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研意成诗境,品象悟至情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重难点:

反复诵读,解读诗歌意象“春”“江”“花”“月”“夜”;

循着“月”的线索,理解诗歌作品的基本内容和思想内涵,展开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美,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从文化意象中去理解文化情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过程:

导入

在史料中,一个人只有四个字的记载,却位列“吴中四士”,名垂千古;

兖州兵曹——《旧唐书·贺知章传》。

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

一个人一生就写了两首诗,其中一首就被称为“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王闿运《论唐诗诸家源流(答陈完夫问)》

另一首《代答闺梦还》

到底是谁的什么作品具有这样大的魅力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欣赏的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板书: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Q大家最初读这首诗,发现和我们学习的绝句、律诗有什么不同?

预设:诗歌很长/不会背诵

指点:诗歌很长,是因为它是一首乐府诗。

我们初中学过什么乐府诗篇目?

(这里已经安排了学生预习,符合新教材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要求。)

——《木兰辞/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乐府本是音乐机构,后来专门负责为君主采集大量民歌,内容丰富,反映真实生活;后来,成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它,是文人五七言诗歌的先声,是中国诗歌史上宝贵的财富。

乐府诗真实又便于吟唱,为什么这首诗写的时候无人问津,此后的八百年都沉寂无声,而后又被今人盛赞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闻一多呢?

到底是什么魅力呢?

也许著名学者孙绍振先生评价它的话是最为中肯的。

二、教学过程

(一)意象切入,解题理文

1、意象和意象群

他说:“这首诗最大的特点就是意象群”,同学们,我们在必修上册学过《沁园春·长沙》

Q大家能说一下带有意象的诗句吗?

如:“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意象是承载作者情感的物象。

意象群呢,顾名思义,就是意象组合在一起,能够形成一个寄寓感情的意境。

你能说出《沁园春·长沙》带有意象群的诗句吗?

举例:

比如诗句“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这里的鹰、鱼意象,俯仰视角结合,形成了一派辽阔壮丽的意境。

拓展任务1:课外收集已学过或没有学过的也具有意象群的诗句或者诗篇。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虞集《风入松·寄柯敬仲》“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

在诗歌佳句中,意象群的呈现是非常常见的。但是一首诗标题就用五个意象来组合,似乎少见。

(二)研意成境品象悟情

解文一:“意象大幕”拉开

任务:同学们,你能够直接在诗中找到与“春”“江”“花”“月”“夜”相关的意象吗?

都说“诗歌是文字的音乐”,乐府诗更是如此。它有着明朗的节奏,和悠扬的韵律,现在请大家就听着春江花月夜的乐曲,听老师来诵读这首诗,完成我们这一个小小的任务吧。

大家找到了吗?

如果直接让我们找带有这五个意象的诗句会比较容易。

但是,如果让我们找到与它们相关的意象,这就对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一起分享一下你的想法。

特殊的有:

江——海、潮、波

月——正面的

引导:Q还有一个小问题,大家再看诗歌,除了直接写月的语句,还有没有没带月字,但实际是在写月的语句呢?

——侧面的:①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写月光皎洁)

②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写月光陪伴思妇)

③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写月光朗照和清澈空明)

Q哪个意象出现的频率最高?

答,是月亮。

Q接下来请大家想想看这五个要素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预设:相辅相成;以月为主。

我们大家和大家钟惺观点一致,英雄所见略同。他在《唐诗归》中说:“全诗“将‘春江花月夜’五字,炼成一片奇光,分合不得”。

毫无疑问,五个意象以月为主,在这片“奇光”中,最耀眼的是那轮明月。这不仅是因为写月的句子最多,更是因为“春”“江”“花”“夜”四个意象无一不是因月而生。

春来潮涌,江海潮汇,月随潮生,借花写月色空明,借夜写明月行空,可以说一切都是月亮的陪衬。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依循着“月”这个意象,慢慢走进文章吧。

3、解文二:明月初“生”之境——初生(之月)

我们先一起诵读前十句。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进一步解读关键词句——春江花月夜

Q1春江为什么不是长江、庐江?春字有何作用?因为春点明了时间时节并且有温暖的意思,

并且,大家看这些诗句:

庾信的《奉和泛江诗》“春江下白帝,画舸向黄牛。”

秦观的《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李煜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诗歌中的春江和我们文中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有什么共同特点?

都一样,这里的春江都具有动态美。

引导:我们平时在解读诗歌的时候需要留意,也许同一个意象在不同的诗歌作品中特点或作用会相近相似哦。

Q2老师再问,这是一轮什么样的月亮呢?

是“共潮生”之月,是“生”的月。如果老师要画一个简笔画,这个月应该在哪里呢?

是的,它不是悬挂高空中的月,也不是比潮水“先生”出来的月,所以这里“共潮生”的月应该是像这样的(板书——简笔画出来)

板书:初生

一个“共”字,强调了春江与明月天然的诗意联系;一个“生”字,又赋予了明月和潮水活泼的生命热情。

此情此景之中,诗人正在奔流的春江之畔,望着浩荡的江水与大海汇合,明月又从海面上缓缓升起,渐渐露出了皎洁的真容。江海相接,水天一色,真是“千山同一月,万户尽皆春。千江有水千江月”——禅僧雷庵正受《句》

这是明月初“生”之境

4、解文三:皎皎孤独之境——皎、孤之月

我们跟随着诗人的眼眼睛看风景,沿着江水拉到近处,“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这里是月光朗照的美。因为月光朗照,我们能够清晰的看到江水流动;

这也是江水流动的美,江水曲折流动,兜抱着芳草茂盛的原野;

这也是江花的美,春光融融,花朵绽放成林。

Q只是月光照在开着花的树林之中,什么像雪珠一样呢?

明确:月光照在的花林之上,树叶与花之间是有空隙的月光倾泻下来,就有了色彩的明暗层次,洁白耀眼的视觉体验,让这个赏景之人欣喜不已。月光好像是空气中的飞霜,落到白沙上就融为一体不见了踪影。江天一色,万物无尘。

Q你能不能回答我,现在这是一轮什么样的月亮呢?

明确:纤尘不染,孤独无依。

这是皎皎孤独之境

板书:皎,孤

解文四:宇宙浩渺之境——哲思之月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当天地万物合为一体的时候,天地空阔,人事渺小,一切仿佛又回到了原点,回到对于无的追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里作者在发问江边是哪一个人第一次看见了月亮,江边的月亮又是在哪一年开始第一次照耀人间,照到了人类呢?

这种问题,属于对生命的追问,对宇宙的追问,大家知道答案吗?

对于这样的哲思(板书:哲思)

我们似乎没有办法回答。

谈及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话题,我们很容易就想到苏轼的《赤壁赋》中慨叹过:“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而此时的张若虚说道:“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你看,他,并不因生命短暂,宇宙无限而悲观消极,而是恰恰用正确的认识在告诉我们:逝去的还在逝去,来着的也还在来着。

对于天空中那轮亘古不变的明月,我们就静静的欣赏,足矣。

这是宇宙浩渺之境

因为月,在这春江潮水之中生辉跃起,它却从来不会失约。也许还是在等待着什么人吧。

6、解文五:天涯互望之境——相思之月

(1)女子思念男子

月亮在等待什么人,我们无从知晓。但是我们总能理解那些真正在等待人的是谁。随着“白云一片去悠悠,清风浦上不胜愁”两句的场景转换,用一片白云的离开,引出了愁情人物的出场。

众所周知,在古代信息和交通都不发达的时代,离别就有可能是永别。所以,离愁却更能叩动人心,离情闺怨是当时吟咏的主题之一。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一边是江边舟中无眠的游子,一边是明月阁楼中的相思的妇人。作者此时像一个非常高明的导演,他独具匠心地将两个镜头切放在同一个画面之中,两个深爱的人却相隔千里,此时的离情愁思最能牵动人心。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Q大家看看这个“特写镜头”,为什么会写:应照离人妆镜台——月光单单就照在镜子上呢?

学生自由发言。

预设:照镜子——容颜衰老;破镜重圆——希望团圆……

明确:女子照着镜子,孤单在镜中成双。

看着自己思念的人也像这镜中月一样,清晰无比,却又终成虚幻。这就是离人的相思之苦——这一份相思在门帘上在捣衣砧上更在人的心中思念生根,挥之不去,想挥愈浓。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这个是女子的心理活动,分别的人在两地同时望向同一轮明月,却又不能知晓对方的情况。

此时女子有一个愿望,她希望自己能够追随月光,照耀在爱人身上,可是行吗?不行。

所以她又想借两个通灵传书的动物——鸿雁与鱼龙——来帮助自己传递思念,可是他们行吗?也不行。

Q可是我觉得这样写,显得月光好无情啊。但是为什么明月又能寄寓相思流传至今呢?这里的月亮还有什么特点?

明确:“徘徊”一词最妙,大家能品一品你觉得“徘徊”这个词包含了什么样的情愫呢?

预设:月亮多情、体贴、善解人意,一直陪伴思妇。

我们来仔细品一品,这里面应该有相望不相闻的惆怅与伤感,有愿逐流月华流照君的渴盼与浪漫,也有卷不去拂还来的纠葛和缠绵,还有光不度与水成文的落寞与无奈。

板书:相思

分隔两地的人,饱受着相思之苦的熬煎。如今在同望一轮明月之时寄寓自己的相思。怎么能不在写完女子之后写写另一边的男子呢?

(2)男子思念女子

现在我们来一起齐读最后八句。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留春去意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Q谁在这里做梦?谁没有还家?

是的,是游子,此时作者又巧妙的把视角转向了男子这边。

每个在外谋求生活的人,午夜梦回之际,恍惚已然回家,可是梦醒处回到了现实,更被梦境与现实的落差给扣伤。

花落月潭,春光将尽,不能乘月归乡,情何以堪?所以游子的目光便落向了远方的月。

Q诗歌最后六句,你看到了哪些月?

预设:江潭落月,斜月,沉沉月,落月,摇情落月。

Q哪一个最让你动情呢?

学生自由发言。

预设:乘月——回家的迫切,思乡念亲之味浓郁。

我最动情的是摇情落月。落月摇情满江树,落月在摇还是树在摇?摇的是情还是树?满江的是月光,还是树还是情呢?如果是情又是谁的情呢?是离人的还是诗人自己的呢?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作者给我们拓开的遐想空间,让我们陷入了无限的思索。

板书:摇情这是天涯互望之境

看这个板书,春江花月夜的这一个月亮,它是一整夜的月,是从海上到天上又回到海中的月亮,是穿越空间的月,是联结两地相思愁情的月,是动态的月,是千姿百态的月。

(二)意象挖深,尽情赏月

古人也有很多写月的诗句,你还能记得哪些?

拓展任务2:请在课下收集关于写月的诗歌并思考比较:①月有何异同?②表达的感情有何异同?

李白——举头望明月

苏轼——千里共婵娟

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

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明确:这些都是定格之月

(三)意境拓宽,多线赏析

刚刚如果算作纵向挖掘的话,接下来,我们再横向剖析。

Q这篇长诗,不仅以月为核心意象,而且以月“生”月斜为线索,那大家再看看,除了月“生”月斜这一线索之外,还有哪些过能够贯穿全诗的线索呢?

让我们来齐读诗歌,再次感受一下它的美。

明确:春来春去,江涨潮逝,花开花落,夜临夜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