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同步训练3第5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_第1页
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同步训练3第5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_第2页
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同步训练3第5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_第3页
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同步训练3第5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_第4页
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同步训练3第5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第5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一、选择题1.拜占庭帝国瓦解前后,许多学者和艺术家迁居意大利半岛,从而大力推动了该地区()A.波斯文化的传播B.伊斯兰文化的传播C.古希腊文化的研究D.基督教神学的研究2.某学者指出:从哥白尼到牛顿,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上帝的立足之地日益缩小,人类开始向自然挑战,向神学挑战,向人类本身挑战。这主要表明()A.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B.封建神学禁锢了人们的思想C.近代科学首先从天文学领域开始D.人文主义占据着思想界的主流3。柏拉图说:“在所有动物中,人是最非凡和最高明的.”亚里士多德表示:“一个自由人是为自己活着.因而不是为伺候别人而活着。"这反映了古希腊先哲的精神实质是()A.理性主义 B.个人主义 C.怀疑主义 D.人文主义4.排巫运动发生在近代早期的欧洲,1580年至1660年间是排巫运动最狂热的时期。其间,许多人被迫害致死,其中95%是女性,多为衰老贫困的单身女性.“排巫运动”的发生表明经历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欧洲()A.仍然缺乏理性精神 B.科学精神高涨C.需要继续进行反教会斗争 D.人文精神增强5.“人的高贵超过了天使的高贵”是一句西方名言,与这句名言有同样价值取向的是()A.“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B.“人为善,人恒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C.“人的命运主要由他自己创造”D.“没有目标而生活,恰如没有罗盘而航行”6.在中世纪的欧洲,“人类把自己用才华和智慧创造的一切几乎都视为上帝的恩典"。下列各项中,最先对这种认识带来冲击的是()A.新航路的开辟B.文艺复兴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7.中国一位历史学家曾说:“我们不妨把文艺复兴运动看做是中世纪晚期悲观、死亡、灾变、迷信和冷漠心情的结束。”因为这场运动()A.把人性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B.教会权威遭到理性否定C.构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D.促进民主、自由思想的发展8.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针对教师提出的“对比宋明理学和文艺复兴的不同之处”,某学习小组得出下列四个结论,观点正确的是()①前者以儒家道德压制个人欲求,后者提倡思想自由②前者以农耕经济为基础,后者以工业经济为基础③前者服务于官僚政治,后者服务于新兴的资产阶级④前者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后者遭到封建专制王权的压制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9。阿伦·布洛克在《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一书中说:“北欧人文主义传统是宗教改革运动最重要的源泉之一……路德反对牧师的中间角色以及他坚持个人与上帝的直接沟通,很可以被看作是人文主义的自然发展。"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是“因信称义”B.宗教改革首先在北欧地区发生C.宗教改革与人文主义在思想上完全一致D.宗教改革吸收人文主义大量的精神要旨10.1517年后,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在给他人签名时将自己名字的Luder全都改写为Luther(这个名字来源于希腊词,意为“被解放的人"、“自由人”)。这说明他()A.决心将人们从宗教的迷信中解放出来B.宣扬宗教信仰上人的自由和独立性C.意在动摇上帝在人们心中的独尊地位D.主张以世俗的君权取代至上的教权11。这一首诗被誉为“宗教改革的战歌”:上帝是我们的避难所,是我们的力量,是我们在患难中随时的帮助;恶魔盘踞世上,仍谋兴风作浪,猖狂狡猾异常……诗中“恶魔”指当时统治欧洲的教皇等人,如何才能打倒他们的权威呢?马丁·路德利用“九十五条论纲”阐述基督徒有权阅读和解释《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B.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C.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D.天主教势力在西欧各国荡然无存12。“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说明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最大不同在于()A.宗教改革解放了思想B.宗教改革发展人文主义C.宗教改革获得成功D.宗教改革是反封建的政治斗争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个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于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透过它向外看,世界和历史都罩上了一层奇怪的色彩。……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材料二比较一般的历史运动带有宗教色彩,甚至在基督教传播的范围内具有真正普遍意义的革命,也只有在资产阶级以往的解放斗争的最初阶段的历史,即从13世纪到17世纪才带有这种宗教色彩;而且,这种色彩……要用以往的整个中世纪的历史来解释,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形式的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恩格斯(1)材料一中所说的“纱幕”指的是什么?“烟消云散”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在意大利最先出现?(2)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社会运动?(3)为什么资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初阶段会带有宗教色彩?第5讲1.C根据题目信息“意大利半岛",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其为古希腊文明的发源地。波斯文化应在两河流域,伊斯兰文化为西亚阿拉伯地区,基督教神学在西亚巴勒斯坦.2.A由题干中的“从哥白尼到牛顿,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上帝的立足之地日益缩小”可知,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近代科学诞生,从而挑战了封建神学.故答案为A项。B项不是题干材料强调的重点;C、D两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3.D此题考查的是对古希腊先哲的精神本质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古希腊先哲的精神核心是肯定人的价值,强调人的决定作用即人文主义。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4.A从15世纪至18世纪,一场长达3个世纪的排巫运动席卷了欧洲大陆,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至公元15世纪,西方进入所谓的中古世纪,在这长达千年的黑暗时期,天主教神学是当时唯一的意识形态,因此魔鬼说的思想大行其道,认为世间万物为神所创,而每当发生灾祸时,便认为是邪恶力量在作祟;人们会违反社会规范或宗教,也被认为是因其被邪魔附身或本身即为巫师。这样的思想一直延续到17世纪,在17世纪之前,有数十万计的人,被指为异端、巫师而惨死在火刑或其他酷刑之下。有历史学家认为,欧洲的排巫是启蒙运动的前夜。排巫像一面镜子,把人们非理性的一面活脱脱摆在大家面前展示出来,迫使先觉者们思考一些最基本的问题。史学界还有一个观点说,最早的启蒙主义者就是那些为火刑架上的女巫们辩护的知识分子。“排巫运动"的发生表明经历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欧洲,仍然缺乏理性精神,所以正确答案为A。5.C“人的高贵超过了天使的高贵”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体现了对人的价值的推崇。A项是苏格拉底的思想,旨在强调对个人的认识,排除;B项是儒家思想,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与题意不符;因此只有C项符合题意.6.B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中世纪的欧洲,上帝和教会主宰了一切,文艺复兴猛烈抨击教会独裁统治,提倡人文主义,第一次对这种认识形成了重大冲击,故选B.7.A材料强调文艺复兴是中世纪的结束,即结束了中世纪天主教会对人性的束缚,把人性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B项是宗教改革的影响之一,C、D两项为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和影响。8.B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可以用排除法,文艺复兴时期,资本主义处于萌芽阶段,工业革命也尚未发生,故说文艺复兴以工业经济为基础错误,第②项排除。文艺复兴主要反对的是宗教神学,所以遭到天主教会的压制,第④项排除。9.D关键信息:北欧人文主义传统是宗教改革运动最重要的源泉之一。A项“核心思想"说法错误;B项说法错误;C项“完全一致”太绝对化,排除;D项正确.10.B欧洲宗教改革不是反对宗教信仰,而是反对天主教会的专制统治,要求建立资产阶级的自由宗教观,马丁·路德签名的变化,说明其思想上的“以人为中心"、“解放人性”的主张,其实质上是在宣扬宗教信仰上的自由和独立。11.C马丁·路德并不反对上帝,依旧信仰上帝,所以A、B项错误。诗中反对的内容可以看出天主教势力在欧洲占绝对的统治地位,所以D项不对。只能选C。12.D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