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同步检测(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1_第1页
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同步检测(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1_第2页
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同步检测(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1_第3页
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同步检测(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1_第4页
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同步检测(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同步检测(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逻辑的力量》同步检测(文字版|含答案)

一、选择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逻辑:一种文化和精神

朱建平

人是一种理性的动物,但人对作为理性的核心成分的逻辑的了解还十分有限。正因如此,逻辑不是被戴上神秘、深奥、抽象的光环,被敬而远之,就是被轻蔑地视为虚无、刻板、教条、缺乏活力。很多人没有受过基本的逻辑训练,任凭外部刺激指导自己的行动。但对于对人类历史发展真正起作用的人来说,观念的力量尤为重要,而观念的运作正是一种逻辑运作。可见,具备良好的逻辑素质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对于应对复杂多变的世界,进而提升现代生活的人文精神非常重要。

逻辑不仅是一门独特的科学,还是一门奇异的艺术。科学在知的方面使理性臻于完善,艺术在行的方面使理性臻于完善。从这一意义上讲,逻辑的目的就是艺术的目的。然而,除非逻辑既是一门艺术,同时又是一门科学,否则这一目的是不能达到的。人类理智的本性就是要成为理性。对于人来说,理智生活是一种发展着的东西。理性并非意味着不会犯错。人类理性的活动是推演性的,而推演活动又是一种生产性的或构造性的活动,理性并不保证它在生产或构造中不会出错,它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定义或划分,推理会出现瑕疵,思想会产生混乱。自在的理性需要一种逻辑的力量来克服它的这种先天的不确定性,从而使理性的德行臻于完善。从这种意义上说,逻辑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逻辑不仅仅是科学,是艺术,还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激发、促进、鼓舞和驱使人们将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并尽其所能地去探求和确立已经确立的知识的最深刻和最完美的内涵。公理化的逻辑体系表达出人类对臻至完美的理论所应当具有的形态的认识和向往。其中逻辑公理的选择体现出人们对理论本身的最深思熟虑的判断和洞察力。逻辑规则和定义体现出人们为追求无可置疑的结论而对推论施加的严苛条件。推理链条的环环相扣反映出人们对思维编织的精细严密的要求。从公理出发,一些简单的定理立刻就能得到证明,这些定理进而成为那些更深奥的定理的基石。这样一座精美的大厦就严密地建立起来。可以想象,如果将一个理论中所有的论证一一抽出,那么这一理论就会因只剩下一堆描述性语句而坍塌,理论的结构性力量和活力由此丧失净尽。而一个确立了逻辑有效性的理论意味着它获得了一种逻辑的品行,它因逻辑而变得简洁、精美、严格、强大,内部和谐、外部精巧、经久耐用。

逻辑能力是存在于人的大脑中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由于这种能力是通过对世界的领悟内化而成的潜在逻辑,因此它具有某种“自然习得"甚至“与生俱来”的性质。但它同时也具有模糊性、直觉性和不确定性,要使这种潜在的逻辑发展成为一种具有深刻性、确定性、批判性和反思性,在语言表达上具有清晰性、规范性、一致性和相干性的显逻辑,就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强化逻辑训练。

(有删改)

下列关于第二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知与行的角度看,逻辑既是一门独特的科学,又是一门奇异的艺术,科学和艺术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理性臻于完善。

B.逻辑的目的可以成为艺术的目的,但前提是逻辑是艺术同时也是科学,否则这一目的是不能达到的。

C.人类自在的理性存在一种先天的不确定性,需要用逻辑的力量克服这种弊端,从而使理性的德行臻于完善。

D.人类理性的活动是生产性的或构造性的,常常会做出错误的定义或划分,推理会出现瑕疵,思想会产生混乱。

二、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生活中,有人喜欢高谈阔论,有人习惯低声细语,有人说话绵里藏针……无论是日常攀谈还是发言,语言都可谓交流的工具、思维的载体,释放出智慧与力量。语言的力量,首在言之成理。就拿开会发言来说,一个人的讲话能引起共鸣、激荡人心的原因,是由于相关语言都找到了恰当的支点,在事实和逻辑层面无懈可击,有。

语言的力量,贵在言之有德。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讲往往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纵观,誓言“舍身为国"、发出惊人之语者不在少数,他们终能流芳千古,为民族精神注入生动元素。反观那些“两面人”、投机者,纵然信誓旦旦、巧舌如簧,由于没有人格的光亮,缺少修养的支撑,说出来的话自然无法令人。

语言的力量,亦在言之共情。《文心雕龙》有言,“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话语真情充沛、逻辑严谨,自然能生发出直抵人心的力量。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正式创造力社会现实折服

B.郑重创造力社会现实信服

C.郑重说服力历史长河折服

D.正式说服力历史长河信服

3.文中划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个人的讲话能引起共鸣、激荡人心的原因是相关语言都找到了恰当的支点

B.一个人的讲话能引起共鸣、激荡人心的原因,是由于相关语言都找到了恰当的支点

C.一个人的讲话能激荡人心、引起共鸣的原因是相关语言都找到了恰当的支点

D.一个人的讲话能激荡人心、引起共鸣的原因,是由于相关语言都找到了恰当的支点

4.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语言的真义,又何尝不是行文的典范?

B.这不仅是行文的典范,而且是语言的真义。

C.这既是语言的真义,又是行文的典范。

D.这是行文的典范,又何尝不是语言的真义?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各题

谜语文化渊远流长,是我国汉文化的璀璨明珠。谜语主要指暗射事物①文字等供人猜测的隐语,也可引申为蕴含奥秘的事物。谜语由谜面,谜目,谜底构成,谜面为载体、线索,谜目为限定范围,谜底为答案。史料表明,大约在奴隶社会,先民们已开始用隐晦曲折的歌谣来表达思想感情。民间谜语除少量的字谜外,大都以事物的外表特征入谜,称为“事物谜”,事物谜的谜面多用拟人、比喻、夸张等形象化手法拐弯抹角地描绘事物特征,②;选择合辙压韵的歌谣,语言通俗,琅琅上口,适合③。另一种是“文义谜",也就是常说的灯谜,灯谜,又叫“文虎”“灯虎"。它的制作利用了中国汉字的一字多义、一宇多音、笔画组合、摩状象形等④,通过会意、别解、假借、用典、拆字等手法,使谜面和谜底在字义或字形上相扣合。谜语始于黄帝时代,历经数千年演变发展,清朝中期以后,进入成熟期,追求谜语扣合的严谨,摒弃冗长拖沓的面句,崇尚以大众熟悉的成语或通俗语句为面,极大地扩宽了谜路,促进了谜语的普及。

5.文中加点字的字形和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拐弯抹(mò)角摒(bǐng)弃渊远流长

B.琅琅(láng)上口载体(zài)引申

C.冗(yǒng)长拖沓隐晦(huì)摩状

D.供(gòng)人猜测曲(qū)折压韵

6.依次填入横线中的词语和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或人们通过推理、联想来猜中它传诵音、形、义变化的特点

B.和供人们通过联想、推理来猜中它传颂音、形、义变化的特点

C.和人们通过联想、推理来猜中它传颂义、音、形变化的特点

D.或供人们通过联想、推理来猜中它传诵义、音、形变化的特点

三、填空题

7.判断下列论证结果的正误,并简要分析。

(1)根据温度计的读数,可知这个人发高烧了。如果一个人患肺炎,那么他就会发高烧。因此,如果一个人发高烧,那么这个人可能患肺炎。()

(2)中亚的乌兹别克斯坦和我国的塔里木河谷地带都具有类似的自然条件:日照时间长,霜期短,降水量合适,灌溉条件好。乌兹别克斯坦能种植长绒棉,而且其质量上乘,因此,塔里木河谷地带也能种植长绒棉,而且长绒棉的质量也会不错。()

(3)为了了解某市市民收看本市电视台早间新闻的情况,一个由大学生组成的调查小组向该市39所大学的教师发放了一份调查问卷。通过对回收问卷的统计,得出样本中早间新闻的收视率达到72.3%,因此,该调查小组认为,该市有72.3%的市民收看本市电视台早间新闻。()

(4)张玉忠是四川人,他爱吃辣椒;李华新是四川人,他也爱吃辣椒;陈建业是四川人,他更爱吃辣椒;我碰到的许多四川人都爱吃辣椒。所以,所有的四川人都爱吃辣椒。()

(5)氦是稀有气体,氖是稀有气体,氩是稀有气体,氪是稀有气体,氙是稀有气体,氡是稀有气体,是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氡和是元素周期表中零族的所有元素,所以,零族的所有元素都是稀有气体。()

(6)甲:“是爱因斯坦而不是爱因斯坦的父亲发明了相对论,因此,儿子比父亲聪明。”乙:“根据你的逻辑,我也可以证明父亲比儿子聪明,因为,是爱因斯坦而不是爱因斯坦的儿子发明了相对论。()

四、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想象、联想和抽象是催生精密科学诞生初期阶段的重要思维方式。创新首先应该有想象、联想和抽象能力。摩根说过:“数学发明的动力不是理性,而是想象。"以严密逻辑为基本特征的数学尚且如此,其他的就更毋庸置疑了。

恰如贝弗里奇在《科学研究的艺术》一书中所指出的:“想象力之所以重要,不仅在于引导我们发现新的事实,而且激发我们做出新的努力,因为它使我们看到有可能产生的后果……但梦想和猜测若无推理使它们作有益的用途,也只是胡思乱想而已。”同时,他也指出:“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想象力虽是灵感的源泉,但如不受到训练,也可能酿成危险;丰富的想象力须用批评与判断来加以均衡。"对于科学研究来说,他的话是有道理的。

近代美国一位哲学家也曾经警告说:“尽管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但并非所有的想象都有益处……存在许多‘非创造性的想象’”所以并非所有的想象力都是有用的,即使产生了有创造性的想象和联想,仍然是不够的,后面还需要理性的逻辑推理能力。由于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缺乏古希腊的数理哲学思想和理性精神,所以尽管我们产生了大量有关农业、畜牧业和制造业等的发明创造,但发明创造并未导致科学在中国诞生。要克服胡思乱想,就必须使自己具有判断力,具有足够的逻辑推理能力,来证明自己的想象和猜想的合理性;要使想象过渡成科学,必须运用的后续手段是理性、严密的逻辑推理。

有人曾经把科学家分成两类。一类是猜测型的,主要采用想象,联想和抽象的思维方法,对一个问题进行猜测以后,然后才去设法证明它是否正确。猜测型科学家缺乏逻辑推理和证明能力,一般来说失败率极高,成功也多是依靠运气。另一类是推理型的,这类科学家不猜测,而是先收集足够多的资料,再通过推理拿到一个很好的结果。这类科学家往往缺乏“想象"和“联想”。通常第二类科学家有很高的成功率,但一般只是在学科现有的范式下进行创造,很难取得重大突破。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两者相结合,既有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猜测,又有严密的逻辑推理和论证。只有这样,才能使丰富的想象力不仅仅停留在艺术创造的阶段,更推动想象转变成严密的科学理论。

(有删改)

8.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数学的基本特征是严密的逻辑,其发明的动力则是想象。

B.推理型科学家比猜测型科学家的成功率更高,但很难有重大突破。

C.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创造性想象过多,导致科学诞生受阻。

D.理性、严密的逻辑推理和论证可以有力地推动想象转化为科学理论。

9.下列对原文第二段中“丰富的想象力须用批评与判断来加以均衡"的理由的阐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想象如果缺乏判断力,就容易变成胡思乱想。

B.很多想象缺少创造性,自然也没有多少益处。

C.若想象停留在初期阶段,就不能转变成严密的科学理论。

D.猜测型科学家的失败率极高,成功也多依靠运气。

10.请给本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逻辑:一种文化和精神

人是一种理性的动物,但人对作为理性的核心成分的逻辑的了解还十分有限。正因如此,逻辑不是被戴上神秘、深奥、抽象的光环,被敬而远之,就是被轻蔑地视为虚无、刻板,教条,缺乏活力。很多人没有受过基本的逻辑训练,任凭外部刺激指导自己的行动。但对人类历史发展真正起作用的人来说,观念的力量尤为重要,而观念的运作正是一种逻辑运作。可见,具备良好的逻辑素质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对应对复杂多变的世界,进而提升现代生活的人文精神非常重要。

逻辑不仅是一门独特的科学,还是一门奇异的艺术。科学在知的方面使理性臻于完善,艺术在行的方面使理性臻于完善。从这一意义上讲,逻辑的目的就是艺术的目的。然而,除非逻辑既是一门艺术,同时又是一门科学,否则这一目的是不能达到的。人类理智的本性就是要成为理性。对于人来说,理智生活是一种发展着的东西。理性并非意味着不会犯错。人类理性的活动是推演性的,而推演活动又是一种生产性的或构造性的,理性并不保证它在生产或构造或构成中不会出错,相反,它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定义或划分,推理会出现瑕疵,思想会产生混乱。自在的理性需要一种逻辑的力量来克服它的这种先天的不确定性,从而使理性的德行臻于完善。从这种意义上说,逻辑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逻辑不仅是科学,是艺术;还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激发,促进、鼓舞和驱使人们将人类的思维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并尽其所能去探求和确立已经确立的知识的最深刻和最完美的内涵。公理化的逻辑体系表达出人类对臻至完美的理论所应当具有的形态的认识和向往。其中逻辑公理的选择体现出人们对理论本身的最深思熟虑的判断和洞察力。逻辑规则和定义体现出人们为追求无可置疑的结论而对推论施加的严苛条件。推理链条的环环相扣反映出人们对思维编织的精细严密的要求。从公理出发,一些简单的定理立刻就能得到证明,这些定理进而成为那些更深奥的定理的基石。这样一座精美的大厦就严密地建立起来了。可以想象,如果一个理论将其中所有的论证一一抽出,那么这一理论就会因只剩下一堆描述性语句而坍塌,理论的结构性力量和活力由此丧失净尽。而一个确立了逻辑有效性的理论则意味着它获得了一种逻辑的品行。它因逻辑而变得简洁,精美、严格、强大,内部和谐、外部精巧,经久耐用。

逻辑能力是存在于人的大脑中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这种能力是通过对世界的领悟内化而成的潜在逻辑,因此它具有某种“自然习得”甚至“与生俱来"的性质。但它同时也具有模糊性,直觉性和不确定性,要使这种潜在的逻辑发展成为一种具有深刻性、确定性,批判性和反思性,在语言表达上具有清晰性,规范性、一致性和相干性的显逻辑,就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强化逻辑训练。

(有删改)

11.下列关于文章第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自在的理性存在一种先天的不确定性,需要用逻辑的力量克服这种弊端,从而使理性的德行臻于完善。

B.人类理性的活动是生产性的或构造性的,常常会做出错误的定义或划分,推理会出现瑕疵,思想会产生混乱。

C.从知与行的角度看,逻辑既是一门独特的科学,又是一门奇异的艺术,科学和艺术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理性臻于完善。

D.逻辑的目的可以成为艺术的目的,但前提是逻辑既是一门艺术,同时又是一门科学,否则这一目的是不能达到的。

1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一种理论要想内部和谐,外部精巧,经久耐用,具有结构性力量和活力,需要确立其自身逻辑的有效性,获得一种逻辑的品行。

B.生活中,人们要么认为逻辑神秘、深奥、抽象,敬而远之;要么认为逻辑虚无,刻板、教条、缺乏活力,轻蔑,对待。

C.逻辑能力存在于人的大脑,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具有某种“自然习得”甚至“与生俱来"的性质。

D.理性的核心成分是逻辑,但人们对逻辑的了解却十分有限,这使人很难应对复杂多变的世界和提升现代生活的人文精神。

1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逻辑作为一种理性的精神,能够促使人们将人类的思维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探求和确立最深刻,最完美的知识内涵。

B.因为没有受过基本的逻辑训练,所以很多人的行动常常是在外部刺激的指导下进行的。这就需要观念的运作而这也正是一种逻辑运作。

C.公理化的逻辑体系包括逻辑公理,逻辑规则和定义等,可以表达出人类对臻至完美的理论所应当具有的形态的认识和向往。

D.在证明定理的过程中,可以从公理出发,先证明一些简单的定理,再以这些简单的定理作为证明更深奥的定理的基石。

五、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逻辑不仅是一门独特的科学,还是一门奇异的艺术。科学在知的方面使理性臻于完善,艺术在行的方面使理性臻于完善。从这一意义上讲,逻辑的目的就是艺术的目的。然而,除非逻辑既是一门艺术,同时又是一门科学,否则这一目的是不能达到的。人类理智的本性就是要成为理性。对于人来说,理智生活是一种发展着的东西。理性并非意味着不会犯错。人类理性的活动是推演性的,而推演活动又是一种生产性的或构造性的,理性并不保证它在生产或构造或构成中不会出错,相反,它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定义或划分,推理会出现瑕疵,思想会产生混乱。自在的理性需要一种逻辑的力量来克服它的这种先天的不确定性,从而使理性的德行日臻完善。从这种意义上说,逻辑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逻辑不仅仅是科学,是艺术;还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激发、促进、鼓舞和驱使人们将人类的思维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并尽其所能地去探求和确立已经确立的知识的最深刻和最完美的内涵。公理化的逻辑体系表达出人类对臻至完善的理论所应当具有的形态的认识和向往。其中,逻辑公理的选择体现出人们对理论本身的最深思熟虑的判断和洞察力。逻辑规则和定义体现出人们为追求无可置疑的结论而对推论施加的严苛条件。推理链条的环环相扣反映出人们对思维编织的精细严密的要求。从公理出发,一些简单的定理立刻就能得到证明,这些定理进而成为那些更深奥的定理的基石。这样,一座精美的大厦就严密地建立起来了。可以想象,如果一个理论将其中所有的论证一一抽出,那么这一理论就会因只剩下一堆描述性语句而坍塌,理论的结构性力量和活力由此丧失殆尽。而一个确立了逻辑有效性的理论则意味着它获得了一种逻辑的品行,它因逻辑而变得简洁、精美、严格、强大,内部和谐、外部精巧、经久耐用。

逻辑能力是存在于人的大脑中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由于这种能力是通过对世界的领悟内化而成的潜在逻辑,因此它具有某种“自然习得”甚至“与生俱来"的性质。但它同时也具有模糊性、直觉性和不确定性,要使这种潜在的逻辑发展成一种具有深刻性、确定性、批判性和反思性,在语言表达上具有清晰性、规范性、一致性和相干性的显逻辑,就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强化逻辑训练。

(摘编自朱建平《逻辑:一种文化和精神》)

材料二:

语言和逻辑是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运用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逻辑的制约。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语言运用的艺术在某些情况下,又是可以突破逻辑规律的框框的。这不仅无碍于语言运用的正确,而且反而能使得语言运用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这就是“无理而妙”。

早在梁朝,刘勰在谈到“夸张"的时候,就明确指出其“无理而妙”的效果:“辞虽已甚,其义无害。"宋人严羽云:“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这些都说明:在某种场合,“不合逻辑"的语言有时比合于逻辑的语言更有力量,而诗人的语言往往是新鲜奇特的,不能用常理来衡量。鲁迅说:“诗歌不能凭仗了哲学和智力来认识,所以感情已经冰结的思想家,即对于诗人往往有谬误的判断和隔膜的揶揄”。

值得注意的是,“无理而妙"的艺术效果同样得到了逻辑学界的认可和重视。“无理而妙”是反逻辑的,而创造、赏析它,却又离不开正确运用逻辑思维的智慧和能力。《西厢记》中《长亭送别》一折写道: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从事理上说,“晓来谁染霜林醉"问得稀奇,“总是离人泪”答得更是不近情理。然而,从艺术上说,这一问一答是最近乎情,是最合乎理的。因为它把人情移用到事物上,形象逼真地表达了主人公缠绵悱恻的离情别绪。这段文字堪称“无理而妙"的上品,不过,我们细想一下,这“无理”之中,也仍然有“有理"之处。“眼泪”是液体,故可用之“染"物;“霜林”是“红"的,故是被“染”的。假如无此二者,这里要表现的离情别绪恐怕也就失去了必要的依托,或者竟一变而为“无理而不妙"了。可见,“无理而妙”的艺术效果归根到底是有其深邃的逻辑基础的,只不过是在逻辑的基础上加上感情的色彩、想象的因素,离开了这种深邃的逻辑基础,人们创造、赏识“无理而妙"的智慧和能力,也就无从发挥了。

(摘编自张炼强《修辞艺术探新》)

1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理性的推演活动具有生产性或构造性,它并不保证正确,甚至可能做出错误的定义或划分,使推理和思想出现问题。

B.逻辑精神激发、促进、鼓舞和驱使人们将人类的思维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并尽其所能地去探求和确立已经确立的知识的最深刻和最完美的内涵。

C.推理施加的条件越是严苛,推理链条越是环环相扣,越能反映人们思维的精细严密,也就越能得出无可置疑的结论。

D.逻辑有效性理论因逻辑和论证而变得简洁、精美、严格、强大,理论中的逻辑和论证比描述性语句要重要得多。

1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逻辑能力本就存在于人的大脑中,具有“自然习得”甚至“与生俱来"的性质,但要使语言表达具有逻辑,还得后天强化训练。

B.语言和逻辑是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运用的艺术,既受到逻辑的制约,又可以通过突破逻辑的束缚而达到“无理而妙”。

C.鲁迅认为诗歌不能单凭哲学和智力来认识,而要用情感来感受,因此,思想家和诗人之间是存在误会和隔膜的。

D.在逻辑的基础上加上感情的色彩、想象的因素,人们才有可能发挥创造、赏识“无理而妙"的智慧和能力。

16.下列选项,不能体现“无理而妙”的艺术效果的一项是()

A.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B.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C.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

D.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苏轼《江城子》)

17.对于人类活动中产生的一些突破逻辑的现象,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有何异同?

18.作者认为“对‘无理而妙’的认识离不开正确运用逻辑思维的智慧和能力"。“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中,就包含了一个逻辑学中的“三段论"推理,请你根据材料把这个推理过程完整表达出来。

大前提:

小前提:

结论:

六、语言表达

19.请依据语境,补全下面的推理。

有一位青年拜当时著名的辩者普罗塔哥拉斯为师学习法律,就学费给付事宜,两人达成协议:毕业时先给付一半学费,另一半学费待该青年第一次出庭打赢官司后付清。但毕业后此君一直未出庭打官司,也不肯给付另一半学费。普罗塔哥拉斯无奈,只好将其告上法庭。在法庭辩论时,普罗塔哥拉斯提出以下二难推理:

如果①___,那么按照协议约定,②_________;

如果③___,那么按照法庭的规定,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之,无论学生的这场官司输还是赢,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推理是逻辑学历史上很著名的半费之讼。

20.请仿照下面的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写一段文字。要求:注意逻辑推理。

一名美国女士读了学者钱锺书的书,十分敬佩,要登门拜访。钱锺书在电话中说:“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要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

七、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逻辑:一种文化和精神

人是一种理性的动物,但人对作为理性的核心成分的逻辑的了解还十分有限。正因如此,逻辑不是被戴上神秘、深奥、抽象的光环,被敬而远之,就是被轻蔑地视为虚无、刻板、教条、缺乏活力。很多人没有受过基本的逻辑训练,任凭外部刺激指导自己的行动。但对人类历史发展真正起作用的人来说,观念的力量尤为重要,而观念的运作正是一种逻辑运作。可见,具备良好的逻辑素质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对于应对复杂多变的世界,进而提升现代生活的人文精神非常重要。

逻辑不仅是一门独特的科学,还是一门奇异的艺术。科学在知的方面使理性臻于完善,艺术在行的方面使理性臻于完善。从这一意义上讲,逻辑的目的就是艺术的目的。然而,除非逻辑既是一门艺术,同时又是一门科学,否则这一目的是不能达到的。人类理智的本性就是要成为理性。对于人来说,理智生活是一种发展着的东西。理性并非意味着不会犯错。人类理性的活动是推演性的,而推演活动又是一种生产性的或构造性的,理性并不保证它在生产或构造或构成中不会出错,相反,它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定义或划分,推理会出现瑕疵,思想会产生混乱。自在的理性需要一种逻辑的力量来克服它的这种先天的不确定性,从而使理性的德行臻于完善。从这种意义上说,逻辑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逻辑不仅仅是科学,是艺术;还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激发、促进、鼓舞和驱使人们将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并尽其所能地去探求和确立已经确立的知识的最深刻和最完美的内涵。公理化的逻辑体系表达出人类对臻至完美的理论所应当具有的形态的认识和向往。其中逻辑公理的选择体现出人们对理论本身的最深思熟虑的判断和洞察力。逻辑规则和定义体现出人们为追求无可置疑结论而对推论施加的严苛条件。推理链条的环环相扣反映出人们对思维编织的精细严密的要求。从公理出发,一些简单的定理立刻就能得到证明,这些定理进而成为那些更深奥的定理的基石。这样一座精美的大厦就严密地建立起来。可以想象,如果一个理论将其中所有的论证一一抽出,那么这一理论就会因只剩下一堆描述性语句而坍塌,理论的结构性力量和活力由此丧失净尽。而一个确立了逻辑有效性的理论意味着它获得了一种逻辑的品行。它因逻辑而变得简洁、精美、严格、强大,内部和谐、外部精巧、经久耐用。

逻辑能力是存在于人的大脑中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由于这种能力是通过对世界的领悟内化而成的潜在逻辑,因此它具有某种“自然习得",甚至“与生俱来”的性质。但它同时也具有模糊性、直觉性和不确定性,要使这种潜在的逻辑发展成为一种具有深刻性、确定性、批判性和反思性,在语言表达上具有清晰性、规范性、一致性和相干性的显逻辑,就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强化逻辑训练。

21.下列关于第二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