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定兴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查报告一﹑基本情况定兴位于河北省保定市中部,是河北省35个环京津都市圈县(市)、全市10个环京津卫星城市链县(市)之一。总面积71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4万亩,是传统农业大县,尤其是蔬菜生产大县。近年来,定兴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开放兴县、工业立县、强农富民之路,经济和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和河北省“菜篮子工程示范县”等荣誉号。二﹑农业发展现状作为农业大县,我县在确保粮食安全生产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目标,按照“科学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的总要求,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总抓手,立足本地实际,加快产业化进程,逐渐形成了“设施蔬菜、甘薯、秋黄瓜、花生、鲜桃、麻山药、肉蛋鸡、肉奶牛、生猪、甲鱼”等种养基地,涌现出了昌利集团、昌明公司、荣达畜禽、兴源乳业等省、市重点龙头企业,形成了以规模养殖、绿色无公害蔬菜、优质林果为特色的高效农业。定兴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全县蔬菜种植面积25万亩,设施蔬菜面积13万亩,历来是京、津、保等大中城市重要的供应基地。先后形成了固城镇冷棚青椒、李郁庄乡深冬茄子、定兴镇西芹等传统蔬菜生产区。并相继建成龙华、石象等一批高标准冬暖式蔬菜大棚。今年以来,我县深入落实省、市关于加快蔬菜产业发展的决策部署,强化政策引导,深入宣传发动,全面提升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取得良好成效,被省政府确定为“蔬菜产业发展示范县”。截至目前,全县在建最优化日光温室蔬菜基地近万亩;建成昌利、龙华、石象等育苗中心;年内争创国家级“蔬菜标准园”2个、省级“蔬菜标准园”2个。三﹑保障农业发展的措施第一,始终坚持高端定位,培植产业,壮大农村经济。我县相继出台了《农业发展规划(2021-2021)》、《定兴县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1)》,为发展蔬菜产业指明了方向。力争到2021年,全县播种面积达到50万亩,其中设施蔬菜31万亩,总产达到200万吨,建成河北省最大的深冬蔬菜生产供应基地,着力打造规模大、档次高的“定兴蔬菜”地域品牌。第二,始终坚持群众主体,典型引导,促进规模生产。经过两年的学习和探索,山东寿光棚室建造和蔬菜种植技术在我县成功推广,建成龙华、石象、辛木等一批高效设施蔬菜基地,单棚最高年收入达到7万元。同时,在全县16个乡镇持续开展“大参观、大发动,促进蔬菜产业大发展”和“推进蔬菜产业发展巡讲”活动。第三,始终坚持政策引导,部门联动,凝聚发展合力。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多次研究部署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工作,成立主要领导挂帅的蔬菜产业发展指挥部;制定了《关于加快蔬菜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对高效设施蔬菜基地进行表彰奖励的决定》等多个文件;县金融部门去年发放贷款近4000万元,今年又拿出1亿元的贷款额度支持蔬菜产业;县国土、水利、发改、财政等部门为新建基地打井80余眼,铺设防渗管道10万米;县供电公司新建电力线路28公里,新增配变50余台;交通部门完成基地道路建设累计30余公里,为基地棚室建设提供了设施保障。第四,坚持对接京津,延伸链条,助推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毗邻京津的区位优势,从京津市场需求出发,发展壮大以设施蔬菜为代表的特色产业基地。今年,隆重举办了农副产品进京仪式,并同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成功牵手,正式成为新发地市场蔬菜供应基地,同时合作建设投资1.2亿元、占地200亩的北京新发地定兴农产品批发市场项目已开工建设。四﹑下一步工作思路(1)发挥传统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定兴作为农业大县,除小麦、玉米等传统农作物种植外,蔬菜种植也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但同现代农业要求相比,传统蔬菜种植规模小、档次低,很难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县委、县政府深刻认识到,唯有加快推进结构调整,优化区域布局,坚定农业产业化方向,才能逐步摆脱农业大而不强的窘境,有效破解农民持续增收缓慢的难题。(2)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高标准规划。不惜重金聘请多位中科院专家,制定《农业发展规划(2021—2021年)》、《蔬菜产业五年发展规划》,出台《关于加快蔬菜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制定《2021年蔬菜产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细化了多项鼓励蔬菜发展的政策,争取将蔬菜大棚设施纳入保险范围。重点启动实施“3210”工程,即构筑京港澳高速、固姚引线、定易引线3个高效设施蔬菜产业带,建设新发地定兴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现代化蔬菜育苗场,培育贤寓龙华、固城北庄头等10个蔬菜生产示范村,努力形成布局合理、特色突出、示范带动的发展格局。(3)外出参观学习激发种菜热情立足于高起点、高标准,切实找准发展蔬菜产业的“方向标”。外出参观拓视野,先后多次组织各方代表,远赴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地参观考察。全县上下从机关干部到工作人员,从传统种菜大户到群众代表,亲身感受到外县市蔬菜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产品高端化带来的强烈震撼。在此基础上,组织乡镇、村干部、种植大户和有意愿的农户,开展“大参观、大发动,促进现代农业大发展”活动,让群众看到蔬菜产业的美好前景。强化政府引导形成扶持合力(4)坚持科技引路把科技作为蔬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与中科院、北京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建立稳定合作关系,积极推广良种培育、产业发展等先进实用技术。成立蔬菜产业发展专家顾问组,对棚室建造、田间管理等进行现场指导,随时解决技术难题。实行“借智”与“培智”相结合,增强技术引进、吸收和转化能力,定向培养本县的技术骨干和领军人物100。组织技术骨干,深入各乡镇、村巡回讲课,同种植户现场交流,构建“专业技术人员+乡土人才(种植能手)+农民”的培训体系。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农业标准化体系,建立生产记录、市场准入等配套制度,实行从蔬菜生产到销售全程质量监督和管理,确保蔬菜产业高产、高效、优质、安全发展。严格市场准入,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产品认证和名优产品创建工作。建成专家咨询和信息服务体系,形成一套符合定兴实际、体现本地特色的棚室建造和种植模式。(5)叫响本地品牌推动产业升级效益来自于规模,规模越大,效益越好。按照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合作社组织的路子,着力在蔬菜基地规模上做文章,努力形成“一村一品”、“多乡一品”的特色产业格局。加快传统设施蔬菜基地的改造升级。鼓励企业出资兴建蔬菜种植基地,加大宣传和引导力度。进一步做靓品牌。蔬菜品质是蔬菜产业竞争力的核心,缺乏特色产品和品牌一直是定兴农业的短腿,实现蔬菜产业的快速崛起,不仅靠规模,更要靠品牌。该县始终把标准化生产作为蔬菜产业发展的生命线,努力用“安全菜、放心菜、绿色菜、健康菜”赢得大市场。第二篇: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查报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查报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指出,制定“十二五”规划,必须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这是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新特征、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应对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形势新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对于顺利完成“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实现国民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议》指出,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失衡问题,重新协调好国民经济的主要比例关系,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现阶段,我国经济失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储蓄与消费失衡,储蓄率太高,消费率太低;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经济增长过于依靠第二产业;投入结构不合理,物质资源消耗太多,科技进步贡献率低;人与自然关系不够和谐;居民收入差距过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本身的实质是对原有经济发展方式的革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难点在什么地方,难在它是一场革命。一是从目标来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对原有的经济发展方式的一种彻底变革。二是从领域来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直接讲的是经济发展,经济建设领域的变革,但是它要延伸到社会发展领域、政治发展领域、文化发展领域。三是从作用来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使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状况和性质等发生深刻的变化。四是从影响来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整个社会都会发生极为广泛的影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内容的实质,是要从原有的经济发展方式彻底地过渡到新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内容的实质表现为六个转变。一是从突出速度的高速经济增长方式向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适度增长方式转变,就是转增长、转速度;二是从外需带动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向内需拉动型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是转需求;三是从生产能力提高型经济发展方式向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是转结构;四是从技术引进依赖型经济发展方式向自主创新支撑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是转支撑;五是从资源高耗型经济发展方式向资源节约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是转资源;六是从政府直接承担推进发展职能的经济发展方式向政府为发展提供全面服务职能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是转职能。“十一五”期间我县定下了“生态立县、工业富县、农业稳县、旅游兴县、开放活县”的发展战略,把易门建设成全省绿色经济强县、休闲经济名县和滇中城市经济圈的特色新城的发展目标。全县经济发展速度高于规划目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6%,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4%,工业总产产值年均增长31.1%,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2%,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9%;省、市把易门纳入滇中城市经济建设带动圈、列入全省“扩权强县”试点县、列为玉溪参与昆玉一体化建设的西部先行发展区和建设安宁—易门—峨山—新平重化工业带的重要节点以及安宁中石油云南1000吨/年炼油项目开工建设等,都为我县加速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一、工业易门县在“十一五”期间开发了大椿树工业园区,引进了大批外来企业,主要从事的是陶瓷生产。在六街镇又开发了一个工业片区,有制药厂、食品厂、水泥制造、金属冶炼、采掘业等。引进了企业的效果是推动了我县的就业,税收、财政收入有了大幅的提升,拉动消费。一是粗放性企业太多。在大椿树工业园区引进的外来企业大部份是陶瓷产业主要从事地板砖的生产,粗放型加工,产品主要处于中低端市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强,供需受房地产市场影响较大。近年来,中央调控房地产市场,市场需求较低,这批企业大半年都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二是科技含量高、节能型企业较少。我县引进的科技含量高的企业有佑生药业、林缘生物、贵金属研究铂业等。只占到工业园区企业总数的十分之一。3家水泥生产企业的技术改造项目已经完成,扩大了生产规模,节能减排功能大大增强。三是企业经济类型失衡。在大力发展个私经济的鼓励政策下,个体私营企业发展迅速。在两个工业园区国有地方企业只有5户。四是资源消耗型产业较多。3家水泥厂、铜业公司、钙镁熔剂公司、亿丰炉料等企业和个体的碎石厂都是以消耗本地或外地的的资源为代价,属于资源消耗型企业。五是给环境保护造成困难。工业园区引进的企业属于资源消耗型、粗放型企业,虽然已进行了环保措施,但不可避免在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空气质量变差、植被被破坏、地下水受污染,农民的庄稼受到威胁,生活质量大大下降,这些问题都笈待解决。六是市场经济中政府的作用不可忽视。政府的招商引资行为创建了两个工业园区,给了许多优惠政策,引来了大批工业企业,也存在着隐患。农民的耕地被大量占用,农民的就业问题也不容忽视。大量地耕地涉及到每年的土地使用税,给企业造成了生产经营的资金困难,税务部门清收土地使用税难度较大。二、农业我县的农业结构较单一,农民收入主要靠烤烟,看老天的脸色吃饭。近3年时值大旱,农民的饮水都成问题。政府抽调各部门力量抗旱保民生,艰难渡过旱情。农业生产上大栅蔬菜已成片,葡萄、西瓜、板栗等小有规模,桉树、人工菌子等经济植物也小有成效。但还未形成有特色的地方农业经济,未形成产业化,处在初加工阶段,未找到一个适合大部份农民的产业化地方经济方式。三、第三产业近年我县的第三产业随旅游业的兴起快速发展起来。龙泉河旅游景区的建设、大龙口森林公园、金三峡景区都吸引着游客。每年一度的野生菌节吸引着人民来品尝美食。这些都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但是旅游景区没有太多特色,无文化底蕴的支撑,景区的服务管理还有待加强,都限制着旅游业的发展。我县的政府工作报告今年的发展思路主要是:一要抓产业。产业是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撑,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只有产业发展了,工业经济才会强起来,县域经济总量才会壮大,财政自给能力才能增强,群众收入也才可能持续增加。目前,我县经济总量小、工业化程度低、优强企业少、产业发展不充分。但随着滇中经济城市圈、昆玉一体化、中石油安宁石化基地建设的加快推进,连接昆明、玉溪西部的经济大通道—易峨高公路区域交通枢纽的逐步形成,我县基本具备了产业加速发展的条件。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思考、精心谋划、积极对接,全力抓好产业发展,努力在全县上下营造重视产业、研究产业、主抓产业、支持产业的良好发展氛围,不断固提升支柱产业,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着力打造具有易门特色的产业体系。要切实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加快特色产业聚集,最大限度提高工业用地、基础设施和资源的利用率,壮大园区规模,提高园区经济效益,形成产业集群,要尽快启动易门机床产业园项目规划建设,加强与投资商对接,促成项目尽快开工。要加快大椿树工业聚集区清污分流二期工程建设,加快曾所生物资源开发片区和浦贝食品加工片区基础设施建设,使工业园区真正成为招商引资的平台、产业聚集的中心和工业经济迅速扩充的载体。要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农业上,要因地制宜,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努力把龙头做强、基地做大、品牌做优,着力提高农村组织化程度和农产品商品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工业上,要全力支持重点企业技改扩能和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积极引导支持企业开拓市场、创建品牌、降低能耗,着力提高工业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要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抢抓发达地区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或外移、现代新昆明建设产业转移、安宁石油炼化基地建设等机遇,围绕“三点一线”经济发展轴,积极融入滇中城市经济圈和昆玉一体化,主动对接、争取、承接石油炼化配套产业项目,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在工业经济总量扩张、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工业产业体系丰富等方面迈出新步伐。二要抓项目。项目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产业发展的支撑和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我们要盯紧年初确定的各个重点建设项目,进一步落实责任,加大督促检查和跟踪服务力度,确保按时、按质、按量高标准地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做到:在建项目抓进度,抓住有限的施工时间,锁定目标,倒排工期,加大建设力度,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完成年度建设任务;拟建项目早开工,要创新工作方法,创造开工条件,积极抓好拟建项目动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尽快开工建设;前期项目求突破,要利用各种关系和途径,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确保项目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后续项目深谋划,要准确把握国家政策取向、产业导向、投资方向和市场趋向,结合实际,精心谋划,认真抓好项目开发、论证、编制、推介、争取、引进工作,力争储备并实施一批对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支撑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新建项目抓落实,要着力解决好当前少数项目推进缓慢等突出问题,采取过硬措施,加快推进进度,确保新建项目克期完成任务。在项目建设上,政府班子成员要带头,发挥表率作用,切实抓好各自负责的项目建设,把主要精力和心思放在推进项目建设上,对已确定的项目要一个一个地分析研究,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土地、资金等问题,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要下决心解决好少数领导和部门对项目建设重视不够、措施不力、工期拖得过长、影响投资进度等问题,严格项目管理,加大监察督查力度,加强行政效能考核和行政问责,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今年要着力抓好县委、政府确定的投资上千万元的26个大项目建设,认真做好21个重点推进项目前期工作,抓紧完成20个续建项目,以大项目带动大投资,以大投资带动大发展。三要抓招商。招商引资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和“加速器”。目前我县工业经济还处在原始积累发展初级阶段,要实现县域经济加速发展、跨越发展,必须继续坚持“开放活县”战略,以项目为载体,以产业为支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巧借外力加快发展。全县各级各部门要紧紧围绕优质资源开发、优强企业培育和优势产业发展,突出重点,主动出击,强化招商,争取更多项目落户易门。要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积极引导县域企业参加“珠洽会”、“昆交会”、“菌交会”等各类交易会、招商会,加强对外经济、技术、产业合作,充分发挥企业招商的主体作用,加大以商招商。要继续坚持和完善招商引资考核激励机制,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任务考核范围,落实招商引资责任,对在招商引资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或个人给予奖励。同时,要继续坚持和完善“一个项目、一套人马、一抓到底”的定向定责分包项目服务责任机制,坚持谁负责推进的项目谁负责服务到底,从项目引进、立项、注册、征地到开工、竣工、投产、达产,强化全程动态跟踪管理和全方位系统化服务,确保招商引进项目零阻力推进、无障碍施工和引进企业安心落地经营并长期扎根易门,不断增强招商引资工作实效。四要抓三农。农业稳,则天下安;农村富,则县域强。要牢固树立“富县先富民”的理念,扎实抓好“三农”工作。以发展现代烟草农业为切入点,以“稳量提质增效”为目标,扎实抓好烤烟生产,确保完成烤烟生产量1330万公斤、烟叶交售量1200万公斤,上等烟比例65%以上,均价18元以上,烟农收入2.3亿元以上。各乡镇、街道要克服干旱带来的严重影响,加强宣传教育,从思想上提高对今年烤烟生产的认识,采取超常规措施抓好烤烟生产,当前,要重点抓好育苗、落实面积等备耕工作,确保育足苗、栽足面积和提高质量。以发展畜禽规模化养殖为突破口,加快畜牧产业布局和结构优化,扎实抓好畜牧生产,力争实现畜牧业产值6.5亿元,畜牧业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80元以上。以加快中低产林改造为契机,突出发展以核桃为主的特色林果业,确保完成1.5万亩核桃种植任务,并强化管理,促进板栗、塔拉提质增效。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重点,依托县内大项目建设和企业,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劳务经济新增农民人均纯收入80元以上。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千方百计确保群众饮水安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重点就是围绕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资和扶持力度,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加强规划,加强对接,全力争取,争取更多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入国家、省、市盘子,加快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五要抓生态。生态是资源、是优势、是市场、是财富、是品牌、是形象、是文化、是生产力。今年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旅游兴县”战略,要实现“旅游兴县”,没有特色不行,没有文化不行,没有良好的生态更不行。为此,我们一定要更加牢固树立“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同步,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并重,全面加强生态县建设,以抓生态为突破口稳步推进“旅游兴县”。围绕使易门“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生态立县”和建设“绿色经济强县”、“休闲经济名县”上来,扎实开展好“七彩云南易门保护行动”、“身边增绿行动”和“全面封山禁采行动”,加强森林资源、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着力推进“森林易门”、“生态易门”建设,奠定“旅游兴县”基础。扎实抓好南屯湖生态旅游园、龙泉国家森林公园佛教文化保护开发、野生菌美食文化城二期、县城南部片区开发、金三峡—平滩子—水桥休闲旅游、樟木箐生态休闲园、石莲寺旅游景区开发等旅游项目,精心筹备,举办好第七届中国•云南野生食用菌交易会,加大对外宣传推介和旅游促销力度,促进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六要保民生。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关注民生、重视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政府的职责所在。我们要牢固树立亲民、爱民、为民、惠民、利民、富民的思想,把改善和保障民生的事一件一件抓细抓实,抓好抓出实效,真正让广大群众实实在在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继续加快教育、卫生、文化、科技、民政、社保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切实解决好事关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上学难”、“就业难”、“出行难”、“饮水难”等问题,全力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七要保稳定。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是维护稳定的第一责任人,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维稳工作贯穿在工作的全过程,采取措施切实解决好社会稳定问题。要使社会管理的重心向下移、工作向前靠,不断提高政府维护稳定的能力。要把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深入分析当前群众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任务,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不断增强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认真排查本辖区内的不稳定因素,及时进行分析研究,逐件排查调处。要继续坚持领导干部大接访大下访活动,完善群众诉求表达机制,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要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依法打击各种犯罪,确保社会稳定。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抓好食品、药品安全,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参考文章:2.“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人民日报)1.“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孙小兰)3.“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打好“十二五”开局之年攻坚战”(易门县长马云峰)第三篇: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认清优势,走出发展困境改变一“钢”独大,理清“转”的次序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历史重任,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发展命题。借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河北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跨越。而今,破除经济结构不合理、城乡结构不合理的瓶颈制约,转变发展方式,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区域发展竞争力,是河北省最重要、最紧迫的发展命题。这是河北人基于世情、国情、省情作出的重大判断。过去10年,河北交出了一份优秀的成绩单:钢铁10年产量增了10倍,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3;gdp总量跻身全国前6位;多项工业产值位居全国前列……然而,在为辉煌成就自豪的同时,河北也越来越感到后继乏力、后劲不足。长期以来,河北深受传统发展方式之累,一“钢”独大,原材料工业、资源型产业、重化工业占比过大,单位gdp能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环境不堪重负,资源难以为继,发展不可持续。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收益、高速度低质量的路已经步入死胡同。如果不加快转变,河北“不仅难以实现远期的科学发展,而且即期的平稳较快发展也无法保证。”2021年,河北省区域创新能力在全国排第十九位,新经济实力居全国第十八位。如果不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更多地依靠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已然存在的差距将不可避免地进一步拉大,河北会被甩得更远。在最困难的2021年,河北省实现生产总值增长10%。今年经济形势好转,按说,增长目标应该比去年高些。不过,河北今年预期目标9%。没有把目标定得过高,就是为了引导各地不要盲目追求速度,而要拿出更多的精力调结构、促转变、提质增效。这是河北不得不作出的抉择。河北肩负重担。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正在崛起的京津冀经济圈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历史把京津冀经济圈推向全国经济发展的前沿,作为京津冀经济圈的一极,意味着河北省必须在全国的科学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加快转变,已经不只是关系河北未来的必然选择,更有关乎全国科学发展的重大意义。坐拥优势。内环京津,河北紧邻这两个具有高水平科研能力和较高消费水平群体的城市;外环渤海,曹妃甸是中国的“鹿特丹”,天然深水良港;秦皇岛、唐山、沧州三市面海,487公里海岸线后发优势明显。7月盛夏,河北省委理论中心组在北戴河的集体学习也似天气般“热烈”。专家授课、地市交流、厅局发言、主要领导点评。一周下来,“调结构、促创新、优环境”的理念更加清晰和执着。我们采访组一行在这里看到,河北的领导干部们面对发展难题,有一种“赶考”前的紧迫感、使命感;谈到眼下的结构调整,有一股潮水般奔涌的新思路、新理念。“河北已经到了不调整经济结构、不转变发展方式,就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时候了。”省委书记张云川面朝大海,向参加北戴河学习的领导们慷慨发问,“现在需要我们思考的是,今后5年或10年,路该怎么走。还能沿袭以往过多依赖能源资源消耗、过多依赖产品量的扩张和企业规模扩张、过多依赖低成本生产要素维持的发展模式吗。显然是不可能的。”“责任和使命激励着我们,困难和挑战考验着我们。”省长陈全国激情满怀,“我们必须保持开拓创新的旺盛斗志,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河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逻辑次序是这样的。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为核心,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经济结构全方位调整优化,通过加快推进城镇化,带动城乡矛盾的加快解决;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突破口,带动产业竞争力提升,减少能耗降低排放,使产业走向高端化和品牌化;充分利用环京津优势和环渤海优势,扩大引资规模,提高引资质量,瞄准国际市场,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历史长河缓缓流淌,一个小小的转弯,往往需要巨大的努力。只有认清“转”的意义,理清“转”的次序,才会更自觉、更主动地去推进。今天的河北,加快转变的进程正如潮汐般在燕赵大地澎湃汹涌。壮士断腕,淘汰落后产能不摘“黑帽子”,就摘“官帽子”钢铁是河北的名片。河北的钢铁产量全国第一,占据1/5的“江山”。河北人对钢铁“爱恨交加”。爱的是,钢铁这个现代工业不可或缺的“脊梁”,也是河北的“脊梁”,作出了不应被忘却的巨大贡献;恨的是,钢铁产业对资源能源的高度依赖,对生态环境的极大损害。有两个数据令河北如坐针毡。同是世界500强,河北钢铁集团的钢产量是德国蒂森克虏伯的两倍,但营业收入却不到其1/3;同是钢企,河北钢铁的吨钢利润仅为上海宝钢的一半。卖的多,消耗大,挣的却少。处境尴尬的产业不独钢铁一个,还有水泥、煤炭、玻璃、印染……淘汰落后产能,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是河北必做的“减法”题。中央有要求,人民有呼声。不“减”是自绝生路;“减”好了,海阔天空。在调研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今年河北要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240万吨、炼钢产能200万吨、水泥产能1260万吨、平板玻璃产能464万重量箱。无论在钢铁厂、水泥厂,记者听到的都是一种声音: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坚决淘汰落后产能。“5、4、3、2、1,起爆。”随着一声令下,鹿泉市长城建材有限公司一座年产10万吨水泥的生产线瞬间被夷为平地。爆破声,这两年在鹿泉频频响起。市内72座水泥机立窑全部拆除,污染严重的小水泥生产线一一“谢幕”。不执着就没有执行。河北不要空谈,要的是实效。质疑、干扰的声音不曾消失过,“仍有利润”是根子,谁愿舍弃。质疑者只算经济账,不算环境账;只看眼前,不顾长远。何况,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还提供了一个“看上去很美”的理由:淘汰落后产能是否会迟滞经济复苏和发展的脚步。保增长,环境保护的硬杠杠不能软,淘汰落后的紧箍咒不能松。河北省决策层认为,河北在金融危机中遇到的困难,是长期积累的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创新能力弱造成的,落后产能恰恰是现实困难的催化剂。决不能通过保护落后应对危机,必须以淘汰落后为抓手,实施倒逼机制,逼出技术创新,挤出产业升级。河北省在做“减法”时寻找到新的增长点。鹿泉市的水泥机立窑拆除了,取而代之的是8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在一家远离城区的水泥公司,记者看到,洁净的厂区、封闭的生产线,用余热发电照明的路灯,都是技术革新带来的喜人变化,水泥产业并不天然地与灰尘、黑烟和废气“亲密无间”。鹿泉,这个因“射鹿获泉”而闻名于外的县级市,抛弃小水泥,舍弃百强县,换来山青水绿、天蓝气爽。抓淘汰,促搬迁,优化布局,这样的场景,正在燕赵大地处处上演,污染企业盘踞中心城区的时代步步远去。腾出的土地,大多地处黄金地段,或改造成绿地,或用以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新产业;腾出的市场,由技术含量高、环境污染小的先进产能来填充。一子落定,满盘皆活。有一组数据能直观地反映河北省在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减排上的拼力而为:2021年,河北省生产总值增长10%。与此同时,化学需氧量削减率列全国第二位,二氧化硫排放削减量提前一年半达到“十一五”目标。全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以上。一“增”一“减”,让燕赵儿女欣喜万分、自豪不已。节能减排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必须有硬指标,有贯彻落实硬指标的硬措施。“双三十”节能减排示范工程就是这样的“硬措施”:河北省对超过全省污染负荷50%的30个县(市)以及30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实施节能减排省级考核,3年内摘不掉“黑帽子”,就摘掉“官帽子”。节能减排,拒绝理由。系列政策措施陆续出台。省人大代表每年像审议省政府工作报告一样审议“双三十”节能减排工作;省政府每季度调度进展情况,强化刚性约束。从2021年被国务院通报整改的七个省份之一,到2021年成为全国七个超额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省份之一,河北省使尽浑身解数。令河北人高兴的是,拼搏后的“果实”,很甜。坚定不移,加快城镇化进程一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河北的城镇面貌,正经历着一场规模空前的巨变。2021年,河北省提出“三年大变样”战略规划,三年建设,三年发展,一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城镇化,是扩大内需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多年来,河北“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是转变发展方式不得不医的痼疾。河北省期望通过这个抓手,“抓”来经济结构的良性变化。“三年大变样”实施两年来,河北确实变了样。外地去的人惊讶:这是河北吗。这还是那个省城像县城、县城如乡镇的河北吗。河北的百姓不管这些,惊讶已是两年前的事了,现在有的只是惊喜:原来,城市真的可以让生活更美好。住房困难的低保户住进了功能齐备的廉租房;普通的城中村村户摇身变成了百万元户;两年前还住在老旧平房的人家,一下子成为拥有多套高档住宅的业主;石家庄市区由东向西以前几十分钟甚至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如今十几分钟便可穿越……燕赵大地此起彼伏、令人目不暇接的变化真似“千树万树梨花开”。数字显示,2021年河北省城区累计拆迁共完成4168.4万平方米,是2021年拆迁总量的12倍。2021年,河北省继续推进拆违拆危,拆迁面积再超上年。大拆,伴随着质疑,但不容否认的是,“三年大变样”的确是因为河北城市化水平低和城市功能差这个最突出的“省情”而提出的战略决策。拆之猛,令群众惊叹;建之快,让人们振奋。“石家庄速度”便在这种特殊背景下诞生:常规速度需一年半才能竣工的槐安路高架桥工程、裕华路改造工程,仅用4个月完工;原计划18个月完工的和平路高架桥工程,8个月完成……短短几个月,省城面貌焕然一新。变,自古多豪杰的河北人不怕,怕的是不变。“大变样”凝聚了人心。问卷调查显示,98.79%的社会群众比较了解“三年大变样”的内容。在河北,“三年大变样”是最流行的词汇,认知度超高。“三年大变样,今年看邯郸”。两年来,邯郸市投资2021多亿元启动了四大新区建设,改造了65片棚户区、36个城中村,开工兴建了30个标志性建筑,实施了31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每天早上,10万邯郸市民汇聚市中心广场纳凉、晨练,嘹亮的红歌声响彻云霄。谁能想象得到,以前这里是一片杂乱和荒凉。走在古都邯郸的大街小巷,连我们采访组中一位河北籍记者,都已认不出这座自己曾经生活过的城市了。邯郸两年里共拆掉1500多万平方米违章、危旧建筑,但却给每棵古树办理了一个“身份证”,谁砍罚谁,概莫能外。这些古树为城市留下清晰的地标,也为古城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生态。2021年以来,河北省各市累计拆迁危旧平房、违章建筑1.6亿平方米,而累计完成市政基础设施投资1200多亿元,相当于前5年投资的总和。2021年全省实施的城建项目总投资达5296亿元。城市面貌整治一改过去拆拆补补、洗洗刷刷、小打小闹的做法,而是着眼于提升品质,改造功能,大力实施景观环境整治建设。“三年大变样”,因民生而变,为民生而变。河北省确定的五个方面量化指标中,居首位的是大气和水质的改善,要让百姓呼吸新鲜的空气、喝上放心水。张云川说。我们既要看到城镇面貌的新变化,更要看到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看到城镇改造建设任重道远,我们要一鼓作气、一以贯之地把这项工作抓下去。需要这么股子劲,因为河北城镇和河北人还需要很多这样的“变”。“三年大变样”,还“变”出了30多万亩土地,发展工业聚集区、现代服务业有了最宝贵的空间。河北是工业大省,但不是强省。由大到强的路不平坦,河北省决策层谋划了“工业聚集区”战略,看到了自己的短板,意欲复制成功工业园区的模式,达到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发挥的目的。“如果昆山的it业感冒,全球it业都会打喷嚏。”河北也想这样,这是河北的“企图”。“单个企业"独闯江湖"已经不适应新形势了,现在是"集团作战"的时代了。”陈全国说。面朝大海,燕赵打开胸怀创新引路,抢占技术高端6月11日,南非世界杯开幕,赛场广告牌上的“中国英利”让人好奇。第二天,“中国英利”就成了搜索引擎上的热词。英利,一夜出名,成为世界杯80年历史上我国唯一的赞助商。这是一家太阳能光伏企业,如今落址于河北省保定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势头强劲。像这样的高科技企业,河北还有很多。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创新是河北的必由之路。2021年,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投资856亿元,比上年增长56%;当年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2380亿元,同比增长19%。今年一季度,增长幅度更是高达28.9%。秦唐沧沿海,是河北对外开放的重点;京津冀区域合作,是河北经济崛起的重要一环。中央领导多次到河北考察工作时都强调,要求河北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力争在环渤海地区崛起和首都经济圈发展中有更大作为。如何有更大作为。出路在哪里。出路,在创新。近段时间,河北高新技术产业捷报频传。时速350公里的“中国第一高速”列车在唐山的中国北车基地投入批量生产;国内第一台隧道全断面掘进盾构机在秦皇岛秦冶重工生产车间下线;世界上成本最低、纯度最高的多晶硅材料新硅烷法生产工艺在英利集团六九硅业投入生产;国际上光电转化率最高的薄膜电池在廊坊新奥集团投入规模化生产……形势虽好,但是“全局”仍难让人满意。河北决策层认为,河北经济结构不合理,归根到底是产业行业技术水平低、低端产品多、产品的附加值低,这直接影响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数字枯燥,但能说明问题。几个数字令河北很尴尬。2021年研发经费支出占全省gdp的0.76%,居全国第二十三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设立研发机构的仅有4.5%;专利授权不到6000项,占全国的1.56%。河北,是经济大省,也是创新弱省。“u”型线被称为“微笑曲线”。“微笑”的是占据两个高端的产业,河北居于底部,实在笑不出来。“只有夕阳技术,没有夕阳产业。推进科技创新被摆在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河北省科技厅厅长贾红星说。大工程、大企业带动,引进吸收再创新,编制产业技术路线图,对“标”对出着力点……务实措施密集出台,为的是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向“微笑曲线”的两端近些、再近些。出路,在改革。河北是改革的受益者,河北的改革渐入“深水区”。行业产业要改革。冀中能源入主华北制药、港口集团横空出世……在做大做强钢铁集团、煤炭集团的同时,2021年河北省企业兼并重组继续高歌猛进。“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体现在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上,就是加大兼并重组力度。”河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周文夫说,“小、散、弱”是河北企业的现状,加大企业兼并重组力度,提高产业集中度,这是实现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路径。管理体制要改革。财税、金融、环保、土地、贸易等重点领域的改革亟待继续深化。多年来,河北省财政改革一直走在前列,为人赞许。通过改革,省、市、县财力比重发生很大变化,省级财力占全省财力的比重由2021年的26.5%下降到2021年的17.6%;县级财力则由48%提高到60%多,基层财政袋子鼓了。“"等着吃"会越等越懒,"挣着吃"会越挣越勤,这就是财政体制改革的导向作用。”河北省财政厅厅长齐守印说。出路,在开放。开放度有多大,河北的发展空间就应该有多大。在全国很多人、包括很多河北人的印象中,河北居内陆,河北无海岸。殊不知,河北不但有秦、唐、沧三市487公里长的海岸线,更有曹妃甸这个环渤海湾1000多公里海岸线上少有的天然深水港址。强化海洋意识,就是强化开放观念。眼下,加大港口建设力度,提升唐山港、黄骅港、秦皇岛港三大港口的规模和能力,完善综合功能,提高吞吐效益,已成为河北今后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任务;推动港口、港区、港城协调联动,逐步形成由秦皇岛、曹妃甸、黄骅三个百万人口港城组成的沿海城市连绵带,是河北打造经济增长新优势的重要依托。第四篇: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总体要求:(一)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二)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三)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具体分析:(一)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措施。都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鼓励合理消费,把经济发展建立在开拓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局面,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细化为:1、要完善收入分配政策,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这就要求我们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2、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稳定居民消费预期。3、通过改善消费环境,增强居民消费信心。4、必须更加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开拓农村市场特别是农村消费市场。5、要统筹城乡发展,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6、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7、要适度控制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合理降低投资率。(二)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措施。1、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2、统筹区域发展(三)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措施:1、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2、大力提高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最终目标。加快推进“三个转变”,逐步形成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以及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发展相协调的新格局,将有力地促进经济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第五篇:石门县狠抓生态农业转变发展方式调查石门县狠抓生态农业转变发展方式调查张友亮石门县位于湖南西北部,地处“湖南屋脊”壶瓶山下。近年来,该县充分利用境内山高、山多、空气清新、水质清洌、森林覆盖率高的地理气候优势,大力发展柑橘、茶叶、高山蔬菜、烤烟等生态型特色农业产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成果丰硕。一、突出培育优势产业,实现生态与产业“双优”1、依托资源优化布局。石门县地处北纬30°附近,全县“奇峰八千,秀水三百”,县境西北面是海拔2021.73米的湖南第一高峰——壶瓶山,东接广袤的洞庭湖平原,北下冷空气难进易出,南上暖气流易进难出,形成了冬无严寒、雨量丰沛、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独特环境,森林覆盖率高达70.4%,农作物容易积聚内含物,具有生产优质农产品的最佳生态条件。石门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化不利的自然条件为有益的生产优势,富有前瞻性地提出了“做活山地文章,发展生态农业”的战略决策,把全县划分为4大产业带:以蒙泉镇、皂市镇、秀坪园艺场等东部平丘区为核心的30万亩优质早熟蜜橘带;以罗坪乡、维新镇、所街乡、太平镇等中部山区为核心的4万亩优质烤烟带;以壶瓶山镇、南北镇、东山峰管理区等西北山区为核心的5万亩高山蔬菜带;以白云山、壶瓶山、太青山三大高海拔山脉为核心的3万亩有机茶带。2、着眼安全主攻品质。生态农业的特征和目标,在于安全、放心和优质。在规范使用商品生产资料的前提下,石门县非常注重利用山青杂草焚烧火土肥、秸杆还田还地培肥地力,5万余口沼气池成为源源不断出产的“肥料厂”,田野四围大山中数不胜数的鸟雀益虫,成为替农作物除害灭菌的“保护神”。早在2021年,“湘冠”牌石门柑橘就入选了国务院接待用果,先后被评为“国家优质水果”、“中华名果”、“湖南水果金奖产品”,成为“国家地理证明商标”。石门县获得了“中国早熟蜜橘第一县”、“中国柑橘之乡”、“中国柑橘出口示范区”和“全国柑橘标准化示范区”等一系列荣誉。“石门银峰”、“东山秀峰”双双入选“湖南十大名茶”。石门县获得首届“中国名茶之乡”称号和全国6个“最受百姓欢迎产茶地”之一,“石门银峰”成为2021年上海世博会国际茶文化节“唯一指定用茶”,被授予“国家地理证明商标”和“湖南省著名商标”。“壶瓶山”牌高山蔬菜远销到新加坡和港澳地区市场,烤烟进入了“芙蓉王”品牌烟的主配方。目前,石门县“三品农业”位居全省前列,到2021年底,“三品”认证总数达到46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29个,绿色食品6个,有机食品11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面积达到116.7万亩,绿色食品认证面积达到22.7万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TPS丰田生产方式》课件
- 决定销售业绩的重要心态(课件)
- LNG气化站应急备用气源自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立项备案
- 一年级语文上册拼音aoe
- 2024年江苏省招聘社区工作者题库及参考答案
- 单位管理制度收录大合集【人员管理篇】十篇
- 单位管理制度品读选集【职员管理】十篇
- 楼梯 栏杆 栏板(一)22J403-1
- 果冻袋行业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战略研究分析报告
- 中国返利网站行业市场调研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15《八角楼上》说课稿-2024-2025学年语文二年级上册(统编版)
- 施工工地汛期防洪防汛应急预案(9篇)
- 商业伙伴与合作伙伴管理制度
- 《邓稼先》核心素养教案2(第2课时)
- 03S702钢筋混凝土化粪池-标准图集
-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绪论
- 2024年高中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项脊轩志》课后练习、探究性阅读含答案解析翻译
- 汽车机械制图(第二版)AB卷模拟试卷及答案2套
- 人教版(2024版)七上数学第二单元:有理数的运算大单元教学设计
- 6树叶书签(教学设计)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 香港服装购销合同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