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格局与演进摘要本文重点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格局与演进,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分为三个阶段:非均衡发展阶段(1979-1991)、非均衡区域协调发展阶段(1992-1995)和统筹区域协调发展阶段(1996至今)。其中关于统筹区域协调发展阶段的论述将结合党的十九大以后的最新政策,完善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格局,为想了解相关方面知识的学生和社会相关人士提供最新政策论述和导向。目录第1章引言选题背景和意义现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描述第2章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划分2.1非均衡发展阶段(1979-1991)2.2非均衡区域协调发展阶段(1992-1995)2.3统筹区域协调发展阶段(1996至今)第3章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3.1总体态势及影响因素3.2存在的问题3.3应对策略第4章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与展望第5章结语参考文献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格局与演进引言1.1选题背景和意义在刚刚结束的十九大会议中曾经指出,现今中国社会最核心的矛盾,在于国家发展速度远远及不上人们对生活提出的一系列实际需求,这种失衡现象主要表现在区域经济领域。在当前时期,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为典型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也位居全球第一,然而,因为受到来源于地理方面及其社会方面的种种局限性,造成中国境内的多元化地区不能保持共同前行,发展速度良莠不齐。1.2现有文献综述笔者查阅CNKI等国内网站,发现理论性的相关论文大多发表于2011-2015年度,关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格局”要么是从新中国成立为时间起点开始论述的,并且最新的格局论述是“一带一路”建设,要么就是以近几年为时间起点,主要论述我国进入新常态后的区域经济发展,都鲜有涉及十九大至今的最新区域经济发展内容。总而言之,关于中国区域经济的当前发展现状,学术界还没有形成一致的观点,且缺乏具有实时性的论述。中国经济学家安树伟,曾经在其发表的《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演变与格局重塑》文章中提出,中国在自身的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可以主要细分为三大阶段,首先表现为梯度发展阶段,其次表现为转折阶段,最后表现为区域问题导向阶段。除此之外,该学者还针对多样化阶段对应的政策基础及其国家采取的相关措施与成效,进行了更深层次的细致分析,并阐明了中国在当前时期区域经济角度的未来发展格局。1.3研究方法描述1.3.1比较研究法本文通过对我国不同区域关于GDP、人口、面积等基本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在此过程中,笔者认为应当从宏观角度出发,尽可能避免单个区域的局限性,才能更加深入的掌握该项研究的根本意义。1.3.2历史分析法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应当重视1990-2000年中国转向市场经济的关键政策,也不能脱离政府和党的代表大会所提出的相关政策这一历史背景。故而笔者应当基于历史方面,针对中国在当前时期存在的区域经济发展问题,进行相对深入的细致剖析,从表面看实质,由基本问题衍生重要问题,唯有如此,才能探求更加良好的解决方案。第2章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划分2.1非均衡发展阶段(1979-1995)2.1.1东、西、中部地区的提出1978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举办了至关重要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会议中曾有领导提出必须将经济发展重心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当中,除此之外,邓小平同志提出意义深远的改革开放政策,集中发展区域经济,让发达区域的人们先富起来。在此背景下,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不再局限于齐头并进,而转向不平衡区域的特色发展。1979年,中国珠海地域及其宝安地域纷纷建立了出口特别行政区,1980年。中国汕头地域及其厦门地域相继建立了出口特别行政区,国家允许这些区域沿用资本市场经济的运营模式,有效发挥自身在技术方面以及管理方面等四大方面的优势,做好引领带头作用,以突出的成效带动其他区域协同发展。与此同时,中国在“六五”期间针对区域问题进行了明确划分,将中国领土的全部地区分为两类,即“沿海地区”以及相应的“内陆地区”,此外中国政府还针对两类地区在未来的具体发展方向,进行了正确的引导,沿海地区需要有效利用自身的地理交通优势,切实推进自身经济的蓬勃发展,再逐步带动内陆地区的经济繁荣。由于上述提及的特别行政区获得了相对良好的成效,1984年,中国拟定于大连以及秦皇岛等高达14个沿海城市,纷纷建立独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对此的期望,不仅仅在于引进外资,还希望其能够在技术角度逐步攀升,从而带动传统产业的稳定发展,并提高周边内陆地区发展的积极性,将前沿的管理手段运用其中。1985年,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开发区被国家设立,1990年,上海浦东新区也被国家设立。与此同时,中国在“七五”期间将国家领土再次细分为三类,依次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以及西部地区,其中,东部地区主要注重于沿海城市的开放式发展,而西部地区则主要注重于多样化能源的深入开发。从客观角度来看,中国三大地区的发展失衡现象,不仅仅表现为经济方面,而且表现为开放性方面,总而言之,东部地区的开放性最高,而西部地区的开放性最低。综上所述,基于有效保障经济收益的同时,利用多元化区域自身的实际优势,来进行针对性发展,建立恰当的经济核心区进行引领,无疑能够切实推进国家现今的经济发展进程。实际上,东部地区由于具备得天独厚的沿海优势,一旦其形成示范开发区,必将能够带动中西部地区的协同发展。在当前时期,伴随着非均衡发展战略的日益推行,由大陆沿海城市逐步发展至西部城市的格局已经形成。但是这种方式实则会加深西部地区相对于东部地区而言的绝对差距。以国家GDP数值为例,1984年,相较于中西部地区而言,大陆东部地区甚至已经达到了其总体的9.7倍。到了1994年,它已经上升到了22.7
倍。2.1.2实施效果---差距加大1988年,在邓小平同志的引导下,中国沿海城市如火如荼的发展起来。基于相关政策的引领,国家通过投资布局重点的东移、实施沿海对外开放政策、实行国家扶贫开发政策、进一步完善民族地区政策等措施,现如今,中国的沿海城市极大提高了国家既定的经济能力,并促进其持续增长。1978,大陆东部沿海城市的累计生产总值,达到大陆整体的52.4%,直至1995年,大陆东部沿海城市的累计生产总值,逐步攀升至大陆整体的59.3%,而中部地区所占比重由30.7%下降到26.5%,西部地区由16.9%下降到14.1%(图1)。事实上,在改革开放时期,中西部城市的大部分劳动力,就源源不断流向东部城市,无论在能源方面,还是在原材料方面,西部的定价都极为不合理。归根结底,此类现象源自国家三区彼此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并且尚未建立能够有效促进三者交互的经济中心,这就使得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之间的差异逐年攀升。从人均生产总值的角度来看,1978年,相较于西部城市而言,东部城市远超其1.75倍,直至1995年,差距逐步扩大,相较于西部城市而言,东部城市已经远超其2.31倍。由于双方差距的持续扩大,中国政府自“九五”计划执行之出,决定致力于解决西部城市的发展问题。2.2非均衡区域协调发展阶段(1996-2000)2.2.1七个经济区域的提出1990年至今,中国的发展方向逐步定义为市场经济,国家在“八五”期间,决定将发挥多样化地区自身的实际优势为目标,优先发展沿海经济发达区域,对于经济能力不够的西部落后地区,需要因地制宜进行开发。“但是,在”九五“期间,由于考虑到三方逐步扩大的差异性,中国政府决定重新拟定针对性的发展战略。这一时期,大部分沿海城市的发展逐渐趋于稳定,故而,1996年,在中国政府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文件中,曾经明文指出应当基于区域经济良好发展的同时,尽可能缩短现今三方地区日益明显的经济差距,秉持统筹规划以及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使得中西部城市能够全面发挥出自身持有的实际优势。实际上,“九五”计划的顺利推行意味着国家已经致力于降低三方地区日益扩大的经济差距现象。一方面,中西部地区要发挥自强不息的精神,尝试将自身的资源优势,逐步转换成可变现的经济优势,增强经济活力。另一方面,政府应当制定能够切实推进中西部城市全面发展的相关政策以及多元化措施,才能促进他们发展的积极性。除此之外,基于“九五”规划的合理布局,中西部城市应当基于自身的地理特点,掌握经济市场的各种发展规律。现如今,国家已经建立高达7个跨省经济区,除发达的东部沿海城市之外,中西部城市已经建立了东北地区及其西北地区等跨省经济区。但是,这七个经济区不是典型的综合经济区,不仅没有在全国实现全面覆盖,而且存在着重叠部分。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虽然其表面为区域的经济中心,然而实质上却并未影响到当地的地域格局。2000年至今,这些所谓的经济中心就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虽然国家在邓小平同志领导的改革开放时期,获得了相对良好的成效,然而现今三方差距日益明显的问题,依然需要当局政府妥善解决。2.2.2实施效果---初见成效“九五”期间,中国政府在基于有效保障区域发展的同时,致力于尽可能降低三方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在此期间,中国政府致力于提高中西部地区的开发投资力度,并制定了针对性的六项政策措施,来推行中西部地区的资源建设及其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除此之外,国家逐步将资源加工型产业及其相应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从大陆东部沿海城市逐步过渡于中西部城市。国家还为此建立专门的部门,负责调控资源型产品的实时价格,保证定价的公正性。通过大量的扶持政策及其国家对其雄厚的财政支持,中西部城市逐步发展起来,并引入外资注入和人才归乡,此外还和大陆东部沿海城市在技术方面以及经济方面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相对紧密的联合协作。在当前时期,大部分中部城市的经济发展,例如:安徽及其河南等相关省份,发展势头尤为明显,甚至和东部地区保持齐头并进之势。而类似于西安以及成都等中西部关键城市,已经成为众所周知的经济中心。与此同时,国家致力于发展中西部地区的长江运输及其铁路交通,试图打破其和外界交流的壁垒。整体而言,由于国家的大力支持,大部分中西部城市在该时期均获得相对稳定的迅猛增长,有效缓解了其与大陆东部沿海城市之间的差距。然而,因为中西部城市依然会受到来源于地理条件等方面的种种局限,故而在此期间中西部城市的地位大多保持不变,详见图2。2.3统筹区域协调发展阶段(2000至今)现如今,中国逐步致力于实现全球化,在此背景下,大陆东部沿海城市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将不利于自身的产业转移出去,仅仅致力于发展自身的优势产业,故而获得了相对稳定的蓬勃发展。然而,对于中西部地区而言,因为受到来源于地理方面的种种局限,无法将不利于自身的产业转移出去,从而极大延缓自身的发展步伐,这也造成其和大陆东部沿海城市的差距日益扩大。从人均生产总值的角度来看,直至1995年,相较于西部城市而言,东部城市已经远超其2.31倍。为尽可能改善这一现状,中国政府决定推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在此战略中,主要将中国领土细分为四大板块,并依次对其进行细致定位,从而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对应的合理政策。除此之外,在当前推行的“十五”时期中,以促进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发展为主要目标,据此实时调整中国整体的地区经济布局,力求在源头上遏制区域之间日渐扩大的差异性。2.3.1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旨在推进中国境内西部地区的综合发展。这也是邓小平同志提出“两个大局”中的重要政策。1998年东部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9007.51亿元,已经占据中国整体比例的59.4%;与此同时,从人均生产总值的角度来看,大陆东部沿海区域的累加之和为9551.2元,已经占据中国整体比例的1.39倍。在此情况下,大陆东部沿海城市完全可以带动内地实现良好的发展。20世纪末期,中国已经实现了“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二步,仅剩最后一步即可完成。然而,由于1998年亚洲整体爆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故而中国在此期间发展的阻力也日益攀升。在这种背景下,1999年,国家主席江泽民曾经提出有关“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思想及其详细战略;同年9月,中国共产党十五届四中全会顺利通过此战略,并对其进行大力推行。2000年10月,在国家政府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文件中,指出应当因地制宜,积极开展西部大开发战略,并对西部大开发进行具体部署。除此之外,在国家政府发布的“十五”计划纲要中,指出需要基于最佳的依次发展顺序,由西部向东部纵向发展。由此,从根本上扭转了改革开放以来按东、中、西三大地区极度不均衡推进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2.3.2东北振兴战略的提出中国境内的东北地区面积绵延80万km2,涉及到东三省,是中国自然和经济特点具有较大一致性、交通经济联系密切、各种要素空间组合较好、发育程度相对成熟的重要经济区域。中国自创立之初,就对东三省投入大量的财政支出,尤其在能源方面及其装备制造方面,中国数十年来都在致力于持续拓宽东北的产业规模,使其成就科学完善的工业体系,这方面东北对国家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1978年东北地区以占全国8.3%的面积,承载了9.1%的人口,却创造出高达14.0%的GDP。现如今,改革开放逐步深化,既定工业基地中含有的传统体制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根本需求。在此情况下,应当致力于切实解决一系列根本难题,例如:东北市场尚未发展成熟,所有制结构传统单一,无法实现多样化;现有的国有经济单位相对较多;必须调整冗长过时的产业结构;果断摒弃老旧的企业设备,引进科技前沿的先进设备。由于在当前时期,东北企业数量较少,故而导致东北的就业压力急速攀升,社会保障力度也略显不足。到2002年,东北GDP仅仅占据中国整体比例的9.5%,仅比面积比重高1.2个百分点;人口占全国的比重则与面积比重持平(图3)。近年来,中国经济逐步实现全球化,无论在国际上,还是在国内都挑起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竞争热潮。实际上,不仅仅在中国,世界经济结构都致力于向更优的方向调整,并将不利于自身发展的产业结构转移出去。在此背景下,中国政府决定致力于改善传统的东北工业。2003年,在国家政府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曾经指出必须振兴现今的东北传统工业,并且应当基于国家出台的相关战略积极实施,这实则为利国利民的重大决策。2.3.3实施效果---形成与完善大陆沿海东部城市利用自身的地理优势践行着改革开放的实质,而西部地区则借助于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经济已成回暖之势。唯有中国境内的中部地区,持续处于发展尴尬的境地。中部地区位于我国内陆腹地,中国自创立之初,其中的中部地区就已经投入大量的精力,特别在能源方面及其装备制造方面,致力于持续拓宽自身的产业规模,使其成就科学完善的工业体系,在这方面中部地区对国家的经济贡献是有目共睹的。然而,其在发展过程中,依然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根本难题。例如:至今尚未解决的“三农”问题;难以推行工业结构的最优化调整;村镇人数众多,就业岗位却并不多见;体制受到种种局限等相关问题。中部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一直在呼吁谨防“中部塌陷”。2004年3月5日,国家总理温家宝曾经基于《政府工作报告》文件中指出,在推进东西部地区协同发展的同时,还应当注重于推进中部地区的快速发展进程,力求促进东中西互动,以彼优势补我劣势,实现三位一体联合发展的最终格局。”此后,国家的“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和“十三五”规划,都采用了基本相同的表述,则意味着国家出台的区域发展战略已经趋于成熟。由于上述提及战略的顺利推行,近年来,中国境内的中西部地区获得了相对稳定的蓬勃发展,区域发展的相对差距迅速缩小,2002-2016年东西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之比由2.57︰1缩小到1.85︰1。然而,在此过程中,依然存在下述问题:(1)东北地区的发展进程并不理想,从GDP的角度来看,2016年,东北地区的人口GDP仅仅占据全国整体比例的8.1%,同时东北地区的区域GDP仅仅占据全国整体比例的6.8%,此外,东北地区的人均区域GDP仅仅占据全国整体比例的85.8%,这意味着东北的症结并未真正去除,还需持续完善。(2)自2013年起,相反于东北地区,大陆东部沿海城市形成的GDP逐年攀升,中西部地区占全国比重基本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图5)。(3)自“七五”计划执行之初,“中部地带”主要表现为东部地带、中部地带及其西部地带的联合。到2002以来的东、中、西、东北四大区域的“中部地区”,并不包含大陆沿海城市及其西部地区,或者除去沿海、西部与东北之后所剩余的部分,严格来讲“中部地带”和“中部地区”并不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经济区域,而是一个“剩余区域”。(4)由于2002年设立的四大区域,在面积方面的差异性过于明显,以西部区域为例,其整体面积已经将要占据中国整体面积的3/4,故而致使西部大开发政策的精准性偏弱;中部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也基本没有差别。这需要我们重新思考新时代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第3章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3.1总体态势及影响因素自2013年初,中国致力于积极构建“一带一路”基本国策,虽然该倡议的本质并不在于切实推进国内现行的区域发展战略,但毫无疑问对中国区域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自该倡议被推行至今,中国境内的多样化地区都致力于发挥自身含有的独特优势,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在政策协调、基础设施、经贸合作、人文交流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从区域层面来看,华东地区领先,区域内参与度水平整体较高;其次是华南地区,但区域内参与度水平差距明显;除此之外,西北及其西南地区尚未整体参与进来,区域内差距也较大。其中尤为关键的问题,在于通过何种方式,将该倡议妥善融于区域发展战略当中,亦或为融于长江水路运输以及铁路交通建设当中。既是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也是学术界需要回答的问题。基于“一带一路”的实际背景,中国境内的中部地区,应当借助于东西部地区的发展力量实现崛起,破旧立新,形成崭新的完善格局。同时考虑到2004年以来我国制造业向中部地区集中的态势(图6),实际上,中国基于客观角度形成的局部发展态势,主要为从沿海向内陆过渡,并逐渐延伸至沿边的整体发展格局。其中,东部地区与“七五”计划时期东部地带范围一致;其中,中国沿边地区主要涉及到黑龙江、新疆及其云南等六大省份;其余为内陆地区。3.1.1推动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由于中部正在持续崛起,故而现今中国境内的中部地区,在经济方面已经获得相对稳定的迅猛发展,GDP以逐年同比上升50%的趋势迅猛增长。由于东部受到面积的局限性,故而相继将第一和第二产业,逐步过渡至中部地区进行生产,其中以第二产业的比例尤为突出。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境内的中部地区交通较为便利,并且发展空间相对较大所造成的。在此情况下,“一带一路”倡议有效推进当前中部地区在经济方面的迅猛发展。除此之外,由于经济结构重组,东西部地区之间的竞争势头愈演愈烈,而该倡议实则主要推进中国境内中部地区的迅猛发展,使得中国经济呈现出三足鼎立之势。3.1.2实现东部地区产业结构换代和升级根据相关调查能够得知,大陆沿海东部城市由于受到面积的局限性,无法保障长期的经济迅猛增长,故而纷纷将第一及其第二产业转移出去。由于转移而衍生出的服务业,或将成为未来推进东部发展的巨大推力。与此同时,由于受到“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国家当局已经与东盟之间签署了一系列战略协议,并促进和多样化国家之间的政治交流,这都会有助于推进中国本土的经济发展进程。基于此背景,大陆沿海东部城市如果能够借势而行,必将获得迅猛发展,实现持续优化既定的产业结构。3.1.3带动西部地区发展相较于其他多样化地区而言,近年来发展最为迅猛的地区即为西部地区,由于“一带一路”的顺利推行,西部地区一跃成为当前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域。从中国出台的相关战略角度出发,各个地域都应借助于互联网的力量,持续完善现有的区域经济发展历程。在此过程中,互联网的积极构建主要涉及到通信设施及其金融体系等诸多领域的构建。除此之外,“丝绸之路”主要建设于西部地区,带动本土稳定的经济发展历程。3.1.4为东北地区提供发展机遇中国召开“十二五”会议之后,国家发现东北地域的发展进程极为缓慢,无论在资产投资方面,还是生产总值方面,均稳定不前。由此能够得知,东北经济若想得到稳定增长,需要借助于得当的机会,才能切实提升自身的实际经济水平。而国家近年来推行的“一带一路”就是一个良好的契机,能够有效推进东北地域与多样化国家之间的相互交流,并可利用现有的丝绸之路,将经济延伸至俄罗斯等地域,为东北地域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3.2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首先,基于区域发展的角度而言,多样化区域之间呈现出的极大差异性依然存在。以2006年为例,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和中国经济最不发达的地区,人均收入差异达到了2.3倍,至今这种差距竟然高达4倍。其次,中国境内的区域经济分化显得愈发明显。以2013年为例,东北经济颓势尽显,经济水平逐年递减。归根结底,在于西部大开发切实推进了中国西部地区的全面发展,却忽略了东北的经济支撑。除此之外,板块分化尤为明显,某些地域由于发展得当,经济得到迅猛发展,而某些地域由于经营不善或者地理影响,始终不能突破自身的瓶颈。这就导致中国各个地域的极大差异性,这不仅局限于东西差异,而且还存在一定的南北差异,其中,南方地域增长尤为明显,而北方则差距则相对较大。此外,对于相同地区而言,其中蕴含的各个省份依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以广东为例,广东的GDP增量有目共睹,不仅为中国增速之最,而且远超诸多国家。其中,位于广东境内的顺德及其南海等,虽然本质为县,但却高于其他单省的经济增量。然而,即使对于广东而言,其内部的诸多地域之间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仅有粤南发展势头良好,其他三个方向的省份均远远不及。在当前经济模式持续推陈出新的时代,唯有紧紧把握时代发展潮流,才能促进区域整体经济的全面发展。最后,看不见的壁垒极大阻碍了当前时期一体化的实际发展进程。人们愈加看中于地理经济优势,虽然国家已经打破传统的经济封锁,然而依然存在人为意识色彩的阻碍,这实则不利于中国整体的经济发展。综上所述,从区域经济的角度来看,其在现今亟待解决的根本问题,在于如何利用自身有限的地理资源,切实推进自身良好的长期稳定发展,尤其针对经济并不发达的地区,如何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向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下去。除此之外,各个地区都应当比较自身相对而言的优势和劣势,以彼之长补己之短。然而,并非全部比较优势都能适用于自身的长期发展,倘若持续固守对于自身而言已经传统守旧的优势,则必将错过最佳的发展机遇。其次,国家政府若想积极推进某个地区的长远发展,必将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然而,这可能会造成其他地区的攀比之风,仅仅等待国家出台的相关扶持政策,而自己不够进取。最后,领导干部的持续更迭很容易引发大量短期工程的发生,从而导致蓝图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 15708-2:2025 EN Non-destructive testing - Radiation methods for computed tomography - Part 2: Principles,equipment and samples
- 贵州财经职业学院《电路实验A》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强化传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海南建筑安全员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5年海南建筑安全员知识题库
- 2025年山西省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附答案
- 广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字逻辑与计算机组成原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作物栽培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贵州省建筑安全员知识题库附答案
- 2025青海建筑安全员考试题库附答案
- 血透管的固定和护理
- 寒假弯道超车主题励志班会课件
- 触电与应急知识培训总结
- 分布式光伏高处作业专项施工方案
- 代理记账机构自查报告范文
- 项目贷款保证函书
- 新版标准日本语(初级)上下册单词默写表
- 面向5G网络建设的站点供电技术应用与发展
- 普通语文课程标准(2023年核心素养版)
- 洗涤剂常用原料
- 曼陀罗中毒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