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上篇 模块一 古代中国农业文明与西方海洋文明的交相辉映 课时强化练(四)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罗马-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1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上篇 模块一 古代中国农业文明与西方海洋文明的交相辉映 课时强化练(四)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罗马-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2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上篇 模块一 古代中国农业文明与西方海洋文明的交相辉映 课时强化练(四)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罗马-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3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上篇 模块一 古代中国农业文明与西方海洋文明的交相辉映 课时强化练(四)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罗马-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上篇 模块一 古代中国农业文明与西方海洋文明的交相辉映 课时强化练(四)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罗马-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强化练(四)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罗马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答案见P25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邢台质检)雅典城邦所有拥有实际权力的官职,通常都是由10位公民担任。这说明()A.雅典社会的贫富差距逐渐消失B.雅典民主具有集体主义特征C.民主政治具有明显的性别歧视D.雅典民主具有轮番而治特征解析:材料“拥有实际权力的官职”“都是由10位公民担任”体现雅典民主制具有人民主权的特征,这说明了雅典民主具有集体主义特征,故B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排除;C、D两项材料未体现,排除。答案:B2.(2018·肇庆二模)在古代雅典,主持审判的庭审官依据成文法律的字面含义向人民陪审团作解释,陪审团则根据这些解释及其理解进行判断投票,庭审官最终根据对投票的统计结果作出判决。据此可知在古代雅典()A.注重对事实和法律的分析B.司法制度融合了民主制度C.形成严谨完备的司法程序D.法律是正义与理性的体现解析:据题干信息可知雅典的司法制度注重陪审团的投票结果,也就是说司法制度融合了民主制度,故B项正确。答案:B3.(2018·怀化模拟)商鞅改革和梭伦改革都发生在人类的“轴心时代”,两次改革的目标和内容都有着本质区别,这就决定了其在制度法理、公民资格、政治参与等方面存在着根本差异。这两次改革()A.确立了东西方政治传统的基调B.对于贵族特权的态度截然相反C.都缩小了政治参与群体的规模D.差异源于两人思想意识的差别解析:商鞅变法中主张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治体制产生深远影响,梭伦改革将雅典引上民主的轨道,故A项正确;B、C、D三项与史实不符,排除。答案:A4.(2018·皖江名校联考)古希腊人最重要的身份是他们的公民身份,整个城邦最重要的事务是政治事务,“政治的肥大造成经济的萎缩:民主愈完美,公民愈贫穷”。这表明古代希腊()A.直接民主易导致功能性失衡B.特别关注全体居民的参政热情C.城邦公民内部政治分工模糊D.注重发挥政治精英的主导作用解析:根据材料“政治的肥大造成经济的萎缩”可知,直接民主易导致功能性失衡,也就是对政治的过分追求会影响经济发展,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表明古代希腊特别关注全体“居民”的参政热情、城邦公民内部政治分工及政治精英的主导作用,故B、C、D三项不准确。答案:A5.(2018·辽宁六校协作体模拟)伯里克利说“在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和宽恕的。但在公家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这是因为这种精神深使我们信服”。据此分析()A.雅典人具有绝对的自由B.这里的我们指的是雅典居民C.雅典实行法治反对人治D.这使得雅典的法庭审判结果都让人信服解析:根据材料“公家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这是因为这种精神深使我们信服”,说明雅典强调法治,故C项正确;A项表述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雅典的民主是雅典公民的民主,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遵守法律”,体现的是法治精神,不等于法庭结果的公正、信服,故D项错误。答案:C6.(2018·孝义模拟)罗马法规定:以现金或现物进行交易,须有五个证人和一名司秤在场,他们皆应是罗马公民;物件的转移必须在当事人双方在场时当面进行;在进行转让仪式时,必须经过某种正式的手势和言语的阐述;这些条件缺一不可。这反映了罗马法()A.注重交易的形式和程序B.注重维护帝国的社会稳定C.保护自由民的私有财产D.调解经济纠纷并保护贸易解析:根据材料“罗马法规定:以现金或现物进行交易……这些条件缺一不可”可知,罗马法非常注重交易形式与程序,故A项正确;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C、D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答案:A7.(2018·郑州模拟)罗马贵族曾说他们不受平民会决议的约束,因为这些决议的制定未经他们的准可;但是后来颁布了《霍尔腾西法》,规定平民会决议对全体人民具有约束力,平民会决议被等同于法律。这说明罗马社会()A.平民会的决议组成了罗马法B.遵循着法律至上的原则C.每个共同体只使用自己的法D.法律由平民批准和制定解析:从材料中罗马贵族不遵从平民会的决议,到有相关法律颁布后,平民会的决议才被等同于法律,可知罗马社会对法律的遵从,故B项正确;A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D两项材料未体现。答案:B8.(2018·石家庄模拟)古罗马法学家的学说是构成罗马法律制度的基石之一,法学家以他们的学术权威和皇帝所授予的解答问题的权利,通过讨论问题,对可能的方案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提出准确解决方案。这反映出古罗马()A.法律创制的过程蕴含理性精神B.立法机构主要由法学家构成C.贵族垄断立法并随意曲解法律D.学者享有等同法官的司法权解析:根据题目中“法学家以他们的学术权威和皇帝所授予的解答问题的权利,通过讨论问题,对可能的方案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提出准确解决方案”,法学家参与罗马法创制,程序规范,体现了理性精神,故A项正确;B、D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排除。答案:A9.(2018·临沂模拟)罗马法规定,必须宣明奴隶、动物或不动产的缺陷,否则受损的购买者可以取消买卖。这反映罗马法()A.尊重社会契约 B.强调商业道德C.保护居民财产 D.遵循市场机制解析:据材料“必须宣明奴隶、动物或不动产的缺陷,否则受损的购买者可以取消买卖”可以得出罗马法强调商业道德,故B项正确;A、C、D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答案:B10.(2018·德州模拟)古代罗马法规定,奴隶必须无条件服从主人,对逃亡的奴隶严加惩治。但又规定无故杀戮奴隶的,按杀人罪论处。这反映出罗马法旨在()A.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宣扬天赋人权C.维护社会秩序稳定D.调和阶级矛盾解析:材料中“但”前后形成对比的陈述,前者肯定奴隶主对奴隶的控制和奴役;后者强调限制奴隶主滥杀奴隶,其目的是在一定程度缓和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稳定秩序,维护统治,故C项正确。答案:C11.(2018·黄冈调研)普罗塔格拉被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他曾经提出:“城邦起源于人的‘自保的要求’,正义、美德应该属于所有的人,法律和道德只有对人有好处时才能存在,才是真理。”普罗塔格拉阐述的核心思想是()A.阐释了制定城邦法律的基本原则B.客观评价了法律对城邦的重要作用C.肯定人在城邦体制中的重要地位D.强调了城邦是人和法律的有机结合解析:材料“城邦起源于人的‘自保的要求’”“……属于所有的人”“……只有对人有好处时才能存在”实际上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从思想理论上论述了人的重要价值,肯定人在城邦体制中的重要地位,故C项正确;A、D两项材料未体现,排除;材料中陈述法律是服务人的认可和需求,所以不是客观评价,故B项错误。答案:C12.(2018·东莞模拟)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每一种德行都处于两种恶之间,这两种恶的一种是不及,另一种则是过分。与此精神最相近的是()A.真理至上 B.中庸之道C.为政以德 D.礼法并施解析:根据题目中“处于不及和过分之间”得出中庸,与B项表述相符,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与题意无关,排除。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5分)(2018·清远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罗马法学家区分了公法与私法,公法涉及国家和公共权力,私法则调整个人权利义务。罗马法给予私权完备的保护。而中国思想家则倡导家国一体、公权至上。这种对法律属性的分类和对公私权关系的认识,导致了中西法律进化之路开始循着不同方向发展,即中国法律走的是一条从氏族到家族再到国家的集团本位道路,公权始终优于私权;西方法律则走的是从氏族到个人再经上帝到个人的个人本位道路,逐渐形成尊重私权的传统。——摘编自张锐智、田大川《罗马法学家关于公法私法划分的意义与启示》材料二中国封建法律的集团本位不仅普遍存在于国家法律中,而且还广泛寓含在有别于国法的家族或宗族法中……宗族法以维持既定的宗族秩序为直接目的,因而起到维持国家政权,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作用,是封建国法的重要补充形式,与国法一起构成了封建的法律体系。中国传统法律的本位在近代西方法律文化的冲击下有了很大的变化。作为基础之一的家族制度随着清末变法修律而丧失了原先在国法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只遗留下残余的影响。剩下的国家本位却随着民族国家观念的兴起与战争动员的推动以及实际需要而更加强化了,以致在民国诸政府的法律中,国家主义远远凌驾在个人主义和其他各种主义之上,国家成了法律唯一的本位。——摘编自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说明“中国传统法律”呈现哪些特点?到近代又有何变化?(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西法律走上不同道路的原因并分析其对历史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17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二的信息归纳即可。第二小问变化,据材料二的信息归纳。第(2)问,第一小问原因,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二小问积极影响,可从中国和西方两个方面回答。答案:(1)特点:集团本位突出;公权优于私权;存在国家法和民间法的二元性法律秩序;法律以君主意志为主。变化:家族本位影响的削弱;国家本位强化,国家成了法律唯一的本位。(2)原因:中国自然经济的长期存在;血缘宗族的影响;专制统治的强化;儒家思想的影响。受近代西方法律文化的影响;民族国家观念的兴起,政府政策等。西方受商品经济的影响;人文精神的影响;自然法思想的影响。积极影响:中国法律有利于中央集权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在近代推动中国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强化民族国家观念。西方法律有利于个人权利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对近代欧美各国法律和革命都产生深远影响。14.(12分)(2018·河南天一大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钱穆曾谈道:“各地文化精神之不同,穷其根源,最先还是由于自然环境之区别,而影响其生活方式。再由生活方式影响到文化精神……游牧文化发源于高寒的草原地带,农耕文化发源于河流灌溉的平原,商业文化发源于滨海地带以及近海之岛屿。”孟德斯鸠曾在《论法的精神》中阐述过地理风貌对人文精神的巨大影响:“土地贫瘠,使人勤奋、简朴、耐劳、勇敢和适宜于战争;土地所不给予的东西,他们不得不以人力去获得。土地膏腴使人因生活宽裕而柔弱、怠惰、贪生怕死。”——摘编自吴岩岩《从地理环境看中西方法制文化差异》结合材料与所学相关知识,围绕“地理环境与文化”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解析:首先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如果认为地理环境影响文化的特性,可以分析雅典民主政治与海洋文明的关系、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与平原农耕文明的关系;如果认为地理环境不能决定文化的特性,需要指出雅典民主政治和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地理环境的差异对文化特性的形成没有决定作用。答案:示例一:论题:地理环境影响文化的特性。阐述:地理环境的差异影响了不同文化的形成。古代希腊多山、多岛屿、海洋环绕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商业文化,商业文化又孕育了人们的平等精神,同时所形成的城邦国家也都是比较小的政治共同体,很难有一个城邦能够完全征服其他城邦,专制王权很难出现,从而形成了多元化的民主政治体制。与古代希腊相反,中国拥有广阔的平原,形成了农耕文化,此文化的分散性需要强有力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