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长治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1页
山西省长治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2页
山西省长治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3页
山西省长治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4页
山西省长治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山西省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评估历史注意事项:1.满分75分,答题时间为7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1.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下面能为此提供证据的是()A.《山海经》记载的神话传说 B.遗址中发现的灰烬、烧石和烧骨C.纪录片《北京人:人类最后的秘密》 D.历史研究者的推测和论述文章2.正确认识传说与史实,有助于更好地学习历史。传说“古者……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下列文物中,能够直接反映我国早期农耕的史实是()3.鼎和簋是周朝重要的青铜礼器。周礼规定,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夫用五鼎四簋。材料说明周朝()A.青铜器种类繁多 B.统治者生活奢侈 C.继承制度完备 D.社会等级森严4.观察地图获取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观察《春秋争霸形势图》和K战国形势图》,会发现有一个诸侯国曾经在春秋时期称霸,但在《战国形势图》上找不到了。这个诸侯国是()A.晋国 B.齐国 C.燕国 D.秦国5.《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是()A.加强各地交通往来 B.扩大领土疆域 C.开发边疆地区经济 D.加强中央集权6.“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副自勉联中的“破釜沉舟”和“卧薪尝胆”的主人公分别是()A.刘邦、齐桓公 B.项羽、管仲 C.项羽、勾践 D.刘邦、夫差7.《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兴……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材料反映了西汉初年,统治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是()A.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建立中央集权统治C.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 D.形成统一的思想8.东汉和帝幼年即位,窦太后临朝称制,窦氏一族把持朝政,“权贵显赫,倾动京师”。汉和帝不甘为傀儡,与宦官密谋铲除了窦氏一族,宦官因功封侯,也开始把持朝政。这反映出东汉后期()A.地方势力威胁中央政权 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C.农民起义打击东汉统治 D.文化教育事业昌盛9.《汉书·张骞传》记载“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对材料中的“凿空”理解正确的是()A.开辟出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 B.体现了张骞忠君爱国的精神C.最大规模地扩大了西汉的疆域 D.见证了中西方经济贸易交流10.公元207年,曹操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诗中曹操“志”在()A.统一天下 B.消灭袁绍 C.废汉称帝 D.建立魏国11.“经过这次至亲变乱,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人民大量伤亡,西晋的统治机能也从此瘫痪。”文中的“变乱”指的是()A.七国之乱 B.巨鹿之战 C.八王之乱 D.宦官专权12.十六国时期,氐族贵族深受汉族文明影响。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锐意改革,大力提倡儒学,“行礼于辟雍,祀先师孔子”,前秦政权出现了“英儒毕集”的局面。苻坚的做法()A.改革了官吏选拔制度 B.实现了国家统一 C.完善了儒家思想体系 D.有利于民族交融13.《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的南方地区“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材料表明当时南方“家给人足”的主要原因是()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B.优越的自然条件 C.生产技术的提高 D.社会相对安定14.东晋时期,琅琊王氏势力强盛,王导把持政治,王敦致力于军事。司马容举行登基大典时,还邀请王导共坐御床,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这说明()A.王导、王敦兄弟能力突出 B.司马睿善于用人 C.世家大族影响朝政 D.东晋政权非常稳定15.龙门石窟的“宾阳中洞”是北魏宣武帝元格为其父母祈福而修建的。洞中主佛的服饰一改早期云冈石窟佛像那种偏袒右肩式袈裟,而是身着具有中原风格的宽袍大袖袈裟。这一“崖壁上的艺术”最能证明北魏时期()A.统治者的地位高 B.鲜卑贵族的南迁C.石窟艺术技艺高超 D.民族文化的交融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5分)二、简答题(本大题共10分)16.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对人类历史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下面是七年级同学以“中华文明”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的成果展板,请你完成展板中的问题。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含两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7.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如何管理国家,是历代统治者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天子适诸侯,日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日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摘编自《孟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周初分封制下诸侯的义务,(1分)并简述分封制的历史作用。(2分)材料二赢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三个主要环节,(3分)并概括秦朝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有何积极影响。(1分)材料三(3)根据材料三,分别概括西汉和曹魏时期发展农业的措施,(2分)并归纳这些措施的共同点。(1分)18.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封建帝王,他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为了安定国家财政,必须抑制谷物价格的上下波动。……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掌管国家财政的桑弘羊提出在地方设置均输官、在中央设置平准官的财政方案。“均输”旨在物资流通的平均化,“平准”旨在物价的稳定化。……国家采取行动,向物资不足地区运送物资,物价高涨时抛出物资以便降低物价。——摘编自[日]鹤间和幸《始皇帝的遗产:秦汉帝国》材料二 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材料三 光武帝针对汉武帝以来官制日益繁芜,人民负担增加的弊端“并官省职,费减亿计”。在中央省大司徒所属司官,罢左右将军,省中垒、胡骑、庞贲校尉等。在地方撤并400多县,吏职裁减十分之九。同时,在并官的基础上调整官吏职权。在中央,不授予三公实权,权力集中在尚书台,使专制皇权得到加强。——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分别写出“均输”“平准”的目的,(2分)并简述实行“均输”“平准”措施的意义。(1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举与“地理空间”“精神空间”相关的史实说明汉武帝实现了两者之间的“整合与凝聚”。(4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光武帝改革官制的举措及其目的。(3分)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5分)19.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民族迁徙,民族交融,江南地区也得到开发。李老师以“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参与完成。任务一【观察思维导图——解读鼎立历程】(4分)(1)观察下列思维导图,简述三国鼎立形成的主要过程及历史意义。任务二 【解读史料——彰显历史现象】(4分)(2)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社会发展。根据下列材料,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饮食的特点,(2分)并分析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2分)任务三 【阐述史事——见证民族交融】(7分)(3)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请你从下面的史事中任选三例,以“民族交融”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2023—2024学年山西省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评估历史参考答案1.B 2.A 3.D 4.A 5.D 6.C 7.C 8.B 9.A 10.A11.C 12.D 13.D 14.C 15.D16.(10分)(1)作者:司马迁。(1分)地位: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1分)成就二:《齐民要术》。(1分)内容: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地位: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1分)(2)图一:春秋。(1分)图二:战国。(1分)图三;东汉。(1分)图四;南北朝。(1分)【示例图四:祖冲之—南北朝时期的杰出科学家,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创制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制造出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等。(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17.(10分)(1)义务:保护周王室:忠于职守:保卫封地;定期朝觐天子,向天子述职。(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历史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2分)(2)环节:建立国家元首制度;成立中央政府机构;建立地方行政制度。(3分)积极影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3)西汉时期:重视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减轻赋税徭役。(1分)曹魏时期:兴修水利工程。(1分)共同点:都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都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都提升了国家的治理能力;都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等等。(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18.(10分)(1)目的;“均输”旨在物资流通的平均化;(1分)“平准”旨在物价的稳定化。(1分)意义: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1分)(2)说明: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因而实现了地理空间的整合与凝聚;(2分)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加强了思想控制,因此实现了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2分)(3)举措:并官省职;减少机构;裁撤官员;调整官吏职权。(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减轻人民负担。(1分)19.(15分)(1)过程: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20年,曹丕称帝,定都洛阳;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定都成都;229年,孙权称帝,吴国建立,定都建业,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2分,答出主要过程即可)意义;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统一的过渡阶段;并存的三个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为日后的统一准备了物质条件。(答出任意一点得2分)(2)特点:受到南方地区,西域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影响大;受外来文化影响大;食物种类丰富多样;等等。(答出任意一点得2分)原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南方补充了大量的劳动力人口;人口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统治者重视兴修水利。(答出任意一点得2分)(3)【示例】民族交融北魏统一北方后,由于鲜卑拓跋部内迁较晚,仍保持鲜卑族的习俗,要治理好广大的北方地区困难重重。北魏孝文帝即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加强对中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