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决定(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政治制度+社会治理+思想文化)选必一: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选必二:经济与社会生活经济与社会生活封面选必2导读【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方作用于生产力农工商住行医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选必二: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第三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第五单元交通与社会变迁第六单元医疗与公共卫生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古代农业产生及区域特色1、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2、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近代农业交流及影响3、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现代农业的进步农导入新课:今天你吃了什么?薯条羊肉包子小米粥面条你知道这些食物的原材料都原产自那里吗?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课标】
知道人类由食物采集者向食物生产者演进的过程及意义;了解古代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一、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二、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三、生产关系的变化目录一、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远古人类的生活想象图(1)【读图】远古人类是如何进行生产与生活?周口店“北京人”生活场景想象图田园洞人生活场景想象图【生产工具】【生产方式】
群居生活;用火取暖、烧烤食物;不断迁徙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木、骨和石制工具从事采集和渔猎2.原始农耕和畜牧业的产生三大农业起源中心农耕畜牧业东亚西亚中美洲粟、水稻小麦、大麦玉米、甘薯猪、狗(距今约8500年)绵羊、山羊(距今约9000年骆马(距今约6000年)骆马绵羊、山羊小麦、大麦粟、水稻玉米、甘薯猪、狗原始农业起源的特点:多元中心;独立发展;多样性。距今1万年前左右的生产与生活读图与远古时期相比,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
大约1万年前,出现原始农业和畜牧,人们从食物采集者向食物生产者转变、定居……一、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典例研析】(2022·山东高考·11)图3为世界物种交流过程中两种作物的传播路线示意图,两种作物是()A.小麦、玉米
B.玉米、水稻
C.小麦、甘蔗
D.水稻、甘蔗【答案】C【解析】据图可知,白色箭头所代表的的农作物从西亚向东亚、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传播,黑色箭头所代表的的农作物从南太平洋向南亚、东亚、非洲、欧洲等地传播,所以两种作物是小麦(西亚)、甘蔗(南太平洋新几内亚群岛),故选C项;玉米原产于美洲,图中美洲是传入地,排除A项;玉米原产于美洲,水稻原产于中国,图中美洲、中国是传入地,排除B项;水稻原产于中国,图中中国是传入地,排除D项。【典例研析】(2022·黑龙江·鹤岗一中高三阶段练习)考古发现,良渚古城周边存在大规模水利系统,河道、灌水孔、排水槽,规划有致;存在众多宽大田埂,纵横交错,蔓延近8万平方米。在古城核心莫角山南侧还发现了20万公斤的稻谷堆积;这表明当时该地区()A.统治阶级主导农田管理和经营 B.农业生产成为重要的经济活动C.国家政权的组织建设能力增强 D.农业技术精耕细作的特征初显【答案】B【详解】依据材料“存在众多宽大田埂,纵横交错,蔓延近8万平方米。在古城核心莫角山南侧还发现了20万公斤的稻谷堆积”,结合所学新石器时代的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已经有了原始农业并有了一定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阶级分化,排除A项;这一时期并未形成国家,排除C项;精耕细作是铁犁农耕推动下产生的,排除D项。故选B项。2、原始农牧业出现的影响材料四:人类从食物采集者转化为食物的生产者。食物生产量的增加,促进了人口的增长和村落的出现。新石器时代末期,母系氏族公社逐渐为父系氏族公社所取代。生产工具的改进,劳动技能的积累,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导致了私有制和奴隶制的产生。材料一:半坡居民的经济生活为农业和渔猎并重。出土斧、锄、铲、刀、磨盘、磨棒等石制农具,镞、矛、网坠、鱼钩等渔猎工具。还发现粟的遗存和蔬菜籽粒,以及家畜和野生动物骨骸。常见陶器有粗砂罐、小口尖底瓶和钵。彩陶十分出色,红地黑彩,花纹简练朴素,绘人面、鱼、鹿、植物枝叶及几何形纹样。从陶器上发现22种刻划符号,有人认为可能是一种原始文字。材料二:农业出现后,人们才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能够从一小块土地上获得的食物,和在较大土地上采集狩猎获得的一样多。所以,农业出现后很快成为我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生产部门。由于农业的逐步发展,人们可以生产出除满足生产者本身所需之外的剩余粮食,这时城市出现,农业和畜牧业、手工业分工,特别是脑力劳动得以从体力劳动中分化出来的物质基础。经济;①由食物采集转变为食物生产者,初步改变了纯粹依赖自然资源的状况;②增加了人类的食物供应,改善了人类生存条件,加速了人口的增长社会生活:(2)农业的出现促进了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定居和聚落的形成;一部分人开始专门从事手工业劳动(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原始音乐、文学和宗教的发展。精神文明发展
材料三;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人们开始对日月星辰的活动、对水土的特点、气候现象进行观察,积累经验,从而产生初步的天文地理和数学知识,把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推到一个新的高度。(3)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文历法、数学等。(4)推动生产关系发生变化,早期的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探究:食物生产者和采集者的生活相比有什么变化?(1)人与自然,被动——主动(2)生活方式,迁徙——定居(3)社会分工,农业——畜牧(4)生产关系,公有——私有人类文明二、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1、四大古代农业文明的兴起条件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黄河、长江流域印度河、恒河流域请指出四大古代农耕文明的诞生地及其名称,并分析兴起的条件?古巴比伦古埃及中国古印度②统治者重视修建水利工程。①大河流域,灌溉农业发达。③气候湿润,适合农业发展。先秦:都江堰西汉:龙首渠地区种植作物、驯化动物土地所有制生产经营方式农业特点古巴比伦古埃及古中国古希腊古罗马古代美洲灌溉农业灌溉农业精耕细作谷蔬轮作旱作农业大麦、小麦,山羊、绵羊、牛等北方粟麦农业区/南方稻作农业区。猪、狗等家畜大麦、小麦;葡萄、橄榄;玉米、甘薯、马铃薯;骆马;奴隶主所有奴隶主所有商和西周时期,贵族土地所有制(井田制)战国后,封建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农民私有、王室所有)公民拥有土地长时期实行土地国有阿兹特克人土地:贵族私有、村社公有和家庭份地三类合伙经营或将土地出租给佃户奴隶集体耕作小农经济;谷蔬轮作;农业生产中普遍使用奴隶劳动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以谷物生产为主;橄榄、葡萄;★2、世界上主要文明地区的食物生产和社会生活二、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归纳人类文明起源的特点统一性和多样性四大文明古国统一性(同一性):都分布在利于灌溉的河谷地带或靠近水源地区,有利于灌溉农业。都建立了政治权威和政府管理部门,通过税收或贡赋将社会剩余产品集中再分配都致力于保障周边地区的稳定与经济发展,常常通过对外扩张扩大势力范围都存在社会阶层的分化:统治精英,普通民众和奴隶。下层阶级的人成为主要耕种者,为建设大型工程(水利灌溉、道路、神庙宫殿、金字塔和城墙)提供劳动力都创造成熟的文化传统(文字体系、天文观测等)多样性:形成三大谷类植物区(东亚东南亚稻米区;美洲玉米区;欧洲、中东、中亚及中国黄河流域的小麦区)农业耕作技术的差异(精耕细作与休闲农耕制)种植与畜牧的比重差异(主谷式农业与谷草式农业)食物结构的差异土地经营方式的差异拓展一:精耕细作(生产工具—耕作技术—灌溉工具及水利)通过投入劳动和肥料、改进生产工具、提高耕作技术、修建水利工程、改进耕作制度等方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拓展二:土地制度及生产方式土地国有——土地私有集体耕作——小农经济特点①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②具有封闭性、落后性、脆弱性拓展三: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政策与封建制度相始终绝不是偶然的,而是封建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一个国家或政权实行什么样的经济政策,归根到底是由其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因此历代统治者都把发展农业当作“立国之本”,而把工商业当成“末业”来加以抑制。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合作探究】材料1古书中早有关于耦耕的明确记载,如《诗经》中有西周时往往“千耦其耘”,“十千维耦”。(千耦其耘,即千对农人在耕地。耦,二人并耕;千,言其多;耘,除田间杂草。)材料2“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紝……”——《墨子》★概括材料所反映的生产经营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1)变化:大规模简单协作劳动到一家一户的个体经营(小农经济)。(2)原因: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提高了生产力使一家一户的个体经营成为可能;生产力提高的同时大量土地被开垦出来,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步确立;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实行变法,承认土地私有,并采取重农政策。【典例研析】(2022·全国·高二单元测试)据考古发现,公元前1700年左右以苏美尔语书写的泥板历书(共109行)是目前所知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农人历书。就其内容(关于农作物从灌溉、耕耘到收获的全过程)而言,是一部小自耕农的农业手册。汉谟拉比时代还开凿了运河并有管理严格的灌溉网。这表明()A.两河流域人比较重视农业发展 B.楔形文字形成与农业发展关系密切C.古代苏美尔人是农业的创始人 D.古代巴比伦是当时农业最发达国家【答案】A【详解】材料反映了两河流域的人们编撰农书、开凿运河、管理灌溉等活动,说明两河流域的人们比较重视农业发展,A项正确;材料并没有涉及楔形文字方面的信息,排除B项;原始农业是古代各地先民共同创造的,不是苏美尔人始创,排除C项;材料没有比较古代各地的农业发展情况,无法得出古代巴比伦是当时农业最发达的国家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典例研析】(2020·全国·高考真题)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这说明宋代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 B.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C.区域经济发展均衡 D.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答案】A【详解】把福建的水稻推广到江浙一带甚至北方,同时广南和四川都种植小麦,这反映出宋代土地利用率的提高,A项正确;曹魏时已经有翻车,排除B项;仅从水稻种植的推广不能得出区域经济的均衡,区域经济不仅仅包含农业,排除C项;水稻种植推广会对饮食习惯的改变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会根本改变,排除D项。故选A项。【典例研析】(2022·福建·厦门双十中学高三阶段练习)如图所示反映出魏晋时期嘉峪关地区A.农业生产的多样化 B.小农经济已基本成熟C.养蚕缫丝技术进步 D.百姓的农耕定居生活【答案】D【详解】依据图示可知,反映了魏晋时期嘉峪关地区人们的采桑和牛耕情况,这说明当时嘉峪关地区百姓过着农耕定居生活,D项正确;材料只是涉及人们的采桑和牛耕情况,无法体现农业生产的多样化,排除A项;仅从魏晋时期嘉峪关地区人们的采桑和牛耕情况无法说明小农经济已基本成熟,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养蚕缫丝技术,排除C项错误。故选D项。三、生产关系的变化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它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的形式等。农业食物生产男子占据主导地位妇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银行喜迎国庆节活动方案
- 圣诞节主题活动方案2025年模板
- 汽车使用与维护 课件 单元1 汽车信息识别-汽车辅助控制功能
- 汽车使用与维护 课件 1.1.1 汽车结构认知
- 江苏版必修一2.2《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 2025年玻璃钢复合天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牡荆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春新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基础概念知识点期末复习
- 弋阳县2025届三下数学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医学三维重建与虚拟现实》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架子工班组管理协议和奖罚制度
- 汕尾品清湖新区揭牌仪式活动V1-0110
- 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和像差公差
- :AHA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完整版)
- 12J1 工程做法 天津市建筑标准设计图集(2012版)
- 腹部按压技巧肠镜检查辅助技巧
-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桓台第一中学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中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 地籍与地籍管理
- TCACM 1307-2019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 孤独症谱系障碍
-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八 第1课时 稍复杂的排列问题》课堂教学课件PPT小学公开课
- 2023届高考作文模拟写作:“成器”和“不器”导写及范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