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北碚区2016届九年级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重庆市北碚区2016届九年级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重庆市北碚区2016届九年级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重庆市北碚区2016届九年级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重庆市北碚区2016届九年级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学年重庆市江北中学九年级(下)期末化学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把正确选项填涂到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1.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和保证.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加热反应物 B.倾倒液体 C.过滤 D.读取液体体积2.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家中食醋有酸味 B.干冰能升华C.食盐水有咸味 D.浓硫酸能使小木棍变黑3.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不会发生变化的是()A.氢氧化钠 B.氯化钠 C.浓硫酸 D.浓盐酸4.雪花,被人们称为“冬之精灵”,科学研究发现,世界上没有两片雪花的形状完全相同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不同雪花中,水分子数目都是巨大的B.雪花融化时,水分子之间的间隔没有发生变化C.不同雪花中,水分子化学性质不相同D.在雪花的形成过程中,水分子由运动变为静止5.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杯蔗糖溶液的下部分比上部分要甜B.无色澄清液体一定是溶液C.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一定不变D.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6.今年冬天我国大部分地区遭遇雾霾天气,其中颗粒物是罪魁祸首.PM2.5是指2.5微米以下的细微颗粒物,它对人体健康和环境质量的影响很大.下列措施对PM2.5的治理不能起到作用的是()A.城市道路定时洒水 B.大力植树造林C.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D.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控制7.如图1是铝元素的部分信息,图2是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铝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13B.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gC.铝原子的核外电子分三层排布D.铝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失去电子8.某有机物R与氧气置于完全密闭的容器中引燃,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实验测得的反应前后物质质量质量如表:RO2CO2H2O反应前质量(/g)519600反应后质量(/g)x0885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x值为5B.R物质只含有碳、氢元素C.R物质中碳、氢质量比为4:1D.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2:3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空1分,共17分)9.化学支撑科技,化学改变生活.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自然界消耗CO2的主要途径是.(2)洗涤有油污的碗筷时,通常要加入少量洗涤剂,目的是通过除去油污.(3)稀释浓硫酸时,为了防止酸液溅出造成伤害,操作时一定要注意(填“水入酸”或“酸入水”),并缓慢注入,且用玻璃棒不断(填操作名称).(4)用稀盐酸可以除去铁锈(Fe2O3),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0.化学用语丰富多彩.现有①O2②2O③④O2﹣四种符号,其含义与下列表述相一致的是(用序号填空):(1)表示﹣2价氧元素的是;(2)表示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氧离子的是;(3)表示1个氧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的是.11.(6分)如图是实验室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装置C中观察的实验现象是,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装置D中观察到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它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由此可推知,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可用于.(3)若将A中药品换成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则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所制得较纯净的气体可用方法收集.12.将盛有部分雪碧(碳酸饮料)的饮料瓶的瓶盖上插入一根长吸管,吸管的另一端伸入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杯子里,将饮料瓶放在一装有NaOH固体的容器内,然后向容器内缓缓注入一定量的水,如图所示,请回答:(1)杯子中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其反应方程式为:;(2)原因是:NaOH固体溶解时(填“吸”或“放”)热,使CO2气体澎胀.(3)NaOH溶液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会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三、计算题(大题共3个小题,共10分,其中13小题2分,14小题3分,15小题5分)13.碘盐就是在食盐中加入一定量的碘酸钾(KIO3),食用碘盐可以有效地预防碘盐缺乏病,(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请根据化学式计算:(1)KIO3相对分子质量是;(2)KIO3中钾、碘、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某铅酸蓄电池使用的酸溶液是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若用10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配制该稀硫酸时,需要蒸馏水(密度为1g/cm3)的体积为mL;(2)该实验的主要步骤有计算、量取、稀释配制、装瓶并贴标签.请填写如图的标签.(3)若量取浓硫酸时是仰视读数,则所配制的稀硫酸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填“偏大”、“不变”、“偏小”).15.将15.0g含杂质的锌粒,加入到盛有50.0g过量的稀硫酸的烧杯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充分反应后,称得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64.6g.试计算:(1)生成氢气的体积.(精确到0.1L,在标准状况下氢气的密度为0.09g/L)(2)锌粒中所含锌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四、(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空1分,共14分)16.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里氏7.0级地震.为了预防次生灾害的发生,防疫人员对地震灾区进行消毒,常用二氧化氯(ClO2)做消毒剂.制取Cl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2NaClO3+4HCl=2ClO2↑+Cl2↑+2X+2NaCl根据上述化学方程式回答:X的化学式为,NaClO3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价.17.有澄清石灰水、碳酸钠溶液、稀盐酸三种溶液,两两发生反应现象为:①A+B→白色沉淀;②C+A→无色气体;③C+B→无明显现象.根据上述反应,试推断各物质的化学式:ABC.并写出相应的方程式①;②;③.18.某研究小组发现,维C泡腾片(保健药品,主要成分见图1)溶于水,有许多气泡产生(如图2).该小组同学进行如下探究.探究一:该气体的成分可能是CO2、O2、CO、H2、N2.【猜想一】不可能含有N2,因为.【猜想二】不可能含有CO和H2,因为从药品安全角度考虑,CO有毒,H2具有性.该小组同学认为:该气体可能含有CO2、O2中的一种或两种.【进行实验】实验编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①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该气体中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得出结论】(1)由实验①可知,该气体中肯定含有.(2)由实验②(填“能”或“不能”)确定该气体中不含氧气,理由是.探究二:维C泡腾片溶液的酸碱性.向维C泡腾片溶液中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显性.

2015-2016学年重庆市江北中学九年级(下)期末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选题(本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把正确选项填涂到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1.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和保证.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加热反应物 B.倾倒液体 C.过滤 D.读取液体体积【考点】4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42:测量容器﹣量筒;49:液体药品的取用;4G: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专题】341: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531: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过滤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试管与桌面成约45°角,拇指要握在试管夹的长柄处,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要紧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过滤时:要“一贴”、“二低”、“三靠”,图中没有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壁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2.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家中食醋有酸味 B.干冰能升华C.食盐水有咸味 D.浓硫酸能使小木棍变黑【考点】E4: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512: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分析物质的性质.【解答】解:A、家中食醋有酸味,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B、干冰能升华,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C、食盐水有咸味,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D、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如果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如果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3.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不会发生变化的是()A.氢氧化钠 B.氯化钠 C.浓硫酸 D.浓盐酸【考点】9S: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专题】525:常见的酸酸的通性;526:常见的碱碱的通性.【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判断:A、根据氢氧化钠在空气中会与二氧化碳反应而质量变大分析;B、氯化钠不会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质量不会变化也不会变质;C、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来回答此题;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据此回答此题.【解答】解:A、氢氧化钠固体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潮解且会与二氧化碳反应而质量变大,故此选项错误.B、氯化钠在空气中无任何变化,质量不会变化,故此选项正确.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放置在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质量增加,故此选项错误.D、浓盐酸在空气中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使溶液质量减小,故此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了解常见物质的特性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所在,特别是一些物质的吸水性、挥发性以及变质等的特性.4.雪花,被人们称为“冬之精灵”,科学研究发现,世界上没有两片雪花的形状完全相同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不同雪花中,水分子数目都是巨大的B.雪花融化时,水分子之间的间隔没有发生变化C.不同雪花中,水分子化学性质不相同D.在雪花的形成过程中,水分子由运动变为静止【考点】BA: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专题】511: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的定义及特征进行分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解答】解:A、由于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不同雪花中,水分子数目都是巨大的,故A正确;B、由分子的特征可知,分子之间有间隔,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就是由于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变化.故B错误;C、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所以,不同雪花中,水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故C错误;D、由分子的特征可知,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在雪花的形成过程中,水分子也是不断运动的,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子的概念,分子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方面的内容,难度较小.5.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杯蔗糖溶液的下部分比上部分要甜B.无色澄清液体一定是溶液C.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一定不变D.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考点】7C: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7I: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7S: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专题】324:化学规律的类比;515: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A、根据溶液的均一性考虑;B、根据溶液的特点考虑;C、根据溶液加入水溶质不变考虑;D、根据饱和溶液的定义考虑.【解答】解:A、溶液具有均一性,所以一杯蔗糖溶液的下部分与上部分一样甜,故A错;B、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所以无色澄清液体不一定是溶液,故B错;C、溶液加入水,溶剂质量增加,溶质不变,故C正确;D、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还可以溶解其它溶质,故D错.故选C.【点评】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6.今年冬天我国大部分地区遭遇雾霾天气,其中颗粒物是罪魁祸首.PM2.5是指2.5微米以下的细微颗粒物,它对人体健康和环境质量的影响很大.下列措施对PM2.5的治理不能起到作用的是()A.城市道路定时洒水 B.大力植树造林C.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D.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控制【考点】65: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专题】521:空气与水.【分析】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超过2.5μm的颗粒物,主要来源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扬尘,根据PM2.5的来源进行分析判断所采取的措施是否合理.【解答】解:A、城市道路定时洒水,能减少空气中PM2.5的含量,对PM2.5的治理能起到作用,故选项错误.B、大力植树造林,能减少空气中悬浮颗粒物,对PM2.5的治理能起到作用,故选项错误.C、大力发展火力发电,煤燃烧会产生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对PM2.5的治理不能起到作用,故选项正确.D、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控制,能减少空气中PM2.5的含量,对PM2.5的治理能起到作用,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减少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量能对PM2.5的治理起作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7.如图1是铝元素的部分信息,图2是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铝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13B.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gC.铝原子的核外电子分三层排布D.铝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失去电子【考点】C5: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B8: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313:元素位置、结构与性质;513: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解答】解:A、由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圆圈内的数字是13,该元素原子核内有13个质子,故选项说法正确.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C、由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弧线表示电子层,铝原子的核外电子分三层排布,故选项说法正确.D、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而形成阳离铝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8.某有机物R与氧气置于完全密闭的容器中引燃,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实验测得的反应前后物质质量质量如表:RO2CO2H2O反应前质量(/g)519600反应后质量(/g)x0885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x值为5B.R物质只含有碳、氢元素C.R物质中碳、氢质量比为4:1D.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2:3【考点】G1: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513: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从而得出待测的值,由物质质量的增减量可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再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和物质的质量可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解答】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待测值=51g+96g﹣0g﹣88g﹣54g=5g,故A正确;B、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88g×=24g,生成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54g×=6g,24g+6g<51g﹣5g,则可以知道R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氧元素,故B错误;C、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88g×=24g,生成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54g×=6g,其质量比为:24g:6g=4:1,故C正确;D、根据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为88g、54g和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4、18,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2:3,故D正确.故选:B.【点评】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能够根据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来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并能够根据反应特点来判断反应类型.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空1分,共17分)9.化学支撑科技,化学改变生活.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自然界消耗CO2的主要途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2)洗涤有油污的碗筷时,通常要加入少量洗涤剂,目的是通过乳化作用除去油污.(3)稀释浓硫酸时,为了防止酸液溅出造成伤害,操作时一定要注意酸入水(填“水入酸”或“酸入水”),并缓慢注入,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填操作名称).(4)用稀盐酸可以除去铁锈(Fe2O3),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O3+6HCl=2FeCl3+3H2O.【考点】6I:自然界中的碳循环;4D: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7A: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93:酸的化学性质;G5:书写化学方程式.【专题】515:溶液、浊液与溶解度;523: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525: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1)自然界中吸收CO2的主要途径为光合作用;(2)根据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解答;(3)根据释浓硫酸的方法解答;(4)据除铁锈和铁防锈的知识就能得出本题的正确答案.【解答】解:(1)自然界中吸收CO2的主要途径为植物的光合作用;(2)洗涤有油污的碗筷时,通常要加入少量洗涤剂,目的是通过乳化作用除去油污.(3)稀释浓硫酸时,为了防止酸液溅出造成伤害,操作时一定要注意酸入水,并缓慢注入,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溅出;(4)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答案:(1)植物的光合作用;(2)乳化作用;(3)酸入水;搅拌;(4)Fe2O3+6HCl=2FeCl3+3H2O【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界中吸收CO2的主要途径、稀释浓硫酸的注意事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等方面的知识,难度稍大.10.化学用语丰富多彩.现有①O2②2O③④O2﹣四种符号,其含义与下列表述相一致的是(用序号填空):(1)表示﹣2价氧元素的是③;(2)表示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氧离子的是④;(3)表示1个氧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的是①.【考点】DF: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513: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3)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解答】解:(1)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③表示﹣2价氧元素.(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④O2﹣表示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氧离子.(3)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①O2可表示1个氧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故答案为:(1)③;(2)④;(3)①.【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分子符号、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1.如图是实验室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装置C中观察的实验现象是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2)装置D中观察到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它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由此可推知,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可用于灭火.(3)若将A中药品换成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则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所制得较纯净的气体可用排水法方法收集.【考点】6L: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6P: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6Q: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G5:书写化学方程式.【专题】534: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1)熟悉常见仪器,了解名称;识记化学反应式的书写;了解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性质;(2)根据提供的信息和二氧化碳的性质解决问题;(3)根据反应的原理来书写方程式,根据收集气体的方法来分析.【解答】解:(1)图中a是长颈漏斗;A中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化学反应式是:CaCO3+2HCl=CaCl2+CO2↑+H2O;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所以C中的现象是: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故答案为:长颈漏斗;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CaCO3+2HCl=CaCl2+CO2↑+H2O;(2)根据提供的信息:装置D中观察到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它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说明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故答案为:灭火;(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故填:2H2O22H2O+O2↑;排水法.【点评】本题以实验探究的形式考查二氧化碳的灭火性、与水的反应、密度等特点,属于基础知识类题目,较好做.12.将盛有部分雪碧(碳酸饮料)的饮料瓶的瓶盖上插入一根长吸管,吸管的另一端伸入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杯子里,将饮料瓶放在一装有NaOH固体的容器内,然后向容器内缓缓注入一定量的水,如图所示,请回答:(1)杯子中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其反应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2)原因是:NaOH固体溶解时放(填“吸”或“放”)热,使CO2气体澎胀.(3)NaOH溶液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会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考点】95:碱的化学性质;7F: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G5:书写化学方程式.【专题】526:常见的碱碱的通性.【分析】根据图示结合题意分析可知,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故产生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进行分析.【解答】解:(1)雪碧饮料中的碳酸受热易分解,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使雪碧饮料中的碳酸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2)该实验说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使CO2气体澎胀;(3)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故答案为:(1)CO2+Ca(OH)2=CaCO3↓+H2O;(2)放;(3)2NaOH+CO2=Na2CO3+H2O.【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物质溶于水的能量变化及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熟练正确相关知识即可正确解题.三、计算题(大题共3个小题,共10分,其中13小题2分,14小题3分,15小题5分)13.碘盐就是在食盐中加入一定量的碘酸钾(KIO3),食用碘盐可以有效地预防碘盐缺乏病,(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请根据化学式计算:(1)KIO3相对分子质量是214;(2)KIO3中钾、碘、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9:127:48.【考点】D8: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D9:元素质量比的计算.【专题】191:化学式的计算;541: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分析】(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碘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39+127+16×3=214.(2)碘酸钾中钾元素、碘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是39:127:(16×3)=39:127:48.故答案为:(1)214;(2)39:127:48.【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4.某铅酸蓄电池使用的酸溶液是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若用10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配制该稀硫酸时,需要蒸馏水(密度为1g/cm3)的体积为390.0mL;(2)该实验的主要步骤有计算、量取、稀释配制、装瓶并贴标签.请填写如图的标签.(3)若量取浓硫酸时是仰视读数,则所配制的稀硫酸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大(填“偏大”、“不变”、“偏小”).【考点】4E: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专题】515: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1)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2)由题意,所配制的为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填写出其标签即可.(3)根据仰视读数时实际数大于读数分析.【解答】解:(1)设需要蒸馏水(密度为1g/cm3)的体积为x,则100g×98%=(100g+1g/cm3×x)×20%,x=390.0cm3=390.0ml(2)由题意,所配制的为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其标签为;;(3)若量取浓硫酸时是仰视读数,则所量取的浓硫酸的体积数偏大,所配制的稀硫酸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大.故答案为:(1)390.0;(2)(3)偏大.【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5.将15.0g含杂质的锌粒,加入到盛有50.0g过量的稀硫酸的烧杯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充分反应后,称得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64.6g.试计算:(1)生成氢气的体积.(精确到0.1L,在标准状况下氢气的密度为0.09g/L)(2)锌粒中所含锌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考点】G6: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7U: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专题】193: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1)根据差量法可以计算生成氢气的质量,再根据氢气的密度可以计算氢气的体积;(2)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锌的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锌粒中所含锌的质量分数.【解答】解:(1)含杂质的锌粒和稀硫酸相互作用后,质量减少的部分就是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生成氢气的质量为:15.0g+50.0g﹣64.6g=0.4g,生成氢气的体积为:0.4g÷0.09g/L=4.4L,答:生成4.4L氢气.(2)解:设锌粒中含锌的质量为x.Zn+H2SO4═ZnSO4+H2↑652x0.4g=x=13g,锌粒中所含锌的质量分数为:×100%=86.7%.答:锌粒中所含锌的质量分数是86.7%.【点评】差量法可以简化计算过程,要注意运用;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要注意正确的书写化学方程式,特别是要注意配平.四、(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空1分,共14分)16.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里氏7.0级地震.为了预防次生灾害的发生,防疫人员对地震灾区进行消毒,常用二氧化氯(ClO2)做消毒剂.制取Cl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2NaClO3+4HCl=2ClO2↑+Cl2↑+2X+2NaCl根据上述化学方程式回答:X的化学式为H2O,NaClO3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考点】G1: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D6: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191:化学式的计算;411:元素质量守恒;513: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541: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分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NaClO3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钠、氯、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2、6、6、4,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钠、氯、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2、6、4、0,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H2O.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3=0,则x=+5价.故选:H2O;+5.【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的方法、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7.有澄清石灰水、碳酸钠溶液、稀盐酸三种溶液,两两发生反应现象为:①A+B→白色沉淀;②C+A→无色气体;③C+B→无明显现象.根据上述反应,试推断各物质的化学式:ANa2CO3BCa(OH)2CHCl.并写出相应的方程式①Ca(OH)2+Na2CO3═CaCO3↓+2NaOH;②Na2CO3+2HCl═2NaCl+H2O+CO2↑;③Ca(OH)2+2HCl═CaCl2+2H2O.【考点】AE:物质的鉴别、推断;G5:书写化学方程式.【专题】112:常见物质的推断题;536: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分析】根据题意,有澄清石灰水、碳酸钠溶液、稀盐酸三种溶液,由①A+B→白色沉淀;②C+A→无色气体;③C+B→无明显现象,结合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但无明显变化,则A为碳酸钠溶液,B为石灰水,C为稀盐酸,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有澄清石灰水、碳酸钠溶液、稀盐酸三种溶液,由①A+B→白色沉淀;②C+A→无色气体;③C+B→无明显现象,由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但无明显变化,则A为碳酸钠溶液,B为石灰水,C为稀盐酸.ABC的化学式分别是Na2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