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创新国际学校2024届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河北省石家庄创新国际学校2024届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河北省石家庄创新国际学校2024届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河北省石家庄创新国际学校2024届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河北省石家庄创新国际学校2024届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石家庄创新国际学校2024届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30分)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庄子,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B.《礼记》相传由西汉经学家戴圣所编纂,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其内容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C.《回延安》这首诗是用塞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示出了浓郁的塞北风情。D.《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歌行体古诗。此诗叙述了诗人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近年来在教育部门大力扶持下,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发展,学生书写水平大幅提高。B.劳动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勤俭节约、踏实肯干、意志坚定、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使之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C.《朗读者》开播后,许多广电名嘴、企业职工、机关干部、退休教师、留学生吟诵社等朗读爱好者,纷纷加入文化经典诵读的行列。D.五一期间,曲阜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合理安排部署警力,认真负责突发交通事故现场的快速处置、快速反应工作。3、下列填入语段横线上衔接最为自然恰当的一项是().多读诗,不单是能提高精神审美,更是能让我们做个情感丰富、丰盈的感性人。愁的时候,__________;乐的时候,_______________;小的时候,_____________;大的时候,____________。①伫倚危楼风细细②金风玉露一相逢③春风得意马蹄疾④卧看牛郎织女星A.④②③① B.④③①② C.①④③② D.①③④②4、下面情境下,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情境)“学雷锋小组”定于周日上午十点在学校门口集合,然后去孤儿院慰问。组长王丽让张红把这件事转达给小组其他同学,并让她尽可能动员大家积极参加此次活动。周五晚上,张红打电话通知了小组其他成员。A.张红对周亮说:“你不是一直想入团吗,我现在就给你个机会。本周日上午十点去孤儿院慰问,希望你参加并好好表现。”B.张红对李爽说:“本周日上午十点在学校门口集合,去孤儿院慰问。这既是一次公益活动,又是一次很好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一起参加吧!”C.张红对王明说:“本周日上午十点在学校门口集合,要去孤儿院慰问小朋友。我看你平时愣头愣脑,笨手笨脚,要不你就别参加了!”D.张红对赵鹏说:“明天上午十点在学校门口集合,去孤儿院慰问,你务必准时参加!”5、下列对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2016年10月19日3时31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这是自9月15日发射入轨以来,与神舟飞船开展的首次交会对接。(在“这是”后面加上“天宫二号”)B.他一边领着客人参观校园,一边详细地介绍学校近二十年来在教育教学上取得的最新成绩。(将“近二十年来”调至“在教育教学上”之后)C.在全球大学500强中,中国是共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27所上榜的大学。(删去“是”)D.往年阏为燃放烟花爆竹,大年初一城市空气质量一般不达标,市民从来没看到过蓝天。(将“从来没看到过蓝天”修改为“一般看不到”)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在连云港桃花坞桃花盛开的时节,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B.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名副其实,所以不曾遭受非议。C.当优美的旋律戛然而止的时候,整个晚会现场出奇的安静,人们沉浸在无尽的回味中。D.在那个安静至极的地方呆了这么长时间以后,马达的声音真有点震耳欲聋。7、依次填人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侯乙编钟最具有科学价值的就是“一钟双音”。。。。。。①经声学检测发现,编钟之所以能发出声音,是因为它的合瓦型结构②“一钟双音”的发明和应用,是中国对世界音乐宝库做出的重要贡献③这样的双音共存一体,又互不干扰,非常科学巧妙④当敲击钟的正鼓时,侧鼓的振幅为零;敲击侧鼓时,正鼓的振幅为零⑤编钟的鼓部有一个正鼓音和一个侧鼓音,相聚三度音程A.①③⑤④②B.②③⑤①④C.③②⑤④①D.⑤①④③②8、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这里山清水秀,花香鸟语,宛若世外桃源B.他生活上不修边幅,工作起来却一丝不苟,非常投入C.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纷至沓来。D.突然有人横穿马路,这辆小汽车急忙戛然而止。9、古诗文名句填空(1)关关雎鸠,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雎》)(2)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4)浮云游子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5)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然后知困。(《礼记·虽有嘉肴》)(6)芳草鲜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渔人甚异之。(陶渊明《桃花源记》)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读书可以消除烦恼yù闷,让心灵愉悦平和。对我而言,读书可以摆脱现实的沉重,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宛如冬天在温暖的炉前烤火,所有的忧愁、愤怒、牢骚都会像衣服上的湿气被烤得烟宵云散。读《诗经》,让心灵在纯真无邪的原野上驰骋;读《庄子》,任自己的灵魂尽情“逍遥游”;读清新隽永的散文,如沐春风饮清泉般畅快……可以说,读一本早就想读的书,就像遇见了仰mù已久的朋友。(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yù(_______)闷仰mù(_______)驰骋(_______)(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3)“隽永”在文段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段中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二、现代文阅读(25分)11、写给女儿的一封信贾平凹浅浅是我的女儿,从小就喜欢写诗,我只觉得好玩可爱,但从不鼓励她将来当作家诗人文坛上山高水远,风来雨去,人活得太累,并且我极不爱听文二代之说,这样的帽子很容易被戴上,既丑陋,又硌得脑袋疼。在二三十年里,我仅呵护她的上学、就业、结婚,指望着一切能安康平顺,岁月静美。等到她的两个孩子终于上小学了,家里没了凌乱和嚣烦,有一日她送我烟酒还有几首诗,我才知道她其实还一直写诗,只是有的写在日历上,有的写在手机上,有的能念出来还没有写下来。唉,诗这东西像种子一样,有土壤水分了就要拱土发芽,生叶抽枝的。我读了那些诗,觉得有意思,她说够不够发表水平,我说,就是够发表水平也不要发表,诗可以养人,不可以养家,安分过一般日子吧。她是听我话的,生活得简单而安静,偶尔给我手机发一首诗。我对她的诗越来越辅导不了,以我的爱好,总是回复一句好或是不好,建议她给她认识的几个诗人发去让人家看看。此后很久的时间,她不再发诗给我,或许地觉得我老打击她,或许也觉得我真的不懂诗。后来我所知道的,是一些朋友认为她写的还好,竟替她把一些诗稿投给杂志,竟受到肯定,有了许多赞许的话。人真是奇怪,受了鼓励,就像火山爆发一样,虽然这火山上冰雪覆盖。这一点上她有点像我。她现在已经不小了,说起来有父女的名分,实际上我是我,她是她,她早不崇拜我,我也无法控制她,何况诗是她的,与我毫不相关。她的诗在各种杂志上不断地发表,偶尔我读到了,也让我惊讶,她怎么有那么多的奇思妙想!那些句子是她这个年龄人的句子,是这个时代的句子,我是远远撵不上了,倒生出几多感叹和羡慕。我曾经给许多人写过序,给许多书画展览、新书发布会捧过场,而浅浅要作公开的诗人了,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却因别的事外出,不能到现场祝贺,就写几句话赠送她。我要说的是,既然一颗苗子长出来了,就迎风而长,能长多高就多高,不要太急于结穗,麦子只有半尺高结穗,那穗就成了蝇头。培养和聚积能量是最重要的,万不可张狂轻佻,投机迎合,警惕概念化、形式化,更不能早早定格,形成硬壳。作家诗人是一生的事,长跑才开始,这时候两侧人说好说坏都不必太在心,要不断向前,无限向前。最后,我还要说:做好你的人,过好你的日子,然后你才是诗人。读父亲信有感贾浅浅读到这封信的时候,他正在书房同别人说话。我坐在他的旁边。说不上来是感动还是悲伤,心头就像压着一块石头似的喘不过气来,我忽然哭出了声,眼泪汩汩地流着,像要接满桌前放着的那块凹石。他侧着身子,看着我,声音柔软地说:你还读哭了?!我知道他有时还拿我当小孩一样,我也故意拽着他的袖于要把眼泪鼻涕往上抹。他嘿嘿地笑了,说是写了整整一个早上。在家里,我是最跟他没大没小的两个人。常常当着屋里屋外的人搂着他的脖子,揪他的寿眉。着急的时候他会喊:不当当(方言,意为没大没小)。过后依然在电话里按我的要求用响亮的亲吻结束。是呀,“文坛上山高水远,风来雨去”。他怎么忍心让自己女儿活得辛苦呢。这几年只有自己做了母亲,才体会得出那其中的深意。“做好你的人,过好你的日子,然后你才是诗人。”这也许是全天下所有的父母对儿女的期待。“诗可以养人,不可以养家,安分过一般日子吧。”像开出的莲,它却长在淤泥里。“长跑才开始,这时候两侧人说好说坏都不必太在心,要不断向前,无限向前。”这让我想起了他的创作,不就是这样吗?我划了根火柴,燃起一根烟夹在他的食指间,笑着说我想起了一句诗“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他搔搔头说“好”。一朵兰花瓣,正悄悄落下。(以上两文选自《文艺报》2018﹣02﹣05,有删改)(注)贾浅浅,作家贾平凹的女儿,贾浅浅的第一部诗集出版后举行首发式,贾平凹因故未能到场,但他提前给女儿写了一封贺信,贾浅浅读到信后,写了《读父亲信有感》。1.阅读《写给女儿的一封信》,根据提示完成下表。(每处不超过10字)女儿的成长作者的态度小时候喜欢写诗①_____长大后一直写诗有意思,不要发表诗作不断发表②_____③_____写信祝贺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①人真是奇怪,受了鼓励,就像火山爆发一样,虽然这火山上冰雪覆盖。②他侧着身子,看着我,声音柔软地说:你还读哭了?!3.“长跑才开始,这时候两侧人说好说坏都不必太在心,要不断向前,无限向前。”这句话,贾平凹要告诉女儿哪些道理?4.读完这两篇文章,你可能会颇有感触。请写一段推荐语,将其推荐给同学或父母。(任选个角度,80字左右)推荐给_____,推荐语_____12、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壶口瀑布是黄河中游流经秦晋大峡谷时形成的一个天然瀑布,西临陕西省宜川县,东濒山西省吉县,距陕西省宜川县城40公里,距山西吉县城西南约25公里,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为陕西省和山西省共有的著名风景名胜区。瀑布宽达50米,深约50米,最大瀑面3万平方米,是中国仅次于贵州省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滚滚黄河水至此,300余米宽的洪流,骤然被两岸所束缚,上宽下窄,在50米的落差中翻腾倾涌,如同在巨大无比的壶中倾出,故名“壶口瀑布”。壶口瀑布的形成和发展,是河床上裂点发展和移动的结果。最典型的裂点就是瀑布,因为瀑布是河水垂直跌下的地方。因此,瀑布必须有一层坚硬岩石所成的“造瀑层”,才不易被河水所侵蚀而使瀑布变为急流。由于溯源侵蚀,裂点不断沿河向上游推移,瀑布不断后退,瀑布跌水以每年3~4厘米的速度不断向上游退移,龙槽也以同样的速度向上游延伸,瀑布下的深潭便延伸成“十里龙槽”。(材料二)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看罢水,我再细观察脚下的石。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据《元和郡县图志》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一寸寸地剁去。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梁衡《壶口瀑布》(节选)1.上面两则材料都写壶口瀑布,但写作的目的不同。请简要概括各自的写作目的。2.写作目的不同,各自所用的表达方式也不同。材料一使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而材料二则是在的基础上进行抒情和。3.写作目的不同,写作方法也有差异。请按要求完成下面两个小题。(1)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在材料一中任选一句分析其作用。(2)材料二中作者在写了壶口瀑布的水之后,为什么又写了“脚下的石”?4.材料一说明性的语言要求准确,材料二的语言有何特点?请试着写一段赏析性文字。三、文言文阅读(25分)13、阅读岳阳楼记范仲淹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③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檣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恰,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⑥时六年九月十五日。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乃/重修岳阳楼B.登轼/而望之C.野芳/发而幽香D.此中/人语云2.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人之述备矣(准备)B.小大之狱(案件)C.皆以美于徐公(介词,比)D.行者休于树(介词,在)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第①段的“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叙述滕子京被贬后的政绩卓著,同时交代了滕子京重修岳阳楼以及作者作记的缘由。B.选文②~④段在洞庭湖景色的基础上,着力描写天气或阴或晴时洞庭湖不同的景色,以及迁客骚人因此产生的或忧或喜的心情。C.选文第⑤段运用对比突出“古仁人”不同于“迁客骚人”的情怀,于此抒发了“古仁人”的远大抱负,揭示出文章的主题。D.选文使用了大量整齐的排比句、对偶勺,使文章节奏和谐,音调铿锵,增强了语言的音乐美和感染力。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语句。(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5.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胡质之子威,字伯虎。少有志向,厉操①清白。质之为荆州也,威自京都省之。家贫,无车马童仆,自驱驴单行,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②,食毕,复随旅进道。既至,拜见父。停廨③中十余日,告归。临辞,质赐绢一匹,为道路粮。威跪曰:“大人清白,不审④于何得此绢。”质曰:“是吾俸禄之余,以为汝粮耳。”威受之,辞归。质帐下都督,先威未发,请假还家阴⑤资装于百余里要威为伴每事佐助。行数百里,威疑而诱问之,既知,乃取所赐绢与都督,谢而遣之。后因他信,具以白⑥质。质杖都督一百,除吏名。其父子清慎如此。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勤于政术,风华大行。后入朝,武帝语及平生。因叹其父清,谓威曰:“卿孰⑦与父清?”对⑧曰:“臣不如也。”帝曰:“卿父以何胜耶?”对曰:“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及远也。”(注释)①厉操:操行。②爨(cuàn):烧火做饭。③廨(xiè):官府。④审:知道。⑤阴:暗中。⑥白:告诉。⑦孰:谁,哪一个。⑧对:回答。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①一食或尽粟一石(____)②执策而临之(____)③要威为伴(____)④既至,拜见父(____)⑤威自京都省之(____)2.请用“/”为下列句子断句。(画出四处请假还家阴资装于百余里要威为伴每事佐助。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2)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及远也。4.(甲)文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乙)文结尾处写皇帝与胡威的对话,有什么作用?四、作文(40分)15、按要求作文。认真阅读上面李远哲的演讲辞《立足小分子,纵情大宇宙》一文,然后从中选取一个观点,联系实际写一篇演讲稿,演讲的对象是本班同学。[要求]①写演讲稿。②全文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书写规范、美观;⑤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30分)1、C【解题分析】“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它主要考查:(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C项有误,《回延安》是一首以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写成的新诗,展示出了浓郁的陕北风情。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2、B【解题分析】

A.成分残缺,本句中“在……支持下”“使得”组合在一起,导致本句主语缺失。去掉其一。C.搭配不当,“朗读爱好者”是指人,“留学生吟诵社”是团体名,不能与之搭配。D.语序不当,“快速处置”和“快速反应”的位置应互换。故选B。【题目点拨】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也可从语法角度。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3、D【解题分析】

根据文段的大意,结合“乐”“愁”等词,依诗句意可判断。如“伫倚危楼风细细”后有“望极春愁”,所以可填一空。“春风得意马蹄疾”自然是“乐”的表现。“卧看牛郎织女星”是“小的时候”的遐想。由此运用排除法,即可得出答案。故选D。4、B【解题分析】试题分析:说话得体,首先要做到,语气委婉,不能生硬。用词一定要正确,注意人物身份。A:说话太生硬,有高高在上的感觉。C:不尊重人。D项:没有做到委婉。。【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5、B【解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分析句子的主干,看看各个部分是否搭配,是否有残缺,再做判断。B项句子修改错误,这句话词语矛盾,删去“近二十年来”或“最新”。点睛:常见的病句类型(1)搭配不当。句子成分的搭配不当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定语、状语、补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及关联词搭配不当。(2)成分残缺。成分残缺,常见的有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和必要的修饰限制语。(3)重复多余。句子结构完整,句意清晰,仍使用了不必要的词语作句子的成分,也叫赘余。常见的情况有:第一,语法成分重复;第二,语意堆砌。(4)语序不当。语序不当是多种多样的,要结合语意、语言结构等灵活分析。常见的情况有:词语的前后顺序排列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多层修饰语语序不当;不符合语言习惯;关联词语位置不当。(5)句式杂糅。句式杂糅指把两个意思或两种句式杂糅在一句之中,造成结构混乱,意思不清。(6)句意歧义。所谓有歧义的句子,是指失去了确定性,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的句子。(7)不合事理。不合事理是指在表述中,或违反人们的逻辑思维,或违背客观现实情况,或前后矛盾,或顾此失彼等,造成不合事理。(8)用词不当。用词不当包括词性使用不当,词义使用不当,词的感情色彩使用不当等等。6、B【解题分析】

B.“名副其实”意思是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用在此处不合适。可用“名正言顺”。故选B。7、A【解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此语段对曾候乙编钟的科学价值进行了论述,先从其结构入手进行分析,①是第一句;③句结合上一句的意思进行论述,从逻辑关系上辨析可作为第二句;⑤④是对“合瓦型结构”的具体论述,通过读可确认其先后顺序;②句有明显的总结作用,可作为尾句。由上分析,可排序为:①③⑤④②,A项正确。8、D【解题分析】

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终止。不能用于动作的停止。故选D。9、在河之洲海内存知已气蒸云梦泽落日故人情学然后知不足落英缤纷【解题分析】

“洲”“已”“蒸”“缤”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10、(1)郁慕chěng(2)烟宵云散烟消云散(3)形容(言语、诗文)意味深长(4)比喻排比【解题分析】

第(1)小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常用汉字的识记书写能力。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应该熟练掌握《语文课程标准》上所公布的1000个常用汉字,包括字音和字形。“郁”和“慕”是学生经常容易写错的字,“驰骋”的“骋”学生容易读成pìn。第(2)小题:这道题考查的是学生的书写能力。学生经常容易将一些常见的汉字写错。“烟宵云散”的“宵”应改为“消”。第(3)小题:这道题考查的是理解词语的含义。根据题干要求是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因此要结合文段来理解。文段中的原句是“读清新隽永的散文”,因此“隽永”应理解为指诗文意味深长。第(4)小题:这道题考查的是判断修辞手法。从“宛如冬天在温暖的炉前烤火”“就像遇见了仰慕已久的朋友”两句可以判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从“读《诗经》,让心灵在纯真无邪的原野上驰骋;读《庄子》,任自己的灵魂尽情“逍遥游”;读清新隽永的散文,如沐春风饮清泉般畅快”这几句可以判断运用了排比的修辞。二、现代文阅读(25分)11、1.觉得好玩,并不鼓励惊讶、感叹、羡慕出版第一部诗集2.①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地表现了女儿受到鼓励之后,激发出的创作热情和才华。②通过描写姿态、语气,表现了父亲对“我”的体贴、疼爱。3.提醒女儿道路漫长,锲而不舍;告诫女儿专心投入,淡泊名利;鼓励女儿心怀梦想,开拓进取。4.给同学:两篇文章深情款款,读完之后我被这份父女之情深深打动了。父母之爱永远是我们人生的宝贵财富,让我们认真读一读,慢慢领会吧!给父母:读过两篇文章,眼前立刻浮现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贾平凹父女那有趣的互动仿佛就在眼前,我立刻被这种亲密和谐的父女关系吸引了,也快快让这动人的场景出现在我们家吧!【解题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根据“我只觉得好玩可爱,但从不鼓励她将来当作家诗人文坛上山高水远,风来雨去,人活得太累”可知第一空的答案是“觉得好玩,并不鼓励”。根据“偶尔我读到了,也让我惊讶,她怎么有那么多的奇思妙想!那些句子是她这个年龄人的句子,是这个时代的句子,我是远远撵不上了,倒生出几多感叹和羡慕”可知第二空的答案是“惊讶,感叹和羡慕”。根据“而浅浅要作公开的诗人了,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却因别的事外出,不能到现场祝贺,就写几句话赠送她”可知第三空的答案是“出版第一部诗集”。2.此题考查赏析句子。赏析句子的解题思路:选角度+表达效果关键词+内涵(景物人物特点)+感情、主题。①此句把人受到鼓励后的状态比作火山爆发,这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结合语境可知,这个比喻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女儿受到我的鼓励后,激发出了创作的热情和才华。②此句是对父亲的动作和语言的描写,结合语境可知,这些动作和语言表现了父亲对女儿的体贴和疼爱。点睛:词句赏析品味题的答题基本上从修辞和字词角度切入,答案的组织形式可以采用说出修辞名称(找出关键字词),点出修辞内容(点出字词内容),说出修辞作用(说出字词作用)的思路。3.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掌握。作答时,需正确理解句义,然后结合文本主旨和写作背景分析其内在含义即可。这句话中“不断向前,无限向前”表现了父亲对女儿的期许,希望她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要坚定心中的梦想,不断开拓进取,努力实现心中的理想。4.本题考查语言表达。此类题目为开放类试题,不要求统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作答本题时,可以推荐给同学,也可以推荐给父母,根据本文的内容和主旨,围绕“父女之情”拟写推荐语即可。12、1.材料一属于说明文,它的写作目的是向读者介绍壶口瀑布的相关知识,让读者对壶口瀑布有一个科学、理性的认识;材料二属于散文,它的写作目的是抒发对壶口瀑布的赞美之情,让读者对壶口瀑布有一个感性的认识。2.描写议论3.(1)“瀑布宽达50米……第二大瀑布”一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壶口瀑布的壮阔,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也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2)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写“脚下的石”被水凿、被水切,烘托出水刚强、坚持不懈的特点,将水的特点展现得更全面,表达了作者对水的赞美之情,也为后文感情的升华作了铺垫。4.材料二的语言比较生动形象。一方面文段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比如写黄河水“翻个身”“跌”,用了拟人的修辞,写“洪流涌去”,用了比喻,将其比作“飞毯从空斗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水的水势之急,之猛,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另一方面语言优美,比如文段中“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潺潺成溪,哀哀打漩”的语言充满诗情画意。【解题分析】1.要求简要概括两则材料各自的写作目的。首先要通读全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再根据文章内容与体裁确定写作目的。如材料一属于说明文,说明文通过对实体事物科学地解说,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对抽象事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能有科学的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本文的写作目的是科学、理性地向读者介绍壶口瀑布的相关知识。材料二属于散文,散文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本文是一篇描写水的游记。作者梁衡调动形象生动的笔触,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的情状和态势,热情赞美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全文写景细腻,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及伟力,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写景不是孤立地写景,而是在写景中抒情言志。由小小的壶口瀑布透视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再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人历尽艰难、宁压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2.考查文章的表达方式。可分析材料二“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等句,这些明显运用的是描写的表达方式。而“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为议论。根据以上分析填充即可。3.(1)题干要求分析材料一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表达作用。从文章中选取任意一句分析即可。如“瀑布宽达50米,深约50米,最大瀑面3万平方米”“300余米宽的洪流”“在50米的落差中翻腾倾涌”等句明显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壶口瀑布的壮阔。列数字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使说明更科学,更准确。(2)考查文章材料安排的特点。具体考查写“脚下的石”的作用。可分析“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等句。这是通过写石来写水,也就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手法写水的刚强和坚持不懈的特点,表达作者对水滴石穿精神的赞美,也为后文议论蓄势。答此题要读懂上下文的内容,切忌断章取义。4.考查材料二在语言上的特点。可从修辞手法或品味语言的角度赏析。如:文章运用比喻(“那平坦如席的大水”“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拟人(“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和排比(“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等修辞手法,抓住景物的特征,写出了瀑布的形状、态势以及伟力,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本文在用词方面也十分准确,如“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中的“凝重”“猛烈”二词,把黄河奔腾至此,从河床跌入了深谷,那种惊人、磅礴之势,写的生动准确。【题目点拨】写文章常用的表达方式有5种,分别是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表达方式的多种多样构成了交流方式的丰富多彩。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也是最常见表达方式。记叙在写事文章中应用的较为广泛,作用也比较多。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三种。描写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描写的手法运用的好,能够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描写从对象上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等。抒情常用来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叙述文章中,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抒情的方法主要有: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作用主要就是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说明:说明则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三、文言文阅读(25分)13、1.D2.A3.C4.(1)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能够没有差别吗?

(2)

不因外物之优、个人之得而喜,也不因外物之劣、个人之失而悲。5.表达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志向。【解题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前,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关系。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虚词,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曰”、“云”等,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等,读出含义,然后断句。D项应为:此中人/语云。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意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A项:“备”是“完备,详细”的意思。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揭示出文章的主题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不是古仁人之心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故C项理解不正确。4.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字词:“异”,差别;“以”,因为。【题目点拨】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5.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文章主旨的能力。结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以得出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志向。14、1.①有时②面对③同“邀”,邀请④已经(……以后)⑤代词,他(指胡质或胡威的父亲)2.请假还家/阴资装/于百余里/要威为伴/每事佐助。3.(1)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2)我的父亲清廉唯恐让别人知道,我清廉唯恐别人不知道,这点我远远赶不上父亲。4.(甲)文寄寓了作者对人才遭屈辱、被埋没的感慨、悲愤之情。(乙)文结尾处是侧面衬托胡质的清廉、品格高尚,表现胡威对父亲的敬重。(意思对即可)【解题分析】译文甲文: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能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品德就显现不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这世上)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乙文:胡质的儿子威,字伯虎。自小志向远大。当时胡质在荆洲任官,他从京城前去看望。家里生活窘迫,没有车马奴仆,他自己赶驴前往,拜见他的父亲。停留了十余天,准备回去。快走的时候,父亲给他一匹绢,作为路上的盘缠。威跪下问父亲,父亲清白,不知道这匹绢是从哪里得到的?胡质说,是我的俸禄,用来做你的盘缠。问明所赐绢的来路后,威接受,告辞回家。途中又亲自放驴,料理生活,吃完饭便又上路,如此而已,并没有其他浪费的举动。当时胡质的一个位为都督的下属,和威从来不认识,事先知道他要回家,便请假回家,暗中准备了盘缠,在百余里外的路上等威,一路上与威为旅伴,遇到什么事都帮助威做,又很少吃东西,这样走了几十里,威产生了疑问,私下问他,才知道这位旅伴是他父亲的都督。于是拿父亲给他的绢来答谢,打发他回去了。后来因为其他事,将此事告诉了他的父亲,他父亲打了这位都督100杖,并罢免了他的官职。胡质父子如此清廉,使他们得到了很高的声誉,官位也做的很高。晋武帝召见威时,感叹他父亲的清廉,并问威,你与你父亲哪个更清廉?威回答说,我比不上我父亲。晋武帝问,怎么知道自己不如呢?回答说,我的父亲清廉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我清廉惟恐别人不知道,这点我远远赶不上父亲。1.本题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