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教学的设计_第1页
课时教学的设计_第2页
课时教学的设计_第3页
课时教学的设计_第4页
课时教学的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生物新课程课时教学设计

上海大学附中张治2010年8月18全面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前言部分课程目标部分内容标准部分课程实施建议部分

整体把握教材特点和理解编者意图

教材是教学的素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二、与课时教学设计有关的理论

(1)我们要到哪里去?(2)我们怎样到那里去?(3)我们是否到了那里?

“我们要到哪里去?”,这是一个“确立目标”的过程;“我们怎样到那里去?”这是一个“导向目标”的过程;“我们是否到了那里?”,这是一个“评估目标”的过程。“目标为本”模型确立目标导向目标评价目标略做变换,可以导出“状态变换”模型现有状态过渡状态目标状态

内隐变化外显结果学习过程思考、识记、激情、愉悦、厌烦等(心理活动)

朗读、记录、操作某一工具、微笑等

(教学活动)学习结果掌握规则、概念;形成了某一技能或态度等

(学习任务、领域能进行新的计算、能流利地进行朗读等

(教学具体目标)

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过程与方法价值观学习过程的几种模式

选择组织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刺反应工作记忆

激整合编码长时记忆

罗米索斯基(Romiszowski,1984)

刺激

X

接收器储存器

回忆“X”

回忆f(x)效应器加工器说明f(xy)

智慧评价(判断赋值)

知识

综合(形成概念)信息

分析(筛选意义)数据

信息社会的教学过程

DanielD.Hade,1982

元认知知识元认知监控

(自我调节)任务要求

个人资源

*学习类型*原有知识计划*适当的学习*可用的学习策略策略反思

——认知——认知

——动机——动机评价检查

——环境——环境

反思

专家型学习模型

加涅(Gagne,1985):九大教学步骤

1.引起注意

2.交待目标

3.复习旧知

4.呈现新课

5.提供学习指导

6.引发行为表现

7.提供信息反馈

8.评估行为表现(6~7循环)

9.强化保持与迁移

扩展的教学事件(史密斯和拉甘,2005)1.注意——聚焦或意识到正在学习的东西。2.目标——对可能要求学生做什么心中有数。3.动机——有做事情的理由和愿望。4.定向——了解学生置身何处,在身体和心理上做好学习的准备。5.原有知识——能运用学生已经知道的相关知识。6.加工信息——讲解、示范和体验新知识技能。7.聚焦注意力——对关键之处给予注意。8.学习策略——运用学习的方法。

9.练习——必要时在别人提供帮助的情况下,自我尝试操练掌握知识技能。

10.反馈——指出尝试练习做得对错如何、水平高低。

11.巩固——综合熟练。

12.迁移——将知识技能运用到新情境中。

13.再次激励——了解已经学到的知识技能将对自己有什么用。

14.评估——独立练习或运用。

15.检测——检查你真正掌握了多少东西。巴特勒(Butle,1985):教学过程七要素模型以“情境”为中心--基于情境,始于情境超越情境,改变情境1.动机--学习新知能的诱因

2.组织--新知能以及必要的旧知能的结构

3.应用--新知能的初步尝试4.评价--新知能初步尝试结果反馈

5.重复--新知能巩固熟练

6.概括--新知能迁移到新的情境中罗米索斯基(Romiszowski,1984):通用教案格式

启动--展开--结束

1.引起注意与激发动机

2.说明教学目标

3.回忆与补救相关旧知能

4.展开教学活动

5.展开学习活动6.反馈活动

7.学习迁移

8.课的评价(必要时)

9.总结与加深学习(必要时)

亨特(Hunt):直接教学模式

1.目标

2.定向

3.呈现

4.示范

5.导练

6.检查

7.自练RichardE.Mayer梅耶(R.Mayer,2003)意义学习过程选择(Selecting)组织(Organizing)整合(Integrating)乔纳森(D.Jonassen,1999)建构主义教学模式1.示范(modeling)2.指导(coaching)3.支架作用(scaffolding)“从求知到表现”的教学过程(2000)

1.获取(Accessing)2.释义(Interpreting)3.表现(Producing)4.交流(Disseminating)5.评价(Evaluating)梅里尔(Merrill,2002

激发动机

融会贯通掌握激活原有知识协多同向合聚焦解决问题互作动

尝试应用练习展示论证新知

指引方向

良构问题的教学结构(盛群力,2005)明确任务要求(问题空间),交待解题收益(针对程度)。提取相关旧知(确保“进入”),展示解题路径(程序配置)。新知编码组织(文内联系),新旧融会贯通(文外联系)。尝试应用体验(心理证实),渐减支架辅助(由扶到放)。匹配一致检测(习得评估),巩固迁移活用(形成智慧)。非良构问题的教学结构(盛群力,2005)贴近生活现实(善用模拟),营造创意氛围(心理放松)。明确问题性质(问题甄别),分析情境制约(情境审视)。

澄清不同主张(利弊斟酌),生成多种方案(视角拓展)。协商探寻之道(选择尝试),展示解决智慧(表现习得)。衡量利弊得失(优劣分析),反思调整完善(追求至美)。新课程与教学改革课堂教学特征盛群力

1.情知一体,手脑并用2.亲身经历,主动体验3.知识建构,意义生成4.温故知新,迁移活用5.心理安全,成功满足6.积极期待,合理归因7.共同发展,关注差异8.贴近生活,模拟现实9.学科整合,主题贯通10.人际互动,对话交流11.表现自我,协同努力12.多样选择,育人为本

三、课时教案的设计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本课在单元中的位置;本课独特的育人价值等)学生学情分析;目标制定依据教学目标(三维目标)重点、难点(三维目标)教学准备(一)三维目标的定位1.知识切合课程标准要求抓住核心生物知识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一)三维目标的定位2.能力重视过程与方法的学习重视探究能力的培养重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一)三维目标的定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学习兴趣的激发发掘生物学科的育人价值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行为学生活动备注(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预案)

评价

反思(二)教学过程的设计1.知识内容的逻辑结构合理2.学生的学习活动步骤清晰(三)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自主学习精神,学生活动充分;2.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有成效;3.探究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相结合(四)教师的教学行为1.营造和谐氛围,师生平等融洽;2.提问、点拨恰当;3.评价适切;4.教学基本功好。(表达、应变等能力)(五)特色

1.情景创设贴切生动、简单明了、富有悬念;2.探究活动安排有特色;3.实验设计富有创意;4.科学、合理、创造性地运用媒体技术,优化教学过程.特别重视

引入要有冲击探究要有收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