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_第1页
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_第2页
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_第3页
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_第4页
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艺术之美''这个主题选编了《月光曲》《京剧趣谈》《伯牙鼓琴》《书戴嵩

画牛》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月光曲》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

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并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钢琴曲的传奇

故事,告诉我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的心灵和真挚的情

感。《京剧趣谈》包含两节内容,分别介绍了京剧中道具和亮相的有关知识,表现了作者对

京剧的喜爱和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伯牙鼓琴》讲述了伯牙和链子期因为音乐而相知,锦

子期死后,伯牙破琴绝弦,不再鼓琴的故事,表现了音乐艺术的魅力和朋友间的真挚情谊。

《书戴嵩画牛》讲述了一个牧童发现并指出杜处士收藏的戴嵩《斗牛图》中错误的故事,揭

示了艺术也应当尊重事实的道理。这些课文从不同的方面体现了艺术的魅力,同时也给予我

们一些人生的启迪。

从人文主题方面来说,意在开阔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了解音乐、绘画、戏剧等多种艺

术形式,感受其魅力,接受美的熏陶,培养高雅的艺术情操和审美趣味。从能力培养方面来

说,意在引导学生品味和积累课文中的精彩语言,学习课文是怎样在叙事中展开联想和想象

的,是怎样把看到的、听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并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还

要引导学生借助具体的语言文字展开想象,进入课文的情境,体会美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有所感悟。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关注人文主题。

2.品味语言。针对每篇课文的不同语言特点,设置不同教学侧重点,采取不同方式加以

品味。

3.注重联想和想象能力的培养。

4.鼓励学生开阔视野,丰富文化素养。

单元整体规划

一、阅读篇目

《月光曲》《京剧趣谈》《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

写作主题:我的拿手好戏

名著阅读:《世说新语》(九上)

二、单元导语

本单元课文或讲述故事,或揭示奥妙,或阐发事理,可以带领我们开启一段美好的艺术

之旅,领悟艺术的奥秘,获得美的熏陶。

学习本单元,要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要注意作者是如何通过语言

文字展示艺术的魅力的;还要借助想象和联想,体会艺术之美,提升自己的审美品位。

三、目标分解

人文要素:

开阔视野,引导学生了解音乐、绘画、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感受其魅力,接受美的熏

陶,培养高雅的艺术情操和审美趣味。

语文要素:

1.注重语言的品味。针对每篇课文语言的特点不同,设置不同侧重点,采取不同的方式

加以品味。

2.初识文言文。增强文言语感,重点感受其中的停顿和语气,初步感知文言与现代汉语

的不同。

3.要注重联想和想象能力的培养。

写作要求:

1.片段:发挥想象,用文字进行表达。

2.习作:围绕中心合理安排材料及文章结构。发现自身的闪光点,运用合适的表达方式

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第1课时单元预习课

——《月光曲》《京剧趣谈》《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谱、莱''等8个生字和“谱写、幽静”等12个词语。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两篇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概括主要内容。

3.继续阅读单元导语,结合双线要素和课后习题,梳理学习目标。

【教学过程】

一、学习导语,了解重点

1.导入:同学们,学习本单元之前,老师带大家阅读一下本单元的导语,明确本单元的

学习目标。

2.出示单元导语。

一首歌,一幅画,一件小工艺品……一段美好的艺术之旅。

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写自己的拿手好戏,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3.阅读单元导语,你获取到了哪些信息?

4.学生汇报交流:通过阅读单元导语,我发现这个单元的课文内容都跟艺术有关;我还

知道学习这个单元,我们要学会两个本领——能够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写自己的拿手好戏,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二、明确目标,学记笔记

1.出示每篇课文的课后思考题或课前阅读提示。

《文言文二则》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

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落者。”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再结合“资料袋”和同学交流感受。

用自己的话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

《月光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贝多芬为什么弹琴给盲姑娘听,为什么弹完一曲

又弹一曲。反复朗读第9自然段,想象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再背诵下来。选做:

听一听自己喜爱的音乐,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想到的情景写下来。

《京剧趣谈》默读课文,说说你对京剧有了哪些了解。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

京剧,并和同学交流。

2.再联系单元导语中的语文要素,讨论梳理出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语言目标:能背诵《伯牙鼓琴》和《月光曲》的第9自然段,会讲《书戴嵩画牛》的故

事。

文化目标:通过理解关键句的意思,结合“资料袋”,了解知音文化;通过阅读《京剧趣

谈》,了解京剧文化艺术。

思维目标:激发想象,对文字描绘的画面展开联想和想象,感受乐曲的美妙。

教师提示:本单元的“交流平台''指导做课堂笔记,告诉我们课堂笔记有“三记”:一记重

点,二记疑问,三记想法。现在,就将梳理出来的学习目标记在笔记本上,这就是记重点。

3.将对课文的疑惑记录在笔记本上,同学互相讨论、解答,也可以主动找老师交流。

三、自学字词,理解词句

1.出示《月光曲》要求掌握的8个生字和12个词语。

生字谱莱茵盲纯键缕陶

词语谱写钢琴幽静断断续续茅屋烛光失明纯熟清幽琴键景象陶醉

2.学生自学。用排除法,快速过滤掉一眼就会的字,圈出自己认为有困难的生字,到原

文中找一找,联系上下文理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来理解。

3.教师提示读好《京剧趣谈》中难点词语的读音。

驰骋Ung)尴尬(ganga)戛然而止(jia)

联系生活来理解词义,不懂的可以查一查、问一问。

对文章中出现的生僻词语,如“马鞭”“亮相”“纳鞋底”等,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

4.指导朗读

(1)出示《伯牙鼓琴》,指导学生朗读,思考:通过钟子期的描述,想像伯牙鼓琴的画

注意:文中的“方”意为“刚刚”,“足”意为“值得”。

(2)出示《书戴嵩画牛》,指导学生朗读。思考:通过牧童的语言,想像此画谬在哪里?

注意:文中的“数”读音为“shii”意为“计算”。

5.小组合作识记难字,掌握识记好办法,齐过生字关。

(四)理清顺序,概括内容

1.自由朗读《月光曲》《文言文二则》,默读《京剧趣谈》,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借助表达工具,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先组内相互说一说,再请代表展示。

总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再次阅读单元导语,读课后题,梳理出本单元的学习目标;通

过阅读“交流平台”,学习如何做课堂笔记,这个方法将贯穿我们学习的始终。通过同伴互助,

消除字词障碍;通过阅读,理清文章顺序,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还能积极思考,提出质疑。

这都是很好的预习方法。

【板书设计】

预习

识字词知内容定目标

做笔记

记重点记疑问记想法

第2课时精读引领课《月光曲》

【教学目标】

1.熟悉课文内容,了解《月光曲》创作的经过。

2.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的体会。把握课文的叙述节奏和情感基调,体会人物对话中包

含的情感及其变化,通过朗读加以展现并加深体会。

3.借助联想和想象,体会艺术之美。重点阅读8、9段,辨别真实景物和由音乐产生的联

想,并由联想到的景物推断音乐的变化,还要学会在欣赏艺术作品时发挥联想和想象。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的体会。把握课文的叙述节奏和情感基调,体会人物对话中包含

的情感及其变化,通过朗读加以展现并加深体会。

【教学难点】

借助联想和想象,体会艺术之美。重点阅读8、9段,辨别真实景物和由音乐产生的联想,

并由联想到的景物推断音乐的变化,还要学会在欣赏艺术作品时发挥联想和想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欣赏钢琴曲《月光曲》,同学们知道这首曲子的作者是谁吗?你对贝多芬有哪些了解,

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段序。

2.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俩,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

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说故事。

三、再读课文,品味探究

1.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

从“那有多好哇!”“不过随便说说‘'中你体会到什么?

体会到盲姑娘想听贝多芬演奏的迫切心情和她的善解人意及对哥哥的劝慰。

2.贝多芬为什么弹曲子给盲姑娘听?

这一幕兄妹互相体贴的对话正好传入音乐家贝多芬的耳中,这位一心想为穷苦人民造福

的伟人面对如此热爱音乐的妹妹怎能不感动呢?于是他推开门,轻轻走了进去,为兄妹俩弹

了一首曲子。

3.“弹得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盲姑娘为什么激动?

因为盲姑娘从纯熟的琴声中听出了弹琴的正是贝多芬本人。

因为她梦寐以求的愿望变成现实,盲姑娘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

4.贝多芬为什么愿意为盲姑娘再弹奏一曲呢?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妹妹双目失明

和对音乐的热爱以及难以言表的激动中去思考)

盲姑娘几句话使贝多芬十分激动,一个双目失明的姑娘,这么爱音乐,又这样懂音乐,

贝多芬因他乡遇知音而激动,于是产生了要为她弹奏第二首曲子的想法,创作的激情油然而

生。

5.你认为贝多芬为什么能够即兴创作出《月光曲》?与同学讨论。

一是高超的音乐天赋,二是对底层人民的悲悯情怀,二者缺一不可。这其实也就是我们

常说的“德才兼备”“德艺双馨”。另外,当时当地月照茅屋也提供了适当的情景。

四、细读文本,探究“联想”

研读第九段

1.读出画面

这个曲子描绘了三幅优美的画面,请大家反复默读课文找出来,进行交流。

根据学生交流,教师进行小结:第一幅——月亮刚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至IJ“洒满了银

光”。第二幅“月亮越升越高",至「一缕缕轻纱似的微云”。第三幅一从“忽然,海面十上刮起

了大风’到“朝着岸边涌过来”。

2.读出旋律。

小组合作,通过朗读表现乐曲的旋律。

根据学生交流,教师小结:三幅画就是乐曲的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旋律舒缓,朗读的节

奏要慢。第二部分,曲子旋律逐渐增强,朗读时声音升高,节奏加快。第三部分,旋律达到

了高潮,朗读时要读出高昂激扬,节奏更快,声音更响亮。

3.读出贝多芬的情感

假如你是贝多芬,你想表达怎样的情感呢?这份情感在这个乐曲里是怎么变化的?请大家

反复朗读课文,画出最能体现贝多芬心情的句子。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整理出下面的句子:

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月光。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岸边涌过来……

品读句子,体会贝多芬的心情变化,进行交流。

根据学生交流,教师小结:是的,清亮的月光下,一切都是那么美,美好的音乐应该给予

爱好音乐的盲姑娘兄妹俩,所以贝多芬的心情是平静而喜悦的。想到如此痴迷音乐的竟是个

穷苦的盲姑娘时,贝多芬激动的心情达到了高潮,高昂激越,久久不能平静。

4.听出情景。

大海无论是平静,还是波涛汹涌,在月光下都是那么美好。让我们与兄妹俩一起来欣赏

一下《月光曲》,听出乐曲优美的情景,与同学分享。

(1)播放乐曲,学生边听边展开想象。

(2)听完后,把自己听出来的情景与课文内容比较,鼓励学生谈谈听后的感受、看法,

与同学分享。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音乐往往开启人们的想象,给人以美的享受,还可以启迪思考,

陶冶性情。这个故事之所以写得这么感人,与文章记叙中展开了联想有很大的关系。本文借

皮鞋匠的联想将《月光曲》的弹奏描绘三幅清晰的画面,形象地描绘出《月光曲》的旋律舒

缓明快的变化及其情感的跌宕起伏。我们在写作文时,在记事中恰当地加进自己的联想,文

章就会更加充实,表达的感情就会更加深刻。

五、课堂小结

本文讲述了贝多芬因同情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

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表现了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以及他丰富的想象力

和卓越的才华。

六、布置作业

听一听自己喜爱的音乐,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想到的情景写下来。

结构梳理

听:弹挈谈话—风情1现实

知青一感动,事物美美

弹:一曲

'月亮升起一徐波粼鬃]"的

月光曲V乐

创V月亮升高一风卷浪涌卜%?心

,月亮照根一波涛汹涌J~

I记录—《月光面》

第3课时略读实践课

——《京剧趣谈》《文武场(节选)》《西皮流水》

【教学目标】

1.借助思维导图梳理文章大意,了解京剧的特点。

2.体会京剧的虚实动静和想象留白的艺术。

3.通过了解成为戏迷的过程看普通人的艺术生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话题

1.导入:提起京剧,你的脑海中也许会浮现出丰富多变的京剧脸谱。如果你细细欣赏京

剧,还会发现其中的许多奥秘。默读课文,说说你对京剧有哪些了解。课后,有兴趣的同学

可以去看京剧,并和同学交流。

2.交流课前搜集的与京剧相关的资料。

京剧简介:京剧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中,集我国戏曲之大成,是中国戏曲艺术

的瑰宝。京剧的精粹不仅在于它精彩的表演、委婉动听的曲调、色彩华丽的服饰以及变化多

样的扮相,还在于它典雅的戏词以及跌宕起伏的剧情中所蕴含的文化,特别是它表现了中国

文化中的伦理和艺术传统。

脸谱介绍:戏曲中某些角色脸上画的各种图案,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特征。脸谱分为

四种:生、旦、净、丑。

二、重点品读,领悟表达

1.通过阅读京剧的背景资料,我们对京剧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我们通过阅读一篇文

章,来具体认识京剧的艺术特点。

活动一:默读课文《京剧趣谈》,绘制思维导图,梳理信息,了解京剧的特点。

活动二:领悟“并列结构”能使文章条理清晰的特点。

2.从“马鞭”和“亮相”的具体说明中体会京剧的虚实动静和想象留白的乐趣。

出示重点句段。

※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

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

※然而也怪,就在双方打得不可开交之际,那紧张而又整齐的锣鼓声忽然一停,人物的

动作也戛然而止——双方脸对着脸,眼睛对着眼睛,兵器对着兵器,一切都像被某种定身术

给制服了!

※双方正在交战,一方被打败,跑下去了。可胜利一方不紧追,反而留在原地,抡圆了

胳膊把手中的兵器(刀或枪)耍了个风雨不透。

活动一:透过文字想象画面,说说你想到的有趣的故事情节。

活动二:观看京居U“马鞭”和“亮相”的相关视频,结合自己刚才的想象,对比有哪些出入。

活动三:有了体验,任选一段文字朗读,读出京剧的特点。

总结:一虚一实,虚实结合,一切奥妙,全在看戏人的想象。有了想象,三尺舞台能让

战马飞驰;有了想象,才有了英雄无所不能的高大形象。这就是艺术的魅力。

三、拓展阅读,迁移运用

1.快速阅读丛书《文武场(节选)》。

汇报交流思维导图笔记。

文武场(节选)

I

身皮干南梆子k/昆曲

活泼、刚「、紧凑平和、艳广、抒情

高拨”/\^7

坚毅、愉悦、愤怒沉思、忧伤、悲怨

2.运用刚才学到的通过想象找“趣”的阅读方法,快速阅读《西皮流水》,从选文中找“乐”。

想一想“找乐”是一个怎样的场面,跟同学交流你的理解。

了解成为一个戏迷的过程:()一家中赏京戏一()(每空限5字)

四、总结学法,巩固延伸

1.总结学法:这节课,我们通过“思维导图阅读法''快速阅读了几篇文章,用“想象看戏法”

到戏曲故事中过了把瘾,体会到了京剧艺术的特点。

2.推荐课后观看一部京剧,跟家人聊一聊京剧艺术的特点。

推荐阅读关于京剧的书目:《京剧脸谱》《京剧常识手册》《中国戏曲:连环画》《戏

曲进校园》。

【板书设计】

京剧趣谈

马鞭亮相西皮二黄……

谈不完

“找乐”

艺术与生活

第4课时组文阅读课

-《云南的歌会》《忆刘宝全先生(节选)》《音乐的光芒》

《我看舞蹈的美》

【教学目标】

1.阅读这组文章,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2.从他人技艺联想到自己的拿手好戏,记录并与同伴分享。

【教学过程】

一、借助工具,阅读实践

借助丛书中的“阅读实践”工具,带领学生开展阅读实践活动。

活动一:提起京剧,你的脑海中也许会浮现出丰富多变的脸谱;读到《云南的歌会》,

你也许能想象出少数民族对歌、传歌的场面……阅读这一组文章,摘抄相关的语句,想象描

绘的画面,感受各种艺术的美妙。

1.对照表格,有目的地快速阅读。

《云南的歌会》

《忆刘宝全先生(节选)》

《音乐的光芒》

《我看舞蹈的美》

2.朗读选文中的精彩片段,体会作者是如何运用想象将画面描述得具体可感的。

片段①

对调子的来自四方,各自蹲踞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彼此相去虽不多远,却互不

见面。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用各种丰富比喻,

比赛机智才能。或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或互嘲互赞,随事押韵,循环无端。也唱

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当事人照例心中一本册,滚瓜熟,随口而出。

——选自《云南的歌会》

片段②

我逐渐忘记了站在台上演唱的刘宝全,而进入了一片艺术的幻景。似乎看到了那浩浩荡

荡的江水,那顺水漂来的小舟,那黑大粗壮的李逵,那身躯矫健的张顺。……一直到弦声中

止,鼓声停住,我才从幻景中又走了出来。

——选自《忆刘宝全先生(节选)》

片段③

你看她一笑一颦,一起一停,一甩手一投足,挺拔、秀丽、高朗、愁忧,仿佛社会上一

切美的物、美的情,这时已全都聚集在她的身上,成一团美的魅力。她早已不是她自己,而

是一位法力无边的美神。她翻起人们的回忆,惹动人们的情思,牵动整个美的世界。这时平

日里在你心中储存着的一切美好的形象,清风明月夜、风和日丽春、小桥流水、百鸟噬鸣,

都会突然闪现在你的眼前,泛起在你的脑海。刹那间,美的信息开始了奇妙的交流。

——选自《我看舞蹈的美》

活动二:这一组文章所介绍的几种艺术,你最欣赏哪一种?从中选出最感兴趣的一门艺

术,和同学交流一下吧。

京韵大鼓,也称“京音大鼓”.清末由河北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

经艺人改革发展形成.演唱短篇,只唱不说。唱词基本为七字句,主

要唱腔有平腔、高腔、落腔、起伏腔等。一人演唱,自打鼓、板。伴

奏乐器有三弦、四胡、琵琶等。代表曲目有《长坂坡》《大西厢》等。

我来聊聊……

建议:可从《云南的歌会》聊对歌;从《音乐的光芒》聊小提琴曲、钢琴曲,聊巴赫、

莫扎特、贝多芬的交响乐,聊中国传统器乐演奏的琵琶曲和洞箫曲……从《我看舞蹈的美》

聊舞蹈艺术。对自己感兴趣的艺术,还可以通过查找资料等方式深入了解。

二、展示分享,归纳总结

活动三:跳舞、唱歌、弹琴、画画、剪纸、书法、捏泥人……你的拿手好戏是什么?

用文字描述下来,和同学一起分享吧!

1.分享拿手好戏。

小组推选代表进行1分钟才艺展示,1分钟演说自己的学艺之路。

2.总结。

这节课,我们根据“阅读实践'’的三个活动要求,阅读了一组选文,体会作者如何运用想

象,将画面描述得具体可感;对自己感兴趣的一门艺术,我们通过阅读文章、查阅资料等方

式进行了深入了解,并和同学进行了交流;最后,我们从文中的艺术联系到自身,和同学一

起用表演的方式分享了各自的拿手好戏,听你们的学艺故事,让大家明白“骐骥一跃,不能

十步;号马十驾,功在不舍”的道理。

【板书设计】

拿手好戏

对歌唱戏演奏跳舞……

怎样拿手

第5课时精读引领课《伯牙鼓琴》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通过反复诵读培养文言语感。反复诵读,注意文言文特有的节奏,

增强文言语感。

2.感受艺术之美,体会建立在共同爱好、相互了解基础上的深厚友谊。

3.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受音乐的美妙及其表达、沟通情感的功能,理解伯牙“破琴绝弦,

终身不复鼓琴''的行为,树立健康、高尚的友谊观念。

【教学重点】

借助注释疏通文意,通过反复诵读培养文言语感。反复诵读,注意文言文特有的节奏,

增强文言语感。

【教学难点】

感受艺术之美,体会建立在共同爱好、相互了解基础上的深厚友谊。

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受音乐的美妙及其表达、沟通情感的功能,理解伯牙“破琴绝弦,终

身不复鼓琴''的行为,树立健康、高尚的友谊观念。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什么是“知音”呢?“知音”的本义是“通晓音律”,现在一般用来指“真正了解自

己的人为什么"知音”会有这样的意思呢?正与“伯牙鼓琴”这个故事有关。今天就让我们一

起走进课文,来了解这个故事。

二、作家作品

《吕氏春秋》: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组织门客共同编撰的一部杂家代表著作,又称《吕

览》。书中内容以儒、道思想为主,兼及名、法、墨、农、兵及阴阳家言。议论中引证许多

古史旧闻和有关天文、音律等方面的知识。

三、初解“知音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引导学生注意停顿和延长,读好语气词“哉乎”“乎”,

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和同学合作弄懂课文意思。

四、研读“知音”

1.教师提问:课文中哪句话最能扣动你的心弦?画出来,读出你的感动。

2.结合上下文,抓住关键词,研读让你心动的原因。

3.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伯牙的琴声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还会表

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引导学生想象回答:徐徐清风、皎皎明月、袅袅炊烟、潇潇春雨……假

如你是锤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

于是你怎么赞叹?(预设回答:'善哉乎鼓琴!徐徐乎若清风。”)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过

伯牙的琴声,你看见那皎皎的明月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预设回答广普哉乎鼓琴!皎皎乎若

明月。”)当伯牙鼓琴志在杨柳、志在春雨、志在云雾、志在炊烟呢?引导学生以类似的形式说

句子。

4.教师小结:伯牙在琴声里表达的所感所想,铺子期都能迅速地听懂并大加赞叹,这仅仅

是一般的朋友吗?不,这就是真正的知音!让我们带着伯牙的这份情感,再去朗读课文最后句

话:”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五、深悟“知音”

1.围课文最后句话,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深悟“知音”:

(1)联系上下文想象:铺子期死后,伯牙会回到怎样的音乐生活中?

(2)联系上下文思考,“破”“绝”“终身不复”这些词语表现了伯牙怎样的心情?

2.教师小结:美妙的琴声无人欣赏,痛苦煎熬着伯牙,最后他以极端的方式——“破琴绝

弦,终身不复鼓琴”表现了出来,这既反映了音乐的艺术魅力,又体现了古人的高尚情操。

六、回味“知音”

后人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创作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播放《高山流

水》乐曲,学生欣赏)

七、课文总结

本文通过对伯牙鼓琴、钟子期善听,钟子期死后,伯牙破琴绝弦的记叙,说明了他们之

间心意相通,是真正的知音,赞美了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的真挚友谊,且流露出知音难觅的孤

寂和怀念之情。

八、课后作业

1.搜集补充类似的故事。

2.发挥想象,增加一些细节(如人物对话、神态、心理等),用现代汉语改写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伯牙善鼓

钟子期善听

知音难觅

第6课时读写联动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联想和想象对于写作的作用.

2.发挥想象和联想,增加细节描写。

3.让学生主动运用联想和想象,写出生动优美的文段。针对某一画面或者事物,能迅速

通过联想和想象,在大脑中绘制出相关的画面、场景或故事。

【教学难点】

让学生深入体会联想和想象对于写作的作用,从而写出较高水平的文章。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咏雪》中,把白雪比作盐;把纷飞的白雪比作柳絮。为什么他们会把雪比作盐和柳

絮呢?因为它们之间有相似的特征,这就是联想。

2.《月光曲》中皮鞋匠聆听钢琴曲后的描述: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

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

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

岸边涌过来……

感悟想象。

二、小组展练

只要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就能达到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里所

说的“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这种程度。

1.从下列事物中选择一个,自由发挥联想与想象,写一段话,字数不限。

小溪烈日椅子数字“1”三角形

教师示范:选择事物,思考出与之相关的几个关键词,从关键词中选择一个明确写作方

向、确定写作主题。

(小溪:执着、坚韧、奉献精彩片段:小溪变得沮丧起来,这看不到尽头的群山横亘

在面前,简直是无法跨越的存在,看来像人类一样翻山越岭是不可能了。小溪突然灵机一动,

想到了另一个办法。无法攀登,何不绕过这些可恶的高山,哪怕多走一些路人要能绕过它们

就能抵达大海母亲的怀抱了。)

(烈日:激情、毒辣、灾难精彩片段: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

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

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

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狗趴在

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

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街上非常寂静,只有铜铁铺里发出使人焦躁的一些单调的丁丁当当。)

(椅子:权力、温馨、寂寞精彩片段:椅子是一项新奇而具有创意的发明,它给人们

带来了温馨和舒适。但随着历史的发展,椅子逐渐成为了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在中国漫长的

封建专制社会里,多少人为了那把龙椅掀起了多少腥风血雨:李世明为了龙椅骨肉相残;朱

允炊被残暴的侄子赶下宝座;雍正不得不将御座的秘密藏之匾后。在金銮殿里,演出了太多

父子反目、骨肉相残的历史惨剧。可是,直到今天,中国人还是喜欢用椅子来表现权力的大

小,很多人为了那第一把交椅不择手段,结果众叛亲离,银铛入狱。)

(数字“1”:开始、竞争、坚韧精彩片段:我由想到了一根旗杆,一根笔直的旗杆,

一根每周升降那五星红旗的旗杆。那鲜红的五星红旗,是用革命先烈的鲜血染红的。那些为

了祖国的明天,而血撒战场的革命先烈们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就像这根旗杆一样,宁折不

弯,坚强不屈。我们应该像革命先烈们一样具有这种意志,学习他们宁折不弯、坚强不屈的

可贵品质!)

(三角形:金字塔、山巅、成功、困难障碍、和谐稳定、交通标志

精彩片段:三角形是一种境界,一座山,一种困难,”,俗话说得好:“站在高处,也许视野

里已经没有了迷人的风景,但自己已成为一道绚丽的风景。“可是,要想爬上最上面的顶尖,

是要付出时间和努力的。也许这顶尖并没有什么,但一定要记住:只有站在高处,才有“极

目楚天舒''的开阔,只有“会当凌绝顶”才有“一览众山小”的豪迈,只有置身峰巅,才有“念天

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英雄情怀。)

2.小组讨论,推荐组内一名同学的片段进行展示。

三、小组互评

就各小组所展示的片段,其他小组进行点评,点评过程中要有条理地说出优点和缺点,

各小组收集各种优缺点后进行归纳和整理。

四、指点迷津

1.教师在学生归纳和整理的基础上,出示在联想和想象中应注意的几点:

(1)联想要自然恰切。

(2)想象要合情合理。

(3)联想和想象要有新意。(学生朗读)

2.思考:当我们拿到一个作文题或确定了一个话题之后,我们可以借助什么具体的方法

来打开我们的思路,使我们的写作过程更流畅呢?

在联想和想象过程中常常会用到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可以帮助我们

在组织语言和材料的时候,打开我们的思路,拓展我们的视野,使得我们的整个写作过程都

在旁征博引、洋洋洒洒中进行。

五、写作实践

1.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联想和想象的注意事项,也明确了联想和想象的角度和方法,这

样,我们在进行写作的过程中就能做到有的放矢了。请同学们在《伯牙鼓琴》原文的基础上

发挥想象,增加一些细节(如人物的对话、神态、心理等),用现代汉语改写这个故事。

教师点拨:(1)多种修辞、多感官形象化琴音。

(2)锤子期离世后,伯牙破琴前的心理,神态,动作等。

2.师生共同点评,在点评的过程中总结出联想和想象给我们的写作带来的作用和好处。

(生动、优美、形象、感染力)

六、课堂小结

1.广告词:人类没有联想,世界将会怎样?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说:“不要放弃你的

想象力,当想象力没有了以后,你还可以存在,但是你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2.我们应该让我们的生活和写作产生以下关系:

(1)观察生活,表现生活;

(2)明确中心,展开想象;

(3)想象美好,立意深刻。

【板书设计】

联想要自然恰当

想象要合情合理

联想和想象

要有新意

第7课时精读引领课《书戴嵩画牛》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通过反复诵读培养文言语感。

2.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良好习惯,如利用注释读懂大意,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

事;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文言文的特点。

3.感受艺术之美,理解艺术与生活真实的关系。

本文探讨的是绘画艺术,具体来说是绘画艺术与真实生活的关系问题。要引导学生在读

懂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梳理作者的观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