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2024年一轮复习目录体系建构01考点精析03课程标准02易混易错点0405走进高考体系建构01教材体系建构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第三课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第四课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完成开天辟地的救国大业实现改天换地的兴国大业创造翻天覆地的富国大业开启惊天动地的强国大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生产力:旧石器天然食物→新石器原始畜牧业生产关系:公有、平均分配、平等上层建筑:氏族、部落管理解体:生产力发展→个体劳动盛行→生产资料家庭私有(私有制确立的标志——土地变成私有财产。)生产力:金属工具;生产关系:奴隶主占有全部上层建筑:国家产生(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的意义:金属工具、城市出现、文字发明(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主要矛盾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经济危机的特征、表现、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产生的历史条件思想来源、历史前提、理论基石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创立者(马恩)、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不断发展的理论。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俄国十月革命(理论到现实的飞跃)、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一国到多国(俄国→二战后多国→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焕发强大生命力→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第一课知识体系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悲怆的历程——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在艰辛探索中前进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第二课知识体系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理论逻辑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和发展壮大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勾结,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软弱,不能承担起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社会主义是正确之路、必由之路符合客观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坚强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科学理论指导——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各阶级阶层的探索尝试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悲怆的历程—旧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指导思想)领导者--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分两个步骤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共产党人的贡献体系构建(1)性质特点(2)开始标志(3)指导思想(4)领导力量(5)取胜法宝(6)发展历程(7)革命道路(8)胜利标志(9)胜利成果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原因(2)任务(3)结果(4)结论(1)总路线和总任务(2)过渡的历史必然性(3)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1)原因:新的历史课题(2)坚持原则(方法指导)(3)方向引领:中共八大(4)评价(意义)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社会主义革命)体系构建课程标准0211核心素养【政治认同】学习明确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树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科学精神】理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弘扬科学精神。【公共参与】通过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勇于担当社会责任,付诸实际行动。课程标准1.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的性质和特点2.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考点精析03内忧:封建制度落后,加之长期闭关锁国,经济、政治、文化都落后,沦为半封建社会外患:西方列强入侵,沦为半殖民地。中外矛盾:推翻帝国主义国内矛盾:推翻封建主义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前提目的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是什么?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历史任务考点一悲怆的历程——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外部环境不允许:帝国主义不允许走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目的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维护其在华特权,它们决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内部条件不具备封建势力
不愿意走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没能力走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十分弱小,并且与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不能承担起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使命3、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由近代的中国基本国情所决定的4.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完成历史任务必须另辟新路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悲怆的历程——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1.原因(社会性质):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2.任务:近代以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就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3.过程: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4.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2023·湖北武汉·武汉市第一中学校考一模)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厅展出了近代中国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百年间的2300多件实物、文献、图片、模型绘画、雕塑旧址复原、模拟景观等。人们参观该展厅,对这段历史认识正确的有()①列强的入侵是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重要原因②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③近代中国历史既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也是一部抗争的历史④确立社会主义制度让人民群众看到了中国的出路和希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答案】B【解析】①③:材料考查的是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历史,列强的入侵是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重要原因,近代中国历史既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也是一部抗争的历史,这是对中国近代史的正确认识,①③符合题意。②: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②说法错误。④:十月革命给中国带来马克思列宁主义,让人民群众看到了中国的出路和希望,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新民主主义革命1.指导思想:2.领导阶级:3.依靠力量:4.革命对象:5.革命性质:6.前途方向:7.实施路径:8.革命成果:9.取胜法宝: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工人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族民主革命社会主义社会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新中国成立、毛泽东思想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考点二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⑵特点(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比较):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领导阶级不同(决定性意义)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指导思想不同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思想和民主共和观念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革命前途不同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在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后,还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革命范畴不同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相同点革命任务都是反帝反封建,革命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⑴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民主革命(1840-1949)社会主义革命(1949-1956)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必要准备必然趋势3.中国革命的两个步骤新中国成立有什么意义历史意义: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社会意义: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世界意义: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政治力量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4.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及意义(1)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2)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5.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成果思考: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让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在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人民革命斗争有了主心骨。逐步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最后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全党在思想、工作上有了牢固的理论基石(2023·安徽·一模)20世纪初,中国人民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屡遭挫折。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下列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的过程及其影响,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②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③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④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成立A.③→①→④→②B.③→④→①→②C.④→③→②→①D.①→④→②→③A【答案】A解析】③: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把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接受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③排第一位。①: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接受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1919年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①排第二位。④: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④排第三位。②: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②排第四位。故正确排序是③→①→④→②。故本题选A。伟大胜利领导者主心骨有识之士探索复兴之路(以失败告终)1917年十月革命1840年鸦片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转折点希望之光近代史开端旧民主主义革命1919年五四运动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1949年新中国成立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过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性0102时间为1949年—1956年,这个时期被成为过渡时期,也叫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过渡时期的社会性质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1)从理论上讲,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考点三、最广泛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第一阶段:经济恢复时期,完成民主遗留问题时期。(1950-1952年底)“镇反”“三反”“五反”第二阶段: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3-1956)“一五”计划过渡时期我国的社会性质?所谓“过渡”是指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此时中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而不是社会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性02(1)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2)是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3)是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4)是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为什么“改”?)特别提醒:国内外条件构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0304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2)三大改造的实质:生产资料从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根本性变革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2022·全国·模拟预测)1953年2月,河北邢台县长张玉美向前来视察的毛泽东汇报,全县入社、入组的农户已占农户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七,东川口村一个月的时间就实现了合作化,建社当年,粮食增产百分之十二。毛泽东十分兴奋,说:“多数农民是愿意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因为这是一条由穷变富的道路。看来,农业不先搞机械化,也能实现合作化,中国不一定仿照苏联的做法。”这说明农业合作化()①是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具体途径②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③促成了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二次结合”④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解析】①②:“多数农民是愿意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因为这是一条由穷变富的道路。看来,农业不先搞机械化,也能实现合作化,中国不一定仿照苏联的做法。”这说明农业合作化是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具体途径,表明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①②正确。③: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进行了“第二次结合”,但不是由农业合作化促成的,③排除。④: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④排除。故本题选A。A1.新的历史课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历史课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遵循。(★★★)2.探索: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3.伟大成就: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建筑、交通运输、教育医疗、科技等均取得显著发展考点四在艰辛探索中前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3、方向引领——中共八大
(1)地位: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2)最重要的贡献:对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主要矛盾根本任务决定服务于主要矛盾的解决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们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提醒】:主要矛盾是制定主要任务的前提和根本,主要任务是解决主要矛盾的具体措施。(2023·全国·二模)2022年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表示:“从1935年到1948年,党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领导中国革命事业实现历史性转折。延安和延安人民用五谷杂粮滋养了党的发展壮大,支持中国革命走向胜利。”这表明,在当时()①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之一②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逐渐探索出正确的革命道路③中华民族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④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得以确立,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解析】①:近代以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就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从1935年到1948年,我国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广大人民仍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国家没有独立,因此,此时,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之一,①正确②:“党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领导中国革命事业实现历史性转折,延安和延安人民用五谷杂粮滋养了党的发展壮大,支持中国革命走向胜利”,这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逐渐探索出正确的革命道路,②正确。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③排除。④:1956年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党的八大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方向,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排除④。故本题选A。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过渡时期党的八大十一届六中全会新时代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其中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为最主要矛盾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近代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3.取得的成就和结论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工业方面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结论: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要民生方面建筑、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科技发展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文化建设丰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
“中国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习近平建党一百周年讲话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一个结论一个飞跃一个肯定4.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重大意义(2022·江苏扬州·高三开学考试)为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好“大思政课”的要求,某校组织开展“讲-一个故事、写一份心得”活动,.让史料成为思政“教材”,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下列对应正确的是①十月革命胜利——社会主义实现了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②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一一有利于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一一中国革命“分两步走”战略构想的具体举措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解析】①: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①对应错误。②: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而不是“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②对应错误。③: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有利于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③对应正确。④: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是中国革命“分两步走"战略构想的具体举措,为我国实现工业化开辟正确道路奠定了基础,④对应正确。故本题选D。D易混易错点041、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正式结束。×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过渡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改:过渡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3.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我国的主要任务是实行“一化三改”。×改: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我国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4.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改: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走进高考05(2023·浙江·高考真题)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党领导人民“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意味着我国()①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③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D【答案】D【解析】①:新中国的成立,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①排除。②: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②排除。③④:材料强调,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党领导人民进行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意味着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也说明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不在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③④正确。故本题选D。(2023·海南·模拟预测)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我们真正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①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②为新的历史时期实行改革开放提供了物质基础③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④实现了中华民族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D【答案】D【解析】③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实现了中华民族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③④符合题意。①:材料强调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意义,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①不合题意。②: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②表述不准确。故本题选D。(2023·全国·二模)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提出,要以苏联的教训为借鉴,总结我国的经验,研究我国建设发展的问题。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确定了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①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程中直面历史课题②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系统总结③努力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④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积累物质基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答案】B【解析】①③:“总结我国的经验,研究我国建设发展的问题。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表明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程中直面历史课题,努力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①③正确。②:材料反映的是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现代交通枢纽的铁路货运效率优化
- 深度解读如何用云计算构建高效智能制造平台
- 国庆节巡航摩旅活动方案
- 小学趣味运动会活动方案策划
- 2024年春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九章 第二节 巴西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
- 23 梅兰芳蓄须说课稿-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001
- 8 千年梦圆在今朝(说课稿)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 5 协商决定班级事务 说课稿-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 2023八年级英语上册 Module 9 Population Unit 3 Language in use说课稿(新版)外研版
- 《10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说课稿-2023-2024学年科学三年级下册青岛版
- 四年级上册简便计算专项练习(已排版可直接下载打印)
- 煤场用车辆倒运煤的方案
- 《预防犯罪》课件
- 【企业作业成本在上海汽车集团中的应用研究案例7300字(论文)】
- 《民航服务沟通技巧》教案第6课巧妙化解冲突
- 化学用语专项训练
- 《了凡四训》课件
- 医院住院病人健康教育表
- 风险矩阵法(详细)
- 实验室供应商评价的5个基本步骤
- 电力公司工程勘察设计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