統論、控制論、資訊理論的產生與基本內容第二章管理思想的產生和發展第四節系統論、控制論、資訊理論與管理理論的叢林二、孔茨歸納的管理理論的叢林4.決策理論學派5.系統管理學派6.權變理論學派1.管理過程學派2.經驗主義學派3.社會系統學派
美國管理學家哈羅德·孔茨首先注意到現代管理理論發展中多學派並存的局面。他在1961年發表的《管理理論的叢林》一文中,歸納了各種學派理論上的差異。孔茨認為,20世紀五六十年代最大的學派有六個。第二章管理思想的產生和發展第五節管理理論的新發展一、Z理論
Z理論的前提問題是:怎樣使人們的努力彼此協調起來產生最高的效率?大內認為,雇員關心企業是提高勞動生產效率的關鍵。一是短期雇傭制。二是迅速地評價和升級。三是職業發展途徑的高度專業化。四是明確的、形式化的控制方式。五是個人決策與個人負責。一是終身雇傭制。二是緩慢地評價與晉升。三是職業發展途徑的非專業化。四是微妙、含蓄、內在的控制方式。五是集體決策與集體負責。一是長期雇傭制。二是建立緩慢的評價與提升制度,目的是要培育雇員的長遠意識和相互協作精神。三是拓寬職業發展路徑。主要包括:每一個參與變革的人員都必須學習、理解Z理論的基本原理與基本精神1.Z理論的前提問題2.A型管理模式的特點3.J型管理模式的特點4.Z型管理模式的特點5.建立Z型管理模式的方法第二章管理思想的產生和發展第五節管理理論的新發展二、企業再造理論1.企業再造的內涵(1)企業再造的目標。(2)企業再造的任務。(3)企業再造的動力。(4)企業再造的條件。(5)企業再造的對象。2.企業再造的特點(1)設計企業再造管理團隊。(2)明確企業再造的原則。(3)對企業流程進行全面的功能和效率分析。(4)制定企業再造方案。(5)組織實施與持續改善。3.企業再造的程式與要求企業再造即“公司再造”“再造工程”,是指企業為了在產品與服務品質、顧客滿意度、生產與管理成本、員工工作效率等績效評價的關鍵指標上能夠得到顯著改善,重新設計企業的經營、管理及運作方式。第二章管理思想的產生和發展第五節管理理論的新發展三、競爭戰略理論波特的競爭戰略理論的假定條件是:企業擁有類似的資源和能力,各類資源在企業之間是流動的,因而尋求競爭優勢的關鍵是選擇有吸引力的行業並進行定位;企業外部環境相對穩定,產品生命週期較長,企業可以對外部環境進行預測;企業戰略理論應動態化,注意競爭對手的反應。1.假設條件2.競爭力的分析模型3.企業的基本戰略波特認為,在一個行業裏,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提供的是產品還是服務,競爭規則總是以五種力量的形式出現分工合理化等。(1)成本領先戰略。(2)差異化戰略。(3)專一化戰略。第二章管理思想的產生和發展第五節管理理論的新發展四、藍海戰略理論1.紅海戰略與藍海戰略2.實施藍海戰略的原則在藍海戰略理論體系中,所謂“紅海”是指當前業已存在的飽和市場,其利潤前景暗淡,惡性競爭此起彼伏。紅海戰略是競爭的結果,是傳統的競爭戰略,是一種“血腥”的、你死我活的戰略。所謂“藍海”是指未曾開闢的新興市場,這一市場中的客戶需求發生了重大變化,企業獲得了利潤高速增長的機會。藍海戰略是新型的戰略,它要求企業把注意力從市場的供給方轉向需求方,從關注並力圖超越競爭對手轉向為買方提供價值的飛躍,也就是既不參與瓜分現有的日趨萎縮的市場,也不以競爭對手為標杆,而是努力擴大需求,擺脫競爭。(1)重建市場邊界。(2)注重全局而非數字。(3)超越現有需求。(4)遵循合理的戰略順序。(5)克服關鍵組織障礙。(6)寓執行於戰略。第三章
中國古代管理思想第一節中國古代管理思想概述第二節儒家的管理思想第三節法家的管理思想第四節道家的管理思想
第三章中國古代管理思想第一節中國古代管理思想概述一、中國古代管理思想產生的背景1.諸侯征戰2.政治混亂3.經濟體制變革4.教育發達第三章中國古代管理思想第一節中國古代管理思想概述二、中國古代管理思想的基本價值取向
中國古代管理思想儘管有諸子之別、九流十家之分,但其基本價值取向是一致的,這就是積極的入世精神,即密切關注社會現實、積極參與社會變革的人生態度。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旨是經世致用、教民化俗、興邦安國,總體表現為積極的人生態度,稱之為“入世”之學實不為過。這從他們各家的基本追求中可以明顯看出來。以孔子、孟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其基本精神是通過教育將人內在的修養外化為積極的事功。以老子、莊子為代表的道家文化,看似玄虛奧妙、柔弱無為,其實質則是注重積聚自身的力量,最終實現以柔克剛、以弱勝強、以少勝多,通過“無為”以實現“無不為”。以韓非子為代表的法家,強調獎勵耕戰,厲行法治,富國強兵,注重積極地治理社會,大膽地追求功利,促進社會的變革。以墨子為代表的墨家文化的核心是以“兼相愛、交相利”(《墨子•兼愛中》)為手段,追求穩定社會、發展生產、長治久安的目標。第三章中國古代管理思想第一節中國古代管理思想概述三、積極正確地對待中國傳統文化
對中國傳統文化,我們繼承和吸收得還很不夠,其中的許多精華我們甚至都丟掉了。以下兩種思潮是明顯不正確的,特別值得我們注意:一是民族虛無論和全盤西化論。二是站在極左立場上,完全排斥西方文化,同時也排斥中國古代傳統文化。對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我們應以辯證、科學、歷史的態度,對其進行認真的清理。對其中的優秀成果,要站在人類歷史的高度、時代的高度,採取“研究闡發、教育普及、保護傳承、創新發展、傳播交流”的態度,使其最大限度地發揮歷史的促進作用。中國傳統文化對人類文明進步發揮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和作用,世界範圍內的有識之士已有共識,近年來興起的“中國文化熱”就是例證。中國古代的一些經典著作,如《論語》《老子》《孫子兵法》《三國志》等成為許多企業家的必讀書目。故有學者指出:世界上最早講管理,而且講得最好的,首推中國人。第三章中國古代管理思想第二節儒家的管理思想一、中庸思想孔子繼承了我國古代文化崇尚“中”的觀念,即認為只有不偏不倚、無過與不及,才能實現王道之治,把中正、適度作為評判事物合理性的普遍準則,把“和”的理念與實現“和”的方法結合起來,形成了中庸理念,成為儒家管理思想的哲學基礎。何謂“中庸”?孔子說:“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第三章中國古代管理思想第二節儒家的管理思想二、人性善論古今中外的管理都與對人性的理解密切相關,所有管理理論的差異都直接或間接地源於對人性的不同認識。美國管理學家麥格雷戈指出:“在每一個管理決策或每一項管理措施的背後,都一定有某些關於人性本質以及人性行為的假定。”儒家管理思想以人性善為依據。戰國時代,關於人性問題有“性惡論”與“性無善惡論”之爭。孟子認為人性本善,“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第三章中國古代管理思想第二節儒家的管理思想三、德治思想對德治與法治管理方略,儒家選擇的是德治。“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論語•為政》),就是說,依據道德治理國家,就會像北極星一樣,處在自己的位置,眾多的星星環繞在周圍,這才是最佳的管理狀態。孔子認為,德治的主要手段是倫理規範,它是無形的約束而非成文的規定。倫理規範落實的基礎是社會輿論和個人內心的恥辱感,這就避免了複雜的規章制度和管理控制的投入,減少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間的矛盾與衝突,有利於形成誠信和諧的人際關係,營造良好的管理氛圍。第三章中國古代管理思想第二節儒家的管理思想四、民本思想治國要以民為本,富國要以富民為本,孔子的經濟管理思想突出了民本特色。孔子提出“富而後教”,認為政治教化必須以發展物質生產為基礎,必須以人民的生活富裕為前提。因此,他一方面主張統治者要“節用薄斂”,減輕百姓的賦稅負擔,避免濫用民力;另一方面提出“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廢山澤之禁”,主張打破貴族領主對自然資源的壟斷,使百姓能比較自由地利用自然資源發展生產,統治者不可與民爭利。人民富裕了,自然就有了充足的稅源,國家怎能不富?這就是孔子“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論語•顏淵》)的經濟思想。孔子在理論上探討了富民與富國的辯證關係,他提出的富國應以富民為基礎的觀點,開創了儒家富民思想的先聲。第三章中國古代管理思想第二節儒家的管理思想五、義利統一思想
社會活動中如何處理義與利的關係,是先義後利,還是先利後義?這反映出不同的價值觀念。利即功利;義即適宜、得體,合乎倫理道德等社會規範。儒家文化有貴義賤利、以義制利的傳統,孔子主張“見利思義”“義然後取”,強調用正當手段獲取利益。“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論語•述而》),即用不正當手段得到富貴,在我看來猶如浮雲一般。孔子注重增進人格修養,正確處理義利關係,所謂“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論語•裏仁》),就是說有修養的人追求義,而小人則一心追求私利。第三章中國古代管理思想第三節法家的管理思想一、商鞅的管理思想商鞅,姓公孫,衛國貴族,又稱衛鞅或公孫鞅,戰國時期秦國著名政治家。他在秦國兩次變法,為秦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在先秦思想家中,商鞅以重法著稱。《商君書》記述了商鞅變法的種種業績及其代表新興地主階級的思想政治路線和政策。商鞅認為,“國之所以治者三:一曰法,二曰信,三曰權”(《商君書•修權》)。“法治”是商鞅管理思想的核心。他認為,仁義不足以治天下,非法治無以治國平天下。“法令者,民之命也,為治之本也,所以備民也”(《商君書•定分》);“以刑治,民則樂用;以賞戰,民則輕死”(《商君書•弱民》);“故明主慎法制。第三章中國古代管理思想第三節法家的管理思想二、慎到的管理思想
慎到,戰國時期趙國人,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慎到主張統治者在“尚法”的同時,應注重“勢”,被認為是“勢治”派。慎到強調“尚法”的重要性。“有權衡者,不可欺以輕重;有尺寸者,不可差以長短;有法度者,不可巧以詐偽。”第三章中國古代管理思想第三節法家的管理思想三、申不害的管理思想申不害,戰國時期鄭國人,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主張法治,注重“法術”。申不害強調法治,他不僅論述了法律在國家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同時指出法律對樹立國君的權威、維護國君的尊嚴也至關重要,所以英明的國君都重視法令。申不害列舉了堯和黃帝治理天下的範例:“堯之治也,善明法察令而已。聖君任法而不任智,任數而不任說。黃帝之治天下,置法而不變,使民安樂其法也。”(《申子•佚文》)第三章中國古代管理思想第三節法家的管理思想四、韓非子的管理思想韓非子,戰國末期韓國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韓非子師從荀子,“喜刑名法術之學”,“非為人口吃,不能道說,而善著書”(《史記•老子韓非列傳》)。韓非子曾多次向韓王提出興國之策,但都不被採納,於是發憤寫了《孤憤》《五蠹》等十萬言,後來集為《韓非子》一書,他希望通過著書立說向君主表達自己勵精圖治、富國強兵的思想。韓非子吸收了荀子的法治思想,對商鞅重法、申不害重術和慎到重勢加以揚棄,形成了先秦時代法、術、勢三者融為一體的思想體系,並成為治理國家、管理社會的基本方略。1.人性惡論2.法道萬能3.法、術、勢相結合的思想體系第三章中國古代管理思想第四節道家的管理思想一、道的理念
“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老子所謂的“道”是指人類生活的準則,是客觀存在的宇宙本源,是萬事萬物產生和發展的規律,也是治理國家的規律和準則。老子和先秦諸子一樣,重視對“治國之道”的思考與闡述。比較而言,老子關於“道”的理念所涵蓋的空間更為廣闊。老子開宗明義地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第三章中國古代管理思想第四節道家的管理思想二、人性理念
先秦諸子中,孔子和孟子認為人性本善,故主張仁政、德政;韓非子認為人性本惡,所以強調法治。老子並未直接討論人性問題,但綜合其言論不難看出,老子所持的是“人性本惡”理念。“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即華麗的服色容易使人的眼睛受到傷害;美妙的音樂容易使人耳朵受到損傷;甜美的食物容易使人的口味受到破壞;縱情獵場,使人發狂;稀缺的物品,誘人行竊或搶劫,使人品行敗壞。因此,聖人只求內在的飽腹,而不受外在美觀的驅使,所以捨棄後者而取前者。老子認為,人的本性是有欲、有私、貪戀物,常常不能抵禦外在的刺激,人類社會的矛盾與爭鬥概源於此。第三章中國古代管理思想第四節道家的管理思想三、無為而治思想老子從遵循自然法則出發,提出了“無為無不為”的思想。“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之,以至於無為。無為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意思是說,研究學問,知識一天天增多;遵循自然法則,壓力、負擔趨於減少,從而達到“無為”。無為方能實現無所不為。治理天下應經常以無事處之,否則就不可能治好天下。老子認為,宇宙本源是道,道無為;人應遵循道,順乎自然法則。“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即有為的人常常失敗、受損失,聖人無為,所以不會失敗,不受損失。老子認為,堅持“有為”,盲目、固執蠻幹的人,註定要失敗。只有遵循自然法則,才能立於不敗。”第三章中國古代管理思想第四節道家的管理思想四、樸素的辯證法思想
老子認為,宇宙萬物相互聯繫、相互依存,是矛盾的統一體,體現出樸素的辯證法思想。老子認為,剛與柔、陰與陽、福與禍、質與量、美與醜、善與惡、有與無、難與易、長與短、高與下、音與聲、前與後等,它們既相互對立,又相互依存,彼此發展到一定程度,便各自向相對的方向轉化,這就是道,是自然法則。第三章中國古代管理思想第四節道家的管理思想五、“少私寡欲”的行為準則老子要求人們“少私寡欲”“無私無欲”“清心寡欲”,認為人的本性是“好逸惡勞”或“好吃懶做”,有著強烈的私利欲望,但他並不主張依靠隆禮或法治對人加以改造、教化。“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老子認為,先古聖賢善於以道治國,不是用道使人民聰明,而是用道使人民愚樸。人民難以治理是因為他們心機太多。所以用智術治國是一大害,放棄智術是國家之福。老子認為,絢麗的色彩、美妙的音樂、精美的飲食、珍異的寶物、縱情田獵等享樂根本不應該讓人民知道,使他們“為腹不為目”,這本質上是一種愚民政策。第三章中國古代管理思想第五節墨家的管理思想一、兼愛思想
兼愛即“兼相愛”。“兼”的本意為一手執兩禾,引申為兩種以上的行為同時進行;“相”即彼此、交互。兼相愛即每一個人都要愛所有的人。墨子認為:“凡天下禍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愛生也。”(《墨子•兼愛中》)即人與人的禍、篡、怨、恨,皆由不相愛所生。他說,諸侯只知道愛自己的國家,而不愛其他國家,所以不惜動用舉國之力攻擊、侵略他國。卿大夫只知道愛自己的家,而不愛別人的家,所以借全家之力搶奪他人之家。第三章中國古代管理思想第五節墨家的管理思想二、尚賢思想古往今來,治國安邦都離不開賢能之人,選賢任能是墨子管理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古代所謂的“賢”指“善行也”“多才也”,墨子認為,賢必須是“厚乎德行,辯乎言談,博乎道術”(《墨子•尚賢上》),即道德高尚、善於言辭、廣知道術謂之賢。現代我們稱“德才兼備”。1.尚賢任能,為政之本2.不拘一格,選賢任能第三章中國古代管理思想第五節墨家的管理思想三、尚同思想
“尚同”與“尚賢”是墨子管理思想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尚同”,即在國家治理結構中,各級官吏和普通百姓都要服從最高統治者的意志,貫徹集權管理原則。“尚同”和“尚賢”一樣,都是“為政之本”,只有統一意志、統一行動,才能實現天下大治。墨子“尚同”思想的脈絡是:在廣泛細緻地掌握下情、集眾人之智慧和膽識的基礎上,由統治者制定出切合實際的政策,然後通過各級官吏貫徹到基層,上下一心,同心同德,治理國家。在墨子看來,社會混亂的根源在於沒有統一的意志,缺乏統一的道德標準。第三章中國古代管理思想第五節墨家的管理思想四、節用思想
“崇儉黜奢”是先秦諸子的普遍主張,但墨子的論述更為全面、深入。節用抑奢在墨子管理思想體系中特色鮮明、地位突出。“聖人為政一國,一國可倍也。大之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國家去其無用之費,足以倍之。”(《墨子•節用上》)就是說,聖人治理一個國家,該國財力可以加倍;擴大到治理天下,天下財富可以加倍。02第二編管理職能第四章決策第五章組織第六章人力資源管理第七章領導第八章激勵第九章控制第四章
決策第一節決策概述第二節決策理論第三節決策體制第四節決策過程第五節決策規則與方法
第四章決策第一節決策概述一、決策的含義與類型1.決策的含義2.決策的類型“決策”一詞是現代管理學中廣泛使用的一個概念。就詞義而言,決策可以有兩種解釋:一種是從靜態上理解,決策是指已形成的“決定”,一般作為名詞來使用;另一種是從動態上理解,決策是指做出決定的過程,一般作為動詞來使用。現代管理學中所講的決策主要是指後一種意思,也就是把決策看作一種動態的過程。從管理學的角度來看,決策是指管理者根據對客觀規律的認識,為一定的管理行為確定管理目標,制定並選擇管理方案的過程。為了把握不同決策之間的共性與個性特徵,為人們進行正確決策提供理論依據,通常根據不同的標準對決策進行分類。根據決策目標所涉及的規模和影響程度不同,決策可分為戰略決策和戰術決策。根據決策內容的具體情況不同,決策可分為程式化決策和非程式化決策。根據決策所處的時期不同,決策可分為平時決策和危機決策。根據決策所要解決的問題不同,決策可分為初始決策和追蹤決策。第四章決策第一節決策概述二、決策與預測的關係所謂預測是指人們對客觀事物未來發展的性質、狀態及變化趨勢所作的估計和測算。任何事物的運動、變化都呈現出一定的規律性,這是人們能夠預測的前提。但是,事物的規律常常以隱蔽的形式存在,人們在把握這些規律時往往要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預測與決策關係密切。1.預測服務於決策2.預測貫穿於決策的全過程3.預測和決策的區別第四章決策第二節決策理論一、決策理論學派1強調了決策在管理中的重要性。2分析了組織在決策中的作用。3闡述了決策過程。4闡述了決策過程。5歸納了決策的類型。1.決策理論學派的產生決策理論學派是由社會系統學派發展而來的。早在20世紀30年代社會系統學派的創始人巴納德就提出了“決策”這一概念,並把決策作為主要研究對象,試圖論證決策在管理中的重要性。儘管巴納德的觀點在當時沒有引起人們的廣泛注意,但是社會系統學派關於組織的決策過程研究為決策理論學派的產生奠定了一定的基礎。2.決策理論學派的觀點:第四章決策第二節決策理論二、理性決策理論理性決策理論的思想淵源可以追溯至古典經濟學理論。因為在古典經濟學理論中已提出了經濟行為的最大化原則,即追求最大利潤。隨著現代管理技術的發展和決策分析手段的科學化,人們迫切希望決策成為科學和理性的行為,因而逐漸形成理性決策理論。理性決策理論的主要內容有:第一,提出了“最優決策準則”。第二,設計了嚴格的決策程式。第三,要求掌握詳細的決策資訊。第四章決策第二節決策理論三、漸進決策理論漸進決策理論是由美國著名的政治學家和政策科學家查爾斯•林德布洛姆提出來的。林德布洛姆認為,決策分析並不是萬能的。對於什麼是決策問題,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認識和看法。決策受到決策者價值觀的影響,由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價值觀念,所以選擇決策方案往往會發生衝突與矛盾。特別是決策是一個前後銜接的過程,過去的決策不可避免地會對今天的決策產生有形或無形的影響,這實際上在某種程度上排斥了“巨變”。因此,林德布洛姆提出了漸進決策理論。漸進決策理論的主要內容有:第一,決策過程是一個按部就班的過程。第二,決策方案是在原有決策的基礎上所做的修改。第三,決策必須控制風險。第四章決策第二節決策理論四、集團決策理論集團決策理論是由美國的政治學家戴維•杜魯門和厄爾•萊瑟姆提出來的。集團決策理論認為,公共決策是社會中不同集團相互鬥爭的結果。所謂公共決策是指某一特定時間裏,集團間的爭鬥所達到的平衡。它體現了那些一直試圖獲取優勢的、相互競爭著的黨派或集團之間出現的均勢。集團決策理論的主要內容有:第一,集團的互動是公共決策的核心內容。第二,決策方案是各個集團相互鬥爭、相互妥協的結果。第三,各個集團佔有的資源不同,對決策的影響力不同。第四章決策第二節決策理論五、精英決策理論精英決策理論又稱為傑出人物決策理論。精英決策思想最早可追溯到法國空想社會主義思想家聖西門。聖西門認為,人類社會是以政治精英為塔尖的一座金字塔,位於塔尖的政治精英是社會的決定力量。因此要想改變社會,就必須從塔尖入手,使新興資產階級的優秀人物成為社會精英,以便做出開明、合理的公共決策。精英決策理論的主要內容有:第一,社會分化為掌權的少數人和無權的多數人。第二,少數的統治者與傑出人物不是被統治的公眾的代表,精英人物主要來自社會中經濟地位較高的階層。第三,非精英人物向精英人物的轉化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在非精英人物中,只有那些接受了精英人物基本觀點的人,才能進入精英集團。第四,在基本價值觀和維護社會制度方面,精英人物的看法是一致的。第五,公共決策所反映的不是公眾的要求,而是反映了精英人物的主要價值觀,公共政策的變化將是漸進性的,而非革命性的。第六,活躍的精英人物很少受公眾的直接影響。第四章決策第三節決策體制一、決策中樞系統決策中樞系統是公共決策的核心,是由擁有決策權的領導機構和人員組成的。決策中樞系統在決策體制中處於統率和支配地位,享有最高決策權,並承擔公共決策的主要責任。決策中樞系統的主要任務有:12341.確認決策問題2.明確決策目標3.組織決策方案的設計4.選擇決策方案第四章決策第三節決策體制二、決策諮詢系統010203
決策諮詢系統是由公共決策研究組織和各類專家、學者組成,運用現代管理理論和技術手段,相對獨立地進行決策研究、決策方案設計和公共決策諮詢的組織體系。決策諮詢系統也被稱為公共決策的“思想庫”或“智囊團”。1.發現決策問題3.提供決策預測研究2.參與決策方案的設計、評估和論證第四章決策第三節決策體制三、決策資訊系統決策資訊系統是指由專業資訊人員所組成,從事資訊的收集、加工、傳遞等活動,為決策中樞系統提供決策資訊的組織體系。決策資訊系統在決策過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決策中樞系統的神經系統。現代社會是一個資訊社會,公共管理的決策活動離不開資訊。決策問題的發現、決策目標的確立、決策方案的擬訂以及決策方案的評估與選擇都依賴於決策資訊。可以說,決策資訊是現代決策的基礎,是決策思維的原料。決策資訊品質的高低決定了決策的正確性、可行性,決策資訊越多、越全、越准、越及時,管理決策思維的廣度和深度越大。決策資訊系統具有三大任務:收集資訊、加工資訊、傳遞資訊。第四章決策第四節決策過程一、發現問題010203現代決策的形成過程是一個從發現決策問題到抉擇決策方案的過程。任何決策都是為了解決一定的問題而制定的,決策者只有發現了問題才能知道為什麼要決策,以及如何決策。發現問題要做好的工作:1.察覺問題3.陳述問題2.界定問題第四章決策第四節決策過程二、確立目標1決策目標要有針對性。2決策目標要有明確性。3決策目標要有時效性。4決策目標要有可行性。5決策目標要有規範性。決策目標是決策者在制定或實施決策時所確立的預期標準或結果。決策目標不僅為決策方案設計和擇優提供了標準,也為決策執行確立了方向,同時還為決策評估提供了基本尺度。確立決策目標應注意以下問題:第四章決策第四節決策過程三、擬訂方案AC提供多種備擇方案。決策在一定意義上是一種選擇,沒有選擇就沒有決策。任何問題的解決都存在著多種可能的途徑和方法。現代決策就是要在諸多方案中進行選擇,從中選出比較優秀的決策方案。考慮決策方案的多因素性。一項問題的解決往往牽涉到許多方面、許多領域,因此擬訂決策方案必須立足於全方位思考,盡可能把諸多因素都考慮進去。在擬訂決策方案時要求方案設計人員要深入實際,進行調查研究,掌握大量第一手資料,為決策方案的設計提供充足的依據。擬訂決策方案是在決策目標明確的前提下,探討擬訂解決決策問題、實現決策目標的各種可能性途徑和方法的過程。擬訂決策方案是決策過程的關鍵環節,方案的正確與否直接關係到決策目標的實現和決策執行的後果,影響到管理決策的效能。第四章決策第四節決策過程四、選擇方案1.對決策方案進行評估2.選優階段選擇方案之前應該先對決策方案進行評估。決策方案評估主要是對決策方案效果進行預測性分析和比較。因為,任何決策方案都是面向未來的,為了保證決策方案的正確,必須對決策後果進行科學的預測,這是決策方案選擇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決策方案評估以後就進入到選優階段。首先,要有一個選優的標準。在不同的時期,對不同的決策問題,決策者選擇方案的標準是不一樣的,這要通過討論來達成一致意見。其次,方案的選優只能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任何決策方案都不能保證十全十美、萬無一失。再次,方案的選優需要決策者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果斷的決策才能。決策者要努力克服自己心理因素所產生的偏差,客觀全面地分析方案,權衡利弊,及時拍板定案,避免延誤決策時機。同時又要謹慎從事,防止決策失誤。第四章決策第五節決策規則與方法一、決策規則1.全體一致規則2.多數裁定規則決策成員在形式上享有平等的決策權。個體選擇對集體的決策結果具有決定性的影響。決策結果達到“帕累托最優”。簡單多數規則。簡單多數規則是指選擇決策方案時,以得票最多的決策方案為最終擇定的決策方案,而不要求該方案的得票數過半數。因此,簡單多數規則也稱為“相對多數規則”。它是現代決策中應用最廣泛、程式最簡單、最易於為人所接受的一種決策規則。一般而言,簡單多數規則要求決策群體的成員數量為奇數。絕對多數規則。指選擇決策方案時,要求決策方案的得票數必須超過半數才能作為最終擇定的決策方案。因此,絕對多數規則也稱為“過半數規則”或“比例多數制”。在決策過程中,為了反映大多數人的意願就需要對投票規則做出明確規定,一般要求贊成票的比例達到1/2或2/3或3/4等多數票。第四章決策第五節決策規則與方法二、決策方法1.頭腦風暴法第一,明確議題。第二,確定人選。第三,“熱身”階段。第四,介紹問題。第五,專家提出方案。第六,會後設想處理。(1)實施頭腦風暴法的步驟第一,“庭外判決”原則。第二,自由暢想原則。第三,追求數量原則。第四,取長補短和改進原則。
(2)實施頭腦風暴法的原則第四章決策第五節決策規則與方法二、決策方法2.德爾菲法第一,匿名性。第二,多次資訊回饋。第三,決策結果的統計特性。(1)德爾菲法的特徵第一,設計函詢調查表。第二,組成專家小組。第三,進行函詢調查。第四,分析統計結果。
(2)德爾菲法的應用程式第四章決策第五節決策規則與方法二、決策方法3.方案前提分析法通過分析、評估決策方案賴以成立的前提,從而達到分析、評估決策方案本身的方法。由於方案前提分析法不是討論方案本身,而是討論方案的前提,這樣就能較好地避免決策中一些人為因素的消極影響。一般要經過幾個步驟::010203分析方案,找出各種方案的前提假設。在找出各種方案的前提假設之後,將前提假設提交會議全體參與人員討論。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決策中心對各種不同的意見進行綜合,集思廣益,做出比較科學的選擇。第四章決策第五節決策規則與方法二、決策方法(1)決策樹的構成要素和繪製整個決策樹由決策節點、方案枝、狀態節點、概率枝和結果點五個要素構成。第一,繪出決策節點,用正方形符號表示;第二,按照不同方案數從決策節點繪出若干直線,叫作方案枝;第三,在各方案分枝末梢繪出狀態節點,用圓形符號表示;第四,由各個狀態節點繪出若干概率枝,每一概率枝引出一種自然狀態;第五,在概率枝末梢繪出結果點,用三角形符號表示。(2)運用決策樹法的步驟第一,把待決定的問題以決策樹的形式繪出圖形,按一定順序表示出各不同方案的相互聯繫,區別決策節點和各狀態節點(最好給每一決策節點和狀態節點做上標記),以便適當地歸類並對計算進行核校。第二,標注每一狀態節點分枝出現的概率值。第三,進行必要的計算並將計算結果寫在決策樹的樹梢上。第四,進行不同方案的比較,選出最佳方案。4.決策樹法決策樹法是用樹型圖的形式對各種方案進行比較,從而獲得最優方案的風險型決策方法。第五章
組織第一節組織概述第二節組織理論第三節組織結構與組織結構模式
第五章組織第一節組織概述一、組織的構成要素1.目標目標是組織的第一要素2.人員人員是組織的主體,是唯一具有主觀能動性的組織要素3.物財經費、場所、設施、設備及各類用品,是組織賴以存在並開展活動的物質基礎。4.資訊資訊包括組織內外的各種情況和資料5.機構機構是組織的實體,是組織目標的載體。第五章組織第一節組織概述一、組織的構成要素6.職位職位是依據組織目標的需要而設立的具體工作崗位7.權責任何組織都是一個相對封閉的權責結構與體系,通過權責劃分對組織系統中各層次、部門、人員之間的指揮與服從或平等協作關係予以確認,從而保證權力運用的合法性、合理性、正當性,保證職能責任落實到位,保證組織穩定、有序運行。8.程式程式反映了組織活動開展的動態過程。9.規制規制即組織的規章制度。它是以規範性的書面檔形式對組織的宗旨、職能範圍、任務結構、權責關係、活動方式、運行程式、行為規範等的明確規定,是否擁有明確的規制是正式組織與非正式組織的重大區別之一。第五章組織第一節組織概述二、組織機構的類型1.業務管理機構業務管理機構是直接從事生產經營管理的機構。是企業機構的主體,其規模和專業化程度對其他部門的劃分和建立有著決定性作用。主要職責是對外負責建立經濟聯繫。2.職能管理機構職能管理機構是指那些具有計畫、指導、監督和調節業務活動功能,直接為業務活動服務的管理機構。企業管理水準的高低,經營管理活動能否正常進行,在很大程度上依賴職能管理機構能否正常履行職能、發揮作用。3.行政事務管理機構行政事務管理機構是不直接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且與產品生產經營活動也沒有直接聯繫而進行日常行政事務管理的機構,主要職責是:辦理檔往來、處理日常行政事務;負責企業的安全保衛工作;管理固定資產,供應物資、設備,組織職工生活服務等。第五章組織第一節組織概述1.非正式組織的積極作用2.非正式組織的消極作用(1)協助工作(2)分擔領導(3)增加穩定(4)發洩感情(5)制約領導(1)保守傾向(2)角色衝突(3)滋生謠言(4)不良壓力3.非正式組織管理(1)一分為二(2)無害支持(3)目標結合(4)為我所用三、正式組織與非正式組織依據性質和活動方式的不同,組織可以分為正式組織和非正式組織。正式組織是按照一定的程式設立,具有明確的組織目標、機構與職位體系和規章制度。非正式組織是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基於興趣、愛好、情感等因素自發形成的組織。第五章組織第二節組織理論1.古典組織理論階段古典組織理論主要包括以泰勒為代表的科學管理組織理論,以法約爾為代表的一般管理組織理論,以韋伯為代表的科層組織理論。從制度規範的角度對組織展開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組織設計與管理原則。2.行為科學組織理論階段以梅奧為代表的人際關係組織理論,以巴納德為代表的組織平衡理論,以西蒙為代表的決策過程組織理論以組織中人的問題為研究中心,用動態的觀點考察分析人類行為、人際關係對組織的影響。3.系統科學組織理論階段20世紀60年代以後,形成了以卡斯特、羅森茨韋克為代表的系統分析組織理論,以勞倫斯、伍德沃德為代表的系統權變組織理論等系統科學組織理論4.創新發展階段彼得•聖吉於1990年出版的《第五項修煉》,創立了學習型組織理論。20世紀90年代“最成功的企業將會是學習型組織,因為未來唯一持久的優勢,是有能力比你的競爭對手學習得更快”。一、組織理論概述第五章組織第二節組織理論1.組織權威類型2.科層制組織的基本特徵韋伯認為,組織賴以建立的權威有三類,即傳統權威、超凡權威、合理-合法權威。所謂傳統權威,是以對社會習慣、社會傳統的尊崇為基礎而形成的權威所謂超凡權威,是以對領袖人物的相貌、品格、信仰或超人智慧等人格特徵的尊崇為基礎而形成的權威。所謂合理-合法權威,是以對法律確立的職位權力的服從為基礎而形成的權威。(1)法定權力為基礎。(2)嚴格的等級制度。(3)職業化原則。(4)專業化原則。(5)任命制與由職擇人原則。(6)照章辦事原則。(7)公私分明原則。二、科層組織理論第五章組織第二節組織理論12341.組織是一個協作系統巴納德認為,組織不是人的簡單集合,而是有意識地建立和調整了的人與人之間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的系統。2.組織的基本要素巴納德認為,組織的產生和發展,只有通過協作意願、共同目標、資訊交流這三個基本要素的結合才能實現。3.權威接受理論傳統觀念認為,權威是建立在等級系列或組織地位基礎上的,巴納德則自下而上解釋權威,認為權威的存在必須以下級的接受為前提,而下級對權威的接受是有條件的。4.管理人員的職能巴納德認為,管理人員作為一個資訊交流系統的聯結中心,應致力於實現協作,有三種主要職能:(1)建立和維持一個資訊交流系統。(2)促使組織成員提供必要的服務,努力調動下屬的工作積極性。(3)規定組織的目標,確定實現目標的具體步驟。三、組織平衡理論第五章組織第二節組織理論特點是:人員少,機構簡單,業務量有限,認識統一;權力集中,創業者統一行使指揮權;組織的創立、生存、發展取決於創業者的個人智慧和能力,稱“成長經由創造力”;管理者一般是技術型或業務型,不重視管理。一是組織發展迅速,成效顯著。二是管理水準得以提高。三是適應組織規模擴大化而確定新的組織目標和組織發展戰略經過持續發展,中年期的組織已有較大規模,比如生產經營單位增加,跨地區經營和多元化發展戰略實施,組織層級完備、分工細密、結構複雜化。為克服“失控危機”,保證政令統一、步調一致、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強化合作協調關係1.創業階段2.聚合階段3.規範化階段4.成熟階段面對“官僚主義危機”或“硬化危機”,最高領導層的認識、態度以及由此而採取的應對措施決定組織的生死存亡。5.再發展或衰退階段四、組織生命週期理論第五章組織第二節組織理論組織成員要不斷學習,克服成見,勇於接受新觀念和新方法。要審視、拋棄舊的並建立新的思考問題的方式。願景是人腦中浮現的關於未來境況的圖畫,共同願景則是組織未來的圖像。建立共同願景,即在組織成員的積極互動下,形成組織的共同目標。加強團隊學習要求組織成員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形成良好的合力關係。團隊學習的目的是實現團隊智商大於個人智商之和,這就決定了團隊學習的基礎是進行“深度會談”1.實現自我超越2.改善心智模式3.建立共同願景4.加強團隊學習進行系統思考即用系統的觀點考察組織,考察組織的發展戰略和管理方法。5.進行系統思考五、學習型組織理論第五章組織第三節組織結構與組織結構模式一、組織結構的層級化1.組織機構的層次劃分由於一個領導者指揮、監督的人員數量是有限的,所以組織的領導者不可能對每個人員直接進行指揮,這就需要在最高管理者到基層工作人員之間設置一個或多個管理層次,實行逐級指揮和管理。2.影響管理幅度的因素管理幅度的合理確定,一般需要考慮的因素有:下屬工作地點、場所分散程度;下屬工作相似性、複雜程度、變動性;業務活動的複雜性、標準化程度,績效考核的難易程度;通信與監控手段的有效性;下屬人員的德、智等基本素質。3.組織的扁平化趨勢第一,許多公司希望改變管理層次過密、管理人員過多、管理費用過高的狀況。第二,技術進步使部分管理人員和白領職員成為公司的多餘人員。第三,為提高決策和反應速度,公司不得不精簡管理層次。第四,希望通過精簡中間管理層次以使處於生產或服務第一線的職員獲得更大的自主權第五章組織第三節組織結構與組織結構模式二、組織結構的部門化組織結構不僅涉及層級化,同時也涉及部門化,管理組織都是層級化和部門化的統一。組織結構的部門化是指組織系統中橫向部門的劃分,即一級組織所轄部門的數量,也稱職能制。專業化是現代管理的基本特徵之一,部門化則是管理專業化的具體體現。部門化的作用是:一個部門只承擔相應專業範圍內的職能任務,便於人員精通業務;業務相同的組織自上而下形成條條管理,便於形成統一的專業管理方針政策;各部門分工負責,便於各級管理者集中精力考慮大政方針問題。第五章組織第三節組織結構與組織結構模式4.事業部制3.直線職能制1.直線制2.職能制三、組織結構模式第五章組織第三節組織結構與組織結構模式多維制是在矩陣結構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它是系統理論在管理組織中的具體應用。多維制組織結構模式把管理機構分為三大類:一是按產品劃分的事業部,它是產品利潤中心;二是按職能劃分的專業參謀機構,它是專業成本中心;三是按地區劃分的管理機構,它是地區利潤中心。6.多維制5.矩陣制三、組織結構模式第六章
人力資源管理第一節人力資源管理概述第二節人力資源規劃與員工招聘第三節績效考核與薪酬管理第四節員工培訓與職業生涯發展
第六章人力資源管理第一節人力資源管理概述一、人力資源的含義與特點人力資源管理是指綜合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方法豐富人的知識、提升人的能力、激發人的活力、發揮人的潛能。廣義上看,是指一個國家、地區或組織現在和未來已經成為或可能成為生產性要素的人口.狹義上看,是指一個國家、地區或組織能夠作為生產性要素投入生產或經營活動的勞動人口的數量和素質。1.人力資源的含義(1)人力資源具有能動性。(2)人力資源具有時效性。(3)人力資源具有時代性。(4)人力資源具有重複開發性。(5)人力資源具有生產和消費雙重屬性。
2.人力資源的特點第六章人力資源管理第一節人力資源管理概述二、人力資源管理理論的產生與發展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由早期人事理論發展而來,19世紀末20世紀初,泰勒科學管理理論的誕生,標誌著人事理論的形成。傳統人事理論把人員視為生產要素,認為人們工作的目的就是追求金錢以養家糊口,他們不關心勞動安全,也沒有精神追求。20世紀中期,以傳統人事理論為基礎的傳統人事管理模式逐步成熟,成為管理的支持系統。其主要內容包括:員工招聘、崗前培訓、工時記錄、報酬支付、在崗培訓以及人事檔案管理等。由傳統人事管理轉變到現代人力資源管理,人事管理的性質發生了根本變革。其中的原因除生產力發展、環境變遷、市場競爭的影響外,20世紀20年代至60年代在西方國家展開的人際關係運動以及行為科學理論發揮了直接的促進作用。第六章人力資源管理第一節人力資源管理概述三、傳統人事管理與現代人力資源管理比較1.對人的認識不同2.管理原則不同3.管理方法不同4.管理內容不同5.人事部門在組織中的地位不同第六章人力資源管理第一節人力資源管理概述品位分類是依據資格條件把人員劃分為不同的品位等級的人事分類方法。品位分類制下,職位人員既有官階,即品位,又有職位。1.品位分類1職位分類是根據工作性質、權力大小、責任輕重、所需資格條件以及工作難易程度對組織系統中的職位予以分門別類,劃分出不同的類別和等級2.職位分類2品位分類以人員的資格條件為分類依據,以品位的高低確定待遇,強調的是人的資格條件職位分類以人員的工作職位為分類依據,以權力大小、責任輕重、工作難易程度確定待遇,強調的是職位工作與職位要求。3.品位分類與職位分類的比較3四、人員分類管理職位分類與品位分類各有利弊,發展應用中應讓兩種方法相互結合、相互滲透,以收到最佳效果。4.職位分類與品位分類的發展趨勢4第六章人力資源管理第一節人力資源管理概述五、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內容現代人力資源管理包括人力資源規劃、工作分析和設計、員工招聘與甄選、培訓與開發、績效管理、薪酬管理、勞動關係管理與社會保障、職業生涯發展等八個方面工作分析和設計中,工作設計是基礎,是指為了達到組織目標、合理有效地處理人與工作的關係而採取的,對與滿足工作者個人需要有關的工作內容、工作職能和工作關係的特別處理。勞動關係管理與社會保障中,勞動關係指的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在勞動過程和經濟活動過程中產生的關係。正確處理勞動爭議是勞動關係管理的重要內容。社會保障是國家和社會為保護弱者,維護社會公正,以達到社會和諧與社會安全的制度與措施,主要指養老、失業、醫療和工傷保障制度。第六章人力資源管理第二節人力資源規劃與員工招聘1.全面調查明確人力資源管理所處的組織內外部環境是科學制定人力資源規劃的關鍵。2.科學預測人力資源規劃旨在實現組織在各個階段人力資源使用的平衡性,防止組織在某個時期因人力資源發生短缺或過剩而影響組織戰略的實施。3.整體規劃根據人力資源預測的結果,制定人力資源規劃和相關人力資源管理政策,使人力資源規劃成為指導組織招聘和用人的依據。4.動態應用組織終究處在一個開放和動態的環境中,無論是總體規劃還是業務計畫都應該根據組織內外部環境的變化進行修改或更新。一、人力資源規劃的流程第六章人力資源管理第二節人力資源規劃與員工招聘12341.人力資源補充計畫2.人力資源調配計畫3.人力資源開發計畫4.員工職業發展規劃二、人力資源規劃的內容第六章人力資源管理第二節人力資源規劃與員工招聘三、員工招聘1.內部招聘第一,被選聘人員能迅速開展工作第二,保證被選聘人員的素質和能力第三,利於鼓舞士氣,調動組織成員積極性第四,有利於吸引外部人才第五,手續簡便,成本低廉內部招聘的優勢1內部招聘的局限性2第一,造成“近親繁殖”現象第二,因操作不公或心理原因造成內部矛盾第三,人員選擇的有限性第六章人力資源管理第二節人力資源規劃與員工招聘三、員工招聘2.外部招聘第一,可以發揮“外來優勢”第二,利於緩和組織成員之間的緊張關係第三,能夠為組織帶來新鮮空氣第四,人員來源廣,選擇餘地大外部招聘的優勢1外部招聘的局限性2第一,外部招聘人員不熟悉組織情況,進入角色較慢第二,外部招聘人員存在一定的風險第三,影響內部員工士氣第六章人力資源管理第二節人力資源規劃與員工招聘一、績效考核的方法2.筆試1.簡歷篩選3.面試4.測評5.工作樣本技術6.評價中心技術7.體檢較為常用的績效考核方法:第六章人力資源管理第三節績效考核與薪酬管理四、人員甄選2.評分法1.關鍵績效指標法3.目標管理法4.排列法5.相對比較法6.360°評價法7.平衡計分卡人員甄選是指組織通過科學、合理的測試工具,選擇與組織要求相適合的人力資源的過程。人員甄選的方法:第六章人力資源管理第三節績效考核與薪酬管理二、績效考核的流程及偏差控制(1)考核準備階段。(2)衡量績效階段。(3)績效回饋面談階段。(4)制訂績效改進計畫階段。1.績效考核的基本流程由於多種因素影響而使績效考核常常出現偏差,制約了考核功能的發揮。這些偏差主要有主觀好惡偏差、暈輪效應偏差、近因效應偏差、刻板印象偏差、暗示效應偏差、集中趨勢偏差等。
2.績效考核中常見的偏差及控制方法第六章人力資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重在运用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20讲农业的区位选择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
- 小学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 吊篮安全管理措施
-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中考真题演练课件新人教版
- 九年级英语全册Unit5Whataretheshirtsmadeof第4课时习题课件3
- 医学统计学课件-生存分析第十七章资料讲解
- 二零二五年智能制造项目合作合同示范文本下载3篇
- 2024年阳泉固庄煤矿医院高层次卫技人才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附带答案
- 二零二五年钢结构项目居间监理咨询合同3篇
- 2024年江西洪州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验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版)含答案解析
- 矩形砖砌渠道施工方案
-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ppt
- 中医科特色诊疗规范
- 建筑工程一切险条款版
- PEP小学六年级英语上册选词填空专题训练
- 古建筑修缮项目施工规程(试行)
- GA 844-2018防砸透明材料
- 化学元素周期表记忆与读音 元素周期表口诀顺口溜
- 非人力资源经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培训(新版)课件
- 钼氧化物还原过程中的物相转变规律及其动力学机理研究
- (完整word)2019注册消防工程师继续教育三科试习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