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安徽省天一大联考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届安徽省天一大联考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届安徽省天一大联考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届安徽省天一大联考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届安徽省天一大联考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精品试卷PAGEPAGE1安徽省天一大联考2023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1.下表是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状况的记述。这些记述反映出,当时()文献记述《吴越春秋》“子胥到昭关,关吏欲执之。伍员因诈曰:‘上所以索我者,美珠也。今我已亡矣,将去取之。’关吏因舍之。”《墨子·号令》“诸城门若亭,谨候视往来行者符。符传疑,若无符,皆诣县廷言,请问其所使。其有符传者,善舍官府。……吏卒民无符节,而擅自入里巷官府,吏、三老、守闾者失苛止,皆止。”A.社会秩序极不稳定 B.重视道路交通管理C.区域间联系缺乏 D.官员腐败现象严重〖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吴越春秋》和《墨子·号令》中都记载了诸侯国在重要交通线都设置关隘,说明当时重视道路交通管理,B项正确;材料无法说明当时社会秩序极不稳定,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区域间存在联系,排除C项;材料内容与官员腐败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2.下图是经不完全统计整理的两汉士人家庭官职代间传承的情况。据此可推知,两汉时期()A.职官阶层属性划分明显 B.官职世袭制开始被打破C.家世背景影响社会流动 D.官员执政能力不断降低〖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两代连续为官的比例下降,三代和四代及以上连续为官的比例上升,说明家世背景影响官员任命,进而影响社会流动,C项正确;职官阶层属性划分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A项;两汉官员依靠察举制选拔,未体现官职世袭制,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官员执政能力,排除D项。故选C项。3.汉代,“书皆竹简,得之甚难”,以致“若不从师,无从写录”。五代以后,“学者无笔札之劳,(即可)获睹古人全书”,不仅“购买极易”,且可通过租借方式获得,“无汉以前耳受之艰,无唐以前手抄之勤”。这反映出()A.印刷术拓展了知识流传方式 B.儒家思想传播渠道得以扩大C.书籍商业化推动了文化发展 D.文化的大众化倾向不断增强〖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五代以后,‘学者无笔札之劳,(即可)获睹古人全书’,不仅‘购买极易’,且可通过租借方式获得,‘无汉以前耳受之艰,无唐以前手抄之勤’”可知,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使得书籍便于购买和租借,促进了知识流传方式,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儒家思想传播渠道,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印刷术推动了文化传播,“书籍商业化”“文化的大众化”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D项。故选A项。4.据记载,乾隆年间,“(河北)顺天、河间、天津、保定等处淀地居民,近在水乡,似无所利。然可种芦苇、藕菱、稗蒲之属。数者之中,苇利最大”,“织苇之利,通行数省。男人日可获七八分之值,女人可获四五分之值。而河工所用之苇扫之类,亦甚多,利与旱地侔”。据此可知,当时()A.北方农业生产的环境不断恶化 B.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出现分离C.家庭手工业出现雇佣劳动关系 D.家庭手工业的商品性因素增长〖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清代中期河北部分居民依靠手工编织芦苇出售获取了较大利益,说明家庭手工业的商品性因素增长,D项正确;材料强调依靠芦苇获利,无法说明北方的生产环境恶化,排除A项;当时仍然是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排除B项;材料并未提到雇佣劳动相关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5.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到,“倘(洋商)有泄外夷之短者,该夷公司必知。故洋商遇地方官询以夷事,皆谬不知,而中国用人行政及大吏一举一动,彼夷翻无不周知。……公司一散,海疆可保永绥。善治者必先设法解散,而后易于制驭”,“探阅(澳门)新闻纸,亦驭夷要策”。这说明,魏源()A.认识到海防的战略地位重要 B.认为舆论是抵抗外侵的良策C.宣扬国际关系中的平等原则 D.突破了传统保守的对外理念〖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魏源认为要了解西方、创办报纸,说明其突破了传统保守的对外理念,D项正确;洋务派才认识到海防战略位置的重要,排除A项;魏源认为报纸是了解西方的重要方式,而不是抵抗外侵的良策,排除B项;魏源并不具有国际关系中的平等原则,排除C项。故选D项。6.1881年前的10年中,我国进口货中的“火柴、针及窗玻璃销售续增……国内各地,特别繁荣,各货销售,愈为畅旺。而煤油一项,进口激增”。1890年以后,棉纱、机器、铁路材料等生产资料类的进口也日见增多。这()A.加速了中国经济市场化的进程 B.反映出国人对西方文明的崇尚C.推动了中国民族工业快速发展 D.促使新式生产方式在中国产生〖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1890年后,我国进口生产资料增多,说明此时民族工业发展,加速了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A项正确;材料无法说明国人对西方文明的态度,排除B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排除C项;19世纪90年代之前新的生产方式已经在中国产生,排除D项。故选A项。7.1948年11月,周恩来指出:对美英法等国的领事馆“应采取不承认而只承认为普通侨民的方针”。1949年1月,毛泽东提出:“我们不要忙于求得帝国主义国家的承认”,“将来我们要做生意,才发生承认与否的问题。我们也不忙于承认他们。”这反映出我国对外政策的()A.保守性 B.国际性 C.延续性 D.灵活性〖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周恩来和毛泽东针对当时的外国领事馆问题,提出了符合实际的方针,具有灵活性,D项正确;保守型强调对外国领事采取比较稳妥的方针,材料并未体现,排除A项;国际性强调从国际方面解决此问题,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并未延续之前的外交政策,排除C项。故选D项。8.下图是1978—2013年我国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变化情况。对图中现象认识正确的是()A.改革重点由农村转至城市 B.工业对经济的贡献力有限C.工业经济呈现趋稳的态势 D.体制变革造成经济的动荡〖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78—2013年间,前期我国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率曲折变化,后期趋于平稳,反映了工业经济呈现趋稳的态势,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改革重点由农村转至城市,排除A项;材料为1978—2013年我国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率变化情况,不能说明工业对经济的贡献力有限,排除B项;根据材料可知,后期我国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率变化趋于平稳,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9.据调查,1086年英国境内全国地租总收入为73000英镑,其中约有1/2归属于170家诺曼底贵族。王室占有全国土地的1/7,国王的直接封臣(总佃户)有1400人,其中180人是真正的大封建主,他们占有的土地占全国土地的50%,大封建主下属的封臣有7900人。这可用于说明英国()A.庄园制度已出现瓦解的趋势 B.王权有实现集权的物质基础C.各级封臣财产由国王所支配 D.借助契约维系封君封臣关系〖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为英王威廉一世(征服者)下令进行的全国土地调查情况的汇编,其目的在于了解王田及国王的直接封臣的地产情况,以便收取租税,加强财政管理,并确定封臣的封建义务,这可用于说明英国王权有实现集权的物质基础,B项正确;此时庄园制度依然存在,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国王支配封臣财产,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契约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10.马丁·路德国家学说的中心内容是“君权神授”说,认为君主权力是神授的,教皇权力是人为的,是不合法的,神授君权有改革教会、钳制教皇的义务。这反映了马丁·路德()A.摆脱宗教信仰的决心 B.强调王权与教权平等C.浓厚的民族主义情感 D.对中国传统思想借鉴〖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马丁·路德认为世俗权力高于教会权力,以希望德意志摆脱教会的控制,说明其具有浓厚的民族主义情感,C项正确;马丁·路德仍然倡导信仰基督教,排除A项;马丁·路德强调王权高于教权,排除B项;材料并未提到中国传统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11.1923年,列宁在《论合作社》中指出:“要善于把我们已经充分表现出来而且取得完全成功的革命气势、革命热情,同做一个有见识的和能写会算的商人的本领结合起来。这一点是俄国人,或者直接了当说是农民应该牢牢记住的。”这表明,列宁()A.呼吁人民须保持革命斗志 B.重视提高农业劳动者文化素质C.认识到工农联盟重要性 D.对新经济政策作出了适当调整〖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要善于把我们已经充分表现出来而且取得完全成功的革命气势、革命热情,同做一个有见识的和能写会算的商人的本领结合起来”可知,列宁认为农民不仅要具有革命热情,还要有见识和计算的本领,说民列宁重视提高农业劳动者文化素质,B项正确;革命斗志已经具备,列宁认为农民应增加技能,排除A项;材料只提到农民,无法说明工农联盟,排除C项;材料属于对农民技能提高的认识,不属于新经济政策的调整,排除D项。故选B项。12.1979年,欧共体根据关贸总协定(GATT)条款,针对日本的贸易壁垒向GATT提出申诉。由于日本很快宣布提高“自愿出口限额”,更重要的是该申诉得不到美国的支持,最后不了了之。这可用于说明()A.两极格局下的国际态势 B.日本因美国的扶植而崛起C.资本主义阵营开始分化 D.日本发展缺乏内部驱动力〖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冷战期间,欧共体的申诉没有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是因为欧共体和美国存在矛盾关系,反映了两极格局下的国际态势,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美国扶植日本,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两极格局下的国际态势,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内容未体现日本发展缺乏内部驱动力,排除D项。故选A项。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商周时期,王者立四时之序而化天下。《礼记·月令》记载了周天子一年四季的礼仪活动,当时许多风俗由专职官员负责。秦汉以后的封建统治者更把传统节日变成了转移阶级矛盾视线的手段。中国的节日基本上是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进行。春节雏形是庆丰收;“清明前后,种瓜种豆”;七夕节反映了中国男耕女织的小农家庭模式。除夕全家守岁,清明祭祖扫墓,端午系五色丝、涂雄黄,七夕看牛女相会,中秋团圆,重阳把出嫁的女儿接回。在现代社会,传统节日仍以家庭为组织进行,新节日则以单位和学校为主组织进行。——摘编自秦永洲著《中国社会风俗史》材料二西方国家,虽有类似中国全家团聚的重大传统节日如圣诞节、新年、感恩节等,同时“‘狂欢’‘新奇’‘神圣’‘浪漫’等是其节日精神的主要内核”,注重“情感宣泄”,有“较强的娱乐性”。如狂欢节是基督教“谢肉节”的世俗化称呼;情人节是纪念名叫瓦伦丁的基督教殉难者;万圣节是为了纪念教会所有圣人;圣诞节是基督教为了纪念耶稣诞生。随着改革开放步伐加快,中国人欢庆并无中国文化渊源的圣诞节、情人节、父亲节、母亲节等西方节日,同时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中秋等也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接受。2007年春节前夕,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在贺词中说:“2月18日,我们将欢度中国新年。”——摘编自唐小晴《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比较分析》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与西方传统节日的差异,并分析西方传统节日文化特色形成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现代中国节日文化出现的新变化及其意义。〖答案〗(1)差异:中国,在古代是统治者教化民众的工具;鲜明的农业文化特色;以家族、家庭内部活动为主。西方,张扬个性,崇尚自由;鲜明的宗教色彩。(言之成理即可)原因:商品经济较发达;基督教长期深刻影响;具有民主传统,催生了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潮。(2)新变化:西方传统节日渗透到中国,与中国传统节日并存;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向国外传播。意义:丰富了民众的生活;开阔了民众的视野;顺应和推动了经济全球化潮流;提升了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促使世界文化走向多元融合。〖解析〗(1)差异:中国:根据材料“商周时期,王者立四时之序而化天下”“秦汉以后的封建统治者更把传统节日变成了转移阶级矛盾视线的手段”可知,在古代是统治者教化民众的工具;根据材料“中国的节日基本上是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进行。春节雏形是庆丰收;‘清明前后,种瓜种豆’;七夕节反映了中国男耕女织的小农家庭模式”可知,鲜明的农业文化特色;根据材料“除夕全家守岁,清明祭祖扫墓,端午系五色丝、涂雄黄,七夕看牛女相会,中秋团圆,重阳把出嫁的女儿接回。在现代社会,传统节日仍以家庭为组织进行”可知,以家族、家庭内部活动为主。西方:根据材料“‘狂欢’‘新奇’‘神圣’‘浪漫’等是其节日精神的主要内核”“注重‘情感宣泄’,有‘较强的娱乐性’”可知,张扬个性,崇尚自由;根据材料“狂欢节是基督教‘谢肉节’的世俗化称呼;情人节是纪念名叫瓦伦丁的基督教殉难者;万圣节是为了纪念教会所有圣人;圣诞节是基督教为了纪念耶稣诞生”可知,鲜明的宗教色彩。原因:根据材料“狂欢节是基督教‘谢肉节’的世俗化称呼;情人节是纪念名叫瓦伦丁的基督教殉难者;万圣节是为了纪念教会所有圣人;圣诞节是基督教为了纪念耶稣诞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基督教长期深刻影响;根据材料“‘狂欢’‘新奇’‘神圣’‘浪漫’等是其节日精神的主要内核”“注重‘情感宣泄’,有‘较强的娱乐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具有民主传统,催生了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品经济较发达。(2)新变化:根据材料“随着改革开放步伐加快,中国人欢庆并无中国文化渊源圣诞节、情人节、父亲节、母亲节等西方节日”可知,西方传统节日渗透到中国,与中国传统节日并存;根据材料“同时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中秋等也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接受”“2007年春节前夕,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在贺词中说:‘2月18日,我们将欢度中国新年’”可知,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向国外传播。意义: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丰富了民众的生活;开阔了民众的视野;顺应和推动了经济全球化潮流;提升了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促使世界文化走向多元融合等方面分析意义。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关于1919—1949年中国历史的阶段的四种划分第一种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1919—1927年);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1945—1949年)第二种1919年5月至1927年7月;1927年8月至1931年9月;1931年9月至1945年8月;1945年9月至1949年9月第三种1919年至1923年;1924年至1927年;1927年至1937年;1937年至1945年;1945年至1949年第四种1919年至1923年;1924年至1927年;1927年至1931年;1931年至1937年;1937年至1945年;1945年至1949年——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就上述阶段划分,提出你的认识,并结合相关史实进行阐释。(要求:“认识”可以是对材料的认识或是提出新的认识,“阐释”须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答案〗示例1:认识:第二种的四个阶段划分较为合理。阐释:第一阶段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为开端,标志着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到1927年国民党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致使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为止。第二阶段从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开始,中共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为止。第三阶段从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到1945年中国抗战胜利为止。第四阶段从1945年中国抗战胜利,到1949年国民党反动统治被推翻、新中国成立为止。综上可知,这种划分法是以社会矛盾的变化即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主次为线索的,比较清晰地体现了中国1919—1949年的历史发展进程。示例2:全站免费,更多学习资源关注公众号拾穗者的杂货铺x思维方糖研究所认识:不认同材料中的四种划分。阐释:将1919—1949年的历史划为三个阶段比较合理。第一阶段(1919—1931年):从1919年五四运动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后,积极从事革命运动。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后,1930年###探索出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第二阶段(1931—1945年):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国共两党走上了合作抗日道路,1945年取得抗战最终胜利。第三阶段(1945—1949年):抗战胜利后,###谋求国内和平,1949年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并最终成立了新中国。(9分,言之成理即可)综上所述,以无产阶级政党###开展的革命活动作为主线来划分,展现了###领导全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奋斗的伟大历程。示例3:认识:上述四种划分基本以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作为起止点。阐释:可以列举相应年份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说明。(“示例”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解析〗根据题目要求,首先需要对材料的阶段划分提出认识,如第二种的四个阶段划分较为合理。然后结合近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四个阶段对应的相关史实进行阐释,如第一阶段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为开端,标志着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到1927年国民党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致使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为止。第二阶段从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开始,中共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为止。第三阶段从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到1945年中国抗战胜利为止。第四阶段从1945年中国抗战胜利,到1949年国民党反动统治被推翻、新中国成立为止。最后进行总结,综上可知,这种划分法是以社会矛盾的变化即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主次为线索的,比较清晰地体现了中国1919—1949年的历史发展进程。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地图上的世界文明图1早期的欧洲帝国(公元前336年—公元1453年)图2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领土疆域情况(1400—1912年)——摘编自〖英〗艾玛·玛丽奥特著《世界文明5000年:一幅包罗万象的世界文明索引图》(1)概括图10、图11的编绘者力图告诉我们些什么。(2)如果让你绘制一幅二战结束后的世界文明发展的地图,说说你的设计并说明理由。〖答案〗(1)图1:通过对外征战,建立了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有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随着亚历山大不断东征,希腊文明向东方扩散,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融合;游牧民族具有迁徙和扩张的优势,如哥特人、匈奴人。图2: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走向整体,各大陆间的联系加强;三角贸易给西欧殖民国家带来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通过对外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和“世界工厂”。(2)示例1:设计主题:世界文明发展的全球化。可在世界地图上标出具有全球影响的饮食、语言等。理由:文化一旦产生,其交流就是必然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文化全球化也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如美国的肯德基、麦当劳这种快餐文化已在全球扩展,可在地图上的各大洲位置标注“肯德基”“麦当劳”。又如英语的使用席卷全球,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语”,可在地图上的各大洲位置标注“英语”。(言之成理即可)示例2:设计主题:世界文明发展的多元化。可在世界地图上标出主要国家在政治、经济或思想方面的差异。理由:在世界范围内,各民族各地区的传统文化多姿多彩。如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在复兴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吸收借鉴了其他国家的文化。如新加坡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并吸收了西方文化,可在地图上新加坡的位置处做标注;埃及文化是有非洲特点的阿拉伯文化,并含有欧洲、西亚等地的文化元素,呵在地图上埃及的位置处做标注。(言之成理即可)〖解析〗(1)图1:根据材料“罗马帝国疆域”“拜占庭帝国疆域”“亚历山大帝的统治”“罗马”等信息可知,通过对外征战,建立了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有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根据材料“希腊化时代的希腊和亚历山大帝的统治”可知,随着亚历山大不断东征,希腊文明向东方扩散,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融合;根据材料“西哥特人入侵罗马并占领西班牙;东哥特人入侵意大利并定居下来”“匈奴人入侵意大利”可知,游牧民族具有迁徙和扩张的优势,如哥特人、匈奴人。图2:根据材料“糖和其他殖民地产物”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走向整体,各大陆间的联系加强;根据材料“奴隶贸易”“棉花和武器”可知,三角贸易给西欧殖民国家带来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据材料“大英帝国,1921年,拥有全世界1/4领土和1/5人口”可知,通过对外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和“世界工厂”。(2)根据题意要求,绘制一幅二战结束后的世界文明发展的地图并说明理由。如以“世界文明发展的全球化”为设计主题,可在世界地图上标出具有全球影响的饮食、语言等。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全球饮食、语言的交流和发展等方面说明理由。如以“世界文明发展的多元化”为主题,可在世界地图上标出主要国家在政治、经济或思想方面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世界范围内各民族各地区的传统文化的发展等方面说明理由。安徽省天一大联考2023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1.下表是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状况的记述。这些记述反映出,当时()文献记述《吴越春秋》“子胥到昭关,关吏欲执之。伍员因诈曰:‘上所以索我者,美珠也。今我已亡矣,将去取之。’关吏因舍之。”《墨子·号令》“诸城门若亭,谨候视往来行者符。符传疑,若无符,皆诣县廷言,请问其所使。其有符传者,善舍官府。……吏卒民无符节,而擅自入里巷官府,吏、三老、守闾者失苛止,皆止。”A.社会秩序极不稳定 B.重视道路交通管理C.区域间联系缺乏 D.官员腐败现象严重〖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吴越春秋》和《墨子·号令》中都记载了诸侯国在重要交通线都设置关隘,说明当时重视道路交通管理,B项正确;材料无法说明当时社会秩序极不稳定,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区域间存在联系,排除C项;材料内容与官员腐败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2.下图是经不完全统计整理的两汉士人家庭官职代间传承的情况。据此可推知,两汉时期()A.职官阶层属性划分明显 B.官职世袭制开始被打破C.家世背景影响社会流动 D.官员执政能力不断降低〖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两代连续为官的比例下降,三代和四代及以上连续为官的比例上升,说明家世背景影响官员任命,进而影响社会流动,C项正确;职官阶层属性划分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A项;两汉官员依靠察举制选拔,未体现官职世袭制,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官员执政能力,排除D项。故选C项。3.汉代,“书皆竹简,得之甚难”,以致“若不从师,无从写录”。五代以后,“学者无笔札之劳,(即可)获睹古人全书”,不仅“购买极易”,且可通过租借方式获得,“无汉以前耳受之艰,无唐以前手抄之勤”。这反映出()A.印刷术拓展了知识流传方式 B.儒家思想传播渠道得以扩大C.书籍商业化推动了文化发展 D.文化的大众化倾向不断增强〖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五代以后,‘学者无笔札之劳,(即可)获睹古人全书’,不仅‘购买极易’,且可通过租借方式获得,‘无汉以前耳受之艰,无唐以前手抄之勤’”可知,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使得书籍便于购买和租借,促进了知识流传方式,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儒家思想传播渠道,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印刷术推动了文化传播,“书籍商业化”“文化的大众化”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D项。故选A项。4.据记载,乾隆年间,“(河北)顺天、河间、天津、保定等处淀地居民,近在水乡,似无所利。然可种芦苇、藕菱、稗蒲之属。数者之中,苇利最大”,“织苇之利,通行数省。男人日可获七八分之值,女人可获四五分之值。而河工所用之苇扫之类,亦甚多,利与旱地侔”。据此可知,当时()A.北方农业生产的环境不断恶化 B.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出现分离C.家庭手工业出现雇佣劳动关系 D.家庭手工业的商品性因素增长〖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清代中期河北部分居民依靠手工编织芦苇出售获取了较大利益,说明家庭手工业的商品性因素增长,D项正确;材料强调依靠芦苇获利,无法说明北方的生产环境恶化,排除A项;当时仍然是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排除B项;材料并未提到雇佣劳动相关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5.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到,“倘(洋商)有泄外夷之短者,该夷公司必知。故洋商遇地方官询以夷事,皆谬不知,而中国用人行政及大吏一举一动,彼夷翻无不周知。……公司一散,海疆可保永绥。善治者必先设法解散,而后易于制驭”,“探阅(澳门)新闻纸,亦驭夷要策”。这说明,魏源()A.认识到海防的战略地位重要 B.认为舆论是抵抗外侵的良策C.宣扬国际关系中的平等原则 D.突破了传统保守的对外理念〖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魏源认为要了解西方、创办报纸,说明其突破了传统保守的对外理念,D项正确;洋务派才认识到海防战略位置的重要,排除A项;魏源认为报纸是了解西方的重要方式,而不是抵抗外侵的良策,排除B项;魏源并不具有国际关系中的平等原则,排除C项。故选D项。6.1881年前的10年中,我国进口货中的“火柴、针及窗玻璃销售续增……国内各地,特别繁荣,各货销售,愈为畅旺。而煤油一项,进口激增”。1890年以后,棉纱、机器、铁路材料等生产资料类的进口也日见增多。这()A.加速了中国经济市场化的进程 B.反映出国人对西方文明的崇尚C.推动了中国民族工业快速发展 D.促使新式生产方式在中国产生〖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1890年后,我国进口生产资料增多,说明此时民族工业发展,加速了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A项正确;材料无法说明国人对西方文明的态度,排除B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排除C项;19世纪90年代之前新的生产方式已经在中国产生,排除D项。故选A项。7.1948年11月,周恩来指出:对美英法等国的领事馆“应采取不承认而只承认为普通侨民的方针”。1949年1月,毛泽东提出:“我们不要忙于求得帝国主义国家的承认”,“将来我们要做生意,才发生承认与否的问题。我们也不忙于承认他们。”这反映出我国对外政策的()A.保守性 B.国际性 C.延续性 D.灵活性〖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周恩来和毛泽东针对当时的外国领事馆问题,提出了符合实际的方针,具有灵活性,D项正确;保守型强调对外国领事采取比较稳妥的方针,材料并未体现,排除A项;国际性强调从国际方面解决此问题,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并未延续之前的外交政策,排除C项。故选D项。8.下图是1978—2013年我国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变化情况。对图中现象认识正确的是()A.改革重点由农村转至城市 B.工业对经济的贡献力有限C.工业经济呈现趋稳的态势 D.体制变革造成经济的动荡〖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78—2013年间,前期我国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率曲折变化,后期趋于平稳,反映了工业经济呈现趋稳的态势,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改革重点由农村转至城市,排除A项;材料为1978—2013年我国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率变化情况,不能说明工业对经济的贡献力有限,排除B项;根据材料可知,后期我国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率变化趋于平稳,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9.据调查,1086年英国境内全国地租总收入为73000英镑,其中约有1/2归属于170家诺曼底贵族。王室占有全国土地的1/7,国王的直接封臣(总佃户)有1400人,其中180人是真正的大封建主,他们占有的土地占全国土地的50%,大封建主下属的封臣有7900人。这可用于说明英国()A.庄园制度已出现瓦解的趋势 B.王权有实现集权的物质基础C.各级封臣财产由国王所支配 D.借助契约维系封君封臣关系〖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为英王威廉一世(征服者)下令进行的全国土地调查情况的汇编,其目的在于了解王田及国王的直接封臣的地产情况,以便收取租税,加强财政管理,并确定封臣的封建义务,这可用于说明英国王权有实现集权的物质基础,B项正确;此时庄园制度依然存在,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国王支配封臣财产,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契约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10.马丁·路德国家学说的中心内容是“君权神授”说,认为君主权力是神授的,教皇权力是人为的,是不合法的,神授君权有改革教会、钳制教皇的义务。这反映了马丁·路德()A.摆脱宗教信仰的决心 B.强调王权与教权平等C.浓厚的民族主义情感 D.对中国传统思想借鉴〖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马丁·路德认为世俗权力高于教会权力,以希望德意志摆脱教会的控制,说明其具有浓厚的民族主义情感,C项正确;马丁·路德仍然倡导信仰基督教,排除A项;马丁·路德强调王权高于教权,排除B项;材料并未提到中国传统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11.1923年,列宁在《论合作社》中指出:“要善于把我们已经充分表现出来而且取得完全成功的革命气势、革命热情,同做一个有见识的和能写会算的商人的本领结合起来。这一点是俄国人,或者直接了当说是农民应该牢牢记住的。”这表明,列宁()A.呼吁人民须保持革命斗志 B.重视提高农业劳动者文化素质C.认识到工农联盟重要性 D.对新经济政策作出了适当调整〖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要善于把我们已经充分表现出来而且取得完全成功的革命气势、革命热情,同做一个有见识的和能写会算的商人的本领结合起来”可知,列宁认为农民不仅要具有革命热情,还要有见识和计算的本领,说民列宁重视提高农业劳动者文化素质,B项正确;革命斗志已经具备,列宁认为农民应增加技能,排除A项;材料只提到农民,无法说明工农联盟,排除C项;材料属于对农民技能提高的认识,不属于新经济政策的调整,排除D项。故选B项。12.1979年,欧共体根据关贸总协定(GATT)条款,针对日本的贸易壁垒向GATT提出申诉。由于日本很快宣布提高“自愿出口限额”,更重要的是该申诉得不到美国的支持,最后不了了之。这可用于说明()A.两极格局下的国际态势 B.日本因美国的扶植而崛起C.资本主义阵营开始分化 D.日本发展缺乏内部驱动力〖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冷战期间,欧共体的申诉没有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是因为欧共体和美国存在矛盾关系,反映了两极格局下的国际态势,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美国扶植日本,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两极格局下的国际态势,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内容未体现日本发展缺乏内部驱动力,排除D项。故选A项。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商周时期,王者立四时之序而化天下。《礼记·月令》记载了周天子一年四季的礼仪活动,当时许多风俗由专职官员负责。秦汉以后的封建统治者更把传统节日变成了转移阶级矛盾视线的手段。中国的节日基本上是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进行。春节雏形是庆丰收;“清明前后,种瓜种豆”;七夕节反映了中国男耕女织的小农家庭模式。除夕全家守岁,清明祭祖扫墓,端午系五色丝、涂雄黄,七夕看牛女相会,中秋团圆,重阳把出嫁的女儿接回。在现代社会,传统节日仍以家庭为组织进行,新节日则以单位和学校为主组织进行。——摘编自秦永洲著《中国社会风俗史》材料二西方国家,虽有类似中国全家团聚的重大传统节日如圣诞节、新年、感恩节等,同时“‘狂欢’‘新奇’‘神圣’‘浪漫’等是其节日精神的主要内核”,注重“情感宣泄”,有“较强的娱乐性”。如狂欢节是基督教“谢肉节”的世俗化称呼;情人节是纪念名叫瓦伦丁的基督教殉难者;万圣节是为了纪念教会所有圣人;圣诞节是基督教为了纪念耶稣诞生。随着改革开放步伐加快,中国人欢庆并无中国文化渊源的圣诞节、情人节、父亲节、母亲节等西方节日,同时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中秋等也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接受。2007年春节前夕,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在贺词中说:“2月18日,我们将欢度中国新年。”——摘编自唐小晴《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比较分析》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与西方传统节日的差异,并分析西方传统节日文化特色形成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现代中国节日文化出现的新变化及其意义。〖答案〗(1)差异:中国,在古代是统治者教化民众的工具;鲜明的农业文化特色;以家族、家庭内部活动为主。西方,张扬个性,崇尚自由;鲜明的宗教色彩。(言之成理即可)原因:商品经济较发达;基督教长期深刻影响;具有民主传统,催生了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潮。(2)新变化:西方传统节日渗透到中国,与中国传统节日并存;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向国外传播。意义:丰富了民众的生活;开阔了民众的视野;顺应和推动了经济全球化潮流;提升了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促使世界文化走向多元融合。〖解析〗(1)差异:中国:根据材料“商周时期,王者立四时之序而化天下”“秦汉以后的封建统治者更把传统节日变成了转移阶级矛盾视线的手段”可知,在古代是统治者教化民众的工具;根据材料“中国的节日基本上是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进行。春节雏形是庆丰收;‘清明前后,种瓜种豆’;七夕节反映了中国男耕女织的小农家庭模式”可知,鲜明的农业文化特色;根据材料“除夕全家守岁,清明祭祖扫墓,端午系五色丝、涂雄黄,七夕看牛女相会,中秋团圆,重阳把出嫁的女儿接回。在现代社会,传统节日仍以家庭为组织进行”可知,以家族、家庭内部活动为主。西方:根据材料“‘狂欢’‘新奇’‘神圣’‘浪漫’等是其节日精神的主要内核”“注重‘情感宣泄’,有‘较强的娱乐性’”可知,张扬个性,崇尚自由;根据材料“狂欢节是基督教‘谢肉节’的世俗化称呼;情人节是纪念名叫瓦伦丁的基督教殉难者;万圣节是为了纪念教会所有圣人;圣诞节是基督教为了纪念耶稣诞生”可知,鲜明的宗教色彩。原因:根据材料“狂欢节是基督教‘谢肉节’的世俗化称呼;情人节是纪念名叫瓦伦丁的基督教殉难者;万圣节是为了纪念教会所有圣人;圣诞节是基督教为了纪念耶稣诞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基督教长期深刻影响;根据材料“‘狂欢’‘新奇’‘神圣’‘浪漫’等是其节日精神的主要内核”“注重‘情感宣泄’,有‘较强的娱乐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具有民主传统,催生了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品经济较发达。(2)新变化:根据材料“随着改革开放步伐加快,中国人欢庆并无中国文化渊源圣诞节、情人节、父亲节、母亲节等西方节日”可知,西方传统节日渗透到中国,与中国传统节日并存;根据材料“同时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中秋等也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接受”“2007年春节前夕,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在贺词中说:‘2月18日,我们将欢度中国新年’”可知,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向国外传播。意义: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丰富了民众的生活;开阔了民众的视野;顺应和推动了经济全球化潮流;提升了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促使世界文化走向多元融合等方面分析意义。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关于1919—1949年中国历史的阶段的四种划分第一种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1919—1927年);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1945—1949年)第二种1919年5月至1927年7月;1927年8月至1931年9月;1931年9月至1945年8月;1945年9月至1949年9月第三种1919年至1923年;1924年至1927年;1927年至1937年;1937年至1945年;1945年至1949年第四种1919年至1923年;1924年至1927年;1927年至1931年;1931年至1937年;1937年至1945年;1945年至1949年——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就上述阶段划分,提出你的认识,并结合相关史实进行阐释。(要求:“认识”可以是对材料的认识或是提出新的认识,“阐释”须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答案〗示例1:认识:第二种的四个阶段划分较为合理。阐释:第一阶段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为开端,标志着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到1927年国民党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致使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为止。第二阶段从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开始,中共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为止。第三阶段从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到1945年中国抗战胜利为止。第四阶段从1945年中国抗战胜利,到1949年国民党反动统治被推翻、新中国成立为止。综上可知,这种划分法是以社会矛盾的变化即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主次为线索的,比较清晰地体现了中国1919—1949年的历史发展进程。示例2:全站免费,更多学习资源关注公众号拾穗者的杂货铺x思维方糖研究所认识:不认同材料中的四种划分。阐释:将1919—1949年的历史划为三个阶段比较合理。第一阶段(1919—1931年):从1919年五四运动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后,积极从事革命运动。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后,1930年###探索出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第二阶段(1931—1945年):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国共两党走上了合作抗日道路,1945年取得抗战最终胜利。第三阶段(1945—1949年):抗战胜利后,###谋求国内和平,1949年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并最终成立了新中国。(9分,言之成理即可)综上所述,以无产阶级政党###开展的革命活动作为主线来划分,展现了###领导全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奋斗的伟大历程。示例3:认识:上述四种划分基本以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作为起止点。阐释:可以列举相应年份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说明。(“示例”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解析〗根据题目要求,首先需要对材料的阶段划分提出认识,如第二种的四个阶段划分较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