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引言1.1研究背景在埃里克森看来,每一个阶段的心理社会发展对个体下一阶段的心理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1]。儿童时期(0-6岁)是每个个体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阶段,此阶段儿童的社会心理发展不仅对其日后生命历程中每一个阶段的关键事件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而且对个体的人格定型产生决定性的影响[2]。具体来讲,在每个阶段中个体都有一个普遍的发展任务,如果该阶段任务解决的好,有助于危机的积极解决,形成积极的个性品质;如果阶段任务完成的不好,将会阻碍个体人格健康发展[3]。尤其是在儿童早期阶段,社会交往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对其日后的学业、工作、人际关系发展都起着重要影响作用。在个体每个阶段的心理社会发展过程中,通过习得他人行为能够帮助个体很好解决每一阶段的发展任务。为此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Bandura)在1997年通过大量的行为实验,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主要观点是通过观察社会情境中他人的行为,从而达到调节自我行为的目的。重点强调了人与环境的互动,将个人置于整体的社会环境中[4]。班杜拉认为,人们的行为和社会心理的发展离不开自我认知与社会环境的组合影响。以往的学习理论研究者往往采用实验室的方法研究一些变量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机制。但人类是生活在现实的社会情境中的,且十分复杂,包罗万象,因此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也千差万别。仅仅采用物理的方法或者实验室的方法并不能真正的捕捉到人类真正的社会行为。社会学习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具体表现在:首先,在社会情境中,个体通过观察、模仿和学习他人的行为,能够快速且有效地掌握大量行为模式,形塑个体的社会交往。对幼儿尤其是有社交退缩行为的幼儿而言,通过观察社交能力的强的幼儿的交往方式,能够让他们迅速学习相关的社交技能,改善其社会退缩行为。其次,学习优秀的榜样行为。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可以习得不同的行为模式。但社会行为是有好坏之分的,如果习得一些不良的行为会对幼儿的社交退缩行为产生强化的作用,影响日后的学业和社交。幼儿如果能够习得良好的社会行为,能够促进他们的社会交往,对其日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由此可见,榜样的力量十分重要。最后,自我调节对个人行为的改善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幼儿的行为受到幼儿园环境以及家庭环境的影响,幼儿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够调节自身的行为,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尤其是那些具有社交退缩行为的幼儿,通过自我调节可能会对社交退缩行为产生抑制作用。以往的多数研究已经证实了同伴交往对儿童社会认知、社会行为及人格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在儿童早期,退缩性行为的幼儿缺少与同伴群体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则可能使得其认知情感以及社会交往出现相对应的不良影响。所以,关注幼儿的退缩行为以及可能带来的发展风险,以及重点关注同伴交往对幼儿退缩行为的影响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1.2研究目的本文在对同伴交往与社交退缩行为的关系研究进行文献分析的基础上,考察二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为退缩幼儿的干预提供恰当的建议。具体的研究目的包括:第一,利用调查问卷,通过精准计算和测量,掌握幼儿同伴交往和社交行为的现状和特征,并比较其中的年级和性别差异。第二,实证分析幼儿同伴交往和社交退缩行为之间的关系。运用描述性统计的方法、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的方法,重点分析同伴交往与社交退缩行为之间的关系。第三,基于以上的分析结论,提出改善幼儿社交退缩行为,促进幼儿同伴交往水平提升等方面的建议,以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1.3研究意义1.3.1理论意义在国内和国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具有社交退缩行为的幼儿的特征,丰富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日常生活中具有社交退缩行为的儿童与同伴交往能力强的儿童的特征,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通过数据分析的结果提出相关的建议,引起幼儿园教师与家长的注意,丰富相关领域的研究。1.3.2现实意义从现实意义来看,对幼儿社交退缩行为的相关研究,可以使幼儿家长、幼儿园教师以及其他相关的人员及时关注到社交退缩行为的幼儿,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反思。通过及时对具有社交退缩行为的幼儿进行干预,使得这些幼儿做出行为上的改变。最后,有关社会人士和相关人员也会对社交退缩行为程度较高的幼儿给予更多的同情和关注。
2文献综述2.1幼儿同伴交往的相关概述2.1.1幼儿同伴交往的概念同伴交往指的是同龄人之间在日常的活动中建立和发展出来的一种人际关系,或者固定的交往模式[26]。儿童时期的交往主要限于家庭小圈子和与父母的相互交往中,从家人尤其是父母中习得交往行为,实现初步的社会化。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认知能力的增强,于是开始渴望走出家庭的圈子,与同龄的儿童交友、玩耍。这种同伴交往,随儿童年龄增长而增加,成为儿童社会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以往的研究中,不同学者对幼儿同伴交往的概念进行了不同形式的界定。主要的观点认为,同伴交往是指具有相似年龄、相似背景的同伴因为社会互动而相互产生影响的过程[23]。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幼儿同伴之间主要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符号进行情感交流、信息交换、表达诉求、分享思想等[26][27]。根据以往学者对幼儿同伴交往的定义,本文对幼儿同伴交往的概念定义为:幼儿与同伴之间运用一定的方法进行社会互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幼儿与同伴之间可以通过各种符号进行交流和互动,最终达到表达自身情感、需求以及想法的目的,促进自身的发展。2.1.2幼儿同伴交往的价值已有的研究已经表明,社会交往尤其是同伴之间的交往是改善个体社交能力、交往方式以及社交退缩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幼儿同伴交往的价值在于,幼儿的全面发展、自我概念的形成都需要依靠同伴交往进行实现,否则会使得幼儿的社交能力出现严重的退化[28]。幼儿同伴交往是幼儿在和同伴交往过程中必须的社会化的互动环节,通过幼儿在同伴中的交往方式、交往行为以及同伴影响力,从而判断幼儿的同伴交往状况如何[29]。已有的研究已经表明,社会交往尤其是同伴之间的交往是改善个体社交能力、交往方式以及社交退缩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此外,同伴关系的好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2.1.3幼儿同伴交往的影响因素在对社交退缩行为的干预研究中,同伴接入的方法就是基于同伴交往对社交退缩行为改善结论的基础上进行的。对同伴交往和社交退缩二者之间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后发现,二者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30]。总体来说,与同伴之间的交往越密切,交往程度越深,则幼儿的社交退缩行为越明显,疏远、不良的同伴关系造成了幼儿的行为退缩[31]。国外的研究也有类似的研究结论,国外部分研究认为通过班级戏剧的方法,对小学生的交往行为进行测量。此项研究结果表明了不良的同伴交往会造成严重的社交退缩行为[32]。其他学者也发现,社会交往对不同类型的退缩儿童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差异性[33]。此外,影响幼儿同伴交往的因素还与抚养人的不同有一定的联系。一般而言,单亲家庭的幼儿如果由父亲或者母亲主要抚养,那么这些幼儿更愿意和自己的同伴展开交往行为。但如果由非父亲或非母亲的亲友抚养,则这些幼儿会更内向,整体的同伴交往频率就会越低[34]。由此可以看出,同伴交往与幼儿社交退缩行为之间确实存在关系,但由于同伴接纳性和友谊属于同伴关系的两种水平,因此两者的关系更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2.2幼儿社交退缩行为的相关概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者们开始集中关注幼儿社交退缩领域的相关问题。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对幼儿社交退缩行为的概念界定、类型划分、影响因素以及干预研究等方面。2.2.1幼儿社交退缩行为的概念社交退缩行为(socialwithdrawal)通常与社会退缩、社交恐惧、社会孤独等这样的词语关联起来。一般而言,对社交退缩行为概念的界定主要从“社交行为的观察与描述”和“社会测量(量表)”两个维度出发,以下分别简称“行为描述法”和“测量法”。“行为描述法”主要通过观察或者描述幼儿在日常活动中的交往而得到,以其对同伴主动发起谈话、玩耍等活动频率和次数为重要指标。其代表人物包括奥纳康、鲁宾和阿森道夫等。奥纳康认为,社交退缩行为指的幼儿相较于其他同伴而言,拥有较低的交往频次[5]。鲁宾和阿森道夫则认为幼儿的社交退缩行为是指幼儿在社交情境中独自一人玩耍、游戏等行为,而且在此过程中不与他人发生任何互动[6]。哈特对社交退缩行为提出了新的概念,他认为社交退缩行为指的是幼儿主动脱离同伴,不和同伴发生互动交往的一种独处的行为方式[7]。国内学者对“幼儿社交退缩行为”的概念也进行了定义:一种观点认为幼儿的社会退缩往往与其独自的行动或行为联系一起,这种行为会在任何的社会情境或场合中表现出来,具体的表现行为包括独自游戏、打发时间等[8]。另一种观点还提出了幼儿社交退缩行为所体现的背后的情绪,即幼儿社交退缩行为背后的情绪往往表现为被动、敏感等消极的自我评价[9]。古德曼是“测量”维度界定社交退缩行为的代表性人物,在1975年提出了社交退缩行为的定义,认为幼儿的社交退缩行为指的是幼儿在同伴中被接受、被拒绝以及不受欢迎的程度[10]。鉴于此,本文对幼儿社交退缩行为定义为:在任何的社会情境和环境中,幼儿脱离同伴或不主动参与同伴活动,以日常独处为主要行为模式的活动都可以称之为幼儿的社会退缩行为。2.2.2幼儿社交退缩行为的类型已有的研究中,关于社交退缩行为类型的划分主要包括“二维度划分”、“三维度划分”以及“四维度划分”等方法。划分的类型和代表人物如表1所示:表1社交退缩行为类型划分Table1ClassificationofSocialWithdrawalTypes维度代表人物划分依据内容二维Rubin(1982)同伴交往的维度安静孤独型、活跃孤独型三维Asendropf(1992)[11]“趋近”和“回避”动机害羞、不善交往和同伴回避Coplan等(1994)“趋近”和“回避”动机安静孤独、沉默寡言、活跃孤独郑淑杰等(2005)[12]弱社交退缩、矛盾型社交退缩和被拒绝型社交退缩叶平枝(2007)[13]情境、行为心理、适应主动退缩、被动退缩和沉默害羞四维Harrist等(1997)[14]教师评价不善社交、被动焦虑、积极孤独、悲伤/抑郁2.2.3幼儿社交退缩行为的影响因素已有研究已经表明,幼儿的社交退缩行为受到多维因素的影响,具体来讲包括先天性因素和非先天性因素。先天性因素主要与幼儿遗传方面的生理特征有关;非先天性因素主要指的是社会环境因素,如家庭环境、社区环境和学校环境等。2.2.3.1先天性因素遗传因素是影响幼儿社交退缩行为的一个重要先天性因素。已有的研究已经表明,在一个班级中,如果幼儿的家长具有社交退缩行为的特征,那么该幼儿具有社交退缩行为的概率高于其他幼儿,即幼儿的社交退缩行为一定程度上会遗传父母[15]。另一类研究也已经表明,婴儿出生时的特质会使得他们在社会环境的暴露中呈现出害羞、焦虑以及胆怯等情绪,从而会影响其社交退缩行为。早期的消极情绪会对未来的社交交往产生抑制效应[16]。2.2.3.2非先天性因素家庭因素。家庭因素主要指的是父母对于幼儿的教养方式。研究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对于幼儿的社交退缩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17]。父母对幼儿的高控制行为、强迫性策略以及敌意程度都会对幼儿的社交退缩行为产生影响,程度越高则幼儿社交退缩行为表现得越明显。此外,亲子间关系也是影响幼儿社交退缩行为的一个重要维度。一般而言,良好、安全性高的亲子关系会对个体后期的社会心理、社会化程度以及社会交往产生积极的影响。不健康的亲子关系会造成幼儿的安全感,从而形成自卑、消极的心理感受,阻碍了幼儿社会交往的形成,加重了其社交退缩行为。同伴因素。同伴是个体生命历程以及社会心理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微观因素。在社会学习理论看来,同伴的示范效应是个人成长的重要推动剂。具有社交退缩行为的幼儿在同伴中往往表现的没有存在感,更容易遭遇到同伴的歧视与排斥,他们表现出更强烈的社交退缩行为[18]。在社会交往中,往往积极活泼且主动的幼儿,表现出更加积极的交往行为,从而受到同伴的欢迎;但对于具有社交退缩行为的幼儿,他们的社交机会往往被其他幼儿排斥和挤出。学校因素。学校环境对幼儿心理健康以及交往行为具有十分显著的影响。健康的师生关系是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它能促进幼儿进行大胆的探索,使其呈现出积极、活泼的一面,从而减少社会退缩行为发生的可能[19]。幼儿园是幼儿活动的重要场所,当幼儿对幼儿园拥有强烈的消极态度时,则会表现出社交退缩的行为[20]。2.2.4幼儿社交退缩行为的干预研究2.2.4.1游戏干预游戏干预是影响儿童心理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发展幼儿心理的最好方式[21]。通过游戏可以发现幼儿在真实的社会情境中暴露的各种行为问题,从而根据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研究表明,游戏干预对儿童的社交退缩行为具有很好的改善作用[22]。2.2.4.2社会技能训练社会技能训练的应用范围比较广,主要通过对被干预者的沟通技能进行培训,达到改善社会交往行为的目的。内容主要包括培训、情绪辅导和调节、社会问题的模拟解决[23]。研究表明,经过社会技能培训的幼儿,在日后的各项社交行为中,都会有积极的明显的改善[24]。2.2.4.3同伴介入同伴介入指的是让有没有社交退缩行为或社交积极的幼儿进入到儿童的日常活动中,促进其改善整个同伴群体的关系。在此过程中,无社交退缩行为的儿童是改变者,让他们帮助有社交障碍或社交退缩行为的幼儿融入到群体中,改善社交退缩行为[25]。同伴介入最主要的目的在于是通过让社交能力强的幼儿介入到社交能力较弱的幼儿的交往中,从而改善由社交退缩行为的孩子的交往。
3研究方法3.1被试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我市3所幼儿园幼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选取的幼儿园包括1所公办幼儿园,2所民办幼儿园。幼儿家长的职业、教育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符合随机性。本次调研共计发放问卷350份,采用线上的方式,最终的有效问卷305份,问卷回收率为87.14%。被试的基本情况为:男幼儿160人,占比为52.46%;女幼儿145人,占比为47.54%。基本的情况描述如表2所示:表2幼儿基本情况Table2BasicInformationofYoungChildren变量分组人数占比(%)性别男16052.46女14547.54年级小班113.61中班12841.97大班16654.43幼儿园性质公办幼儿园8427.54民办幼儿园22172.46居住地农村8126.56城市22473.44兄弟姐妹个数0个5819.021个13343.612个9230.163个175.573个以上51.64主要抚养者爸爸237.54妈妈5919.34父母共同20266.23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175.57其他41.31由表2可知,调查的幼儿中,小班幼儿、中班幼儿以及大班幼儿的占比分别为3.61%、41.97%和54.43%。在公办幼儿园的样本数为84,占比为27.54%,在民办幼儿园的样本数为221,占比为72.46%。从幼儿所居住的地点分析,多数幼儿居住在城市。住在乡村的幼儿有81名,占比在26.56%;在城市居住的幼儿达到了224名,占比为73.44%。从调查的幼儿所拥有的兄弟姐妹个数来看,没有兄弟姐妹的幼儿占比为19.02%,说明在此次调查中时独生子女的幼儿占比为19.02%,有1个兄弟姐妹的幼儿占比在43.61%,有两个兄弟姐妹的幼儿占比为30.16%,有3个及以上的兄弟姐妹的幼儿占比为7.21%。从幼儿的主要抚养者来看,以父母共同抚养为主,共计202人,占比为66.23%,其是由妈妈主要抚养,共计59人,占比为19.34%,由爸爸主要抚养的人数为23,占比为7.54%,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的人数为17人,占比为5.57%,有其他亲属为主要抚养者仅有17人,占比为1.31%。从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来看(如图1所示),幼儿父亲的受教育程度以本科即以上为主,占比为40.98%,母亲受教育程度在本科及以上的占比为40.66%。幼儿父亲的受教育程度为大专的占比为19.34%,母亲受教育程度为大专的占比为17.38%。在本此调查中,拥有中专/高中学历的幼儿父亲占比为23.93%,母亲为21.97%。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幼儿父亲占比为15.74%,母亲的比例为20%。图1幼儿父母受教育程度分布状况Fig.1DistributionofChildren'sParents'EducationLevel3.2研究工具本研究使用的研究工具为“幼儿社交退缩家长评价问卷调查”[35]。该调查问卷分为三个维度:害羞沉默(8个题)、主动退缩(4个题)和被动退缩(4个题),共计16个问题,采取李克特式量表,由“从不”到“频繁”各记为1分到5分,分值越大说明该项行为发生的频率就越高。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a系数为0.924,并且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预测有效性,很适宜于进行深入研究。3.3研究步骤首先在正式的问卷调查之前,笔者随机选取了我市的一所公立和一所民办幼儿园进行预调查。预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按照比例从大、中、小各年级抽取了12名幼儿,男孩7名,女孩5名,与访问幼儿的父母。在正式调查前,对幼儿的家长进行了详细的问卷说明以及填写的注意事项。通过线上的方式分发问卷,最终回收问卷350份,有效问卷305份,有效回收率为87.14%。其次,本研究采用SPSS19.0对问卷的数据进行录入和分析。具体使用的实证分析方法如下:(1)对性别、年级等变量采取了描述性统计的方法;(2)对性别、年级之间关于社交退缩行为和同伴交往的相关维度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和多样本的F检验(方差分析),分析不同性别和年级的幼儿在社交退缩行为和同伴交往方面是否存在显著的差异性。(3)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对幼儿的同伴交往和社交退缩行为进行相关性检验和分析,分析二者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4)利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同伴交往对社交退缩行为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此外,本文的研究方法还包括文献研究法,主要对已有的文献进行归纳和总结,分析幼儿同伴交往与社交退缩行为之间的关系。
4研究结果4.1同伴交往与社交退缩行为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幼儿的同伴交往与社交退缩行为的分性别平均数和标准差见表3。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幼儿同伴交往与社交退缩行为的性别差异。结果显示,男幼儿社交主动性得分为2.63±0.55,女幼儿为2.57±0.58。在语言和非语言方面,男幼儿分得分为3.05±0.57,女幼儿为3.08±0.59。在社交障碍方面,男幼儿的得分为6.59±0.49,女幼儿为6.57±0.62。在亲社会行为方面,男幼儿得分为2.56±0.50,女幼儿的得分为2.66±0.54。在同伴交往总得分方面,男幼儿的得分为3.70±0.40,女幼儿为3.72±0.41。通过对男幼儿和女幼儿在上述五个维度的T检验,T检验的结果表明,男幼儿和女幼儿在社交主动性、语言和非语言、社交障碍、亲社会行为以及同伴交往总得分等方面并无显著的差异。即性别对社交主动性(t=0.797,df=303,p=0.426>0.05)、语言和非语言(t=-0.421,df=303,p=0.674>0.05)、社交障碍(t=0.221,df=303,p=0.826>0.05)、亲社会行为(t=-1.647,df=303,p=0.101>0.05)以及同伴交往总(t=-0.333,df=303,p=0.739>0.05)等行为的影响不显著。表3幼儿同伴交往、社交退缩行为的性别差异分析(M±SD)Table3RelationshipBetweenChildren'sGenderandPeerInteractionandSocialWithdrawal性别t值P男女社交主动性2.63±0.552.57±0.580.7970.426语言和非语言3.05±0.573.08±0.59-0.4210.674社交障碍6.59±0.496.57±0.620.2210.826亲社会行为2.56±0.502.66±0.54-1.6470.101同伴交往总3.70±0.403.72±0.41-0.3330.7394.2同伴交往与社交退缩行为在年级上的差异分析幼儿的同伴交往与社交退缩行为的分年级平均数和标准差见表4。采用多样本的F检验(方差分析)对幼儿同伴交往与社交退缩行为的年级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大班社交主动性得分为2.26±0.72,中班幼儿为2.7±0.58,小班幼儿为2.55±0.52。在语言和非语言方面,大班幼儿得分为2.42±0.81,中班幼儿为3.12±0.6,小班幼儿为3.06±0.52。在社交障碍方面,大班幼儿得分为6.05±0.97,中班幼儿为6.63±0.49,小班幼儿为6.57±0.55。在亲社会行为方面,大班幼儿得分为2.3±0.76,中班幼儿为2.64±0.55,小班幼儿为2.6±0.48。在同伴交往总得分方面,大班幼儿得分为3.26±0.41,中班幼儿为3.77±0.42,小班幼儿为3.69±0.37。通过对大班、中班和小班的幼儿在上述五个维度的F检验,F检验的结果表明,不同年级的幼儿在社交主动性、语言和非语言、社交障碍以及同伴交往总得分方面有显著的差异。即年级对社交主动性(F=4.682,df=302,p=0.010<0.05)、语言和非语言(t=7.647,df=302,p=0.001<0.05)、社交障碍(t=5.924,df=302,p=0.003<0.05)以及同伴交往总(t=9.094,df=302,p=0.000<0.05)等行为有显著的影响。但年级对幼儿的亲社会行为(t=2.133,df=302,p=0.120<0.05)无显著的影响。表4幼儿同伴交往、社交退缩行为的年级差异分析(M±SD)Table4RelationshipBetweenChildren'sGradeandPeerInteractionandSocialWithdrawal年级F值P大班中班小班社交主动性2.26±0.722.7±0.582.55±0.524.6820.010语言和非语言2.42±0.813.12±0.63.06±0.527.6470.001社交障碍6.05±0.976.63±0.496.57±0.555.9240.003亲社会行为2.3±0.762.64±0.552.6±0.482.1330.120同伴交往总3.26±0.413.77±0.423.69±0.379.0940.0004.3同伴交往与社交退缩行为的相关分析幼儿同伴交往与社交退缩行为的相关分析表4所示。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检验幼儿的同伴交往与社交退缩行为之间的相关性。Pearson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幼儿的同伴交往和社交退缩行为之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为-0.464,P<0.01,二者在1%水平上显著相关),且二者之间呈现负相关,即就是说善于与同伴交往的幼儿,其社交退缩行为越不明显。表5幼儿同伴交往与社交退缩行为的相关性分析Table5CorrelationAnalysisBetweenChildren'sPeerInteractionandSocialWithdrawal同伴交往总社交退缩总同伴交往总1社交退缩总-0.46**1注:**表示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4.4同伴交往与社交退缩行为的回归分析幼儿同伴交往与社交退缩行为回归分析结果如表6所示。其中自变量是幼儿的同伴交往,因变量为幼儿的社交退缩行为。采用OLS模型构建以下回归方程:Witℎdrawal=α+其中Witℎdrawal表示因变量幼儿的社交退缩行为,interation为自变量同伴交往,α为回归方程的截距,σ为方程的随机扰动项。从表6的回归结果可知,该模型整体显著(F=83.297,p<0.001),调整后的R方为0.216,说明自变量(同伴交往)对因变量(社交退缩行为)的的解释力度达到了21.6%,即说明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够对社交退缩行为进行有效预测。最终的回归方程如下:Witℎdrawal=4.289−0.278此方程的意义可以解释为,幼儿的同伴交往与社交退缩行为之间呈现显著的负向关系。幼儿同伴交往每上升1个单位,其社交退缩行为发生的频率会下降27.8%。以上结果说明,与同伴交往的频率越高,幼儿社交退缩行为发生的可能性降低。表6幼儿同伴交往与社交退缩行为的回归分析Table6RegressionAnalysisofChildren'sPeerInteractionandSocialWithdrawal回归系数B标准误t值P同伴交往总-0.278***0.031-9.1270.000常数项4.289***0.06664.5310.000N305F值83.297调整的R方0.213
5讨论5.1幼儿同伴交往与社交退缩行为不存在性别差异从上述的分析结果来看,男幼儿在社交主动性和社交障碍的得分略高于女幼儿,但在语言和非语言、亲社会行为以及同伴交往总等方面的得分低于女幼儿,但T检验表明,幼儿在上述五个维度的得分没有显著的差异,即可以说幼儿同伴交往、社交退缩行为之间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该项结果与以往的研究是一致的。已有的研究已经表明,在使用了行为观察法和教师评定法之后,幼儿的这两项行为表现并无明显的性别差异[36]。主要原因在于,男幼儿和女幼儿在同年早期的性别意识还尚未完全成熟,处于朦胧时期,对待社会交往的态度以及社交的要求是一致的,因此同伴交往和社交退缩行为的表现不存在差异。5.2幼儿同伴交往与社交退缩行为存在年级差异从幼儿同伴交往以及社交退缩行为的年级差异分析来看,不同年级之间幼儿的这两项行为均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在社交主动性方面,小班到大班幼儿的得分呈先升起后降的趋势,语言和非语言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社交障碍方面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亲社会行为方面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同伴交往总得分方面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可以看出,在社交主动性、语言和非语言以及同伴交往总得分方面,中班幼儿(4岁幼儿)的得分最高,这可能与这个年级幼儿的身心特征有强烈的关系。4岁幼儿有强烈的好奇心,也是其语言发展的快速时期。一方面他们相较于小班幼儿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与同伴之间的交往已经较为成熟,因此他们的总得分较高。一方面,相对于中班幼儿而言,大班幼儿的自我意识已经较为明显,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且面对交往有自己的一套策略。已有的研究关注到幼儿期的同伴交往存在关键期,本文的结论也支持了上述的观点,认为幼儿同伴交往发展存在关键期,中班是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提升的关键时期。通过观察和调查发现,小班幼儿的同伴交往意识较淡薄,在刚进入幼儿园不懂得与其他幼儿进行玩耍、合作与交往。随着对幼儿园生活的适应以及教师的引导,进入中班后的幼儿逐渐学会与同伴进行交往、合作与交流,从而发展出良好的交往行为,转化为一种稳定的交往能力。因此要注重这一时期幼儿同伴交往的行为,抓住幼儿在此时期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同伴交往,从而减少社交退缩行为的发生。5.2幼儿同伴交往与社交退缩行为密切相关从相关分析的结果来看,二者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且呈现负相关。也就是说与同伴交往的频率越高,交往能力越强,那么幼儿社会退缩行为就越不明显。这点和以往的研究结论较为一致,以往研究也已经表明,同伴关系的好坏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产生影响。由此可看出,促进幼儿的同伴交往有助于他们改善自己的社交行为,从而对他们产生正向的影响。从二者的回归结果来看,幼儿的同伴交往与社交退缩行为之间呈现显著的负向关系。也就是说幼儿的同伴交往行为每提升一个单位,其社交退缩行为的发生率会降低27.80%。以上结果可以发现,幼儿的同伴交往频率会对社交退缩行为具有抑制作用。已有的研究也已经表明,同伴交往对幼儿的社交退缩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社交退缩行为的发生。此结果也是符合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对此的解释是:通过让幼儿进入到现实的社会情境中,让他们观察、学习社交能力和交往能力较强的幼儿的活动方式,从而让他们相互影响,学习相关的社交技能,从而会帮助他们抑制社交退缩行为。通过与同伴的互动和交往,使得幼儿学会如何在社会情境中与同伴进行交流、合作与行事,如何行为自己的交往模式,从而减少社交退缩行为的发生,从而更好地完成此阶段的社会化任务。由此可见,本研究对社会学习理论也有一定的作证作用。
6教育建议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认为要重点关注幼儿的社交退缩行为,并从家庭氛围营造、幼儿园交往环境打造以及社区友好环境创造这三个维度提出促进儿童同伴交往的建议,从而减少其社交退缩行为的发生。6.1营造温馨舒适的家庭氛围从家庭角度来讲,让家庭变成温暖的港湾。首先,家庭之间要营造温馨的氛围,让幼儿充满安全感和幸福感。家庭中的长辈尤其是父母要减少矛盾,避免在幼儿面前发生争执甚至是过激行为。另一方面,父母要增强与幼儿之间的互动频率,让幼儿能够顺畅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与幼儿之间形成平等、有爱以及亲密的亲子关系,促进家庭的和谐。其次,家长要积极建立和谐亲密的亲子关系。亲子关系会影响幼儿的情感表达,进而会影响到幼儿的社交退缩行为。由此可见,亲子关系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亲密和谐的亲子关系能够促进幼儿的情感表达,与家人之间建立的人际关系是幼儿社会交往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基础,关系到幼儿的整体发展。和谐的亲子关系会帮助儿童建立安全感,让幼儿更加自信和大方,从而形成积极稳定的心理品质,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交往。6.2打造和谐友好的幼儿园交往环境首先,对幼儿园而言,要打造和谐温馨且友好的幼儿园环境。幼师要积极关注幼儿的交往行为变化,为幼儿创设交往的时间及空间环境,帮助其融入幼儿园集体;引导社交能力较强的幼儿帮助社交能力较弱的幼儿进行游戏、谈话以及其他积极活动,丰富具有社交退缩行为幼儿的朋友圈和社交圈。同时,要及时对做出社交改善的幼儿进行及时正向的反馈,要幼儿爱上学校,爱上自己的同伴,愿意与同伴进行积极交往,让其充满安全感。其次,加强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幼儿园和家长之间对幼儿在不同环境中的表现要及时反馈和沟通,双方之间要开展积极的合作行动。家长需要向老师反馈幼儿在家庭以及非幼儿园环境中的表现,同时幼儿园教师也要像家长反馈幼儿在学校的表现,形成良性的沟通,从而引导幼儿在和谐的环境中成长。切勿出现家庭和幼儿园的理念相斥的情况。最后,幼儿园要注重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的提升和培养。幼儿教师的行为对幼儿的发展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若幼儿教师不专业,没有为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榜样,就会对幼儿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要从实际出发,制定特定的培养方案,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业务能力,为幼儿的成长提供科学的引导,形成积极优秀的榜样,让幼儿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6.3创造友好的社区环境首先,社区要注重幼儿的发展,幼儿园要与社区加强紧密合作。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社区的资源,为幼儿的活动拓展真实的社会环境,创造良好的交流与互动环境。社区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场所,但在以往的教育中家长为幼儿灌输了太多绝对的观念,使得幼儿对社区的陌生邻里产生恐惧,从而影响了其正常的社会交往。因此,社区和幼儿园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在保证幼儿身心健康的状况下,开展相应的社区活动,让幼儿在社区中接触不同的群体,引导幼儿在社区中与熟悉的人群进行交往、交流,依托社区的丰富资源拓展幼儿园在社会领域的课程。其次,重视社区的精神文化建设。社区工作者不仅要注重社区的硬件设施环境的建设,也要重视社区的精神文化建设,打造和谐友好的社区环境,为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通过各类的社区互动,改善邻里之间的关系,增强社区成员的凝聚力和归属感,让幼儿感受到温馨友爱的社区氛围,从而在安全友好的环境中发展自己的交往能力。总而言之,幼儿的同伴交往和社交退缩行为的改善离不开家庭、幼儿园与社区的三方努力。三者之间要通力合作,发挥优势,重视幼儿的交往和身心发展,促进幼儿社会交往的形成,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
7.研究结论与不足7.1研究结论本研究使用在本市三所幼儿园的305份调查问卷,采用T检验、F检验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以及OLS回归等实证方法,分析了幼儿的同伴交往与社交退缩行为二者之间的关系,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幼儿社交主动性、语言和非语言、社交障碍、亲社会行为以及同伴交往总得分等方面并无显著性别差异。社交主动性、语言和非语言、社交障碍以及同伴交往总得分等方面有显著的年级差异,但亲社会行为并无显著的年级差异。(2)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幼儿的同伴交往与其社交退缩行为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的大小为-0.464。(3)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幼儿的同伴交往对其社交退缩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即同伴交往行为发生的频率越高,幼儿社交退缩行为发生的频率就会越低。7.2研究不足由于研究条件以及时间的显著,本研究还存在以下两点不足:第一,研究方法方面的不足。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作为主要研究方式,但问卷调查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控性,不能完全客观反映研究对象的真实情况,因此会影响最终的分析结果,其结论具有一定的偏差。第二,调查抽样方面的不足。在调查抽样和对象选取方面,由于人力和物力的限制,本研究只调查了本市3所幼儿园的幼儿交往行为的情况,样本缺少随机性和代表性。在未来的研究与实际工作中,希望能够完善相关的不足,重视幼儿的社交退缩行为,保证研究的引用价值。
参考文献张佑维,杨明磊.Erikson生平与其理论的对应分析[M].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09.[美]爱利克·埃里克森.童年与社会[M].高丹妮等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8王希娟.艾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阶段论对儿童及青少年人格培养的启示[J].新西部(下半月),2007(12):276+278.[美]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OConnorR.D.therelativeefficacyofmodeling,shaping,andcombinedproceduresformodificationofsocialwithdrawal.JournalofAbnormalPsychology,1972(79):372-334.AsendropJ.B.Beyondsocialwithdrawal:shyness,unsociability,andpeeravoidance.HumanDevelopment,1990(33):250-259.RubinK.H.Non-socialplayinplayschoolers.Necessaryevil.Childdevelopment,1982(53):651-657.郑淑杰,陈会昌,陈银欣.儿童社会退缩行为影响因素的追踪研究[J].心理科学,28(4),833-836.叶平枝.幼儿社会退缩的特征及教育干预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12.GottmanJ.M.,ConsoJ.,RasmussenB.Socialcompetence,Socialinteraction,andfriendshipinchildren.ChildrenDevelopment,1975(46):709-718.ColplanRJ,Gavinsky-MolinaMH,Lagace-SeguinD.Whengirlsversusboysplayalone:nonsocialplayinkindergarten[J].DevelopmentPsychology,2001,37(4):464-474.郑淑杰,陈会昌,孙玲等.4岁退缩儿童亚类型研究[J].心理科学,2015,1,85-92.叶平枝.幼儿社会退缩的特征及教育干预研究[D].河南大学,2007.HarristAW,ZaiaAF,BatesJE,etal.Subtypesofsocialwithdrawalofearlychildhood:Sociometricstatusandsocialcognitivedifferencesacrossfouryears[J].ChildDevelopment,1997,68,(2):278-294.Kagan,J.&Snidman,N.(1999).Earlychildhoodpredictorsofadultanxietydisorders[J].BiologicalPsychiatry,46(11),1536-41.林崇德,李其维,董奇.儿童心理学手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李燕,吕芳,陈露.退缩儿童的社会适应及其影响因素[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4,04,27-34.赵冬梅.童年中后期同伴交往的心理发展与适应:3年追踪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5.张晓,陈会昌.儿童早期师生关系的研究概述[J].心理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建材市场商铺租赁及品牌展示合同2篇
- 二零二五版A4一页纸环保印刷定制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活动板房租赁合同(含消防设施及安全检查)3篇
- 二零二五版城市绿化带基站场地租赁与景观融合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办公室能源管理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高性能1号不锈钢驳接爪批量采购供货合同2篇
- 二零二五版企业清算注销及员工安置及补偿及债务清理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金融资产抵押交易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版古建筑修复工程劳务承包施工合同2篇
- 二零二五版钢材现货及期货交易合同示范文本3篇
- 2024质量管理理解、评价和改进组织的质量文化指南
- 手指外伤后护理查房
- 油气回收相关理论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 我能作业更细心(课件)-小学生主题班会二年级
- 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高考数学一模试卷及答案解析
- 城市轨道交通的网络安全与数据保护
- 英国足球文化课件
-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2023年公务员考试新疆维吾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可克达拉市预测试题含解析
- 医院投诉案例分析及处理要点
- 烫伤的安全知识讲座
- 工程变更、工程量签证、结算以及零星项目预算程序实施细则(试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