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湖南省娄底市第二中学2023年8月高三练习卷1语文试题(解析)2023年8月娄底市第二中学高三练习卷1语文试题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信息类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学之有地域性,是一个基本的事实。《文心雕龙》称北方的《诗经》“辞约而旨丰”“事信而不诞”;而南方的《楚辞》则“瑰诡而惠巧”“耀艳而深华”,明确提及地域与文学的关系。
论及地域,首先不能回避的当然是自然。决定人类生活和命运的基本因素,从来就是气候、食物、土壤和地形。北方寒冷干燥,北方人于是魁伟刚健、勇敢剽悍;南方湿润潮湿,南方人于是温柔细腻,机灵敏捷;秦岭隔开了长江与黄河两大流域,黄河以北以狩猎游牧见长,黄河以南则以旱作粗放种植为主,到了长江两岸,水稻的精耕细作蔚然成风,不同区域孕育出大不相同的历史文化景观。地域的不同,就有山川形制的不同,就可能产生出不同的族群……复杂而广阔的地域,使中国的地域性既鲜明又丰富驳杂,从而大有别于世界的其它文明古国。
另外,对地域的关注和理解,恐不能过于集中于山川、气候、物产之类自然因素上,更要看到自然的背后是沿袭悠久的人文环境,诸如特定的历史沿革、民族关系、人口迁徙、教育状况、风俗民情、语言乡音等。地域对文学的影响,必然通过地域文化而起作用。越是后来,人文环境对文学的影响就越是复杂与深刻,这便是齐鲁文化、吴越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陕秦文化、三晋文化、燕赵文化、闽台文化、岭南文化、客家文化、关东文化等说法的由来。如果说,地域文化影响并决定该地域族群生存发展的精神和品格,那么,它也顺理成章成为文学重要而深厚的源泉。
地域、自然、文化和文学的关系,归根结底是一个互动、碰撞、融合的复杂过程;但在今天,不论怎么强调地域性对于文学的意义都不为过。一方面,若是论及文学及其价值,人们有理由首先关注文学中浸染着的地域性灵魂;另一方面,若是发掘文学中带有的普遍性意义,人们也一定需要借助地域特征去作表述和阐释。在全球化和互联网几乎抹平并且遮蔽了所有地域特征的时代,这既是文学抗拒同质化的唯一途径,更是文学保持其源源不断的生命力的不二法门。
(取材于何志云《谈文学的地域性:地域文化决定族群的精神和品格》)
材料二: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特别是在乡土文学中,地域文化对作家创作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其中,沈从文的地域意识尤为突出,湘西文化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对他的创作有着深刻影响;而沈从文则用自己的作品,构筑了一个独特的湘西世界。
湘西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汉族杂居地,其文化内涵是复杂的。少数民族在不断的迁徙发展过程中,有战争、有冲突、有同化、有融合,但依然保持着本民族的民族特性和风俗人情。历代封建王朝对少数民族实行的多是钳制、镇压的政策,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及文化生活等各方面都是受歧视的,是被压抑的群体。而沈从文关于湘西少数民族生活的作品,能站在少数民族的立场,从人性出发,表现少数民族丰富的情感和对美的追求。他将故乡生活与都市生活进行比较,清晰地意识到僻地、边城的弱势地位。同时,这也激发他寻觅和展示湘西文化中蕴含着的顽强的生命力量、积极健康的优秀品格和原始粗犷的少数民族生活中凝聚着的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
在沈从文早中期的散文作品中,他对故乡的介绍角度独特而又全面深入。他有意略去当时行政区域的划分,由屈原而到沅水,由沅水而到川黔交界之处,突出湘西悠久的历史、楚文化传统和凤凰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然后逐一描绘人的生存状态和地方古朴民风,体现井然的社会秩序和人神共治的情形。
除了散文以外,在小说创作中,沈从文也总是用大量的篇幅集中描绘地域文化特征。在其代表作品《边城》中,就专门详细周到地介绍了小城依山傍水的地形地貌、以吊脚楼为主的建筑格局,河岸的景色,小镇的屯兵和形形色色的住户,然后才进入故事,引出主要人物。沈从文的小说非常重视故事的地域背景,总是不忘表现湘西的人杰地灵和与众不同,选择最能体现湘西文化精神内核的东西加以表现,因此也在写作风格上呈现出一种独具风韵的审美形态。
沈从文给中国现代文坛带来一股清新自然的山乡野风,也让偏居一隅、被世人忽略的湘西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展现在世界面前。他那独特的地方意识和对地域文化的浓厚兴趣、准确把握,是他研究中国社会、剖析中国文化的切入点和有效途径。
(取材于包晓玲、姚克波《论沈从文与湘西地域文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决定人类生活和命运的基本因素,从来就是气候、食物、土壤和地形。不同区域孕育出大不相同的历史文化景观,产生出不同的族群。
B.地域通过地域文化对文学产生影响,并决定该地域族群生存发展的精神和品格,成为文学重要而深厚的源泉。
C.材料二通过沈从文和湘西的关系,说明地域文化对文人创作能够产生极其明显的影响。
D.沈从文的作品无意关注行政区划划分,强调湘西历史、楚文化传统及地理特殊性,表述了湘西文化的精神内核。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辞约而旨丰”“事信而不诞”,《楚辞》却“瑰诡而惠巧”“耀艳而深华”,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学南北不同地域性特点。
B.对地域差异的关注,不在于河流、气象、物产等自然因素,而在于民族、语言、风俗、历史沿革等人文环境。
C.沈从文作品从人性出发,展现了湘西人丰富感情和对美的追求,表现了湘西顽强、积极、原始粗犷的民族精神。
D.在全球化和互联网化的今天,文学创作要想避免同质化,保持生命力,必须发掘作品的普世价值的地域特征。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曹雪芹由于自己家庭的重大变故,而对封建社会有了清醒、深刻的认识,他深感世态炎凉,“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终于创作出《红楼梦》。
B.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写的抒情诗《有的人》,讴歌了鲁迅先生甘为孺子牛的一生,抒发了对那些为人民而活的人们由衷的赞美之情。
C.金庸以南宋宁宗庆元五年至成吉思汗逝世的这段历史为背景,创作了反映南宋抵抗金国与蒙古,充满爱国情愫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
D.长期生活在陕北农村的路遥,以60-80年代为历史背景,以陕北为特定环境,创作出《平凡的世界》,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的人物。
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为表现湘西地域文化,沈从文在文学创作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请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加以概括。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孩子的讲演
萧红
这一个欢迎会,出席的有五六百人,站着的,坐着的,还有挤在窗台上的。这些人多半穿着灰色的制服。因为除了教授之外,其余的都是这学校的学生。而被欢迎的则是另外一批人。这小讲演者就是补充欢迎之中的一个。
被欢迎的宾客,是一个战地服务团。讲演者一个接着一个,女讲演者,老讲演者,多数的是年轻的讲演者。因为那些所讲的悲惨的事情都没有变样,一个说日本帝国主义,另一个也说日本帝国主义。那些过于庄严的脸孔,在一个欢迎会是不大相宜。只有蜡烛的火苗抖擞得使人起了一点宗教感。
当那团里的几个代表讲演完毕,一阵暴风雨似的掌声。不知道是谁提议叫孩子王根也走上讲台。
王根发烧了,立刻停止了所吃的东西,血管里的血液开始不平凡地流动起来。好像全身就连耳朵都侵进了虫子,热,昏花。他对自己的讲演,平常很有把握,在别的地方也说过几次后,虽然不能够证明自己的声音太小,但是并不恐惧。就像在台上唱莲花落时一样没有恐惧。这次他也并不是恐惧,因为这地方人多,又都是会讲演的,他想他特别要说得好一点。
他没有走上讲台去,人们就使他站上他的木凳。
人们一看到他就喜欢他。他的小脸一边圆圆的红着一块,穿着短小的,好像小兵似的衣服,戴着灰色的小军帽。他一站上木凳来,第一件事是把手放在帽沿前行着军人的敬礼。而后为着稳定一下自己,他还稍稍地站了一会,还向四边看看。他刚开口,人们禁止不住对他贯注的热情就笑了起来。这种热情并不怎样尊敬他,多半把他看成一个小玩物,一种蔑视的爱起浮在这整个的大厅。
“你也会讲演吗,你这孩子……你这小东西……”人们都用这种眼光看着他,并且张着嘴,好像要吃了他。他全身都热起来了。
王根刚一开始,就听到周围哄哄的笑声,他把自己检点了一下:
“是不是说错啦?”因为他一直还没有开口。
他证明自己没有说错,于是,接着说下去,他说他家在赵城……
“我离开家的时候,我家还剩三个人,父亲、母亲和妹妹,现在赵城被敌人占了,家里还有几个,我就不知道了。我跑到服务团来,父亲还到服务团来找我回家。他说母亲让我回去,母亲想我。我不回去,我说日本鬼子来把我杀了,还想不想?我就在服务团里当了勤务,我太小,打日本鬼子不分男女老幼。我当勤务,在宣传的时候,我也上台唱莲花落……”
又当勤务,又唱莲花落,不但没有人笑,不知为什么反而平静下去,大厅中人们的呼吸和游丝似的轻微。蜡烛在每张桌上抖擞着,人们之中有的咬着嘴唇,有的咬着指甲,有的把眼睛掠过人头而投视着窗外。站在后边的那一堆灰色的人,就像木刻图上所刻的一样,笨重,粗糙,又是完全一类型。他们的眼光都象反映在海面上的天空那么深沉,那么无底。窗外则站着更冷静的月亮。
一九三八年的春天,月亮行走在山西的某一座城上,它和每年的春天一样。但是今夜它在一个孩子的面前做了一个伟大的听众。
大厅里像排着什么宗教的仪式。
小讲演者虽然站在凳子上,并不比人高出多少。
“父亲让我回家,我不回家,让我回家,我……我不回家……我就在服务团里当了勤务,我就当了服务团里的勤务。”
他听到四边有猛烈的鼓掌的声音,向他潮水似的涌来,他就心慌起来,他想他的讲演还没有完,人们为什么鼓掌?或者是说错了!又想,没有错,还不是有一大段吗?还不是有日本帝国主义没有加上吗?他特别用力镇定自己,把手插进口袋去,他的肚子好像胀了起来,向左边和右边摇了几下,小嘴好像含着糖球胀得圆圆的。
“我当了勤务……当了服务团里的勤务……我……”
人们接着掌声,就来了笑声,笑声又接起着掌声。王根说不下去了。他想一定是自己出了笑话,他要哭。他想马上发现出自己的弱点以便即刻纠正。但是不成,他只能在讲完之后,才能检点出来,或者是衣服的不齐整,或者是自己的呆样子。他不能理解这笑是人们对他多大的爱悦。
“讲下去呀!王根……”他本团的同志喊着他。
“日本帝国主义……日本鬼子。”他就像喝过酒的孩子,从木凳上跌落下来的一样。
他的眼泪已经浸上了睫毛,他什么也看不见,他不知道他是站在什么地方,他不知道他自己是在做什么。他觉得就像玩着的时候,从高处跌落下来一样的瘫软,他觉得自己的手肥大到可怕而不动的程度。当他用手背揩抹着滚热的眼泪的时候。
人们的笑声更不可制止。看见他哭了。
王根想:这讲演是失败了,完了,光荣在他完全变成了懊悔,而且是自己破坏了自己的光荣。他没有勇气再作第三次的修正,他要从木凳坐下来。他刚一开始弯曲他的膝盖,就听到人们向他呼喊!
“……讲得好,别哭啊……再讲再讲……没有完,没有完……”
其余的别的安慰他的话,他就听不见了。他觉得这都是嘲笑。于是更感到自己的耻辱,更感到不可逃避,他几乎哭出声来,他便跌到不知道是什么人的怀里大哭起来。
这欢迎会开过了,就被人们忘记了,若不去想,就像没有这么回事存在过。
可是在王根,一个礼拜之内,他常常从夜梦里边坐起来。但永远梦到他讲演,并且每次讲到他当勤务的地方,就讲不下去了。于是他怕,他想逃走,可是总逃走不了,于是他叫喊着醒来了。但是那害怕的情绪,把他在小床上缩做了一个团子,就仿佛在家里的时候为着夜梦所恐惧缩在母亲身边一样。
“……妈妈……”这是他往日是自己做孩子时候的呼喊。
现在王根一点声音也没有就又睡了。虽然他才九岁,因为他做了服务团的勤务,他就把自己也变作大人。
一九三八年十月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欢迎会上“站着的,坐着的,还有挤在窗台上的”以动作描写人们的情态,“穿着灰色的制服”以衣着点明人物的身份。
B.“王根发烧了………好像全身就连耳朵都侵进了虫子,热,昏花”细腻、生动地描写出了王根被点名讲演时的紧张和激动。
C.王根讲演时有两个观众:一个是在场的人,他们陷入沉思;一个是窗外的月亮,冷静而耐心。这些从侧面突出讲演的动人。
D.“日本帝国主义………日本鬼子。”说明王根找到了点题的话语,但又觉得这难以跟之前的内容融合成篇,因此流下自责的泪水。
7.关于结尾王根睡觉状况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忘记了欢迎会,而王根却常常梦到讲演,说明此次讲演对他触动很大。
B.王根梦到自己讲到当勤务就讲不下去而惊醒,展现了一个九岁孩子的恐惧。
C.害怕时喊“妈妈”,希望妈妈保护自己,是王根做孩子时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D.王根做梦时是孩子的表现,平日他把自己当作大人,体现希望他长大。
8.在王根讲演过程中,观众的情绪给王根的心理带来了怎样的波动?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
9.战地服务团的讲演者有很多,为什么将写作重点安排在王根这个小讲演者身上?谈谈你的理解。
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始吾居乡,有病寒而咳者,问诸医,医以为虫,不治且杀人。取其百金而治之,饮以虫药,攻伐其肾肠,烧灼其体肤,禁切其饮食之美者。期月而百疾作内热恶寒而咳不止累然真虫者也又求于医医以为热授之以寒药旦朝吐之暮夜下之于是始不能食惧而反之,则钟乳、乌喙杂然并进,而漂疽、痈疥、眩瞀之状,无所不至。三易医而疾愈甚。里老父教之曰:“是医之罪,药之过也。子何疾之有!人之生也,以气为主,食为辅。今子终日药不离口,臭味乱于外,而百毒战于内,劳其主,隔其辅,是以病也。子退而休之,谢医却药而进所嗜,气完而食美矣,则夫药之良者,可以一饮而效。”从之,期月而病良已。
昔之为国者亦然。吾观夫秦自孝公以来,至于始皇,立法更制,以镌磨锻炼其民,可谓极矣。萧何、曹参亲见其斫丧之祸,而收其民于百战之余,知其厌苦、憔悴、无聊,而不可与有为也,是以一切与之休息,而天下安。始参为齐相,召长老诸先生问所以安集百姓,而齐故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闻胶西有盖公,善治黄老言,使人请之。盖公为言治道贵清净而民自定,推此类具言之,参于是避正堂而舍盖公,用其言而齐大治。其后以其所以治齐者治天下,天下至今称贤焉。
吾为胶西守,知公为邦人也,求其坟墓、子孙而不可得,慨然怀之。师其言,想见其为人,庶几复见如公者。治新寝于黄堂之北,易其弊陋,重门洞开,尽城之南北,相望如引绳,名之日盖公堂。时从宾客僚吏游息其间,而不敢居,以待如公者焉。
(节选自苏轼《盖公堂记》,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期月而百疾作内热/恶寒而咳不止/累然真虫者也/又求于医/医以为热/授之以寒药/旦/朝吐之暮/夜下之/于是始不能食/
B.期月而百疾作/内热恶寒/而咳不止/累然真虫者也/又求于医/医以为热/授之以寒药/旦/朝吐之暮/夜下之/于是始不能食/
C.期月而百疾作/内热恶寒/而咳不止/累然真虫者也/又求于医/医以为热/授之以寒药/旦朝吐之/暮夜下之/于是始不能食/
D.期月而百疾作内热/恶寒而咳不止/累然真虫者也/又求于医/医以为热/授之以寒药/旦朝吐之/暮夜下之/于是始不能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乌喙,此处指中药附子,因为其块茎形似乌鸦的嘴而得名。
B.孝公,指秦孝公,贾谊曾在《过秦论》中称赞他重用商鞅,改革内政。
C.是以,文中指因此,与《陈情表》“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中的“是以”词义不相同。
D.引绳,特指木工拉墨线,和“巧匠引绳如解玉”的“引绳”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患风寒咳嗽的乡人为治疗自己的病情找了不同的医生,结果身体时好时坏,最终竟然越来越严重了。
B.乡里老人认为药的味道让病人的味觉变得不正常,服用药物后,药物毒性又损坏了他的内脏功能。
C.从乡人治病一事中感悟到先贤治国理政的道理,并以曹参治齐和辅佐汉朝受人称赞为例佐证。
D.赞美盖公,平时师法他的言论,想象他的为人,并在黄堂的北面整治新的寝室,起名“盖公堂”。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医之罪,药之过也。子何疾之有!
(2)时从宾客僚吏游息其间,而不敢居,以待如公者焉。
14.乡里老人建议病人怎样治好自己的病?请简要分析。
四、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添字浣溪沙·三山①戏作
辛弃疾
记得瓢泉快活时,长年耽酒更吟诗。蓦地捉将来断送,老头皮②。
绕屋人扶行不得,闲窗学得鹧鸪啼③。却有杜鹃能劝道,不如归!
①三山:辛弃疾在瓢泉闲居近十年,此时被起用,为官三山。②老头皮:宋真宗召隐士杨朴作诗,杨朴提及妻子的送别诗中有“亦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宫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真宗大笑,将他放还。后以“老头皮”为年老男子的戏称。③鹧鸪啼:鹧鸪啼叫的声音如“行不得也哥哥!”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回忆在瓢泉隐居时的生活,沉醉于饮酒赋诗,非常逍遥快活。
B.上阕结尾“蓦地”一句化用典故,写出闲居将近十年又被起用的心情。
C.因为年迈体弱,无力关心政事,所以闲来无聊时在窗下学习鹧鸪啼叫。
D.本词多用口语,风格清新自然,下笔看似随意,实则寓庄于谐,意蕴深厚。
16.词题中称此词为“戏作”,请结合全词内容作简要分析。
五、理解性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散曲名作,“,”两句简练生动地传达出日暮之时游子的凄苦感情。
(2)《古文观止》对苏轼《赤壁赋》中的两句做了这样的点评:“知终无可奈何也,故借此意于悲风之中。”据此推断,它点评的句子是:,。
(3)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镜子有时会引发人们美人迟暮、时光易逝的惆怅,如:,。
六、语言文字运用Ⅰ(本大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央视网联合出品的新青年生活分享类节目《你好生活》第三季于近日收官。这档节目主要面向年轻观众,既突出了青春视角,也营造出了一种难得的历史纵深感,是一个搭建起青年与历史对话桥梁的节目。
给人印象深刻的是第四期节目《泉源》。主持人和嘉宾在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梧桐山,沿着红军曾经走过的路去寻找泉水源头。一行人一边艰难地行进,一边讲述着四渡赤水的故事,感慨长征路上的①________。这次“饮水思源”之旅让观众再次感叹美好生活从来不是“②________”的,而是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蹚平了崎岖换来的,“就像我们喝到清凉的泉,别忘记,它一定有源”。
《你好生活》没有陷于琐碎的日常,而是以真实动人的故事、细致入微的生活片段,将宏大的时代命题③________。为民小学孩子们脸上的笑容,是脱贫攻坚的生动答卷;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输城区的北京怀柔山村,是乡村振兴的名片;散落在稻田间的一座座民宿,是生态优化孕育出的金果银果……正是时代发展,成就了当下的美好生活。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一个长单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述效果。
七、语言文字运用Ⅱ(本大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依靠少吃,甚至节食来实现闪电瘦的愿望并不现实,还很有可能①。
为什么饿得前心贴后背,就是瘦不下来?其实,能量守恒定律你是无法推翻的,你的困扰可能来自于另一个因素——能量补偿机制。所谓能量补偿机制,就是身体想尽各种方法努力维持能量平衡,尽量避免出现能量负平衡。人体的总能量平衡取决于能量摄入和能量消耗两部分。能量补偿机制是指当你②,人体的能量消耗比如基础代谢可能会下降,导致即使减少了能量摄入,也无法达到能量负平衡,无法实现减重。换句话说,我们人体是非常聪明的,当你试图“饿”它的时候,为了保护自身,它会下调基础代谢率,这也是人类能进化至今的一个原因——“适应”。这种“适应”就造成了“你少吃,它少用”“不吃也不瘦”的现象。
值得关注的是,不同身体组成的人,能量补偿程度有很大差异,脂肪含量比较高的肥胖人群在节食后更容易发生显著的能量补偿。所以,单纯靠少吃甚至不吃来减重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不仅达不到减重的效果,还可能造成③,反而变得更容易胖了。
2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两处破折号作用都相同的一项是()
A.“也许有吧,——我想。”我于是吞吞吐吐地说。
B.“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
C.一位小姐,或者一个姑娘,却骑自行车——这太可怕了!
D.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八、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爱自己,然后可以更好地爱他人与世界;爱自己,有时候比爱他人和爱世界更难。我们常常在爱他人与爱世界中迷失自己,甚至以爱的名义变成他人生命的附庸或者负担,以爱的名义成为外物的奴隶……
那我们该如何爱自己呢?请结合材料谈你的思考和感受。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解析
1.C2.B3.D
4.①开篇引用《文心雕龙》,增强文章说服力;②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中间从自然和人文环境的两个层面,论证了地域与文化的关系;③论证中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例证法,引证法、对比法等。
5.①站在少数民族的立场,从人性出发表现少数民族丰富的情感和对美的追求,并着重于寻觅和展示湘西文化中蕴含着的生命力、优秀品格和民族精神。②在散文中以独特、全面、深入的视角,描述了湘西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传统以及当地人的生存状态和古朴民风。③在小说中重视描写故事的地域背景,着重表现湘西地域文化特征以及其中的精神内核。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产生出不同的族群”错,原文“地域的不同,就有山川形制的不同,就可能产生出不同的族群”,注意是“可能产生出不同的族群”。
B.“地域……并决定该地域族群生存发展的精神和品格,成为文学重要而深厚的源泉”偷换概念,原文“如果说,地域文化影响并决定该地域族群生存发展的精神和品格,那么,它也顺理成章成为文学重要而深厚的源泉”,可见应是“地域文化”,而不是“地域”。
D.“无意关注”错。原文“他有意略去当时行政区域的划分”。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B.“不在于……而在于………”错。原文是“另外,对地域的关注和理解,恐不能过于集中于山川、气候、物产之类自然因素上,更要看到自然的背后是沿袭悠久的人文环境”,可见原文表述的意思是“不仅关注……更要……”,选项改变了句意。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的观点是地域对作家创作会产生影响。
A.主要讲创作受家庭环境影响。
B.主要讲创作受人物影响。
C.主要讲创作受历史事件影响。
D.主要讲路遥的创作受地域陕北的影响。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论证结构和思路,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①材料一开头亮明观点“文学之有地域性,是一个基本的事实”,然后引用《文心雕龙》的说法进行佐证,“《文心雕龙》称北方的《诗经》‘辞约而旨丰’‘事信而不诞’;而南方的《楚辞》则‘瑰诡而惠巧’‘耀艳而深华’,明确提及地域与文学的关系”,可见材料一开篇引用《文心雕龙》,增强文章说服力;
②接着第二段写“论及地域,首先不能回避的当然是自然”,第三段写“另外,对地域的关注和理解,恐不能过于集中于山川、气候、物产之类自然因素上,更要看到自然的背后是沿袭悠久的人文环境”,第四段总结“”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中间从自然“地域、自然、文化和文学的关系,归根结底是一个互动、碰撞、融合的复杂过程;但在今天,不论怎么强调地域性对于文学的意义都不为过”,可见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中间从自然和人文环境的两个层面,论证了地域与文化的关系;
③论证中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例证法“诸如特定的历史沿革、民族关系、人口迁徙、教育状况、风俗民情、语言乡音等”,引证法“《文心雕龙》称北方的《诗经》‘辞约而旨丰’‘事信而不诞’;而南方的《楚辞》则‘瑰诡而惠巧’‘耀艳而深华’,明确提及地域与文学的关系”、对比法“北方寒冷干燥,北方人于是魁伟刚健、勇敢剽悍;南方湿润潮湿,南方人于是温柔细腻,机灵敏捷”等。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由“而沈从文关于湘西少数民族生活的作品,能站在少数民族的立场,从人性出发,表现少数民族丰富的情感和对美的追求……这也激发他寻觅和展示湘西文化中蕴含着的顽强的生命力量、积极健康的优秀品格和原始粗犷的少数民族生活中凝聚着的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可知,站在少数民族的立场,从人性出发表现少数民族丰富的情感和对美的追求,并着重于寻觅和展示湘西文化中蕴含着的生命力、优秀品格和民族精神。
②由“在沈从文早中期的散文作品中,他对故乡的介绍角度独特而又全面深入……突出湘西悠久的历史、楚文化传统和凤凰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然后逐一描绘人的生存状态和地方古朴民风,体现井然的社会秩序和人神共治的情形”可知,在散文中以独特、全面、深入的视角,描述了湘西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传统以及当地人的生存状态和古朴民风。
③由“沈从文的小说非常重视故事的地域背景,总是不忘表现湘西的人杰地灵和与众不同,选择最能体现湘西文化精神内核的东西加以表现,因此也在写作风格上呈现出一种独具风韵的审美形态”可知,在小说中重视描写故事的地域背景,着重表现湘西地域文化特征以及其中的精神内核。
6.D7.D
8.①王根站上木凳行军礼时,人们禁止不住对他贯注的热情就笑了起来,王根怀疑自己讲错了。②王根讲自己当勤务的经历时,人们平静后猛烈鼓掌,王根心慌,特别用力地保持镇定。③王根反复说不回家,人们掌声笑声相连,王根说不下去了,他想一定是自己出了笑话,他要哭。④看见他哭了,人们的笑声更不可制止,他心理变成了懊悔,觉得安慰的话都是嘲笑。
9.①其他演讲者高喊“日本帝国主义”的平庸俗套,很难让观众升起虔诚愤慨之心。②王根从自己经历讲起,讲与亲人分别参加服务团,突出了王根的讲演真诚动人。③这样的安排,用其他讲演者的讲演与王根的讲演形成鲜明的对比,更能突出王根的朴素实在,突出了号召抗战不能空喊口号而应该让人共情的主题,具有时代意义。
6.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D.王根流下的泪水并不是因为讲演内容难以成篇,而是因为他不理解人们对他爱悦的笑,找不到自己的错误而懊恼。
故选D。
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D.“体现希望他长大”错,无中生有,且与文章主旨相违背。文章通过写王根的演讲朴素实在,突出了号召抗战不能空喊口号而应该让人共情的主题。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中人物的心理活动的能力。
阅读小说,找到“王根的演讲”相关段落,并划分层次,对应“观众的情绪”分析“王根的心理”。
结合“王根刚一开始,就听到周围哄哄的笑声,他把自己检点了一下:‘是不是说错啦?’”可知,人们笑,王根怀疑自己讲错;
结合“他听到四边有猛烈的鼓掌的声音,向他潮水似的涌来,他就心慌起来,他想他的讲演还没有完,人们为什么鼓掌?或者是说错了!”可知,人们鼓掌,王根心慌;
结合“人们接着掌声,就来了笑声,笑声又接起着掌声。王根说不下去了。他想一定是自己出了笑话,他要哭”可知,人们边鼓掌边笑,他因自己闹笑话而哭;
结合“人们的笑声更不可制止。看见他哭了。王根想:这讲演是失败了,完了,光荣在他完全变成了懊悔,而且是自己破坏了自己的光荣”可知,人们笑得厉害,他懊悔。
9.本题考查学生个性化理解小说的艺术构思的能力。
本题涉及写作重点的选择,详略处理的问题。
结合“讲演者一个接着一个,女讲演者,老讲演者,多数的是年轻的讲演者。因为那些所讲的悲惨的事情都没有变样,一个说日本帝国主义,另一个也说日本帝国主义”可知,其他的讲演者略写,讲演高喊口号,很难打动人;
而“我离开家的时候,我家还剩三个人……我当勤务,在宣传的时候,我也上台唱莲花落……”可知,王根从自己经历讲起,真诚动人。
“又当勤务,又唱莲花落,不但没有人笑,不知为什么反而平静下去……有的咬着指甲,有的把眼睛掠过人头而投视着窗外”可见王根的讲演很有感染力,真诚动人,二者对比中,能够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突出小说的主题。
10.C11.C12.A
13.(1)这是医生的罪过,药物的过错。你有什么病!
(2)时常带着宾客同僚在这里游乐休息,却不敢居住(在这里),是为了等待像盖公那样的人(来居住)啊。
14.①先是谢绝医生和药物,好好休息,吃自己喜欢的食物。
②养好气,饮食正常后,对症吃一剂药。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一整月后,百病齐发,内热而外加寒冷,咳嗽不停,根本没有见到寄生虫。又求教大夫,大夫认为是发热病,给他吃寒泻的药,每天早晨呕吐,傍晚黑夜腹泻,于是连饭也不能吃了。
“内热恶寒”应该是“百疾作”的表现,所以“内热恶寒”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D。
根据句式一致的原则,结合“旦、暮”“朝、夜”的对应关系,应该是“旦朝吐之”“暮夜下之”,可排除B。
故选C。
11.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词语含义的掌握能力。
C.“词义不相同”错误。“是以”:因此。句意:因此害病。/“是以”:因此。句意:因此我不能废止侍养祖母而远离。可见,两句中的“是以”词义相同。
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身体时好时坏”错误。根据原文“三易医而疾愈甚”,自从他看医生,就身体每况愈下,越来越严重。
故选A。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是”,这;“罪”,罪过;“何疾之有”,宾语前置句,“有何疾”。
(2)“时”,时常;“从”,使……从,带着;“游息”,游乐休息;“游息(于)其间”,省略句。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根据“子退而休之,谢医却药而进所嗜”可知,先是要谢绝医生和药物,好好休息,吃自己喜欢的食物。
根据“气完而食美矣,则夫药之良者,可以一饮而效”可知,等养好气,饮食正常后,再对症吃一剂药,病就好了。
参考译文:
开始的时候我居住在乡下,有一位患了风寒病而又咳嗽的人,前去求医,大夫认为是肚子里有了寄生虫,如果不治疗就会死人的。他用多种金属矿物金来治疗,让其饮下治虫子的药,用药攻击他的肾脏肠胃,烧灼他的体肤,禁止他饮食各种好吃的美食。一整月后,百病齐发,内热而外加寒冷,咳嗽不停,根本没有见到寄生虫。又求教大夫,大夫认为是发热病,给他吃寒泻的药,每天早晨呕吐,傍晚黑夜腹泻,于是连饭也不能吃了。他有些害怕就反过来治疗,将钟乳、乌喙等药材一并让病人吃下,而蛇头疔、疽痈(化脓性皮炎)、疥疮、晕眩等病症无所不发作。三次更换大夫而病反而越来越严重。乡里老人教导说:“这是大夫的责任,用药的错误。你什么病都没有。人生在世,以气为主,食物为辅。如今你每天药不离口,对外散发着臭气,而各种毒素搞乱了你的内脏,破坏了人的元气,隔绝了食物的辅助,所以害病。你应该卧床休息,谢绝大夫,断绝吃药而吃一些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元气恢复后饮食甘美,就是最好的药,可以按照这种饮食习惯,一次就能见效。”按照他的话去做,一个月病就好了。
过去治理国家的人也是这样。我看从秦孝公以来,到秦始皇,立法更改制度,用严厉的酷刑折磨百姓,可以说到了极点。萧何、曹参看出了秦朝法律对百姓的摧残和伤害,于是在屡次战争之余招收百姓,知道他们厌恶战乱困苦、心力憔悴,而又不能有所作为。于是采取一切措施使百姓休养生息,由此天下安定。开始时曹参当上齐国丞相,他召见长老和各位有学问的人,询问怎样安定和汇集百姓的好办法。齐国的旧儒生有数百人发言,每个人所说的都不相同。曹参不知道按谁说的确定策略。听说山东胶西有位姓盖的人,善于研究黄老学问,就派人去请他。这位盖公论述治理国家的道理最重要的就是清净,这样就可以让百姓自己安定下来,由此类推都是这个道理。曹参于是搬出官衙公堂把房子让给盖公居住,采用他的主张而使齐国得到了治理。后来,又采用他治理齐国的办法治理天下。至今天下人都称赞他的贤德。
我上任为胶西太守(实际上官职名密州知州),知道西汉时期的这位盖公是这里的人,就去寻找他的坟墓、子孙后代,但都没有找到,心中十分怀念。师法他的言论,想象他的为人,差不多就像再次见到了他。在旧公堂的北面修建新的衙署,改变那里破败的形态,使窒阻蔽塞的地方通达开来,几重大门得以开启,使得城垣的南北通畅相望就像用墨线拉直的一样,取名为盖公堂。时常带着宾客同僚在这里游乐休息,却不敢居住(在这里),是为了等待像盖公那样的人(来居住)啊。
15.D
16.①回忆先前未被起用时在瓢泉生活的快乐逍遥,但实际是不得志之下的游戏人生;②借用典故,用“断送”“老头皮”等辛辣俏皮之词戏嘲自己出仕的后悔与失望;③戏拟鸟语,借鹧鸪、杜鹃的叫声表述自己虽被起用,但因政见、理想都不得实现,不如归隐田园的无奈与悲愤之情。④全词寓庄于谐,外示闲散戏作而内藏悲愤无奈。
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述技巧的能力。
D.“风格清新自然”错。全词风格活泼风趣,畅达幽默,富调侃嘲谑之趣,寓无奈悲愤之情。
故选D。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1)上片以过去和现在作对比。首句“记得瓢泉快活时,长年耽酒更吟诗”从回忆开篇,回忆在瓢泉隐居的快乐,可耽于酒,有兴吟诗,何等逍遥快活,反衬官场不得自由,命运难卜。
(2)“蓦地捉将来断送,老头皮”,词人以调侃的口吻,生辣脆俏地表明自己到任后的失望与失望。“捉将”“断送”“老头皮”之词,辛辣、俏皮,借用典故,把自己当初不得已而出仕的后悔写透了。
(3)下片“绕屋人扶行不得,闲窗学得鹧鸪啼”写自己现在被“断送”情形,写出了一种衰颓、散漫无聊的样子:只不过绕屋而行,还须人扶,人扶且走不动,只好在窗下无聊,为解闷而学习鹧鸪啼叫,居然“学得”了。词人外示闲散,而内藏悲愤。他暗用鸟语言怀:鹧鸪啼叫的声音如“行不得也——哥哥!”他是以此寄寓不仅抗金复土的事业被阻挠而行不得,而且即在福建提刑任上,也还多处受到掣肘,寸步难行,表明词人政见、理想均不得实现,不如归隐田园的无奈与的悲愤。
(4)尾句“却有杜鹃能劝道,不如归”句,继续用鸟语言怀。鹧鸪已说了“行不得”,杜鹃再来劝他“不如归”。这就将他因寸步难行而归心复起的心思,写得活泼风趣,将悲愤融入幽默之中。寓庄于谐,外示闲散戏作而内藏悲愤无奈。
17.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本题考查学生背诵和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涯”“骤”“暮”“衰鬓”“斑”“吟”。
18.千难万险(或千辛万苦、艰难险阻)从天而降(轻而易举、唾手可得等)娓娓道来
19.这档节目是一个主要面向年轻观众、突出青春视角、营造出一种难得的历史纵深感并搭建起青年与历史对话桥梁的节目。
20.①把孩子们脸上的笑容比喻成生动答卷,把北京怀柔山村比喻成名片,把一座座民宿比喻成金果银果,以生活细节展现出当地的美好生活,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我国乡村建设所取得的成就。
②三个比喻句组成一组排比,句式整齐,从多个角度生动地展现出了时代发展、乡村振兴给农村带来的可喜变化,突出了时代发展成就当下美好生活的主题。
18.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述之情境补写和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结合上文“一行人一边艰难地行进,一边讲述着四渡赤水的故事,感慨长征路上的……”,推断①处是说长征的艰难情形,运用成语,可以填入“千难万险(或千辛万苦、艰难险阻)”之类的内容。
第二空,结合上文“这次‘饮水思源’之旅让观众再次感叹美好生活从来不是……”,推断②处是说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可以填入“从天而降(轻而易举、唾手可得等)”之类的内容。
第三空,结合上下文“以真实动人的故事、细致入微的生活片段,将宏大的时代命题……”“为民小学孩子们脸上的笑容……”,推断③处是说细致入微的描述、讲述,可以填入“娓娓道来”之类的内容。
最后还要注意字数要求,以及表述的是否准确简洁连贯。
19.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述之变换句式的能力。
首先,要确定划线句子的主干“这档节目是……的节目”或“这是一档……的节目”;然后再将“节目”的修饰语按照“属数动形名”的语序进行排序即可。
20.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画横线的句子中,有三个比喻句:把“为民小学孩子们脸上的笑容”比作“脱贫攻坚的生动答卷”,把“基础设施和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企业对外担保协议样式版B版
- 2024年专业护坡施工承包协议样式
- 2024仓库场地租赁合同标准范本
- 2024年度租赁合同-(仓库)3篇
- 上海市崇明区九校联考(五四制)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
- 2024年城市快餐外送与食材采购协议范本版B版
- 佳木斯大学《幼儿园组织与管理》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专业项目代理合同样本总汇
- 房产中介服务协议(2024版)7篇
- 2024年包干制建筑协议模板版
- 无损检测二级考试渗透检测
- 斐波那契数列与黄金分割讲义
- 老舍《我的母亲》原文阅读
- 房颤知识测试附答案
-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五粒豌豆》含反思
- 言语的第一思维找重点句
- YS/T 1027-2015磷酸铁锂
- 2023年国际投资学案例大全
- GB/T 12811-1991硬质泡沫塑料平均泡孔尺寸试验方法
- GB 9706.6-2007医用电气设备第二部分:微波治疗设备安全专用要求
- 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2023年“寒假教师研修”专题视频练习题答案(五个专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