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1摘要式带来的难处和问题,研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种难题以及为调查对象,此次研究利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两种研究方法进行理论与实证的研究,对三所小学的五、六年级学得知,在小学生的网络交往过程中出现了与家长,朋友之间的现实交往减少的问题,同时在网络交往中会影响学生策略与方法,学生自身要有面对网络的控制力,家长也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学校应该设立一些关于文明上网的课程等。ABSTRACTObjectiveInordertodealwiththeadverseeffectsof"network",andinordertopayattentiontothechangesofteenagers'communicationmodeinthe"network"situation,thedifficultiesandproblemsbroughtbycommunicationmode,weshouldstudyhowtodealwiththisproblemandcountermeasures.Methodsthisresearchisbasedonthefifthandsixthgradepupilsinthreeprimaryschools.MethodsThisresearchusestworesearchmethodsofquestionnairesurveyandinterviewtoconducttheoreticalandempiricalresearch.Thefifthandsixthgradepupilsinthreeprimaryschoolsareinvestigatedbyquestionnairesurvey.Thefirst-handdataareobtained,andthequestionnaireresultsareanalyzedandsortedindetail.ResultsThroughtheanalysisandcollationofdata,wecanknowthatintheprocessofprimaryschoolstudents'networkcommunication,thereisaproblemofreducingtherealcommunicationwithparentsandfriends.Atthesametime,thenetworkcommunicationwillaffectstudents'learningandlife.ConclusionsInviewoftheproblemscausedbythe"networkcommunication"ofprimaryschoolstudentsatthisstage,wewillputforwardstrategiesandmethodsfromthethreeaspectsofourselves,parentsandschool.Studentsshouldhavetheabilitytocontrolthenetwork,parentsshouldalsoletstudentsdevelopgoodinternethabits,andschoolsshouldsetupsomecoursesoncivilizedInternet.Keywords:primaryschoolstudents;networkcommunication;"Networking"第1章引言问题的提出研究背景伴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化的飞速发展,人际交往的方式也越来越丰富,从以前的面对面交往发展到今天的利用网络进行交往,说明了我们是在不断进步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带了不少的问题,“网络低龄化”根据国家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20年69.4亿。从《2020年青少年蓝皮书》上显示出来,“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课题岁的在校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调查显示,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已达99.2%,显著高于我国总体互联网普及率(64.5%)。未成年人首次触网年龄不断降低,10岁及以下开始接触互联网的人数比例达到78%,首次触网6-10岁。由此可见,[1]中国网民的年龄越来越低龄化,当下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及人际交往等方面已经受到了极大程度上的网络影响。网络化已成为小学生成长中不可忽视的大背景。同时由于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辨别是非能力不健全,所以网络交往的不断发展是小学生面对网络化的一个重要难题,本文希望通过此次的研究就面对这一难题应该如何应对提出建议和对策。1.2.1研究目的出相应的对策,为今后面对这一问题家长能够和学校有方法和策略的进行教育与引导。1.2.2研究意义学生网络交往教育的理论发展。现实意义:小学生从家庭走向学校,社会经历几乎是空白、自控能力较弱、筛选信息能力差。小学生社会化受[2]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使家长对于辩证的认识孩子进行网络交往的行为,并且为家长以及老师提供一些方法防止小学生过度的使用网络交往的行为,同时也为学校实行网络教育工作提供方式方法。文献综述(1)人际交往人际交往也叫人际沟通,是指个体通过一定的语言、文字或肢体动作、表情等表达手段将某种信息传递给其他个体的过程。“人际交往”,包括亲属关(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雇佣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及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等。”[1]万莉则认为:“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的一种行为,是人们运用一定的方式和手段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互相促。”[2]总结两位学者的观点,共同点都是认为人际交往是一种社会活动,不同点是白昕鹭学者将人际交往包含哪些关系罗列出来,而万莉学者的观点则是较为笼统的总结出来了人际交往的观点。本研究引用的是白昕鹭对人际交往的定义。(2)网络交往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收集与整理,发现目前阶段对网络交往的概念还没有系统性的解释与说明,但也有一些学者对网络交往提出了概念,其中马晓辉学者的观点是认为网络交往是社会交往的一部分,它是一种间接的交往,即交。[3]而刘洪新和白昕鹭两位学者将网络交往的范围扩大到了所有连接到互联网的活动,两位学者的不同就在于刘洪新的概念主要是从网络交往的形式出发的,提出“网络交往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信息沟通,情感满足,电子商务和网上购物,娱乐等四种。这都属于网络及交往的范白昕鹭的概念则是着重点是过程,认为:“网络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利用网络技术通过网络平台相互联系的过程。网络交往始于传递信息和交流感情,之后电子商务的实施也提供了通过互联网进行物质交往的机会。也就”[1]在此次研究中,笔者引用的就是白昕鹭学者对网络交往的概念解释。1.3.2国内相关文献综述(1)网络交往的现状研究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生存方式已渗透在青少年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小学生群体在享受这网络带来的给[5]“网络低龄化”的出现也使学生与自己的朋友亲人减少了沟通机会,同时网络交往现象在小学生的成长中已经占据了一定的地位。通过对文献的整理与分析,发现小学生在进行网络交往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其中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是由于小学生思维发展不成熟,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缺少辨别信息的能力,而网络中出现的垃圾信息和广告可能会[6]其次,长时间在网上进行交往,网络随性所欲不负责任的放纵态度很容易使他们自我封闭倾向加剧,使得小学生疏远了现实中的人际交往,不愿向他人表露自己的情感,可能会导致沟通能力变差,同时网络的发展是小学生之间的关系日渐疏离,小学生因为长时间的参加网络活动而减少了参加其他活动的时间,减少与身边亲人、朋友之间面对面交往的机会,一些学生沉迷于网络中,与家人及同学们之间交往的机会减少,感[7]最后网络交往虽然扩大了学生的交往范围,给小学生的业余生活增添了乐趣,同时对小学生的社交能力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网络的双面性会使小学生患上“网络依赖症”,这就是网络交往所带来的负面影响。(2)关于小学生网络交往对策的研究三个方面。首先是个人方面,强化小学生自我教育,对将要进行自我教育的小学生来说角色定位必须很清楚。在人一生的[1]再例如,同时学生应该要养成自律的习惯,增强控制力,不能在网络世界中道德失范。[8]其次考虑到的就是学校方面,在学校和社会方面,学校要加强学校网络思政教育,提升小学生的网络素养,而[1]学校教师方面也很重要,教师应该事先为学生减轻心理压力,使学生获得疏导,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从而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事情发生,正确引导学生应用网络,获得信息。[9]以监督青少年适度接触网络为辅助,能否正确使用网[10]。外界应对有网瘾倾向的青少年的上网时间和频数加以控制。同时[11]要让他们认识到网络的利弊,这样才能正确的使用网络进行交往。1.3.3国外相关文献综述J.B.Walther认为只要网络参与者有足够的时间,就能通过社交网络发展人际关系及形成亲密关系。[12]人们Michele认为网络安全意识水平受到上网年龄的影响,[13]根据以上两位学者的阐述,可以了解到现阶段小学生使用网络交往过程中存在着安全意识差等的问题,需要我们进行进一步的研究。第2章研究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其中五、六年级各有2个班,共发放20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90份,有效回收率是95%。而访谈对象是小学生的家长,五、六年级随机选取3名家长。1、表2所示。表2.1学生个人基本情况1年级 男生人数 女生人数 百分比(%)五年级 46 52六年级 54 38
51.6%48.4%选项人数(名)百分比(%)选项人数(名)百分比(%)约前30%9248.4%学生成绩排名 约中间40%8042.1%约后30%189.5%小学毕业52.6%初中毕业157.9%高中毕业5529.0%大专及以上毕业11560.5%父母受教育程度研究方法掌握小学生网络交往现状,在此基础上对网络交往现状、网络交往产生影响的实际情况有进一的硕士论文中的《小学生网络交往现状研究调查问卷》的基础上,根据本课题研究需(母)最55245-10题是关于网络交往结构;第11-1314-19第20-24题是关于网络交往、现实交往之间的关系;第25-28是关于影响网络交往因素。2.2.2访谈法活动的情况。2.2.3文献法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并收集与小学生网络交往有关研究成果,对其进行分析整理,可以对最新的研究成果熟知并运用。第3章研究结果与分析表3.3上网地点与初次上网年龄选项选项人数(名)家里9751.1%学校189.5%网吧31.6%用手机或iPad7237.9%6岁以下136.9%6-8岁3920.5%8-10岁6232.6%10岁及以上5629.5%不清楚2010.5%地点初次上网年龄3.3所示,学生的上网地点大多集中在家里,超过了一半的人数,通过调查数据发现了一大部分学生在家里上网之外,还有一小部分学生会去网吧上网,先不论小学生进入网吧是做什么,小学阶段的学生还没有成年,在我们国家的规章制度中是不允许未成年进入网吧等娱乐性场所,所以也从侧面反映了社会中存在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32.6%的学生选择的8-10岁,是调查结果中最高的,但是从结果中,我6-8岁、8-10岁和10岁以上的学生人数是比较平均的,我们可以知道,大部分的小学生实在这个阶段接触的网络,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平均水平,但是仍然有6.9%的学生是在6岁以下接触的网络,6岁仍处于幼儿园时期,说明小学生的接触网络时间普遍较低,“网络低龄化”的不断加剧表示越来越多的小学生接触网络更加早,小学生社会化受网络的影响日趋明显。选项人数(名)1次6132.1%选项人数(名)1次6132.1%2次6031.6%平均每周上网频率 3次2211.6%4次126.3%5次及以上3518.4%半小时以内2613.7%半小时左右2111.1%每次上网时间 1小时左右4825.2%1个半小时左右4222.1%2个小时以上5327.9%希望11661.1%不希望7438.9%半小时以上168.4%半小时左右2412.6%1小时左右4724.7%1个半小时左右5730%2个小时以上4624.2%是否希望延长时间希望每次上网时间32.1%的学生平均每周上一次网,是选项当中31.6%的学生选择了平均每周上网两次的选项,这两种情况是每周上网次数少但是所占比例是4次的选项,但是选项中平均每次上网5次则占了18.4%。在每次上网时间上,通过研究数据我们可以得知,每次上网时间在2个小时时间以上的人数达到了27.9%的比25.2%和22.1%,于网络的一个认识,在时间上来说,上网时间越长对小学生的网络交往的影响也就更加大。对小学生是否希望能延长上网时间的调查发现,有61.1%的学生都选择了希望延长时间,而选择不希在这一数据上出现了很大的差距,想要延长上网时间的与不希望延长上网时间的相差了22.2%,也就是说有一大部分的学生对于自己能过拥有的上网时间并不是认可的。,30%的学生希望自己的上网时间能够在一个半小时左右,而在每22.1%的学生选择了一个半小时左右,提高了7.9%的百分比,在希望自己的上网时间在半个小时左右的只有8.4%,而在实际的上网时间上有13.7%的选择了这个选项,相比之喜爱,是下降了的。3.1.3网络交往的规模与内容分析选项人数(名)聊天工具(如QQ选项人数(名)聊天工具(如QQ、微信等)19033.3%社交网站(如新浪微博等)9015.8%网络游戏(如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等)13423.5%直播工具(抖音、快手等)12722,3%电子邮件91.6%其他203.5%上网交流方式网络交往借助网络社交软件进行交流,分析调查数据的结果是小学生在网络交流主要的方式(表5)是聊天工具(如QQ,微信等)、网络游戏(如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等)、直播工具(抖音、快手等)这三项。这道题是多选题(限三项),出现的频数分别为190次、134127次。数据表明:小学生首先比较热衷使用于聊天工具进行网络交流,然后也比较喜欢的通过网络游戏进行网络交流,还有一部分小学生喜欢通过直播软件进行网络交流。选项人数(名)讨论学习123选项人数(名)讨论学习12321.6%娱乐消遣(玩游戏或看短视频等)13423.5%交流情感14826.0%参加兴趣群体6511.4%了解社会6311.1%其他356.1%上网主要目的流感情、娱乐消遣(玩游戏或看短视频等)、讨论学习上,而其中交流感情也在首位,可见网络交往在小学生的人际交往当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交往方式。表3.7网络交往对象选项 人数(名)同学、朋友 190 33.3%家人、亲戚16228.4%网络交往对象 老师12021.1%陌生人6511.4%其他335.8%调查显示小学生利用网络维持现实中熟人的关系,比如同学、朋友,亲戚等。小学生网络交往主要对象仍然是33.3%,家人、亲戚占28.7%,老师占21.1%,陌生人11.4%,其他占5.8%。(表3.7)小学生的网络交往有比例较少的人选择与陌生人的进行沟通交流,还有很大比例的人是与熟人进行交流、相互关心。换而言之,小学生是通过网络与原来很熟悉的人继续维持联系,时间和空间的阻碍被网络交往打破了。3.1.4网络交往与现实交往的关系分析表3.8网络交往后与朋友、家人相处变化选项人数(名)减少7438.9%你在网络交往后与朋友相处的时间增加6333.2%没有5327.9%变好了3216.8%你在网络交往后与朋友的关系变坏了8343.7%没变7539.5%减少7237.9%你在网络交往和与家人相处的时间增加4222.1%没变7640.0%变好了5327.9%你在网络交往后与家人的关系变坏了6735.3%没变7036.8%极少部分表示自己与朋友、家人沟通的现实关系在网络交往后比以前变好,还有一部分人表示自己与增加的时间要比减少时间所占的比例要小,所以大部分的学生认为网络交往后与别人的相处时间要减少。表3.9网络交往与现实交往的对比选项人数(名)现实交往6735.3%网络交往和现实交往更喜欢哪种?网络交往8444.2%不分上下3920.9%没有区别2513.6%网络交往和现实交往的区别有区别8946.8%区别不大7640.0%网络交往11057.9%更喜欢通过哪种方式说心里话现实交往4222.1%从来不说3820.0%3.9得知:有44.2%的学生相较于57.9%的人选择了网络交往,只有一小部分人会觉得的两种交往方式不分上下,通过分析,网络交往的受欢迎程度要高于现实交往。3.1.5影响网络交往的因素分析表3.10网络交往后小学生自身变化选项人数(名)锻炼自己的交往能力14926.1%缓解和释放压力14625.6%使你更加了解自己9116.0%可以使用丰富的信息资源来提高成绩10117.7%网络交往后发生的变化沉迷网络,自制力变差376.4%减低现实的主动性183.2%产生虚拟交往的安全隐患203.5%产生负面信息危害思想的隐患61.0%其他20.4%参与网络交往后小学生自身变化(图3.2)分别为:锻炼自己的交往能力(26.1%)、缓解和释放心理压力、使你更加了解自己(16.0%)、可以使用丰富的信息资源提高学习成绩(17.7%)、沉迷网络,自制力变差(6.4%)、降低现实交往的主动性(3.2%)、产生虚拟交往的安全隐患(3.5%)、产生负面信息危害思想的隐患(1.0%)、其他(0.4%)。排列在前三位的依次为锻炼自己的交往能力(26.1%)、缓解和释放心理压力、可以使用丰富的信息资源提高学习成绩(17.6%),由此可以看出小学生上网后的变化以积极影响为主。但是也存在消极影响。选项人数(名)从来没有43选项人数(名)从来没有4322.6%偶尔3216.8%经常6534.2%总是5026.3%从来没有6735.3%偶尔5730.0%经常3216.8%总是3417.9%家长的干预学校的课程在得到的数据分析来看,家长的干预并不是有明显的控制,虽然有34.2%的学生都认为家长经常对自己进行干的人都选择了家长对于自己从来都没有进行干预,学生家长没有经常对孩子进行网络交往进行过干预和引导如今人们生存的压力很大,小学的父母花很多时间在工作上,由于小学生自制力较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较差、缺少来自父母的关注等各种原因,将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在网络上。的学生的学校从来都没有过网络素质教育方面的课程,学校是小学生最为集中、时间最长接受教育的场所,是小学生受教育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学校信息技术课中会有几节课是关于网络素养的知识,但是课节数量很少。学校并未开设专门的网络素养课程。小学生网络交往缺乏正确的引导。3.2高年级学生家长的访谈内容的分析问题一是关于家长对学生是否其表率作用方面的问题,有5名同学的家长都选择了会在孩子面前使用手机,只对学生的干预意识。4的4名家长同时也阐明了原因,因为自身的工作的问题,网络交往的方式会更加便利。4名家长表示会对自己的孩子进行使用手机时间的规定,也有2名家长表示不会对孩子进行时间上的限制,这说明了家长在孩子使用手机进行网络交往时没有意识对孩子进行约束,很有可能对自己的孩子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问题四是对于学生使用网络的目的方面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有3名学生家长表示会留意学生使用手机的目3名家长表示不会留意,认为不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这说明了对于孩子使用网络,学生家长给了学生一定的自由。4名家长表示对于学生使用网络并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但是会希望它能养成习惯。缺少对于孩子的关注。第4章小学生网络交往带来的影响依据对影响网络交往的因素分析,可以得到小学生网络交往所带来的影响,可以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进行分析。积极影响26.1%,现实交往是人与人面对面的交往,受时间、地点等的影响,范围比较小,网络交往却打破了这种限制,更可以借助网络和一些素不相识的人交往。小学生的交往空间扩大,扩展了交流范围。网络交流不但拓宽了小学生交流的时空领域,而且使交流、交友更加自由化。4.1.2网络给小学生带来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可以得知,网络交往可以可以使用丰富的信息资源提高学习成绩,网络上可以方便快捷的获取知识,也因为有不同的交往群体,遇到问题可以向不同的人请教。这很大的提高了学习效率。在没有网络时这样做,需要花费大量的物力、财力时间。有了网络之后,不费吹灰之力,便可办到。通过网络交流小学生不仅能获得更多的知识,而且会交流、传播这些人们发展的精神食粮。满足了学生对信息、知识在精神上的需求。4.1.3拓宽了小学生的眼界。可以开阔视野。因世界,了解世界最新的新闻信息,科技动态。消极影响6.4%,同时根据本文的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在网络上进行网络游戏排在了小学生的第一位,网络直播工具排在了第三位。观看直播玩网络游戏,不仅与亲近的人的沟通会减少,而且不想与外界的人接触,性格会变得孤僻。沉迷于网络游戏直播的小学生的身体学习和交往关系的正常发展会直接受到影机。4.2.2影响小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4.2.3减少小学生的现实交往,沟通能力变弱素的威胁。导致小学的沟通能力减弱。第5章引导小学生正确网络交往的策略引导小学生健康网络交往,使网络交往充分的发挥积极作用,使小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本研究针对小学生自身、家庭、学校、社会这四个方面提出具体建议:学生本人5.1.1强化小学生的自我教育对将要进行自我教育的小学生来说角色定位必须很清楚。在人一生的成长过程中,进行自我教育是不可或缺得到构筑。[15]小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发现做的好与不好,再进一步进行自我教育才能够诚实地接受自己的失误的地方,并有效地改变自己的错误。当小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时,可以记录下做的不好的地方、失误的原因、提出建议;当做的好的时候时候,进行自我鼓励,使好行动逐渐成为习惯。5.1.2提高自己的自制力,正确处理现实交往和网络交往的关系如何处理网络交往、现实交往的关系取决于小学生网民的自我选择、自我管控。小学生可以通过加入兴趣小[16]小学生应认识到网当理智地选择网络交往对象、严格地控制网络交往时间、科学地把控网络交往范围。家长方面作为孩子家长,要时刻注重孩子的成长,第一点就是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父母和子女是沟通是很重要。与子女不经常在一起、不经常沟通的父母,会增加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第当行为。平时对孩子没有什么约束,但是突然发现孩子成绩下降、视力衰退、交友不慎、思想消极就马上不让孩子上网了并进行严加管教。家长的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家长的关于网络行为的引导、监督力度不够。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引发亲子矛盾,孩子也没有形成理性上网的好习惯。学校和社会方面加强领导,健全队伍学校领导应把此项工作织保证。[14]网络文化是一种多元、快变的文化,仅用一种价值标准去评价是非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必须将网络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中。5.3.2帮助学生调试心理,[17]当小学生在网络中、现实中遇到使小学生心理压力增大但无处诉说的事情的时候,可以找心理老师通过聊天的方式打开心结、排解心理压力。5.3.3加大网络监管力度,净化网络交往环境站积极响号召,删除垃圾信息。第6章结语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使得网络对人的影响越来越大,网络使小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发生变化,其中一等问题,有目的的进行了长时间的观察、思考。由此关于小学生网络交往现状的调查研究就展开了。通过大量查阅文献资料,并使用调查问卷的方法研究网络交往对小学产生的影响,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以及方法。由于网络的发展速度快,在发展中也可能出现新的问题,以后我会时刻关注网络交往中可能出现的新的问题,参考文献z小学为例[D].河北师范大学,2019.[2]万莉.网络对小学生交往行为的影响[J].江西教育,2018(18).[3]马晓辉.网络交往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J].潍坊教育学院报.2010(1):34-36.[4]刘洪新.论网络交往与社会公德[D].延吉:延边大学硕士论文学位.2004(l).[5]调查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8(8).[6]田佳,张磊.网络社会人际关系综述[J].商业时代.2009(6).[7]A[D].文,2010.[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4).[9]梁昌.如何引导中小学生正确使用网络[J]山西电教,2012(11).[10]高利,黄木.青少年沉迷网络的现状探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5(6):87.[11]贾伟.引导小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有效做法.[J]基础教育论坛,2019(41).WaltherJB.Computer-mediatedcommunication:Impersonal,interpersonalandhyperpersonalinteraction[J].CommunicationResearch,1996,23(1):3-43.MicheleJF,ShaneG,DayanaCM,KristyAE,SarahM.SafetyinCyberspace:Adolescents’SafetyandExposureOnline.YouthandSociety[J].2006,38(2):135-137.[14]蔡耀得.从中学生携带手机的利弊谈校园手机管理[J].现代中小教育2008(2):70[15]杨煦.日本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16]薛亚萍.青少年人际交往的积极作用及其指导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4(11):48-49.[D].华东师范大学.2005.亲爱的同学:你好!这是一份了解小学生网络交往现状研究的调查问卷。在填写问卷过程中。你根据实际情况如实填写。谢谢!你的性别是?A、男B、女()你的年级是?A、五B、六()()A、约前30%B、约中间40%C、约后30%4.你的父(母)最高文化程度是?()ABCD、大专及以上毕业5.你主要在哪里上网?()ABCD、用手机或iPad6.你初次上网年龄是几岁?()A、6B、6-8C、8-10D、10E、不清楚7.你平均每周上几次网?()A、1B、2C、3D、4E、58.你每次上网大概多长时间?()ABC、1D、1E、2个小时以上9.你希望延长上网时间吗?()A、希望B、不希望10.()ABC、1D、1E、2小时11.你上网主要用什么方式与他人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