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_第1页
《拿来主义》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_第2页
《拿来主义》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_第3页
《拿来主义》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_第4页
《拿来主义》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拿来主义》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2.《拿来主义》同步练习(文字版|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譬(pì)如吝(lìn)啬孱(chàn)头残羹冷炙(zhì)

B.蹩(bié)进仪(yì)节古董(dǒng)冠冕(miǎn)堂皇

C.精粹(cuì)禁(jìn)绝脑髓(suǐ)剔除糟粕(pò)

D.自诩(xǔ)混淆(hǔn)磕(kē)头子丑寅(yín)卯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调查结果显示,40%以上的老年人在消费时曾经被骗,最容易让老人被骗的消费品是:保健品、促销品、旅游商品及预付费消费等。

B.法新社援引李克强“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车只减不增"的话称,李克强的表态意味着中央政府将在大范围削减开支上做出表率。

C.烟花一向和贴春联、守岁等被列为中国传统的春节习俗,但由于对空气污染现状的担忧,民众对燃放烟花爆竹的热情正在悄悄退去。

D.许多行车记录仪和监控摄像头记录下了陨石坠落的景象,滑行速度非常快,坠落时发出数声巨响,伴随一道白光闪过天际,其景象如同灾难大片。

二、情景默写

3.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用“___,___”两句话,表达出“君子治学"要善于运用“拿来主义”的观点来丰富自己。

(2)杜甫在《登高》中从时间和空间着笔,表现诗人客居异乡,疾病缠身而漂泊孤独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两句话,借助“酒"“月”两个意象来抒发自己感伤的情怀。

三、填空题

4.从下列各句后面提供的词语中选择一个恰当的填在横线处。

(1)“选择何种特殊演出样式并不重要,但马克思的理论决不会被"在《文汇报》所做的一次访谈中,他严肃地说。(误解曲解)

(2)当前国际领域不确定性和乱象持续存在,但中非合作将继续照亮人类走向光明前程的道路。(不管尽管)

(3)随着媒介技术变革发展,融媒体传播趋势则为春晚带来了更多新可能,带来了春晚节目内容的不断_____________、节目形式的不断创新、舞美效果的诸多惊喜等。(丰富丰盛)

四、选择简答

阅读下面的三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段一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瞌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灸做奖赏。

文段二

读书与修身有着密切关系,修身的首要一条就是读书。【】。修身实际上是指如何使一个人的身体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在现代社会中,如果我们能学会动中求静,则对社会以及我们个人的身心都有益处。“养德养生只是一事”,人的所有危害心理健康的情绪,都是从人有一个“小我"开始的,如果能()“小我”,危害性的情绪就消失了。所以,修身最好的境界是把德性培养、人格完善和自己的发展融为一体。读书也是一种练功,是一个收心去杂念的过程。要读书,就要凝神静虑,致心一处。有些人光读些“大全"“技巧”之类的实用书籍,这是生存的需要,本来是()的,但在一个注重人格全面发展的社会中,只读那些能赚钱的书,毕竟是浅薄的。人们应该多读对人类的一些生命处境加以关怀或思考的书籍,包括一些很好的文学作品、小说等。

文段三

传统社会最讲究“圈子"。费孝通早在《乡土中国》一书中,就提出中国的乡村“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乡亲的交往,全凭相熟度、关系度,好比投石入水的涟漪效应,一圈圈扩展开,愈远愈疏,愈近愈密。

现代社会则是一个“①",“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于是应了美国学者弗里德曼的描述:走在大街上,陌生人保护我们,如警察;②,如罪犯。陌生人教育我们的孩子,建筑我们的房子,用我们的钱投资……陌生人保持日常互动,确定彼此的边界,必须()一系列契约规则,旗帜是教化的道德,底线是强制的法律。

诚然,看病找相熟的医生,求教知识难点找老同学……③,则可。泛化开来,奉行“熟人是一宝,关系最重要"的庸俗哲学,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则不可。尤可畏者,是好些官员也()在圈圈内,热衷私相授受。

5.上面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或字形,以及填入括号处的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自诩xǔ剔除无可非议依据盘桓

B.佳节大典剔除无可厚非依赖盘桓

C.瞌头贺喜去除无可厚非依据盘旋

D.残羹(gēn)冷灸去除无可非议依赖盘旋

6.下列填入文段二中括号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修身的“身”主要不是指生理的躯体,而是人的各种行为的综合载体

B.修身的“身"不仅指生理的躯体,更指人的各种行为的综合载体

C.修身的“身”主要不是指人的各种行为的综合载体,而是生理的躯体

D.修身的“身"不仅指生理的躯体,也指人的各种行为的综合载体

7.文段二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人们应该多读对人类的一些生命处境加以关怀和思考的书籍,包括一些很好的文学作品。

B.人们应该多读一些对人类的生命处境加以关怀或思考的书籍,包括一些很好的文学作品。

C.人们应该多读一些对人类的生命处境加以关怀和思考的书籍,包括一些很好的文学作品、小说等。

D.人们应该多读一些对人类的生命处境加以关怀和思考的书籍,包括一些很好的文学作品。

8.依据文段三,说说你对“涟漪效应”的理解。

9.请在文段三中划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词最初在唐代开始出现,在晚唐五代以后被人们称为“曲子词"。至北宋初,词在题材与语言风格上,大体已经形成定局。北宋中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日益集中,加上北宋词人懂得音律的更多,宋词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发展______①_____。

北宋中期以后,苏轼首先______②_____开创了豪放一派。在这之前,宋词依然流连于写作男情女爱与离愁别恨,而苏轼开始在词中表现个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和明确的爱国主题。并且苏轼敢于“以诗入词”,使词不仅从音乐的附属品正式转变为独立抒情,而且突破了词在音律方面所受到的严格束缚,这提高了词的极大的文学地位。

到南渡时期,李清照自成一家,独创易安体,词风朴素清新,手法细腻完美,被誉为婉约之宗。南宋前期最杰出的代表词人当属辛弃疾,他不仅继承了苏轼的豪放风格,而且创新式地以散文化的笔调写词,使词的题材选择达到了______③_____的境界。他创作的词雄壮慷慨,意境阔大,表现出了词人坚定不移的爱国思想。

10.下列各项中的双引号,与文中加点字“曲子词"的双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真实的世界却在暗淡下来。“七七事变”一起,清华图书馆的灯光全灭了。(《上图书馆》)

B.袁隆平是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中国科学家之一。他正在引领一场新的“绿色革命"。(《喜看稻菽千重浪》)

C.四位考上大学的同学胸前戴着大红花,像英雄一般。钟扬也渴望成为那样的“英雄”。(《探界者钟扬》)

D.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拿来主义》)

1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①___②___③

12.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将正确的句子写出来。要求: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五、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②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③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④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⑤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⑥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⑦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⑧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⑨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⑩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鲁迅《拿来主义》)

1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不对外开放,不实行“拿来主义",就没有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快速发展。

B.八十多年前,帝国主义国家“送来”;八十多年后,它们仍有可能给我们“送来“。

C.否定或者肯定传统的文化和外来的文化,都不利于创造新时期自己民族的新文化。

D.失去“运用眼光,自己来拿"的要旨,“拿来主义”就不能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14.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破立结合,①至⑦段立中有破,批判“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⑧至⑩段破中有立,对“拿来主义"做正面、直接、具体的阐述。

B.文章第④段阐述了“抛给”和“送来"在本质上的一致性;“抛给”即“送来";第⑥段列举了他国“送来”的大量事实。

C.第⑨段中文章以“大宅子"设喻论证如何对待文化遗产,批判了“孱头”“昏蛋"“废物”等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D.第⑩段重申“拿来主义"的主张并对拿来主义者提出要求,指出要区别对待文化遗产,实行“拿来主义”对建设民族新文化重要且紧迫。

15.文章中第①段说“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请赏析这句话。

16.第③段在论证方法上有何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17.第⑧⑨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大宅子”“鱼翅"“鸦片”“姨太太"分别指什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的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房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刺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节选自鲁迅《拿来主义》)

18.“鱼翅"“鸦片”“姨太太"各比喻什么

19.请简述“拿来主义”的含义,并分析“大宅子"“孱头”“昏蛋"“废物”分别指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文学遗产的批判继承问题,是鲁迅一直非常注意的一个重大问题。在他写作《拿来主义》的时候,不少人对文学遗产不敢接触,中国的、外国的旧文化都不要,好像一接触就会被染污、被俘虏过去,不得了。他们也说要成为新人,也说要创造新文艺,可就不懂得:“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鲁迅指责这种人为“孱头”。鲁迅讲过很多话,摆事实,讲道理,希望他们不要再这样的害怕。

第一,他认为避忌旧文化,是衰病、无力、缺乏自信的表现;壮健、有魄力、富于自信的人是决不会这样的。他说:“无论从哪里来的,只要是食物,壮健者大抵就无需思索,承认是吃的东西。惟有衰病的,却总常想到害胃,伤身,特有许多禁条,许多避忌;还有一大套比较利害而终于不得要领的理由,例如吃固无妨,而不吃尤稳,食之或当有益,然究以不吃为宜云云之类。"他说像这类人物,如果再不振作,就会更加衰弱下去,因为他终日战战兢兢,自己先已丧失活气了。他又说:“我们吃东西,吃就吃,若是左思右想,吃牛肉怕不消化,喝茶时又要怀疑,那就不行了——老年人才是如此;有力量,有自信力的人是不至于此的。”他说汉唐虽有边患,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凡取用外来事物时,自由驱使,绝不介怀。而一到衰弊陵夷的时刻,神经就衰弱过敏,对外国东西,便推拒,惶恐,退缩,逃避,抖成一团了°我们究竟是甘心当弱者,还是应该努力做强者?

第二,他认为文艺上的创新必须择旧,一味害怕,是绝不行的。他说:“要进步或不退步,总须时时自出新裁,至少也必取材异域,倘若各种顾忌,各种小心,各种唠叨,这么做即违了祖宗,那么做又像了夷狄,终生惴惴如在薄冰上,发抖尚且来不及,怎么会做出好东西来。"他在论新木刻时,又指出有两条路:一条是“采用外国的良规,加以发挥,使我们的作品更加丰满”;另一条是“择取中国的遗产,融合新机,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他认为我们对旧文化,无论是中国遗产中的精华还是外国遗产中的良规,实在都还知道得太少,吸收得太少。

第三,他阐明了保存遗产与开创新业的辩证法。他说:“我已经确切地相信:将来的光明,必将证明我们不但是文艺上的遗产的保存者,而且也是开拓者和建设者。”保存当然不同于保古,不是为了复古。保存下来也不是模仿和照搬,而只能是为了择取优点。只有抱着革新的目的,认识到了择旧的重要作用,遗产才会得到大家的重视与爱护。

“拿来主义"好得很,因为它有科学性。如果不先拿来,许多有用的东西就被抹杀、毁灭了,还谈得到什么使用与存放?对旧文化,当然需要“批”,这有利于择取。只有首先拿来了,不毁灭掉,才能进行择取。“拿来主义"好得很,因为它同时也有革命性,创新离不开择旧,不先拿来无从创新。

(摘编自徐中玉《创新必须择旧——读札记》)

20.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非常关注文化遗产,为了批判不敢接触旧文化的人,就写了《拿来主义》。

B.一些人既害怕被旧文化染污,又不敢创造新文化,鲁迅认为这些人是“孱头”。

C.汉唐时能自由使用外来事物,这与国力强大、魄力雄大、人民富有自信有关。

D.鲁迅认为,木刻需要将中国的遗产与外国的良规加以融合,才能有新的发展。

21.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针对害怕旧文化的“孱头",重点阐述批判旧文化与创新的关系。

B.文章第二段的论述采用了举例、引用、比喻和对比等论证方法。

C.文中从三方面阐述鲁迅的观点,多次引用鲁迅的话来增强说服力。

D.作者最后指出“拿来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认可鲁迅的观点。

2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认为,要成为新人,创造新文艺,对待旧文化应用“拿来主义"的态度,而不应害怕旧文化。

B.鲁迅认为,文艺上的创新必须择旧,应多知道、多吸收中国遗产中的精华和外国遗产中的良规。

C.鲁迅能辩证看待保存遗产与开创新业的关系,并认为我们是遗产的保存者、开拓者和建设者。

D.鲁迅认为,对待旧文化的态度应该是先“拿”后“批",“拿”就是为了使用,“批"则有利于择取。

参考答案:

1.C

2.B

3.君子生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