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七章 城市与城市化-人教版高三地理试题_第1页
(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七章 城市与城市化-人教版高三地理试题_第2页
(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七章 城市与城市化-人教版高三地理试题_第3页
(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七章 城市与城市化-人教版高三地理试题_第4页
(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七章 城市与城市化-人教版高三地理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城市与城市化第1讲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考纲点击:1.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2.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eq\a\vs4\al(,,\x(城市内部空间结构))eq\a\vs4\al(教材回顾)1.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按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可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2)城市功能区①形成原因: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中的集聚。eq\a\vs4\al(②\x(\a\al(主要,类型))\b\lc\{(\a\vs4\al\co1(住宅区: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商业区: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工业区: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③发展变化a.住宅区分化出现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b.一些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市中心形成特殊的商业区,即中心商务区。c.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会形成其他功能区,如行政区、文化区。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含义: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做城市地域结构。(2)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3)形成因素因素影响经济因素(主要因素)各活动支付土地租金的高低交通便捷程度影响地租高低距市中心远近影响地租高低社会因素收入的不同导致住宅区的分化知名度吸引更多住宅和商场进入种族或宗教形成种族聚居地历史因素古建筑和街道对现代功能分区有深远影响(4)发展变化①混杂布置阶段早期城市地域范围狭小,市中心主要为工业用地。②工业外迁阶段③分区形成阶段:市中心出现商业区。eq\a\vs4\al(读图忆知)1.某城市示意图(1)若图中工业区布局合理,则该市主导风向是______。(2)除考虑风向外,从图中分析该市工业区布局的合理性有哪些?(3)F、G所示的两区域中,表示商业中心的是____区域。(4)A、B、C、D四地中,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__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1)在同一位置比较付租能力强弱①O位置是________。②O处付租能力最强的活动是________,甲功能区是________。③O处付租能力最弱的活动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2)随距离变化比较付租能力变化①随距O处距离增大,付租能力下降最快的是________。②P-Q范围付租能力最强的是________,乙功能区是________。③Q-R范围付租能力最强的是________,丙功能区是________。答案:1.(1)偏南风(2)靠近铁路和公路,运输方便;靠近河流,用水方便;和居住区之间有河流作为隔离带,减少污染。(3)G(4)A位于盛行风向的上风向,靠近河流上游和风景区。2.(1)①市中心②A商业区③C占用土地多,租金成本过高(2)①A(商业)②B住宅区③C工业区经济因素对功能分区的影响及功能区的合理布局(师生共研要点)1.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交通通达度差异和各项功能活动付租能力的不同是促使城市功能区形成的主要经济因素,图解分析如下:(1)距市中心远近→地租差异→功能区的划分(2)交通通达度不同→地租差异→功能区的划分2.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原则(1)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有便利的交通。(2)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减少对居住区的污染,基本原则如下:第一,基本无污染的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工业可以布局在城内居民区。第二,用地规模大,对空气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可以布局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区。第三,严重污染或有重大安全隐患的工业远离城市,并考虑盛行风向和水源地。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或者垂直方向上,远离水源地或布局在河流的下游。(3)在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设置防护带。3.地租曲线图的判读方法在判读地租曲线图时,注意抓住距城市中心的距离和交通的影响,从综合付租能力和地租水平两方面分析。(1)坐标图主要体现的是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对城市地租的影响,距离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地租又受到交通通达度的影响,往往在距离市中心比较远的地区形成地租值高峰。(2)等值线图用地租等值线表示城市地租的变化,是一种特殊的等值线图,地租数值由里向外减小,该等值线并不是规则的同心圆,弯曲的地方主要是受交通通达度的影响。判读时要注意三“读”:一读极值:该区域地租的最大值、最小值。二读密度:等地租线的疏密变化。三读凹凸:等地租线的弯曲变化及形成原因。eq\a\vs4\al(对点演练)(2016·日照模拟)下图为某城市规划图,为加强新区建设,将新建居住地、公路线各一处。有居住地B1、B2、B3和公路L2、L3作为选址方案。读图完成1~2题。1.新建住宅区和公路线的最佳组合是()A.B1、L2B.B3、L2C.B2、L3D.B3、L32.关于该城市叙述正确的是()A.工业区分散布局利于环境保护B.为改善城市环境设置了基本农田C.工业新区位于市中心的下风向D.城市空间形态主要受交通线的影响解析:1.D2.A第1题,图中B1占用耕地,不合适;B2距城区较远,两面被铁路包围,受噪声污染;B3位于工业区的上风向,邻山、湖,环境较好,最适宜建住宅区。L2占用耕地,从市内穿过,易造成市内交通拥堵;L3不占用耕地,且从城市外缘经过,不影响市内交通,同时又连接规划的居民点B3,故最适宜修建公路线。第2题,该地北部、东部为丘陵地形,城区布局空间较小,主导风向为东南风。若工业区集中布局,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将会加大环境压力,故工业区分散布局利于环境保护;图中显示工业新区位于市中心的东北部,位于与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该城市空间形态受地形和河流影响较大。(2016·河南六市联考)图1是我国南方某大城市地铁线分布图,图2是该城市某地铁站一天中部分时段进出站人数统计图,读图完成3~4题。图1图23.据图1分析,甲、乙、丙、丁四地中可能位于中心商务区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4.据图2分析,该地铁站所在的功能区是()A.中心商务区B.住宅区C.工业区D.文化区解析:3.A4.B第3题,中心商务区一般位于城市中心、交通便利的区域。图中甲地有多条地铁线相交,在四地中交通条件最好,故可能是中心商务区。第4题,从该地铁站6~21时进出站人数可看出,6~9时为刷卡进站高峰,说明该时间段有大量人员离开此地,在18~21时为刷卡出站高峰,说明有大量人员进入该地,与住宅区情况一致。(2016·岳阳模拟)下图表示某城市地租等值线,读图回答5~6题。5.造成局部地租等值线向城外凸出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条件B.行政干预C.人口分布D.交通运输6.若要在①②③④四处中选一处建大型超市,最好选在()A.①B.②C.③D.④解析:5.D6.B第5题,城市地租一般由市中心向外递减,图中局部地租等值线向外凸出,表明该处地租高于两侧,结合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是距离市中心远近和交通通达度,可判断交通运输是使其凸出的主要原因。第6题,大型超市应建在交通便捷、地租相对较低的区域,图中②位置最好,接近两个商务中心、沿高速公路分布、地租相对较低。(2016·太原四校联考)城市地域功能区地租指数是指城市某功能区单位面积土地租金与该区人口日流通量的比值。下图为世界某城市地域功能区地租指数与布局方位雷达图。读图回答7~8题。7.图中该城市商业区地租指数较低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中心环境质量较差B.城市中心金融机构较多C.城市中心流通人口较多D.城市中心商品流通量较大8.若图中有高级住宅区分布,则它可能分布在该城市的()A.西北方向B.西南方向C.东北方向D.东南方向解析:7.C8.B第7题,中心商务区地租很高,但由于该功能区的人口日流量大而导致地租指数较低。第8题,高级住宅区地价较高,其地租指数要高于低级住宅区。由图可知,高级住宅区应分布在该城市的西南方向。eq\a\vs4\al(,,\x(城市区位与城市等级体系))eq\a\vs4\al(读图忆知)城市体系示意图(1)城市等级不同,城市数量不同①A等级城市数量最少,说明其等级________。②数量最多的是________等级的城市。(2)城市等级不同,城间距离不同①B等级城市间的距离比C等级城市间距离________。②城市间距离最小的是________等级城市。(3)城市等级不同,服务范围不同服务范围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等级城市。(4)城市等级不同,服务功能不同①服务功能最强的是________等级城市。②B等级城市可被________等级城市服务覆盖。答案:(1)①最高②C(2)①大②C(3)AC(4)①A②Aeq\a\vs4\al(要点一)城市区位因素的判断与评价(师生共研要点)一个城市在形成初期的选址,到中后期的发展,受不同区位因素的影响。1.自然因素影响城市选址2.社会经济因素促进或限制城市发展在影响城市的因素中,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自然因素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条件,而经济发展、交通、政治等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如从交通条件考虑,城市优先选择在沿海、沿江、沿铁路干线和高速公路沿线等交通便捷的地带。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会促进城市的发展,如湖南株洲因铁路而兴起;有时也会减缓城市的发展,如京杭大运河带动了济宁的发展,但随着京杭大运河地位的减弱,济宁的发展也逐渐衰退。eq\a\vs4\al(对点演练)(2016·无锡模拟)下图为我国夜景卫星图片,图中亮光可反映城市的分布和密度,读图回答1~2题。1.从城市的起源角度看,鞍山、攀枝花、大庆三城市的共同之处在于()A.疗养城市B.河流干支流汇合处C.矿业城市D.政治中心2.图中显示我国的大城市多分布在东部沿海的平原地区,不属于其主要成因的是()A.位于沿海、河流的沿岸,对外交通方便B.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C.平原地区交通和住宅建设的成本低D.其中许多城市作为宗教圣地发展起来的解析:1.C2.D第1题,鞍山和攀枝花为铁矿资源开发而兴起的城市,大庆为石油资源开发而兴起的城市,因此共同之处都是矿业城市。第2题,我国东部沿海平原地区主要是由于自然条件优越,地形、气候、交通、对外联系等利于城市建设和发展,与宗教关系不大。eq\a\vs4\al(要点二)影响城市等级的因素及不同等级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名师点拨要点)1.影响城市等级体系的因素(1)地理位置地理位置优越,发展条件好,腹地广阔,利于城市发展,能够提高城市等级,扩大服务范围。(2)资源条件资源丰富的地区,为城市发展提供丰富的物质条件,可促进城市规模扩大,其等级和服务范围都随之提高。(3)交通条件交通便利,城市发展快,城市等级提高,服务功能和范围扩展。(4)人口条件人口稠密地区的城市服务范围相对人口稀少地区要小,所以人口稠密地区城市密度比人口稀少地区大。2.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在同一个城市体系内,不同等级城市间存在“嵌套”形式的关系,即等级高的城市在功能和服务上会覆盖等级低的城市,等级低的城市的居民所需的一些服务需要到等级高的城市中得到。eq\a\vs4\al(对点演练)(2016·浙江六校模拟)下图是宁夏沿黄城市带规划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1.沿黄城市带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是()A.水源B.交通C.地形D.能源2.图示区域城镇的特征是()A.该区域包含10个城市等级B.城市等级越高数量越多C.银川市提供的服务种类最多D.青铜峡市的服务范围包含吴忠市的服务范围3.提升沿黄城市带的辐射带动能力,应优先发展()A.高新技术产业B.重化工业C.旅游休闲业D.交通等基础设施解析:1.A2.C3.D第1题,沿黄城市带所在的宁夏平原引黄灌溉,发展基础较好,促进了沿黄城市带的形成。第2题,该区域包含首府、地级市、县3个城市等级,城市等级越高数量越少,提供的服务种类越多,高一级的城市服务范围包含低一级的城市服务范围。第3题,经济发展程度和交通通达度是影响城市辐射范围的主要因素。(2016·潍坊模拟)读欧洲西部某城市地域结构图,完成4~5题。4.关于该城市的说法,错误的是()A.该城市兴起的主导因素是河流B.甲区域为高级住宅区C.交通是乙、丁两区共同的区位因素D.火车站与汽车站不宜集中布局5.该市高速公路的开通,最先影响其()A.城市等级B.服务范围C.产业结构D.行政范围解析:4.D5.B第4题,从图中可看出,有河流从该城区流过,说明该城市兴起的主导因素是河流;甲靠近风景区,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应为高级住宅区;丁位于市中心,交通通达度好,乙位于铁路和高速公路交会处,交通便利,因此交通是乙、丁两区共同的区位因素;火车站与汽车站宜集中布局,方便人们出行。第5题,该市高速公路开通后,与外地的交通变得更加便捷,服务范围扩大。本讲课堂小结[知识构建][关键点拨]1.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4大主要因素:经济、社会、历史、行政。2.城市中影响地租高低的2大因素:交通通达度和距市中心远近。3.城市3大主要功能分区: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4.一般城市等级越高,数量越少,其服务级别越高,服务范围越大。5年全国·2年地方考向一城市功能分区与城市区位(2014·全国高考新课标卷Ⅰ)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第1题。1.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A.地形分布B.绿洲分布C.河流分布D.沙漠分布解析:选B兰新铁路主要经过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所以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和水源关系密切,而绿洲地区有丰富的水源,所以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绿洲的分布。(2015·江苏高考)下图为《清明上河图》(局部),反映了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繁华的城市风貌。读图回答2~3题。2.东京城形成的最有利条件是()A.文化底蕴深厚B.商业繁荣发达C.人口高度集聚D.水陆交通便利3.东京的城市功能主要以()A.行政功能为主B.军事功能为主C.文化功能为主D.经济功能为主解析:2.D3.A第2题,读图可知,当时的东京城有河流(汴河)流经,大小船只穿梭于河流中,水运便利,加之陆路交通发达,形成商业繁荣发达的东京城。第3题,东京作为当时的北宋都城,其最主要的功能是行政功能。(2015·四川高考)下图反映我国某城市某工作日0:00时和10:00时的人口集聚状况,该图由手机定位功能获取的人口移动数据制作而成。读图回答4~5题。4.按城市功能分区,甲地带应为()A.行政区B.商务区C.住宅区D.工业区5.根据城市地域结构特点推断,该城市位于()A.丘陵地区B.平原地区C.山地地区D.沟谷地区解析:4.C5.B第4题,甲地带0:00时人口密度较大,10:00时人口密度较小,符合住宅区的人口变化特点。第5题,该城市的地域形态属于团块状,道路呈网格状分布,城市地域呈同心圆状向外延展,可判断为平原地区的城市。(2014·山东高考)下图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读图完成6~7题。6.该城市的布局模式有利于()A.缩短居民出行距离B.改善城市生态环境C.加强各区之间联系D.节省基础设施投资7.该城市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应分别安排在()A.①处和③处B.①处和④处C.②处和③处D.②处和④处解析:6.B7.A第6题,该城市城区布局属于组团式,四片城区分布于城市林地之间,各片城区接近自然,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但这种布局模式会延长居民出行距离、增加基础设施投资,不利于加强各区之间联系。第7题,物流园区需要布局在交通便捷且地价较低的地方,图中①处位于高速公路出入口附近和城市公路沿线,交通便捷,同时位于城市外缘,地价相对较低;化工园区需要布局在城市河流的下游、盛行风的下风向以及交通线附近,图中③处位于城市河流的下游、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以及公路沿线,适宜布局化工园区。8.(2015·江苏高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下图为某年江苏省城市地价及省辖市中心城市常住人口示意图。(1)江苏省各城市地价空间分布的大致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地价带的城市主要沿________、________分布。对苏州和南通地价影响最大的城市是________。(2)影响江苏省内各城市地价差异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价差异对低地价区产业发展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对高地价区产业发展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解析:第(1)题,由图中可以看出地价的空间分布趋势总体上是南高北低。高地价带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南部,大体沿长江、铁路线分布。苏州与南通距离上海近,其地价受上海的影响明显。第(2)题,地价的高低主要与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的多少有关。低地价区因地价低,容易吸引产业进入,承接产业转移;对高地价区产业的影响主要是发展高附加值的产业,可以优化产业结构。答案:(1)从南向北逐渐降低京沪线、沪宁线、宁启线(任答一点)长江上海(2)经济发展水平城市人口规模有利于承接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结构考向二城市等级体系9.(2014·广东高考)下图为某年许昌与周边部分城市的高速公路日均流量图,根据流量大小分为五个等级。下列城市与许昌之间的高速公路日均流量处于同一等级的是()A.平顶山和新乡B.焦作和漯河C.济源和开封D.郑州和洛阳解析:选C首先阅读图例,然后对照各城市与许昌之间的日均流量进行判断。读图可知,许昌与郑州之间的日均流量等级最高,与平顶山、漯河、洛阳之间的日均流量等级依次降低,与济源、焦作、开封之间的日均流量等级最低。许昌与平顶山、新乡之间,与焦作、漯河之间,与郑州、洛阳之间的日均流量等级都不相同;许昌与济源、开封之间的日均流量属于同一等级。第2讲城市化考纲点击:1.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eq\a\vs4\al(,,\x(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eq\a\vs4\al(教材回顾)1.城市化(1)含义: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2)驱动力eq\b\lc\{(\a\vs4\al\co1(推力: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拉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3)城市化水平:可以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表示,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4)意义:带来了聚落形态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是社会进步的表现。2.世界城市化的进程(1)一般表现: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2)阶段和特点城市化进程示意图①看城市人口比重确定城市化进程的阶段A初期阶段,B加速阶段,C后期阶段。②看城市化进程曲线分析变化特点a.B阶段到C阶段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发展速度逐渐减慢。b.目前中国城市化进程处于B阶段。(3)地区差异:发达国家大都进入城市化的后期阶段,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处于初期或加速阶段。不同国家和地区城市化差异(名师点拨要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导致城市化差异的直接原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其城市化进程也不同。二者比较如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起步时间早(英国最早,从18世纪中叶开始)晚(20世纪中叶以来)目前速度趋缓(甚至停滞)快城市人口比重大小大(70%以上)小(不到40%)原因起步早,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起步晚,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所处阶段后期阶段初期阶段或中期阶段城市化表现及原因表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发展不合理原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郊区基础设施完善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eq\a\vs4\al(对点演练)(2016·衡水模拟)下图反映了世界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城市人口分布状况。读图完成1~2题。1.关于世界两类地区城市化进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1950~1965年期间,两类地区城市化水平相差不大B.目前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依然很快C.欠发达地区在2025年时城市化水平接近发达地区D.目前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明显高于欠发达地区2.由图可知()A.该时期内,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下降B.未来城市人口增长将主要集中在欠发达地区的城镇C.发达地区城市人口数量呈减少趋势D.目前世界城市人口数量发达地区多于欠发达地区解析:1.D2.B第1题,据图可知,1950~1965年期间,两类地区城市化水平相差最大;目前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但速度慢;欠发达地区在2025年时城市化水平尚不到60%,而届时发达国家已接近90%;目前欠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仅达到50%左右,仅接近发达地区1950年水平。第2题,由图可知,全世界城市人口在欠发达地区比例越来越大,在发达地区比例越来越小,所以未来城市人口增长将主要集中在欠发达地区的城镇。发达地区城市人口占世界城市人口比例下降,但城市化水平和城市人口数量依然上升;目前欠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低,但由于人口基数大,城市人口数量欠发达地区多于发达地区。(2016·西安模拟)读我国两城市不同年份的人口分布构成示意图,完成3~4题。3.图中显示,1995~2015年间()A.甲、乙两城市老城区人口均有所减少B.甲城市老城区人口比重变化幅度比乙城市小C.甲、乙两城市远郊区、县区人口数量比较接近D.甲城市近郊和新城区人口比重变化幅度比乙城市大4.甲、乙两城市处于城市化进程的()A.初期阶段B.中期阶段C.后期阶段D.逆城市化阶段解析:3.D4.B第3题,读图可知,该图只是表示人口比例的变化,并没有说明人口数量的多少,虽然老城区人口比例略有减少,但该城市人口总数仍在逐渐增大,所以老城区人口数量不一定减少;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甲城市老城区人口比重变化幅度比乙城市大;甲、乙两城市远郊区、县区人口比例相当,但两城市人口总数不一定相同,所以其郊区人口总数可能有差别。第4题,读图可知,甲、乙两城市老城区人口比重有所下降,近郊和新城区人口比重上升较快,而远郊区、县区人口比重下降较快,应该处于城市化进程的中期阶段。eq\a\vs4\al(,,\x(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eq\a\vs4\al(教材回顾)1.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改变(1)生物多样性减少。(2)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3)废渣影响城市土地质量。(4)出现城市“热岛”现象,密集建筑群影响日照、风速和风向。2.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和噪声污染。3.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1)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污染。(2)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eq\a\vs4\al(读图忆知)气温变化示意图(1)由现象判断问题①市中心气温________,向郊区气温________。②该问题是________,其成因主要与市区________排放多有关,来源主要有人口密集、居民生活、________生产和交通工具等。(2)由原因分析措施①开发新区和建设新城分散人口和________;②发展________交通;③增加城市________面积。答案:(1)①高降低②城市热岛废热工业(2)①工业②绿色③绿地eq\a\vs4\al(要点一)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师生共研要点)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2)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eq\a\vs4\al(要点二)“城市病”的表现及解决措施eq\a\vs4\al(对点演练)一道中梁山将重庆市九龙坡区分割为东西两城。在东城提档升级的同时,九龙坡区以东西协调发展为题,通过“西城再战”,全面拉开了西部地区大开发大发展的城市框架,引领九龙西城的30多万居民从“城镇时代”向“城市时代”迈进。据此回答1~2题。1.九龙坡区西城与东城相比()A.经济发展水平低B.土地价格高C.交通便利D.为人口的主要迁入区2.九龙坡区“西城再战”的有效措施是()A.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B.扩大城市用地规模C.地方政府政策支持D.建卫星城,开发新区解析:1.A2.C第1题,从材料可知,东城在提档升级,而西城通过“西城再战”拉开了大开发大发展的城市框架,说明九龙坡区西城与东城相比,经济发展水平低。西城土地价格低,交通状况较差,主要为人口迁出区。第2题,因为西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不可能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也不宜扩大城市用地;因为西城城镇规模较小,污染较轻,不用建设卫星城,开发新区;因此其有效措施是地方政府政策支持。(2016·烟台模拟)海绵城市,是能够像海绵一样吸水的城市。就是在城市小区里布置若干地块,用吸水材料建设(如下图),作为海绵体,暴雨的时候就作为蓄水的地方,那些被海绵体充分吸收的雨水还可以再次利用,如浇花、洗车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水资源紧张局面。据此回答3~4题。3.“海绵城市”最主要是改变了水循环环节中的()A.径流B.降水C.下渗D.蒸腾(蒸发)4.“海绵城市”的建设有利于()①缓解城市缺水问题②补充地下水③延长径流集聚时间④解决城市内涝问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3.C4.A第3题,“海绵城市”中的海绵体能吸收水分,作为暴雨的储水器,必然增加了下渗量。第4题,依据材料,“海绵城市”的建设会增加城市水资源,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状况。(2016·嘉峪关模拟)读我国某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的相关数据比较表(单位:毫米),回答5~6题。年平均降水量转化为径流的总降水量转化为地表径流的降水量转化为地下径流的降水量城市中心区67540533768郊外平原区645267961715.导致该城市中心区和郊外平原区“转化为地下径流降水量”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城市中心区()A.降水量少B.硬化地面增加C.过度开采地下水D.水资源利用率低6.下列措施对缓解两地“转化为地下径流降水量”的差异作用不大的是()A.增加城市绿地面积B.保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C.完善城市排水系统D.限制城市建筑物的高度解析:5.B6.D第5题,城市中心区由于硬化地面增加,转化为地下径流的降水量减少。第6题,增加绿地面积、保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完善城市排水系统都可以增加转化为地下径流的降水量,而限制城市建筑物的高度不起作用。本讲课堂小结[知识构建][关键点拨]1.衡量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2.城市化的动力主要包括推力和拉力两方面的因素。3.世界城市化进程包括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和后期阶段,发达国家一般处于后期成熟阶段,我国处于中期加速阶段。4.城市化会改变城市地理环境,在城市建设中应以生态城市为目标。5年全国·2年地方考向一城市化进程及特点(2015·重庆高考)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读图回答1~2题。1.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A.20%~30%B.30%~40%C.40%~50%D.60%~70%2.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A.工业化程度提高B.人口增长率增大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解析:1.B2.A第1题,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的时间大约是1965年,此时最上面的一条曲线代表的国家城镇化水平最高(60%~70%),乡村人口比重最小,为30%~40%。第2题,由图可以看出,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为最下面的一条曲线代表的国家,其城镇化水平低,但是城镇化水平提高很快,说明其工业化程度提高。3.(2015·广东高考)下表为2009年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统计表。由此可判断该年()国家中国*印度德国美国人口数/百万人1338115582307比重/%1713845*未含台湾省统计数据。A.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明显超过了德国B.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数量比德国少C.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美国少D.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多解析:选D表中反映了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因此表中数据不能直接反映城市化水平,德国是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中国;表中数据不能显示城市数目的多少;该国人口总数乘以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的比重,即可得出该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数,经计算可得出,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和美国多。(2014·四川高考)下图是某城市1990年和2010年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图。读图回答4~5题。4.下列四地单位面积人口数量,2010年较1990年增长最大的是()A.2千米附近B.4千米C.8千米5.结合城市与城市化知识推断,图中人口密度二十年的变化是()A.城市化水平降低的表现B.城市地租水平保持稳定的需要C.城市等级提高的结果D.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的反映解析:4.D5.D第4题,单位面积人口数量即人口密度。由图示信息可知,在距市中心6千米附近,2010年人口密度开始超过1990年人口密度。四个选项中,在距市中心10千米附近,2010年人口密度与1990年人口密度相差最大,故在距市中心10千米附近2010年较1990年单位面积人口数量增长最大。第5题,由图示信息可知,从1990年到2010年的二十年间,在距市中心6千米范围内的城区,人口密度大幅度下降,在距市中心较远的地区,人口密度增加,说明城市的一些功能区迁出城市中心区,考向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015·全国高考新课标卷Ⅰ)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第6题。6.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A.提供园林观赏景观B.保护生物多样性C.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D.调节局地小气候解析:选C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增加雨水的下渗量并充分利用雨水,同时减小了地表径流,起到控制雨洪的作用。(2015·安徽高考)下图表示某市2003~2013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读图完成7~8题。7.据图推测,2003~2013年该市()A.退耕还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B.围湖造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C.水土流失,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D.城市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8.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A.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B.居民平均通勤距离缩短C.城市“热岛”效应增强D.生物多样性增加解析:7.D8.C第7题,根据图中所示的土地利用类型及柱的高低,可以判断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变化。由图可知,林地面积自2003年到2009年增加,2009年到2013年减少;水域面积2003年到2006年有所减少,2006年到2009年有所增加,2009年到2013年有所减少;未利用地面积2003年到2006年增加,2006年到2009年减少,2009年到2013年基本上没有变化;由图可知,自2003年到2013年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而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由此可以推知,该城市面积在不断扩大。第8题,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不断增加,会导致地面硬化面积不断增大,不利于地表径流的下渗,导致地表径流下渗量减少;城市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导致城市范围的不断扩大,城市内的交通线路延长,因此居民平均通勤距离会延长;城市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导致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城市的人口、工业越来越多,会加剧城市的“热岛”效应;城市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势必会造成耕地和林地面积有所减少,很多生物失去了栖息地,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2014·重庆高考)有人把城市楼房超过90m部分的高度之和称为“城市个头”。2011年香港和重庆“城市个头”在中国排名靠前。据此完成9~10题。9.香港“城市个头”比重庆高,下列原因更合理的是香港()A.洪涝灾害更少B.淡水资源更多C.经济水平更高D.土地成本更低10.近年来重庆“城市个头”不断长高,其主要积极影响是()A.节约建筑用地B.缓解交通压力C.降低建筑能耗D.扩大用地规模解析:9.C10.A第9题,题干中提到香港“城市个头”比重庆高,说明香港楼房(超过90m部分的高度之和)比重庆高。如果从洪涝灾害角度考虑,楼房没必要超过90m;楼房的高低与淡水资源的多少没有直接的联系,且香港地狭人稠,淡水资源短缺;城市楼房超过90m,其对资金和技术要求会更高,香港经济水平比重庆高,地价也比重庆高,因此其更有必要建造高楼。第10题,重庆“城市个头”不断长高,说明城市空间向高处发展,能节约建筑用地;楼房越高,人口越密集,交通压力越大,建筑能耗也越大,扩大用地规模会占用耕地等,属消极影响。第3讲微专题——城市化进程示意图的判读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在近几年高考中出现频次较高,它承载着城市化的知识考查和图文转换能力、读图分析能力等。特别是当前,我国城市化问题是社会热点,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及其与其他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成为高考的热点。对城市化进程示意图的考查多以选择题出现。城市化进程示意图是通过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征描述,展示城市发展形成过程的图示,通常以过程图、坐标图等形式呈现,主要考查同一地区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及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差异。主题一根据城市用地规模变化判读城市化进程eq\a\vs4\al(核心突破)1.直接读图,根据城市用地规模演变的一般规律判读城市的演变过程,即城市的发展,一般按由小到大,由集中到建设卫星城,再到形成城市群、城市带。如图所示:图1北京城市发展图2.提取城市规模扩大的内涵信息,综合判读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的发展在示意图上还可能通过另外一些信息判读城市规模的发展:城市数量增多;区域交通线路增多,密度增大,说明交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发展;城市功能区更加完善;生态城市是城市化追求的目标。如图所示:图2某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eq\a\vs4\al(对点演练)(2016·沈阳模拟)下图为湖南省1997~2014年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变化趋势图。读图回答1~2题。1.该省土地城镇化过程中,一般来说城市内部土地利用类型增加量最多的应是()A.商业用地B.交通用地C.工业用地D.住宅用地2.图中信息反映,该省1997~2014年城市化()A.过程失调B.速度变慢C.拉力减弱D.水平降低解析:1.D2.A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湖南省1997~2014年人口城镇化速度逐年加快,说明城市人口逐年增长,且增幅越来越大,土地城镇化速度虽变化幅度波动较大,但整体仍大于零,说明城市土地面积逐年增大。由此可以看出,城市人口所需的住宅区面积逐年增大是导致城市土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第2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省1997~2014年间,土地城镇化速度快于人口城镇化速度,二者没有协调发展。(2016·广州模拟)下图表示我国某城市人口与就业变化统计,读图完成3~4题。3.造成该市郊区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因素是()A.产业外迁B.环境因素C.住房价格D.农村工业化4.自2000年以来,该市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最突出问题可能是()A.就业压力增大B.交通拥堵加剧C.人均耕地减少D.社会治安变差解析:3.C4.B第3题,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该市郊区人口从50万迅速增长到350万,而郊区就业机会只有不到100万;城区常住人口约500万,就业人口为700万,即郊区的常住人口多数在城区工作。由此可知,导致郊区常住人口增多的主要原因是市区房价昂贵,生活成本高,进而使得在城区上班的人口选择在郊区居住。第4题,自2000年以来,郊区常住人口中有大量人口(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