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条码技术第二节无线射频(RF)技术第三节GIS技术第四节GPS技术第五节EDI技术本章小结思考与练习案例电子商务下的物流信息技术第一节条码技术
一、条码的概念与种类
条码是由一组按一定编码规则排列的条、空符号,用以表示一定的字符、数字及符号组成的信息。条码系统是由条码符号设计、制作及扫描阅读组成的自动识别系统。条码通常由不同宽度的浅色和深色的部分(通常是条形)组成,它们分别代表数字、字母或标点符号。常见的大概有20多种码制,其中包括:Code39码(标准39码)、Code39EMS(EMS专用的39码)、Codabar码(库德巴码)、Code25码(标准25码)、ITF25码(交叉25码)、Matrix25码(矩阵25码)、UPC-A码、UPC-E码、EAN-13码(EAN-13国际商品条码)、EAN-8码(EAN-8国际商品条码)、中国邮政码(矩阵25码的一种变体)、Code-B码、MSI码、Code11码、Code93码、ISBN码、ISSN码、Code128码(包括EAN128码)等一维条码和PDF417等二维条码。
(一)商品条码
根据条和空的排列方式为线形和矩形,商品条码可分为一维条码和二维条码。常用的商品条码多为一维的,一维条码根据特性的不同,已形成了一系列的码制标准。最常用的有以下几种商品条码:
1. ENA码
ENA码为国际物品编码协会规定的国际通用商品代码格式。标准ENA-13代码由13位数字构成,如图10-1所示,其结构为P1P2P3 + M1M2M3M4 + I1I2I3I4I5 + C,分别代表前缀码、厂商代码、商品代码和校验码。图10-1标准ENA-13码
(1)前缀码P1~P3。P1~P3是国际物品编码协会分配给其成员的标识代码,实际上就是国家或地区代码,如我国大陆为“690、691、692”,香港特别行政区为“489”。
(2)厂商代码M1~M4。M1~M4为厂商代码,由4位阿拉伯数字组成。我国的厂商代码是由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来分配的。
(3)商品代码I1~I5。I1~I5为商品项目代码,由5位阿拉伯数字构成,用以标识具体的商品项目,即相同价格和包装的同一种商品。
(4)校验码C。C为校验码,由1位阿拉伯数字组成,用以校验编码的正误,以提高条码的可靠性,校验码数值由前面12位数字计算得出。整个条码由分隔符分为左右两部分,左边为前缀码和厂商代码,右边为商品项目代码和校验码。其第一位不用条和空表示,而是隐含在其后6个字符的编码规则中。最后一位校验位是由前面12位数字经过计算得来的。
2. UPC码(统一产品代码)
UPC码是一种长度固定、连续的条形码,它主要在美国与加拿大使用,共有UPC-A、UPC-B、UPC-C、UPC-D和UPC-E五种版本。其中UPC-A应用于通用商品,UPC-E是商品短码。
UPC-A码是完整的商品条形码,由11位数字和一个系统符及其条形码特号组成,其构成如图10-2所示。图10-2UPC-A码其中每个数字由两条、两空共7个组成,可用7位二进制数表示。中间符两侧的编码规则是不同的,左侧为奇(表示条的个数为奇数),右侧为偶(表示条的个数为偶数)。
UPC-E码是一种压缩短码,其编码方式是采用消零技术将UPC-A码整体压缩成短码。它由6位数码与左右隔离条组成,无中间符。
3. 39码
39码能用字母、数字和其他一些字符表示,具有全ASCII码特性,可将128个字符全部编码,同时具有自检功能。条码长度是可变化的,通常用“*”号作为起始、终止符,每个字符由5条、4空组成。
4.库德巴码(Codabar码)
可用数字0~9、字符$、+、-表示,还有只能用作起始/终止符的a、b、c、d四个字符,长度可变,没有校验位,为非连续性条码,每个字符表示为4条、3空。
(二)物流条码
物流是生产和消费之间联系的纽带,为了实现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就要使物流过程快速、合理、消耗低,将物流、商流和信息流综合地考虑,发挥物流系统的功能效用,物流条码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物流条码是物流过程中用以标识具体实物的一种特殊代码,它是由一组黑白相间的条、空组成的图形,利用识读设备可以实现自动识别、自动数据采集。在商品从生产厂家到运输、交换,整个物流过程中都可以通过物流条码来实现数据共享,使信息的传递更加方便、快捷和准确,提高整个物流系统的经济效益。
1.物流条码与商品条码的区别
当今通用商品条码已经普及,使商业管理实现了自动化,而物流条码却刚刚起步。物流条码与通用商品条码相比有许多不同之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比较:
(1)标识目标不同。通用商品条码是最终消费单元的唯一标识,它常常是单个商品的条码。消费单元是指通过零售渠道,直接销售给最终用户的商品包装单元;而物流条码则是货运单元的唯一标识。货运单元是由若干消费单元组成的稳定的和标准的产品集合,是收发货、运输及装卸等物流业务所必需的一种商品包装单元,一般是多个商品的集合,也可以是多种商品的集合,应用于现代化的物流管理中。
(2)应用领域不同。通用商品条码用于零售业现代化的管理,在零售业的POS系统中通过商品条码印在单个商品上,可以实现商品的自动识别、自动寻址和自动结账,使零售业管理自动化和信息化;物流条码则是用于物流现代化的管理,贯穿于整个物流过程之中。产品从生产厂家生产出来,要经过包装、运输、储存、分拣和配送等众多环节,才能达到零售商店,物流条码应用于众多的环节之中,实现对物品的跟踪和数据的共享。
(3)采用码制不同。通用商品条码采用的是EAN/UPC码制,条码的长度固定,信息容量少;物流条码主要采用UCC/EAN-128条码(美国统一编码委员会),条码的长度可变,信息容量多,且条码精度要求低,易于制作,容易推广。
(4)标准维护不同。通用商品条码已经实现了国际化和标准化,不需要经常增减更新,维护的标准要求比较低;物流条码是可变性条码,贸易伙伴根据贸易的具体需要而增减信息,而且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物流条码的内容需要不断地补充、丰富。因此,对物流条码的维护标准应该更重视。正因为物流条码具有以上这些特点,才使其能够区别于通用商品条码,并在物流领域的实施成为可能。通过对物流条码信息的收集、传递和反馈,提高整个物流系统的经济效益是我们研究物流条码的最终目的。
2.物流条码的标准体系
物流条码体系的涉及面广,相关标准很多,它的实施和标准化与物流系统的机械化、现代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正因为物流条码体系的复杂性和广泛性,其建立与应用将是一个长期探索实践的过程。物流条码标准体系只是物流条码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部分。条码技术标准是对条码技术中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作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在遵守国际物品编码协会EAN规范中《关于储运单元条码与标识的EAN规范》的前提下,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制定了《GB/T16830—1997:储运单元条码》国家标准,该标准适用于商品储运单元的条码标识。
(三)二维条码
一维条码所携带的信息量有限,如商品上的条码仅能容纳13位(EAN-13码)阿拉伯数字,更多的信息只能依赖商品数据库的支持,离开了预先建立的数据库,这种条码就没有意义了,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条码的应用范围。基于这个原因,人们在20世纪90年代发明了二维条码。二维条码除了具有一维条码的优点外,同时还有信息量大、可靠性高、保密、防伪性强等优点。目前二维条码主要有PDF417码、Code49码、Code16K码、DataMatrix码、MaxiCode码、QRcode码等,主要分为堆积(层排)式和棋盘(矩阵)式两大类。
1.二维条码的定义
对二维条码可作如下定义:二维条码是一种在水平方向(X轴)和垂直方向(Y轴)均带有信息的条形码,从而可以在有限的面积上表示大量的信息。
正因为二维条码在垂直方向上也能表示信息,并且具有高密度、大容量的特点,所以可以用它来表示数据文件(包括汉字文件)、图片资料等。二维条码的研制成功和进入实用,已使各种证件及卡片等大容量、高可靠性要求的信息实现了存储,是携带并自动识读的最经济、最理想的方法。
2.二维条码的特点
(1)信息容量大。根据不同的条空比例每平方英寸可以容纳250~1100个字符。在国际标准的证卡有效面积上(约为76 mm × 25 mm),二维条码可以容纳1848个字母字符或2729个数字字符,约500个汉字信息。这种二维条码比普通条码的信息容量高几十倍。
(2)编码范围广。二维条码可以将照片、指纹、掌纹、签字、声音和文字等可数字化的信息进行编码。
(3)保密、防伪性能好。二维条码具有多重防伪特性,它可以采用密码防伪、软件加密及利用所包含的信息如指纹、照片等进行防伪,因此具有极强的保密、防伪性能。
(4)译码可靠性高。普通条码的译码错误率约为百万分之二左右,而二维条码的误码率不超过千万分之一,译码可靠性极高。
(5)修正错误能力强。二维条码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纠错理论,只要破损面积不超过50%,条码由于沾污、破损等原因所丢失的信息也可以照常被破译出来。
(6)容易制作且成本很低。利用现有的点阵、激光、喷墨、热敏/热转印和制卡机等打印技术,即可在纸张、卡片甚至金属表面上印出二维条码。由此所增加的费用仅相当于油墨的成本。
(7)条码符号的形状可变。同样的信息量,二维条码的形状可以根据载体面积及美工设计等进行调整。
3.二维条码的应用
二维条码在技术上的要求很高,在设备方面也比一维条码提出了更高的需求,相应的投入也就较多。但是,由于二维条码所具有的优异特性,使其在许多领域具有十分良好的应用前景。在国外,目前二维条码在下面几个领域的应用已经取得了相当好的效益。
(1)表单上的应用。二维条码用于商品的采购单、送货单等表单,使数据的交换避免了重复录入,并减少了人为的错误,降低了人工成本,节省了网络传输的费用。对于还没有网络传输的地方,则起到了更大的作用。
(2)证件上的应用。二维条码用于护照、驾驶执照、身份证、贵宾卡、工作证和会员证等,可以将照片、指纹及其他数据一起放在条形码中,做到“随到随读”、“立即取用”的数据管理效果,并能起到防止伪造的作用。
(3)数据跟踪应用。二维条码可用于对公文、生产线的零件、客户的服务、维修记录、危险物品、邮递采购等变化进行自动跟踪记录。
(4)商品盘点应用。在仓储中心、物配中心和联络中心等应用二维条码可以对商品、财产和设备等进行自动盘点。
(5)数据保密应用。对商业情报、经济情报、政治情报、军事情报和私人资料等机密资料进行复印、传真和传递时,使用二维条码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保密。
(四)常用条码扫描器
常用的条码扫描器有光笔条形码扫描器、手持式枪形条形码扫描器、台式条形码自动扫描器、激光自动扫描器、卡式条形码阅读器、便携式条形码阅读器。二、条码技术的优点
条码技术是迄今为止最经济、最实用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1)输入速度快。与键盘输入相比,条码输入的速度是键盘输入的5倍,并且能实现“即时数据输入”。
(2)可靠性高。键盘输入数据出错率为三百分之一,利用光学字符识别技术出错率为万分之一,而采用条码技术误码率低于百万分之一。
(3)采集信息量大。利用传统的一维条码一次可采集几十位字符的信息,二维条码更可以携带数千个字符的信息,并有一定的自动纠错能力。
(4)灵活实用。条码标识既可以作为一种识别手段单独使用,也可以和有关识别设备组成一个系统实现自动化识别,还可以和其他控制设备连接起来实现自动化管理。
另外,条码标签易于制作,对设备和材料没有特殊要求,识别设备操作容易,不需要特殊培训,且设备也相对便宜。三、条码技术在物流配送中心中的应用
当今物流行业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如何降低商品在流通环节中的物流成本。由于商品在从制造商传送到顾客手中的整个物流过程中,配送中心日益成为商品物流的一个重要环节,其运营成本在整个物流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因此,降低配送中心的经营成本,提高配送中心的经营效益,就显得尤为重要。一般而言,降低配送中心经营成本可通过两大途径来实现:一是降低商品的库存,二是减少商品的损失。要做好这两点,配送中心一方面要进行物流跟踪和库存控制,另一方面要降低作业的出错率。在这种情况下,配送中心作业流程操作的每一步都要准确、及时,并且具备可跟踪性、可控制性和可协调性。但在传统的配送中心运作和管理中,商品物流信息主要以表单、账簿的形式表现出来,商品的进出及库存情况不能及时地反映出来。同时由于整个作业过程都是手工管理,出错率高,经常出现账货不符、商品货位不清、发送错货等现象,这些都会加大商品损失,并且使作业管理经常处于混乱之中,使得配送中心的经营成本居高不下。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管理必须依靠信息流来控制物流。在美、日、欧盟等发达国家的配送中心管理中,条码技术早已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国内,条码技术也日益被配送中心所重视和应用。如上海联华的现代化配送中心等都采用了一些国际上最新的条码技术。在他们所用到的条码中,除了商品的条码外,还有货位条码、装卸台条码、运输车条码等。配送中心在业务处理中的订货、收货、入库、理货、在库管理、配货、补货等作业流程中都大量应用了条码技术,条码应用几乎出现在整个配送中心作业流程中的所有环节。
1.订货
配送中心向供应商订货时,可以根据订货簿或货架牌进行订货。操作人员可以先用条码扫描设备将订货簿或货架上的条码(其中包含有商品名称、品牌、产地、规格等信息)输入计算机,然后通过主机,利用网络通知供货商自己要订哪种货、订多少等信息,对方可按要求及时发货。显而易见,这种订货方式比传统的手工订货效率高出数倍。
2.收货
当配送中心收到从供应商处发送的商品时,接货员就会在商品包装箱上贴一个条码,作为该种商品对应仓库内相应货架的记录。同时,对商品外包装上的条码进行扫描,将信息传到后台数据库系统中,并使包装箱条码与商品条码形成一一对应。这种条码扫描方式可以大大减少手工操作的出错率。
3.入库
应用条码进行商品入库管理,商品到货后,操作人员通过条码输入设备将商品基本信息输入计算机,告诉计算机系统哪种商品要入库,要入多少。计算机系统根据预先确定的入库原则、商品库存数量,确定该种商品的存放位置。然后根据商品的数量发出条码标签,这种条码标签包含着该种商品的存放位置信息。然后在货箱上贴上标签,并将其放到输送机上。输送机识别箱上的条码后,将货箱放在指定的库位区。采取这种入库方式,不仅可以大大减少作业人员的工作量,还可以使商品入库一步到位,实现商品快速入库。
4.理货
传统的人工理贷方式要求作业人员把收到的商品搬运到仓库的货架上,往往费时费力。应用条码技术,则可以在搬运商品之前,首先扫描包装箱上的条码,计算机就会提示作业人员将商品放到事先分配的货位,作业人员将商品运到指定的货位后,再扫描货位条码,以确认所找到的货位是否正确。这样,在商品从入库、搬运到存放的整个过程中,条码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商品以托盘为单位入库时,把到货清单输入计算机,就会得到按照托盘数发出的条码标签。将条码贴于托盘上,叉车上安装有激光扫描器,叉车将托盘提起,并将其放置于计算机所指引的位置上。在各个托盘货位上装有传感器和发射显示装置、红外线发光装置和表明货区的发光图形牌,通过叉车上的终端装置,将作业完成的信息传送到计算机中。这样,商品的货址就存入计算机中了。
5.在库管理
(1)货物库存管理。仓库管理系统根据货物的品名、型号、规格、产地、牌名、包装等划分货物品种,并且分配唯一的编码,也就是“货号”。按“货号”管理货物库存,并且应用于仓库的各种操作。
(2)仓库库位管理。库位管理是对存货空间的管理,仓库分为若干个库房,每一库房又分若干个库位。仓库管理系统是按仓库的库位记录仓库货物库存,在产品入库时将库位条码号与产品条码号一一对应,在出库时按照库位货物的库存时间可以实现先进先出或掌握批次管理的信息。
(3)条码仓库管理,包括货物单件管理。条码仓库管理不仅管理货物品种的库存,而且还管理货物库存的具体每一单件。采用产品标识条码记录单件产品所经过的状态,从而实现了对单件产品的跟踪管理。
传统情况下,货物的在库管理只能完成仓库运输差错处理(根据人机交互输入信息),而条码仓库管理根据采集信息,建立仓库运输信息,直接处理实际运输差错,同时能够根据采集单件信息及时发现出入库的货物单件差错(入库重号,出库无货),并且提供差错处理。这样大大提高了在库管理的工作效率。
6.配货
在配货过程中,也可采用条码管理。在传统的作业流程中,分拣、配货要占去全部所用劳力的60%,且容易发生差错。在分拣、配货中应用条码,能使拣货迅速、正确,并提高作业效率。条码配合计算机应用于配货作业流程管理中,不仅有助于提高配货作业的自动化水平和作业效率,也有利于提升配送中心的竞争力。
7.补货
查找商品的库存,确定是否需要进货或者商品是否占用太多库存,同样需要利用条码来实现管理。另外,由于商品条码和货架是一一对应的,也可通过检查货架达到补货的目的。通过计算机对条码的管理,对商品运营、库存数据的采集,可及时了解货架上商品的存量,从而进行合理的库存控制,将商品的库存量降到最低点,并能做到及时补货,减少由于缺货造成的经济损失。第二节无线射频(RF)技术
一、RF的概念
无线射频(RadioFrequency,RF)技术的基本原理是电磁理论,利用无线电波对记录媒体进行读写。射频系统的优点是不局限于视线,识别距离比光学系统远。射频识别具有可读写能力、可携带大量数据、难以伪造和有智能等功能。
RF技术与其他自动识别技术(如条码、磁卡如IC卡等)相比,具有非接触、工作距离长、适于恶劣环境及可识别运动目标等优点,因此在完成识别工作时无须人工干预,适于实现自动化且不易损坏,可以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射频卡,操作快捷方便。射频卡不怕油渍、灰尘污染等恶劣的环境,短距离的射频卡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中代替条码,长距离的产品多用于交通上,可达几十米。现在,无线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是自动识别领域最热门的技术,尽管这种技术已经发展许多年了,但它只有在从本领域众多的发明技术中总结规划出一个技术标准以后才能得到快速的、切实的应用。ISO和IAM(Auto-IDManufactures)正在进行这方面的工作,不久的将来,RFID会得到更快的发展。二、RF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一)射频系统的组成
射频系统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应用目的和应用环境,系统的组成会有所不同。但从射频识别系统的工作原理来看,系统一般都由信号发射机、信号接收机和发射接收天线几部分组成。
1.信号发射机
在射频识别系统中,信号发射机为了不同的应用目的,会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典型的形式是电子标签(E-TAG)。电子标签相当于条码技术中的条码符号,用来存储需要识别传输的信息。另外,与条码不同的是,电子标签必须能够自动或在外力的作用下,把存储的信息主动发射出去。电子标签一般是带有线圈、天线、存储器与控制系统的集成电路。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电子标签有许多不同的分类。
(1)主动式电子标签与被动式电子标签。主动式电子标签内部自带电池供电,但有使用寿命的限制;被动式电子标签要靠外界提供能量,电能比较弱,数据传输的距离和信号强度受到限制,但具有永久的使用期。
(2)只读电子标签与可读可写电子标签。只读电子标签内部只有ROM,写入的信息不能改变。可读可写电子标签内部具有(RAM)非活动可编程记忆存储器,可以实现对原有数据的删除以及数据的重新写入。
(3)标识标签与便携式数据文件。根据电子标签中存储器数据存储能力的不同,可以把电子标签分成仅用于标识目的的标识标签与便携式数据文件两种。对于标识标签来说,一个数字或者数字字母字符串存于标签中,是作为识别或者是进入信息管理系统中数据库的钥匙。便携式数据文件存储的数据非常大,足可以看做一个数据文件。这种标签一般都是用户可编程的,标签中除了存储标识码外,还存储有大量的被标识项目其他的相关信息,如包装说明、工艺过程说明等。
2.信号接收机
在射频识别系统中,信号接收机一般称作阅读器。根据支持的标签不同与完成的功能不同,阅读器的复杂程度也不同。阅读器基本功能就是提供与电子标签进行数据传输的途径。另外,阅读器还提供相当复杂的信号状态控制、奇偶错误校验与更正等。
3.编程器
具有可读可写电子标签的系统才需要编程器。编程器是向标签写入数据的装置,编程器写入数据一般来说是离线(Off-line)完成的,也就是预先在标签中写入数据,等到开始应用时直接把标签粘附在被标识项目上。也有一些RFID应用系统,写数据是在线(On-line)完成的,尤其是在生产环境中作为交互式便携式数据文件来处理时。
4.天线
天线是标签与阅读器之间数据传输的发射和接收装置。在实际应用中,除了系统功率外,天线的形状和相对位置也会影响数据的发射和接收,需要专业人员对系统的天线进行设计和安装。
(二)射频系统的工作原理
电子标签与阅读器之间的数据传输是通过空气介质以无线电波的形式进行的。一般地,可以用两个参数来衡量数据在空气介质中的传输速度和传输距离。由于电子标签的体积、电能有限,从电子标签中发出的无线信号是非常弱的,信号传输的速度与传输的距离就很有限。为了实现数据高速、远距离的传输,必须把数据信号叠加在一个规则变化的信号比较强的电波上,这个过程叫调制,规则变化的电波叫载波。在RFID系统中,载波电波一般由阅读器或编程器发出。有多种方法可以实现数据在载波上的调制,如用数据信息改变载波的波幅叫调幅,改变载波的频率叫调频,改变载波的相位叫调相等。一般来说,使用的载波频率越高,数据能够传输的速度越快。例如,2.4 GHz频率的载波,可以实现2 Mb/s(相当于每秒可以传输大约200万个字符)的传输速度。但是,不能无限地提高载波频率以提高信息传输速度,因为无线电波频率的选用是受到政府管制的,各个国家一般都对不同频率的无线电波规定了不同的应用目的,RFID技术无线电波的选择也必须遵守这种规定。目前,国内一般采用通信频率为2.4 GHz的扩频技术进行通信,这是因为在我国2.4~2.4835 GHz的频段是无需向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申请使用许可证的公用频段。影响数据传输距离远近的首要因素是载波信号与电子标签中数据信号的强度。载波信号的强度受阅读器功率大小控制,电子标签中数据信号的强度由标签自带电池功率(主动式标签)或标签可以产生的电能(被动式标签)大小决定。一般来说,阅读器和标签的功率越大,载波信号和数据信号越强,数据能够传输的距离越远。无线电波在空气介质中传播,随着传播的距离越来越远,信号的强度会越来越弱。除了系统功率影响数据传输的距离外,空气介质的性质和数据传输路径也显著影响数据传输的距离。空气介质的性质包括空气的密度、湿度等性质。一般来说,空气介质对数据传输距离的影响还与载波频率有关,采用的载波频率越高,空气介质性质的不同对数据传输距离的影响越明显。空气的湿度越大或者是空气的密度越高,介质对无线电波的吸收越严重,数据传输的距离就越小。另外,如果数据传输路径中有许多障碍物,也会显著影响数据传输的距离,因为无线电波碰到障碍物时,物体一般都会对无线电波产生吸收和反射。考虑到空气的性质和数据传输中经过障碍物,无线电波衰减的程度有时可以达到与传输距离的四次方成正比。影响数据传输距离的因素还包括发射、接收天线的设计和布置、噪声干扰等。三、射频系统的分类及应用
(一)射频系统的分类
根据射频系统完成的功能不同,可以粗略地把射频系统分成四种类型:EAS系统、便携式数据采集系统、物流控制系统以及定位系统。
1. EAS系统
EAS(ElectronicArticleSurveillance)是一种设置在需要控制物品流出门口的RFID技术。这种技术的典型应用场合是大型超市、自选商店、图书馆和书城等地方。
2.便携式数据采集系统
便携式数据采集系统是使用带有RFID阅读器的手持式数据采集器来采集RFID标签上的数据。这种系统具有较大的灵活性,适用于不宜安装固定式RFID系统的应用环境。
3.物流控制系统
在物流控制系统中,RFID阅读器分散布置在给定的区域,并且阅读器直接与数据管理信息系统相连,信号发射机(电子标签)是移动的,一般安装在移动的物体或人上面。当物体、人流经过阅读器时,阅读器会自动扫描电子标签上的信息并把数据信息输入数据管理信息系统以进行存储、分析和处理,达到控制物流的目的。
4.定位系统
定位系统用于自动化加工系统中的定位以及对车辆、轮船等进行运行定位支持。阅读器置在移动的车辆、轮船或者自动化流水线中移动的物料、半成品或成品上,信号发射机嵌入到操作环境的地表下面。信号发射机上存储有位置识别信息,阅读器一般通过无线的方式或者有线的方式连接到主信息管理系统。
(二)射频技术的应用
RF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自动识别技术,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也已经普及。
1.高速公路自动收费及交通管理
高速公路自动收费系统是RFID技术最成功的应用之一。射频识别技术的运用,可以实现不停车收费,车辆高速地通过收费站的同时自动完成收费,解决了交通瓶颈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收费人员贪污路费的问题。
2.门禁保安
运用RFID技术,可以使门禁保安提高效率,减少保安人员。只要人们都佩带了射频卡,出入的自动识别与非法闯入报警都能由系统自动完成。
3. RFID卡收费
利用RFID卡收费,可以减少现金收费的不安全性,并可实现一卡多用,灵活方便。
4.生产线自动化
用RFID技术在生产流水线上实现自动控制、监视,提高生产率,改进生产方式,可大大节约成本。
5.仓储管理
将RFID技术用于智能仓库货物管理。RFID安全有效地解决了仓库里与货物流动有关的信息的管理。
我国射频技术的应用也已经开始了,一些高速公路的收费站口,使用射频技术可以不停车收费。我国铁路系统使用射频技术将货车车厢进行编号的试点已运行了一段时间,现代物流企业也正在将射频技术用于物流管理中。第三节GIS技术
一、GIS的概念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GIS)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的工具,它可以对在地球上存在的东西和发生的事件进行成图和分析。通俗地讲,它是整个地球或部分区域的资源、环境在计算机中的缩影。严格地讲,它是反映人们赖以生存的客观世界(资源或环境)的现实与变迁的各类空间数据及描述这些空间数据特征的属性,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支持下,以一定的格式输入、存储、检索、显示和综合分析应用的技术系统。它是以采集、储存、管理、处理分析和描述整个或部分地球表面(包括大气层在内)与空间和地理分布有关的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
GIS技术把地图这种独特的视觉化效果和地理分析功能与一般的数据库操作(例如查询和统计分析等)集成在一起。这种能力使GIS与其他信息系统相区别,从而使其在广泛的公众和个人企事业单位中解释事件、预测结果、规划战略等中具有实用价值。地理信息系统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1)具有采集、管理、分析和输出多种地理信息的能力,具有空间性和动态性。
(2)由计算机系统支持进行空间地理数据管理,并由计算机程序模拟常规的或专门的地理分析方法,作用于空间数据,产生有用信息,完成人类难以完成的任务。
(3)计算机系统的支持是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特征,因而使得地理信息系统能快速、精确、综合地对复杂的地理系统进行空间定位和过程动态分析。二、GIS系统的应用
(一)使用GIS的环境要求
1.硬件
GIS软件可以在很多类型的硬件上运行,从中央计算机服务器到桌面计算机,从单机到网络环境。
2.软件
GIS的软件是输入和处理地理信息的工具、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支持地理信息查询和分析的工具,以及使用这些工具的图形化界面(GUI)。
3.数据
GIS系统中最重要的部件就是数据,地理数据和相关的表格数据可以自己采集或者从商业数据提供者处购买。GIS将空间数据和其他数据源的数据集成在一起,而且可以使用任何通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来管理空间数据。
(二) GIS系统的应用
GIS的应用范围很广泛,功能很强大,它可以帮助用户进行地理信息查询和分析。GIS具有将数据集合和地理信息链接起来的能力,可以辅助企业对资源进行管理。GIS以地图和附加报告的方式简洁而清晰地提供查询、分析结果信息,使决策者集中精力于实际的问题,而不是花时间去理解数据。以GIS为基础的图形数据库是可以延续的,比例尺也不受限制。图件可以以任何地点为中心,比例尺任意,使用突出效果的特殊字符有效地显示所选择的信息。下面简要介绍GIS的工作过程。
1.数据输入
在地理数据用于GIS之前,数据必须转换成适当的数字格式。从图纸数据转换成计算机文件的过程叫做数字化。对于大型项目,现代GIS技术可以通过扫描技术来使这个过程全部自动化;对于较小的项目,需要手工数字化(使用数字化桌)。目前,许多地理数据已经是GIS兼容的数据格式。这些数据可以从数据提供商那里获得并直接装入GIS中。
2.数据处理
对于一个特殊的GIS项目来说,有可能需要将数据转换成或处理成某种形式以适应用户的系统。地理信息适用于不同的比例尺,在这些信息被集成以前,必须转变成同一比例尺。这可以是为了显示的目的而做的临时变换,也可以是为了分析所做的永久变换。GIS技术提供了许多工具来处理空间数据和去除不必要的数据。
3.存储和管理
对于小的GIS项目,把地理信息存储成简单的文件就足够了。但是,当数据量很大而且数据用户数很多时,则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来帮助存储、组织和管理数据。有许多不同的DBMS设计,但在GIS中,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是最有用的。在关系数据库系统设计中,概念上数据都被存储成一系列的表格,不同表格中的共同字段可以把它们连接起来。
4.查询和分析
GIS提供简单的鼠标单击查询功能和复杂的分析工具,为管理者和类似的分析家提供及时的信息。当你分析地理数据用于寻找模式和趋势,或提出“如果……怎么样”设想时,GIS技术实际上正在被使用。现代的GIS具有许多有力的分析工具,以下两个是特别重要的。
(1)接近程度分析。例如用户想了解类似这样的问题,在这片水域周围100米范围内有多少房子等,GIS技术使用一个叫做缓冲的处理方法,来确定特征间的接近关系。
(2)覆盖范围分析。不同数据层的综合方法叫做覆盖。简单地说,它可以是一个可视化操作,但是分析操作需要一个或多个物理连接起来的数据层覆盖或空间连接,例如可以将税收数据与土地、斜坡、植被或土地所有者等集成在一起。
5.结果可视化输出
所有查询和分析的结果最终都以地图信息的形式输出。图件对于存储和传递地理信息是非常有效的。制图者已经生产了上千年的地图,GIS为扩展这种制图艺术和科学提供了崭新的和激动人心的工具。地图显示可以集成在报告、三维观察、照片、图像和多媒体的其他输出中。三、基于GIS物流配送系统
(一)系统需求分析
以某一城市中的物流配送过程为例,那么基于GIS的物流配送系统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客户提供的详细地址,确定客户的地理位置和车辆路线。
(2)通过基于GIS的查询、地图表现的辅助决策,实现对车辆路线的合理编辑和客户配送排序。
(3)用特定的地图符号显示客户的地理位置,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类型的客户。
(4)通过GIS的查询功能或在地图上单击地图客户符号,显示此客户符号的属性信息,并可以编辑属性。
(5)在地图上查询客户的位置以及客户周围的环境以发现潜在客户。
(6)通过业务系统调用GIS,以图形方式显示业务系统的各种相关操作结果的数值信息。
(7)基于综合评估模型和GIS的查询,实现对配送区域的拆分和合并。
(二)系统总体结构
设计基于GIS的物流配送系统,可采用面向对象的空间数据模型和基于关系数据库的空间数据库来实现数据的无缝集成。空间数据索引采用基于改进R-Tree的空间数据索引结构,属性数据索引采用B树结构。网络数据传输采用三层结构模型,并采用JavaApplet进行开发,这样与平台无关又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使海量数据的存储、分析和共享成为可能。
(三)系统模型设计
基于GIS的物流配送系统应集成以下主要模型:设施定位模型、车辆路线模型、网络物流模型、配送区域划分模型、空间查询模型等。
1.设施定位模型
设施定位模型用于确定一个或多个设施的位置。在物流系统中,仓库和运输路线共同组成了物流网络,仓库处于网络的节点上,节点决定着线路,如何根据供求的实际需要并结合经济效益等原则,在既定区域内确定仓库数量、仓库位置和规模以及仓库之间的物流关系等,都可运用此模型简单地实现。
2.车辆路线模型
车辆路线模型用于解决一个起始点、多个终点的货物运输中,如何降低物流作业费用,并保证服务质量的问题。
3.网络物流模型
网络物流模型用于最有效地进行货物路径分配,也就是物流网点的布局问题。如将货物从N个仓库运往M个商店,每个商店都有固定的需求量,因此需要确定由哪个仓库提货送给哪个商店,所耗的运输代价最小。其中还包括使用多少车辆,每辆车的路线等。
4.配送区域划分模型
配送区域划分模型根据各个要素的相似点把同一层上的所有或部分要素分为几个组,以确定服务范围和销售市场范围等。如某一公司要设立X个分销点,要求这些分销点要覆盖某一地区,而且要使每个分销点的顾客数目大致相等。
5.空间查询模型
空间查询模型可以查询以某一商业网点为圆心某半径内配送点的数目,以次判断哪一个配送中心距离最近,为安排配送做准备。
(四)系统功能实现
基于GIS的物流配送系统可实现以下主要功能:
(1)车辆和货物追踪。利用GPS和电子地图可以实时显示出车辆或货物的实际位置,并能查询出车辆和货物的状态,以便进行合理调度和管理。
(2)提供运输路线规划和导航。规划出运输线路,使显示器能够在电子地图上显示设计线路,并同时显示汽车运行路径和运行方法。
(3)信息查询。对配送范围内的主要建筑、运输车辆、客户等进行查询。查询资料可以文字、语音及图像的形式显示,并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其位置。
(4)模拟与决策。如可利用长期客户、车辆、订单和地理数据等建立模型来进行物流网络的布局模拟,并以此来建立决策支持系统,以提供更有效而直观的决策依据。第四节GPS技术
一、GPS及其构成
(一) GPS概述
GPS是GlobalPositioningSystem(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简称。它的含义是利用导航卫星进行测时和测距,以构成全球定位系统。
GPS是由美国国防部开发的一套基于卫星的无线导航系统,能连续24小时全天候地提供高精度的三维定位信息。无论是陆地、海洋还是太空用户都可以通过GPS系统全天候、在全球任何位置精确定位他们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其定位精度比目前以及可以预见的将来任何无线导航系统都要高。GPS导航是GPS应用的最基本的项目,其中以车辆定位导航发展最快。在中国,GPS主要应用于车辆的调度管理,这已形成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GPS应用方式。现在GPS应用系统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公安、交警、银行、保险公司、国际汽车拉力赛等众多领域。在美国政府最初的设计中,GPS向社会提供两种服务:标准定位服务(SPS)和精密定位服务(PPS)。PPS只提供给军事和特许用户使用,其定位精度为10m左右。SPS向全世界开放,供民间用户使用。
GPS技术投入民用以来,已被广泛应用于定位导航、资源勘察、大地测量、科学研究、数据通信等数十个领域,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2000年5月1日,美国政府宣布停止人为降低GPS系统信号有效性的技术政策(即SA政策),使标准定位服务精度重新回到25 m左右,在此之前,民间用户的定位精度为100 m左右。此举大大促进了GPS技术在民用领域,特别是车辆定位导航监控方面的应用。
GPS以其全球性、实时性、全天候、连续、快速、高精度的导航、定位、定时功能给所有需要确定目标地理空间位置和空间轨迹的领域带来了一场革命。目前,GPS技术已渗透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 GPS的构成
GPS由三个基本部分构成,即太空部分(GPS卫星)、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和用户部分(GPS接收机)。
1.太空部分
GPS卫星星座由21颗工作卫星和3颗在轨备用卫星组成,以55°倾角分布在地球上空20 200 km的6个轨道面上,运行周期为12恒星时。这些卫星在轨道上的分布状态使地球上的任何位置在任意时刻都可以同时接收到至少6颗卫星的定位信号,这些卫星则不断地给全球用户发送位置和时间的广播数据。GPS定位精度高低关键在于高稳定度的频率标准,为此,每颗GPS卫星都设有两台铷原子钟和两台铯原子钟。
2.控制部分
控制部分由分布在全球的若干个跟踪站所组成的监控系统构成,其作用是监测和控制卫星上设备的工作以及确保卫星沿预定轨道运行。同时,通过监测每颗卫星的时间,求出钟差,并由注入站发给卫星,卫星再由导航电文发给用户设备。根据其作用的不同,这些跟踪站又被分为主控站、监控站和注入站。主控站只有一个,其作用是根据各监控站对GPS的观测数据计算出卫星的星历和卫星时钟的改正参数等。同时,它还对卫星进行控制,向卫星发布指令,当工作卫星出现故障时,调度备用卫星,替代失效的卫星工作。主控站同时也具有监控站的功能。监控站有五个,其作用是接收卫星信号,监测卫星的工作状态。注入站有三个,其作用是将主控站计算出的卫星星历和卫星时钟的改正参数等注入到卫星中。
3.用户部分
用户部分由GPS接收机、数据处理软件及相应的用户设备(如计算机气象仪器等)组成。它的作用是接收GPS卫星所发出的信号,利用这些信号进行导航定位等工作。GPS接收机可以捕获到按一定卫星高度截止角所选择的待测卫星的信号,并跟踪这些卫星的运行,对所接收到的GPS信号进行变换、放大和处理,以便测量出GPS信号从卫星到接收机天线的传播时间,解译出GPS卫星所发送的导航电文,实时地计算出用户接收机当前的三维位置、速度和时间。以上这三个部分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GPS系统。GPS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卫星的距离修正,用户通过测量到太空各可视卫星的距离来计算他们的当前位置,卫星的左右相当于精确的已知参考点。每颗GPS卫星时刻发布其位置和时间数据信号,用户接收机可以测量每颗卫星信号到接收机的时间延迟,根据信号传输的速度就可以计算出接收到不同卫星的距离。同时收集到至少四颗卫星的数据时就可以解算出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二、GPS在运输行业中的应用
(一) GPS在信息接收终端中的应用
就应用而言,我们主要简要地说明GPS在物流信息中的应用。
1.车辆分布
通过对车辆分布的查询,可从电子地图上察看自己用户名上所有车辆的分布情况,了解到所有车辆在各区域分布的具体位置、行驶状况。通过对该功能的使用,可查到某个地域内哪些车辆可供使用,也可了解公司所有在途运输车货的分布情况及可供使用的车辆依据。
2.历史轨迹
通过对历史轨迹的查询,可以看出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状态、路线,从而规定行驶线路、中途随意停车。根据该车的行驶轨迹,公司与客户都可对货物在途的运输过程有相应的了解,并可将此作为考评依据。
3.当前位置
通过对当前位置的查询,可以看出车辆当前准确的位置所在、运行的方向和运行速度。一般这个功能只有在意外或特殊情况发生时才会用到,如有报警信息发生需进行救援、急于查看车辆的具体位置进行实时调度等。
4.连续监控
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对车辆进行监控的时间段和位置点上发生的条件,如在车辆出发前,预先设置行驶的时间对车辆进行监控的条件及时间。这样可达到对车辆进行全程的监控目的,以使有据可查。
5.区域看车
可根据车辆预计行驶的范围或路线在电子地图上定一个或多个报警区域,当车辆驶出和驶入该区域时终端就会向系统发出报警信息,报警信息会以手机中文短信的方式发送到指定的手机上,告诉手机持有者是何时、何地、何车因何原因发生了报警。这项功能可用于车辆按指定路线行驶中。设置车辆行驶路线和定点上报功能,既可用于公司也可开放给客户。通过对GPS这些功能的应用,在物流中可及时进行调度和配载,降低车辆空驶率,可对承运货物的车辆进行全程跟踪以保证其安全性,也可实时掌握车货的所在位置,以便提前安排对应的工作,加强对司机的管理,彻底解决私拉乱运问题。
(二) GPS在物流中的应用
GPS在物流中普及应用后,通过互联网实现信息共享,实现三方应用,即车辆使用方、运输公司、接货方对物流中的车货位置及运行情况等都能了如指掌,透明准确。三方可据此协调好商务关系,从而获得最佳的物流流程方案,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1.车辆使用方(货运代理、生产厂家等用车单位)
运输公司将自己的车辆信息指定开放给合作客户,让客户自己能实时查看车与货的相关信息,能较为直观地在网上看到车辆分布和运行情况,找到适合自己使用的车辆,从而省去不必要的交涉环节,加快车辆的使用频率,缩短运输配货的时间,减省相应的工作量。在货物发出之后,发货方可随时通过互联网或手机来查询车辆在运输中的运行情况和所到达的位置,实时掌握货物在途的信息,确保货物运输时效。
2.运输公司
运输公司通过互联网实现对车辆的动态监控式管理和货物的及时合理配载,以便加强对车辆的管理,减少资源浪费,减少费用开销。同时将有关车辆的信息开放给客户后,既方便了客户的使用,又减少了不必要的环节,提高了公司的知名度与可信度,拓展了公司业务面,提高了公司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3.接货方
接货方只需要通过发货方所提供的相关资料及权限,就可在互联网上实时查看到货物信息,掌握货物在途的情况和大概的运输时间,以此来提前安排货物的接收、停放以及销售等环节,使货物的销售链提前完成。第五节EDI技术
一、EDI的概念、特点及标准
(一) EDI的概念
EDI(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译为电子数据交换,也称电子数据贸易或无纸贸易。EDI将贸易、生产、运输、保险、金融和海关等行业的商务文件,按国际统一的语法规则进行处理,使其符合国际标准格式,并通过通信网络来进行数据交换,是一种用计算机进行商务处理的新业务。它利用存储转发方式将贸易过程中的订货单、发票、提货单、海关申报单、进出口许可证、货运单等数据以标准化格式,通过计算机和通信网络进行传递、交换、处理,代替了贸易、运输、保险、银行、海关、商检等行业间人工处理信息、邮递互换单证的方式,使交易行为更加快速、安全和高效。而今Internet已渗透到各行各业,为人类活动创造了一个信息传递既方便又低价的空间,人们又把利用Internet进行的商务活动称为电子商务(E-Commerce)。
(二) EDI的特点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与完善, EDI作为一种全球性的、有巨大商业价值的电子化贸易手段,具有无纸化贸易、缩短交易时间、加速资金流通、提高办公效率等优点,并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1.单证格式化
EDI传输的是企业间格式化的数据,如订购单、报价单、发票、货运单、装箱单、报关单等,这些信息都具有固定的格式与行业通用性。这样,以电子单证取代邮寄的纸证,实现了无纸贸易,减少了人工操作的差错,提高了效率。
2.处理自动化
EDI信息传递的路径是计算机到数据通信网络,再到商业伙伴的计算机,信息的最终用户是计算机应用系统,它自动处理传递来的信息,因此这种数据交换完全自动化处理,不需人工干预。
3.报文标准化
EDI传输的报文符合国际标准或行业标准,所有订购单、报价单、发票、货运单、装箱单、报关单等都符合美国ANSIX.12的电子单证标准并可实现标准转换,这是计算机能自动处理的前提条件。
4.软件结构化
EDI功能软件由五个模块组成,即用户界面模块、内部EDP接口模块、报文生成与处理模块、标准报文格式转换模块和通信模块。这五个模块功能分明,结构清晰,形成了EDI较为成熟的商业化软件。
5.运作规范化
EDI以报文的方式交换信息有其深刻的商贸背景。EDI报文是目前商业化应用中最成熟、最有效、最规范的电子凭证之一,EDI单证报文具有法律效力已被普遍接受。任何一个成熟、成功的EDI系统,均有相应的规范化环境作基础。
(三) EDI标准
目前最为广泛使用的EDI标准是联合国标准UN/EDIFACT(UnitedNationsRulersFor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ForAdministrationCommerceandTransport)和ANSIX.12(美国国家标准局特命标准化委员会第12工作组制定)。
ANSIX.12自1979年制定以来,已成为广大用户所接受的数据格式标准,该标准包括元目录、段目录和EDI标准报文格式,涉及语法规则、数据结构定义、编辑规则与转换、出版公共文件和计算机通用语言等内容。二、EDI硬件、软件及网络接入
(一) EDI硬件
EDI硬件包括计算机、调制解调器和通信线路。
1.计算机
目前所使用的计算机可以是PC、工作站、小型机等。
2.调制解调器
使用EDI来进行电子数据交换,需通过通信网络,目前采用电话网络进行通信是很普遍的方法,因此调制解调器(Modem)是必备硬件设备。
3.通信线路
一般最常用的是电话线路,如果传输时效及资料传输量上有较高要求,可以考虑租用。
(二) EDI软件
EDI软件包括转换软件、翻译软件和通信软件。
1.转换软件
转换软件可以帮助用户将原有计算机系统中的文件转换成翻译软件能够理解的平面文件,或是将从翻译软件接收到的平面文件转换成原计算机系统中的文件。
2.翻译软件
翻译软件可将平面文件翻译成EDI标准格式,或将接收到的EDI标准格式文件翻译成平面文件。
3.通信软件
通信软件可将EDI标准格式的文件外层加上通信信封,送到EDI系统交换中心的邮箱,或由EDI系统交换中心内将接收到的文件取回。
(三) EDI接入
用户终端可通过电话网(PSTN)、分组网(X.25)、数字数据网(DDN)、帧中继网(FR)、中国公众网(Chinanet)、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或增值网(VAN)等方式接入EDI系统。三、InternetEDI
随着Internet逐渐成为商务活动的主流工具,对于那些难于承担EDI网络昂贵费用的中小型供应商企业,将Internet看成一项重要的支持技术,它们希望通过互联网,也能够为那些原本要求供应商具有EDI能力的大客户供货。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EDI中心的增值服务出现和行业标准逐步发展成通用标准,加快了EDI的应用和跨行业EDI的发展。但是传统的EDI也存在着明显的弱点:初期投资成本较高,专网联接使得大多数中小企业难以承受其昂贵的费用。随着Internet的发展与普及,给EDI带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因而WWW-EDI、Open-EDI、Internet-EDI成为当今电子商务的焦点之一,Internet在环境、技术、经济上都为EDI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 Internet将EDI从专网扩大到公网,以Internet作为互联手段,可以为EDI提供一个较为廉价的商业服务环境,以满足大量中小企业使用EDI的需求。
(2) XML(可扩展标识语言)逐渐成熟,XML可改变Web页面质量,也为Web数据与EDI数据接口提供较好的解决办法。XML支持结构化的数据,可以详细定义数据对象的数据结构,如描述产品,详细定义该产品的厂商、品名、产品号、产地等信息,不仅为标识产品提供方便,而且XML数据很容易按厂商、品名进行归类、排序,还可为特殊要求而增加注释。这种既结构化又灵活性的页面描述语言非常适合与EDI数据平滑对接,为EDI走上Internet(EDIoverInternet)提供了数据转接的技术支撑。
(3) Internet上进行商业数据交换的安全性要求,即保密性、完整性、不可抵赖性与身份认证的技术实现已经成熟,随着Internet的发展,电子商务相应的商业化进程正在加快步伐,这为InternetEDI早日投入商业运作奠定了基础。
(4) EDI中心在原有软硬件网络通信平台的基础上,增加了WWW三层结构,即浏览器、WWW服务器、Web数据库,可组成综合电子商务平台,这样既利用了传统的EDI资源又联接上Internet,使EDI单证在公网与专网上跨网传递。最简单的应用就是中、小企业可以通过浏览器和Internet联接,EDI中心根据用户需求开发相应的单证放在Web站点上,Web单证就成为EDI应用系统的接口。用户登录到站点上,填写单证提交给Web服务器,通过Web服务器的合法性检查,由XMLEDI服务器把通常的Web信息转换成EDI信息,后面的处理就与传统的EDI处理一样。很明显,这种解决方案对中、小企业来说负担得起,只需一个浏览器与Internet联接就可以完成,EDI软件和映射的费用都花在EDI中心端服务器上。四、EDI应用
目前EDI应用已十分广泛,包括外贸、海关、商检、金融、保险、运输、零售等众多行业。其中主要的EDI应用领域有:
1.运输业
如海运、港务、铁路、航空等,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设备、舱位,为订货代理提供高层次和快捷服务以获得更大效益。
2.零售业、制造业和仓储业
可减少数据反复录入,如减少仓库货存数据、零售商品数据来回传送与转换,提高货物提取及周转,增加资金流动。
3.通关与报关
可以加速货物通关,提高对外服务能力,减轻海关业务压力,防止人为弊端,实现货物通关自动化和国外贸易无纸化。
4.金融、国际国内贸易
可简化手续,降低成本,实现快速可靠的支付账工作所需时间和费用,增加可运用资金比例,加快资金的流动。本章小结
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是以电子商务技术和物流技术,尤其是物流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没有现代的电子商务技术及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的支撑,电子商务物流是难以实现并得到发展的。本章介绍了条码技术、无线射频(RF)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技术、EDI(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等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也介绍了这些技术在电子商务物流中的应用。物流条码是物流过程中用以标识具体实物的一种特殊代码,它是由一组黑白相间的条、空组成的图形,利用识读设备可以实现自动识别、自动数据采集。在商品从生产厂家到运输、交换,整个物流过程中都可以通过物流条码来实现数据共享,使信息的传递更加方便、快捷和准确,提高整个物流系统的经济效益。条码技术的优点有:①输入速度快;②可靠性高;③采集信息量大;④灵活实用。
RF技术具有非接触、工作距离长、适于恶劣环境及可识别运动目标等优点,因此在完成识别工作时无须人工干预,适于实现自动化且不易损坏,可以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射频卡,操作快捷方便。根据射频系统完成的功能不同,可以粗略地把射频系统分成四种类型:EAS系统、便携式数据采集系统、网络系统以及定位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GIS)是以采集、储存、管理、处理分析和描述整个或部分地球表面(包括大气层在内)与空间和地理分布有关的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基于GIS的物流配送系统可实现如下主要功能:①车辆和货物追踪;②提供运输路线规划和导航;③信息查询;④模拟与决策。
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是利用导航卫星进行测时和测距,以构成全球定位系统。GPS在物流中普及应用后,通过互联网实现信息共享,实现三方应用,即车辆使用方、运输公司、接货方对物流中的车货位置及运行情况等都能了如指掌,透明准确。三方可据此协调好商务关系,从而获得最佳的物流流程方案,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EDI(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译为电子数据交换或无纸贸易。EDI利用存储转发方式将贸易过程中的订货单、发票、提货单、海关申报单、进出口许可证、货运单等数据以标准化格式,通过计算机和通信网络进行传递、交换、处理,代替了贸易、运输、保险、银行、海关、商检等行业间人工处理信息、邮递互换单证的方式,使交易行为更加快速、安全和高效。目前EDI应用已十分广泛,包括外贸、海关、商检、金融、保险、运输、零售等众多行业。思
考
与
练
习
一、名词解释
条码 条码系统
物流条码一维条码
二维条码 RF
GIS
GPS
EDI二、简答题
1.简述条码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发展前景。
2.简述商品条码和物流条码的区别。
3.简述射频系统(RF)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4.简述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5.简述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6.简述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条形码在天津丰田汽车中的应用
天津丰田汽车有限公司是丰田汽车公司在中国的第一个轿车生产基地。在这里,丰田汽车公司不惜投入TOYOTA的最新技术,生产专为中国最新开发的,充分考虑到环保、安全等条件因素的新型小轿车。
二维码应用管理解决方案使丰田汽车在生产过程控制管理系统中成功应用了QR二维条码数据采集技术,并与丰田汽车公司天津公司共同完成了生产过程控制管理系统的组建。
1.丰田汽车组装生产线数据采集管理
汽车是在小批量、多品种混合生产线上生产的,将写有产品种类生产指示命令的卡片安在产品生产台,这些命令被各个作业操作人员读取并完成组装任务,使用这些卡片存在严重的问题和大的隐患,包括速度、出错率、数据统计、协调管理、质量问题的管理等一系列问题。
1)系统概要
如果用二维码来取代手工卡片,初期投入费用并不高,但建立了高可靠性的系统。
(1)生产线的前端,根据主控计算机发出的生产指示信息,条码打印机打印出1张条码标签,贴在产品的载具上。
(2)各作业工序中,操作人员用条码识读器读取载具上的条码符号,将作业的信息输入计算机,主系统对作业人员和检查装置发出指令。
(3)各个工序用扫描器读取贴在安装零件上的条码标签,然后再读取贴在载具上的二维条码,以确认零件安装是否正确。
(4)各工序中,二维条码的生产指示号码、生产线顺序号码、车身号数据和实装零部件的数据、检查数据等,均被反馈回主控计算机,用来对进展情况进行管理。
2)应用效果
(1)投资较低。
(2)二维条码可被识读器稳定读取(错误率低)。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金融法》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四)》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长春工业大学《健美操(2)》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餐饮业竞争力研究模板
- 硕士开题答辩报告
- 亲子交流技巧讲座模板
-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寒假作业(十一)(有答案)
- 二零二五版军人退役安置住房租赁补贴合同3篇
- 河北省衡水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 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 2024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承包服务协议3篇
- 阅读理解(专项训练)-2024-2025学年湘少版英语六年级上册
- 无创通气基本模式
- 飞行原理(第二版) 课件 第4章 飞机的平衡、稳定性和操纵性
- 暨南大学珠海校区财务办招考财务工作人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羊水少治疗护理查房
- 2024年全国统一高考英语试卷(新课标Ⅰ卷)含答案
- OQC培训资料教学课件
- 2024年8月CCAA国家注册审核员OHSMS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基础知识考试题目含解析
- 2024年认证行业法律法规及认证基础知识 CCAA年度确认 试题与答案
- 体育赛事组织与实施操作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