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4-4-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_第1页
高中语文-4-4-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_第2页
高中语文-4-4-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_第3页
高中语文-4-4-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_第4页
高中语文-4-4-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捣练子令深院静南唐·李煜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①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②。【简介】《捣练子令》,词牌名。以咏捣练而得名。又名《夜如年》《夜捣衣》《杵声齐》《深院月》《捣练子》等。单调,二十七字,双调,三十八字,皆平韵。【注解】

①砧(zhēn):捣衣石。寒砧,寒夜捣衣声。古代秋来,家人捣衣、帛为他乡游子准备寒衣。②栊:窗上棂木,这里代指窗户。【故事】这词也是李煜写于幽囚深院时。寒夜失眠时闻砧声,不禁无限凄苦。深深庭院,这么寂静,这么空旷。断断续续的捣衣声,随着断断续续的风声,在寒夜中,若隐若现传来。无奈,秋夜这么长,我的愁苦也这么长,不能入睡。一声又一声的捣衣声,不歇不止,和着凄凉朦胧的月色,若断若续,传到了我的窗前!【精析】B项中“无地自容”意思是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藏起来,形容十分羞惭。用于此句与语境不合。【答案】B1.了解熟语的内容。2.掌握熟语的特点,正确使用熟语。1.引子撮要熟语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习用的固定词组或短语,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汉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缩影,是汉语词汇中璀璨夺目的明珠。熟语主要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熟语是汉语词语的主要组成部分,准确灵活地运用、活用和化用熟语,不仅能丰富自己的语言,为语言增添文采,而且还能取得形象生动、诙谐幽默的艺术效果。引子中张大千劝酒的故事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2.活动提菁(1)漫画与成语成语与漫画有相似之处,都言简意赅,能用很少的笔墨反映丰富的内容,有画龙点睛的作用。(2)成语的来源①来源于古代人们的生活。如带“马”的成语大多与战争有关,因为马是古代战争中的“金装备”,古代战争中一般少不了它,因而流传下来的与战争有关的带“马”的成语就非常多,如“兵荒马乱”“人仰马翻”“千军万马”“鞍前马后”“马革裹尸”,等等。②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马不仅在战争中担任主要的角色,在日常生活中也运用得非常普遍,因此,一些与生活关系密切的成语也流传了下来,如“走马观花”“走马上任”“青梅竹马”等。另外,马身上还有许多优秀的品质,我们的祖先据此还创造了许多与“马”有关的成语,如“马不停蹄”“龙马精神”等。③来源于古代寓言、历史故事。这样的成语一般都包含着一个具体的内容,大都可以在书本上找到它的出处,也称为典故。如“指鹿为马”“倚马可待”“风马牛不相及”等。3.工具箱整合(1)什么是熟语?“熟语”主要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惯用语。惯用语是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例如:铁公鸡、抬轿子、戴高帽、定调子、一锅端、开绿灯、走过场、碰钉子、导火线、替罪羊、跑龙套等等。惯用语以三字格为主,多数含贬义。谚语。谚语是群众口头上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例如:①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②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③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④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⑤众人拾柴火焰高。谚语是有关自然现象、农业生产、保健卫生及社会生活方面的经验总结,其中农谚多带有地域性。格言。格言是具有哲理的言简意赅的语句。例如:①知识就是力量。②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③事实胜于雄辩。④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⑤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格言和谚语都是句子,但谚语是群众的集体创作,格言往往是名人语录。歇后语。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其本义在后半部分。例如:①飞蛾扑火——自取灭亡。②大海里捞针——无处寻。③大路上的电杆——靠边站。④腊月里的萝卜——冻(动)了心。⑤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歇后语包括两类,一是喻意,二是谐音。喻意的歇后语,前半部分是一个比喻,后半部分则是对前半部分的解释。谐音的歇后语,其后半部分是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来表达意思。(2)什么是成语?①成语的概念所谓成语,是指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词组)。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一个词的语言单位。成语大多由四字组成。②成语的特点❶结构的相对定型性。❷意义的整体性。❸时间和空间的习惯性。❹形成的历史性。❺内容和形式的民族性。③成语的来源❶从历史故事中来的。❷从寓言故事中来的。❸从神话或其他传说中来的。❹从古典文学作品中来的。④成语的语法结构并列关系例如:披坚执锐防微杜渐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承接关系例如:见异思迁先斩后奏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目的关系例如:削足适履守株待兔杀一儆百越俎代庖因果关系例如:水滴石穿水落石出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主谓关系例如:毛遂自荐杞人忧天夜郎自大叶公好龙动宾关系例如:不见经传歧路亡羊顿开茅塞如丧考妣动补关系例如:轻如鸿毛退避三舍无动于衷荒谬绝伦动宾补关系例如:问道于盲贻笑大方拒人千里连动关系例如:画蛇添足抱薪救火亡羊补牢兼语关系例如:请君入瓮令人生畏引狼入室化险为夷偏正关系例如:衣冠禽兽扶摇直上孜孜不倦一丘之貉(3)正确使用成语有哪些要求?①理解成语意义有的成语可以从字面上去理解意义,但要注意,成语的语义往往保留了古代汉语的意义,不能用现代汉语的意义解释。例如,“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作“消除”讲。“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打击或承受压力,“冲”是“要冲”的意思,“刊”“冲”都不能用现代常用义来解释,这类“望文生义”往往出错的成语正是我们积累的一个重点。有的成语由于出自古典诗文或历史故事,不能简单从字面去理解,也不能把成语各组成部分的意义加起来理解,如“火中取栗”,出自法国拉·封登寓言,猴子叫猫给它取出炉火中烤着的栗子,结果栗子让猴子吃了,猫不但没吃着,还烧掉了脚上的毛。比喻冒危险为别人出力,吃了苦头,一无所得。有的成语的实际含义必须透过字面意义进一步深入理解,如“望其项背”,表面意义是指望得见人的脖子和脊背,实际意义是指“比得上”,且多用于否定句式。②辨析褒贬色彩有些成语意义相同或相近,这类同义成语,有的是程度深浅不同。如“得陇望蜀”与“得寸进尺”,共同的意思比喻贪得无厌,不知满足,但后者比前者程度深。有的是适用对象不一,如“遍体鳞伤”与“体无完肤”,都形容伤得很重,但前者只能用于人,后者却可以用于人或抽象的理论。有的是语法功能各异,如“前车可鉴”与“前车之鉴”,两个成语,同出一源,意义相近,但前者是主谓结构,在句中作分句或谓语,后者是偏正短语,一般作宾语、主语。

有的是褒贬色彩有别,如“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都表示细到极点,但后者带贬义。褒贬色彩看似简单易辨,其实情况有些复杂,有些成语尽管褒贬色彩相同,但意义有所不同,如“开门揖盗”与“引狼入室”都表示自己做了害自己的事情,都带贬义,但“开门揖盗”更带一些傻气。有些成语可褒可贬,例如:A“语不惊人死不休!”可贵的杜甫还坚持了这种苦心孤诣的写作态度。(明显含褒义)B徐世昌苦心孤诣地运动着做了一次大总统,后来被人赶跑了。(含有讽刺、挖苦义)这类褒贬两宜而容易误用的常见的成语还有:安之若素、按部就班、标新立异、顶礼膜拜、放浪形骸、高视阔步、卷土重来、明哲保身、推波助澜等等,应多加注意。此外,有些成语的感情色彩在一定的语境中会有临时性的新变化。比如“咬文嚼字”,一般指过分地斟酌词句,贬义,但朱光潜先生在《咬文嚼字》一文里,贬词褒用,说明“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③把握多义现象成语在历史演变中,不断出现新义,这就使一部分成语有不止一个意义。多义成语的使用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本义被后起义代替,本义基本上弃置不用,如“闭门造车”,本义是按照同一方法做出的东西自然相同。《中庸》:“古语所谓闭门造车,出门合辙,盖言其法之同也。”现多指凭主观办事,不管合不合实际。一种是本义和后义均可使用,如“陈陈相因”,原指“陈粮上不断加陈粮”,又比喻毫无创新地沿袭旧的一套。

“他们有成千艘船只贩运各种货物,粮食万舱,陈陈相因,一直发霉腐烂”用的是原义。又如“分道扬镳”可比喻志趣、目标不同,各走各的,也可比喻各有造诣、各有途径,不让一方独占地位,在“同样的题材,由于各自运用的形式不同,可以分道扬镳,各显神通”句里,用的是“分道扬镳”第二项比喻义。高考对这种现象有所反映,1995年高考题就要求辨析:“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像力。”当年的绝大部分考生作了错误的判断。其实,“想入非非”,词出自《楞严经》,原指“意念进入玄妙境界”,也比喻不切实际的胡思乱想。

该高考题用的是它的本义,该项是正确的。还有剑拔弩张、另眼相看、若即若离、拖泥带水、作茧自缚等成语也有两个以上的义项,且容易用错。碰到这类成语,尤其要勤查工具书,并结合语境细加辨析。(4)成语使用的十大误区①望文生义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意蕴理解上的难度。如果我们对成语意蕴不仔细辨析,就极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如:❶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1997年全国高考题)❷在语文老师的严格要求下,我逐渐改正了文不加点的毛病。“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而①句在使用时由于望文生义,把它误解为“人们都离开街巷回到家里”了,因而导致了使用的错误。“文不加点”中的“点”是“涂改”的意思,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指文章一气呵成,不用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而②句在使用“文不加点”这条成语时,由于望文生义,把“点”误解成了“标点”,因而导致了使用的错误。②对象误用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极易扩大使用的范围或误作他用。如:❶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1999年全国高考题)❷201宿舍里的六位小伙子都是十八九岁,豆蔻年华,风华正茂。“美轮美奂”出自《礼记·檀弓下》“美哉轮焉!美哉奂焉!”,这一成语是用来形容高大华美的,而且一般多用于赞美新屋。❶句却用它来赞美精巧的石刻作品,显然是用错了对象。“豆蔻年华”出自唐代诗人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用“豆蔻年华”专指十三四岁的少女。❷句把“豆蔻年华”用在十八九岁的小伙子身上就闹出了笑话。③轻重失度有些成语词义较轻,有些成语词义较重,这就要求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选用词义轻重适度的成语,以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如:❶李老师当班主任20年,勤勤恳恳,日理万机,积劳成疾仍坚持工作。❷他的设计虽然有些缺点,但方向正确,无可非议。❶句中,“日理万机”的意思是一天之中要处理很多事务,常指君王或国家领导人每天忙于处理繁多的政务。这个成语词义很重,用在“李老师”身上就犯了“大词小用”的毛病。❷句中,已指明“有些缺点”,再用“无可非议”就显得太轻了,应换用“无可厚非”(不可多加责难)。④褒贬颠倒成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三种类型,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褒贬,否则就容易造成贬词褒用或褒词贬用的错误。如:❶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1997年全国高考题)❷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2002年全国高考题)“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争着前往,多含贬义。❶句把它用在“艺术爱好者”身上,就犯了“贬词褒用”的错误。“雨后春笋”的意思是“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是一个褒义词。❷句用它来修饰“造假者”非法大量建造的“垃圾食品厂”,就犯了“褒词贬用”的错误。⑤功能混乱每个成语由于自身词义和词性不同,因而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也不同。如果对成语的语法功能把握不准,就容易造成功能混乱的错误。如:❶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实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1998年全国高考题)❷中科院计算机研究所的研究员们津津乐道着“龙芯”Ⅰ号的研发成功,这是我国首次拥有自主产权的CPU,又称“中国芯”。❶句中“望其项背”的意思是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但其在语法上多用于否定式,所以应在其前加上“难以”或改用“望尘莫及”。❷句中的“津津乐道”是一个不及物动词,我们可以说“对‘龙芯’Ⅰ号的研发成功津津乐道”,但不能说“津津乐道着‘龙芯’Ⅰ号的研发成功”,而该句显然是把它误作为及物动词使用了。⑥谦敬错位有些成语是谦词,只能对己;有些成语是敬词,只能对人。如果辨别不准,便会犯谦敬错位的错误。如:“蓬荜生辉”是谦词,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其中“蓬荜”是谦称自己的居室,“生辉”含有对别人或对别人的东西的赞誉。所以“蓬荜生辉”一词只能对己,不能对人。否则,就有贬低别人、抬高自己的意思,显然❶句犯了谦词敬用的错误。“虚怀若谷”形容非常谦虚,表示对人的敬意,只能对人。❷句却把它用在“我”身上,这就犯了敬词谦用的错误。⑦逻辑脱节使用成语应切合语句所陈述的话题,如果在使用过程中背离了陈述的话题,就会造成语义逻辑上的脱节。如:❶句中,“有条不紊”的意思是做事或写文章条理清晰,一点不乱,侧重于“条理性”。而❶的陈述话题却是“王大妈爱干净”,“条理性”与“爱干净”两者之间缺乏语义逻辑上的联系。❷句中,“三足鼎立”的意思是像鼎的三足那样站立着,比喻三方面的势力对峙,侧重于“分”。而❷句的意旨侧重于“合”,“分”与“合”两者之间语义逻辑上明显相悖。⑧语意重复成语一般都比较精炼,使用得当,可以收到言简意赅之效,但如果不注意成语和句子语义的比照,就容易造成成语隐含义与句子语境义的重复。如:❶句中“贻笑大方”是被内行人笑话之意,已含有“让人”之意,与前面的“让人”重复。❷句中“生灵涂炭”的“生灵”是“百姓”之意,与前面的“人民”重复。⑨断词取义成语的意义具有整体性,应该整体使用,但有些句子在使用过程中,只断取成语中个别词素的意义,而抛开了成语其他词素的意义,因而导致了成语意义与句子语义的相悖。如:❶句中,“首当其冲”的意思是首先受到某种势力的攻击或遭受到某种灾难,而该句在使用过程中,只断取了成语中的“首”的意思,而抛开了“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之意,使之与语境中的“要解决”之意相悖。❷句中,“萍水相逢”的意思是浮萍随水漂泊,聚散无定,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而该句在使用过程中,只断取了成语中“相逢”的意思,抛开了“向来不认识的人”之意,使之与语境中的“三十年前的同学”之意相悖。“耸人听闻”和“骇人听闻”仅一字之差,但前者指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后者指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前者强调的是行为和目的,后者强调的是结果和反响。所以该句应用B项。“事倍功半”形容花费的劳力大,收到的成效小。而❷句却把它与语素完全相同、而语素位置不同且语义完全相反的成语“事半功倍”混淆了。“孝行”是如何“感动”鸟儿的《太平广记·诡诈类》记载着这样一件奇事:初唐时,东海有个叫郭纯的人,他母亲去世了,郭纯非常悲哀,经常哭他的母亲。他的这种孝行感天动地,连天上的飞鸟在他哭母亲的时候也成群地落在他家。这件事在当地一时传扬开来,人们纷纷称赞郭纯这种孝行,说超乎寻常的孝心是能感动神灵的。县里州里知道了这件事,就上报朝廷,朝廷为表彰郭纯的孝行就赐与匾额,要人们向郭孝子学习。

但是也有人怀疑,每当郭纯哭母亲时飞鸟为什么群集其庭院?经过一番观察,骗局终于戳穿,原来每当郭纯哭的时候,就往地下撒食物,久而久之,鸟习惯了,只要听到郭纯的哭声,就知道有东西吃了,并不是郭纯的“孝行”“感动”了什么神灵。宋朝有个叫陈代善的人,在他的笔记《扪虱新话》里记载着一则类似的故事:有一个读书人在院子里挖了个养鱼池,放养了一些鱼。尔后,他每次在池边弹琴的时候,总是不断地往池中投放饵料,时间长了,池里鱼一听见琴声就知道有人喂饵料了,于是竞相浮出水面抢食。有时即使不投食,鱼儿只要听见琴声,就立刻露出头来。别人不知道这里面的秘密,只看见那人在池边弹琴,而水中的鱼都朝那人露出来,就以为那人琴技超绝,连池里鱼儿都恭恭敬敬地听呢。真是无独有偶,这两个故事,一个用哭声引来了鸟,一个用琴声唤来了鱼,这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哭声能“感动”飞鸟,也不是所有的美妙的琴声能“打动”池鱼,是因为飞鸟和池鱼总是在听到这种声音后才获得了食物的,因此,时间一长,鸟和鱼就把这种声音和喂食的意义联系在一起当成一回事儿了。1.下列关于成语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成语是熟语中最重要最常用的,它是人们长期使用后凝固下来的固定词组。B.成语都是“四字格”形式的原因有:四音节符合汉文化中“以偶为佳”“以四言为正”的审美要求;四字格还体现了汉语声调特有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等。C.成语中蕴涵了丰富的中国古代文化。D.成语中比较完整地保留了古代汉语词汇、语法、修辞等特征。【答案】B(成语并不都是四字格。)2.下列关于熟语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惯用语、歇后语、谚语都属于熟语家族。B.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熟语形式,一般由两部分构成,有点像猜谜语,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或说明,像谜底。C.谚语是在民间流传的反映生产生活经验、有深刻寓意的语句。D.惯用语都有特定的本意,显得形象。【答案】D(惯用语用的是比喻义。)【答案】D(“旧瓶装新酒”比喻用不同的形式走老路。不能跟尝试搭配。)【答案】B(“过江名士多于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