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近三年(2021-2023)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2文学类文本之散文阅读2023年汇编2023年汇编1.(2023春·湖南·高二学业考试)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生命化妆林清玄我认识一位化妆师,她是真正懂得化妆、而又以化妆闻名的。对于这生活在与我完全不同领域的人,我增添了几分好奇,因为在我的印象里,也只是在表相上用功,实在不是有智慧的人所应追求的。因此,我忍不住问她:“你研究化妆这么多年,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会化妆?化妆的最高境界到底是什么?”对于这样的问题,这位年华已逐渐老去的化妆师露出一个浅浅的微笑。她说:“化妆的最高境界可以用两个字形容,就是自然。最高明的化妆术,让人家看起来好像没有化过妆一样,并且这化出来的妆与主人的身份匹配,让她醒目,引起众人的注意。拙劣的化妆是一站出来别人就发现她化了很浓的妆,是化过妆以后扭曲了自己的个性,又失去了五官的协调,大脸蛋的人竟化了白脸,阔嘴的人竟化了红唇。”没想到,化妆的最高境界竟是无妆,竟是自然,这可使我刮目相看了。化妆师看我听得出神,继续说:“这不就像你们写文章一样?拙劣的文章常常是词句的堆砌,扭曲了作者的个性。好一点的文章是光芒四射,但别人知道你是在写文章。最好的文章,是作家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读的时候不觉得是在读文章,而是在读一个生命。”多么有智慧的人呀!可是,“到底做化妆的人只是在表皮上做功夫。”我感叹地说。“不对的。”化妆师说,“化妆只是最末的一个枝节,它能改变的事实很少。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体质,睡眠充足,注意运动与营养,精神充足,比化妆有效得多。再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气质,多欣赏艺术,多思考,对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自爱而有尊严,这样的人就是不化妆也丑不到哪里去。脸上的化妆只是化妆最后的一件小事。我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明: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化妆师接着做了这样的结论:“你们写文章的人不也是化妆师吗?三流的文章是文章的化妆,二流的文章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这样,你懂化妆了吗?”我为这位女化妆师的智慧而起立向她致敬,并深为我最初对化妆的观点感到惭愧。告别了化妆师,回家的路上,我走在夜黑的地方,一定有它深刻的内在意义;那么,不是在表相上下功夫,一定要从内在里改革。可惜,在表相上用功的人往往不明白这个道理。(1)阅读下面这句话,结合上文分析我“惭愧”的原因。我为这位女化妆师的智慧而起立向她致敬,并深为我最初对化妆的观点感到惭愧。(2)化妆有几层境界?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3)以“生命化妆”为题目有何好处。(2023秋·上海·高三统考学业考试)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屋舍傅菲①屋舍特别经得起破旧,像一个人,特别经得起衰老。墙,是黄土墙。瓦,是红土瓦。四面黄土墙,前后各开一扇门,两个斜屋顶,便是一间河边的屋舍了。一间屋舍可以住人三百年。②红土瓦要经五十年以上的日晒雨淋,黏土烧制出来的红色才褪尽,成了黑瓦。瓦楞上有了狗尾巴草,一根两根,竖起来,随风招摇。瓦垄里,乌青的苔藓长了毛茸茸一层。夏季,青苔卷曲,晒干了的玉米须一般,都以为它死了,可阵雨绕着村子跑了一圈,它又肿胀起来,黑须吸饱了水分,过了一夜,青黝黝的。③谷雨时节,燕子衔来唾泥、草屑、脱落的鸟羽,在房梁下筑巢。雏燕长出了黄喙,唧唧,唧唧,在窝里,不知疲倦地叫。燕子飞进门口,巢里一下子探出四五只脑袋,张开喙争食。有了燕子,屋舍像多了一群小孩,有了生机和气象。燕子是家里长居的亲戚,假如家里突然有一年燕子不来,全家人都会落寞,猜想着,燕子怎么不来了呢?母亲对我讲,燕子来的时候,要飞过汪洋大海,再远再累,不畏路途千辛万苦,都会回到旧年的屋舍。④做房子,是大事。柱子、房梁和大门,用料都不能马虎。下地基,竖大门,上梁,乔迁,都要挑选吉日。⑤建一栋房子,需要准备几年,甚至几十年。木料、石头、粮食、菜蔬、工具、劳力、钱银,都不可或缺。积个十年二十年,准备得差不多了,看了风水,打了木桩,再请来石匠、木匠,下地基。下地基,动土了,放鞭炮,上香,算是请土地神,请来亲友乡邻,吃一餐。石匠必是老师傅,德技受人尊崇,腰扎红布条,挖第一铲土,泼洒一碗烧酒,喝唱:“福耶——天地吉祥,日吉西阳。先请阴阳,再请鲁班。请到鲁班先师,缔造万年华堂。左边造起金银铺,右边造起囤谷仓。”⑥墙是夯墙。泥是黄泥,黏土,掺石灰,用铲搅拌,一畚箕一畚箕,倒在一个夹板里,用两头狼牙棒一样的木柞,夯。一木柞,一木柞,双手抱着木柞夯。夯了夹板,才知道什么是苦累。夯夹板时,黄泥里会夹杂泡过水晒干的芦苇秆。这样的墙,三百年也不会倒塌。⑦竖了大门,石匠师傅便催促木匠师傅,加把劲,等着上梁。请来亲友乡邻,把屋架用棕绳绑起来,放了万响的炮仗,把屋架点对点,角对角,线对线,立起来。⑧秋天很快结束,冬雨很快到来。河水羸弱,山油茶花凋敝多时,霜露一天比一天白,冷涩的田畴一片发白发黄,漆树叶红遍山崖。木匠忙着定瓦椽,石匠开始盖瓦,徒弟夯地坪,地面撒一层石灰,夯,夯,夯。一栋泥土房出现在了一条小河边,红瓦黄墙。乔迁的日子也到了。⑨大雪来临,屋檐挂起了长长的冰凌。新建的房子,在晨昏,升起了炊烟。人在泥腥扑鼻的厢房里,静静酣睡。厅堂摆着八仙桌、竹椅子、板凳。厨房有了柴火,木柜。木柜里有碗筷、勺盘,有腌辣椒、霉豆腐。早中晚三餐,母亲的劳作,有了诱人的味道。畚箕,笸箩,晒席,都挂在墙上。镰刀,斧头,柴刀,都插在木匣鞘里。圆肚的米缸是个大肚罗汉,酒缸藏在地窖里。蓑衣,斗笠,悬挂在门背后。房子成了屋舍。⑩雨水的潮气,太阳的燥气,隐隐的蜡烛光,淡淡的柴火烟,灶膛的蒸汽,蜘蛛的爬痕,犬吠声,鸡鸣声,猪的号叫声,孩子的嬉闹声——它们随时间一起,渗透进墙里。渗透进了夯实的地坪里,渗透进了木板里,渗透进了米缸里。影迹渗透进了时间,时间透进了另一个时间。屋舍有了长久不灭的声息。⑪做房子的人,已经下不了床,他的衰老是屋舍老旧的一部分。他会想起什么呢?想起他年轻时,上山伐木,下河捞石头。想起他娶妻的那个夜晚,蜡烛一直烧到天亮,烛油淌满了桌面,火苗一直扑通扑通地跳着。想起这间屋子里,每一粒土,都滴下了他滚烫的汗水。想起自己挑着稻谷,翻晒,入谷仓,一箩筐一箩筐地倒进去,堆得满满一仓。想起他床畔的亲人,他笑了,含而不露,泪水模糊了眼睛,最后一滴泪水饱含了全部。⑫一栋栋的屋舍,在河边,低低地缩在蓬勃而起的一棵棵树下。一个四季,一圈树轮,无数个树轮,屋舍有的成了颓圮。黄土墙早已发白,墙缝有了雨水霜雪的留痕,柱子房梁有了蛛丝和虫洞。虫噬咬的木齑粉,扑簌簌落下来,落在我们肩上,成了时间的灰烬。⑬有母亲居住的屋舍,便是我们隐藏在灵魂深处的家。屋舍大门口,是一条石板路,石板路通小巷,小巷尽头是稻田,过了稻田便是小河,小河通往另一条江河,没有尽头。世界被一条河打开了闸门。⑭风雪夜归人,再一次推开屋舍厚重的大门。(有删改)2.分析第③段描写燕子的作用。3.以第⑨段为例,赏析本文语言运用的特点。4.本文为何以“屋舍”为题?请从构思角度加以分析。5.请立足你的阅读经验,结合相关文本内容,把下面这一则学习建议补写完整。阅读不同文体的作品,我们要选择恰切的方法。假设你要理解“熟人社会”这一文化现象,面对《红楼梦》,合适的方法是梳理人物关系,如发现家业萧条的刘姥姥能够进入钟鸣鼎食的贾府是基于其女婿家祖上与金陵王家连宗认亲,进而理解这一现象;面对《乡土中国》,合适的方法是,如;面对《屋舍》这篇散文,合适的方法是,如。(2023·新疆·高二统考学业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天山行色汪曾祺天山大气磅礴,大刀阔斧。自乌鲁木齐至伊犁,无处不见天山。天山绵延不绝,无尽无休,其长不知几千里也。南山塔松所谓南山者,是一片塔松林。乌鲁木齐附近,可游之处有二,一为南山,一为天池。凡到乌鲁木齐者,无不往。南山是天山的边缘,还不是腹地。南山是牧区。汽车渐入南山境,已经看到牧区景象。两边的山起伏连绵,山势皆平缓,望之浑然,遍山长着茸茸的细草。去年雪不大,草很短。老远的就看到山间错错落落,一丛一丛的塔松,黑黑的。汽车路尽,舍车从山涧两边的石径向上走,进入松林深处。塔松极干净,叶片片片如新拭,无一枯枝,颜色蓝绿。空气也极干净。我们藉草倚树吃西瓜,起身时衣裤上都沾了松脂。新疆雨量很少,空气很干燥,南山雨稍多,本地人说:“一块帽子大的云也能下一阵雨。”然而也不过只是帽子大的云的那么一点雨耳,南山也还是干燥的。然而一棵一棵塔松密密地长起来了,就靠了去年的雪和那么一点雨。塔松林中草很丰盛,花很多,树下可以捡到蘑菇。蘑菇大如掌,洁白细嫩。塔松带来了湿润,带来了一片雨意。天池雪水一位维吾尔族的青年油画家(他看来很有才气)告诉我:天池是不能画的,太蓝,太绿,画出来像是假的。汽车出乌鲁木齐,驰过荒凉苍茫的戈壁滩,驰向天池。我恍惚觉得不是身在新疆,而是在南方的什么地方。庄稼长得非常壮大茁实,油绿油绿的,看了教人身心舒畅。路旁的房屋也都干净整齐。行人的气色也很好,全都显出欣慰而满足。树皆健旺,无衰老态。树下悠然地走着牛犊。新疆山风化层厚,少露石骨。有一处,悬崖壁立,石骨尽露,石质坚硬而有光泽,黑如精铁,石缝间长出大树,树荫下覆,纤藤细草,蒙翳披纷,石壁下是一条湍急而清亮的河水……这不像是新疆,好像是四川的峨眉山。到小天池,有人脱口说了一句:“春水碧于蓝。”天池的水,碧蓝碧蓝的。上面,稍远处,是雪白的雪山。对面的山上密密匝匝地布满了塔松,——塔松即云杉。长得非常整齐,一排一排地,一棵一棵挨着,依山而上,显得是人工布置的。池水极平静,塔松、雪山和天上的云影倒映在池水当中,一丝不爽。我觉得这好像是在瑞士的风景明信片上见过的景色。自春至夏,博格达山积雪溶化,流注其中,终年盈满,水深不可测。天池雪水流下山,流域颇广。凡雪水流经处,皆草木华滋,人畜两旺。赛里木湖·果子沟乌鲁木齐人交口称道赛里木湖、果子沟。他们说赛里木湖水很蓝;果子沟要是春天去,满山都是野苹果花。我们从乌鲁木齐往伊犁,一路上就期待着看看这两个地方。车出芦草沟,迎面的天色沉了下来,前面已经在下雨。到赛里木湖,雨下得正大。赛里木湖的水不是蓝的呀。我们看到的湖水是铁灰色的。风雨交加,湖里浪很大。灰黑色的巨浪,一浪接着一浪,扑面涌来。撞碎在岸边,溅起白沫。到伊犁,和伊犁的同志谈起我们见到的赛里木湖,他们都有些惊讶,说:“真还很少有人在大风雨中过赛里木湖。”赛里木湖正南,即果子沟。车到果子沟,雨停了。我们来的不是时候,没有看到满山密雪一样的林檎的繁花,但是果子沟给我留下一个非常美的印象。吉普车在山顶的公路上慢行着,公路一侧的下面是重重复复的山头和深浅不一的山谷。山和谷都是绿的,但绿得不一样。浅黄的、浅绿的、深绿的,每一个山头和山谷多是一种绿法。大抵越是低处,颜色越浅;越往上,越深。新雨初晴,日色斜照,细草丰茸,光泽柔和。在深深浅浅的绿山绿谷中,星星点点地散牧着白羊、黄犊、枣红的马,十分悠闲安静。迎面陡峭的高山上,密密地矗立着高大的云杉。一缕一缕白云从黑色的云杉间飞出。这是一个仙境。我到过很多地方,从来没有觉得什么地方是仙境。到了这儿,我蓦然想起这两个字。汽车转过一个山头,一车的人都叫了起来:“哈!”赛里木湖,★真蓝!好像赛里木湖故意设置了一个山头,挡住人的视线。绕过这个山头,它就像从天上掉下来的似的,突然出现了。★真蓝!下车待了一会,我心里一直惊呼着:★真蓝!我见过不少蓝色的水。“春水碧于蓝”的西湖,“比似春莼碧不殊”的嘉陵江,还有最近看过的博格达雪山下的天池,都不似赛里木湖这样的蓝。蓝得奇怪,蓝得不近情理。蓝得就像绘画颜料里的普鲁士蓝,而且是没有化开的。湖面无风,水纹细如鱼鳞。天容云影,倒映其中,发宝石光。湖色略有深浅,然而一望皆蓝。上了车,车沿湖岸走了二十分钟,我心里一直重复着这一句:★真蓝。赛里木湖究竟美不美?我简直说不上来。我只是觉得:★真蓝。我顾不上有别的感觉,只有一个感觉——蓝。……赛里木湖是神秘的。一九八二年九月二十二日起手写于兰州,十月七日北京写讫。(作品有删改)6.理解文章题目“天山行色”的含义。7.文中画线句体现出汪曾祺作品语言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8.文章写对赛里木湖的感受,五次说到“真蓝”。前三处用的感叹号,后两处用的句号,请结合文本体会其表达效果。(2023春·广东·高二统考学业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父亲的记忆孙犁①父亲十六岁到安国县学徒,是招赘在本村的一位姓吴的山西人介绍去的。这家店铺的字号叫永吉昌,东家是安国县北段村张姓。②店铺在城里石牌坊南。门前有一棵空心的老槐树。前院是柜房,后院是作坊——榨油和轧棉花。③我从十二岁到安国上学,就常常吃住在这里。每天掌灯以后,父亲坐在柜房的太师椅上,看着学徒们打算盘。管账的先生念着账本,人们跟着打,十来个算盘同时响,那声音是很整齐很清脆的:打了一通,学徒们报了结数,先生把数字记下来,说:去了。人们扫清算盘,又聚精会神地听着。④在这个时候,父亲总是坐在远离灯光的角落里,默默地抽着旱烟。⑤我后来听说,父亲也是先熬到先生这一席位,念了十几年账本,然后才当上了掌柜的。⑥夜晚,父亲睡在库房。那是放钱的地方,我很少进去,偶尔从撩起的门帘缝望进去,里面是很暗的。父亲就在这个地方,睡了二十几年,我是跟学徒们睡在一起的。⑦父亲是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以后离开这家店铺的,那时兵荒马乱,东家也换了年轻一代人,不愿再经营这种传统的老式的买卖,要改营百货。父亲守旧,意见不合,等于是被辞退了。⑧父亲在那里,整整工作了四十年。每年回一次家,过一个正月十五。先是步行,后来骑驴,再后来是由叔父用牛车接送。我小的时候,常同父亲坐这个牛车。父亲很礼貌,总是在出城以后才上车,路过每个村庄,总是先下来,和街上的人打招呼,人们都称他为孙掌柜。⑨父亲好写字。那时学生意,一是练字,一是练算盘。学徒三年,一般的字就写的很可以了。人家都说父亲的字写得好,连母亲也这样说。他到天津做买卖时,买了一些旧字帖和破对联,拿回家来叫我临摹,父亲也很爱字画,也有一些收藏,都是很平常的作品。⑩抗战胜利后,我回到家里,看到父亲的身体很衰弱。这些年闹日本,父亲带着一家人,东逃西奔,饭食也跟不上。父亲在店铺中吃惯了,回家过日子,舍不得吃些好的,进入老年,身体就不行了。见我回来了,父亲很高兴。有一天晚上,一家人坐在炕上闲话,我絮絮叨叨地说我在外面受了多少苦、担了多少惊。父亲忽然不高兴起来,说:“在家里,也不容易!”回到自己屋里,抱怨说:“你应该先说爹这些年不容易!”⑪那时农村实行合理负担,富裕人家要买公债,又遇上荒年,父亲不愿意卖地,地是他的性命所在,不能从他手里卖去分毫。他先是动员家里人卖去首饰、衣服、家具,然后又步行到安国县老东家那里,求讨来一批钱,支持过去。他以为这样做很合理,对我详细地描述了他那时的心情和境遇,我只能默默地听着。⑫父亲是一九四七年五月去世的。春播时,他去旁耧①,出了汗,回来就发烧,一病不起。父亲去世以后,我才感到有了家庭负担。⑬父亲对我很慈爱,从来没有打骂过我。到保定上学,是父亲送去的。他很希望我能成材,后来虽然有些失望,也只是存在心里,没有当面斥责过我。在我教书时,父亲对我说:“你能每年交我一个长工钱,我就满足了。”我连这一点也没有做到。⑭父亲对给他介绍工作的姓吴的老头,一直很尊敬。那老头后来过得很不如人,每逢我们家做些像样的饭食,父亲总是把他请来,让在正座。老头总是一边吃,一边用山西口音说:“我吃太多呀,我吃太多呀!”1984年4月27日(本文有删改)【注】①耧:亦称耧车,一种播种农具。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尾都写到了姓吴的山西人,这种写法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完整。B.文章最后两段通过补叙的方式,丰满了父亲的形象,丰富了文章的内蕴。C.⑨段写父亲很爱字画,也有一些收藏,这表明父亲对书画艺术颇有研究。D.文章叙述平实晓畅,语言简洁自然,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耐人寻味。10.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⑩段画线句子的理解。11.在“我”的记忆中,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2023春·浙江温州·高二统考学业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甲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橡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节选自郁达夫《故都的秋》)乙十五年中,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总让人猜想他们是谁,曾在哪儿做过些什么,然后又都到哪儿去了;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镇静地站在那儿,它们没日没夜地站在那儿,从你没有出生一直站到这个世界上又没了你的时候;譬如暴雨骤临园中,激起一阵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无数个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节选自史铁生《我与地坛》)12.甲乙选文画线的文字,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境?任选其中一处回答。(1)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2)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13.简析甲乙选文的写景艺术。2022年汇编2022年汇编(2022秋·河北·高二统考学业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二呀么二郎山查干那个年代的歌曲,我说的是上世纪50年代,很少“娘娘腔”,更无扭捏作态相,有的是雄浑、开阔、高亢与抒怀。一开腔,便使人血脉偾张,豪情干云。在全国开唱,并很快家喻户晓的《歌唱二郎山》就是其中一首。于是,二郎山和二郎山隧道,伴随着这首歌,成为时代的名片,成为新中国的名片。其实,二郎山在川地的山脉里,只算作小弟弟,海拔不过3000多米,然而它的名气胜出了那些兄长们。为何?就因为一条进川藏的大动脉——川藏公路。二郎山隧道长,不是一般的长。它位于四川雅安市和甘孜州交界的二郎山,起于天全县,止于泸定县,全长约8600米。二郎山隧道不仅仅是一条隧道,它包括二郎山隧道、别托山隧道、和平沟大桥等。穿越二郎山,变天堑为通途,一直是当地人的梦想。因为,那种延续了世世代代,或用双脚、或用螺马驮运着翻山越岭的方式,太过艰辛,甚至有丢掉性命的危险。可以说,古道千万条,条条皆是血泪史。新中国的诞生,为这一梦想的实现铺平了道路,创造了条件。那时,参加修筑公路的是解放军第十八军。年轻的士兵们,身穿十分单薄的棉衣,身上绑着长长的绳索,吊在半山腰,一个人扶着錾子,一个人挥着铁锤,挥汗如雨,碎石炸山。就在如斯艰苦的条件下,解放军勇士们仅用四年时间,便修通了2000公里的川藏公路,谱写出一曲时代赞歌。同时,有几千壮士为之捐躯。可以说,他们的热血,染红了这条生命脉络,也染红了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和格桑花。走过这条高山公路的同胞们啊,请脱帽、默哀,不要忘了为烈士们泼洒一杯祭酒,以此来感念他们的功德。那一年的十月,我们一帮文学工作者,路经二郎山腹地,前往喇叭河风景区,其间,去探访闻名中外的二郎山隧道和大渡河上那一座寒光映天的铁索桥。当车队驶入宁静美丽的天全县境内,山坡上,谷地里,一片接一片的五角枫叶和黄栌叶,深情地红了,默默地点燃于万里长空,山色斑斓如画。我们一行出发前,制作了一个小小的花篮,备有几瓶当地老酒。我们停车于二郎山隧道口,走向刻着《歌唱二郎山》歌谱的宽大石碑,右手抚胸,伫立默哀,祭奠为修筑川藏公路而献身的英烈。那些鲜活的生命,那些英灵,仿佛还在,在不远处默默地注视着我们,并于肃穆的山风中,在向我们微笑。那座高大的石碑,仿佛坐落于历史深处,几十个春秋的风霜雨雪,并未抹去它的色泽与元气。于是,我们同声唱起《歌唱二郎山》来:二呀么二郎山,高呀么高万丈。古树荒草遍山野,巨石满山冈。羊肠小道难行走,康藏交通被它挡,那个被它挡。二呀么二郎山,哪怕你高万丈,解放军,铁打的汉,下决心,坚如钢,管把那公路呀,修到那西藏。……我们唱得虽不专业,但真诚,是发自肺腑的祭奠。我们的歌声,在千山万壑中久久地回荡着。与此同时,有一片峰顶之云,迅速地在下沉,似在脱帽。有几只褐色山鹰,在山空盘旋,有时停翅,有时慢慢地滑翔,若有所思,俯瞰大地。在这样的荒山野岭,在这样的庄严时刻,有一种肃穆之情,升腾于我们每一个人心中。在那一刻,我们的内心,或许应该再度默念“不忘初心”这个平实而庄重的誓言。二郎山,是青衣江和大渡河的分水岭。离此不远,就是大渡河。大渡河,在川地也只算作小妹妹,然而,一次著名的战斗,使它陡然成为名川。那是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在四川省越西县(今石棉县))因战斗需要,必须强渡大渡河。河上唯一的一座铁索桥,在敌方的控制之下。于是,勇士们冒着敌人的炮火,强渡大渡河——他们写下了中国革命史上光辉的一页。铁索桥即泸定桥,又名大渡桥,因“飞夺沪定桥”战斗而闻名于世。有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为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因为这首诗,山魂水魄才有了崭新的内涵,充实着我们的心灵。晚秋时节的喇叭河,就在不远的前方,那数不清的高树鹰巢,那庞大的水鹿群,那玉石般的潺潺水流,还有那红透山野的五角红枫与黄栌树,在等待着我们。我在心里默默地道别,再见二郎山,二呀么二郎山。(摘自《光明日报》,有改编)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梦想”指的是百姓对道路平坦易行的渴盼,与上文旧中国百姓常年翻越二郎山备尝艰辛相照应。B.这句话引起下文对修筑公路的劳动场景的描写,尽管条件异常艰苦,解放军依然干得热火朝天。C.“铺平了道路,创造了条件”,百姓的梦想将成为现实,这句话饱含着作者对新中国的深情礼赞。D.新中国为百姓修路与旧中国百姓的“血泪史”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旧中国政府腐败无能的控诉。2.下列对本文语言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二郎山在川地的山脉里,只算作小弟弟”“大渡河,在川地也只算作小妹妹”,两句使用借代手法,写出了四川山川密布的地理特点。B.“吊在半山腰,一个人扶着錾子,一个人挥着铁锤”,“吊”“扶”“挥”,用词准确生动,再现了解放军战士不惧艰险修筑公路的场面。C.“一片接一片的五角枫叶和黄栌叶,深情地红了,默默地点燃于万里长空”,把树叶当成人来写,感情色彩浓厚,极具艺术感染力。D.“那数不清的高树鹰巢,那庞大的水鹿群,那玉石般的潺潺水流,还有那……”运用排比,展现了川藏地区充满生机的独特风貌。3.下列对文中引用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引用《歌唱二郎山》歌词突出了筑路解放军战士的艰辛,同时呼应了前文的描述。B.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凝练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历程,赋予自然山水以崭新内涵。C.引用的歌词和诗歌都具有典雅华丽的语言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诗意色彩和文化韵味。D.引用脍炙人口的作品,能触发读者关于“二郎山”“大渡河”的联想,增强了抒情性。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二呀么二郎山”中的“呀么”带有叹息味道,表达了作者对二郎山险峻陡峭山势的恐惧和无奈之情。B.文中多处使用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不仅使文章充溢着澎湃的激情,也能很好地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C.文章的结尾部分宕开一笔,写“飞夺泸定桥”战斗,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D.本文深情回顾了川藏公路建设者的艰辛历程,歌颂了建设部队在艰辛的劳动中展现出来的顽强勇敢的精神。(2022春·广西·高二统考学业考试)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登临黄洋界贺小林①我对井冈山黄洋界最初的认识,是“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的词句。在这些词句的吸引下,登临黄洋界的想法一直在我的心里萦绕不去。②终于,有机会走进黄洋界。通往黄洋界的山路九曲回肠,两边郁郁葱葱的竹林,沿着蜿蜒的山路一直向上延展。随着高度上升,云雾开始清淡,远处的竹林也变得明晰起来。峰回路转间,黄洋界的雄姿就在前方。③踏上黄洋界,仰望纪念碑。那段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再次在脑海里闪现。1928年8月,驻扎湘、赣两省的敌军合谋“会剿”井冈山。红军凭借黄洋界哨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势天险,利用漫山遍野的毛竹,制作竹钉埋在哨口通向山下的路旁草丛中。同时,将滚木礌石推下山坡,乱敌阵形。战斗中,敌军发动多次进攻,却始终无法接近哨口。大小五井赤卫队、暴动队等群众武装力量埋伏在附近山头,配合红军作战。红军与数倍于己的敌军激战,誓死保卫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④走到当年红军战士阻击敌军的哨口,巨石和木头还在,战壕遗址还在,见证战斗胜利的参天古木还在,沐浴辉煌的那尊迫击炮还在。那载入史册的隆隆炮声,仿佛又在我的耳边响起。这场创造奇迹的战斗,如今已经成为一段经典的历史,为人们所铭记。⑤哨口下,一条崎岖的山路向山谷里延伸。山路狭窄,只容一人行走,齐腰的青草在路两旁恣意生长,有的路段甚至被小草所掩盖。当年,为了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红军将士从宁冈运粮到井冈山上,以防被敌人长期围困。他们正是行走在这条崎岖的小道上,每天都要翻越海拔一千三百多米的黄洋界高峰,并且,是背着或挑着几十斤重的稻谷。由于敌人严密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军民生活异常艰苦,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红军将士依然豪迈乐观地生活与战斗。他们一次次挑粮上井冈,一次次击碎了敌人的围困,无所畏惧地在这陡峭的羊肠小路上创造了历史的奇迹。⑥眼下,黄洋界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开得正艳,一片片,一层层,一簇簇,或远或近,或高或低,恰到好处地缀饰在翠绿的大山中。它们怀着向往蓝天的坚定信念,积攒着自己的力量,不屈不挠地绽放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生机盎然。放眼望去,云雾浓时,山间花海若隐若现;云雾散去,便是一片片壮观的杜鹃花海,一眼望不到边际。那么耀眼,那么烂漫。⑦凝视小路,似乎看到了当年红军在路上行走的身影。先辈们用草鞋踏平了险峻和坎坷,踏出今天的幸福之路。⑧站立哨口,松涛四起。一尊炮依旧稳稳地守着哨口。一座纪念碑,高高地矗立着,肃穆、巍峨……(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5月2日)5.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引用词句,既点明黄洋界吸引作者的原因,也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B.“终于,有机会走进黄洋界”,把作者即将登临黄洋界的激动心情写得真切动人。C.黄洋界阻击战的哨口等遗迹还在,但将士已不在,让作者产生了物是人非之悲。D.文章以一尊炮、一座纪念碑结尾,兼有守卫与铭记之意,意味深长,耐人寻味。6.文章第③段和第⑤段表现了红军将士哪些精神品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7.文中“杜鹃花”这一意象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品味其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2022·广东·高三统考学业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父亲的轮廓麦哲生①父亲一直是我最好的朋友。②每当母亲用一些类似“牙膏未从最尾端挤出”“冰箱门没关紧”“看电视超过半个小时”等等小事向我兴师问罪,并且总是将矛盾转向我的成绩上面去时,我便知道,夜里,父亲又会来到我的房间。③父亲个性之中有一种非常腼腆的特质。他总是等我和母亲睡着以后,才蹑手蹑脚地轻轻扭开门把,走进我的房间,在小书桌的台灯底下压一张纸条。有时,纸条里面还会包着一张五十块钱的钞票。偶尔,在情况较糟的时候,父亲会在纸条上用歪斜支离的字迹写下那句“忍一时,风平浪静”与我共勉。这句话成了我们彼此之间的默契,那表示父亲知道我和他一样敏感而容易受伤的心灵,又遭受了一次无情的考验。父亲识字不多,总是把“风平浪静”写成“风平浪近”,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之间的特殊情谊。④曾经有过几回,父亲来到时我并未睡着,我听到父亲用力握住门把,再缓缓转开的声音,便立刻翻过身面向墙壁眯着眼睛。尽管父亲极力不愿发出声响,我还是听到一双塑胶拖鞋在黑暗中轻轻地向书桌移动,然后是纸张摩擦桌面的窸窣声,父亲迟重的呼吸声……有时,父亲会拉开椅子,把台灯扭开一点点亮,然后坐在我的书桌前沉默不动。离去前,父亲会替我把桌上的书本和作业簿摆放整齐,然后才扭熄台灯。那一刻,我的眼前又恢复成一片黑暗。我从不知道父亲坐在我的椅子上,心里在想些什么;我也从来不敢抬起头来,用一声叫唤,或者一双清醒的目光来打破沉默。我没有勇气,我怕自己会在父亲面前哭了起来。更让我恐惧的是,若是走下床来,看见父亲的眼角也含着泪光默默地坐在我的书桌前,我不知该如何面对。⑤接近联考前一个月的某个夜晚,我正在教室里做考前冲刺,日光灯管把教室照得明亮而冷清,同学们都埋首书桌、互不交谈。我选了一个邻接走廊靠窗的座位,设法让自己专心在书本上。突然,我听到一阵用手指关节轻轻敲打玻璃的声音,抬起头来,父亲的脸出现在窗格里面。父亲必定是不愿吵到其他同学,我悄悄地从座位上站起来,绕到教室后面出去和他会合。⑥我永远记得和父亲并肩坐在空荡、黑暗的体育馆长椅上,心里渴望时光永远停止,或是快速跨过我的情景。父亲先是取出温热的蒸饺和我一起吃,他细心地把白色保丽龙盒子掀开,然后为我撕开卫生竹筷子的封条,我知道那是父亲在夜市入口的小摊上买的,摊子后面是宏光钟表行,隔壁是间杂货铺,杂货铺的天花板上吊着一包包的干鱿鱼和紫菜,老板娘是个扎着一条蓝围裙的胖女人……父亲取出口袋里的餐巾纸放在我前面备用。我知道父亲拙于言辞,在面对生命中难以省略的伤痛时,更无力打破沉默。吃蒸饺的时候,我想起那些蒸饺原先排列在小蒸笼里冒着蒸气的模样;我仿佛看见父亲孤独地走上前去,卖蒸饺的老人从圆凳上站起来,剥下一只保丽龙盒子,再给它穿上一层透明的塑料袋,然后掀开其中的一个蒸笼盖……我想到那些蒸饺原先蹲在竹笼子里高兴地窃窃私语着的样子,我想到这个世界上必定还有类似蒸笼那样温热且快乐的角落。⑦我永远忘不了,那天晚上,他为了避过校门口警卫的询问,索性爬墙离开的那一幕。在那淡蓝色的月光映照下,他奋力攀上围墙,骑坐在墙顶上向我挥手,将手掌划向眉梢,向我行了一个军礼,然后才纵身跳落到校外的小路上。我站在墙内,听到父亲落地的一声轻响,顿时热泪盈眶。(本文有删改)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④段中“我”翻过身装睡,是因为“我”知道父亲会等“我”熟睡后进入房间留纸条,而“我”没有勇气面对。B.⑥段详细描写夜市入口小摊的周边环境,再现了平凡而真实的市井生活,富有生活气息。C.文中的父亲性格腼腆,沉默寡言,做事谨慎小心,时常用纸条与“我”交流沟通。D.文章以“父亲的轮廓”为标题,是因为文章未对父亲进行细致描绘,呈现给读者一个模糊的形象。9.⑥段中“吃蒸饺的时候”的想象,反映了“我”怎样的心情?10.什么说“父亲一直是我最好的朋友”?请结合全文分析。(2022秋·山西·高三统考学业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原上有骏马何鸿苍穹之下,勇士越野车离巴颜喀拉山脚下的军马群越来越近。这是海拔4100米的巴塘草原,四周拱卫着连绵的雪山。眺望草原深处,可以看到马群。是的,那远远的几簇与天空相接、缓慢有序地游移在大地上的褐色“云团”,应该就是骑兵连外训营地的军马群了。半开的车窗冲进来一股大风,猛力地撕扯我系在脑后的马尾长发。窗外,有个高大的黑影突然一闪而过,我和车上另一位女孩不约而同一起欢呼:“马!军马!”越野车停在了一道长长的沟壑前。草滩上,两名身披宽大迷彩雨衣的战士各牵着一匹马,踩着泥泞的草地,向我们走来。战马,真正的战马!我们幸运地得到特许,经骑兵班长的指教,骑上了配鞍的军马。一切来得有些突然。我几乎难以相信,自己真的骑在一匹黑色战马结实的背上抓着缰绳。黑马甩了甩浓密的马尾,平和地凝视着远方,那棕黑晶莹的眸子映衬出圣洁的雪山之巅。我眼底一热,眼角竟然滚下一行泪水。我们到来的这个时节,草原上的各种植物渐次醒来。先冒出来的绿色小草装扮着荒芜的大地。裸露的沙土上,一簇簇、一团团地盛开着白色的蒲公英。这时候,我注意到那位满身尘土的战士一直在马侧面两米开外徒步跟着,他应该是我平生见到的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骑兵。“它,有没有名字?”我虽然不善言辞,此刻还是觉得应该和一名真正的骑兵说点什么。“它是53号。”“53号?”听到黑马并没有名字,我不免有些怅然。“它多大了?”我不甘心地问。“23岁,算是老马了。”骑兵解释道。一匹老马,难怪这么温顺。我恍然明白他们刚才为什么牵马走来,而不是骑马过来。“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唐朝诗人戎昱在塞上曾写下这样的诗句。去年秋天,在重庆我看了英国舞台剧《战马》。那匹名叫乔伊的老马从战场归来时已是奄奄一息,主人为寻找乔伊参战负伤,双眼失明;硝烟未尽,咫尺天涯,主人在绝望的思念中吹响了伴随他们成长的哨音,乔伊奇迹般挣扎着重新站起来,循声走向主人……剧中主题曲一直萦绕在我心底,保持着一种新鲜而锐利的力量。53号马在一块青草旺盛的地方,步子停了下来。我下意识地拉紧缰绳想要它往前走。年轻的骑兵上前来说:“我来牵它走吧。嗯,要不就在这让它吃会儿草吧。”我意识到他是心疼马,又或许是我们这些来访的作家、记者耽误马吃草了。而且,年轻骑兵在草地上一直跟着马走了这么久,我也于心不忍。“放马不枯燥吗?”“不!其实很有趣的,马也有感情的。”“马有感情?”对陌生新鲜的事情,我习惯打破砂锅问到底。年轻骑兵一说起自己的马,就打开了话匣子。他说:“我遇到过这样一匹马,平时训练的时候,过障碍它总是过不去。可我一点都没嫌弃它,也没有因为我们训练不过关就责骂它一句,还是一直对它好,精心护理它。在最后考核的时候,不知怎么地,那一天它突然就能过去了,给我一个很大的惊喜……”我惊奇地望着这名年轻的骑兵。他头顶是辽远的天空,岩石般的云层在大风的推动下翻涌变幻。他的身后是上百匹威武的战马,正在生机勃勃的草原上无比惬意地啃着青草。骑兵黝黑皲裂的脸上,有了几道绽放的笑纹。“那,你们怎么吃饭?”“呵呵,在草原上,马可比人重要!我们吃不吃都没什么,马一定得吃饱。”他又严肃起来,认真地说,“马吃不饱很快就会瘦。马瘦了就容易生病,抵抗不了草原上漫长的冬天。”“你二十几了?”我随口一问。“明年就20岁了。”骑兵说。我下意识地仔细打量了一下他。高原上的战士常常风餐露宿,加之强烈的紫外线照射,确实显得比实际年龄大一些。云层里翻滚着高原上独有的敬畏与忧伤,空旷与寂静揉捻在一起,静静陪伴着骑兵与马群。不知什么时候,我眼里不可抑制地滚动着热泪。我相信,每一名寂寞的骑兵都在等待一种新的召唤,他们时刻准备着。(节选自《解放军报》)1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战士一直在马侧面两米开外徒步跟着”,是因为不信任“我”的骑术,要保护“我”的安全。B.战马没有名字,骑兵也没说出自己的名字,作者意在说明战马和骑兵是默默奉献的边疆守卫者,同时也说明骑兵是个不善言辞的人。C.“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作者引用唐代诗人戎昱的诗句,表现了战士面对老马的伤感。D.“一种新鲜而锐利的力量”,“新鲜”指马与人的情感让人意外,“锐利”指这种情感深入灵魂。12.“我眼底一热,眼角竟然滚下一行泪水”“我眼里不可抑制地滚动着热泪”请简要分析“我”两次流泪的主要原因。13.结合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在文中插入“英国舞台剧《战马》”的内容。(2022秋·河北·高二统考学业考试)阅读下面的学生习作,完成下面小题。走好自己的路人生就好似一条路,在千万条道路当中,你选择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这条路人潮汹涌,你要走下去;这条路寂寥无人,你也要走下去。这条路平坦宽阔,你要走下去;这条路崎岖狭窄,你也要走下去。走好自己选择的路,你要充满自信,还要忍受孤独,更要无惧无畏。走好自己的路,你要充满自信。()人活着,就要满怀自信,充满对成功的渴望,坚定赢得美好未来的信念。①当下,是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因此人的自信心显得尤为重要。②自信决定着事业的成败。只有拥有信心,才有赴海蹈火、百折不挠的斗志。前方,纵然是千山万水、峭壁悬崖,也一样能到达目的地;前方,纵然是暴风骤雨、山洪猛兽,也一样能争取到胜利。人生,有自信相伴,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走好自己的路,你还要忍受孤独。孤独是一种难以到达的境界。“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不落俗套,遗世独立,孤独让我们拥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美。________叔本华孤独一生,无人陪伴,但正是孤独促使他在哲学的世界里徜徉,③成为德国和世界著名哲学家,开创了属于自己的非理性主义哲学的道路。梵高,一生名利皆空,饥苦交加,备受冷眼。尽管如此,④他享受孤独,为了热爱的事业废寝忘食,给世间换来艺术的辉煌,成为独树一帜的绘画流派。他们都通过忍受孤独,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走好自己的路,你更要充满勇气。一个人走在路上,最挑战你的意志的,是路上的艰难困苦。当一个障碍拦在你的面前,没有勇气,你将如何战胜它呢?海伦·凯勒有86年的光阴是在听觉和视觉的缺失中度过的。面对这样的人生艰难,她选择鼓起勇气,直面人生的挑战。勇气,是海伦·凯勒战胜困难的利器,在勇气的支撑下,人生的每一秒都充满了无限可能;她学会了唇语,开始与人交流,学会了骑车、划船……面对困厄,她冲破黑暗的桎梏,勇敢地面对挑战,把潜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人生,是一段充满坎坷与曲折、挫折与挑战的旅途。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永无波浪。但是,只要坚定地走下去,走好自己的路,你一定能看到最美的风景。14.某同学打算在文中括号处引用一句名言,来增强论点的说服力,下列名言引用恰当的一项是(
)A.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B.屈原说:“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C.欧阳修说:“任人之道,要在不疑。宁可艰于择人,不可任而不信。”D.李白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5.用于举例论证的素材在进入文章时,需要进行必要的剪裁加工,使语言凝练且契合论点,与文章融为一体。某同学打算把马尔克斯的素材作为论据,放在文中横线处,下列剪裁加工最得当的一项是(
)马尔克斯是哥伦比亚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也是一位享誉全球的作家。他奠定了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更是20世纪文学的标杆性人物。马尔克斯在创作《百年孤独》的时候,自己一个人住在一所破旧的公寓,连续18个月没有出门,放弃了所有的娱乐。由于忙于写作,他变得邋遢不堪,毫无形象可言。这一切的艰难和迷惘,造就了一个坚韧的天才马尔克斯。当然,《百年孤独》也成就了马尔克斯,使他登上了诺贝尔文学奖的领奖台。A.马尔克斯在破旧清冷的公寓中,把孤独当做一杯美酒啜饮,忘我地写作,甚至连续18个月将自我封闭。正是马尔克斯的孤独成就了鸿篇巨著《百年孤独》,使他登上了诺贝尔文学奖的领奖台。B.马尔克斯因为魔幻现实主义文学而成为20世纪文学的标杆性人物。他在破旧清冷的公寓中,连续18个月沉浸在孤独中,一心构建《百年孤独》这一鸿篇巨著。最终,这部作品让他登上了诺贝尔文学奖的领奖台。C.马尔克斯深知时间的宝贵,他连续18个月没有出门,放弃了所有的娱乐,把自己的时间都泼洒在写作上面。正因为珍惜时间,最终他凭借《百年孤独》登上了诺贝尔文学奖的领奖台。D.马尔克斯在创作《百年孤独》的时候,住在一所破旧的公寓,放弃了所有的娱乐。由于忙于写作,他变得邋遢不堪,毫无形象可言。这一切的艰难和迷惘,造就了一个坚韧的马尔克斯,使他登上了诺贝尔文学奖的领奖台。16.这篇习作存在一些逻辑错误,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逻辑错误分析和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A.①句,推理不合逻辑,“因此”前后的内容不存在因果关系,可将“科技迅猛发展”改为“人才济济,竞争激烈”。B.②句,“事业的成败”包含“事业的成功”和“事业的失败”,两个判断前后矛盾,违反了矛盾律,可改为“自信与否决定着事业的成败”。C.③句,“德国”和“世界”两个概念的外延明显不同,用“和”连接,属于并列不当,可将“和”改为“或者”。D.④句,最后一个分句承前省略主语“他”,而“他”与“流派”两个概念间没有相容关系,可改“绘画流派”为“画家”。2021年汇编2021年汇编(2021秋·贵州·高二统考学业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燕园树寻宗璞①燕园的树何必寻?无论园中哪个角落,都是满眼装不下的绿。这当然是春夏的时候。到得冬天,落叶树木剩了杈桠枝条,各种姿态,也是看不尽的。②先从自家院里说起。院中的三棵古松,是“三松堂”命名的由来,也因“三松堂”而为人所知了。世界各地来的学者常爱观赏一番,然后在树下留影。三松中的两株十分高大,超过屋顶,一株是挺直的;一株在高处折弯,作九十度角,像个很大的伞柄。撒开来的松枝如同两把别致的大伞,遮住了四分之一的院子。第三株大概种类不同,长不高,在花墙边斜斜地伸出枝干,很像黄山的迎客松。③院中还有一棵大栾树,枝繁叶茂,恰在我窗前。从窗中望不到树顶。每有大风,树枝晃动起来,真觉天昏地暗,地动山摇,有点像坐在船上。这树开小黄花,春夏之交,有一个大大的黄色的头顶,吸引了不少野蜂。④后院有一株老槐树,比松树还要高大。老槐树下,如今是一畦月季,还有一圆形木架,爬满了金银花。老槐树让阳光从枝叶间漏下,形成“花荫凉”,保护它的小邻居。⑤出得自家院门,树木不可胜数,可说的也很多,只能略拣几棵了。临湖轩前面的两株白皮松,是很壮观的。它们有石砌的底座,显得格外尊贵。树身挺直,树皮呈灰白色。俄文楼前有一株元宝枫,是涂抹秋色的能手。燕园中枫树很多,数这一株最大,两人才可以合抱。它一年一度焕彩蒸霞,使这一带的秋意如醇酒,如一曲辉煌的钢琴协奏曲。⑥杨柳极为普通,因为太普通了,人们反而忽略了它的特色。未名湖畔和几个荷塘边遍植杨柳,我乃朝夕得见。不管湖水是丰满还是低落,是清明还是糊涂,柳枝总在水面低回宛转,依依不舍。“杨柳岸,晓风残月”,岸上有柳,才显出风和月,若是光光的土地,成何光景?它们常集体作为陪衬,实在是忠于职守,不想出风头的好树。⑦银杏不是这样易活多见的树,燕园中却不少,真可成为一景。临湖轩下小湖旁,七棵巨人似的银杏树站成一排,挡住了一面山。这两年,它们的叶子不够繁茂,已经不像从前那样有气势了。树下原有许多不知名的小红树,和大片的黄连在一起,真是如火如荼,现在莫名其妙地消失了,大概给砍掉了。这一排银杏树,一定为失去了朋友而伤心罢。⑧砍去的是寻不到了,但总有新的在生在长,谁也挡不住。(节选自《宗璞散文》,有删改)1.下列对第①段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句子采用反问的语气,强调燕园的树多。B.点出“燕园”“树”和“寻”,照应标题。C.暗示寻的不只是树,更是某种精神和生命。D.句子巧用反问,强化了作者寻树的决心。2.下列对第⑦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因银杏树失去了如火如荼的小红树和黄连,既伤心又愤怒。B.写银杏树“伤心”,实际表达的是作者的伤心及对树消失的惋惜。C.写银杏树“伤心”,实际表达的是银杏树失去朋友的极大遗憾。D.银杏树“伤心”,表现它的重情重义,与其他树相比更值得珍爱。3.下列对第⑤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园树虽多,但作者只从树身、树皮等方面描写两株白皮松和一株元宝枫。B.写白皮松“有石砌的底座”,既表现了它受人重视,又凸显了它“格外尊贵”。C.将元宝枫比作“涂抹秋色的能手”,表达了作者对元宝枫由黄红转青绿的赞美之情。D.“秋意如醇酒,如一曲辉煌的钢琴协奏曲”,写出了作者为秋意而陶醉的美妙感受。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三松堂因三棵古松而闻名,备受世界各地的人们关注。B.老槐树保护的小邻居,指的是月季和爬满木架的金银花。C.杨柳极为普通,湖边、荷塘随处可见,人们常常忽略它。D.易活多见的银杏树站成一排,枝繁叶茂,非常有气势。5.下列对选文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紧扣“寻”,始于“寻”,终于“寻”,结构严谨,浑然一体。B.选文写了众多树种,有详有略,柳树因太普通,所以写得最简略。C.选文蓄势充分,盛赞美好生命,揭示了“新生命不可阻挡”的道理。D.选文于平实的叙述中运用比拟等手法,语言亲切朴实,形象生动。(2021·云南·高二统考学业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激越张钰①河流乃生命之源,孕育了万物。它随遇而形,姿态万千,在奔流、迂回、封冻、冰释中,释放生命活力。其活力,有着依山蜿蜒的静默,侧面绕行的隐忍;有时是蓄势待发的开弓箭,有时是水石相击飞溅浪花的炫舞。②水,亦静亦动。静如处子,动如脱兔。曾目睹晨曦中的喀纳斯湖,湖面宁静,宛如群山镶嵌的一颗碧绿宝石,也像睡美人静卧群山之中,这是水的静幽。而七月多雨,岷江河水突涨,水浑浊,黑褐色,河流湍急,宛如一匹脱缰的野马。这个时节,喜欢去河边与哥哥比拼打石漂。水的汹涌,还有石块在浪尖上穿梭、跳跃,便是水的激越。③一位去过金沙江虎跳峡的朋友对我说:“要想领略水激情演绎的极致,感受水生命力的激越,唯有走近虎跳峡。”我想,这虎跳峡大概会有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朋友说金沙江虎跳峡险滩激流,因独特壮丽雄伟之地形地貌和神奇瑰丽的边地景色而具有鲜明特色。其河床突变狭窄,江面由200米锐减为20余米,江水漩涡暗生,波涛汹涌,浪花飞溅,因此,就有了“东方第一峡”的美称。④今天,我终于走近了金沙江虎跳峡。⑤位于长江上游云南境内的虎跳峡,与丽江古城仅玉龙一山之隔。据记载,峡谷深度近3900米,落差220米,最窄处仅有20米左右。左岸香格里拉的哈巴雪山与右岸丽江的玉龙雪山,两山夹峙,双峰欲合,绝壁擎天。从中穿越而过的便是金沙江。江中横卧一斑驳黛青的巨石,便是“虎跳石”。⑥这“虎跳石”的千古美名源自一个传说。传说猛虎下山,借此石之力,腾空而跃。目睹如此激越的江水,我疑惑猛虎真能一跃而过。另一传说认为此巨石代表着阻挡爱情的势力。我喜欢这个更为动人的传说:有一位名叫金沙的姑娘长大后,父母欲将她嫁与他人,而她的意中情郎是东海王子。金沙在出嫁的当日夺门而逃,母亲急派她的兄弟哈巴、玉龙追堵。两兄弟最终没能拦住金沙,就变成了哈巴、玉龙两座雪山,两山之间的峡谷就成了“虎跳峡”。金沙姑娘跋山涉水的路途就成了金沙江,而途中遇到的各方妖魔鬼怪就成了虎跳峡中挡道的顽石。那水拍巨石而飞溅的朵朵晶莹浪花,象征着金沙姑娘为了爱情果敢、无畏的精神。⑦你看,惊涛拍石、浊浪翻滚,卷起千层雪,江面万千簇拥的浪花你挤我撞,争先恐后腾空而起。浪花的颜色,浓似米色珊瑚,淡白如雪花。浪花尽染夕阳的余辉、晶莹剔透。蓝天白云成为浪花最美的背景舞台。那情景正如“巨灵劈不到,江自破山行。无雨云常湿,如雷石乱鸣。落涛和地卷,飞瀑撼天惊”(清代诗人木正源)。激流险滩冲击着我的视觉,震撼着我的心灵,我身体里的血脉因江水奔腾而激越,耳鼓膜因江水咆哮而震荡,心随浪花的飞腾而起舞。我抓住相机,定格水的生命活力,感受水的精神魅力。那时候,我深切体会到了朋友描绘的虎跳峡的磅礴气势,内心充满了江水带来的震撼之感。⑧我想:如果一个孤独的灵魂,或是一颗抑郁的心,面对这如雷涛声,这惊天动地的激越豪情,他生命藏匿的热力一定也会被激发出来,他会陶醉在这自然界迸发的和人生命活力的壮美之中。⑨我缓缓离开水岸,金沙江虎跳峡浪涛之声,仍在耳鼓回荡,其激越的生命活力融入我的精神与魂魄中,我想着水拥有一颗迁徙的灵魂,它以激越的情怀,以跌宕多姿的壮美,演绎了我的人生体会。它永远不知疲倦地寻找和奔走,以自己最至性至美的情怀,纵情生命之力。它仿佛那狂放奔腾的骏马,引领我们对生命的热爱。我深切地感觉到,这激越的浪涛之声,给人们打开了一个认知与感悟世界的美丽视野。(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对比描写了水的静、动两种状态,引出了下文对虎跳峡的描写。B.文章在叙述、描写中多处使用到数据,有力突出了虎跳峡地势的险峻。C.第⑥段引用关于虎跳峡的神话传说,增添了文章的神秘感和文学色彩。D.第⑦段引文“无雨云常湿”生动形象地描写出虎跳峡声响如雷的特点。7.阅读文章第①段,简要归纳作者描写了河流的哪些特点?8.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⑦段画线句子。9.作者说“激越的浪涛之声,给人们打开了一个认知与感悟世界的美丽视野”,试结合本文并联系现实谈一谈你对“激越”的理解。(2021秋·四川·高三统考学业考试)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呐喊》自序(节选)鲁迅S会馆里有三间屋,相传是往昔曾在院子里的槐树上缢死过一个女人的,现在槐树已经高不可攀了,而这屋还没有人住;许多年,我便寓在这屋里钞古碑。客中少有人来,古碑中也遇不到什么问题和主义,而我的生命却居然暗暗的消去了,这也就是我惟一的愿望。夏夜,蚊子多了,便摇着蒲扇坐在槐树下,从密叶缝里看那一点一点的青天,晚出的槐蚕又每每冰冷的落在头颈上。那时偶或来谈的是一个老朋友金心异,将手提的大皮夹放在破桌上,脱下长衫,对面坐下了,因为怕狗,似乎心房还在怦怦的跳动。“你钞了这些有什么用?”有一夜,他翻着我那古碑的钞本,发了研究的质问了。“没有什么用。”“那么,你钞他是什么意思呢?”“没有什么意思。”“我想,你可以做点文章……”我懂得他的意思了,他们正办《新青年》,然而那时仿佛不特没有人来赞同,并且也还没有人来反对,我想,他们许是感到寂寞了,但是说:“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是的,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于是我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记》。从此以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每写些小说模样的文章,以敷衍朋友们的嘱托,积久了就有了十余篇。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至于我的喊声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顾及的;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在《明天》里也不叙单四嫂子竟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因为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至于自己,却也并不愿将自以为苦的寂寞,再来传染给也如我那年青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这样说来,我的小说和艺术的距离之远,也就可想而知了,然而到今日还能蒙着小说的名,甚而至于且有成集的机会,无论如何总不能不说是一件侥幸的事,但侥幸虽使我不安于心,而悬揣人间暂时还有读者,则究竟也仍然是高兴的。所以我竟将我的短篇小说结集起来,而且付印了,又因为上面所说的缘由,便称之为《呐喊》。一九二二年十二月三日,鲁迅记于北京。10.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序言回顾了创作《呐喊》的背景和缘由,字里行间隐含着作者对民族未来的忧思。B.寓居会馆的鲁迅想要远离社会现实,他抄写古碑消磨时光,希望排遣内心的苦闷。C.金心异的到访打破了作者沉寂的生活,使他意识到毁坏铁屋并非没有价值和希望。D.《新青年》没有引起民众的特别关注,鲁迅由此产生了创作《狂人日记》的念头。11.鲁迅为什么将小说命名为《呐喊》?结合文本简要作答。12.什么是“曲笔”?运用“曲笔”是否降低了鲁迅小说的艺术价值?请简要分析。(2021秋·广东·高三统考学业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初雪黛安①隐隐地,依稀地,沙沙沙,沙沙沙,仿佛我的耳边有风吹着一蓬枯草。望窗户,黑里晕开了一珠微白,好像挂了满窗的梧桐花。想接着睡,沙沙的声音更密实了,是什么?我裹上棉袄溜下床,摸索着拔下门闩,开门,哦,满院子飞舞着雪花!地,屋顶,树枝,都白了。什么都这么白净。恍惚泼了一院子的月光。一股冷风挟着雪花灌进来,我一激灵儿,插上门闩,爬到床上。②一下雪,娘就不让奶奶早起床了。娘总说奶奶身子薄,身子寒,是不是薄了一冻就透,所以就寒了?我想问问娘,可是一转身娘就出去了,掐进来一大把柴火,哧——火柴擦着了,柴火点着了。娘从被子底下抽出奶奶的棉袄棉裤,翻过来,偎着火苗来回烤个遍,再翻过去趁热让奶奶穿上,火光一点儿一点儿黯下去了。我一骨碌坐起来,嚷嚷,娘,也烤烤我的嘛!半夜里二姐姐把我的衣裳都拱到地下去了!可是娘说,小孩子身上三把火,哪有烤的!说完就出去给猪喂食去了。我扒着床沿,提溜着棉裤伸长了胳膊自己烤。一下没抓牢,棉裤扑哧一声就掉到灰里了。③雪停了,太阳出来了,村里热闹起来,这样的天大人不必下坡干活了(男人三五成群地吆喝着打扑克、下象棋;女人扎成堆绣鞋垫、纳鞋底;孩子涌到街上堆雪人,打雪仗)。英子来找我踢毽子玩,我拉着她先去小花家看梅花开没开。那株腊梅枝条上果然鼓着许多花苞,焦黄焦黄的。像一粒粒漂亮的纽扣。我们笑着跑出了院子。阳光一缕一缕钻进了棉衣里,身上渐渐暖起来。④我突然想起早晨的事,就向二婶家走,小花和英子也像影子一样紧跟着我。以前,二婶一听小孩子打听事,二话不说,抄起笤帚疙瘩就把我们撵出去。这次没有,而是边哧啦哧啦纳鞋底边说:“唉,妞妞,你奶奶年轻时跟着你爷爷天南地北打仗,可遭罪了。你爹才九岁,你爷爷就没了。你原先有个姑姑,俊得水葱似的!唉,偏偏十八岁染上了疟疾,眨眼也没了。⑤你奶奶和你爹,娘俩儿孤儿寡母的,心里又苦,身子能不糠面窝窝似的?多亏你娘,前脚一探进门槛,就把你奶奶当成自己的亲娘了!比亲娘还亲!猫眼大的小鲫鱼也给你奶奶留着炖汤喝!这会子,没准你娘去麦地里薅菠菜去了,晌午好给你奶奶做打卤面。”我拔腿就走,想看看二婶说的是不是真的。屋后就是麦地,田野白中透着点点绿,我早就看见娘了,她攥着几棵黑绿的菠菜正朝我们走来。田野那么空,那么大,空旷的田野里就娘一个人。娘的衣服上缝缀着几块小碎花朵的补丁,真好看,好像娘走在田野里时,那些花自己跑到娘身上去的。风挎起了她紫红头巾的一个角,娘整天忙得脚不点地,我好像从没仔细瞧见过她的脸。走近了,我突然发现,娘黑眸子核眼的,原来也这么耐看。她问我们杵这里干啥哩,凉风灌热气的,小心肠子疼!说完捉住我们的手就往回走。我任由娘牵着,可是,娘的手指真凉,比风还凉,比雪还凉。⑥自从下过第一场雪,娘每天早晨都要给奶奶烤棉衣,一直到立春。红红的小火苗一蹿一蹿的,火光照亮了我们黑乎乎的屋顶,黑乎乎的墙。我看看奶奶,再看看娘,觉得暖烘烘的春天一直就在我们家里,在某个我看不见的地方。(本文有删改)13.下列对文章的解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①段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初雪的景象和雪的寒冷,为下文的叙事做铺垫。B.③段写了雪后农村的生活场景,丰富了文章内容,同时引起下文C.④段中二婶并没有“把我们撵出去”,说明了二婶不忍心让我们到屋外挨冻。D.⑤段写“我”眼中娘的形象,既写出娘外貌之美,也暗示她心灵之美。14.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什么都这么白净,恍惚泼了一院子的月光。(2)那株腊梅枝条上果然鼓着许多花,焦黄焦黄的,像一粒粒漂亮的纽扣。15.结合全文,谈谈你对⑥段中“我看看奶奶,再看看娘,觉得暖烘烘的春天一直就在我们家里,在某个我看不见的地方”这句话的理解。(2021·广东·高三学业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浙江的感兴我很想追怀自己在浙江的童年,却只记起了一些片段:随着母亲去一个庙里看初期的电影,去曹娥江头看潮水,随着小舅舅到河蚌头石桥边的馆子里吃馄饨,那样好吃的馄饨,后来似乎再也没有吃过。如此等等,连不起来,而且越来越模糊了。于是我怀疑自己是否配称浙江人。这一次到杭州,住在西湖旁边,又有幸去了绍兴,看到鲁迅故居,还在咸亨酒店里喝了加饭酒,并且站在门外吃了一串油豆腐,上面涂了厚厚一层辣酱,吃着吃着,心里感到不管配不配,我是喜欢这乡土的。这里主要的色泽是黑与白,黑的瓦顶,白的粉墙,冲洗得发白的石板路,连木柱子也是黑的,严谨、素净。然而空间是庞大的,人有足够的地方可以移动,物件也是厚实可靠的,像那件大大的厨房里的那口大大的腌菜缸,在朴质的生活里有温厚的人情,正如那三味书屋里,既有严厉老师的戒尺,又有那顽皮学童的小小乐园,在门前的石板路下则是潺潺的流水。水是浙江灵秀所在,是音乐,是想象力。在鲁迅的艺术素描里不是也有这样的黑泥、白石和绿水的配合么?多么朴质,又弥漫着多大的温情!你看他用笔何等经济,总是短短几句话就勾画出一个实实在在的人生处境,而同时他又总是把这处境放在一片抒情的气氛之内。他是最严格的,又是最温情的,这就使得他最平常的叙述也带有余音。富有感染力——他的闰土成了我们一切人记忆中的童年好友。他的乌篷船成为我们每个人梦里的航船,他的忧郁、愤怒和向往也成为几代读者难以排遣的感情。看着绍兴的街道、店铺和水乡景色,我以为我对这位大作家多一点了解了。回到杭州,又是另一番景色,1981年我第一次来,忙于游览名胜,但也抽时间陪一位老友去追寻他年少时代的踪迹。走了一个旧的市区,像是有一家过去很有名的布鞋店,那里依然卖着素净而又雅致的黑面白底的舒服鞋。接着进入一家咸肉店,面前是一条长长的洗得白白的木柜台,上面摆着十几块干干净净的咸肉,随你挑选。这铺子的旧式建筑有高高的屋顶,店堂里空空荡荡的,没有现代肉店那种血淋淋的屠场味道,人们从容选肉,大刀切下去,一段醇厚的咸肉香随之而起。这次重来,我很想再出去看看那些犹有南宋遗风的街道和店铺,却始终不得空儿,只在汽车里匆匆看了一下中心区的主要街道。在我游历过的城市里,我总觉得杭州是最富有中国人情味的,即使车站旁边的闹市也闹而不乱,人行道上人来人往却不拥挤,同时有一些老铺子老字号还以传统的礼貌待客。杭州难分市区与郊外,环湖的大道既是闹市,又因西湖在旁而似乎把红尘洗涤了。任何风尘仆仆的远来人也是一见湖光山色而顿时感到清爽。在阳光下,西湖是明媚的,但更多的时候显得清幽,这次因为就住在湖岸上,朝朝夕夕散步湖畔,总是把湖的各种面容看了一个真切,清晨薄雾下,黄昏夕照里,湖的表情是不同的,沉沉夜色下则只见远岸的灯火荡漾在黑黑的湖水里,千变万化,没有太浓太艳的时候,而是素抹淡妆,以天然而不是人工胜。在湖岸散步的时候,抬起头来,看到了环湖的群山在天边耸起,也是淡淡的那抹青色。然而它们都引人遐想。给了西湖以厚度和重量。没有人能把西湖看的轻飘飘的,它是有性格的,从而我也看到了浙江的另一面:水固然使它灵秀,山却给予它骨气。(取材于王佐良的同名散文)1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书写的是对故乡的追忆和游历,感物寄兴,表达了对浙江性格的体悟。B.作者插叙初次游览杭州的经过,揭示了这座城市日常生活中的传统特征。C.“水”既是浙江灵秀风景的精髓,也是本文组织结构展开叙述的核心线索。D.文章勾勒出一幅融汇了自然山水、风土人情、历史传承等因素的江南图景。17.文中说:“看着绍兴的街道、店铺和水乡景色,我以为我对这位大作家多一点了解了。”请问作者对鲁迅又多了哪些了解?18.作者从湖光山色中感受到西湖哪些特点?(2021·广东·高三学业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只欠母亲赵鑫珊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1955年8月上旬,我一直在期待录取通知书的到来,前途未卜。是否能考取,没有把握,虽然自我感觉考得不错。是否能考取第一志愿第一学校,更是个未知数。不敢有奢望。8月中旬,羊子巷、马家巷一带有几位考生已经接到通知,更叫我心焦——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体验到什么是心焦或焦虑。不安和焦虑也会有助于打碎平庸。邮递员骑着自行车一天送两回信:上午约十点,下午约四点。我是天天盼着决定命运的信件。一天下午,我在马家巷大院内同一群少年玩耍。“赵鑫珊,通知书!”邮递员的叫声。我拆信的手在颤抖。旁边围观的少年首先叫了起来:“北京大学!”中国章回体小说常用这样两句来形容人的幸福时刻:“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我看到母亲的表情是满脸堆笑,为儿子的胜利。第二天,母亲为我收拾行装。一共带两个箱子,一条绣花被子。母亲把一件件衣服放进箱里,并用双手抚平,泪水便滴在衣服上。“妈,你哭什么?我考上了,你应该快活才是!”我这一说,母亲的泪水流得更多,但她没有解释她为什么哭。后来我成长了,读到唐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才渐渐明白母亲为什么暗暗垂泪。母亲不善言辞。她预感到,儿子这一走,在娘身边的日子就不会多。母亲的预感是对的。大学六年,我一共回过三次家。加起来的时间不到两个月。主要原因是买不起火车票。母亲死后二十年,大妹妹才告诉我,我去北京读书的头两年,母亲经常哭,以至于眼睛受伤,到医院去看眼科。听妹妹这样述说往事,我发呆了好一阵子。我对不起母亲!过去我不知道这件事。我后悔我给母亲的信太少且太短。我总以为学校的事,母亲不懂,不必同母亲多说——今天,我为我的信而深感内疚!在校六年,我给母亲报平安的家信平均每个月一封。每封不会超过三百个字。六年来,我给母亲的信是报喜不报忧。这点我做得很好。我的目的很明确,不让母亲为我分心、牵挂、忧愁。按性格,我母亲的忧心太重,不开朗。以下事情我就瞒着母亲:我非常穷,却老说我的助学金很多、足够。去学校报到,母亲东借西借,为我凑了三十元,后来我就再也没有向母亲要过一分钱。当时我父亲已接近破产,家境贫穷。“反右”运动我受到处分,也没有告诉母亲。读到四年级,我故意考试考砸主动留一级,更瞒着她。她也没有觉察,我怎么要读六年。大妹妹问过母亲:“妈,你为什么最喜欢哥?”“你哥是妈烧香拜佛求来的崽。”祖父一共有五个儿子。我父亲是长子。母亲头胎和第二胎都是女儿,不到两岁便夭折。不久,我二婶生了儿子叫赵宝珊,这样一来大家庭的长孙便在二房,不在大房。我母亲的地位大受威胁,遭到歧视。在饭桌上,祖父常用讽刺的口吻,冷言冷语敲打我母亲:“先长胡子的,不如后长须的。”意思是二婶后来者居上,先得了儿子,我母亲落后了。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重男轻女,母以子贵现象很严重。母亲忠厚、老实,只好把眼泪往肚子里咽。她偷偷地去万寿宫拜佛,求菩萨保佑赐给她一个儿子。不久我出生了。我刚四岁,母亲便让我读书、发蒙,为的是赶上大我两岁的宝珊。所以整个小学、中学,我和堂兄宝珊都是同年级。母亲的良苦用心只有等到我进了大学才知道。母亲说:“你为娘争了口气!”离开家乡的前一夜,母亲舍不得我,抱着我睡。当时我十七岁。其实自我出生,从没有离开过娘。好在我走后,还有弟弟妹妹在母亲身边。我这个人,活到今天,谁也不欠,只欠我母亲的,没有能在她身边侍奉她八年、十年,使我深感内疚。(有删改)19.下列对这篇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临行前,母亲暗暗垂泪是因为她明白儿子这一走,等待她的将是聚少离多的苦闷日子。B.上了大学,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更为了证明自己的独立,“我”没再向母亲要过一分钱。C.散文用朴实自然的语言、真挚动人的情感勾勒出一个充满内疚和忏悔之情的儿子对母亲忏悔式的追忆。D.“我”收到通知书时,母亲满脸堆笑,为儿子的胜利感到欣慰,为自己的良苦用心感到满足。20.文章开头“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这句话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21.在文中作者多次用细节描写追忆母亲,请举例,并说说分别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2021·广东·高三学业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雅舍思雅唐韧来到北碚居住,听说雅舍还在,很惊讶。因为印象中的雅舍,在四十年代初梁实秋先生笔下已是不堪风雨,更兼鼠子们多年啮盗,即使存留,亦应是废墟一抔了。来到它跟前,始知今日雅舍,并非缀补翻盖的老屋,应称之为“雅舍遗址纪念馆”才是。这雅舍和当年阅读所得的雅舍自然很是不同。仿佛当年那个雅舍是某僵手滞足的文人草成的一幅字,被丢置墙角多年,现在拾起除尘熨平装裱,悬于壁上。先生后来从这间雅舍走向台湾,走向西雅图,走过程季淑,走过韩菁清……蔚为大家的后事,全收集进雅舍里,倒冲淡了雅舍先前的气息。所谓先前的气息,我指的是一种矮檐之下人不矮的肃挺之雅。一间“四根砖柱,上面盖上一个木头架子,看上去瘦骨嶙峋,单薄得可怜;但是顶上铺了瓦,四面编了竹篱墙,墙上敷了泥灰”的房子,一间“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的房子,却赞它“有个性就可爱”,还以“雅”名之,透着倔强,仿佛说你逼我背井离乡,想看我狼狈吧!我偏在这烂房子里雅给你看。在这间雅舍里,他趣说社会生相,应该还练习着给老舍做捧哏说相声。“雅”本一轻词小词,至此,重了大了,可属“大雅”之列。战乱贫乏时期的“雅”在今人看来也许不过是迫于无奈,真的大雅应该在安定繁荣后出现。但今天还是有人叹息诗歌没了大雅。2009年谢冕先生到西安,借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说诗歌的大国气象绝不是刻意、随意造出来的,它来自诗人的大视野、大境界。谢先生不说君王行猎霓裳羽衣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研成果成果转化
- 装修设计师的工作总结
- 房地产行业设计师工作总结
- 2024年爬山安全教案
- 2024年计算机应届生简历
- 农田租赁协议书(2篇)
- 2024年苯噻草胺项目营销方案
- 《赣州市国家税务局》课件
- 乌鲁木齐市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政治试题(解析版)
- 甘肃省部分学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专项训练 作图题(含答案)
- 物业品质督导述职报告
- 2024年山东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疗愈行业现状分析
- 北京海淀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数学试卷
- 2023年安全总监年终工作总结
- 浙江省杭州拱墅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 以消费者为中心:提升营销效果的技巧
- 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末复习计划
- 兽用疫苗管理制度
- 2023瑞幸员工合同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