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工业的发展道路(中国近代经济史南开大学龚关)_第1页
近代工业的发展道路(中国近代经济史南开大学龚关)_第2页
近代工业的发展道路(中国近代经济史南开大学龚关)_第3页
近代工业的发展道路(中国近代经济史南开大学龚关)_第4页
近代工业的发展道路(中国近代经济史南开大学龚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近代工业的开展道路一、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开展四、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假设干思考三、传统手工业的变迁

二、近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一、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开展〔一〕洋务运动与近代工业的产生〔二〕清末北洋时期近代工业的初步开展〔三〕国民政府时期近代工业的继续开展〔一〕洋务运动与近代工业的产生1.“自强〞、“求富〞与洋务企业

军工企业自1861年曾国藩在安庆创办内军械所起,至甲午战前,洋务派共创办近代军事企业24个,资本总额1071万元,其中规模较大的有由清政府中央直接拨款设置的江南制造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和湖广总督张之洞自筹经费开办的湖北枪炮厂。

民用企业民用企业包括采矿业、冶炼业、纺织业、交通运输和电报业等四大类。从19世纪70年代起到甲午战争为止,洋务派所办民用企业共约27个,资本总额达3960万元。民用工业企业的创办,说明中国近代单纯的军事工业化战略开始发生重大转变,拓展了早期工业化的领域,工业化建设在各工业领域全面展开。开平矿务局办公大楼洋务运动与中国工业化开风气之先,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序幕。传播知识、培养人才:培养了中国最早的一批外语和科技人才,锻炼和培养了一大批掌握近代机器生产的技术工人。对民办企业的示范作用。2.民办近代企业民办近代企业始于19世纪70年代,大多数集中于船舶修造与机器制造业、缫丝业、棉纺织业、火柴业、采矿业等领域。据不完全统计,到1894年止,全国有民办新式企业约151家,创业资本约610万元,资本总额1992万元。概况

特点与趋势甲午战争前,民办近代企业的发生开展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规模小、技术含量低,但在中国早期工业化中最具活力,并代表着中国经济未来开展方向以及先进生产力开展方向。官僚资本民族资本503219921894年本国产业资本估值单位:万元189419111920官僚资本工业资本3338841711414交通运输业资本16943939055538产业资本合计50324780766952民族资本工业资本18912051545070交通运输业资本101822612907产业资本合计19912874157977本国产业资本估值单位:万元〔二〕清末北洋时期近代工业的初步开展1.官办企业的延续与变化清末军工企业:局部有所扩充开展,局部新建,局部改组,局部勉强维持乃至停闭。北洋军阀时期,各地兵工厂多成为各派军阀争权夺利的重要工具。民用企业:有些企业被外国侵略者直接占领,主要的洋务纺织企业在20世纪初纷纷转为私营。北洋时期北洋时期的官僚资本,主要是接办清代的洋务企业,自身很少创立。2.民办企业的“黄金时代〞清末:两次投资高潮〔1895-1898,1905-1908〕背景:清政府的“通商惠工〞政策,“实业救国〞的呼声,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1895-1913年新建资本万元以上商办厂矿达463家,创办资本总额为9110.3万元。这一时期创办的本国资本企业合计547家,创办资本12028.8万元,其中商办企业厂矿占84.7%,资本额占75.7%。如加上资本万元以下的厂矿,商办企业的厂矿数和资本额的比重当分别在90%和80%以上。民间投资开始成为中国工业化的主导开展方向。主要行业缫丝、棉纺织、面粉、碾米、榨油、卷烟和城市水电等。机器缫丝业是民族资本投资最早和最多的行业。1895-1913年开设的丝厂有141家,资本合计1133.3万元,大局部分布在广东、上海两地,其余分布在江苏、浙江、四川、山东等省。甲午战后,1895-1898年和1905-1908年形成两次设厂高潮,各有9家纱厂设立,除张之洞的湖北纺纱官局外,全为商办企业。1895-1910年共设立商办纱厂19家。这一时期纱厂改变自纺自织、纺织并重的经营模式,放弃织布,专营纺纱。在地区分布上,已经走出上海,向外地扩散,但大局部仍集中苏南和杭甬一线。著名企业:张謇于1899年在南通创办的大生纱厂。张謇大生纱厂大生纱厂面粉业根本上是在甲午战后开展起来的。从1900年孙多森兄弟创办的上海阜丰机器面粉厂投产开始,至1913年,先后开办的民族资本面粉厂达58家,实存57家,资本884.7万元。后来号称“面粉大王〞的荣德生兄弟所设无锡茂新面粉厂也是这一时期投产的。面粉工业主要集中在江苏和东北两地。荣宗敬〔1873-1938〕荣德生〔1875-1952〕荣氏兄弟创办的福新面粉公司北洋时期:民办企业的“黄金时代〞及其后的调整概况:〔1〕“黄金时代〞:①1920年同1913年比较,厂矿数从698家增至1759家,资本额从33082.4万元增加到50062万元,分别增长了152%和51.3%,可谓空前绝后;②机械化程度提高;③地区分布的扩大;④行业的扩展。促成因素:民间投资政策的放宽和有关投资兴业的制度安排和鼓励;市场的不断扩大;一战使得中国的生存压力与市场空间顿时变得缓和、宽松;“抵抗洋货〞运动。〔2〕调整与改革:战后西方工业品卷土重来,给中国民族工业品造成极大的市场压力。民族工业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进行了行业调整及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在一度萧条后又有了新的开展。棉纺织业的曲折开展1914-1922年是中国棉纺织业开展最快的时期。民族资本开设的纱厂达50家,超过原有纱厂总和。在地区分布上,由上海、苏杭一带向北洋和华中腹地扩散。自1922年华商纱厂亏损严重,不断有纱厂改组、拍卖和歇闭。经过一段痛苦的行业调整过程,1925年起,棉纺织业继续开展。缫丝业的危机

一战期间,由于汇率变动,再加上欧洲销区战火蔓延,中国蚕丝出口量减少,机器缫丝业呈现萧条的趋向,不少丝厂宣告破产。1914年仅上海一地的56家丝厂中,停工歇业达30家之多。20年代中,欧洲国家经济逐步恢复,中国机器缫丝业也有较快的开展。因此,20年代是中国机器缫丝行业的“黄金时代〞。然而,在国际生丝市场上,中国丝所占相对份额却明显下降,从1895年的65.74%下降到1930年的21.76%,同期日本却从34.26%上升至68.04%。中国在世界市场上败于日本,原因在于一为殖民地之中国民族工业受外力压迫而开展困难,二为中国政府与国民不知科学改进。此外,租厂制的流行及其存在的种种弊病,是近代中国缫丝工业走向衰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化学工业的崛起

20世纪后民族工业中的新兴行业,其中最有影响的是范旭东创办的塘沽久大精盐厂、永利制碱公司和吴蕴初创办的天厨味精厂。永利公司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由于质量高,在1928年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天厨味精投入市场后,不仅成为上海等地的热销商品,而且在南洋各地也得到相当的声誉。范、吴两人一北一南,都是当时的化工巨子,有“北范南吴〞之称。范旭东1926年8月“红三角牌〞纯碱在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证书棉纺织业:大生企业集团、申新纺织公司、华新纺织公司、裕大华棉纺织企业集团、永安纺织印染公司。面粉业:荣家茂新、福新集团,孙多森阜丰集团。火柴:刘鸿生大中华火柴公司。烟草:南洋兄弟集团。资本集中与假设干资本集团的形成民间主导型工业化的命运由于市场机遇的召唤和强政府的缺失,形成民间主导型的工业化,经济开展异常迅猛。但民间主导型工业化存在诸多问题:一、产业结构轻型化并难以升级;二、技术水平低下并难以提高;三、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且竞争能力差;四、社会经济开展缺乏规划和整体性。〔三〕国民政府时期近代工业的继续推进1.抗战前10年〔1927-1936〕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建立和开展背景:积贫积弱的经济现实、国家干预经济的世界潮流、孙中山的“节制私人资本〞的思想。建立:金融业:“四行二局〞。工矿交通运输业:交通铁道系统、实业部系统、建设委员会系统、全国经济委员会系统、资源委员会系统等五大系统。商业、农业:国货联营公司、中国粮食工业公司等。《建设大纲草案》〔1928年11月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通过〕:凡关系全国之交通事业,如铁路、国道、电报、、无线电等;有独占性质之公用事业,如水力电、商港、市街、城市公用事业;关系国家前途之根本工业及矿业,如钢铁业、根本化学工业、大煤矿、铁道、煤油矿、铜矿等,悉由国家建设经营之。到1936年底,工矿业中的国营企业的总资本为3.2亿元〔法币,为1936年币值〕,约占当时国内本国工业资本总额的15%。民营经济的新开展原因:①国民政府建设法制经济的努力及其供给的相关法规制度,标准了市场,降低了交易本钱;②国民政府对交通等根底设施的供给,改善了交通运输等条件,便利了交易,扩大了市场;③新式金融业的开展,方便了民营经济融通资金;④抵抗洋货运动,扩大了国货的销售市场;⑤国民政府的建立及社会的相对稳定。开展概况:三个阶段〔1927-1930年是开展阶段、1931-1935年是萧条阶段、1935-1937年是复苏和新开展阶段〕,两个特点〔民营经济的总量和行业继续增加、民营企业资本日趋集中〕。工业化的继续开展时期增长率时期增长率1912-19495.61926-19368.31912-192013.41928-19368.41912-19369.41928-19426.71912-19428.41931-19369.31923-19368.71931-19426.71923-19427.41936-19424.51912-1949年中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宏观考察:1914-1934年中国工矿企业的设立及其投资1914-19201921-19271928-19347年合计每年平均平均每家7年合计每年平均平均每家7年合计每年平均平均每家新设企业数884126936134984151资本额当年币值20158288022.823340333424.931130478931.61913年币值16133230518.316442234917.619627301919.9币值单位:万元1921-1937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年均增长速度〔%〕年份日英美法德1921-19293.01.74.39.47.11930-19379.92.70.7-3.9-0.3微观考察1876-19271927-1937建路总里程127288308平均每年260800铁路:公路:1927年全国公路通车里程计28962公里,到1937年增长为111021公里,10年净增8万公里,为1927年以前全国公路总里程的2.8倍。①国家资本的奉献——交通运输:②民营经济——反映工业化水平1930-1937年345家工厂的利润率5%以下5%-10%10%以上华资工厂(230)17.8%22.2%60%外资工厂(115)28.7%20%51.3%1927-1936年中国集中关键工业品的生产指数变动〔1933年=100〕年份消费品煤铁金属其他矿产电力192769.780.559.7111.737.2192876.381.869.798.942.5192980.985.876.596.049.0193085.390.581.796.453.6193191.795.978.6106.962.0193293.791.989.185.086.31933100.0100.0100.0100.0100.0193498.1117.4114.8103.7111.6193593.5136.9187.1129.2128.0193699.5153.8223.7157.7148.31927-1936年中国工业产品产值及净增值指数变动趋势工业化的新趋向①工业结构的变化:重化工业有所开展,工业结构超轻型化有些微变化。②机器生产进一步取代人工生产,不过进程缓慢。据估计,1920、1936年中国市场上各类商品的总值分别为92.46亿元和168.07亿元,其中手工制造业产品价值所占份额由1920年的32.17%下降为1936年的26.1%,而近代化工厂产品价值所占份额那么有1920年的9.55%上升至1936年的16.84%。在工业内部,传统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20年的81.81%下降为1936年的67.54%,而新式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那么由1920年的18.19%上升到1936年的32.46%。农业及其他75%手工业20%机器工业5%农业及其他65%机器工业11%手工业24%1920年中国工业开展水平估计1936年中国工业开展水平估计2.经济统制、工厂内迁与内地工业化建设〔1937-1945〕国民政府的经济统制,在工矿业领域主要表现为政府对相关产业管制的加强,国家资本在重要产业〔主要是重工业〕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在煤、生铁、钢、有色金属、电力、水泥、机器电器、棉纱、棉布、面粉、火柴和纸等17种主要产品的产值中,国家资本企业所占比重1938-1945年依次为:21.2%、23.5%、27.7%、35.9%、43.3%、49.5%、53.7%、51.6%。产业结构的开展变化:重工业因获得优先开展和重点投资而开展较快;与重工业产业关联较为密切的能源工业、金属采矿业等根底工业也获得开展;产业门类由比较单一向比较齐全、布局有过分集中向相对分散方向开展。工厂内迁:自抗战爆发开始到1940年底根本结束。据统计,由南京国民政府协助内迁的厂矿共达448家。这实际上是中国近代工业化在空间上的一次大腾挪,大大促进了内地的工业化进程,但却是付出高昂的代价来换取的。战时民营经济的盛衰:以1942年为界,之前民营经济继续开展,之后出现衰退。开展原因:政府相关制度的鼓励与扶持;市场利润空间的诱致;抗日救国的爱国热情驱动;物质资本、货币资本与人力资本的流入和易得。衰退原因:战争环境的影响;恶性通货膨胀造成。二、近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一〕洋务运动与近代企业制度的引进〔二〕官利制度〔三〕公司法的演进〔四〕家族企业的兴衰〔一〕洋务运动与近代企业制度的引进1.传统企业制度及其局限鸦片战争之前,中国传统民间社会存在着合伙经营方式,尤其在手工业、织丝业、井盐业中出现了集资较多的组织,但是传统的合伙经营是以道义为根底的经济合作方式,其主要特点是在彼此认识的人之间进行合作,虽然便于纠集资金,但往往引发经营纠纷,同时对外具有封闭性,极大的抑制了资本的流动与集中。2.洋务民用企业与“招商集股〞洋务派因无力投资于民用企业,采取了“官商合办〞、“官督商办〞的经营模式,仿照西方公司惯例,广泛向社会集股。轮船招商局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未曾出现过的、面向社会“招股集资〞、“合众力以成〞的新型企业组织形式——股份制企业在中国开始出现。其后,这种企业组织形式在中国逐渐得到推广。〔二〕官利制度“官利〞,又称“官息〞,也称“正息〞、“股息〞、“股利〞,是固定利息的别称,即企业无论盈亏定期依照固定利率固定支付息金,它的上下与公司的业务状况无关。官利利率一般以年利计算,其利率以企业情况和行业领域不同而有差异,如云南矿务招商局为六厘,漠河金矿为七厘,贵州清溪铁矿为八里,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平煤矿、津沪电报局、徐州利国驿煤矿为一分。1.官利的含义2.官利的支付因为必须支付官利,企业年终结账,不是从利润中提分红利,而是先派官利,然后结算营业利益。缺乏,即谓之亏损;有余,那么在分红利。官利的支付相当及时,只要股东交付股金,官利即开始计算。虽工厂尚未建成开工,铁路尚未建成通车,官利也须支付。3.官利制度的长期延续官利实际上在明清时期就已存在。到近代,官利成为中国近代企业制度中筹集资本的重要方法,自从洋务运动时期推行后,一直持续到20世纪40年代。4.官利制度的评价从根本上来说,官利制度的存在是近代中国社会资本较为缺乏、高利贷盛行的实际情况所决定的。其次,传统中国社会资金的流向,是土地、高利贷、旧式商业和房地产业。投资创办新式股份制企业,对投资者来说,是一种陌生而有风险的事业。当地租、商业高利贷剥削收入在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支配地位的时候,要改变社会资金的一般流向,改变传统的投资途径,使出资者愿意把资金投向新式股份制企业,企业创办者只能在当时条件下,给予投资者一定的回报作为保证。官利制度存在于近代中国是一个高利社会的背景下,为企业筹资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但是,它同时也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官利制度表达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种两难选择。〔三〕公司法的演进1.“官督商办〞体制下公司机制的缺陷官督商办:“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商为承办,官为维持〞;“所有盈亏,全归商认,与官无涉〞。官督商办体制的缺陷“每部门都有一些衣服华美而懒惰的士绅,各处偃息,或专心钻研经书。……他们唯一要按时去做的工作,只有领月薪一项〞。各类冗员有增无减,节节剥削,层层侵蚀,极大地增加了企业的经营负担。这类洋务企业在缺少经济法规的情况下运作,法人资格不健全,它们都由官员奏请开办、由朝廷特许成立,实际上是官员政务的重要组成。因此官员常常直接干预企业活动,即使大股东和董事会,也不得不屈服于行政权力之下。郑观应:轮船招商开平矿,创自商人尽商股。……办有成效倏变更,官夺商权难自主。……名曰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甲午战后,清政府对商办企业机制的重视随着“官督商办〞弊端的日益显露,也为了博得商民的信任,清政府不得不逐步增进对商办企业机制的重视,强化股商权益。张之洞在两广总督任内分别提出了“官为民倡〞和“管倡商办〞的主张。有关经济法规的制定,《矿务铁路公共章程》和《振兴工艺给奖章程》等出台,为华商公司的创办提供了依据,改善了环境。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公司法——《公司律》共11节131条。规定公司的组织形式有合资公司、合资、股份公司和股份无限公司四种;公司的创办呈报方法主要是按规定呈报商部注册,注册制的实行,减少了创办公司时的不必要环节;股东会、董事会设制定具体规定,明确了公司的经营管理方式和运作。对股东权利作详细的规定,表达去除企业中的各项特权,实现股权平等的经营原那么。有限责任制的实行,减少了投资风险,有助于促进传统的封建性收入转化为资本主义的投资。3.第二部公司法——《公司条例》共6章251条。对公司的法人地位作了明确规定,“凡公司均认为法人〞;股份公司的相关条例多达132条,股份作为近代公司制度的得到根本性确实认。4.第三部公司法——《公司法》共6章233条。该公司法的修订和充实仍然集中在有关股份的局部章节,比方引进了西方公司制度中的参与制,一方面为民间私营公司之间互相参股、控股、公司间的兼并、收购,以及公司的集团化提供了法律依据;另一方面也为国有公司以及其他一些有官方背景的公司向其他公司的渗透和扩张创造了条件。〔四〕家族企业的兴衰20世纪初,在公司法逐渐完善的情况下,具有代表性的家族公司纷纷创立,家族企业最主要的特征是资本来源及公司管理的家族化,家族对公司有绝对或相对的控制权,董事长、总经理等重要职位多为家族公司的发起人或家族成员担任。1.家族企业的兴起2.家族企业的区域差异由于不同地域的文化传统不一,以及其他政治经济因素,家族公司的具体构成也不尽相同,如以上海为中心的南方地区,家族企业往往是单个家族或家族成员对企业进行投资和控制,成员一般不具备特别的社会政治背景;而以天津为中心的北方地区,一些家族企业的投资成员大多具有深厚的官方背景,企业往往为假设干官僚家族共同投资或控制。3.家族企业的优势和劣势家族企业虽然是家长式管理,但是如果家长的决策能够符合市场的需要,顺应企业开展规律,一样能够保持较好、较快的开展。当然,家长式管理也存有内在的危机,中国近代家族企业能够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很大程度上依靠第一代创业者的创业精神、精明头脑和超乎常人的决策能力,由于他们的独揽大权,常常延缓企业新生代的形成,尤其在家族成员一旦有矛盾与摩擦,在家族掌权者离开后,企业出现权力真空,不可防止地产生“换代〞危机。三、传统手工业的变迁〔二〕传统手工业的新开展〔三〕新手工行业的出现〔一〕局部传统手工业的衰落〔一〕局部传统手工业的衰落“洋纱、洋布、洋花边、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二〕传统手工业的新开展传统手工业中有一局部,没有因大工业的兴起而很快衰亡,反而在技术、原料、购销方式等等方面获得某些改进、有所开展,如棉织、轧棉、缫丝、榨油、酿造、制革等。由于它们在市场上与大工业产品竞争或互补关系的变化,其生产的实际开展呈现曲折、复杂局面。〔三〕新手工行业的出现有一局部手工业是因大工业兴起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影响新出现的,如针织、火柴、制皂、地毯、草帽缏、花边、抽纱、蛋粉、猪鬃、肠衣等。三、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假设干思考〔三〕中国工业化的道路选择〔二〕传统手工业与近代工业的关系〔一〕工业化的背景与障碍〔一〕工业化的背景与障碍1.背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