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3版高中地理第一章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课件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_第1页
新教材2023版高中地理第一章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课件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_第2页
新教材2023版高中地理第一章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课件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_第3页
新教材2023版高中地理第一章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课件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_第4页
新教材2023版高中地理第一章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课件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素养目标1.运用资料,说明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分布特点。(区域认知)2.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不同历史发展阶段,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地协调观)知识导引知识梳理·自主探究课堂互动·合作探究随堂集训·学业达标教材探究·活动点拨知识梳理·自主探究狭义的资源一般指自然资源,是由自然界生成的。广义的资源还包括因人而生、由________所创造的资源。一、自然资源概述1.自然资源的概念(1)概念:指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产生________,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2)属性:有限性、________、地域性、多用性和社会性等。社会经济价值整体性2.自然资源的分类(1)根据自然属性,分为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________资源等。(2)根据增殖性能①可再生资源:指可________的资源,或在短时间内________,或可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②________资源:指经人类开发利用后,在人类历史尺度上不可能由自然过程再生,可能________的自然资源。(3)根据用途,分为农业资源、工业资源、________资源。生物重新利用可再生非可再生枯竭服务业3.自然资源的分布(1)分布特点:分布广泛,但________,存在着资源富集区和资源贫乏区。(2)影响因素①可再生资源:一般受________、海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地域分异规律。②非可再生资源:比如矿产资源受________的制约。(3)应对策略——跨区域调配资源:①有的资源便于移动,进行远距离________;②有的资源不具备流动性,进行加工转换再输送。很不均匀纬度位置地质条件输送二、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重要性: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_________,也是社会生产的________、燃料来源以及生产布局的必要条件。2.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农业社会阶段:充足稳定的自然资源保障,是农业社会发展的________。(2)工业社会阶段:①自然资源状况对________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②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组合状况,交通运输的便利程度,对资源性产业的布局具有重大影响。(3)信息社会阶段: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各种________资源的地位迅速上升。物质基础原料基础经济发展后天性[思维拓展]

自然资源的分类:自然资源有多种分类。比较常见的是按照自然资源的增殖性能,分为非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两大类。(如图)[易误辨析]

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的区别和联系自然环境是指人类周围客观存在的事物,而自然资源是指人类能够用于生产和生活的部分,因此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如图)自然资源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可能性,但需要通过人类的努力,才能把这种条件和可能性变成现实。人们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和利用,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而逐步提升。课堂互动·合作探究探究点一自然资源的类型及主要特点[核心归纳]1.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分类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概念可重新利用的资源,或在短时间内可再生,或可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经人类开发利用后,在人类历史尺度上不可能由自然过程再生,可能枯竭的自然资源举例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矿产资源分布特点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地域分异规律受地质条件的制约,共生伴生矿较多,勘查难度较大利用原则保护和促进更新,加以充分利用节约、综合利用和寻找替代品2.自然资源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对比主要特征主要表现主要影响数量的有限性、稀缺性一定的时空范围内,自然环境供给的自然资源数量有限;人类在一定的认识水平和社会经济技术发展条件下能够获取的资源数量有限要求人类获取自然资源的数量不能突破自然环境供给资源的极限。应通过合理的优化资源配置,弥补资源稀缺带来的限制质量差异显著不同自然资源的质量的衡量标准不同,但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自然资源只有达到某一质量标准,才能被人类利用影响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成本同时因人类需求的差异而有不同的用途空间分布不均匀不同种类的自然资源遵循不同的分布规律,总是表现为某些地方某类资源分布较多,而有些地方则分布贫乏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导致了资源在空间上的流动,促进了区域间的联系和全球化进程[应用体验]我国天然气资源丰富,主要分布于陆上的陕甘宁、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地区、四川盆地川东地区、新疆塔里木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和南海南部等气源区。根据材料,完成1~2题。1.下列关于天然气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属于可再生资源

B.属于生物资源C.属于非可再生资源D.属于气候资源答案:C

解析: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然气属于矿产资源,它的形成需要很长时间,因此它属于非可再生资源,A错误、C正确;天然气属于矿产资源,不属于生物资源或者气候资源,B、D错误。故答案选择C。2.天然气在我国的分布说明了自然资源具有(

)A.地域性B.有限性C.多用性D.社会性答案:A解析:第2题,阅读材料可知,天然气的分布集中在陕甘宁、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地区、四川盆地川东地区、新疆塔里木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和南海南部等气源区,说明了自然资源具有地域性,故A正确;天然气的分布不能说明自然资源具有有限性、多用性、社会性,故B、C、D错误。故答案选择A。我国盐业资源丰富多样,主要有湖盐、海盐、矿井盐等,储量很大。我国四川有一口火井,井的水居然是冷的,绝对没有火气,不过用剥开的长毛竹,去除竹节,用漆布把竹管的缝包好,一头插入井底,另一头的上面弯曲连接,把口紧对锅底,在锅里倒入盐水,只见火光熊熊,水立即就烧开了。打开毛竹查看它,竹管内绝没有半点烧焦的样子。据此完成3~4题。3.我国湖盐产区集中在西北的主要原因是(

)A.冰川众多,地下水资源丰富B.湖泊众多,各湖泊蓄水量大C.沙漠广布,土壤盐分含量高D.气候干燥,下垫面蒸发量大答案:D

解析:第3题,我国湖盐产区集中在西北,主要是因为西北地区气候干燥,下垫面蒸发量大,盐分积累多,D正确;青藏高原区冰川更集中,A错误;西北地区湖泊少,蓄水量小,B错误;湖盐是湖水晒盐,而不是用当地的土壤提取盐分,C错误。故选D。4.四川火井盐场使用的主要能源是(

)A.水蒸气B.天然气C.地热能D.可燃冰答案:B解析:第4题,四川天然气资源丰富,四川火井盐场使用的主要能源是天然气,B正确;水蒸气不是能源,A错误;四川天然气资源丰富,会优先使用天然气,地热能不是其主要能源,C错误;可燃冰是固态的,不能顺管道上升,D错误。故选B。探究点二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核心归纳]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其数量、质量、分布及开发利用条件等,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所起的作用是不相同的。历史阶段农业社会阶段工业社会阶段信息社会阶段资源依赖程度强较强减弱主要资源气候、水、土地、生物矿产资源后天性资源自然资源对产业布局的影响自然环境比较好、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农业文明才得以形成和发展矿产资源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着决定性影响。矿产资源的储存状况、交通运输的便利程度是影响资源性产业布局的重要因素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后天性资源的地位上升,产业布局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逐渐降低,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的影响也趋于弱化举例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的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大庆、克拉玛依、东营等石油工业城市,鞍山、本溪、攀枝花等钢铁工业城市,金昌、铜陵、个旧等有色金属工业城市,均靠近矿产资源富集的地区以美国“硅谷”为代表的新兴电子工业主要分布在高等教育比较发达的地区[应用体验]读自然资源作用强度与社会发展关系图,完成1~2题。1.图中甲、乙分别表示(

)A.气候资源、土地资源B.金属矿产资源、能源资源C.生物资源、地热资源D.劳动力资源、科技答案:B

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自然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图示乙在工业社会的作用较强,为金属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B正确;气候资源、土地资源在农业社会作用较强,A错误;生物资源在工业社会的作用较弱,C错误;劳动力资源、科技不是自然资源,D错误。故选B。2.随着社会的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开发自然资源的广度和深度越来越大B.自然资源对产业布局的影响越来越强C.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少D.人类对自然环境和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答案:A解析:第2题,本题考查自然资源和人类社会的关系。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开发自然资源的广度和深度越来越大,A正确;借助交通运输等措施,自然资源对产业布局的影响越来越弱,B错误;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C错误;人类对自然环境和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小,D错误。

故选A。下图为某国未来电力资源结构图。据此完成3~4题。3.该国未来电力资源结构变化的趋势是(

)A.核能占比迅速上升B.天然气占比逐年上升C.石油总量持续下降D.煤气总量整体上升答案:D

解析:第3题,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要求的提高,以及资源的特性,能源结构逐渐调整。分析图中数据可知,

核能占比没有迅速提高,A错误;天然气占比不是逐年变大,2027年后占比减少,B错误;图中石油占比较为稳定,石油总量不是持续下降,C错误;

煤气总量整体上升,D正确。故选D。4.该国未来电力资源结构变化的影响是(

)A.能源开发利用成本大幅上升B.促进化石燃料的大规模开发C.实现了污染物的零排放D.促进能源利用技术的革新答案:D

解析:第4题,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开发利用成本不会大幅上升,A错误;煤炭占比下降,化石燃料不会大规模开发,B错误;

没有实现污染物的零排放,C错误;可再生能源增加,有利于促进能源利用技术的革新,D正确。故选D。随堂集训·学业达标读图,完成1~2题。1.图中符合自然资源概念的图例是(

)A.甲B.乙C.丙D.丁答案:B

解析:第1题,看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然资源是从自然环境中获得并能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需求的物质和能量。甲是自然环境的一部分,但没有用于生产和生活,故A不选;丙和丁是用于生产和生活的能量与物质,但不是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故C、D不选;乙既是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又可用于生产和生活,故B正确。故答案选择B。2.下列选项属于图例乙所示的是(

)A.铁矿、焦炭B.雷电、沙漠C.化肥、大米D.森林、淡水答案:D解析: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图乙表示自然资源,结合选项可知,焦炭不属于自然资源,故A不选;雷电和沙漠是自然环境中的,但是不能用于生产和生活,故B不选;化肥和大米不属于自然资源,故C不选;森林、淡水属于自然资源,且用于生活和生产中,故D正确。故答案选择D。下图示意世界能源消费的转型过程,①②③④为不同的能源类型。据此完成3~4题。3.第二次能源转型是(

)A.木柴向煤炭转型B.木柴向石油转型C.煤炭向油气转型D.煤炭向核能转型答案:C

解析:第3题,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当前世界能源消费的主体仍是石油、天然气,而第二次能源转型发生时间为1900年至1980年左右,故为煤炭向油气转型,C正确,D错误;木柴向煤炭转型为第一次能源转型,A、B错误。故选C。4.世界能源消费转型(

)A.不利于世界能源安全B.可改善能源分布不均状况C.有利于推动传统能源的发展D.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答案:D解析:第4题,由图可知,未来世界能源消费转型是向新能源转型,而新能源一般具有可再生、无污染的特点,因此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D正确;使用新能源可减缓油气、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枯竭的速度,有利于世界能源安全,A错误;新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在世界上分布不均且不稳定,B错误;发展新能源会减少对于传统能源的使用,C错误。故选D。教材探究·活动点拨P2·探究

[参考答案]1.瓷土矿资源丰富且品质优良;加工瓷器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瓷器品质好;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人们对白瓷需求量大。2.加大科技投入,改进烧制技术,提高陶瓷产品品质;强化陶瓷产品的设计,提高附加值;优化陶瓷品种,增加艺术陶瓷生产,淘汰生活陶瓷生产;加强宣传,打造知名品牌,提高知名度;发展制陶体验等与瓷业相关的旅游业;加强对尾砂的综合利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言之有理即可)P4·活动

[参考答案]1.(1)以煤炭资源为例,X代表未被勘探到但是具备成矿条件未来可能有开采价值的煤炭资源储量;Y代表已经被勘探但因数量少或品位低而缺少开采价值的煤炭储量;Z代表未被勘探的具备成矿条件但可能是数量少或品位低不具备开采价值的煤炭储量。(2)对某种非可再生资源完成勘探后,其开采价值主要由采矿技术水平和资源储量、品位、形态、产状、厚薄、埋深以及资源的地理位置等决定,其他如矿产所在地的自然条件、人们对矿产利用水平等因素也有影响。若具有开采价值,不一定就可以进行开采。因为:①若这种非可再生资源储量极少,是一种稀缺的资源,进行开采后即将面临枯竭,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②若开采的难度较高,开采技术不够,反而会破坏资源;③若自然资源所在地自然环境脆弱,开采之后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得不偿失。2.(1)①以城市为中心,由城市向周围地区地下水埋藏深度变浅;②天津和济南地下水埋藏深度较浅,北京和石家庄埋藏深度较深,即东部浅西部深。原因:①天津和济南地表水相对较丰富,对地下水开发利用相对较少;②北京城市规模大、经济发达,对水的需求量大,开发利用地下水多;石家庄工矿业较发达,需水量较大,对地下水开发利用多。(2)地面塌陷导致地面沉降,形成地下水漏斗区,影响建筑安全;沿海地区出现海水倒灌,影响地下水质量,导致缺水。P7·活动

[参考答案]1.①都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②都位于大河中下游的冲积平原上。2.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湿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自然资源丰富。P8~9·活动

[参考答案]1.不合理开发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环境问题;技术水平低,资源仅作为初级产品出口,经济效益低;过度依赖出口,受国际市场供求影响大;资源开发受外国资本控制,主权丧失。2.合理规划自然资源开发规模;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开发技术水平,减少自然资源开发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发展科技,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加强对自然资源开发的宏观调控。P9~11·活动

[参考答案]1.(1)18世纪中期以前,人类对煤炭开发利用水平较低,18世纪中期后,煤炭资源得到大规模开发,这时期煤炭主要作为能源。19世纪中期以后,煤炭在世界能源中的优势地位逐渐下降,煤炭更多的向煤炭深加工、煤化工等综合利用方向发展。(2)项目开发利用优点缺点优点缺点煤炭技术成熟、成本低、储量大、分布广会破坏岩层、导致塌陷和地表下沉、污染水源等,会出现透水、瓦斯爆炸等事故技术难度小排放大量大气、固体污染物石油技术成熟,分布集中易出现井喷等事故发热量多,技术成熟产生碳氢、碳氧、碳氮化合物及铅、烟尘等,易燃、易爆天然气技术成熟、分布集中储量少,会出现井喷等事故清洁能源易燃、易爆煤炭综合利用的意义:有利于合理利用煤炭资源,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促进煤化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保障供给能源安全;有利于减轻污染,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