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文化的跨文化传播_第1页
浅谈中国文化的跨文化传播_第2页
浅谈中国文化的跨文化传播_第3页
浅谈中国文化的跨文化传播_第4页
浅谈中国文化的跨文化传播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中国跨文化传播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我们国家的经济、文化水平都有很大程度提高,在人民生活日益改善的同时,中国在世界上的社会地位也随之增长,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并尝试将中国元素引入本土。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跨文化传播”的进程,加速了中国文化的“外流”。本篇文章旨在根据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以及当今国情,以美国版《花木兰》和《功夫熊猫》为例,通过对两部影片的分析,探讨一下中国文化“跨文化传播”的利弊。关键词:美国动画、《花木兰》、《功夫熊猫》、中国文化正文:1998年迪斯尼推出的动画电影《花木兰》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该片在美国赢得了票房的丰收,却在中国遭遇票房滑铁卢。2004年迪斯尼再度推出动画电影《花木兰2》,该片在中国大陆依旧反响平平,甚至没有在大陆公映。2008年好莱坞梦工厂推出的动画电影《功夫熊猫》却赚足了中国人的票房。《功夫熊猫》刚登陆中国时,更是得到了中国影评人的一致好评,认为该片很好地表现了中国文化。从两部影片在美国的反响不难看出外界对中国文化的好奇与“渴望”,但从中国人的态度,则反映了在中国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我们自己国家所遇到的问题。中国人不反对本土文化的外流,但是也对文化的传播存在着一定的要求,那就是在传播过程中,要很好的表现中国文化,要谨防我们自己的文化被篡改得“面目全非”。但在这里我想说,我们的文化在传播过正中就真的做到没有被篡改吗?我们又真的做到了文化的“原汁原味儿传播”了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虽然《花木兰》和《功夫熊猫》皆是以中国形象为背景,大体上展现的是中国的文化,但若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两部影片经过好莱坞的改编,都不同程度地呈现出了“美国味道”。动画片《花木兰》中,花木兰虽然有着细眉、丹凤眼、樱桃小嘴和瓜子脸,但是从整体上看却不像“中国人”。木兰一出场就穿着吊带背心和齐膝短裤,与保守的中国形象相去甚远。木须肯定是最让人看不习惯的,虽然影片注意到龙对于中国的特殊意义,但却把中国龙设计成无厘头的木须,一只除了说大话以外什么都不会的干瘪动物。花家的祠堂里不但供奉着女性祖先,而且设在一个开放的亭子内,不但谁都可以进,甚至连一只狗都能在里面捣乱。祖先在祠堂议事的格局俨然就是西方的圆桌会议。每个人都在喋喋不休,现场显得混乱不堪,一个家族会议失去了它应有的凝重、严肃。而在《功夫熊猫》中,熊猫阿宝是鸭子的儿子,吃面条长大,成天做着英雄的梦,却又好吃、懒惰。中国功夫讲究内外兼修,既有刚健雄美的外形,更有典雅深邃的内涵。但是在《功夫熊猫》中,所谓的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