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2024届重庆市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解析)文学类文本阅读
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调研测验(期中)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记懒人
老舍
一间小屋,墙角长着些兔儿草,床上卧着懒人。他姓什么或者因为懒得说,连他自己也记不清了。大家只呼他为懒人,他也懒得否认。
幸而人人有个弱点,不然我便无法与他来往;他的弱点是喜欢喝一盅。更可喜的是三杯下去,他能暂时的破戒——和我说话。自然我须把酒杯满上,送到他的唇边,他才肯饮。
他的话有些,假如不都是,很奇怪可喜的。而且极其天真,因为他的脑子是懒于搜集任何书籍上的与劳人制造的话的。他没有常识,因此他不讨厌。他确是个宝贝,在这可厌的社会中。
据他说,他是自幼便很懒的。他三岁的时候,他的父亲死去;他懒得问妈妈关于爸爸的事。他是妈妈的儿子,因为她也是懒得很有个模样儿。懒人的妈妈怀了他一年半,因为懒得生产。
他的妈妈后来也死了,他不记得怎样将她埋葬。可是,妈妈,虽在懒人的心中,也难免被想念着;焕人借着酒力叹了一口十年未曾叹过的气;泪是终于懒得落的。
他入过学。懒得记忆一切,可是他不能忘记许多小四方块的字,因为学校里的人,自校长至学生,没有一个不象活猴儿,终日跳动;所以他不能不去看那些小四方块,以得些安慰。苦病往往逼迫着人去记忆。他记得“学生”——一群推他打他挤他踢他骂他笑他的活猴子。他是一块木头。被猴子们向四边推滚。他似乎也毕过业,但是懒得去领文凭。“老子的心中到底有个‘无为’萦绕着,我连个针尖大的理想也没有。”他已饮了半瓶白酒,闭着眼说。“人类的纷争都是出于好事好动:假如人都变成桂树或梅花,世上当怎样的芬香挣美”我故意诱他说话。
他似乎没有听见,或是故意懒得听别人的意见。
我决定了下次再来,须带白兰地;普通的白酒还不够打开他的说话机关的。
白兰地果然有效,他居然坐起来了。我的惊异就好似看见了死人复活。
“朋友,”我的声音有点发颤,“在过去的经验中,你可曾不懒过一天或一回没有呢”“天下有多少事能叫人不懒一整天呢”他的舌头有点僵硬。我心中更喜欢了:被酒激硬的舌头是最喜欢运动的。“那么,不懒过一回没有呢”
过了好久,他点了点头,又喝下一杯酒,慢慢的说:
“有过一次。许久许久以前的事了。设若我今年是四十岁——没心留意自己的岁数——那必是我二十来岁的事了。”
我等着,听得见我自己的心跳。
“你说,什么事足以使懒人不懒一次。”他猛孤丁的问了我一句.
我一时找不到相当的解析;不知道是怎么想起来的,我这么答对了他:
“爱情,爱情能使人不懒。”
他的眼合成一道缝,好象看着心中正在构成着的一张图画。然后象自己念道:“想起来了!”
我连大气也不敢出的等着。
“一株海棠树,”他大概是形容他心里那张画,“第一次见着她,便是在海棠树下。开满了花,象蓝天下的一大团雪,围着金黄的蜜蜂。我与她便躺在树下,脸朝着海棠花,时时有小乌踏下些花片,象些雪花,落在我们的脸上。她是妈妈的娘家的;不晓得怎样称呼她,懒得问。我们躺了多少时候我不记得。只记得那是最快活的一天。我们俩就象埋在春光中的一对爱人,最好能永远不动,直到宇宙崩毁的时候。她是我理想中的人儿。她能领略花木样的恋爱;我是讨厌蜜蜂的,终日瞎忙。可是在那一天,蜜蜂确是不错,它们的嗡嗡使我半睡半醒,半死半生;在生死之间我得到完全的恬静与快乐。这个快乐是一睁开眼便会失去的。”
他又喝了半杯酒.他的话来得流畅轻快了:“海棠花开残,她不见了。大概是回了家。临走的那一天,我与她在海棠树下——花开已残,一树的油绿叶儿,小绿海棠果顶着些黄须。我们都懒得说话。眼睛交谈了一切。”“她不见了,”他说得更快了,“想她的时候,我便在海棠树下静卧一天。第二年花开的时候,她没有来,花一点也不似去年那么美了,蜂声更讨厌。”
这回他是对着瓶口灌了一气。
“又看见她了,但是,但是,”他的眼似乎不得力的眨了几下,微微有点发湿,“她变了。她一来到,我便觉出她太活泼了。到了晚间,她偷偷的约我在海棠树下相见。我是日落后向不轻动一步的,可是我答应了她。‘你还是这么懒’这是她的第一句话,我没言语.‘唉!’她叹了一口气,‘假如你也能不懒了;你看我!’我没说话.‘其实你也可以不懒的!咱们——’她没往下说,我始终没开口,她落了泪,走开。我便在海棠下睡了一夜,懒得再动。她又走了。不久听说她出嫁了。不久,听说她被丈夫给虐待死了。懒是不利于爱情的。但是,她,她因不懒而丧了一朵花似的生命!假如我听她的话改为勤谨,也许能保全了她,可也许丧掉我的命。假如她始终不改懒的习惯,也许我们到现在还是同卧在海棠花下,虽然未必是活着,可是同卧在一处便是活着,永远的活着。”
“到如今你还想念着她”我问。
“哼,那就是那次破了懒戒的惩罚!一次不懒,终身受罪;我还不算个最懒的人。”他又卧在床上。
我将酒瓶挪开。他又说了话:“假如我死去——虽然很懒得死——请把我埋在海棠花下,不必费事买棺材。我懒得理想,可是既提起这件事,我似乎应当永远卧在海棠花下——受着永远的惩罚!”
过了些日子,我果然将他埋葬了。在上边临时种了一株海棠;有海棠树的人家没有允许我埋人的。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懒人”自幼即懒,既无理想,又缺常识,既讨厌社会,也为社会所厌弃,“他确是个宝贝”一语流露着对他的讽刺。
B.“我”用“酒”撬开了“懒人”紧闭的心扉,才发现他并非冷漠之人,借着酒力叹出的那口气,是其内心温热的证明。
C.“懒人”讲述的,不只是一个爱而不得的伤感故事,里面还包含着对理想与现实、“懒”与“不懒”、生与死的深沉思考。
D.结尾处“有海棠树的人家没有允许我埋人的”,固然有文化的背景,但也折射出人情冷暖,意味深长,令人唏嘘不已。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采用了大故事中套小故事的嵌套式结构,但实际上嵌入的小故事,即“懒人”过往的人生经历,才是叙述的主体内容。
B.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我”是“懒人”过往故事的发掘者、讲述者,也是评论者,体现对人物的褒贬态度。
C.小说前后细节之间照应巧妙,比如“我”对“懒人”谈及人变成“桂树或梅花”,便为后文写“花木样的恋爱”埋下伏笔。
D.老舍善于将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事件等真实元素融入作品,使本文和《骆驼祥子》等作品一样,具有浓郁的现实主义风格。
8.小说是怎样写出“懒人”之“懒”的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4分)
9.小说中多次写到海棠,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写海棠的意图。(6分)
重庆市九龙坡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走向界碑
王族
命令下来了。
命令很简单,让汽车连派几个人去一号达坂,用红漆把界碑上的“中国”二字描红。一号达坂在多尔玛边防连,汽车连上喀喇昆仑山时会路过那里,任务便落在了汽车连头上。
车队很快上路,早上出发,一路迅疾,跑了一天,才到了多尔玛边防连。
进入多尔玛院子后,排长田一禾抬头向上看了看,一号达坂的海拔5800多米,几乎与云朵挨在一起。边防连就在一号达坂下面,抬头能看见,但上去一趟却很难,大雪封山后就更上不去了,只有等到开春后积雪融化,在巡逻时才上去一趟。①空气稀薄、缺氧、高原反应等,会在迈出第一步时,像石头一样压在战士们身上,像针扎一样让脑袋生疼,像被抽去筋骨一样让双腿发软。边防线在一号达坂上,必须上去巡逻。那里,除了边防军人几乎没有人上去。
战士们每次上去都议论,咱们如此艰难地爬上一号达坂,是为了什么?有的说,是为了到达,咱们到达就证明是坚守;有的说,是为了看一眼界碑上的“中国”二字,那两个字红灿灿的,好看。
田一禾很想去一趟一号达坂,作为职业军人,只有上了一号达坂,对界碑敬一个军礼,才算是真正到了边关。虽然在喀喇昆仑山上苦,但并不能苦熬,必须在苦中见精神,苦中有作为,这就是喀喇昆仑山精神——一天天忍,一月月熬,一年年扛。有一个说法,在喀喇昆仑山上的无人区,但凡出现人,那一定是军人。
“连长,还是我去一号达坂吧!这么多人,这么多车,需要你带队……”“你一个排长,操的是连长的心……”肖凡有点不耐烦了。
是啊,他是排长,肖凡是连长,道理就这么简单。除非连长生病,否则他没有机会。
②天很快就黑了下来。
多尔玛因为孤零零地处在一号达坂下面,加之四周没有村庄和走动的人,所以夜好像更厚重,像铁板一样紧紧夹着边防连,就连窗户上的灯光,也好像被压得发不出光芒,一副随时都要熄灭的样子。
其实,多尔玛的夜晚,与别处的夜晚并无二致,都是夜色将万物遮蔽,所有生灵都屏息歇息,以挨时间到天亮。
起风了,田一禾走到窗前,看见外面的树枝掠起一团幻影,过了一会儿风小了,树枝还在不停地摆动。因为风总是从一个方向吹,树枝便向另一个方向弯去,看上去像是整棵树都弯着腰,再也不会直起来。喀喇昆仑山上的人很苦,树也不例外,人苦了还可以倾诉,树却无言无语,把磨难熬成了无言。
在喀喇昆仑山上,很难让一棵树活下来,往往栽十棵也就活一两棵,而且一个冬天过后,第二年只剩下一根秃干。窗外的这棵树,不知费了多少工夫才活到现在,一天天被风吹打,一年年经历风雪,在春天生出绿色,让战士们欣喜。
风不停,树亦无法停止摆动。③人不能久看,看久了心里会难受。
在一号达坂上每走一步都缺氧、气喘、胸闷、头疼,要忍受常人难以想象的折磨。田一禾听说有一次,战士们走到离界碑100多米的地方,气喘吁吁一步一停,用了一个多小时才到界碑跟前,到了界碑旁要说话,得慢慢转过身,一字一顿才能说一两句话。
外面的风又刮了起来,好像一个挣扎的人,在向着幽暗的地方挪动。
因为奔波了一天,战士们早早地睡了。田一禾也躺下睡觉,他与肖凡同屋。
半夜,田一禾梦见自己在阿里的狮泉河边,他本来想去看看河中有没有鱼,却离狮泉河越走越远,直至走到一片荒地上,才发现自己走反了方向。
他转身往回走,一场风刮了起来,而且越刮越大,而且还夹杂着沙子,打在脸上一阵生疼。刮在阿里高原上的都是冷风,不一会儿就将田一禾冻得瑟瑟发抖。
狮泉河就在不远处,他看得清清楚楚,好像还看见了水里的鱼,但是他却在大风中迈不开步子。他想,不怕慢就怕停,慢慢走吧,哪怕狮泉河再远,迟早也能走到它跟前。
没走几步,就走不动了,只好停下来喘息。虽然在梦里,人仍然高原反应,做梦的人不知详情,只是难受。
过了一会儿,喘息渐缓,又往前走。
有一个人在前面健步如飞,大风奈何不了他,高原更不能让他慢下来。
田一禾对那人喊叫,风太大了,不能走这么快。喊完了自己笑自己,你想快还快不了呢,倒替别人操心。
很快,田一禾发现因为风太大,他喊出的话,像是被风中的大嘴一口吞了,那人没有听见。
那人会不会是肖凡?好像是。又好像不是。
那人走得轻快如飞,田一禾心里的解析也随之起起伏伏。最后,好像风中的石头落了地,他断定那人是肖凡。他又想喊叫一声,却看见那人被风刮得飞起,像树叶一样漂过狮泉河,落到了对面的山洼里。“连长……”这次他喊出了声,肖凡却已经不见了。不见了……是生还是死,他不敢往下想。
大风停了。一下子就停了,好像没有刮过一样。
田一禾急急往前走,他要赶回多尔玛边防连,告诉大家肖凡出事了。多尔玛离狮泉河很远,但梦是无序的世界,田一禾说到就到了。
奇怪的是,肖凡却在多尔玛,完好无损。梦中人半醒着,田一禾没有惊讶,他对肖凡说话,却听不清自己对肖凡说着什么。而肖凡一会儿点头,一会儿又摇头,好像对他的话有肯定,也有反对。田一禾纳闷,肖凡到底是什么意思?他唯一清楚的是,肖凡要一个人去一号达坂。④他于是大声对肖凡说话,声音很大,但还是听不清自己在说什么。
他的声音钻入自己耳朵,刺出一阵疼痛,把自己折磨得醒了过来。一醒来,疼痛消失了。
肖凡真的病了。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命令下来了”自成一段,小说以此开头,既能突出军令如山,又能自然引出边防官兵执行命令的具体过程。
B.界碑上的“中国”,“红灿灿的,好看”,这样的评价虽然朴素但感情丰富,可见官兵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C.“多尔玛的夜晚,与别处的夜晚并无二致”,意在强调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应该珍惜,绝不允许其他势力染指。
D.“肖凡真的病了”意味深长,田一禾能否去一号达坂执行任务也不十分明确,这给读者留下多维的思考空间。
7.对小说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中的三个“像”,都是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述高原反应的各种痛苦。
B.句子②既与前文的“早上出发”呼应,又引出了下文对多尔玛黑夜的具体描写。
C.句子③表述的心理,是人在特定环境中的反应,是忍受折磨看不到希望的难受。
D.句子④“听不清自己在说什么”的内心感受,亦真亦幻,将战友情延伸到梦里。
8.小说中有关梦境的情节,写出了边防战士的多重人生追求。请加以梳理概括。
9.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是怎样塑造田一禾这一人物形象的。
重庆市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
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蹲野猪
七里老塞
他有个习惯,每天傍晚要去村口蹲上一个钟头。什么也不干,只是蹲着,死死地盯着路口。
书记经过路口,抱起双手问,钉锤,又来蹲野猪啊?①钉锤面无表情,不看书记也不回话,只瞟一眼那棵老椿树篼。某日,钉锤又蹲在这里。突然,从山里窜出一头野猪,嘭的一声,野猪撞椿树篼上,死了。钉锤捡了野猪回去。女人问,哪来的野猪?
捡的。他干巴巴地回道。
烧水,烫猪,刮毛,剖肚,清肠,开骨,砍腿,剁头,分肉。一头七八十斤的野猪,他只留了半边猪头、五斤肉,其他的挑镇上卖了。回来时,他给女人买了一身新衣服和一部收音机,他说,给你听听外面的世界。
女人说,崽啊,你不去外头打工,天天帮我种田,何苦呢?我又没得工钱给你!
每当这时,②钉锤就盯着女人看半天,不说话。有时说,种田,有饭呷,知足哩。书记听了就会接话,婶娘,你有福啊,罢了个亲崽,捡个不要钱的崽,前世肯定是个好人。女人瞪眼回一句,嗯,我这世是坏人!
说钉锤是捡来的崽,也不准确。其实是他自己寻来的。那是1995年冬的一个傍晚,当时,钉锤手里拄一根棒棒,打狗用的,背着一个布包,里面包着一把杀猪刀和一条长长的白布。他穿着单薄,冻得浑身打哆嗦,嘴唇都乌青了。他立在门口,一边朝屋里张望一边问,是万刚家吗?女人听见声响就摸出来,是是,你是哪个?
我找万刚,他在屋里吗?钉锤哆嗦着问。
找刚子啊,这个天杀的一年到头四处游荡,一回来还要打劫我这个半瞎子娘。我卖辣子卖花生的钱都被他摸走了。
钉锤没接话,继续张望,浑身颤得更厉害了。
小刚娘又问,你是他同事吧,快进屋,外头冻死人哩。
钉锤打量着半瞎子,缓缓地把包拉进怀里抱紧,拳头也不自觉地攥紧又松开。他面无表情地咬紧下嘴唇,似乎怕嘴里的话杀出来。他的心跳跟寒风中的枯草一样。良久,他才说,嗯,他讲他过一阵子就回来过年,叫我过来看看你。
这一看就是三年。这三年来,小刚从没回过家。有人就讲,肯定是被人贩子骗走了。也有人讲,讲不好是去做传销了。还有人讲,手脚不干净的烂人,被人打死了也难讲。女人也不生气,有时她还跟着骂,天杀的,死在外头更好!
当时钉锤只想着住一晚,过阵子再来会小刚。但没想到那晚小刚家失火了,小刚娘和他都差点儿葬身火海。他觉得这场火灾是他带来的,他必须负责。他就留了下来。耕田种地是日常事务。得闲了,他就踩土砖,挖地基,打石头,给小刚娘重新修了两间屋。上梁那天,又出了事,小刚娘被一根橡砸中了腰。他原想等修好屋就回去,毕竟家里还有两位老人。再恨,也要回去。但这事一出,他又走不脱了。他得负责到底。
耕田种地,搞建筑,蹲村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没人晓得他为什么去村口蹲着。书记的玩笑开了之后,就有了理由:蹲野猪。
女人时不时地说,崽,你回去吧。
钉锤就说,等小刚回来,我就回去。
女人就摇头,似乎知道小刚再也回不来了。女人心想,公安都找不到,你能等到?
钉锤还有一个祖传的手艺:杀猪。这个手艺不挣钱,只挣肉。杀一头猪,二斤肉。当天还有好酒好菜招待。他把肉都交给半瞎子,偶尔回家也带一点儿给娘。
但,事情就出在这门手艺上。说起这事,钉锤就恨他爹。事并不大。那人就偷了一个西瓜,被他爹抓了个现行,骂了几句。偷瓜贼上来就拳打脚踢。老头儿咽不下这口气,就回屋里摸出杀猪刀。偷瓜贼也不跑,他想狠出名;打算让对方见点儿血,这样以后在十里八乡混就没哪个敢惹了。当时偷瓜贼就夺下刀,一顿乱舞,结果误杀了老头儿的孙女,也就是钉锤唯一的女儿。
女人跟钉锤讲,崽啊,你还是回去吧,再讨个婆娘。钉锤不吭声。
他不是不想讨,是讨不到。当年,要不是有门手艺在身,他根本讨不到婆娘。但到最后,婆娘还是跑了。如今在外打工的女人都见过世面,个个眼光都高得很,他一个钉锤高,生得又像个田螺样儿,哪个能看上他?
女人给钉锤做媒。来一个黄一个。钉锤就讲,你就莫操心哩,我不想害人。
第六年,钉锤攒了些钱,就带半瞎子去城里治眼睛。钱花得不少,女人的眼睛还是没治好。女人就讲,崽啊,算哩,瞎了更好,天杀的要是回来,我不想看到他。周围的人看钉锤对半瞎子这么好,就开始猜测,钉锤肯定是半瞎子的私生子。
书记动员村里人把荒田荒地重新翻开,种什么都可以,只要不荒,政府有补助。钉锤把荒地包下来种猪血李,荒田种水稻。他说,打工打不得一世,还是要耕田种地,这是祖祖辈辈的事业。书记佩服钉锤能干,帮他挂了一个猪血李生产基地的牌子。有了这个牌子,申请专项款就更容易了。挂牌那天,书记偷偷问他,半瞎子真是你娘吗?③钉锤面如死灰,也不看书记也不答话。书记又问,你到底跟刚子是什么关系?钉锤咬咬牙说,要命的关系。
书记并不晓得,钉锤是去找万刚报仇的。他要万刚偿他女儿的命。但他一直在问自己,杀猪你敢,杀人你敢吗?
第十一年,半瞎子病逝。闭眼前,她拉着钉锤说,崽啊,刚子有天收他,你千万莫犯错啊。出山那天,万刚仍未现身。
钉锤回到自己家,他爹鼻子哼哼:仇没报成,替别人当孝子,真能干啊!④钉锤面无表情,也不回话,拿了户口本就回他的基地去了,
(选自《2022年中国小小说精选》)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钉锤对刚子的称呼由一开始的“万刚”变成了后来的“小刚”,这暗示着钉锤不再恨小刚。
B.钉锤初到万刚家时几次哆嗦颤抖,既是因为天气寒冷,也是因为他准备报仇,内心紧张而害怕。
C.钉锤最初执意报仇,最后却替仇人当了孝子,这种极致的反差源于钉锤内心的善良不忍,彰显了人性的光辉。
D.文章大量运用“崽”“有饭呷”“生得又像个田螺样儿”等方言口语,真实地再现了农村的生活风貌。
(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中钉锤面无表情也不说话,原因在于村长的猜测不正确,但他又不愿意也不能告诉村长他蹲守的真实目的。
B.句子②中对钉锤的描写体现了他复杂的内心:既想向刚子娘将实情和盘托出,又害怕刚子娘知晓了真相。
C.句子③运用比喻的手法写钉锤的表情,体现此刻钉锤内心的痛苦,书记的疑问刺痛了他原本矛盾复杂的内心。
D.句子④钉锤对爹的责备面无表情也不回话,说明他此时仍然恨着意气用事的爹,也说明他此时已做了扎根刚子村庄的决定。
(3)一个复杂的小说人物总是要面临和处理一些矛盾,请分析钉锤所面临的矛盾。
(4)本文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但是善于讲述故事,试结合文本分析是如何讲好故事的。
重庆市八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二)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石清虚
汪曾祺
邢云飞,爱石头。书桌上,条几上,书架上,柜橱里,多宝格里,到处都是石头。这些石头有的是他不惜重价买来的,有的是他登山涉水满世界寻觅来的。每天早晚,他把这些石头挨着个儿看一遍。有时对着一块石头能端详半天。一天,在河里打鱼,觉得有什么东西挂了网,挺沉,他脱了衣服,一个猛子扎下去,一摸,是块石头。抱上来一看,石头不小,直径够一尺,高三尺有余。四面玲珑,峰峦叠秀。高兴极了。带回家了,配了一个紫檀木的座,供在客厅的案上。
一天,天要下雨,邢云飞发现:这块石头出云。石头有很多小窟窿,每个窟窿里都有云,白白的,像一团一团的新棉花,袅袅飞动,忽淡忽浓。他左看右看,看呆了。以后,每到天要下雨,都是这样。这块石头是个稀世之宝!
这就传开了。很多人都来看这块石头。一到阴天,来看的人更多。
邢云飞怕惹事,就把石头移到室内,只留一个檀木座在客厅案上。再有人来要看,就说石头丢了。
一天,有一个老叟敲门,说想看看那块石头。邢云飞说:“石头已经丢失很久了。”老叟说:“不是在您的客厅里供着吗”——“您不信不信就请到客厅看。”——“好,请!”一跨进客厅,邢云飞愣了:石头果然好好地嵌在檀木座里。咦!
老叟抚摸着石头,说:“这是我家的旧物,丢失了很久了,现在还在这里啊。既然叫我看见了,就请赐还给我。”邢云飞哪肯呀:“这是我家传了几代的东西,怎么会是你的!”——“是我的。”——“我的!”两个争了半天。老叟笑道:“既是你家的,有什么验证”邢云飞答不上来。老叟说:“你说不上来,我可知道。这石头前后共有九十二个窟窿,最大的窟窿里有五个字‘清虚石天供’。”邢云飞仔细一看,大窟窿里果然有五个字,才小米粒大,使劲看,才能辨出笔画。又数数窟窿,不多不少,九十二。邢云飞没有话说,但就是不给。老叟说:“是谁家的东西,应该归谁,怎么能由得你呢”说完一拱手,走了。邢云飞送到门外,回来,石头没了。大惊,惊疑是老叟带走了,急忙追出门来。老叟慢慢地走着,还没走远。赶紧奔上去,拉住老叟的袖子,哀求道:“你把石头还给我吧!”老叟说:“这可是奇怪了,那么大的一块石头,我能攥在手里,揣在袖子里吗”邢云飞知道这老叟很神,就强拉硬拽,把老叟拽回来,给老叟下了一跪,不起来,直说:“您给我吧,给我吧!”老叟说:“石头到底是你家的,是我家的”———“您家的!您家的!求您割爱!求您割爱!”老叟说:“既是这样,那么,石头还在。”邢云飞一扭头,石头还在座里,没挪窝。
老叟说:“天下之宝,当与爱惜之人。这块石头能自己选择一个主人,我也很喜欢。然而,它太急于自现了。出世早,劫运未除,对主人也不利。我本想带走,等过了三年,再赠送给你。既想留下,那你就得减寿三年,这块石头才能随着你一辈子,你愿意吗”——“愿意!愿意!”老叟于是用两个指头捏了一个窟窿一下,窟窿软得像泥,闭上了。随手闭了三个窟窿,完了,说:“石上窟窿,就是你的寿数。”说罢,飘然而去。
有一个权豪之家,听说邢家有一块能出云的石头,就惦记上了。一天派了两个家奴闯到邢家,抢了石头便走。邢云飞追出去,拼命拽住。家奴说石头是他们主人的,邢云飞说:“我的!”于是经了官。地方官坐堂问案,说是你们各执一词,都说说,有什么验证。家奴说:“有!这石头有九十二个窟窿。”——原来这权豪之家早就派了清客,到邢家看过几趟,暗记了窟窿数目。问邢云飞:“人家说出验证来了,你还有什么话说!”邢云飞说:“回大人,他们说得不对。石头只有八十九个窟窿。有三个窟窿闭了,还有六个指头印。”——“呈上来!”地方官当堂验看,邢云飞所说,一字不差,只好把石头断给邢云飞。
邢云飞得了石头回来,用一方古锦把石头包起来,藏在一只铁梨木匣子里。想看看,一定得先焚一炷香,然后才开匣子。也怪,石头很沉,别人搬起来很费劲;邢云飞搬起来却是轻而易举。
邢云飞到了八十九岁,自己置办了装裹棺木,抱着石头往棺材里一躺,死了。
(选自《〈聊斋〉新义》)
文本二:
有势豪某,踵门求观。既见,举付健仆,策马径去。邢无奈,颂足悲愤而已。仆负石至河滨,息肩桥上,忽失手堕诸河。豪怒,鞭仆。即出金雇善泅者,百计冥搜,竟不可见。乃悬金署约而去。由是寻石者日盈于河,迄无获者。后邢至落石处,临流於邑,但见河水清澈,则石固在水中。邢大喜,解衣入水,抱之而出。携归,不敢设诸厅所,洁治内室供之。
(节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石清虚》)
6.下列关于文本一中对邢云飞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邢云飞是爱石之人,平日爱收集石头,不惜重金买石,以打鱼为业,家境较殷实。
B.邢云飞见看石之人越来越多,为防惹事,以石丢撒谎,可见其有精明世故的一面。
C.邢云飞的形象和老叟的形象构成对比,老叟知石头窟窿数目,而邢云飞并不知晓。
D.邢云飞重得石头后更加珍惜,甚至抱石而死,在其中暗讽了他对石头的痴迷。
7.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采用了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述,不进入人物的内心,主要以场景和对话推动情节发展,表现小说主题。
B.小说采用重复叙事的结构,叙述了两次通过石头窟窿辨别石头归属的情节,使文章内容更丰富,主题更多元。
C.小说使用了大量的破折号,或省略一些叙述,或引出下文的解释说明,使语言更为简洁,衔接更加紧凑自然。
D.小说改编自蒲松龄的《石清虚》,但改用现代汉语进行叙述并改动了情节,这样就将古典小说彻底现代化了。
8.文本一中邢云飞对石清虚情感的细微变化可以通过他的具体行为表现出来,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文本一、二对势豪夺石、邢云飞再得石的情节处理不同,请比较其不同之处,并分析各自的艺术效果。
重庆市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
(二)现代文阅读II(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童年合欢花
肖复兴
第一次见到合欢,在台基厂。从我家出来,往东走不远,穿过后河沿,正对着的就是台基厂。这是一条老街,明朝建北京城时,工部设立备料的五大厂:台基厂、大木厂、黑窑厂、琉璃厂和神木厂。台基厂是唯一建在内城的,离皇宫很近。台基厂北口,即是长安街,和王府井遥遥相对。这条街两旁种的行道树便是合欢。
那一年暑假,我马上读五年级,自觉得长大了,第一次去王府井,因为王府井南口有当时北京最大的新华书店,我想到那里看书、买书。刚进台基厂南口,一眼看见合欢,满树开满的那种花,我从来没有见过。不是常见过的红色、猩红色和粉色,是那种梦一样的绯红色,毛茸茸的,那么轻柔,仿佛一阵风吹来,就能把花都吹得飞起来,像跳着芭蕾舞一样,轻盈地飞满天空。台基厂整条街两旁,都漂浮着这样绯红色的云朵,我像走进童话的世界。
像发现了新大陆一般,我怎么也忘不了那种花。尽管当时我还不知道它的名字。那一年的暑假,我常走那条街,为去新华书店,更为看合欢。
有一天下午从新华书店出来,走到台基厂的时候,光顾着抬头看花,没留神撞到一个人,是一个中年女人,个子很高,微微发胖,面容白暂,很漂亮,穿着也很漂亮的连衣裙。我连忙向她道歉,她笑笑,没说什么,只是用手摸了一下我的头发,便向前走去。我跟在后面,好几次想快走几步超过她,赶紧回家。不知怎么搞的,总不好意思,就这么一直跟在她后面,看看合欢的花影落满她的肩头,连衣裙的裙摆被风微微吹起。
她就那么不紧不慢地在我前面走着,没有想到,她走过台基厂,走过后河沿,走到我家住的那条老街,居然也是往西拐,一直走到我读书的前门第三中心小学,走到乐家胡同的时候,拐了进去。我愣愣地站在乐家胡同口,望着她的背影消失在胡同尽头。好长时间,我都弄不清当时我为什么望着她的背影,望了那么久。
暑假过后,开学第一天,上学路上,我居然又遇见了她。和她擦肩而过的时候,她又冲我笑笑,好像也认出了我。但是,没有和我说话,也没有摸一下我的头发。
以后,几乎每一天清早上学的路上,总能遇见她,每一次,她都冲我笑笑。笑得很和善,很慈祥,很好看。在以后的日子里,回想起每天上学路上和她的邂逅,我才发现,是自己的潜意识里,觉得她的样子、她的笑,像是妈妈的样子、妈妈的笑。其实,早在我五岁的时候,妈妈去世了,妈妈的样子、妈妈的笑,我没有一点儿印象。直到有一天上学的路上,看见她向我走过来,有几个小孩子从我身边跑过,一边叫着方老师,一边向她跑过去,我才知道,她是老师。进乐家胡同不远,是贾家花园小学,我们院里的孩子,有在那里上学的。自从知道她是贾家花园小学的老师,不知怎么搞的,我异想天开,总想转学到贾家花园小学,她当我的老师才好。只是,这样的念头,从来没有对任何人讲。贾家花园小学是私立学校,家里花不出那样多的学费。
我和这位漂亮的女老师每一次上学路上的邂逅,都会让我忍不住想起第一次和她在台基厂合欢树下的相撞。长大以后,几乎每一次看到合欢,总忍不住想起她。尽管她从来没有和我说过一句话,我并不了解她,对她一无所知。但是,她那温和、善良、慈祥又美丽的笑容,温暖了我小学五、六年级两年的时光。她是我苦涩寂寞童年的一束光,让我对母亲对未来对美好充满想象乃至梦幻。
读中学以后,我再没有见过她。偶尔,我会想起她。高一那年的暑假,我重走台基厂,到王府井新华书店买书,绯红色的合欢依旧满树轻柔地飘浮。我再一次想起了她,写了一篇作文《合欢》。
1973年秋,父亲突然病故,我从北大荒回北京,一时待业在家,母校第三中心小学的校长,好心要我去代课。
第一天早晨上课,走过乐家胡同的时候,我再一次想起了她,甚至幻想,会不会像小时候能再次遇见她?乐家胡同已经改名同乐胡同,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影。心里想,不知道动荡的前些年她的情况怎么样,她是那样的时髦,漂亮。台基厂街两旁的合欢树,说开的花太过缠绵,是资产阶级的树而被砍伐一空。粉碎“四人帮”后,我写了一篇短篇小说《合欢路口》。我将合欢树,从台基厂移植到我家前这条老街;我和她在合欢树下重逢。这是我一直的愿望。
如果有什么花可以象征一个人的童年,合欢,是我的童年之花。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我”光顾着抬头看花,没留神撞到了方老师,对于“我”的道歉,她“笑笑”,用手摸了一下“我”的头发,表现了她的和善、大度与睿智。
B.文章先写“我”望着她的背影消失,却弄不清凝望的原因,后写到“我”发现“她的样子、她的笑”像是妈妈的样子和笑,文章层层深入,情感逐步增强。
C.与方老师第二次相遇、擦肩而过的时候,她冲“我”笑笑,但再没有摸一下“我”的头发,说明她并没有记住我,从而让“我”感到非常失落。
D.“不知道动荡的前些年她的情况怎么样,她是那样的时髦,漂亮”——委婉表述了“我”的美好祝愿:岁月的长河中方老师青春永驻、笑容依旧。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详细描述台基厂的布局,既是为了引出长安街两旁种植的行道树合欢,又是为了增强文章的真实感,让读者身临其境。
B.描写“我”第一眼看见的满树合欢像梦一样的绯红色、毛茸茸的、那么轻柔,充满诗情画意,为下文方老师的出场渲染出温馨的氛围。
C.写几个小孩一边叫着方老师,一边向她跑过去,衬托出方老师的和善、慈爱,从而引发“我”转学到贾家花园小学的强烈企盼。
D.文章中反复描写方老师的笑容,突出了方老师的性格特征,指出像极了妈妈的样子,从而揭示她留给“我”印象如此深刻的原因。
8.为什么说“合欢,是我的童年之花”?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9.文章的标题是“童年合欢花”,为什么要写高一暑假以及后来到母校代课时等的情况?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II(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蓝眼
冯骥才
古玩行中有对天敌,就是造假画的和看假画的。造假画的,费尽心机,用尽绝招,为的是骗过看假画的那双又尖又刁的眼;看假画的,却凭这双眼识破天机,看破诡计,捏着这造假的家伙没藏好的尾巴尖儿,打一堆画里把它抻出来,晾在光天化日底下。
这看假画的名叫蓝眼。在天津卫锅店街裕成公古玩铺做事,专看画。蓝眼是他的外号,来源于他的近视镜,镜片厚得赛瓶底,颜色发蓝,看上去真赛一双蓝眼。而这蓝眼的关键还是在他的眼上。据说他看假画,双眼无神;看真画,一道蓝光。
这天,有个人来到铺子里,手拿一轴画,外边的题签上写着“大涤子湖天春色图”。眼看似没看,刷地一拉,疾如闪电,露出半尺画心。这便是蓝眼出名的“半尺活”,他看画无论大小,只看半尺。是真是假,全拿这半尺画说话。蓝眼面对半尺画,眼镜片刷地闪过一道蓝光,他抬起头问来者:
“你打算卖多少钱?”
来者没急着要价,而是说:
“听说西头的黄三爷也临摹过这幅画。”
黄三爷是津门造假画的第一高手。古玩铺里的人全怕他。没想到蓝眼听赛没听,又说一遍:
“我眼里从来没有什么黄三爷。你说你这画打算卖多少钱吧。”
“两条。”来者说。这两条是二十两黄金。
要价不低,也不算太高,两边稍稍地你抬我压,十八两便成交了。
打这天起,津门的古玩铺都说锅店街的裕成公买到一轴大涤子石涛的山水,尤其难得,十年内天津的古玩行就没现过。那时没有报纸,嘴巴就是媒体,愈说愈神,愈传念广。接二连三总有人来看画,裕成公都快成了绸缎庄了。
大约事过三个月,开始有人说裕成公那幅大涤子靠不住。初看挺唬人,可看上几遍就稀汤寡水,没了精神。真假画的分别是,真画经得住看,假画受不住瞧。这话传开之后,就有新闻冒出来一有人说这画是西头黄三爷一手造的赝品!
蓝眼有根,理也不理。愈是不理,传得愈玄。后来就说得有鼻子有眼儿了。说是有人在针市街一个人家里,看到了这轴画的真品,于是,又是接二连三,不间断有人去裕成公古玩铺看画,但这回是想瞧瞧黄三爷用嘛能耐把蓝眼的眼蒙住的。向来看能人栽跟头都最来神儿!
裕成公的老板佟五爷心里有点发毛,便对蓝眼说:“咱是不是找个人打听打听那画在哪儿。要真有张一模一样的画,就想法把它亮出来,分清楚真假,更显得咱高。”蓝眼听出佟老板没底,可是流言闲语谁也没辙,除非就照老板的话办,真假一齐亮出来。人家在暗处闹,自己在明处赢。
佟老板派尤小五去打听,转天有了消息。原来还真的另有一幅大涤子,也叫《湖天春色图》,而且真的就在针市街一个姓崔的人家!佟老板便叫尤小五引着蓝眼去看。蓝眼待到了那家一看,眼镜片刷刷闪过两道蓝光,傻了!
真画原来是这幅。铺子里那幅是假造的!这两幅画的大小、成色、画面,全都一样,连图章也是仿刻的。可就是神气不同——瞧,这幅真的是神气!
他当初怎么打的眼,已经全然不知。此时面对这画,真恨不得钻进地里去。他二十年没错看过一幅。他蓝眼简直成了古玩行里的神。他说真必真,说假准假,没人不信。可这回一走眼,传了出去,那可毁了。
他没出声。回到店铺跟老板讲了实话。裕成公和蓝眼是连在一块的,要栽全栽。佟老板想了一夜,有了主意,决定把崔家那轴大涤子买过来。两幅画都攥在手里,哪真哪假就全由自己说了。但办这事他们决不能露面,便另外花钱请个人,假装买主,跟随尤小五到崔家去买那轴画。谁料人家姓崔的开口就是天价。不然就自己留着不卖了。买东西就怕一边非买,一边非不卖。可是去装买主这人心里有底,因为来时佟老板对他有话“就是砸了我铺子,你也得把画给我买来”。这便一再让步,最后竟花了七条金子才买到手,反比先前买的那轴多花了三倍的钱还多。
特把这轴画拿到裕成公,佟老板舒口大气,叫伙计们把两轴画并排挂在墙上,彻底看个心明眼亮。等画挂好,蓝眼上前一瞧,眼镜片刷刷刷闪过三道蓝光。人竟赛根棍子立在那里。万事大吉下的怪事就在眼前——原来还是先前那幅是真的,刚买回来的这幅反倒是假的!
真假不放在一起比一比,根本分不出真假——这才是人家造假画的本事,也是最高超的本事!
可是蓝眼长的一双是嘛眼?肚脐眼?
蓝眼差点一口气闭过去。转过三天,他把前前后后的事情捋了一遍,这才明白,原来这一切都是黄三爷在暗处做的圈套,一步步叫你钻进来,人家真画卖得不吃亏,假画卖得比天高。他忽然想起,最早来卖画的那个人,不是对他说过“黄三爷也临摹过这幅画”吗?人家有话在先,早就说明白这幅画有真有假。再看打了眼怨谁?看来,这位黄三爷不单冲着钱来的,干脆说是冲着自己来的。人家叫你手里攒着真画,再去买他造的假画。多绝!等到他明白了这一层,才算明白到家,认栽到底!打这儿起,蓝眼卷起被袱卷儿离开了裕成公。
(选自《俗世奇人》,有删减)
文本二
冯骥才坚持小说家的语言——不管写的时候多么激情澎湃,小说的语言最终应该是精当的。“这也是中国文学的传统,在中国文学史上,最先成熟的是诗,然后是散文,而诗歌给文学最大的影响就是语言。写《俗世奇人》的时候,我写得很快,但改的遍数很多,语言不行,我不敢放手。
(选自蒋肖斌《冯骥才:在绘画与写作间甜蜜往返》)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在开头大加渲染蓝眼的看画本领,为后文蓝眼一步步走进黄三爷设下的圈套埋下伏笔。
B.卖画人说“黄三爷也临摹过这幅画”是故布疑云,他想用黄三爷的名头来刺激蓝眼,以期蓝眼能够花高价买下画作。
C.蓝眼第一次买画之后,关于人们接二连三地去看画的情节有两处,前一处人们是好奇,后一处人们则是想看笑话
D.小说善用多种方法来刻画人物,如在塑造佟五爷的形象时,综合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方法。
7.关于文本一中蓝眼的眼镜片闪过蓝光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蓝眼只拉开了半尺画,眼镜片就闪过一道蓝光,说明蓝眼名不虚传,他的“半尺活”确实厉害。
B.蓝眼在崔家看到另一幅《湖天春色图》时,眼镜片闪过两道蓝光,此时他的心里既吃惊又羞愧。
C.对蓝眼的眼镜片三次闪过蓝光的描写,不仅照应了小说的标题,也暗示了蓝眼的心理变化过程。
D.两轴画对照看时,蓝眼的眼镜片闪过三道蓝光,此处的三道光与最初买画时的一道光形成对比。
8.文本一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9.文本二中冯骥才认为“小说的语言最终应该是精当的”,请简要分析文本一的语言特色。
文学类文本阅读
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调研测验(期中)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记懒人
老舍
一间小屋,墙角长着些兔儿草,床上卧着懒人。他姓什么或者因为懒得说,连他自己也记不清了。大家只呼他为懒人,他也懒得否认。
幸而人人有个弱点,不然我便无法与他来往;他的弱点是喜欢喝一盅。更可喜的是三杯下去,他能暂时的破戒——和我说话。自然我须把酒杯满上,送到他的唇边,他才肯饮。
他的话有些,假如不都是,很奇怪可喜的。而且极其天真,因为他的脑子是懒于搜集任何书籍上的与劳人制造的话的。他没有常识,因此他不讨厌。他确是个宝贝,在这可厌的社会中。
据他说,他是自幼便很懒的。他三岁的时候,他的父亲死去;他懒得问妈妈关于爸爸的事。他是妈妈的儿子,因为她也是懒得很有个模样儿。懒人的妈妈怀了他一年半,因为懒得生产。
他的妈妈后来也死了,他不记得怎样将她埋葬。可是,妈妈,虽在懒人的心中,也难免被想念着;焕人借着酒力叹了一口十年未曾叹过的气;泪是终于懒得落的。
他入过学。懒得记忆一切,可是他不能忘记许多小四方块的字,因为学校里的人,自校长至学生,没有一个不象活猴儿,终日跳动;所以他不能不去看那些小四方块,以得些安慰。苦病往往逼迫着人去记忆。他记得“学生”——一群推他打他挤他踢他骂他笑他的活猴子。他是一块木头。被猴子们向四边推滚。他似乎也毕过业,但是懒得去领文凭。“老子的心中到底有个‘无为’萦绕着,我连个针尖大的理想也没有。”他已饮了半瓶白酒,闭着眼说。“人类的纷争都是出于好事好动:假如人都变成桂树或梅花,世上当怎样的芬香挣美”我故意诱他说话。
他似乎没有听见,或是故意懒得听别人的意见。
我决定了下次再来,须带白兰地;普通的白酒还不够打开他的说话机关的。
白兰地果然有效,他居然坐起来了。我的惊异就好似看见了死人复活。
“朋友,”我的声音有点发颤,“在过去的经验中,你可曾不懒过一天或一回没有呢”“天下有多少事能叫人不懒一整天呢”他的舌头有点僵硬。我心中更喜欢了:被酒激硬的舌头是最喜欢运动的。“那么,不懒过一回没有呢”
过了好久,他点了点头,又喝下一杯酒,慢慢的说:
“有过一次。许久许久以前的事了。设若我今年是四十岁——没心留意自己的岁数——那必是我二十来岁的事了。”
我等着,听得见我自己的心跳。
“你说,什么事足以使懒人不懒一次。”他猛孤丁的问了我一句.
我一时找不到相当的解析;不知道是怎么想起来的,我这么答对了他:
“爱情,爱情能使人不懒。”
他的眼合成一道缝,好象看着心中正在构成着的一张图画。然后象自己念道:“想起来了!”
我连大气也不敢出的等着。
“一株海棠树,”他大概是形容他心里那张画,“第一次见着她,便是在海棠树下。开满了花,象蓝天下的一大团雪,围着金黄的蜜蜂。我与她便躺在树下,脸朝着海棠花,时时有小乌踏下些花片,象些雪花,落在我们的脸上。她是妈妈的娘家的;不晓得怎样称呼她,懒得问。我们躺了多少时候我不记得。只记得那是最快活的一天。我们俩就象埋在春光中的一对爱人,最好能永远不动,直到宇宙崩毁的时候。她是我理想中的人儿。她能领略花木样的恋爱;我是讨厌蜜蜂的,终日瞎忙。可是在那一天,蜜蜂确是不错,它们的嗡嗡使我半睡半醒,半死半生;在生死之间我得到完全的恬静与快乐。这个快乐是一睁开眼便会失去的。”
他又喝了半杯酒.他的话来得流畅轻快了:“海棠花开残,她不见了。大概是回了家。临走的那一天,我与她在海棠树下——花开已残,一树的油绿叶儿,小绿海棠果顶着些黄须。我们都懒得说话。眼睛交谈了一切。”“她不见了,”他说得更快了,“想她的时候,我便在海棠树下静卧一天。第二年花开的时候,她没有来,花一点也不似去年那么美了,蜂声更讨厌。”
这回他是对着瓶口灌了一气。
“又看见她了,但是,但是,”他的眼似乎不得力的眨了几下,微微有点发湿,“她变了。她一来到,我便觉出她太活泼了。到了晚间,她偷偷的约我在海棠树下相见。我是日落后向不轻动一步的,可是我答应了她。‘你还是这么懒’这是她的第一句话,我没言语.‘唉!’她叹了一口气,‘假如你也能不懒了;你看我!’我没说话.‘其实你也可以不懒的!咱们——’她没往下说,我始终没开口,她落了泪,走开。我便在海棠下睡了一夜,懒得再动。她又走了。不久听说她出嫁了。不久,听说她被丈夫给虐待死了。懒是不利于爱情的。但是,她,她因不懒而丧了一朵花似的生命!假如我听她的话改为勤谨,也许能保全了她,可也许丧掉我的命。假如她始终不改懒的习惯,也许我们到现在还是同卧在海棠花下,虽然未必是活着,可是同卧在一处便是活着,永远的活着。”
“到如今你还想念着她”我问。
“哼,那就是那次破了懒戒的惩罚!一次不懒,终身受罪;我还不算个最懒的人。”他又卧在床上。
我将酒瓶挪开。他又说了话:“假如我死去——虽然很懒得死——请把我埋在海棠花下,不必费事买棺材。我懒得理想,可是既提起这件事,我似乎应当永远卧在海棠花下——受着永远的惩罚!”
过了些日子,我果然将他埋葬了。在上边临时种了一株海棠;有海棠树的人家没有允许我埋人的。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懒人”自幼即懒,既无理想,又缺常识,既讨厌社会,也为社会所厌弃,“他确是个宝贝”一语流露着对他的讽刺。
B.“我”用“酒”撬开了“懒人”紧闭的心扉,才发现他并非冷漠之人,借着酒力叹出的那口气,是其内心温热的证明。
C.“懒人”讲述的,不只是一个爱而不得的伤感故事,里面还包含着对理想与现实、“懒”与“不懒”、生与死的深沉思考。
D.结尾处“有海棠树的人家没有允许我埋人的”,固然有文化的背景,但也折射出人情冷暖,意味深长,令人唏嘘不已。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采用了大故事中套小故事的嵌套式结构,但实际上嵌入的小故事,即“懒人”过往的人生经历,才是叙述的主体内容。
B.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我”是“懒人”过往故事的发掘者、讲述者,也是评论者,体现对人物的褒贬态度。
C.小说前后细节之间照应巧妙,比如“我”对“懒人”谈及人变成“桂树或梅花”,便为后文写“花木样的恋爱”埋下伏笔。
D.老舍善于将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事件等真实元素融入作品,使本文和《骆驼祥子》等作品一样,具有浓郁的现实主义风格。
8.小说是怎样写出“懒人”之“懒”的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4分)
9.小说中多次写到海棠,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写海棠的意图。(6分)
(1)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基本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3)本题考查对文章人物和艺术手法分析理解能力。注意手法和人物的结合,看手法是如何表现人物的,突出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4)本题考查探究小说物象意图的能力。可以从充当线索、寄托感情、刻画人物、推动情节、揭示主题等方面分析。
(1)A.文中“可厌的社会”是的评价,不是懒人“讨厌社会”;“他确是个宝贝”是对懒人天真品性的肯定而非讽刺。
故选A。
(2)D.“具有浓郁的现实主义风格”错误,本文的人物更多的是虚构,没有“浓郁的现实主义风格”。
故选D。
(3)①通过夸张、荒诞的言行描写,结合“据他说,他是自幼便很懒的。他三岁的时候,他的父亲死去;他懒得问妈妈关于爸爸的事。他是妈妈的儿子,因为她也是懒得很有个模样儿。懒人的妈妈怀了他一年半,因为懒得生产”等可知,如懒得说自己姓名、别人将酒杯送唇边才肯饮、懒得问父亲的事、懒得为母亲落泪、说自己懒得死等,写出“懒人”生活习惯上的惰性。②将“懒人”放到特定事件中,通过与其他人的对比,结合“他入过学。懒得记忆一切,可是他不能忘记许多小四方块的字,因为学校里的人,自校长至学生,没有一个不像活猴儿,终日跳动;所以他不能不去看那些小四方块,以得些安慰”可知,如在学校里其他人都“好事好动”,而他却只去看“小四方块”;结合“她变了。她一来到,我便觉出她太活泼了,到了晚间,她偷偷的约我在海棠树下相见,我是日落后向不轻动一步的,可是我答应了她”可知,在爱情中“她”努力变得勤谨,而他却始终不改懒的习惯等,写出“懒人”心灵世界的“懒”——保持天真,不同流俗。
(4)①结合“第一次见着她,便是在海棠树下。开满了花……”等可知,提供叙事线索,以“海棠花开满——海棠花开残——海棠花再开——种海棠树”的变化,对应“爱情的沉醉——爱情的消散——爱情的追忆——生命的终结”等主体情节的展开。②结合“开满了花,象蓝天下的一大团雪,围着金黄的蜜蜂。我与她便躺在树下,脸朝着海棠花,时时有小鸟踏下些花片,象些雪花,落在我们的脸上”等可知,进行环境描写,渲染纯洁美好或落寞凄凉的气氛,烘托“懒人”陶醉爱情的快乐或失去爱情的悲伤心情。③结合“假如我死去——虽然很懒得死——请把我埋在海棠花下,不必费事买棺材。我懒得理想,可是既提起这件事,我似乎应当永远卧在海棠花下——受着永远的惩罚!”可知,形成象征意象,象征着“懒人”超尘脱俗、纯洁美好的心灵世界,升华主题,并使小说富有抒情韵味。
解析:
(1)A
(2)D
(3)①通过夸张、荒诞的言行描写,如懒得说自己姓名、别人将酒杯送唇边才肯饮、懒得问父亲的事、懒得为母亲落泪、说自己懒得死等,写出“懒人”生活习惯上的惰性。②将“懒人”放到特定事件中,通过与其他人的对比,如在学校里其他人都“好事好动”,而他却只去看“小四方块”;在爱情中“她”努力变得勤谨,而他却始终不改懒的习惯等,写出“懒人”心灵世界的“懒”——保持天真,不同流俗。
(4)①提供叙事线索,以“海棠花开满——海棠花开残——海棠花再开——种海棠树”的变化,对应“爱情的沉醉——爱情的消散——爱情的追忆——生命的终结”等主体情节的展开。②进行环境描写,渲染纯洁美好或落寞凄凉的气氛,烘托“懒人”陶醉爱情的快乐或失去爱情的悲伤心情。③形成象征意象,象征着“懒人”超尘脱俗、纯洁美好的心灵世界,升华主题,并使小说富有抒情韵味。
“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解析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
重庆市九龙坡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走向界碑
王族
命令下来了。
命令很简单,让汽车连派几个人去一号达坂,用红漆把界碑上的“中国”二字描红。一号达坂在多尔玛边防连,汽车连上喀喇昆仑山时会路过那里,任务便落在了汽车连头上。
车队很快上路,早上出发,一路迅疾,跑了一天,才到了多尔玛边防连。
进入多尔玛院子后,排长田一禾抬头向上看了看,一号达坂的海拔5800多米,几乎与云朵挨在一起。边防连就在一号达坂下面,抬头能看见,但上去一趟却很难,大雪封山后就更上不去了,只有等到开春后积雪融化,在巡逻时才上去一趟。①空气稀薄、缺氧、高原反应等,会在迈出第一步时,像石头一样压在战士们身上,像针扎一样让脑袋生疼,像被抽去筋骨一样让双腿发软。边防线在一号达坂上,必须上去巡逻。那里,除了边防军人几乎没有人上去。
战士们每次上去都议论,咱们如此艰难地爬上一号达坂,是为了什么?有的说,是为了到达,咱们到达就证明是坚守;有的说,是为了看一眼界碑上的“中国”二字,那两个字红灿灿的,好看。
田一禾很想去一趟一号达坂,作为职业军人,只有上了一号达坂,对界碑敬一个军礼,才算是真正到了边关。虽然在喀喇昆仑山上苦,但并不能苦熬,必须在苦中见精神,苦中有作为,这就是喀喇昆仑山精神——一天天忍,一月月熬,一年年扛。有一个说法,在喀喇昆仑山上的无人区,但凡出现人,那一定是军人。
“连长,还是我去一号达坂吧!这么多人,这么多车,需要你带队……”“你一个排长,操的是连长的心……”肖凡有点不耐烦了。
是啊,他是排长,肖凡是连长,道理就这么简单。除非连长生病,否则他没有机会。
②天很快就黑了下来。
多尔玛因为孤零零地处在一号达坂下面,加之四周没有村庄和走动的人,所以夜好像更厚重,像铁板一样紧紧夹着边防连,就连窗户上的灯光,也好像被压得发不出光芒,一副随时都要熄灭的样子。
其实,多尔玛的夜晚,与别处的夜晚并无二致,都是夜色将万物遮蔽,所有生灵都屏息歇息,以挨时间到天亮。
起风了,田一禾走到窗前,看见外面的树枝掠起一团幻影,过了一会儿风小了,树枝还在不停地摆动。因为风总是从一个方向吹,树枝便向另一个方向弯去,看上去像是整棵树都弯着腰,再也不会直起来。喀喇昆仑山上的人很苦,树也不例外,人苦了还可以倾诉,树却无言无语,把磨难熬成了无言。
在喀喇昆仑山上,很难让一棵树活下来,往往栽十棵也就活一两棵,而且一个冬天过后,第二年只剩下一根秃干。窗外的这棵树,不知费了多少工夫才活到现在,一天天被风吹打,一年年经历风雪,在春天生出绿色,让战士们欣喜。
风不停,树亦无法停止摆动。③人不能久看,看久了心里会难受。
在一号达坂上每走一步都缺氧、气喘、胸闷、头疼,要忍受常人难以想象的折磨。田一禾听说有一次,战士们走到离界碑100多米的地方,气喘吁吁一步一停,用了一个多小时才到界碑跟前,到了界碑旁要说话,得慢慢转过身,一字一顿才能说一两句话。
外面的风又刮了起来,好像一个挣扎的人,在向着幽暗的地方挪动。
因为奔波了一天,战士们早早地睡了。田一禾也躺下睡觉,他与肖凡同屋。
半夜,田一禾梦见自己在阿里的狮泉河边,他本来想去看看河中有没有鱼,却离狮泉河越走越远,直至走到一片荒地上,才发现自己走反了方向。
他转身往回走,一场风刮了起来,而且越刮越大,而且还夹杂着沙子,打在脸上一阵生疼。刮在阿里高原上的都是冷风,不一会儿就将田一禾冻得瑟瑟发抖。
狮泉河就在不远处,他看得清清楚楚,好像还看见了水里的鱼,但是他却在大风中迈不开步子。他想,不怕慢就怕停,慢慢走吧,哪怕狮泉河再远,迟早也能走到它跟前。
没走几步,就走不动了,只好停下来喘息。虽然在梦里,人仍然高原反应,做梦的人不知详情,只是难受。
过了一会儿,喘息渐缓,又往前走。
有一个人在前面健步如飞,大风奈何不了他,高原更不能让他慢下来。
田一禾对那人喊叫,风太大了,不能走这么快。喊完了自己笑自己,你想快还快不了呢,倒替别人操心。
很快,田一禾发现因为风太大,他喊出的话,像是被风中的大嘴一口吞了,那人没有听见。
那人会不会是肖凡?好像是。又好像不是。
那人走得轻快如飞,田一禾心里的解析也随之起起伏伏。最后,好像风中的石头落了地,他断定那人是肖凡。他又想喊叫一声,却看见那人被风刮得飞起,像树叶一样漂过狮泉河,落到了对面的山洼里。“连长……”这次他喊出了声,肖凡却已经不见了。不见了……是生还是死,他不敢往下想。
大风停了。一下子就停了,好像没有刮过一样。
田一禾急急往前走,他要赶回多尔玛边防连,告诉大家肖凡出事了。多尔玛离狮泉河很远,但梦是无序的世界,田一禾说到就到了。
奇怪的是,肖凡却在多尔玛,完好无损。梦中人半醒着,田一禾没有惊讶,他对肖凡说话,却听不清自己对肖凡说着什么。而肖凡一会儿点头,一会儿又摇头,好像对他的话有肯定,也有反对。田一禾纳闷,肖凡到底是什么意思?他唯一清楚的是,肖凡要一个人去一号达坂。④他于是大声对肖凡说话,声音很大,但还是听不清自己在说什么。
他的声音钻入自己耳朵,刺出一阵疼痛,把自己折磨得醒了过来。一醒来,疼痛消失了。
肖凡真的病了。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命令下来了”自成一段,小说以此开头,既能突出军令如山,又能自然引出边防官兵执行命令的具体过程。
B.界碑上的“中国”,“红灿灿的,好看”,这样的评价虽然朴素但感情丰富,可见官兵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C.“多尔玛的夜晚,与别处的夜晚并无二致”,意在强调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应该珍惜,绝不允许其他势力染指。
D.“肖凡真的病了”意味深长,田一禾能否去一号达坂执行任务也不十分明确,这给读者留下多维的思考空间。
7.对小说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中的三个“像”,都是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述高原反应的各种痛苦。
B.句子②既与前文的“早上出发”呼应,又引出了下文对多尔玛黑夜的具体描写。
C.句子③表述的心理,是人在特定环境中的反应,是忍受折磨看不到希望的难受。
D.句子④“听不清自己在说什么”的内心感受,亦真亦幻,将战友情延伸到梦里。
8.小说中有关梦境的情节,写出了边防战士的多重人生追求。请加以梳理概括。
9.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是怎样塑造田一禾这一人物形象的。
6.C7.D8.①在阿里的狮泉河边,田一禾想去看河中有没有鱼,表现边防战士们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②田一禾对战友的担心表明边防战士们团结友爱,共同迎接困难的精神追求;③肖凡坚持要一个人去一号达坂,表明边防战士的家国情怀,坚决执行上级命令,为国家为战友牺牲自己利益在所不惜。9.①通过语言、行为和心理的描述,表现其对战友的关心,对军人荣誉的追求;②通过环境烘托,表现田一禾不惧艰险,守卫边防的牺牲奉献精神;③通过梦境的虚写,展现其多重人生追求,深化其形象。
6.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C.“意在强调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应该珍惜,绝不允许其他势力染指”错误,结合“其实,多尔玛的夜晚,与别处的夜晚并无二致,都是夜色将万物遮蔽,所有生灵都屏息歇息,以挨时间到天亮”分析可知,此处是通过比较表现多尔玛的夜晚本身的普通,选项过度解读。
故选C。
7.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手法及内涵的能力。
D.“亦真亦幻”错误,此时是在梦中的感受,只能是虚幻的。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探究相关情节多重意蕴的能力。
“田一禾梦见自己在阿里的狮泉河边,他本来想去看看河中有没有鱼”“狮泉河就在不远处,他看得清清楚楚,好像还看见了水里的鱼……他想,不怕慢就怕停,慢慢走吧,哪怕狮泉河再远,迟早也能走到它跟前”,相对喀喇昆仑山上的环境,狮泉河应该要好很多,而河中鱼又是自由自在的象征,故这一情节表现边防战士们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田一禾对那人喊叫,风太大了,不能走这么快……田一禾急急往前走,他要赶回多尔玛边防连,告诉大家肖凡出事……他于是大声对肖凡说话,声音很大”,田一禾担心肖凡,要求自己去一号达坂,他对战友的担心表明边防战士们团结友爱,共同迎接困难的精神追求;
“有一个人在前面健步如飞,大风奈何不了他,高原更不能让他慢下来”“他唯一清楚的是,肖凡要一个人去一号达坂”,肖凡不顾环境的恶劣,为战友着想,坚持要一个人去一号达坂,表明边防战士的家国情怀,坚决执行上级命令,为国家为战友牺牲自己利益在所不惜。
9.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人物刻画手法的能力。
“田一禾很想去一趟一号达坂,作为职业军人,只有上了一号达坂,对界碑敬一个军礼,才算是真正到了边关”“连长,还是我去一号达坂吧!这么多人,这么多车,需要你带队……”“战士们早早地睡了。田一禾也躺下睡觉”,田一禾想要“真正到边关”,以当的上边防军人的称号,可见他重视军人荣誉;他要求代替连长自己去环境恶劣的一号达坂田,还出于对战友的关心。通过语言、行为和心理的描述,表现其对战友的关心,对军人荣誉的追求;
“一号达坂的海拔5800多米,几乎与云朵挨在一起。边防连就在一号达坂下面,抬头能看见,但上去一趟却很难,大雪封山后就更上不去了,只有等到开春后积雪融化,在巡逻时才上去一趟。空气稀薄、缺氧、高原反应等,会在迈出第一步时,像石头一样压在战士们身上……”,一号达坂环境恶劣,对人身体伤害很大,但田一禾还是要求上去,通过环境烘托,表现田一禾不惧艰险,守卫边防的牺牲奉献精神;
“田一禾梦见自己在阿里的狮泉河边,他本来想去看看河中有没有鱼……他想,不怕慢就怕停,慢慢走吧,哪怕狮泉河再远,迟早也能走到它跟前……田一禾对那人喊叫,风太大了,不能走这么快……肖凡要一个人去一号达坂。他于是大声对肖凡说话,声音很大,但还是听不清自己在说什么”,梦境呈现了田一禾内心的某种渴望,泉水,游鱼,对逆境的克服,对战友的担忧……通过梦境的虚写,展现其多重人生追求,深化其形象。
重庆市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
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蹲野猪
七里老塞
他有个习惯,每天傍晚要去村口蹲上一个钟头。什么也不干,只是蹲着,死死地盯着路口。
书记经过路口,抱起双手问,钉锤,又来蹲野猪啊?①钉锤面无表情,不看书记也不回话,只瞟一眼那棵老椿树篼。某日,钉锤又蹲在这里。突然,从山里窜出一头野猪,嘭的一声,野猪撞椿树篼上,死了。钉锤捡了野猪回去。女人问,哪来的野猪?
捡的。他干巴巴地回道。
烧水,烫猪,刮毛,剖肚,清肠,开骨,砍腿,剁头,分肉。一头七八十斤的野猪,他只留了半边猪头、五斤肉,其他的挑镇上卖了。回来时,他给女人买了一身新衣服和一部收音机,他说,给你听听外面的世界。
女人说,崽啊,你不去外头打工,天天帮我种田,何苦呢?我又没得工钱给你!
每当这时,②钉锤就盯着女人看半天,不说话。有时说,种田,有饭呷,知足哩。书记听了就会接话,婶娘,你有福啊,罢了个亲崽,捡个不要钱的崽,前世肯定是个好人。女人瞪眼回一句,嗯,我这世是坏人!
说钉锤是捡来的崽,也不准确。其实是他自己寻来的。那是1995年冬的一个傍晚,当时,钉锤手里拄一根棒棒,打狗用的,背着一个布包,里面包着一把杀猪刀和一条长长的白布。他穿着单薄,冻得浑身打哆嗦,嘴唇都乌青了。他立在门口,一边朝屋里张望一边问,是万刚家吗?女人听见声响就摸出来,是是,你是哪个?
我找万刚,他在屋里吗?钉锤哆嗦着问。
找刚子啊,这个天杀的一年到头四处游荡,一回来还要打劫我这个半瞎子娘。我卖辣子卖花生的钱都被他摸走了。
钉锤没接话,继续张望,浑身颤得更厉害了。
小刚娘又问,你是他同事吧,快进屋,外头冻死人哩。
钉锤打量着半瞎子,缓缓地把包拉进怀里抱紧,拳头也不自觉地攥紧又松开。他面无表情地咬紧下嘴唇,似乎怕嘴里的话杀出来。他的心跳跟寒风中的枯草一样。良久,他才说,嗯,他讲他过一阵子就回来过年,叫我过来看看你。
这一看就是三年。这三年来,小刚从没回过家。有人就讲,肯定是被人贩子骗走了。也有人讲,讲不好是去做传销了。还有人讲,手脚不干净的烂人,被人打死了也难讲。女人也不生气,有时她还跟着骂,天杀的,死在外头更好!
当时钉锤只想着住一晚,过阵子再来会小刚。但没想到那晚小刚家失火了,小刚娘和他都差点儿葬身火海。他觉得这场火灾是他带来的,他必须负责。他就留了下来。耕田种地是日常事务。得闲了,他就踩土砖,挖地基,打石头,给小刚娘重新修了两间屋。上梁那天,又出了事,小刚娘被一根橡砸中了腰。他原想等修好屋就回去,毕竟家里还有两位老人。再恨,也要回去。但这事一出,他又走不脱了。他得负责到底。
耕田种地,搞建筑,蹲村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没人晓得他为什么去村口蹲着。书记的玩笑开了之后,就有了理由:蹲野猪。
女人时不时地说,崽,你回去吧。
钉锤就说,等小刚回来,我就回去。
女人就摇头,似乎知道小刚再也回不来了。女人心想,公安都找不到,你能等到?
钉锤还有一个祖传的手艺:杀猪。这个手艺不挣钱,只挣肉。杀一头猪,二斤肉。当天还有好酒好菜招待。他把肉都交给半瞎子,偶尔回家也带一点儿给娘。
但,事情就出在这门手艺上。说起这事,钉锤就恨他爹。事并不大。那人就偷了一个西瓜,被他爹抓了个现行,骂了几句。偷瓜贼上来就拳打脚踢。老头儿咽不下这口气,就回屋里摸出杀猪刀。偷瓜贼也不跑,他想狠出名;打算让对方见点儿血,这样以后在十里八乡混就没哪个敢惹了。当时偷瓜贼就夺下刀,一顿乱舞,结果误杀了老头儿的孙女,也就是钉锤唯一的女儿。
女人跟钉锤讲,崽啊,你还是回去吧,再讨个婆娘。钉锤不吭声。
他不是不想讨,是讨不到。当年,要不是有门手艺在身,他根本讨不到婆娘。但到最后,婆娘还是跑了。如今在外打工的女人都见过世面,个个眼光都高得很,他一个钉锤高,生得又像个田螺样儿,哪个能看上他?
女人给钉锤做媒。来一个黄一个。钉锤就讲,你就莫操心哩,我不想害人。
第六年,钉锤攒了些钱,就带半瞎子去城里治眼睛。钱花得不少,女人的眼睛还是没治好。女人就讲,崽啊,算哩,瞎了更好,天杀的要是回来,我不想看到他。周围的人看钉锤对半瞎子这么好,就开始猜测,钉锤肯定是半瞎子的私生子。
书记动员村里人把荒田荒地重新翻开,种什么都可以,只要不荒,政府有补助。钉锤把荒地包下来种猪血李,荒田种水稻。他说,打工打不得一世,还是要耕田种地,这是祖祖辈辈的事业。书记佩服钉锤能干,帮他挂了一个猪血李生产基地的牌子。有了这个牌子,申请专项款就更容易了。挂牌那天,书记偷偷问他,半瞎子真是你娘吗?③钉锤面如死灰,也不看书记也不答话。书记又问,你到底跟刚子是什么关系?钉锤咬咬牙说,要命的关系。
书记并不晓得,钉锤是去找万刚报仇的。他要万刚偿他女儿的命。但他一直在问自己,杀猪你敢,杀人你敢吗?
第十一年,半瞎子病逝。闭眼前,她拉着钉锤说,崽啊,刚子有天收他,你千万莫犯错啊。出山那天,万刚仍未现身。
钉锤回到自己家,他爹鼻子哼哼:仇没报成,替别人当孝子,真能干啊!④钉锤面无表情,也不回话,拿了户口本就回他的基地去了,
(选自《2022年中国小小说精选》)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钉锤对刚子的称呼由一开始的“万刚”变成了后来的“小刚”,这暗示着钉锤不再恨小刚。
B.钉锤初到万刚家时几次哆嗦颤抖,既是因为天气寒冷,也是因为他准备报仇,内心紧张而害怕。
C.钉锤最初执意报仇,最后却替仇人当了孝子,这种极致的反差源于钉锤内心的善良不忍,彰显了人性的光辉。
D.文章大量运用“崽”“有饭呷”“生得又像个田螺样儿”等方言口语,真实地再现了农村的生活风貌。
(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中钉锤面无表情也不说话,原因在于村长的猜测不正确,但他又不愿意也不能告诉村长他蹲守的真实目的。
B.句子②中对钉锤的描写体现了他复杂的内心:既想向刚子娘将实情和盘托出,又害怕刚子娘知晓了真相。
C.句子③运用比喻的手法写钉锤的表情,体现此刻钉锤内心的痛苦,书记的疑问刺痛了他原本矛盾复杂的内心。
D.句子④钉锤对爹的责备面无表情也不回话,说明他此时仍然恨着意气用事的爹,也说明他此时已做了扎根刚子村庄的决定。
(3)一个复杂的小说人物总是要面临和处理一些矛盾,请分析钉锤所面临的矛盾。
(4)本文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但是善于讲述故事,试结合文本分析是如何讲好故事的。
2.(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了解文本内容,再判断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解答时,要明确小说的艺术特色,再判断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在理解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人物面临哪些矛盾。
(4)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可从叙述方式与情节设计等角度分析鉴赏小说的技巧。
(1)A.“这暗示着钉锤不再恨小刚”错误。由原文“当时钉锤只想着住一晚,过阵子再来会小刚。但没想到那晚小刚家失火了,小刚娘和他都差点儿葬身火海……但这事一出,他又走不脱了。他得负责到底”等可知,这暗示着钉锤复仇心理发生了变化,而不是不再恨小刚。
故选A。
(2)C.“说明他怀疑村里人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Web网站设计与开发教程》课件第6章
- 甘肃省天水市2024届高考语文考前最后一卷预测卷含解析
- 外阴乳头状瘤的临床护理
- 航空航天工程专业职业生涯规划
- 健身房篮球场租赁合同
- 水利工程安全生产管理
- 草场租赁合同:自然探险活动
- 窜货风险预防:确保渠道利益
- 国际科技园区土地租赁合同乡镇
- 邮政快递运营生涯发展展示
- 企业合规管理培训课件讲义
- 精细化管理指引解读
- 外研版五年级英语上册期末复习要点
- 国开电大《建筑测量》实验报告2
- 手机摄影入门教程
- 激光切割工艺手册(切割工艺+解决方法)
-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麻醉管理课件
- 六西格玛绿带培训笔记(第一周)汇编
- 高空蜘蛛人施工专项施工方案
- 医院员工教育与培训管理新版制度
- 帕金森病人康复治疗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