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_第1页
庄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_第2页
庄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_第3页
庄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_第4页
庄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PAGE5庄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摘要]本文阐述了庄子教育思想中的道德教育,对其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原则与方法进行简单的分析,希望对当代的道德建设起到一些借鉴作用。[关键词]庄子;道德教育;现代价值南怀瑾先生说过,于国学丛林中,最欣赏的便是“多情”的庄子。世上皆有“孔孟”、“老庄”之谓。言称国学中,儒家以“孔孟”为首,荀、董、朱、王依次排序,他人不可与孔老夫子相提并论,更不可随意颠倒;但道家却没有这样的规矩,后世除有“老庄”之谓,意指庄子在道家的地位,还要超过孟子在儒家的亚圣至尊。王少农.读庄子学快乐人生[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9.5,1-2庄子是一位具有很高修养的思想家、哲学家、美学家、文学家,他的文章通俗又寓意深奥、缜密又不乏洒脱、华丽又彰显从容。他满腹经纶却不幸身陷乱世,生活困顿却又孜孜不倦地探寻人生苦难的根源,像佛陀一样,历经磨难,苦苦追寻救世良方。所不同的是,佛陀是在出世状态下,而庄子是在入世的状态下。王少农.读庄子学快乐人生[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9.5,1-2庄子的道德教育的内容――道1.道的定性。庄子的道德思想主要是以“道”的形式道出的。庄子是这样给“道”下的定义的:“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大宗师》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庄子所说的“道”是客观存在的,是没有意志、没有形体的虚无存在;是超乎感知,自己以自己为根据,再无其他根源;是万物产生的本原;是超脱了时空限制,是绝对的、终极的。2“逍遥游”是体道之游,道是无,体道的心灵也应该是无;道是静寂的,体道的心灵也应该是宁静的。“道”是先秦道家的核心词汇,也是老庄道德教育的最高概念。“道”是自本自根、自在自为、先天地而生的宇宙本体,是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本质存在,具有时间空间上的广泛性和无限性,概念上的高度抽象性和复杂多义性。“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一种虚无化的存在方式。3庄子认为,“道无始终”,(《庄子秋水》)(以下引用《庄子》)只注篇名)“大道不称”,(《齐物论》)“道不私故无名”,(《则阳》)“道无问,问无应”,(《知北游》)“无思无虑始知道,无处无服始安道,无从无道始得道”,(《知北游》)等等,都是讲道的无为特性。庄子把“无”看做是与“道”同等程度的重要概念,“道”即“无”,“道”以“无”为本,“道”又统一“有”、“无”两个方面,因为“无并不是绝对的空无,而是含着“有”,“无”既有肯定性的一面,也有否定性的一面,所以才能在这两种力量的相互作用中化生出天地万物。“道”是无色无臭、无穷无尽,说不出、讲不明、道不完。“道”不可知,因此所谓知道者实际上并不知道;“道”不可言,所以用言语说道者,所说的道实际上并非真道。2.本根之道与仁、义之道。《让王》篇中这样写道:“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所乐非穷通也。道德于此,则穷通为寒暑风雨之序矣。故许由娱与颍阳,而共伯得乎共首。”(《让王》)这里所说的“道”,是指宇宙原本状态和宇宙的根本法则。从原本状态来说,那就是混沌不分;从根本法则来说,那就是自然无为。这里所说的“德”,是指道在人身上的体现,具体来说就是混一不分的心境和自然无为的行动。因为他是人从道那里“得”到的本性,所以称为“德”。“德”就是“得”的意思。“道是不可以招致的”;“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所以圣人从事于无言语的教化”。(《知北游》)意思是说,人是由道演化而来的,道是人的根源。在道的原始阶段既无人物也无天地,只有一个无知无识、自然而然的东西在那里客观存在。它的演化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它的回归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谁也不能阻止它向天地万物的演化,谁也不能推动它向自身本根的回归。“德是不可以达到的。”(《知北游》)德是人的自然本性,是人天生就带有的,是从道那里承接下来的遗传基因。它自身是自然而然的产物,而又表现出自然而然的特性,不是通过人的主观意志就可以达到的,越是使用人的主观意志,离它就越远。庄子的这种道德是以寓言的形式来表述宇宙之道,与孔子所倡导的“仁义之道”有着天壤之别。2在庄子看来,道、德人天生就有的,不是人智的产物,它具有自然性、纯洁性和本真性;而仁、义、礼是人的意志的产物,可以弄虚作假,失去了其原有的本真,是与道德相反的东西,是道德遗失的结果。正所谓“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大宗师》)修道、循德与修仁、行义、守义是两个相北的方向,越是趋于道、德,仁、义、礼的知识便越少,使用人智便越少;反之,仁、义、礼的知识便越多,使用人智便越多,就越是远离道、德。因此,道是不能通过人的智能达到的。庄子不仅鄙视孔子所倡导的儒家等级森严的道德思想,而且还喜欢借孔子之口说出自己的道德思想主张,以此来戏谑孔子,更是以此来拔高自己的那种安时处顺、顺应自然的那种空灵的道德之美。从《庄子》的恢宏巨篇中,我们可以看出,庄子始终都是提倡人们通过体悟那种自然逍遥的“大道”,“以自然为宗”,心游于物外、不为世俗所累,通过“心斋”、“坐忘”,豁然开朗,最终达到那种“至德”的圣人、真人的最高境界。庄子道德教育的目标———圣人、大人、真人、至人、神人在庄子的书中,经常提到圣人,不过有两种意思要加以区别。一类是指以孔子为代表的尊奉儒教的贤、圣一类,他们宣传仁义、遵循礼教、表面博学而虚伪无知的人。这是为庄子所鄙夷的;另一类就是道家所赞颂的圣人,与大宗师是等同的,指对所谓的生、所谓的死视而不见,他所体悟到的只是那什么区别也没有的“一”。“一”就是“道”,“道”就是“一”,它们的名称虽然不同,但都是指那天地万物的本根、天地万物的真谛;之所以称之为“一”,是为了表明它混然一体、无别而同一,之所以称之为“道”,是为了表明它供物往来,是天地万物之祖、天地万物之根。4老子在《道德经》中只是讲了圣人即得道之人,而庄子全面发挥了老子圣人的概念,不仅继续大谈圣人,而且还提出了“大人”、“真人”、“至人、“神人”等,以此作为得道逍遥的理想人物模式。圣人就是大人,大人就是圣人,他们的名称虽然不同,但都是指那洞彻宇宙源头、体悟万物本根的得道之士,是为了表明他们超越世人。何为“真人”?庄子说:“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大宗师》)庄子讲的“真人”,不谋官,不求利,有取于自然,又不妨碍自然,既不与人相争,又能与物平等。而所谓“至人”,是指那些在道德方面修养到极高境界的人。即“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个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不要去随意破坏,而要合理科学地开发利用。正如庄子提倡的,无为胜有为,有所为有所不为。庄子生长在乱世,社会动荡,战争频发,生灵涂炭,“世人皆醉我独醒”,他以自己的切身体会为万世留下了一份宝贵的人生哲理。庄子是用心塑造了一种空灵的独立人格,为处在纷乱黑暗中的众生描绘了一幅和谐的理想社会,任何用唯心主义或者唯物主义的界限抑或是相对主义来为之定性都是大错特错的,都忽视了庄子所处的时代和他所经历的人生道路,都没有读透庄子的精神实质,而是断章取义,吃饱了撑着,歪曲了圣人的旨意,鸡蛋里挑骨头。其实庄子并非真的消极遁世,而是在那个黑暗的社会中,知识分子的下场基本上都很惨,而庄子看透了这一点,为了保全性命选择了隐居,但他也并非完全意义上的隐士,而是时刻关心国家大事,始终在出世与入世中艰难徘徊;他关心民间疾苦,呼吁统治者要让利于民。庄子认为“正而后行”是事物最和谐、最良好的状态,认为干扰是对事物的残害。所谓治理天下,首先是要治理人心,使人心随和。他认为天下的和谐是自然而然的,越是自然就越是和谐。5这一切对我们今天所提倡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非常积极的借鉴之处。我们每天都在强调建设和谐,可是举国上下却到处发生不和谐的事情。按照“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蕴含的哲理来观察我们的社会和人情,友爱和亲情并不是一种好现象,它是真性受损、环境恶化的象征,是混沌消散、人心奸巧的结果。6而我们提倡建设和谐社会又何尝不是我们的社会失去了真性和纯真呢!从官员腐败,到食品安全,再到全国各类极端犯罪事件,令人纠结,却又无可奈何。笔者以为,所有这一切的根源出现在政府官员的道德败坏,从而给全国人民树立了一个极坏的榜样,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倘若统治阶级多读读庄子,养成庄子那种“万物齐一”的道德品质,那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不用刻意去建设,而是会像阳春白雪、高山流水一样自然清新、水到渠成。庄子的道德教育思想是一种退隐不争的生命哲学,虽然他是个体处于黑暗时代的被迫选择,但它造就了独立的个体意识的觉醒。这种个体意识的觉醒所拥有的不依附于权威,不屈从于专制的独立人格,在现代社会中恰恰是政治自由的前提。同时,这个个体价值的觉醒也激励人们不断超越自我。这对于那些急功近利的人们也是一个警示:只有超脱名利才能站在更高的境界上,才能获得脱俗的人生真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庄子教会我们的是一种境界和眼光,教会我们现代人还万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