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县教育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及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doc-抚顺市重大动物疫病_第1页
某某县教育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及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doc-抚顺市重大动物疫病_第2页
某某县教育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及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doc-抚顺市重大动物疫病_第3页
某某县教育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及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doc-抚顺市重大动物疫病_第4页
某某县教育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及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doc-抚顺市重大动物疫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XX县教育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一、编制目的为保障广大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保障教育工作顺利开展,防范学校安全事故发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学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确保有效地消除和控制学校安全事故发生,为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二、编制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河北省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和《秦皇岛市教育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部署,结合我县教育工作实际,制定本预案。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XX县教育局所属的各级各类学校(含幼儿园)。四、突发公共事件种类(一)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台风、龙卷风、暴风雪、雷电、暴雨等气象灾害;江河泛滥、水库决堤等洪水灾害;山体滑坡、泥石流、地质沉降、地震以及由地震诱发的各种次生灾害等地质灾害。(二)群体性事件。主要包括:如师生非法集会、游行、示威、静坐、请愿;学生罢课、教师罢教、职工罢工以及师生员工罢餐;师生大规模群体性上访或越级上访;学生发生群殴、械斗等;法轮功等邪教组织渗透、煽动、闹事制造的骚乱与动乱等。(三)事故灾害类事件。主要包括:学校建筑物倒塌安全事故;学校设备质量安全事故;重大火灾安全事故;重大交通安全事故;楼梯间踩踏安全事故;外出大型活动安全事故;学生实践、实习期间发生的伤亡事故;学生坠楼、溺水、触电安全事故;外来暴力侵害事故,危险品安全事故等。(四)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发生在学校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发生在学校的集体性食物中毒、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因预防接种或预防性服药造成的群体性心因性反应或不良反应,因校内环境污染造成的学校人员急性中毒的事件;学校所在地区发生的,可能对学校师生健康造成危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手足口、甲流感、EV71肠道传染性疾病等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五)网络信息安全事件。主要包括:利用计算机网络设置病毒程序,进行干扰破坏;利用校园网络发送不良信息,进行反动、色情、迷信宣传活动,窃取学校保密信息,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件;各种破坏校园网络的安全运行事件。(六)考试泄密事件。主要包括:中考、高考、学业水平考试等由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类统一考试中,在命题管理,试卷印刷、运送、保管,考试实施,评卷组织管理等环节出现泄密、舞弊等造成重大影响的事件。(七)影响学校安全与稳定的其它重大突发事件。五、工作原则(一)统一指挥,快速反应。县教育局成立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教育系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工作,形成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快速反应机制。一旦发生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做到快速反应、正确应对、果断处置,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二)分级负责,分级管理。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后,要遵循分级管理原则,一级对一级负责,启动应急预案,并及时报告县教育局。(三)预防为主,及时控制。立足于防范,抓早、抓小、抓苗头,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做好信息收集和深层次研究,争取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要把突发公共事件控制在基层,控制在最小范围内,避免造成社会秩序失控和混乱。(四)部门联动,协同应对。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后,各有关科室负责人要按照XX县教育局突发公共事件领导小组的分工,立即开展工作,深入一线,处置情况,组织抢险救灾,控制事态发展,尽快形成部门联动、协同应对的工作格局。(五)区分性质,依法处置。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过程中,坚持从保护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出发,及时化解矛盾,防止事态扩大。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做到合情合理、依法办事,维护师生合法权益。(六)加强保障,重在建设。从领导、制度、组织、物质、经费保障和工作部署等方面,强化保障措施,提高工作效率。六、组织领导(一)成立XX县教育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二)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及分工:负责统一决策、组织、指挥全县教育系统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响应工作,协同各职能部门开展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并及时向县委、县政府和市教育局上报各类突发事件情况及应急处理工作情况。领导小组办公室:局安全办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负责全县教育系统各级各类学校突发公共事件的防范工作,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统计和上报工作,指导各校开展各类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督促学校开展针对各类突发事故的模拟演练,落实各类突发事件的责任追究。为进一步明确责任,确保突发事件及时有效地处理,领导小组决定成立以下工作机构:1.组织指挥组(1)人员组成组长:成员:安全办、教育股人员(2)工作职责:负责突发事件(事故现场)的组织指挥,制定抢险救灾方案和措施,根据上级指示和要求,指导各有关小组及时、迅速、有效开展救援工作;协调处理应急救援工作中涉及的有关重大问题,了解掌握事态发展信息,适时调整方案,抢救生命,保护财产减少损失;完成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2.宣传信息(群众工作)组(1)人员组成组长成员:办公室、网络中心人员(2)工作职责:按照局突发公共事件领导小组要求,及时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宣传和报道工作;负责新闻发布和新闻采访工作,编发宣传资料,正确引导教职工和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稳定伤者情绪,做好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防止校园混乱;负责突发公共事件有关材料、简报的起草、打印和发送工作,做好会议材料和会议纪要的整理、归档工作;建立宣传信息网络体系,收集、报告及发布各类信息;完成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3.应急救援组(1)人员组成组长:成员:办公室、督导室、招生办人员(2)工作职责:负责突发事故现场的紧急救援工作,组织抢救遇险人员和财产,控制事态发展,维护事故现场秩序,确保伤者得到及时救治。负责事故现场救护人员,物资、器材的调配,为施救单位提供快捷的帮助。组织人员快速护送伤员入院就医,随时掌握伤患人员治疗情况,及时报告(通报)现场救援情况。完成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任务。4.事故调查组(1)人员组成组长:成员:纪检办公室、信访办人员(2)工作职责:负责对突发事故的调查。查明事故原因、后果和危害,查清事故责任及责任人,写出事故报告,提出对责任单位及责任人员的处理意见。听取事故受伤人员家属意见,安抚事故受伤人员和家属的情绪;依照有关规定,提出事故善后处理意见。完成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5.后勤保障组(1)人员组成组长:成员:办公室、计财股、工会人员(2)工作职责:负责制定教育系统应急救援工作所需经费预算,统筹经费管理,做好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物资的储备和保障工作;检查指导各学校做好应急救援物资的储备落实情况,确保及时、安全、有效完成保障任务;完成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七、预警机制(一)预警分级学校根据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将我县学校重大突发事件预警级别分为三级、二级和一级,并分别用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三级(黄色)适用于危害程度较高,可能发生或者即将发生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对社会造成较大影响的突发事件。二级(橙色)适用于危害程度很高,可能发生或者即将发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或对社会造成严重影响的突发事件。一级(红色)适用于危害程度特别严重,可能发生或者即将发生造成群死群伤和财产损失特别严重,或对社会造成特别重大影响的突发事件。(二)预警发布各级各类学校领导或信息报告员一旦发现重大突发事件或有明显征兆的,应及时向教育局或有关部门报告事件信息。教育局应迅速对报警事件的风险系数、发展趋势等进行认真分析,科学预测,向所在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发出预警号令。局领导小组召开紧急会议确定预警等级和范围后,以教育局的名义向需要预警的学校、幼儿园、师生发出重大突发公共事件预警。预警号令发布通常以紧急通知(通报)、电话(传真)、网络信息等渠道进行,必要时采取人工进行快递。(三)预警启动预警号令发布后,县教育局各相关工作小组立即开展工作,指导基层迅速处置突发事件。各相关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应根据上级确定的预警级别,及时启动本级预案,迅速作出部署,组织人员采取相应措施,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预警号令发出后,县教育局各工作小组迅速到位,按照职责分工,组织指导学校,协调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工作,并及时向指挥部报告事态进展情况,为指挥部下一步决策提供依据。(四)预警解除指挥部根据学校和各工作小组的情况报告,依据对事态的监控预测,分析判断突发事件是否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确信不会给师生生命和学校财产造成危害损失的,指挥部应当宣布解除警报。学校和各工作小组,接到解除预警号令后,要安排有关人员做好善后工作,遇有情况及时报告。预警号令解除后,指挥部应及时向上级或有关部门进行报告和通报。八、处置程序学校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单位应当按照快速反应、统一指挥、协同配合的原则,根据相应级别做出应急处置。(一)各级各类学校现场救助。学校领导接到报告后,必须立即赶赴现场,立即启动实施应急措施。要采取边抢救、边处理、边调查、边核实的方式,以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根据现有条件和能力,按照救人第一原则,及时采取措施,救护受伤害的教职员工和学生,保护事故现场,保全相关证据,并及时通知受伤害者亲属或监护人。按照县政府和县教育局要求,认真落实紧急应对措施。情况报告。各级各类学校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后,应在第一时间求救110、119、120,同时向县教育局报告,请求支持和帮助。上报信息应当做到真实、客观、及时,不得迟报、漏报、谎报、瞒报,并在24小时内写出书面报告,报送县教育局。事故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发生事故的单位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2)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3)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4)事故抢救处理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5)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处理的有关事宜;(6)报告单位、签发人和报告时间。(二)县教育局接到学校报告的重大突发事件后,县教育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应根据学校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类别性质、危害大小、影响范围和可控程度,采取如下对策:(1)对事发地学校作出指示和要求,责成有关科室立即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2)派出工作组、专家组或有关科室负责同志赶赴事发地进行指导救助工作;(3)调集专业力量和抢险救援物资增援,必要时请求相关部门加大支援力度;(4)县教育局领导及时赶赴事发地,靠前指挥;(5)批准启动县教育局专项应急预案,专项应急指挥机构立即开始运作;(6)及时向上级汇报。必要时,请求上级领导或有关部门给予支持。(三)预警解除当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危害已经消除后,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宣布预警解除。九、宣传与监督(一)宣传教育与培训县教育局应有组织、有计划地指导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应急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学习本预案,发放防灾应急手册,普及基本的防灾减灾应急知识,公布报警电话,中小学校(幼儿园)开展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活动,使师生掌握应急避险、自救、互救、减灾、逃生等基本知识和技能。县教育局、学区中心校、学校要定期组织教职员工进行应急管理教育培训。(二)信息监测与预测各学校应当建立信息报告员制度,配备专、兼职人员,对有关重大突发事件进行监测,建立信息监测制度,加大对易发部位的信息监控,通过多种途径,广泛收集有关重大突发事件的信息,做好各类信息的分析评估与判定工作。并建立有关制度,鼓励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提供有关重要突发事件信息。(三)预案演练从实战角度出发,定期组织局领导班子成员、局机关工作人员及学校进行预案演练,达到普及应急知识和提高应急技能的目的。学校平时要认真开展安全教育,加强对师生处置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知识、技能的宣传教育,做到有备无患。学校要根据预案要求,每学期至少组织演练一次,针对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对预案进行修正与补充。要建立一支过硬的应急抢险队伍,每年进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应急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四)责任与奖惩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校长分工负责制,严格奖惩和落实责任追究制。对工作中做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迟报、漏报、瞒报或在处置突发事件中有失职、渎职行为的,依法对有关责任人给予严厉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一)火灾事故应急预案1.常规管理(1)指导学校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和设施,督促学校定期对消防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要求各校安全保卫人员能熟练掌握消防器材的操作方法;认真开展校园火灾隐患排查及整改工作。(2)指导学校开展消防常识教育和火灾事故警示教育,定期组织师生进行火灾模拟求生演练。2.报警机制报警程序:(1)拨打119,及时报警;(2)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救治伤员;(3)上报县教育局——县委、县政府、市教育局。报警内容:火灾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财产损失情况、人员伤亡情况、火灾的扑救及应急处置情况。3.事故应急处理人员组成119消防民警、局领导、校领导、校安全工作分管领导、校安全保卫人员、教职工。4.组织实施(1)当火灾发生时,学校迅速开通全部消防安全通道,组织师生紧急撤离火灾现场。(2)及时拨打119火警电话,疏通消防通道。迅速组织学校工作人员携带消防器材,配合公安消防人员,扑救火灾。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联系医院救治被烧伤人员。(3)县教育局接到报告后,要及时安排各工作小组负责人赶赴火灾现场,组织扑救工作。(4)火灾扑救工作要在确保人员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严禁组织未成年学生扑救。(5)县教育局要及时向县委、县政府和市教育局报告火灾情况。(6)教育局和学校要积极协助公安消防部门,开展事故调查,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认真落实责任追究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二)食品中毒事件应急预案1.常规管理(1)县教育局要协同卫生、质检等部门定期对各学校师生饮水、饮食卫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要责令学校及时整改。(2)学校要对食堂工作(从业)人员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清理不宜从事食堂工作的人员。(3)学校要建立、完善食堂卫生管理制度,定期对食堂卫生情况进行检查、督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学校师生饮食卫生安全。(4)从源头上把关,加大对学校食堂食品进货渠道的监管,严防不合格食品及食源性材料进入校园。2.报警机制报警程序:(1)拨打120电话,联系医院,及时救治中毒人员;(2)上报县教育局、县卫生局——县委、县政府、市教育局。报告内容:食品中毒事件发生的地点、时间、人数、中毒情况、事故应急救治情况及事态发展情况。3.事故处理(1)发现师生出现食品中毒事件后,要求学校及时拨打120电话和医院取得联系,立即救治中毒人员。(2)上报教育、卫生行政部门,教育局领导和科室负责人接到报告后,要及时赶赴事故学校,组织抢救中毒人员,并及时向县委、县政府和市教育局报告中毒事件情况。(3)学校要立即封存造成食物中毒或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以备卫生部门检验。(4)学校要迅速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并要做好家长的工作,严防事态扩大给学校教育工作造成不良影响。(5)协同卫生、质检等部门对中毒事件展开调查,处理有关责任人,认真落实责任追究制。(三)交通安全事故预案1.常规管理加强师生交通安全教育;强化内部管理,校内设置“禁鸣、限速”标志,划定固定停车位,严格外来车辆、教师私车管理;宣传引导家长,存在家长雇佣接送学生车辆的学校门口悬挂学生乘车安全提示牌;延伸公交车辆接送学生上下学;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开展手续不健全、超员超载接送学生车辆的整治活动。2.报告机制报告程序:(1)及时报警(122)处置事故;(2)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抢救受伤人员;(3)报县教育局和当地人民政府(先口头后书面)。报告内容: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伤亡人数、原因、受伤人员救治及康复情况、事故调查及处理结果。3.事故处理(1)报警(122)处置事故;抢救受伤者,尽快送医院救治;第一时间向上级部门报告相关情况。

(2)调动车辆接送学生,换乘车辆时,随车教师要看清周围交通、车辆行驶情况,避免发生新的交通事故。(3)通知家长。(4)配合交通事故处理部门调查和保险介入,并参与调解。(5)及时做好学生及家长安抚工作,控制事态,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四)学校治安案件、群体突发性案件应急预案1.常规管理(1)县教育局督促学校建立完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强化管理,切实落实责任。(2)学校要定期召开全体师生参加的安全工作会议,大力开展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切实提高广大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3)学校要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学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2.报告机制报告程序:(1)拨打110报警电话;(2)拨打120急救电话;(3)上报县教育局——县委、县政府、市教育局。报告内容:各类治安案件及群体突发性案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案件简要情况、财产损失情况、人员伤亡情况、事态进展情况,案件平息、调查及处理结果。3.案件处理(1)校园内的学生群殴事件a、学校发生学生群殴事件局面难以控制时,学校要及时拨打110报警。如有人员伤害要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及时救治被伤害学生,并迅速通知学生家长。b、学校要及时报告县教育局,县教育局接到报告后,局领导和相关科室负责人要及时赶赴事故学校,组织案件督查与处理,并及时上报县委、县政府和市教育局。(2)校外人员在校园内的违法犯罪案件a、发现校外人员在校园内斗殴、行凶、行窃时,学校保卫人员和其他值班工作人员要及时对其劝阻或将其控制,并及时拨打110报警。b、如造成师生人身伤害,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及时救治受伤害师生。c、当造成师生人身严重伤害时,学校要及时报告县教育局。教育局领导和相关科室负责人接到报告后,要及时赶赴事故学校,组织事故调查处理,并及时上报县委、县政府和市教育局。d、教育局及相关学校要协助公安部门认真开展案件调查,凡因学校管理不善而导致事故发生的,应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3)学生串联、游行、集会、静坐、请愿、罢课等群体性事件。a、学校要大力开展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经常研究影响学校稳定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强教育引导,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b、对可能发生的突发群体性事件的信息,各学校要及时向当地政府、公安机关进行通报,严防事态扩大。c、若突发群体性事件,如:集会、游行、请愿、静坐、罢课等行为发生时,事发学校要及时向县教育局、县政府和公安机关报告。教育局和公安机关及时深入事发学校,指导学校化解矛盾,采取适当措施,妥善处置,维持好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控制事态的扩大与蔓延。d、学校党政领导、教师要深入班级和学生宿舍,切实做好学生的教育疏导工作,团结大多数学生,尽快平息事端。e、学校要加强门卫管理,严防社会闲杂人员等进入校园,制造事端,引发混乱。(五)学校重大财物被盗案件应急预案1.常规管理学校要强对各类校产的管理与保护,对学校财务室、机房等重点部位要加大人防、物防、技防投入,落实学校值班领导及保卫人员夜间值班和巡逻制度,切实防范学校重大财物被盗案件的发生。2.报告机制报告程序:(1)失盗案件发生后,被盗学校要保护好作案现场,并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2)及时报告县教育局——县委、县政府和市教育局。报告内容:失盗案件发生的时间、场所、案件简要情况、被盗财物的数量及价值、案件侦破工作进展情况、学校的防范补救措施。3.案件处理(1)被盗学校加强对现场的保护,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开展案件的侦破工作。(2)教育局接到报告后,局领导和分管安全的科室负责人要及时赶赴事故学校,了解案情发生原因。凡因安全制度不落实、防范措施不到位而造成的重大失盗案件,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六)突发传染性、流行性疾病应急预案学校发生手足口、肺炭疽、霍乱、高致病禽流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新传染性疾病、因预防接种或预防性服药造成人员中毒或死亡、实验室有毒物品泄露,造成人员中毒或死亡等情况。1.常规管理(1)县教育局要协同卫生防疫部门指导学校做好传染性、流行性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管理工作,宣传防治知识,防范突发性、流行性疾病的发生与传播。(2)督促学校对校园环境和校内公共设施进行定期消毒。(3)督促学校加强对有毒化学品、危险化学品的监管。2.报告机制报告程序:(1)发现疫情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救治发病人员;(2)及时报告县卫生局;(3)报告县教育局县委、县政府和市教育局。报告内容:疫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规模及人数、原因、学校的防控措施。3.疫情处理措施(1)要求各学校对已发生或可能发生的流行性疾病或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要及时报告县卫生防疫部门和县教育局。(2)县教育局领导和分管卫生的科室负责人接到报告后,要及时指导学校开展疾病的预防工作,确保师生安全健康,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3)对传染性、流行性疾病要坚持“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迅速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对校园所有场所进行彻底消毒,防止师生交叉感染。(4)组织疫情调查。教育部门要密切配合县疾病控制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传染病人到过的场所、接触的人员进行随访,并采取必要的隔离观察等措施。(七)楼梯间踩踏事故应急预案1.常规管理中小学、幼儿园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和日常监管,定期排查楼梯间安全隐患,及时对楼梯间扶手、照明设施进行维护,学校要尽量错开学生下课、放学时间,安排值班领导和教职工加强对楼梯口的疏导,坚决杜绝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2.报告机制报告程序:(1)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救治受伤人员;(2)及时上报县教育局——县委、县政府和市教育局。报告内容: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伤亡人数、原因、受伤人员救治及康复情况、事故调查及处理结果。3.事故处理(1)踩踏事故发生学校要及时拨打120电话和医院取得联系,立即救治受伤人员,组织人员对受伤者进行简易包扎、止血等应急处理措施,尽快将重伤者送往医院抢救。(2)立即上报县教育局,教育局领导和分管安全的科室负责人接到报告后,要及时赶赴事故学校,组织抢救受伤人员,及时开展救治工作,并向县委、县政府和市教育局报告校园踩踏事故情况。(3)学校要迅速与受伤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安抚慰问受伤学生及家长,确保师生和家人情绪稳定,严防事态扩大给学校工作造成不良影响。(4)教育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对事故发生原因认真展开调查,对因学校工作疏忽而导致事故发生的,将严肃处理有关责任人,认真落实责任追究制。(八)学校校舍等建筑物倒塌事故应急预案1.常规管理各学校要配合建筑工程主管部门定期对学校的各类建筑设施进行检测和鉴定,对确定为危房的校舍,要坚决进行封闭和加固维修,加强对各类建筑物安全隐患的排查与整改,为广大师生创造安全的学习和工作环境,2.报告机制报告程序:(1)建筑物倒塌事故发生后,立即拨打110、119电话,尽快争取公安消防等职能部门的救援,及时解救被困人员;(2)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抢救受伤人员;(3)及时上报县教育局——县委、县政府和市教育局。报告内容: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伤亡人数、原因、受伤人员救治及康复情况、事故调查及处理结果。3.事故处理(1)建筑物倒塌事故发生学校要及时拨打110、119、120救援电话,迅速切断电源,协助公安、消防、医护人员尽快解救被困人员,及时抢救受伤人员,组织人员对轻伤者进行简易救治、包扎止血等应急处理措施,尽快将重伤者送往医院抢救。(2)及时上报县教育局,县教育局领导和分管安全的科室负责人接到报告后,要及时赶赴事故学校,组织抢救受困、受伤人员,并向县委、县政府和市教育局报告校园建筑物倒塌事故情况。(3)学校要迅速与受伤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及时安抚慰问受伤学生家长,确保师生和家长情绪稳定,严防事态扩大给学校教育工作造成不良影响。(4)教育主管部门会同建设等有关部门对事故发生原因,认真展开调查,凡因学校安全隐患排查工作不力和安全管理疏忽而导致事故发生的,将严肃追究学校有关领导的责任。(5)事故处理完毕后,事故学校应积极谋划、筹措资金,在县教育局、当地人民政府的支持指导下,尽快展开倒塌校舍的修复或重建工作,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XX市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

目录1总则1.1编制目的1.2编制依据1.3重大动物疫情分级

1.4适用范围

1.5工作原则2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2.1应急指挥机构2.2工作机构及职责2.3专家组2.4应急处理专业技术机构3疫情监测、预警与报告3.1监测3.2预警3.3疫情报告4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响应和终止4.1应急响应的原则4.2应急响应4.3其它措施4.4重大动物疫情的分级响应4.5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响应的终止5善后处理5.1后期评估5.2奖励5.3责任5.4灾害补偿5.5抚恤和补助5.6恢复生产5.7社会救助6应急保障6.1通信与信息保障6.2应急资源与装备保障6.3技术储备与保障6.4培训和演习6.5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7附则7.1名词术语解释7.2预案管理与更新7.3预案实施时间8附录8.1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组织体系框架图8.2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报告流程

XX市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及时、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扑灭重大动物疫病,最大程度地减轻突发重大动物疫病对畜牧业及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安全。

1.2编制依据

依据《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国务院《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辽宁省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实施办法》和《XX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总体预案》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预案。

1.3重大动物疫情分级

根据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将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1.3.1突发特别重大动物疫情(I级)(1)高致病性禽流感在21日内,相邻省份有10个以上县(市)以上发生疫情;或省内有20个以上县(市)发生或者10个以上县(市)连片发生疫情;或在数省内呈多发态势。(2)口蹄疫在14日内,在5个以上省份发生疫情,且疫区连片。(3)动物暴发疯牛病等人畜共患病感染到人,并呈多发态势。(4)农业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突发动物疫情。1.3.2突发重大动物疫情(=2\*ROMANII级)(1)高致病性禽流感在21日内,在省(区、市)内有2个以上市(地)发生疫情;或在省内有20个以上疫点或者5个以上、10个以下县(市)连片发生疫情。(2)口蹄疫在14日内,在省(区、市)内有2个以上相邻市(地)或者5个以上县(市)发生疫情;或有新的口蹄疫亚型出现并发生疫情。(3)在一个平均潜伏期内,20个以上县(市)发生猪瘟、新城疫疫情,或疫点数达到3O个以上。(4)在我国已消灭的牛瘟、牛肺疫等又有发生,或我国尚未发生的疯牛病、非洲猪瘟、非洲马瘟等疫病传入或发生。(5)在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狂犬病、炭疽等二类动物疫病呈暴发流行,波及3个以上市(地)。(6)农业部或省级政府动物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认定的其他突发重大动物疫情。l.3.3突发较大动物疫情(=3\*ROMANIII级)(1)高致病性禽流感在21日内,在1个市(地)行政区域内2个以上县(市)发生疫情,或疫点数达到3个以上。(2)口蹄疫在14日内,在1个市(地)级行政区域内2个以上县(市)发生疫情,或疫点数达到5个以上。(3)在1个平均潜伏期内,在1个市(地)级行政区域内5个以上县(区)发生猪瘟、新城疫疫情,或疫点数达到10个以上。(4)在1个平均潜伏期内,在1个市(地)级行政区域内有5个以上县(市)发生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狂犬病、炭疽等二类动物疫病暴发流行。(5)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炭疽等高致病性病原性微生物菌种、毒种发生丢失。1.3.4突发一般动物疫情(=4\*ROMANIV级)(1)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新城疫疫情在1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2)二、三类动物疫病在l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呈暴发流行。为及时有效应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市动物卫生监管局应按照省动物卫生监管局的要求,结合本地区重大动物疫情的实际情况及应对能力等,对突发较大和一般动物疫情的分级标准进行补充和调整。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市行政区域内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畜牧业生产严重损失和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处理工作。

1.5工作原则

1.5.1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统一领导和指挥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工作;疫情应急处理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各级人民政府(含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下同)负责扑灭本行政区域内的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各有关部门按照预案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疫情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根据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实行分级管理。

1.5.2快速反应,高效运转。各级人民政府和动物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体系、应急反应机制和应急处置制度,提高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能力;发生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时,各级人民政府要迅速作出反应,采取果断措施,及时控制和扑灭突发重大动物疫情。

1.5.3预防为主,群防群控。在扑灭疫情工作中,要依靠法制、依靠科技、依靠群众,及时控制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动物;加强监测,发现疑似带毒病媒生物和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借施,防止疫情的发生。2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2.1应急指挥机构市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在市应急委的统一领导下,负责组织、协调全市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工作。县级政府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在本级政府统一领导下,依照职责和本预案的规定,负责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工作。2.1.1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职责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市应急委根据市动物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建议和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需要,启动市突发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总指挥,市政府主管副秘书长、市动监局局长、相关部门和县(含区、市经济开发区,下同)的相关负责同志担任执行总指挥,负责对XX市突发重大动物疫疫情应急工作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做出处理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重大决策。

2.1.2市动监局:负责制(修)定应急预案;提出启动突发重大动物疫病应急响应;提出全市疫情监测、控制措施和政策建议;组织专家分析、评估、判断疫情情况;根据疫情情况及时指导各地采取各项应急措施;监督指导各地做好环境消毒和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的设置和管理工作;组织县级相关人员进行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培训;提出在防控过程中所需防疫物资的计划;负责防疫物资的验收、储备和调拨工作;督促各县动物卫生主管部门搞好防控物资储备;收集、汇总、报告市内发生疫情信息、防控工作情况、重要社情民意和各地在防控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工作建议。XX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负责检查、指导并组织实施全市出入境人员、动物及其他物品的检疫监管;对出入境检疫检查中发现疫情的处理实施监管。市卫生局:负责制定人感染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方案;负责开展重大动物疫病(人畜共患病)的人间监测;开展医疗救治和公共卫生干预工作;组织专家分析、评估、判断人感染重大动物疫情情况;做好医疗救治的技术和物资准备,组织医疗专业人员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提出防控人间感染重大动物疫情所需药品、防护用品、消毒药品、医疗器械的计划;并负责验收、储备和调拨工作;督促各县卫生系统搞好防控物资储备。市财政局:根据疫情发展需要,及时拨付防控工作经费,保障资金供给;督促县级财政按中央、省和市有关规定要求,积极筹措落实资金,支持本地区做好防疫工作;加强对防疫资金的监管,确保资金专款专用;负责指挥部审批的应由市级储备供应的防控物资的政府采购及资金结算。督促各县财政系统搞好防控物资的资金拨付和结算。市经委:根据指挥部审批的物资采购计划,组织市内企业生产;同时与省经委保持联系,协调市内无法满足的急需物资。市药监局:负责用于防控人间感染重大动物疫病所需药品和器械的质量监督。市交通局:负责保障交通畅通,负责协调紧急物资运输;严格按照《动物卫生监督管理规定》,检查公路、水路运输企业承运动物及其产品。市工商局:负责市场交易行为的监管和行政执法,严禁未经检验检疫或有可能感染疫情的动物及其产品上市交易;与有关部门配合,规范市场秩序,组织开展市场专项检查,维护市场稳定。市商业局:负责畜禽定点屠宰厂动物疫情的监管及感染疫病畜禽的无害化处理监控。市公安局:负责协助做好出入疫区人员和物资的检查检疫工作,配合动物防疫部门做好疫区封锁、强制扑杀和免疫,加强社会治安防范控制,依法打击借疫情制假、贩假、滋事的违法犯罪活动,防范和打击境内外各种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市外事办:负责国外媒体采访疫情及相关情况的协调安排。市委宣传部:负责提出新闻报道方案,做好采访工作的管理,适时组织新闻发布会,如有外国记者参加,对外口径商市外办后发布。市政府办公厅:负责修改市政府领导同志讲话文稿、上报的综合报告及重要文件;负责完成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向省报送相关信息。市监察局:负责监督检查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贯彻执行《动物防疫法》、《传染病防治法》和《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工作情况,督促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防治重大动物疫病的工作部署和防控措施的执行;查处相关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防治重大动物疫病工作中的各种违法行为。市发改委:负责安排紧急动物防疫物资储备、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计划安排;做好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时的稳定工作,打击借机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市民政局:负责疫区受灾群众的救济工作。市科技局: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制定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防治技术科研方案,组织科研力量开展应急防治技术攻关。市人事局、市劳动局、市卫生局:会同有关部门落实好参与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工作人员的工伤待遇政策。市林业局:组织开展野生动物疫病的监测、基础调查和样品采集及保存,组织野生动物活动范围、种群数量普查,组织专家分析和提出有关野生动物活动范围、趋势、预警信息等工作。市城市综合执法局:协助其他部门完成城市动物防疫工作。市质监局:负责动物产品加工企业的监管工作。市广电局、XX日报社:负责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宣传工作。市外经贸局:负责做好对外贸易交涉工作。市环保局:负责做好扑杀、销毁动物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时环境保护的监督指导工作。武警支队:负责动物强制扑杀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疫区封锁、人员隔离、疏散、维护社会稳定等工作。XX军分区:负责协调驻军及民兵预备役部队力量,支援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处理工作。沈阳铁路局:负责铁路运输中的动物疫情防控工作。保证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处置人员以及防治药品、器械等急用物资和有关样本的运送,确保安全、快速,防止疫情扩散。各县级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的组成和职责可参照省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的组成和职责。2.2工作机构及职责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动物卫生监管局,负责全市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的日常工作。其主要职能是:依法组织、协调有关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工作;负责突发重大动物疫情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和报告工作;及时传达指挥部的指令、命令和决定,承办指挥部领导同志交办的工作;负责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相关法规规章的起草工作;组织制订有关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的政策和措施;及时提出预案的启动、实施和终止建议;指导和帮助各地应对其它动物疫情的防治工作。2.3专家组

由市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科研机构的动物防疫专家组成,由市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审定、公布、培训。专家组的主要职责是: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相应的级别以及采取的重要措施提出建议,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准备提出咨询建议,参与制订、修订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进行技术指导、培训、宣传,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反应的终止、后期评估提出咨询意见,承担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日常管理机构和应急指挥机构交办的其它工作。县级动物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可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作需要,组建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专家组。2.4应急处理专业技术机构2.4.1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要负责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报告,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开展现场临床诊断和实验室检测,加强疫病监测。2.4.2市动物防疫监督所:主要负责指导、落实和监督封锁、隔离、紧急免疫、扑杀、无害化处理、消毒等措施的实施。2.4.3出入境检验检疫专业技术机构:主要负责发生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时,对口岸出入境动物及动物产品疫病监测、疫情报告、消毒处理、流行病学调查等。2.4.4应急预备队:各级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成立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预备队,在本级指挥部的指挥下,具体承担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控制和扑灭任务。应急预备队每年至少进行1次培训和演练,不断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和应急处置水平。3疫情监测、预警与报告3.1监测

市动物卫生监管局按照国家和省统一规定和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组织开展突发重大动物疫病的监测,包括:自然疫源性疫病疫情监测、自然灾害发生地区的重点动物疫病监测、曾发生疫情的地区的疫病监测、与发生动物疫病流行的地区接壤的边境区域的监测、对养殖或野生动物的常规疫病监测等。涉及人畜共患病的监测情况应及时通报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涉及出口动物、动物产品的疫情监测情况,应及时通报出入境检疫机构。

3.2预警

各级人民政府动物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提供的监测信息及省动物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发布的疫情预警信息,按照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特点,分析其危害程度、可能的发展趋势,及时做出相应级别的预警,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特别严重、严重、较重和一般四个预警级别。

3.3疫情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及其隐患,有权向上级政府部门举报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规定履行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职责的部门、单位及个人。

3.3.1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

(1)责任报告单位

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所属动物防疫监督机构;

b.各动物疫病国家参考实验室和相关科研院校;

c.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

d.县级以上政府及动物卫生行政管理部门;

e.有关动物饲养、经营和动物产品生产、经营的单位,各类动物诊疗机构等相关单位。

(2)责任报告人

执行职务的各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的兽医人员;各类动物诊疗机构的兽医;饲养、经营动物和生产、经营动物产品的人员。

3.3.2报告形式

各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按国家、省和市有关规定报告疫情;其他责任报告单位和个人以电话或书面形式报告。

3.3.3报告时限和程序

发现可疑动物疫情时,必须立即向当地县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县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赶赴现场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必要时可请省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派人协助进行诊断,认定为疑似重大动物疫情的,应当在2小时内将疫情逐级报至省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并同时逐级向所在地的县及市动物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各级动物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及时报告同级政府和同级卫生主管部门。认定为疑似重大动物疫情的应立即按要求采集病料样品送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确诊,省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不能确诊的,送国家参考实验室确诊。3.3.4报告内容

疫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发病的动物种类和品种、动物来源、临床症状、发病数量、死亡数量、是否有人员感染、已采取的控制措施、疫情报告的单位和个人、联系方式等。3.4疫情认定现场诊断专家经过调查核实,初步怀疑是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应当立即按照规定程序和方法采集病料送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或诊断为疑似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立即将病料送国家重大动物疫病参考实验室确诊。国家参考实验室诊断定性为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由农业部认定并公布,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公布动物疫情。国家公布疫情后,省、市、县级政府及其所属的动物卫生监管部门可以严格按照国家公布的疫情信息情况向社会通报。4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响应和终止4.1应急响应的原则

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时,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作出应急响应。同时,要遵循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结合实际情况和预防控制工作的需要,及时调整预警和响应级别。要根据不同动物疫病的性质和特点,注重分析疫情的发展趋势,对势态和影响不断扩大的疫情,应及时升级预警和响应级别;对范围局限、不会进一步扩散的疫情,应相应降低响应级别,及时撤销预警。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要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核实的方式,有效控制疫情发展。

未发生重大动物疫情的县,当地动物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接到疫情通报后,要组织做好人员、物资等应急准备工作,采取必要的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在本行政区域内发生,并服从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的统一指挥,支援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县的应急处理工作。

4.2应急响应

4.2.1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1)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参与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处理。

(2)根据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处理需要,调集本行政区域内各类人员、物资、交通工具和相关设施、设备参加应急处理工作。

(3)(4)在本行政区域内采取限制或者停止动物及动物产品交易、扑杀染疫或相关动物,临时征用房屋、场所、交通工具;封闭被动物疫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等紧急措施。

(5)组织铁路、交通、动物卫生监管、质检等部门依法按照职责在交通站点设置临时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对进出疫区、出入境和运行中的交通工具进行检查和消毒。

(6)按国家、省和市规定做好信息发布工作。

(7)组织乡镇、街道、社区以及居委会、村委会,开展群防群控工作。

(8)组织有关部门保障商品供应,平抑物价,严厉打击造谣传谣、制假售假等违法犯罪和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维护社会稳定。

必要时,可请求省政府予以支持,保证应急处理工作顺利进行。

4.2.2动物卫生行政管理部门

(1)组织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开展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调查与处理;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

(2)组织专家组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进行评估,提出启动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响应的级别的建议。

(4)各县级动物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应急处理工作的督导和检查,市动物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全市应急处理工作的督导和检查。

(5)市动监局及时向市政府、省动监局报告重大动物疫情信息,并根据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指令通报各县级政府和军队等有关部门。(6)普及动物防疫知识。有针对性地开展动物防疫知识宣教,提高群众防控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7)组织专家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处理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4.2.3动物防疫监督机构

(1)做好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信息收集、报告与分析工作。(3)按规定采集病料,送省级实验室或国家参考实验室确诊。

(4)承担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人员的技术培训。

4.2.4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

(1)境外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时,会同有关部门停止从疫区国家或地区输入相关动物及其产品;加强对来自疫区运输工具的检疫和防疫消毒;参与打击非法走私入境动物或动物产品等违法活动。

(2)境内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时,加强出口货物的检疫,会同有关部门停止疫区和受威胁区的相关动物及其产品的出口;暂停使用位于疫区内的依法设立的出入境相关动物临时隔离检疫场。

(3)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中发现重大动物疫情或者疑似重大动物疫情时,立即向当地动物卫生行政管理部门4.2.5非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地区的应急反应措施应根据其他地区发生疫情的性质、特点、发生区域和发展趋势,分析本地区受波及的可能性和程度,重点做好以下工作:(1)密切保持与疫情发生地区的联系,及时获取相关信息。(2)组织做好本区域应急处理所需的人员与物资准备。(3)加强相关动物疫病监测和报告工作,必要时,建立专门报告制度。(4)开展养殖、运输、屠宰和市场环节的监测和预防控制工作,防止疫情的发生、传入和扩散。(5)开展动物防疫知识宣传,提高公众自我保护能力和意识。(6)根据上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决定,开展公路、铁路等交通检疫监督工作。4.3其它措施4.3.1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参加应急处置人员应配备必要的防护器材,确保应急人员的安全。提供消毒药品、消毒设备和防护服、个人防护用品,针对不同的重大动物疫病,特别是一些重大人畜共患病应急人员还应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如接种相应的疫苗,提供带有生命支持系统或呼吸保护装置的特种防护服,定期进行血清学监测等。严格执行应急人员及物资进出疫区的管理制度,应急人员进入疫区必须穿戴防护服,离开疫区前必须经过彻底的消毒。配备应急药品,以备随时取用。4.3.2群众的安全防护发生突发重大动物疫病,特别是突发重大人畜共患病时,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疏散、隔离、监测等防护措施,保证疫区群众的生命安全。封锁疫区,对环境消毒,限制人员物资流动。必须及时对疫区群众进行紧急免疫接种,预防疫病发生,并指定专门医院开展对已经发病群众的救治工作。4.3.3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加大科普宣传教育力度,使疫区群众及时了解疫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预防控制手段,消除群众的恐慌心理,树立战胜疫病的信心。4.3.4疫区治安管理采取治安管制措施,严禁疫区动物及产品向外转移,防止疫病的进一步扩散和蔓延。4.4重大动物疫情的分级响应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处置实行分级响应制度。突发特别重大动物疫情(=1\*ROMANI级)由国家响应,突发重大动物疫情(=2\*ROMANII级)由省级响应,突发较大动物疫情(=3\*ROMANIII级)由市级响应,突发一般动物疫情(=4\*ROMANIV级)由县级响应。4.4.1特别重大动物疫情(Ⅰ级)应急响应特别重大动物疫情(Ⅰ级)发生后,在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领导下,市应急委负责组织政府有关部门开展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4.4.2重大动物疫情(Ⅱ级)的应急响应重大动物疫情(Ⅱ级)发生后,在省人民政府的领导指挥下,市应急委负责组织政府有关部门开展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市动物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按有关规定向省人民政府、省动物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报告,组织、指挥、调度相关资源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进行有效处置,严防疫情蔓延,必要时请求省政府予以支持。县级动物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在本级政府和上级动物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指挥、指导下,做好本地区重大动物疫情的调查、核实、处理、控制工作。

4.4.3较大突发动物疫情(Ⅲ级)的应急响应

(1)市人民政府

较大突发动物疫情(Ⅲ级)发生后市动物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向市人民政府、省动物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和农业部报告调查处理情况。必要时,可向省人民政府申请资金、物资和技术援助。

4.4.4一般突发动物疫情(Ⅳ级)的应急响应

一般突发动物疫情(Ⅳ级)后,县应急委负责组织政府有关部门开展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4.5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响应的终止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响应的终止需符合以下条件:疫区内所有的动物及其产品按规定处理后,经过该疫病的至少一个最长潜伏期无新的病例出现。

突发特别重大动物疫情由农业部对疫情控制情况进行评估,提出终止应急措施的建议,按程序报批宣布。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由省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对疫情控制情况进行评估,提出终止应急措施的建议,按程序报批宣布,并向农业部报告。

突发较大动物疫情由市动物卫生监管局对疫情控制情况进行评估,提出终止应急建议,报市政府批准下达解除封锁令,宣布响应终止,并向省政府报告。突发一般动物疫情,由县级动物卫生监管局对疫情控制情况进行评估,提出终止应急建议,报请县(市、区)政府批准下达解除封锁令,宣布响应终止,并向上一级政府报告。

省、市动物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及时组织专家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措施终止的评估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5善后处理

5.1后期评估

扑灭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后,各级动物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应在本级政府的领导下,组织有关人员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处理情况进行评估。评估的内容应包括:疫情基本情况、疫情发生的经过、现场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的结果;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分析、结论;疫情处理经过、采取的防治措施及效果;应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本次疫情暴发流行的原因、防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评估报告上报本级政府和上一级政府动物卫生行政管理部门。

5.2奖励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参加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作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

5.3责任

对在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预防、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理过程中,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违纪违法行为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5.4灾害补偿

按照各种突发重大动物疫病补偿的有关规定,确定补偿对象、补偿标准,并依照国家和省、市政府的有关规定进行补偿。

5.5抚恤和补助

各级人民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对因参与应急处理工作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根据工作需要,对参加应急处理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制订合理的补助标准,给予补助。5.6恢复生产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扑灭后,取消贸易限制及流通控制等限制性措施。根据各种重大动物疫病的特点,对疫点和疫区进行持续监测,符合要求的,方可重新引进动物,恢复畜牧业生产。

5.7社会救助

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后,民政部门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和《救灾救济捐赠管理暂行办法》及国家、省和市有关政策规定,做好社会各界向疫区提供的救援物资及资金的接收、分配和使用工作。6应急保障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县级以上政府应积极协调动物卫生监管、卫生、交通、公安、工商、出入境检验检疫、财政等部门,做好突发重大、特大动物疫情处理的应急保障工作。

6.1通信与信息保障

县级以上指挥部应将车载电台、对讲机等通讯工具纳入紧急防疫物资储备范畴,按照规定做好储备保养工作。

根据国家、省和市有关法规对紧急情况下的电话、电报、传真、通讯频率等予以优先待遇。各级动物卫生监管部门要建立动物卫生工作电子网络,以区域性动物防疫监督所为单位,及时收集所辖区域内的动物卫生相关信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