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大学试题(文学)-东方文学史历年高频考点试卷专家荟萃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大学试题(文学)-东方文学史历年高频考点试卷专家荟萃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大学试题(文学)-东方文学史历年高频考点试卷专家荟萃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大学试题(文学)-东方文学史历年高频考点试卷专家荟萃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大学试题(文学)-东方文学史历年高频考点试卷专家荟萃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大学试题(文学)-东方文学史历年高频考点试卷专家荟萃含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25题)1.“广博易良”的“易良”的意思是()。A、能够进行改良B、能够把道理讲清楚C、能够从复杂中把握简易D、通俗易懂2.印度收录神话最多的作品是:()A、《吠陀经》B、《往事书》C、《梵书》D、《奥义书》3.印度的古典抒情诗最早来源于:()A、吠陀诗B、印度教经典著作C、佛教经典著作D、以上说法都正确4.关于阿拉伯诗歌的特点,描述不准确的是()。A、强烈的古代个性主义和个人主义B、主题集中C、即兴性、思想的肤浅性D、缺乏想象力5.下列哪种神话体系是保存得最为完整的东方综合型神话?()A、汉民族神话B、古印度神话C、泰国佛教神话D、日本神话6.王向远认为民间文学最大问题是()?A、通俗化B、艺术手法单一化C、雷同化D、人物脸谱化7.木偶戏的剧本长度与西方话剧的剧本相比,较短。8.“昨日只是今日的记忆,明日只是今日的梦想”是谁说的()?A、泰戈尔B、波德莱尔C、纪伯伦D、安纳德9.《摩柯婆罗多》是哪个国家的史诗:()A、玛雅B、埃及C、印度D、罗马10.町人物是指?()A、情爱小说B、官场小说C、经济小说D、科幻小说11.俳句的说法产生于中世纪()?12.《丰臣家的人们》的作者是?13.印度的伦理制度是以什么为中心的?14.中国小说《娟子姑娘》的作者是?()A、穆时英B、戴望舒C、郁达夫D、施蛰存15.汉诗在日本退至第二位最明显的转变时期是()。A、公元8世纪B、公元9世纪C、公元10世纪D、公元11世纪16.东汉以后,中国人想象力的提升与道教的兴起有关,佛教对此没有什么影响。17.王向远认为世俗化文学的时代产生于?()A、中世纪前期B、中世纪中期C、中世纪后期D、中世纪结束以后18.印度诗歌中把人类情欲看成一种罪恶()?19.《史记》最出色的文学成就是()。A、写人B、抒情C、叙事D、议论20.印度人认为要真正达到一种无欲的理想圣人的状态,前提是?21.日本小说《南京的基督》的作者是?()A、谷崎润一郎B、石原慎太郎C、芥川龙之介D、三岛由纪夫22.《错误的的教育》是哪国的作品?()A、印度B、日本C、朝鲜D、印度尼西亚23.《礼》在中国文化中起的是()的作用。A、法律B、道德C、宪章D、规矩24.日本右翼已经开始泛化了。25.《诗经》的编订有哪三个说法?()A、采诗说,增诗说,写诗说B、写诗说,献诗说,删诗说C、采诗说,献诗说,删诗说D、增诗说,献诗说,采诗说第2卷一.参考题库(共25题)1.《史记》中的《列传》有()。A、50篇B、60篇C、70篇D、80篇2.《诗大序》关于上古歌谣的论述是().A、“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B、“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C、“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D、“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3.汉代“四家诗”中属于古文经学的是().A、齐诗B、鲁诗C、韩诗D、毛诗4.芥川龙之介的作品大部分属于哪种类型的小说:()A、短篇B、中篇C、长篇D、专著5.《哀歌》是哪族人抒发亡国之痛的歌集?()A、古希腊人B、古罗马人C、古希伯来人D、古高加索人6.《平家物语》的题材是写什么?()A、动植物B、人和神话C、鬼和神D、自然和地理7.中国的神不食人间烟花,这和印度和西方的情况相反。8.神话的本质是()。A、文字记载B、史诗整合C、口头传承D、文明的产物9.三岛由纪夫的自传体中篇小说叫?()A、假面的告白B、金阁寺C、鹿鸣馆D、百花怒放的森林10.下列哪一个国家的神话保留最多?()A、古中国B、古印度C、古埃及D、古日本11.人类对语言的审美感受来自于:()A、小说B、戏剧C、诗D、散文12.《中国之旅》的作者是()?A、田中角荣B、大江健三郎C、川端康成D、龟井胜一郎13.中国古代的诗论是()。A、属于贵族B、面向全社会C、面向宫廷D、属于文人14.戏剧最早起源于民间的宗教仪式或民间娱乐。15.马克思·韦伯认为东方的宗教是禁欲主义宗教。16.现存朝鲜历史文献中最古老的两部著作是什么?17.中国文学史的理论体系与下列哪种理论体系相同:()A、中国政治理论体系B、中国通史的理论体系C、中国哲学理论体系D、以上均不正确18.印度人没有种姓观念,只有阶级观念。19.庄子把人分为神人、智人和()。A、圣人B、贤人C、真人D、小人20.我们今天所谓的“东方学”大概是什么时候建立起来的?()A、17世纪B、18世纪C、19世纪D、20世纪21.江户时代之前和镰仓时代日本文学的主流分别是:()A、町人阶层为主体的文学和隐逸文学B、隐逸文学和町人阶层为主体的文学C、都是隐逸文学D、都是町人阶层为主体的文学22.东方文学的近代化是()。A、学习西方的产物B、遵循传统C、向古代民族追求依据D、向古代文学追求依据23.天皇家带有比赛性质的歌会叫?()A、歌赛B、歌合C、歌联D、歌对24.学术研究包含下列哪些方面:()A、分析研究和综合研究B、历史研究和综合研究C、理论研究和历史研究D、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25.下列哪个当代作家声称曾经学习普列姆昌德的写法()?A、刘绍棠B、冯骥才C、莫言D、苏童第3卷一.参考题库(共25题)1.世阿弥在他哪本著作中明确提到能乐是来自于中国?()A、风姿花传B、至花道C、花镜D、却来花2.世界上最早、最原始的神话是下列哪一种()?A、印度神话B、伊斯兰神话C、轩辕黄帝神话D、古埃及神话3.托尔斯泰在他的哪本书中诉说自己早年犯下的罪行?()A、安娜卡列尼娜B、战争与和平C、复活D、忏悔录4.在巴比伦史诗中,吉尔伽美什是什么身份的人物形象?5.日本市井小说最初的形式叫做什么()A、太平记B、蜻蛉C、假名草子D、名草子6.印度在古代诗的起源跟什么密切相关?7.简述《梧桐雨》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8.与《三都赋》有关的成语是()。A、反复推敲B、呕心沥血C、洛阳纸贵D、韦编三绝9.关于谢灵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生跨晋、宋两代B、山水诗中常含有较高尚的理想C、山水诗中常见“有句无篇”的缺陷D、不少诗篇流露了反对门阀制度的感情E、开创了山水诗派10.武士道形成于下列哪个时代:()A、古世纪时代B、源氏物语时代C、平成物语时代D、近现代11.季羡林是从哪个年龄段后开始在学术上有作为:()A、80岁B、70岁C、60岁D、50岁12.鲁迅、周作人兄弟失和的原因在鲁迅日记中详细记载()?13.马卡梅是阿拉伯民间故事形式之一,是长篇说唱故事的样式()?14.波斯诗人是职业化的。15.《金云翘传》改编自中国的()。A、《双奇梦》B、《欢和欢》C、《金云翘传》D、《翘传》16.歌德模仿波斯诗歌写的诗集是?()A、东西诗集B、浮士德C、一个神灵的问候D、普罗米修斯17.史诗的永恒主题是?18.商鞅变法主要的策略是什么?()A、立法,职分,定一B、职分,定一,守法C、正名,职分,定一D、正名,执法,守法19.下列哪一项正确地概括了波斯诗歌的优点()A、思想性和逻辑性B、抒情性和历史性C、叙事性和宗教性D、以上说法都正确20.商品经济发达后出现了市井文学,民间文学即消失。21.传说替《吉檀迦利》做修改和润色的诗人是()?A、魏尔伦B、华兹华斯C、叶芝D、斯宾格勒22.关于印度的民族主义说法不正确的是?()A、国家意识强B、防卫型C、宗教观念D、弘扬传统文化23.被鲁迅先生视为希伯来人的民族绝唱的是?()A、《传道书》B、《约伯记》C、《哀歌》D、《雅歌》24.马克思认为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是:()A、阶级斗争B、贵族C、知识D、文明25.顾颉刚考证得出大禹是?()A、一种鸟B、一条虫子C、一种猛兽D、一个确实存在的人第1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B2.参考答案:B3.参考答案:A4.参考答案:B5.参考答案:D6.参考答案:C7.参考答案:错误8.参考答案:C9.参考答案:C10.参考答案:C11.参考答案:错误12.参考答案: 司马辽太郎13.参考答案: 种姓伦理14.参考答案:D15.参考答案:C16.参考答案:错误17.参考答案:C18.参考答案:错误19.参考答案:A20.参考答案:纵欲21.参考答案:C22.参考答案:D23.参考答案:C24.参考答案:正确25.参考答案:C第2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C2.参考答案:D3.参考答案:D4.参考答案:A5.参考答案:C6.参考答案:C7.参考答案:正确8.参考答案:C9.参考答案:A10.参考答案:C11.参考答案:C12.参考答案:D13.参考答案:D14.参考答案:正确15.参考答案:错误16.参考答案: 金富轼编纂出版的《三国史记》和僧一然《三国遗事》17.参考答案:B18.参考答案:错误19.参考答案:C20.参考答案:C21.参考答案:B22.参考答案:B23.参考答案:B24.参考答案:D25.参考答案:A第3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A2.参考答案:D3.参考答案:D4.参考答案: 国王5.参考答案:C6.参考答案: 寺院、自然、神话、宗教7.参考答案: 思想内容: 《梧桐雨》直接取材于白居易的《长恨歌》,但基本思想倾向和意境情调,均与原作有很大不同。《长恨歌》在涉及李隆基和杨玉环关系时,有意掩盖了李隆基夺儿媳的丑行,而《梧桐雨》不但一开始就交待了李隆基夺儿媳的过程,而且还揭露了杨贵妃和安禄山之间的私情。故《梧桐雨》剧显然不是要歌颂李、杨的爱情,而是通过对李、杨故事的描写,抒写人世沧桑之感,并借剧中人物李隆基晚年孤独凄苦的处境和悔恨哀怨的感受,表达作者自己对战乱不幸生活的切身体验。 艺术特色: (1)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作者将李、杨故事放到这一急剧变化的历史背景上来表现,并将全剧的重心和高潮放在第四折,写战乱平息后,失去贵妃和权位的唐明皇的孤寂生活,并着重写他在秋夜雨声中回忆往事的心理感受,情景交融,动人心魄。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