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右玉教育集团2023年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山西省右玉教育集团2023年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山西省右玉教育集团2023年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山西省右玉教育集团2023年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山西省右玉教育集团2023年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右玉教育集团2023年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1.如图所示是东海县某天天气预报的信息图片,关于图片中信息的解释正确的是A.当天的风速可达9m/sB.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雪主要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D.预报的最低气温读作“零下6摄氏度”2.如图是某景区的观光电梯带着游客上升,电梯上升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B.若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中的游客是静止的C.若以电梯为参照物,电梯里的游客是静止的D.若以电梯中的游客为参照物,电梯是运动的3.关于“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中为便于测量时间,应保持斜面较小的坡度B.用刻度尺和停表间接测量小车的速度C.小车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后半程平均速度D.用算出的平均速度,可以精确表示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4.如图所示,由不同物质制成的甲、乙两种实心球的体积相等,此时天平平衡.则制成甲、乙两种球的物质密度之比为A.3︰4 B.4︰3 C.2︰1 D.1︰25.下列现象属于凝华的是()A.清晨枝叶上形成露珠B.太阳升起后浓雾渐散C.气温升高使冰雪消融D.冬天铁丝网出现白霜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我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根据它们发声的音色不同7.甲、乙两个物体质量之比为3∶4,,那么它们的体积之比为()A.8∶3 B.2∶3 C.3∶2 D.3∶88.运动会上,100m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C.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D.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9.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体积相等时,甲的质量大 B.乙的密度为1.25×103kg/m3C.甲的密度比乙的大 D.质量相等时,乙的体积大10.异丁烷和甲基丙烷作为新的制冷剂,已经代替氟利昂成为电冰箱中新的热量“搬运工”(较多的氟利昂会破坏大气中的臭氧层),当液态制冷剂进人电冰箱的冷冻室后,吸走热量,此时制冷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 B.液化 C.升华 D.汽化11.甲、乙两小车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甲车的速度为10米/秒,乙车的速度为2米/秒C.经过6秒,甲、乙两车相距2米D.经过5秒,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米12.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不同的声音先后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图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和乙声音的音调相同B.甲和丙声音的响度相同C.丙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D.甲和丁声音的音色相同13.下列减弱噪声的方法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是()A.在学校附近安装禁鸣标志 B.在高速公路旁安装隔音板C.纺织工人戴防噪声耳罩 D.城市繁华道路安装噪声监测装置14.摄影师抓拍了一个有趣的场面(如图):一只乌鸦站在飞翔的老鹰背上休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B.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C.以老鹰为参照物,乌鸦是运动的D.以地面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15.物理小组制作的潜水艇模型如图所示通过胶管A从烧瓶中抽气或向烧瓶中打气,可使烧瓶下沉、上浮或悬浮当烧瓶处于如图所示的悬浮状态时,若用打气筒向烧瓶里打气,烧瓶将会()A.下沉,受到的浮力减小B.下沉,受到的浮力不变C.上浮,在露出水面前受到的浮力增大D.上浮,在露出水面前受到的浮力不变16.如图所示,是南开中学教师运动会的“同心鼓”项目,这个项目要求老师们同时用力拉着鼓四周的绳子,通过有节奏的收、放绳子使鼓起伏,让球在鼓面上跳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球在上升过程中所受合力不为零,合力方向竖直向下B.球上升到最高点,此时速度为零,受平衡力C.球与鼓面撞击后向上运动,是因为球受到惯性D.鼓悬空保持静止时,因受到多个不同方向的拉力,合力不为零17.夏天小丽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B.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C.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D.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18.某品牌遮阳伞用超轻碳纤维做伞骨,该种碳纤维密度是钢的四分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碳纤维材料的密度与其质量成正比,与其体积成反比B.碳纤维密度小,不适合用于航空器部件的制造C.分别用钢和碳纤维制成同款伞骨,质量之比为1:4D.钢制作的伞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碳纤维制作同款伞骨的4倍19.同学们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时,从侧面可以观察到温度计插入水中的部分变大了。下列设备中应用了这一光学原理的是()A.照相机 B.放大镜 C.投影仪 D.平面镜20.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春天,湘江河里冰雪消融,是升华现象B.夏天,冰棍儿周围冒着“白气”,是汽化现象C.秋天,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是熔化现象D.冬天,操场草地上的霜是凝华现象21.使用一个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毫米刻度尺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这样测量的结果将会A.正常 B.偏小 C.偏大 D.无法比较22.甲、乙、丙三位同学测一张长1.2m的办公桌,甲、乙均用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丙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甲、乙、丙三人测出的数据分别为1.203m、12.0dm、120.1cm,其中正确的是A.三者都对 B.甲对 C.乙对 D.丙对23.甲、乙两个灯泡的铭牌分别是“PZ220﹣25”、“PZ220﹣100”,关于这两个灯泡的描述正确的是()A.甲灯的灯丝粗,电阻大B.甲灯的灯丝细,电阻大C.乙灯的灯丝细,电阻小D.乙灯的灯丝粗,电阻大24.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两个质量相等、底面积不等的圆柱形薄壁容器A和B,分别盛有甲、乙液体,液体对两个容器底部的压力大小相等。现将完全相同的两小球分别放入甲、乙液体中,液体未溢出,静止时,甲液体中的小球漂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液体质量比乙液体质量大B.小球在乙液体中静止时沉在容器底部C.投入小球之后,A、B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不相等D.投入小球之后,A、B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不相等25.关于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及矫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图①是远视眼矫正原理图 B.图②是近视眼的原理图C.图③的问题应该用凹透镜矫正 D.图④是近视眼矫正原理图26.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噪声较大的环境中工作时,人们常佩带耳罩,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用一根棉线和两个纸杯可以制成“土电话”,说明固体能够传声C.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D.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27.在湖边,小丽看到了平静的湖水中金鱼游弋于蓝天白云之间,她看到的金鱼和白云()A.都是经水折射而成的像B.分别经水面反射和水折射而成的像C.都是经水面反射而成的像D.分别经水折射和水面反射而成的像28.小明感觉自己今天有点发烧,就将体温计甩至35℃以下后测量自己的体温。体温计中封闭着定量的水银,在测量体温的过程中,体温计中水银的()A.质量变大 B.体积不变 C.密度变小 D.温度不变29.下列图中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A.甲图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B.乙图中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C.丙图中白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多种色光D.丁图中漫反射的光线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30.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示,得出物体运动的情况,结论不正确的是A.物体在6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B.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为2.5m/sC.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的速度相等D.以地球为参照物,物体在中间2s内静止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20分)31.1kg、0℃水的内能______(选填“﹦”、“<”或“>”)1kg0℃冰的内能。在我国实施的“西气东输”工程中,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被输送到缺乏能源的东部地区。天然气与煤相比,从热学角度分析它突出的优点是______;从环保角度分析它突出的优点是______。(天然气、煤的热值分别为1.14×108J/kg、3×107J/kg)32.小华在学习了物态变化的知识后做了如下实验:把酒精涂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去扇,她会发现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在这个过程中酒精发生了__________现象。(填写物态变化名称)33.李老师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抽掉玻璃板后,两个瓶子内的气体会混合在一起,最后颜色变得均匀。扩散现象说明______,还能说明______。为了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散,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______(选填“A”或”B”)瓶。34.在下面的数字后面填上适当的单位:一个中学生的体重约为500______;一张邮票的质量约为50______。35.如图所示,物体A的长度是_____cm。36.2019年12月26日,我国全境都能观测日偏食。如图所示,日偏食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形成的现象,观察日偏食时,不能用眼睛直接正对太阳,某同学用脸盆装上稀释后的墨水,从墨水中观察到了日偏食奇观,该同学所观察到的像是由光的_______形成的,是太阳的_____(选填“实”或“虚”)像。37.蓝天白云倒影在水面上,水面下的游鱼历历在目,前者是由于光的___现象,后者是由于光的_____现象。38.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了反射和折射,FO与OG垂直,请判断:入射角大小是_____,折射角大小是_____,玻璃在_____(选填“AB面的左方”、“AB面的右方”、“CD面的上方”或“CD面的下方”)。39.如图中盒装纯牛奶的体积约为_____cm3,牛奶的质量是_____g。(ρ牛奶=1.02g/cm3)40.如图所示,当开关S闭合后,电流表A1的示数将______(填“不变”“变大”或“变小”),电流表A2的示数将______(填“不变”“变大”或“变小”)。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2题,15分)41.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时,小刚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判断该物质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2)该物质的温度达到53℃时,其状态是______。(选填“固态”或“液态”)(3)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加热时间/min01234567891011物质的温度/℃4042444648484848485053564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小陆同学选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1)实验器材有:______、光屏、凸透镜、蜡烛和火柴等;(2)在调试实验装置时,应使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______;(3)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__的实像。此时,一只飞虫落在凸透镜的镜面上,则光屏上______选填“会有飞虫的像”“会出现飞虫的影子”或“烛焰的像暗了一些”);(4)如图(乙)所示,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至16厘米刻度线处,则人眼在______(选填“A”“B”或“C”)处能观察到蜡烛的像,像是图(丙)中的______(选填“1”“2”“3”或“4”)。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题,20分)43.如图所示,电源电压12V保持不变,定值电阻R1=5Ω,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100Ω2A”字样.闭合电键S,电流表A的示数为0.4A,求:(1)电压表V1的示数;(2)此时R2消耗的电功率。44.小龙爷爷家有一个装满稻谷的谷仓,他想估测谷仓中稻谷的质量。小龙测得谷仓的长、宽、高分别是2m、1m、1.5m,再用一只装满水时能装10kg水的桶装满一桶稻谷,测得桶中的稻谷质量是11kg,求:(1)桶的容积是多少?(2)稻谷的密度是多少?(3)谷仓中的稻谷总质量约是多少?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1、D【详解】A.由图可知当天风速为,即为。故A项错误;B.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是液化现象。故B项错误;C.雪主要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故C项错误;D.由图可知当天气温为零下6摄氏度到零上摄氏3度,故D项正确。2、C【详解】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要首先选择一个参照物,然后分析被研究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变化,就运动了,如果没变化,就静止。电梯上升过程中A.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和地面之间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则电梯是运动的,故A错误;B.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中的游客和地面之间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电梯中的游客是运动的,故B错误;C.若以电梯为参照物,电梯里的游客与电梯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电梯里的游客是静止的,故C正确;D.若以电梯中的游客为参照物,电梯里的游客与电梯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电梯是静止的,故D错误;故选C。3、D【详解】A.测平均速度实验中,为便于测量时间,应保持斜面较小的坡度,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B.测平均速度时,需要用秒表测量时间和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到了组合法,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C.小车沿斜面向下运动时速度越来越快,则小车在上半程所用的时间要大于下半程所以的时间,路程相同,时间越大,由公式可知,速度越小,故小车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后半程的平均速度,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D.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反映物体的运动情况,故D错误,C符合题意。故选D。

4、C【详解】我们将天平两侧同时拿掉相同的一个甲球和一个乙球,天平仍将平衡,则左边还剩一个甲球,右边还剩两个乙球,说明甲球的质量是乙球质量的2倍,体积相同,则根据密度公式ρ=m/v,ρ甲:ρ乙=2:1,正确选C.5、D【详解】A.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故A不符合题意;B.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是液态的雾汽化为水蒸气,故B不符合题意;C.冰雪消融,冰雪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冬天铁丝网出现白霜,是由气态的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的霜,属于凝华现象,故D符合题意。故选D。6、D【详解】振动频率低于20Hz和高于20000Hz的声音人耳是听不到的,故A错误;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地,在固体中最快,在液体中较慢,在气体中最慢,故B错误;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故C错误;我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根据它们发声的音色不同,故D正确.7、D【详解】甲、乙两个物体的体积之比为故选D。8、C【详解】两人跑的总路程相同,所用时间相同,根据公式可知,两人平均速度相等,故选C.9、B【详解】A.由图像可知,当体积相等时,平行于纵轴画一条竖线,可知甲的质量小,故A不符合题意;BC.甲、乙的密度分别为则甲的密度比乙的小,故B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D.由图像可知,当质量相等时,平行于横轴画一条横线,可知甲的体积大,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0、D【详解】液态的制冷剂吸收热量从液态变成气态,此过程为汽化过程,汽化吸热。故D符合题意。11、C【详解】A.由图像知,甲在乙前面10m处,处于静止状态,乙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B.由于甲车处于静止状态,故甲的速度为0,乙车的速度为故B不符合题意;C.由图知,经过6秒,甲、乙两车相距2米,故C符合题意;D.因甲静止,故甲车经过5s,通过的路程为0,由图知,乙车经过5s通过的路程为10m,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2、A【解析】A.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甲和乙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的是甲和乙.故A正确;B.甲振幅最小,乙和丙振幅相同,故乙、丙响度相同,故B错误;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D.甲、乙、丙的振动有规律,丁无规律,因此甲、乙、丙为乐音,丁为噪音,甲和丁发声体的材料不同,故音色不同.故D错误.13、B【详解】A.在学校附近安装禁鸣标志是提醒从源头处减弱噪声,标志并不能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B.在高速公路旁安装隔音板,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C.纺织工人戴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D.城市繁华道路安装噪声监测装置用来监测噪声,不能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4、A【详解】(1)乌鸦站在飞翔的老鹰背上休憩,乌鸦和老鹰是相对静止的,因此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2)老鹰托着乌鸦飞翔,因此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是运动的.故选项BCD错误,选项A正确.故选A.15、D【详解】潜水艇模型依靠改变自重实现在水中的上浮、下沉、悬浮。当烧瓶处于如图所示的悬浮状态时,说明此时浮力等于重,若用打气筒向烧瓶里打气,内部气压增大,部分水被压出,自重减小,自重小于浮力时,模型上浮,由于模型的体积不变,所以露出水面前,排开水的体积不变,则浮力不变。故选D。16、A【详解】A.球在上升过程中所受合力不为零,合力方向竖直向下,A正确;B.球上升到最高点,此时速度为零,受重力的作用,不是平衡力,B错误;C.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具有的属性,不能说球受到惯性,球与鼓面撞击后向上运动,是因为球由于惯性还会继续向上运动,C错误;D.鼓悬空保持静止时,这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多个不同方向的拉力,合力为零,D错误。17、C【详解】甲杯中放的是冰水,杯外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烧杯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烧杯的外表面;乙杯中放的是热水,杯内温度高,杯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烧杯的内表面;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18、D【详解】A.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状态和温度有关,与质量、体积、形状无关,故错误;B.碳纤维密度小,相同体积的情况下质量小,适合用于航空器部件的制造,故错误;C.同款伞骨体积相同,碳纤维密度是钢的四分之一,因此由可知,钢和碳纤维制成同款伞骨,质量之比为4:1,故错误;D.钢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钢的密度,碳纤维密度是钢的四分之一,即钢的密度是碳纤维的四倍,故正确。19、B【分析】圆柱形的玻璃杯相当于凸透镜,具有放大镜的功能,所以温度计在水中部分看起来比水面上的部分要粗一些。【详解】A.照相机是根据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制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放大镜是根据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原理制成的,故B符合题意;C.幻灯机、投影仪都是根据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时,像距大于物距,成倒立、放大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平面镜是光的反射,成正立等大虚像,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20、D【详解】A.春天,河里冰雪消融,属于熔化,故A错误;B.夏天,冰糕周围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糕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的,不是汽化现象,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C.秋天,草叶上结有小露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即是熔化现象,故C错误;D.冬天,地面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凝华成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D正确。故选D。21、C【详解】由于冰箱里的温度比较低,刻度尺会收缩变短一些,再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刻度尺显示的示数会比实际值要偏大一些.故选C.22、B【详解】甲同学测量数据为1.203m=120.3cm,测量结果准确到cm,且甲用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故甲同学的数据正确;乙同学测量数据为12.0dm,测量结果准确到dm,而乙同学用的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故乙同学的数据不正确;丙同学测量数据为120.1cm,测量结果准确到cm,而丙同学用的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故丙同学的数据不正确;故选B.【点睛】23、B【详解】根据R=可知,电压相同时,甲灯泡的额定功率小,电阻大;乙灯泡的额定功率大,电阻小;根据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且材料、长度相同时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可知,乙灯泡比甲灯泡粗.故选B.24、D【详解】A.因为甲、乙液体对两容器底部的压力大小相等,圆柱容器中液体压力等于重力,甲液体压力等于乙液体压力。所以它们的重力也相等,质量也相等,故A错误;B.因为,,所以,小球在甲中漂浮,那么放到密度更大的液体乙中也是漂浮,故B错误;CD.投入小球之后,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桌面上物体的总重,因为容器、液体和小球总重两图相等,所以压力也相等。由于受力面积,所以A容器压强小于B容器压强,故C错误,D正确。25、C【解析】A.由图①可知,配戴的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故错误;B.由图②可知,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因此是远视眼,故错误;C.由图③可知,来自远处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前方,因此是近视眼,可以用凹透镜矫正,故正确;D.由图④可知,配戴的眼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故错误.26、B【详解】A.控制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即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人们佩带耳罩在控制噪声,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因此A选项错误;B.用一根棉线和两个纸杯制成“土电话”,利用的是固体能够传声的原理,因此B选项正确;C.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主要是因为蝴蝶翅膀振动的频率低于20Hz,是次声,人耳是听不到次声的,因此C选项错误;D.我们能区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各种乐器发声的音色不同,因此D选项错误。故选B。27、D【详解】看到水中金鱼的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看到天上的白云在水中的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应选D.28、C【详解】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所以水银的质量不变;在测量体温的过程中,体温计中水银的温度升高,体积变大,但质量不变,由公式ρ=可知水银的密度变小。故选C。29、C【详解】A.小孔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是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A错误;B.近视眼需要佩戴凹透镜矫正,是光的折射原理,B错误;C.白光通过三棱镜可以分解成多种色光,从上往下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C正确;D.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D错误。30、C【详解】A.由s-t图像可知,当t=6s时,路程s=15m,即物体在6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物体在前2s内运动的路程为5m,后2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5m=10m即在相等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不相等,则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的速度不相等,故错误,符合题意;

D.由s-t图像可知,在2~4s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其速度为0,则以地球为参照物,物体在中间2s内静止,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20分)31、>热值高污染小【详解】[1]1kg的0℃的冰熔化成0℃的水的过程中,质量温度不变,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所以1kg0℃水的内能大于1kg0℃冰的内能。[2][3]从热学角度分析,天然气的热值大,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天然气和煤气,天然气放热多;从环保角度来看,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时产生的有害物质少、污染小。32、变小蒸发(汽化)【详解】[1][2]把酒精反复涂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的时候,加快了酒精的蒸发(汽化),蒸发吸热,所以温度计的示数变小。33、分子间存在间隙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详解】[1][2]抽掉玻璃板后,可看到两种气体逐渐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同时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下面瓶子B里装的是二氧化氮气体;如果把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放在上面,空瓶子放在下面,由于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在重力作用下也会出现相同的现象,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4、Nmg【详解】[1]中学生的质量约50kg,故中学生的体重约为500N。[2]一张邮票的质量约为50mg。35、2.69~2.71【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刻度尺的使用要注意其量程和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详解】图中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1mm,即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A左侧与零刻度线对齐,右侧与3.5cm对齐,加上估读位,则物体A的长度为2.70cm。36、直线传播反射虚【详解】[1]月球遮住太阳的一部分形成的日食叫日偏食,日偏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2][3]将一盆黑墨水置于阳光下,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所以在脸盆中能观察到太阳的像是虚像;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37、反射折射【解析】[1]水中的蓝天白云是天上蓝天白云的虚像,这是一种平面镜成像现象,是由光的反射形成;[2]我们看到鱼是鱼反射的光线从水中射入空气,进入人眼,所以人看到的不是真实的鱼,而是位置偏高的鱼的虚像,是光的折射现象。38、30°60°AB面的左方【详解】[1][2]从图中可以看到,CO与EO的夹角是30°,而CO与OF的夹角是30°,这两个角大小相等,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判断,这两条光线是入射光线或反射光线,那么OG是折射光线,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知,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那么EO是入射光线,OF是反射光线,可知入射角大小是30°,因为FO与OG垂直,那么OG与OD的夹角是即折射角大小是;[3]由于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而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AB面的左方应该是玻璃,AB面的右方是空气。39、250255【详解】[1]奶的体积;[2]∵,∴牛奶的质量是。40、不变变大【详解】[1]由题意知,开关S闭合前,电路是只有R1的简单电路,电压为电源电压,电流表A1、A2的示数相同,当开关S闭合后,R1与R2并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