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1至6年级古诗与文言文汇总-2021年个人用心_第1页
小学语文1至6年级古诗与文言文汇总-2021年个人用心_第2页
小学语文1至6年级古诗与文言文汇总-2021年个人用心_第3页
小学语文1至6年级古诗与文言文汇总-2021年个人用心_第4页
小学语文1至6年级古诗与文言文汇总-2021年个人用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一至六年级古诗及文言文汇总

一年级上册诗:

一去二三里P45

(宋)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大意:到二三里远的地方,有四五个生着炊烟的人家。路过六七座亭台楼阁,周围有十几枝花。

(读读背背)咏鹅P57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曲项:弯着脖子。歌:长鸣。

拨:划动。

译文:“鹅!鹅!鹅!”

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色的脚掌划着清波,就像船浆一样。

悯农(一)P100

锄禾日当午⑹,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⑺,粒粒皆辛苦?

悯:怜悯。

禾:禾苗。

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的土。

日当午:太阳当头直晒的时候,指中午。

汗滴:汗水往下落。

盘中餐:碗里的饭食。餐,饭。

皆:都是。

译文:烈日当空时在田间锄草,汗珠一滴滴掉在庄稼下面的土地上。有谁知道那盘中的饭食,每一粒都蕴含着农民

的千辛万苦。

画P59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译文:在远处可以看见山有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春天过去了,但花儿还是常开不败,人走近

了,枝头上的鸟儿却纹丝不动。

赏析: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画中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忧伤。

5.静夜思P74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

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赏析: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

一年级下册诗:

春晓P1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⑴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晓:早晨,天明,天刚亮的时候。

⑵闻:听见。啼鸟:鸟啼,鸟的啼叫声。

⑶“夜来”句:一作“欲知昨夜风”。

⑷“花落”句:一作“花落无多少”。知多少:不知有多少。知:不知,表示推想

译文:春天睡醒不觉天已大亮,到处是鸟儿清脆的叫声。

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吹落了多少芳香的春花。

思想感情: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瞬间展开联想,描绘了•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

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首句破题,写春睡的香甜;也流露着对朝阳明媚的喜爱;次句即景,写悦耳的春声,

也交代了醒来的原因;三句转为写回忆,末句又回到眼前,由喜春翻为惜春。全诗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言浅

意浓,景真情真,深得大自然的真趣。

村居P13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②。

儿童散学归来早③,忙趁东风放纸莺④。

①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②杨柳拂堤:像杨柳一样抚摸堤岸。醉:迷醉,陶醉。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的水汽。

③散学:放学。

④纸莺: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W:老鹰。

译文: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

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村里的

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思想感情:此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因春天来临而喜悦,所见到的春天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

所见P59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雄(丫诧)。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⑴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⑵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喷亮。

⑶林施(丫诧):指道旁成阴的树。

⑷欲:想要。

⑸捕:捉。

⑹鸣:叫。

⑺立:站立。

译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噫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思想感情:本诗描绘了一幅林中牧童一派天真快乐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4.小池P60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口]

泉眼:泉水的出口。惜:吝惜。

照水:映在水里。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

上头:上面,顶端。为了押韵,“头”不读轻声。

译文: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阴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思想感情: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丰富、新颖的想象和拟人的手法,细腻地描写了小池周边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变化。

第一句写小池有活水相通。次句写小池之上有一抹绿荫相护。第三句写小荷出水与小池相伴。结句写蜻蜓有情,飞

来与小荷为伴。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二年级上册(全是古诗):

1.《赠刘景文》P18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⑴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

来。

⑵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擎:举,向上托。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⑶菊残:菊花凋谢。犹:仍然。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⑷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须记:一定要记住。

⑸正是:一作“最是”。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

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思想感情: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

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山行》P19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在山中行走。

远上:登上远处的。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石径:石子的小路。

斜:此字读Xid,为倾斜的意思。

深:另有版本作“生”。(“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

车:轿子。

坐:因为。

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思想感情:《山行》是诗人杜牧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

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在这首诗中,杜牧以情驭景,敏捷、准

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为一体。

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

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

3.《回乡偶书》p118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译文:我年少时离开家乡,到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鬓角的毛发却已斑白。

家乡的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我: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思想感情:抒发作者久客他乡的伤感的同时,也写出了久别回乡的亲切感

4.《赠汪伦》p119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⑵。

桃花潭水深千尺⑶,不及汪伦送我情⑷

译文:李白坐上小船刚要离开,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桃花潭水即使深有千尺,也比不上汪伦相送之情。

思想感情:诗中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十分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李白那种朴实、真

诚的情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李白信手拈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港,紧接

“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比较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

深厚的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虽仅四句二十八字,却脍炙人口,是李白诗中流传最广的佳作之

O

二年级下册:

1.《草》P8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译文: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年年岁岁枯萎了又苍翠。

原野上的大火无法烧尽,春风一吹它又生机勃发。

赏析:情景交融,重在咏物抒怀,是就荣枯生发,极力表现草的顽强生命力。

2.《宿新市徐公店》p9

篱落疏疏小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⑹篱落:篱笆。疏疏:稀疏,稀稀落落的样子。一径深:一条小路很远很远。深,深远。

⑺头:树枝头。花落:一作“新绿”。未成阴:新叶还没有长得茂盛浓密,未形成树阴。阴,树叶茂盛浓密。

⑻急走:奔跑着、快追。走,是跑的意思。

⑼无处:没有地方。寻:寻找

译文: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路边的树上花已凋落,而新叶却刚刚长出没有形成树阴。一个

孩子奔跑着追捕一只黄蝴蝶,可蝴蝶飞到菜花丛中后就再也找不到了。

赏析:此诗通过对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全诗所摄取的景物极为平淡,所描

绘人物的活动也极为平常,但由于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动静相间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

静清新的早春风光

3.《望庐山瀑布》P79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太阳照耀香炉峰生出袅袅紫烟,远远望去瀑布像长河悬挂山前。

仿佛三千尺水流飞奔直冲而下,莫非是银河从九天垂落山崖间。

赏析: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4.《绝句》p81

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西岭:西岭雪山。

(2)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3)泊:停泊。

(4)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5)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译文:两只黄鹏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

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赏析这首绝句一句-景,但又融而为」其中起联结作用的正是诗人内心的心绪。表面上表现的是生机盎然的画面,

而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却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而无聊的失落之意,更写出了诗人在重有一线希望之时的

复杂心绪,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诗人对失望的感伤,对希望可否成真的无着和彷徨。以清新轻快的景色寄托诗

人内心复杂的情绪,正是这首诗的主旨所在。

三年级上册

诗:

1.夜书所见P38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①萧萧:风声。

②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③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动。

④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蝴蝴。

⑤篱落:篱笆

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客居异乡,静夜感秋所作,抒发了羁旅之愁和深挚的思乡之情。草木凋零,百卉衰残,江上秋

风瑟瑟寒,梧叶萧萧吹心冷。诗中一个“送”字令人仿佛听到寒气硬骨之声。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P38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⑴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故日重阳。忆:想念。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县),在函谷

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⑵异乡:他乡、外乡。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⑶佳节:美好的节日。

⑷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⑸茱萸(zhQyU):一种香草,即草决明。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译文:独自离家在外地为他乡客人,每逢佳节来临格外思念亲人。

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茱萸可惜至少我一人。

赏析: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

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

3.望天门山P88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天门山:位于今安徽省当涂县西南长江两岸,东为东梁山(又称博望山),西为西梁山(又称梁山)。两山隔江

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俗

呼梁山日西梁山,呼博望山臼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2.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楚江:长江流经旧楚地的一段,当涂在战国时期属楚国,故流经此地的长江称楚江。

3.开:劈开,断开。

4.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一作“直北”,一作“至北”。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

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5.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出:突出,出现。

6.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译文: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

面上•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赏析: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

去的远景,显示了一种动态美。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

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

4.饮湖上初晴后雨P88

水光激潮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⑷激涌: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方好:正显得美。

⑸空漠:细雨迷蒙的样子。濠‘一作"蒙”。亦:也。奇:奇妙。

(6)欲:可以;如果。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⑺总相宜:总是很合适,十分自然。

译文: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

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

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赏析:这是一首即景诗,作者抓住了夏季西湖时晴时雨的风光,以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惟妙惟肖地勾画了西湖的

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西湖、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三年级下册诗:

1、咏柳(唐代/贺知章)P5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

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赏析:诗的前两句连用两个新美的喻象,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葱翠袅娜;后两句更别出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

刀”,将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表现出来,不仅立意新奇,而且饱含韵味。

2、春日。(宋代/朱熹)P5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

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赏析:这首诗表面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则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3、乞巧。(唐代/林杰)P122

七夕今宵看碧宵,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译文: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

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j'。

赏析: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想象的空间,表达了人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心愿。

4.嫦娥P122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译文:烛影深深映上云母屏风,银河渐渐沉没,晨星渐渐消失。嫦娥后悔寂寞,后悔偷吃灵药。面对碧海蓝天,

日夜思念人间。

赏析:此诗咏叹常娥(即嫦娥)在月中的孤寂情景,抒发诗人自伤之情。前两句分别描写室内、室外的环境,渲染

空寂清冷的气氛,表现主人公怀思的情绪;后两句是主人公在一宵痛苦的思忆之后产生的感想,表达「一种孤寂感。

全诗情调感伤,意蕴丰富,奇思妙想,真实动人。

四年级上册古诗:

1:题西林壁P22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

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赏析: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

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和

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不相同。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

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说,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

庐山的真正仪态。全诗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

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此诗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

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2:游山西村P22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译文: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

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山西村古朴的民风,也表达了诗人的向往之情,这是容易看出来的。但陆游是爱国诗人,虽是

写记游的诗,未必与政治无关,因为当时世风衰颓,跟山西村这种古朴的风尚确实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古诗两首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P100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友人在黄鹤楼向我挥手告别,阳光明媚的三月他要去扬州。他的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中,只看见滚滚长江

在天边奔流。

赏析:友人在黄鹤楼向我挥手告别,阳光明媚的三月他要去扬州。他的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中,只看见滚滚长江

在天边奔流。

2:送元二使安西P100

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出了阳关

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

赏析:此诗前两句写渭城骚馆风景,交待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后二句转入伤别,却不着伤字,只用举杯

劝酒来表达内心强烈深沉的惜别之情。全诗以洗尽雕饰、明朗自然语言抒发别情,写得情景交剧〔,韵味深永,具有

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落成之后便被人披以管弦,殷勤传唱,并成为流传千古的名曲。

四年级下册古诗:

1.独坐敬亭山P2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译文: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赏析: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

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卜分生动。作者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和自己的怀才不遇,

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

2.望洞庭P2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

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赏析: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

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首句描写湖水与素月交相辉映的景象,第二句描绘无风时湖面平静的情状,第三、四句

集中描写湖中的君山。全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山色,轻轻着笔,

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独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显示出惊人的艺术功力。

3.忆江南P2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译文: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

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赏析: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

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唯因“好”之己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己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

相关阖。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

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

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

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

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把读者带入余情摇漾的境界中。

诗三首

1:乡村四月P108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译文: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

景象。四月到了,没有人闲着,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赏析:这首诗以清新明快的笔调,出神入化地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旖旎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之情。前两句写自然景象。“绿”,写树木葱郁,“白”,写水光映天。诗人从视觉角度着眼,描绘出明丽动人的山水

色彩。第二句不仅以烟喻雨,写出了江南梅雨特有的景致,而且以催耕的鸟声,平添了无限的生机。后两句写农家

的繁忙。“乡村四月闲人少”一句,绘尽农家四月人繁忙的景象;而第四句以“蚕桑”照应首句的“绿遍山原”,以

“插田”照应首句的“白满川”,一个“才”和一个“又”两个虚字极富表现力,不言“忙"而"忙'’意自见。

这首诗全篇语言朴实生动,风格平易自然,富有生活气息,表达了作者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之情。

2:四时田园杂兴P108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译文:白天出去耕田,到了夜晚回来搓麻绳,男的女的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儿童不明白为什么要进

行耕耘,(但)也依在桑树下学着大人耕耘的样子种瓜。

赏析: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这是男人们干的活。“绩

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

“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

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

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即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结句表

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3:渔歌子P108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蹶鱼肥。

青箸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鳏鱼肥美。渔翁头戴青色的磐笠,身披绿色的

蓑衣,冒着斜风细雨,乐然垂钓,用不着回家。

赏析:这首词开头两句写垂钓的地方和季节。这两句里,出现了山、水、鸟、花、鱼,勾勒了一个垂钓的优美环境,

为人物出场作好了铺垫。词的后两句写烟波上垂钓。尾句里的“斜风细雨”既是实写景物,又另含深意。这首词通

过对自然风光和渔人垂钓的赞美,表现了作者向往自由生活的心情。

寓言两则

1:纪昌学射P139

甘蝇,古之善射者,骰弓而兽伏鸟下。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飞卫日:

“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

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二年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

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

昌以耗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

朔蓬之竿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日:“汝得之矣!”纪昌既尽卫之术,计天下之敌

己者一人而已,乃谋杀飞卫。相遇于野,二人交射;中路矢锋相触,而坠于地,而尘不扬。飞卫之矢先穷。纪昌遗

一矢,既发,飞卫以棘刺之端杆之,而无差焉。于是二子泣而投弓,相拜于涂,请为父子。酎臂以誓,不得告术于

人。

译文:甘蝇是古代一个善于射箭的人,拉开弓,兽就倒下,鸟就落下,百发百中。甘蝇的一个弟子名叫飞卫,向甘

蝇学习射箭,但他射箭的技巧却超过了他的师傅。纪昌又向飞卫学习射箭。飞卫说:“你先学会看东西不眨眼睛,

然后我们再谈射箭。”纪昌回到家里,仰卧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用眼睛注视着织布机上的梭子练习不眨眼睛。几

年之后,即使锥子尖刺在他的眼眶上,他也不眨一下眼睛。纪昌把自己练习的情况告诉了飞卫,飞卫说:“这还不

够啊,还要学会视物才行。要练到看小物体像看大东西一样清晰,看细微的东西像显著的物体一样容易,然后再来

告诉我。”纪昌用牝牛尾巴的毛系住一只虱子悬挂在窗户上,面向南远远地看着它,十天之后,看虱子渐渐大了;

几年之后,虱子在他眼里有车轮那么大。用这种方法看其他东西,都像山丘一样大。纪昌便用燕地的牛角装饰的

弓,用北方出产的篷竹作为箭杆,射那只悬挂在窗口的虱子,穿透了虱子的中间,但绳子却没有断。纪昌又把自

己练习的情况告诉了飞卫,飞卫高兴得抬高脚踏步,跺脚,拍胸膛。说道:“你已经掌握了射箭的诀窍了!”纪昌把

飞卫的功夫全部学到手以后,觉得全天下只有飞卫才能和自己匹敌,于是谋划除掉飞卫。终于有一天两个人在野外

相遇。纪昌和飞卫都互相朝对方射箭,两个人射出的箭正好在空中相撞,全部都掉在地上。最后飞卫的箭射完了,

而纪昌还剩最后一支,他射了出去,飞卫赶忙举起身边的棘刺去戳飞来的箭头,把箭分毫不差的挡了下来。于是两

个人都扔了弓相拥而泣,互相认为父子,发誓不再将这种技术传给任何人。

学习一定要下功夫,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枯燥无味。还表现了纪昌虚心

听取师傅的教诲,勇于吃苦,善于学习的精神,努力学习。当老师的,一定要教学有方,善于指导,因材施教,

方可收到良好的效果;做学生的,一定要谨尊师教,善于学习,勇于吃苦,不怕枯燥,练好基本功,刻苦用功,才

能获得真正的本领!

2:扁鹊治病P139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媵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

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

十日,扁鹊复见日:“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

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媵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译文:扁鹊进见蔡桓公,(在蔡桓公面前)站了一会儿,扁鹊说:“您在肌肤纹理间有些小病,不医治恐怕会加重」

蔡桓公说:“我没有病。”扁鹊离开后,蔡桓公说:“医生喜欢/习惯给没病的人治'病',以此来显示自己的本领。”

过了十天,扁鹊再次进见蔡桓公,说:“您的病在肌肉里,不及时医治将会更加严重。”蔡桓公不理睬。扁鹊离开后,

蔡桓公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再一次进见蔡桓公,说:“您的病在肠胃里了,不及时治疗将要更加严重。”

蔡桓公又没有理睬。扁鹊离开后,蔡桓公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远远地)看见桓侯,掉头就跑。蔡

桓公于是/特意派人问他。扁鹊说:“小病在皮肤纹理(之间),汤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在肌肉和皮肤里面,

用针灸可以治好;病在肠胃里,用火剂汤可以治好;病在骨髓里,那是司命神管辖的事情了,(医生)是没有办法

(医治)的。现在(病)在骨髓(里面),我因此不再请求(为他治病)了。”过了五天,蔡桓公身体疼痛,派人

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蔡桓公于是病死了。

赏析:内容带有劝喻型性。文章以时间为序,以蔡桓公(桓侯)的病情的发展为线索,通过扁鹊“四见”的局势,

通过记叙蔡桓公因讳疾忌医最终致死的故事,阐明一个道理:不能盲目相信自己,不能讳疾忌医。同时给人们以启

迪:对待自己的缺点、错误,也像对待疾病一样,决不能讳疾忌医,而应当虚心接受批评,防患于未然。告诫人们

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虚心接受别人对的意见。

五年级上册(p21-23)

1.泊船瓜洲

宋代: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

瓜洲: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面

京口:今江苏镇江

钟山:今南京紫金山

译文

京n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

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

赏析:诗中首句通过写京口和瓜洲距离之短及船行之快,流露出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第二句写诗人回望居住地

钟山,产生依依不舍之情;第三句描写了春意盎然的江南景色;最后以疑问语气结尾,再一次强调了对故乡的思念。

全诗不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而且在叙事上也富有情致,境界开阔,格调清新。

2.秋思

唐代: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注释

意万重:形容要表达的意思很多

行人:这里指捎信的人

开封:把封好的信拆开

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身居洛阳城内的游子,不知家乡的亲人怎么样了;写封家书问候平安,要

说的话太多了,又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了,又担心匆匆中没有把自己想要说的话写完;当捎信人出发时,又拆

开信封,再还给他。

赏析:这首诗通过叙述写信前后的心情,表达乡愁之深。它寄深沉于浅淡,寓曲折于平缓,乍看起来,寥寥数语,

细细吟味,却有无穷意味。

3.长相思

清代: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注释

榆关:山海关

那畔:那边,此处指关外

聒:声音嘈杂

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外面风

声不断,雪花不住,扰得思乡的将士们无法入睡,在我温暖宁静的故乡,没有这般寒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

赏析:词作上片描写跋涉行军与途中驻扎,夹杂着颇多无奈情绪;下片叙述夜来风雪交加,搅碎了乡梦,倍觉惆怅。

全词描写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抒发了情思深苦的绵长心情。语言淳朴而意味深长,取景宏阔而对照鲜明。

4.七律•长征p136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

等闲:平平常常。

逶迤:蜿蜒曲折的样子。逶,wei1,迤,yi(.

磅礴:广大无边,气势大。磅,Pdng。礴,bo„

走:本诗中是“滚动”的意思。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岷山:山名。岷,mino

尽开颜:个个脸上都显出高兴的样子。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

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

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

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赏析: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

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五年级下册古诗:

《牧童》P22

草铺⑵横野⑶六七里,笛弄⑷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⑸黄昏后,不脱蓑衣⑹卧月明(7)。

⑴牧童:放牛放羊的孩子。

⑵铺:铺开,表现了草地茂盛,让人舒服。

⑶横野:辽阔的原野。

⑷弄:逗弄,玩弄。

⑸饱饭:吃饱了饭。

⑹蓑衣:用草或棕毛编织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用来遮风挡雨。

⑺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译文:辽阔的草原像被铺在地上一样,四处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晚霞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

思想:这苜诗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H休憩图,反映「牧童生活的恬静与闲适。表达了诗人内心世界对远离喧嚣、

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

《舟过安仁》古诗P23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②停棹③坐船中。

怪生④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①安仁:县名,1914年因与湖南安仁县同名而改名余江县。

舟过安仁(3张)

②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

③棹:船桨。

④怪生:怪不得。

⑤使风:诗中指两个小孩用伞当帆,让风来帮忙,促使渔船向前行驶。

译文:一只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

他们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

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

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当帆让船前进啊。

思想: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其行为中透出了只有儿童才

有的奇思妙想与聪明。体现了两小童的可爱与思维的敏捷。

《清平乐村居》P24

茅檐低小⑵,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⑶,白发谁家翁媪⑷?

大儿锄豆溪东⑸,中儿正织鸡笼⑹。最喜小儿亡赖⑺,溪头卧剥莲蓬⑻。

⑴清平乐(yug: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后用作词牌名。《宋史•乐

志》入“大石调”,《金奁集》、《乐章集》并入“越调”。双调四十六字,八句,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2]

⑵茅檐:茅屋的屋檐。

⑶吴音:吴地的方言。作者当时住在信州(今上饶),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

⑷翁媪(fio):老翁、老妇。

⑸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⑹织:编织,指编织鸡笼。

⑺亡(wu)赖:《汉书•高帝纪》:“始大人常以臣亡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注云:“江淮之间,谓小儿

多诈狡段为亡赖。”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亡,通“无”。

⑻卧:趴。

译文: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臼发的老

人是谁家的呀?

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

的莲蓬。

思想:此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作者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

貌和情态,以及他们的美好的农家生活描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出作者

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全词以白描手法描述了农村的乡土风俗,呈现出一种清新宁馨的风格。

文言文:

1.《杨氏之子》文言文片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

果。”儿应声答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

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就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

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这句话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起到总起全文的作用。

②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从孔君平来拜见孩子的父亲一事看,两家的关系很好,常来常往。所以当得知孩子的父亲不在时,孔并没有马

上离开,而是叫出了这个孩子。可见,孔与孩子很熟。

③为设果,果有杨梅。

谁为谁设果?联系上下文自然知道,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看起来孩子很有礼貌,很会招待客人。

④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这是故事中的重点部分。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

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孩子应声答道:“没听说孔雀

是先生您家的鸟。”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

(2)对词语的理解。

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设:摆放,摆设。甚:非常。诣:拜见。未闻:

没有听说过。示:给……看。惠:惠同“慧”,智慧的意思。乃:就;于是。曰:说

(3)对题目的理解杨氏之子杨氏:姓杨的之:助词,相当于“的”子:儿子把它连接起来.

整个意思是: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

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

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字义:甚:很惠:

同慧智慧的意思指:拜见乃:就,于是示:给看曰:说未:没有

孩子的回答很妙,这回答巧妙在哪里呢?是在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

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

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

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立得住脚。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

机智幽默。朗读方法

/=停顿的地方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六年级上册

诗:

1.诗经•采薇(节选)P100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译文: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赏析:这是写景记时,更是抒情伤怀。这几句诗句里有着悲欣交集的故事,也仿佛是个人生命的寓言。是谁曾经在

那个春光烂漫的春天里,在杨柳依依中送别我?而当我在大雪飘飞的时候经历九死一生返回的时候,还有谁在等我?

只有漫天的飞雪中一个被沉重的相思和焦虑烧灼的又饥又渴的征人孤独的身影,步履蹒跚地,战战兢兢地走向他不

知道的未来。

2.春夜喜雨P101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译文: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浓浓乌云,

笼罩田野小路;点点灯火,闪烁江上渔船。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成都满城必将繁花盛开。

赏析:此诗运用拟人手法,以极大的喜悦之情细致地描绘了春雨的特点和成都夜雨的景象,热情地讴歌了来得及时、

滋润万物的春雨。诗中对春雨的描写,体物精微,细腻生动,绘声绘形。全诗意境淡雅,意蕴清幽,诗境与画境浑

然一体,是一首传神入化、别具风韵的咏雨诗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P102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谷的香气里,

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

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我急急地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

拐了个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赏析: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此词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

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

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4.天净沙•秋P103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译文:太阳渐渐西下,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了几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孤寂的村庄,拖出

那长长的影子。轻烟淡淡飘向空中,几只乌鸦栖息在佝偻的老树上,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山清水

秀;霜白的小草、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花朵,在风中一齐摇曳着,颜色十分鲜艳。

赏析:作者通过撷取十二种景物,描绘出•幅景色从萧瑟、寂寥到明朗、清丽的秋景图,是一首描写当时社会的抒

情曲。写出了诗人由冷寂惆怅之感到开朗希望的情怀。

文言文:

1.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日:”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

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鼓:弹奏。

听:倾听。

绝:断绝。

志在高山:心中想到高山。

曰:说。

善哉:赞美之词,有夸奖的意思。即"好啊"、"妙啊"或"太棒了"。善,好;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峨峨:高

兮:语气词,相当于''啊'

若:像……一样。

洋洋:广大。

念:心里所想的。

必:一定,必定。

之:他。

谓:认为,以为。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乃:就。

复:再,又。

弦:在这里读作xian的音。

志在流水:心里想到河流。

阴:山北或水南为阴。反之,山南水北为阳。

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琴声。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

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宽广的长江,黄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宛如一望无际

的长江黄河在我面前流动!”无论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会清楚地道出他的心声。钟子期去世后,

伯牙就此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于是,他坚决地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碎了,挑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

以便绝了自己对钟子期的思念。

思想:伯牙绝弦,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

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万分,认为这世上再也不会有知音了,天下再

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挑断琴弦,终生不再弹琴。《伯牙绝

弦》写出了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情谊深厚、重情重义的情感和知音难觅的现象。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这个传说创

作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收在《警世通言》中。

六年级下册

诗:

1.七步诗P144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译文:煮豆来做豆羹,过滤的豆子做成汁。豆杆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豆杆和豆子本是从同一条根上生

长出来的,为什么要相互煎熬逼迫得那么狠呢?

赏析:首诗用同根而生的箕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箕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了

对曹丕的强烈不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

思想感情。

2.鸟鸣涧P145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译文:很少有人活动只有桂花无声地飘落,夜里一片静谧春日的山谷寂寂空空。明月升起光辉照耀惊动了山中栖

鸟,不时地高飞鸣叫在这春天的溪涧中。

赏析:此诗描绘山间春夜中幽静而美丽的景色,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全诗紧扣一“静”字着笔,极似

一幅风景写生画。诗人用花落、月出、鸟鸣等活动着的景物,突出地显示了月夜春山的幽静,取得了以动衬静的艺

术效果,生动地勾勒出一蝠“鸟鸣山更幽”的诗情画意图。全诗旨在写静,却以动景处理,这种反衬的手法极见诗

人的禅心与禅趣。

3.芙蓉楼送辛渐P146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间,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寒冷的冰水与江水连成一片,友人离去隐隐的孤独在我心中。如果洛阳的亲友问起我的近况,就说我依然

像玉壶一样清洁。

赏析:此诗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写景,用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

托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也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后两句诗人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与前

面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之间形成•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的形象和光明磊落、表里澄

澈的品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4.江畔独步寻花P147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译文:黄四娘家花儿茂盛把小路遮蔽,万千花朵压弯枝条离地低又低。眷恋芬芳花间彩蝶时时在飞舞,自由自在

娇软黄莺恰恰欢声啼。

赏析:这首诗记叙在黄四娘家赏花时的场面和感触,描写草堂周围烂漫的春光,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和适

意之怀。春花之美、人与自然的亲切和谐,都跃然纸上。

5.石灰吟P148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

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赏析:诗人在吟咏石灰时,采用了拟人化手法,这种修辞方式,把一些抽象概念表现得形象生动,把石灰人格化。

对石灰赋予人的思想感情。拟人化,写出了吟咏事物的特有属性,和人的思想感情相吻合。[全诗语言简谱。诗人

托物言志,通过赞美石灰,表达了自己以天下为己任,为了社稷苍生不惜“粉身碎骨”的坚强意志和决心。此诗却

有坚定不屈的笔意。

6.竹石P149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译文: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赏析:首诗是一首咏竹诗。诗人所赞颂的并非竹的柔美,而是竹的刚毅。前两句赞美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的内在精

神。开头一个“咬”字,一字千钧,极为有力,而且形象化,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再以“不放松”来补足

“咬”字,劲竹的个性特征表露无遗。次句中的“破岩”更衬托出劲竹生命力的顽强。后二句再进一层写恶劣的客

观环境对劲竹的磨练与考验。不管风吹雨打,任凭霜寒雪冻,苍翠的青竹仍然“坚劲”,傲然挺立。“千磨万击”、“东

南西北风”,极言考验之严酷。这首诗借物喻人,作者通过咏颂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