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楼钢筋工程施工方案_第1页
办公楼钢筋工程施工方案_第2页
办公楼钢筋工程施工方案_第3页
办公楼钢筋工程施工方案_第4页
办公楼钢筋工程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办公楼钢筋工程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施工图纸2施工现场具体情况3某省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技术操作规程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一2002二、工程概况(一)本工程结构设计计算均依据现行的规范、规程和规定,以及建设单位提供的地质勘探报告。1.标注单位:图中所注尺寸均以毫米为单位,标高以米为单位;本工程±0.000等于原自然地面上返1,05米2.结构体系设计:(1)本工程结构体系:采用框架结构。(2)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二)设计规范、规程以及技术规定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标准(GB50068一20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3砼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5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7、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96(三)采用的图集1过梁选自,03G322-12地沟盖板选自,02J3313梁柱构造做法02G101-14基础06G101-604G101-35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1(四)主要建筑材料技术指标1.钢材:(1)HPB235钢φHRB335钢φ。(2)各种型钢、钢板用Q235B(C)碳素结构钢。(3)电焊条:φ级钢筋和Q235B(C)号钢采用E43型;Φ级钢筋采用E50型。(五)框架结构填充墙配筋:(1)砌体采用+-000以下采用烧结粘土砖NU15,水泥砂浆N10,一层NU10,混合砂浆10,二,三层NU10,混合砂浆M7.5。(2)填充墙砌体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要求砌筑,与砼墙、柱连接部位必须沿全高设置拉结筋2φ6@500,拉结筋锚入砼墙、柱内200,伸入填充墙内长度;框架不应小于墙长的1/5,且不应小于700mm,当填充墙高度超过4m时,应在墙高中部设置与砼墙、柱连接的通长水平圈梁,梁宽同墙宽、梁高为240,内配4φ12,箍筋φ6@200,砼采用C20级。当填充墙长度大于5m时,墙顶部与梁宜有拉接措施。墙体转角处,当墙体端部无竖向结构构件的均设构造柱,构造柱240×240,内配4φ12,φ6-15。1.现浇构件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1)受力钢筋砼保护层厚度,梁,30MM,板,20MM,柱,30MM,楼梯,现场预制楼板,25MM各部分主筋砼保护层厚度同时应满足不小于于10,梁和柱中钢筋保护层不小于152.钢筋接头与锚固:(1)设计要求;受拉钢筋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00MM,受压钢筋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00MM.(2)钢筋锚固的搭接长度详见《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国标(03G101-1)(2)HPB级光面钢筋端部做180度的弯钩,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5d;箍筋末端做135度的弯钩,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10d。(3)受力钢筋接头位置应互相错开,且应放在弯矩最小的部位;如梁板筋:抗正弯矩筋应在支座处接头,抗负弯矩筋应在跨中1/3范围内接头,每个接头区,如①采用搭接接头时,从任一接头中心至1.3倍搭接长度的区希内;②采用焊接接头时,从接头中心至长度为35d,且≥500的区希内,受力钢筋接头面积的允许百分率除图中注明者外均应满足规范要求。(4)WKL与柱子的节点作法按:《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3.地基基础:(1)详见各平面图说明:4.上部结构(1)楼板结构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板内下筋在支座搭接者伸入支座至梁的远边,板内上筋不能在支座搭接。(2)现浇板内埋设机电暗管时,管外径不得大于板厚的1/3,管子交叉处不受此限制。现浇板上的孔洞应预留,当孔洞尺寸不大于200时,将板筋由洞边绕过,不得截断,当孔洞尺寸大于200时,应按设计要求加设附加钢筋。(3)板跨度大于4m时,模板应按跨度的1/500起拱。(4)水管(φ100)如需穿梁,应预埋钢套管,并应尽量留在拉力与剪力较小处,孔周加筋如图所示。(5)污水管(φ400)如需穿梁,应预埋钢套管,标高及位置严格按一层结构平面图,孔周加筋如图所示。(6)砼梁、柱、剪力墙拉结筋必须钩住主筋和箍筋,当梁与柱边平时,梁筋应置于柱筋内。当主次梁高度相同时,次梁底钢筋应置于主梁主钢筋之上,当次梁底低于主梁底时,应按施工图设置附加吊筋或箍筋。吊筋设置方式如图所示,地梁吊筋按反梁构造。h上排加强筋下排加强筋550~7002Φ162Φ16750~9002Φ162×2Φ16;@80(二排)1000~12002Φ183×2Φ18;@80(三排)1300~15002Φ203×2Φ16;@80(三排)(7)梁跨度大于4m时,模板应按跨度的1/500起拱,悬臂构件均按跨度的5‰起拱,且起拱高度不小于20mm。(8)框架填充墙上的现浇过梁,圈梁与砼墙、柱连接处,均应按建筑图中的墙位置及相应图中的梁详图,在砼墙、柱内预留相应插筋,插筋伸出砼墙、柱外长度的35d。(9)竖向构件施工缝,在满足梁板钢筋锚固长度的同时,一般上部结构每层设在梁上皮外及梁下100处。顶层将施工缝设在梁下1000左右,在浇筑混凝土前,必须将混凝土表面清洗干净。(10)屋顶钢结构等各种钢结构和预埋件由专业厂家设计,需经设计认可方可施工。5.过梁:(1)过梁做法套用《钢筋混凝土过梁(03G322-1》,其中过梁截面编号相应取最大值,荷载级别相应取最大值(但不超过3)。(2)与砼墙、柱连接的过梁,其过梁面筋相应同过梁底筋,且锚入砼墙、柱内不小于35d,过梁箍筋间距大于@100者均加密至@100。6.其它:本工程未说明之处按现行设计、施工和验收规范执行。施工准备1、机械设备钢筋切断机、弯曲成型机、弯箍机、、电渣压力焊机及相应吊装设备,φ8以下线材采调直机调直。2、材料各种规格、各种级别的钢筋,必须有出厂合格证。质量证明,生厂家进厂(场)后须经检测中心物理性能检定,经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3、常用钢筋混凝土用钢筋的技术标准(1)钢筋的机械性能钢筋的机械性能品种牌号公称直径(mm)屈服点σskgf/mm2(Mpa)抗拉强度σbkgf/mm2(Mpa)伸长率σskgf/mm2(Mpa)冷弯d=弯心直径a=钢筋直径外形强度等级不小于光圆钢筋ⅠA3、AY38~2524(236)38(370)25180·d=a28~50180·d=2a变形钢筋Ⅱ20MnSi20MnNb68~2534(335)52(510)16180·d=3a28~50180·d=4aⅢ25MnSi38(370)58(570)1490·d=3aⅣ40Si2MnV45SiMnV45SiMnTi10~2555(540)85(835)1090·d=5a28~2590·d=6a注:1、内容引自《钢筋混凝土用钢筋》附录B[25MnSi变形钢筋化学成分和机械性能的规定。(2)钢的化学成分钢的化学成分见表钢的化学成分(熔煤炼分析)品种牌号化学成分(%)外形强度等级CSiMnVTiNbPS不大于光圆钢筋ⅠA3、AY30.14~0.220.12~0.300.35~0.650.0450.050变形钢筋Ⅱ20MnSi0.17~0.250.40~0.801.20~1.600.050.0520MnNb60.17~0.25≤0.171.00~1.500.050.050.05Ⅲ注125MnSi0.20~0.300.60~1.001.20~1.600.050.05Ⅳ40Si2MnV0.36~0.461.40~1.800.70~1.000.08~0.150.0450.04545SiMnV0.40~0.521.10~1.501.00~1.400.05~0.0845SiMnTi0.40~0.481.40~1.800.80~1.200.02~0.08注:1、见表注1有关内容。本25MnSi的化学成分引自《钢筋混凝土用钢筋》附录B,表B1[牌号及化学成分(熔炼分析)的规定]。2、氧气转炉钢的含碳量可以提高到0.33%,含锰量可以提高到1.70%。3、在保证钢筋性能合格情况下,成分下限不作为交货条件。4、20锰硅含量可以提高到1.70%。5、钢中铬、镍、铜的残余含量应各不大于0.30%,其总量不大于0.60%,用含铜矿石所炼生铁冶炼的钢,铜的残余含量可不大于0.40%,供方如能保证钢中铬、镍、铜等残余含量和氮含量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可不作分析。6、成品钢筋的化学成分允许与表的规定有下列的偏差。元素CSiMnVTiNbPS允许偏差%+0.20+0.05+0.100.02+0.02+0.005+0.005+0.0055、作业条件(1)各种设备在操作前检修完好,保证正常运转,并符合安全规范要求。(2)钢筋抽料。钢筋抽料人员要熟识图纸、会审记录及施工规范,按图纸要求的钢筋规格、形状、尺寸、数量合理的填写钢筋抽料表,计算出钢筋的用量,及时上报材料部门,便于提前采购送检。(3)进场钢筋按规格挂牌堆放。4、弯钩增加长度计算钢筋弯钩有半圆弯钩、直弯钩及斜弯钩三种形式(图),各种弯钩增加长度ιz按下式计算:a)半圆(180°)弯钩b)直(90°)弯钩c)斜(135°)弯钩半圆弯钩ιz=1.071D+0.571d+ιp(7-6)直弯钩ιz=0.285D-0.215d+ιp(7-7)斜弯钩ιz=0.678D+0.178d+ιp(7-8)式中D——圆弧弯曲直径,对Ⅰ级钢筋取2.5d;Ⅱ级钢筋取4d;Ⅲ级钢筋取5d;d——钢筋直径;ιp——弯钩的平直部分长度。采用Ⅰ级钢筋,按圆弧弯曲直径为2.5d,ιp=3d考虑,半圆弯钩增加长度应为6.25d;直弯钩ιp按5d,考虑增加长度应为5.5d;斜弯钩ιp按10d考虑,增加长度为12d。三种弯钩型式各种规格钢筋弯钩增加长度可参见表。表各种规格钢筋弯钩增加长度参考表钢筋直径d/mm半圆弯钩/mm半圆弯钩/mm(不带平直部分)直弯钩/mm斜弯钩/mm1个钩长2个钩长1个钩长2个钩长1个钩长2个钩长1个钩长2个钩长64075204035707515085010025504590951909601153060501101102201065125357055120120240127515040806514514529014901754590751701701701610020050100181152256012020125250651302214027570140251603158016028175350851903220040010521036225450115230注:1、半圆弯钩计算长度为6.25d;半圆弯钩不带平直部分为3.25d;直弯钩计算长度为5.5d;斜弯钩计算长度为12d;2、半圆弯钩取ιp=3d;直弯钩ιp=5d;斜弯钩ιp=10d;直弯钩在楼板中使用时,其长度取决于楼板厚度;3、本表为Ⅰ级钢筋,弯曲直径为2.5d,取尾数为5或0的弯钩增加长度;5、弯曲调整值计算钢筋弯曲时,内皮缩短,处皮延伸,只中心线尺寸不变,故下料长度即中心线尺寸。一般钢筋成形后量度尺寸都是沿直线量外皮尺寸;同时弯曲处又成圆弧,因此弯曲钢筋的量度尺寸大于下料尺寸,两者之间的差值称为“弯曲调整值”,即在下料时,下料长度应等于量度尺寸减去弯曲调整值。钢筋弯曲常用型式及调整值计算简图。(略)不同级别钢筋弯折90°和135°时的弯曲调整值参见表。对一次弯折钢筋和弯起钢筋的弯曲直径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的5倍,其弯折角度为30°、45°、60°的弯曲调整值参见表。表钢筋弯折90°和135°时的弯曲调整值弯折角度钢筋级别弯曲调整值计算式取值90°I级Δ=0.215D+1.215d1.75dII级2.08dIII级2.29d135°I级Δ=0.822d-0.178D0.38dII级0.11dIII级-0.07d注:1、弯曲直径:Ⅰ级钢筋D=2.5d;Ⅱ级钢筋D=4d;Ⅲ级钢筋D=5d;2、弯曲图见钢筋弯曲调整值计算简图。表钢筋一次弯折和弯起30°、45°、60°的弯曲调整值弯折角度一次弯折的弯曲调整值弯起钢筋的弯曲调整值计算式按D=5d计算式按D=5d30°Δ=0.006D+0.274d0.3dΔ=0.012D+0.28d0.34d45°Δ=0.022D+0.436d0.55dΔ=0.043D+0.457d0.67d60°Δ=0.054D+0.631d0.9dΔ=0.108D+0.685d1.23d注:弯曲图见图钢筋弯曲调整值计算简图。六操作工艺1、钢筋表面应洁净,粘着的油污、泥土、浮锈使用前必须清理干净,可结合冷拉工艺除锈。2、钢筋调直,采用调直机调直,调直后的钢筋局部有波浪形,其表面伤痕不应使钢筋截面减小5%。采用冷拉方法调直的钢筋的冷拉率:Ⅰ级钢筋冷拉率宜大于4%。Ⅱ、Ⅲ级钢筋冷拉率不宜大于1%。预制构件的吊环不得冷拉,只能用Ⅰ级热轧钢筋制作。3、钢筋切断应根据钢筋号、直径、长度和数量,长短搭配,先断长断后断短料,尽量减少和缩短钢筋短头,以节约钢材。4、钢筋弯钩或弯曲(1)钢筋弯钩。形式有三种,分别为半圆弯钩、直弯钩及斜弯钩。钢筋弯曲后,弯曲处内皮收缩、外皮延伸、轴线长度不变,弯曲处形成圆弧,弯起后尺寸大于下料尺寸,弯曲调整值见表7。钢筋弯曲调整表表7钢筋弯曲角度30°45°60°90°135°钢筋弯曲调整值0.35d0.5d0.85d2d2.5d注:d为钢筋直径。钢筋弯心直径为2.5d,平直部分为3d。钢筋弯钩增加长度的理论计算值:对半圆弯钩为6.25d,对直弯钩为3.5d,对斜弯钩为4.9d(见图8)Ⅱ、Ⅲ级钢筋末端需作90°或135°弯折时,应按规范规定增长弯芯直径。由于弯芯直径理论计算与实际不一致。实际配料计算时,对半圆弯钩增加长度参考表8。半圆弯钩增加长度参考表(用机械弯)表8钢筋直径(mm)<68~1012~1820~2832~36一个弯钩长度(mm)4d6d5.5d5d4.5d(2)弯起钩筋。中间部位弯折处的弯曲直径D,不少于钢筋直径的5倍。弯起钢筋弯起直径及斜长计算简图见图9,系数见表9。弯起钢筋斜长系数表表9弯起角度α=30°α=45°α=60°斜边长度s2h01.41h01.15h0底边长度l1.732h0h00.575h0增加长度sl0.268h00.41h00.575h0注:h0为弯起高度。(3)箍筋。柱中箍筋均为封筋,拉筋同时钩住主筋和箍筋,箍筋拉筋做成135度弯钩箍筋的末端为作弯钩,用Ⅰ级钢筋或冷拔低碳钢丝制作的箍筋,其弯钩的弯曲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弯钩平直部分d长度对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5倍,箍筋的调整值见表10。箍筋调整值,即为弯钩增加长度和弯曲调整值两项之差或和,根据箍筋量外包尺寸或内皮尺寸而定(图10)。(4)钢筋下料长度应根据构件尺寸、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弯曲高速值和弯钩增加长度等规定综合考虑。a、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b、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弯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c、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内周长+箍筋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5)钢筋焊接参照焊接工程内容有关规定。箍筋调整值表10箍筋长度方法箍筋直径(mm)4~56810~12量外包尺寸40506070量内皮尺寸80100120150~170四、质量标准保证项目:(1)钢筋的品种和质量,焊条、焊剂的牌号、性能以及接头中使用的钢板和型钢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检查方法:检查出厂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2)冷拉、冷拔钢筋的机械性能必须符合规范的规定。检查方法:检查出厂质量证明书、试验报告的冷拉记录。(3)钢筋的表面应保持清洁。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经除锈后仍有麻点的钢筋严禁按原规格使用。检查方法:观察检查。(4)钢筋的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锚固长度、接头位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检查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5)钢筋对焊和焊接头焊接制品的机械性能必须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的专门规定。检查方法:检查焊接试件试验报告。七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一)原料材质表面锈蚀1、现象(1)浮锈。钢筋表面附有较均匀的细粉末,呈黄色或淡红色。(2)除锈。锈迹粉末较粗,用手捻略有微粒感,颜色转红,有的呈红褐色。(3)老锈。锈斑明显,有麻坑,出现起层的片状分离现象,锈斑几乎遍及整根钢筋表面;颜色变暗,深褐色,严重的接近黑色。2、原因分析保管不良,受到雨、雪侵蚀;存放期过长;仓库环境潮湿,通风不良。3、预防措施钢筋原料应存放在仓库或料棚内,保持地面干燥;钢筋不得堆放在地面上,必须用混凝土墩、砖或垫木垫起,使离地面200mm以上;库存期限不得过长,原则上先进库的先使用。工地临时保管钢筋原料时,应选择地势较高、地面干燥的露天场地;根据天气情况,必要时加盖苫布;场地四周要有排水措施;堆放期尽量缩短。4、治理方法(1)浮锈。浮锈处于铁锈形成的初期,在混凝土中不影响钢筋与混凝土粘结,因此除了焊接操作时在焊点附近需擦干净之外,一般可不作处理。但是,有时为了防止锈迹污染,也可用麻袋布擦试。(2)陈锈。可采用钢丝刷或麻袋布擦等手工方法;具备条件的工地应尽可能采用机械方法。盘条细钢筋可通过冷拉或调直过程除锈;粗钢筋采用专用除锈机除锈,如自制圆盘钢丝刷除锈机(在电动机转动轴上安装两个圆盘钢丝刷刷锈)。(3)老锈。对于有起层锈片的钢筋,应先用小锤敲击,使锈片剥落干净,再用除锈机除锈;因麻坑、斑点以及锈皮去层会使钢筋截面损伤,所以使用前应鉴定是否降级使用或另作其他处置。﹙二﹚钢筋混料1、现象钢筋品种、强度等级混杂不清,直径大小不同的钢筋堆放在一起;虽然具备必要的合格证件(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但证件与实物不符;非同批原材料码放在一堆,难以分辨,影响使用。2、原因分析原材料仓库管理不当,制度不严;钢筋出厂所捆绑的标牌脱落;对直径大小相近的钢筋,用目测有时分不清;合格证件未随钢筋实物同时送交仓库。3、预防措施仓库应设专人验收入库钢筋;库内划分不同钢筋堆放区域,每堆钢筋应立标签或挂牌,表明其品种、强度等级、直径、合格证件编号及整批数量等;验收时要核对钢筋肋形,并根据钢筋外表的厂家标记(一般都应有厂名、钢筋品种和直径)与合格证件对照,确认无误;钢筋直径不易分清的,要用卡尺测量检查。4、治理方法发现混料情况后应立即检查并进行清理,重新分类堆放;如果翻垛工作量大,不易清理,应将该堆钢筋做出记号,以备发料时提醒注意;已发出去的混料钢筋应立即追查,并采取防止事故的措施。(三)原料曲折1、现象钢筋在运至仓库时发现有严重曲折形状。2、原因分析运输时装车不注意,碰撞成变形状态;运输车辆较短,条状钢筋弯折过度;用吊车卸车时,挂钩或堆放不慎,压垛过重或成垛太乱。3、预防措施采用车架较长的运输车或用挂车接长运料;对于较长的钢筋,尽可能采用吊架装卸车,避免用钢丝绳捆绑;装卸车时轻吊轻放。4、治理方法利用矫直工作台的相应工具将弯折处矫直;对于曲折处曲率半径较小的“硬弯”,矫直后应检查有无局部细裂纹;局部矫正不直或产生裂纹的,不得用作受力筋。(四)成型后弯曲处裂缝1、现象钢筋成型后弯曲处外侧产生横向裂缝。2、原因分析材料冷弯性能不良;在北方地区寒冷季节,成型场所温度过低。3、预防措施每批钢筋送交仓库时,都要认真核对合格证件,应特别注意冷弯栏所写弯曲角度和弯心直径是不是符合钢筋技术标准的规定;寒冷地区成型场所应采取保温或取暖措施,维持环境温度达到0℃以上。4、治理方法取样复查冷弯性能;取样分析化学成分,检查碳的含量是否超过规定值。检查裂缝是否由于原先已弯折或碰损而形成,如有这类痕迹,则属于局部外伤,可不必对原材料进行性能检验。(五)钢筋纵向裂缝1、现象带肋钢筋沿“纵肋”发现纵向裂缝,或“螺距”部分(即“内径”部分)有连续的纵向裂缝。2、原因分析轧制钢筋工艺缺陷所致。3、预防措施剪取实物送钢筋生产厂家,提请今后生产时注意加强检查,不合格的不得出厂;每批入库钢筋都要由专人观察抽查,发现有纵向裂缝现象,联系供料单位处置或退货,避免有这种缺陷的钢筋入库。4、治理方法作为直筋(不加弯曲加工的钢筋)用于不重要要构件,并且仅允许裂缝位于构件受力较小处;如裂缝较长(不可能使裂缝位于构件受力较小处),该钢筋应报废。(六)钢筋截面扁圆1、现象钢筋外形不同,略呈椭圆形。2原因分析轧制钢筋工艺缺陷所致。3、预防措施通过供料单位或直接提请钢厂注意,要求不再发出有类似缺陷的钢筋。4、治理方法用卡尺抽测钢筋直径多点,并与技术标准对照,如误差在规定范围内,则可用于工程。如椭圆度较大,直径误差超过规定范围,通过计算确定钢筋截面面积大小,对小于按原钢筋直径计算的截面面积,应予降低强度取值或按较小直径钢筋使用;如果据抽测结果计算所得钢筋截面面积大于按原钢筋直径计算的截面面积,虽然可用于工程,但因抽测点数不确定,故具体可用工程应由有关设计部门或技术质量管理部门认可;对于带肋钢筋,不易计算截面面积,应取样作拉伸试验,据试验所加总拉力按原钢筋应有的截面面积确定屈服点和抗拉强度。(七)试件强度不足或伸长率低1、现象在每批钢筋中任选两根钢筋切取两个试件作拉伸试验,试验取的屈服点、抗拉强度和伸长率3项指标中,有1项指标不合格。2、原因分析钢筋出厂时检查疏忽,以致整批材质不合格,或材质不均匀。3、预防措施收到供料单位送来的钢筋原材料后,应首先仔细查看出厂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发现可疑情况,如强度过高或波动较大等,应特别注意进场时的复检结果。4、治理方法另取双倍数量的试样再作拉伸试验,重新测定3项指标,如仍有1项试件的屈服点、抗拉强度和伸长率中任一项指标不合格,不论这项指标在上将试验中是否合格,该批钢筋都不予验收,应退货或由技术部门另作降质处理;如果重新测定的3项指标都合格,则可正常使用。(八)冷弯性能不良1、现象按规定作冷弯试验,即在每批钢筋中任选两根钢筋,切取两个试件作冷弯试验,其结果有一个试样不合格。2、原因分析钢筋含碳量过高,或其他化学成分含量不合适,引起塑性性能偏低;钢筋轧制有缺陷,如表面有裂缝、结疤或折叠。3、预防措施通过出厂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以及钢筋外观检查,一般无法预先发现钢筋冷弯性能优劣,因此,只有通过冷弯试验说明性能不合格时才能确定冷弯性能不良,在这种情况下,应通过供料单位告知钢筋生产厂引起注意。4、治理方法另取双倍数量的试件再做冷弯试验,如果试验结果合格,钢筋中正常使用;如果仍有一个试样的试验结果不合格,则该批钢筋不予验收,应退货。(九)取用钢筋实际直径1、现象钢筋实际直径(用卡尺测量多点)较进货单标明直径稍大,便按实际直径代换使用。2、原因分析钢筋生产工艺落后(通常是非正规厂家),材质不均匀;个别生产厂为了牟利,故意按正公差生产,以增加重量;利用旧式轧辊轧制,有的是英制直径(例如直径为6mm的钢筋按英制1/4in生产,相当于法定计量单位为6.35mm)。3、预防措施要求供料单位正确书写进货单,按货单上的钢筋直径作为检验依据。4、治理方法对于存在正公差值直径的钢筋,只能按相应公称直径取用。特别注意直径6.5mm和6mm的应按《低碳钢热轧圆盘条》(GB/T701-1997)规定,公称直径既有6mm的也有6.5mm的。但当前设计单位作施工图绝大部分取6mm,相反,施工单位进料却绝大部分取6.5mm,以致用料混乱的情况屡见,在工程中应根据实际直径作代换,以免造成质量事故或浪费;尤其是当实际直径大小混淆不清时(例如实际6.35mm,考虑公差后易被充当6.5mm),更应注意确认实物状况。(十)条料弯曲1、现象沿钢筋全长有一处或数处“慢弯”。2、原因分析每批条料或多或少几乎都有“慢弯”。3、预防措施减少轻条料弯曲程度。4、治理方法直径为14mm和14mm以下的钢筋用钢筋调直机调直;粗钢筋用人工调直:可用手工成型钢筋的工作案子,将弯折处放在卡盘上扳柱间,用平头横口扳子将钢筋弯曲处扳直,必要时用大锤配合打直;将钢筋进行冷拉以伸直。(十一)钢丝表面损伤1、现象冷拔低碳钢丝经钢筋调直机调直后,表面有压痕或划道等损伤。2、原因分析(1)调直机上下压辊间隙太小。(2)调直模安装不合适。3、预防措施(1)在一般情况下,钢丝穿过压辊之后,应使上下压辊间隙为2~3mm。(2)根据调直模的磨耗程度及钢筋性质,通过试验确定调直模合适的偏移量。4、治理方法取损伤较严重的区段为试件,进行拉伸试验和反复弯曲试验,如各项力学性能均符合技术标准要求,则钢丝仍按合格品使用;如不符合要求,则根据具体情况处理,一般仅允许用作架立钢筋或分布钢筋,而且在点焊网中应加强焊点质量检验。(十二)钢筋剪断尺寸不准1、现象剪断尺寸不准或被剪钢筋端头不平。2、原因分析(1)定尺卡板活动。(2)刀片间隙过大。3、预防措施(1)确定应剪断的尺寸后拧紧定尺卡板的紧固螺栓。(2)调整固定刀片与冲切刀片间的水平间隙,对冲切刀片作往复水平动作的剪断机,间隙以0.5~1mm为合适。4、治理方法根据钢筋所在部位和剪断误差情况,确定是否可用或返工。(十三)钢筋调直切断时被顶弯1、现象使用钢筋调直机切断钢筋,在切断过程中钢筋被顶弯。2、原因分析弹簧预压力过大,钢筋顶不动定尺板。3、预防措施调整弹簧预压力,并事先试验合适。4、治理方法切下被顶弯的钢筋,用手锤敲打平直后使用。(十四)钢筋连切1、现象使用钢筋调直机切断钢筋,在切断过程中钢筋被连切。2、原因分析弹簧预压力不足;传送压辊压力过大;钢筋下落料槽的阻力过大。3、预防措施针对以下几种原因作相应调整,并事先试验合适。4、治理方法发现连切应立即断电,停止调直机工作,检查原因并及时解决。(十五)箍筋不方正1、现象矩形箍筋成型后拐角不成90°,或两对角线长度不相等。2、原因分析矩形箍筋边长成型尺寸与图纸要求误差过大;没有严格控制弯曲角度;一次弯曲多个箍筋时没有逐根对齐。3、预防措施注意操作,使成型尺寸准确,当一次弯曲多个箍筋时,应在弯折处逐根对齐。4、治理方法当箍筋外形误差超过质量标准允许值时,对于Ⅰ级钢筋,可以重新将弯折处直开,再行弯曲调整(只可返工一次);对于其他品种钢筋,不得直开后再弯曲。(十六)成型尺寸不准1、现象已成型的钢筋长度和弯曲角度不符合图纸要求。2、原因分析下料不准确;画线方法不对或误差大;用手工弯曲时,扳距选择不当;角度控制没有采取保证措施。3、预防措施加强钢筋配料管理工作,根据本单位设备情况和传统操作经验,预先确定各种形状钢筋下料长度调整值,配料时事先考虑周到;为了画线简单和操作可靠,要根据实际成型条件(弯曲类型和相应的下料长度调整值、弯曲处的弯曲直径、扳距等),制定一套画线办法以及操作时搭扳子的位置规定备用。一般情况可采用以下画线方法:画弯曲钢筋分段尺寸时,将不同角度的下料长度调整值在弯曲操作方向相反一侧长度内扣除,画上分段尺寸线;形状对称的钢筋,画线要从钢筋的中心点开始,向两边分画。扳距大小应根据钢筋弯制角度和钢筋直径确定,并结合本单位经验取值。表11的数值可供参考(表中d的钢筋直径)。扳距参考值表11弯制角度45°90°135°180°扳距1.5~2d2.5~3d3~3.5d3.5~4d为了保证弯曲角度符合图纸要求,在设备和工具不能自行达到准确角度的情况下,可在成型案上画出角度准线或采取钉扒钉做标志的措施。对于形状比较复杂的钢筋,如要进行大批成型,最好先放出实样,并根据具体条件预先选择合适的操作参数(画线过程、扳距取值等)以作为示范。4、治理方法当所成型钢筋某部分误差超过质量标准的允许值时,应根据钢筋受力和构造特征分别处理。如果存在超偏差部分对结构性能没有不良影响,应尽量用在工程上(例如弯起钢筋弯起点位置略有偏差或弯曲角度稍有不准,可经过技术鉴定确定是否可用);对结构性能有重大影响,或钢筋无法安装的(例如钢筋长度或高度超出模板尺寸),则必须返工;返工时如需重新将弯折处直开,仅限于Ⅰ级钢筋返工一次,并应在弯折处仔细检查表面状况(如是否变形过大或出现裂纹等)(十七)已成型好的钢筋变形1、现象钢筋成型后外形准确,但在堆放或搬运过程中发现弯曲、歪斜、角度偏差。2、原因分析成型后往地面摔得过重,或因地面不平,或与别的物体或钢筋碰撞成伤;堆放过高或支垫不当被压弯;搬运频繁,装卸“野蛮”。3、预防措施搬运、堆放要轻抬轻放,放置地点应平整,支垫应合理;尽量按施工需要运去现场并按使用先后堆放,以避免不必要的翻动。4、治理方法将变形的钢筋抬放成型案上矫正;如变形过大,应检查弯折处是否有碰伤或局部出现裂纹,并根据具体情况处理。(十八)冷拉钢筋伸长率不合格1、现象取冷拉钢筋试件检验,所得伸长率指标小于技术标准所规定的数值。2、原因分析钢筋原材料含碳量过高,或表现在强度过高;控制冷拉率过大或控制应力过大。3、预防措施预先检验钢筋原材料材质,并根据材质具体情况,由试验结果确定合适的控制应力和冷拉率。4、治理方法伸长率指标小于技术标准规定值的冷拉钢筋属于不合格品,只能用作架立钢筋或分布钢筋。但是,冷拉钢筋作拉伸试验应按规范规定,第一次结果中伸长率如不合格,则另取双倍数量的试件重做试验(不但要做拉伸试验,也得做冷弯试验),如果屈服点、抗拉强度、伸长率、冷弯诸指标有一项不合格,才认为这批冷拉钢筋不合格。(十九)冷拉钢筋强度不足1、现象取冷拉钢筋试件检验,所得屈服点或抗拉强度小于技术标准所规定的数值。2、原因分析钢筋原材料强度性能不佳,控制冷拉率过小或控制应力过小。3、预防措施预先检验钢筋原材料强度情况,由试验结果确定合适的控制应力和冷拉率。4、冶理方法强度指标小于技术标准规定值的冷拉钢筋属于不合格品,必须降级使用或用于非受力部位。但是,作拉伸试验时,第一次结果中强度如不足,则另取双倍数量的试件重做试验。也可以调整控制冷拉率或控制应力值再次冷拉。(二十)冷拉率波动大1、现象采用控制冷拉率方法冷拉钢筋时,同批钢筋的控制冷拉偏差值大于1%以上。2、原因分析钢筋材质不匀或原材料混炉批。3、预防措施严格管理制度,避免混料情况发生,并加强检验手续。按规定测定同炉批钢筋冷拉率的试件应不少于4个,并取其测定结果平均值作为该炉批钢筋这际采用的冷拉率;测定冷拉率时,钢筋的冷拉应力要考虑冷拉效果有一定的可靠保证,按冷拉控制应力规定值提高30N/mm2取值。4、治理方法冷拉率波动大的钢筋不宜采用控制冷拉率的方法冷拉钢筋。(二十一)圆形螺旋筋直径不准1、现象圆形螺旋筋成型方法通常采用卷筒(手摇或电动)盘缠来实现,成型后直径不符合要求。2、原因分析圆形螺旋筋成型所得的直径尺寸与绑扎时拉开的螺距和钢筋原材料弹性性能有关,直径不准是由于没有很好考虑这两点因素。3、预防措施应根据钢筋原材料实际性能和构件所要求的螺距大小预先确定卷筒的直径。当盘缠在卷筒上的钢筋放松时,螺旋筋就会往外弹出一些,拉开螺距后又会使直径略微缩小,其间差值应由试验确定。4、治理方法超过质量标准允许偏差值时,可用直径合适的卷筒再行盘缠,直至调整合适。(二十二)箍筋弯钩形式不对1、现象箍筋末端未按规范规定不同的使用条件制成相应的弯钩形式。2、原因分析不熟悉箍筋使用条件;忽视规范规定的弯钩形式应用范围;配料任务多,各种弯钩形式取样混乱。3、预防措施熟悉半圆(180°)弯钩、直(90°)弯钩、斜(135°)弯钩的应用范围和相关规定,特别是对于斜弯钩,是用于有抗震要求和受扭的结构,在钢筋加工的配料过程要注意图纸上标注和说明。因为并不是抗震设防地区的所有构件中箍筋都取斜弯钩,而只有某结构部位才用斜弯钩;至于哪些结构所用构件属于受扭,配料人员也不掌握。如果图纸上表述不清或有疑问,应了解确切后再配料。4、治理方法对于已加工成型而发现弯钩形式不正确的箍筋(包括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不符合要求);应做以下处理:斜弯钩可代替半圆弯钩或直弯钩;半圆弯钩或直弯钩不能代替斜弯钩(斜弯钩误加工成半圆弯钩或直弯钩的应作为废品)。六、钢筋绑扎与安装现浇或预制混凝土结构工程钢筋骨架的绑扎与安装。(一)施工准备1、材料钢筋半成品的质量要符合设计图纸要求。钢筋绑扎用的铁丝,采用20~22号铁丝(镀锌铁丝)。水泥垫块:要有一定强度。2、工具:常用的铅丝钩、小扳手、撬杠、绑扎架、折尺或卷尺、白粉笔、专用运输机具等。3、作业条件(1)熟识图纸,核对半成品钢筋的级别、直径、尺寸和数量是否与料牌相符,如有错漏应纠正增补。(2)准备好铁丝以及常用绑扎工具和机具。(3)钢筋定位:划出钢筋安装位置线,如钢筋品种较多时,应在已安装好的模板上标明各种型号构件的钢筋规格、形状和数量。(4)绑扎形式复杂的结构部件时,应事先考虑支模和绑扎的先后次序,宜制定安装方案。(5)绑扎部位的位置上所有杂物应在安装前清理好。(二)操作工艺1、基础(1)钢筋网(筛底)的绑扎,四周两行钢筋交叉点应每点扎牢,中间部分每隔一根相互成梅花式扎牢,双向主筋的钢筋,必须将全部钢筋相互交点扎牢,注意相对邻绑扎点的铁线扣要成八字形绑扎(左右扣绑扎)。(2)基础底板采用双层钢筋网时,在上层钢筋网下面设置钢筋撑脚(凳子)或混凝土撑脚,以保证上、下层钢筋位置的正确和两层之间距离。(3)有180°弯钩的钢筋弯钩应向上,不要倒向一边;但双层钢筋网的上层钢筋弯钩应朝向下。(4)独立柱基础的钢筋网双向弯曲受力,如图纸没有规定绑扎方法时,其短向钢筋应放在长向钢筋的上边。(5)现浇柱与基础连接的其箍筋应比柱的的箍筋缩小一个柱筋的直径,以便连接。2、柱(1)竖向钢筋的弯钩应朝向柱心,角部钢筋的弯钩平面与模板面夹角,对矩形柱应为45°角,截面小的柱,用插入振动器时,弯钩和模板所成的角度不应小于15°。(2)箍筋的接头应交错排列垂直放置;箍筋转角与竖向钢筋交叉点均应扎牢(箍筋平直部分与竖向钢筋交叉点可每隔一根互成梅花式扎牢)。绑扎箍筋时,铁线扣要相互成八字形绑扎。(3)下层柱的竖向钢筋露出楼面部分,宜用工具或柱箍将其收进一个柱筋直径,以利上层柱的钢筋搭接,当上下层柱截面有变化时,其下层柱钢筋的露出部分,必须在绑扎梁钢筋之前,先行收分准确。3、墙(1)墙的钢筋风绑扎同基础。钢筋有180°弯钩时,弯钩应朝向混凝土内。(2)采用双层钢筋网时,在两层钢筋之间,应设置撑铁(钩)以固定钢筋的间距,见图11。(3)板的钢筋网绑扎与基础相同,但应注意板上部的负钢筋(面加筋)要防止被踩下;特别是雨篷、挑檐、阳台等悬臂板,要严格控制负筋位置。(4)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的钢筋在中层,主梁的钢筋在下,当有圈梁或垫梁时,主梁钢筋在上(见图12及图13)。(5)楼板钢筋的弯起点,如加工厂(场)在加工没有起弯时,设计图纸又无特殊注明的,可按以下规定弯起钢筋,板的边跨支座按跨度1/10L为弯起点。板的中跨及连续多跨可按支座中线1/6L为弯起点。(L—板的中-中跨度)。受拉钢筋绑扎接头的最小搭接长度表12钢筋种类混凝土强度等级备注C20C25>C301、当Ⅱ、Ⅲ级钢筋直径d>25mm,其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应按表中数值增加5d采用2、当螺纹钢筋直径d<25mm时,其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应按表中数值减少5d采用。3、当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受力钢筋易受扰动(如滑模施工)时,其搭接长度宜适当增加4、在任何情况下,纵向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00mm,受压钢筋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00mm5、轻骨料混凝土的钢筋绑扎搭接长度应按普通混凝土搭接长度增加5d(冷拔低碳钢丝增加50mm)6、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C20时,Ⅰ、Ⅱ级钢筋最小搭接长度应按表中C20的相应数值增加10d。Ⅲ级钢筋不宜采用7、有抗震要求的框架梁的纵向钢筋、其搭接长度应相应增加,对一级抗震等级相应增加10d;对二级抗震等级相应增加5d8、两根直径不同钢筋的搭接长度,以细钢筋的直径为准9、受压钢筋帮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为表中数值的0.7倍Ⅰ级钢筋35d30d25d月牙纹Ⅱ级钢筋45d40d35dⅢ级钢筋55d50d45d冷拔低碳钢丝300mm(6)框架梁节点处钢筋穿插十分稠密时,应注意梁顶面主筋间的净间距要留有30mm,以利灌注混凝土之需要。(7)钢筋的绑扎接头应符合下列规定:1)搭接长度的未端距钢筋弯折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2)受拉区域内,Ⅰ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未端应做弯钩,Ⅱ、Ⅲ级钢筋可不做弯钩;3)直径不大于12mm的受压Ⅰ级钢筋的未端以及轴心受压构件中任意直径的受力钢筋的未端,可不做弯钩,但搭接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5倍;4)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5)受拉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符合表6-8的规定,受力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取受拉钢筋绑扎接头搭接长度0.7倍。6)受拉焊接骨架和焊接网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符合表13的规定。受拉焊接骨架和焊接网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表13钢筋类型混凝土强度等级C25C25高于C25Ⅰ级钢筋30d25d20d月牙纹Ⅱ级钢筋40d35d30dⅢ级钢筋45d40d35d冷拔低碳钢丝350mm注:1、搭接长度除应符合本表规定外,在受拉区不得小于250mm,在受压区不得小于200mm;2、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C20时,Ⅰ级钢筋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40d,Ⅱ级钢筋搭接长度不得小于50d;3、当月牙纹钢筋直径d大于25mm时,其搭接长度应按表中数值增加5d;4、当螺纹钢筋直径d不大于25mm时,其搭接长度应按表中值减少5d;5、当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受力钢筋易受扰动时,其搭接长度宜适当增加。6、轻骨料混凝土的焊接骨架和焊接网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按普通混凝土搭接长度增加5d,对冷拔低碳钢丝增加50mm;7、当有抗震要求时,对一级抗震等级应增加10d,对二级抗震等级应增加5d。7)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不应小于受力钢筋直径并应符合表14。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mm)表14环境与条件构件名称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C25C25及C30高于C30室内正常环境板、墙、壳15梁和柱25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板、墙、壳352515梁和柱453525有垫层基础35无垫层70注:1、轻骨料混凝土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轻集料混凝土技术规程》的规定;2、处于室内正常环境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且施工质量有可靠保证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规定减少5mm,但预制构件中的预制构件,当表面另作水泥砂浆抹面层且有质量保护措施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室内正常环境中构件的数值采用;3、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钢筋端头的保护层厚度一般为10mm,预制的肋形板,其主肋的保护层厚度可按梁考虑;4、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梁柱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七、施工注意事项及防治措施(一)骨架外形尺寸不准1、现象在模板外绑扎的钢筋骨架,入模时放不进去,或划刮模板。2、原因分析钢筋骨架外形不准,这与各号钢筋加工外形是否准确有关,如成型工序能确保各部尺寸合格,就应从安装质量上找原因。影响安装质量有两点:多根钢筋端部未对齐;绑扎时某号钢筋偏离规定位置。3、预防措施绑扎时将多根钢筋端部对齐;防止钢筋绑扎偏斜或骨架扭曲。4、治理方法将导致骨架外形尺寸不准的个别钢筋松绑,重新整理安装绑扎。切忌用锤子敲击,以免骨架其他部位变形或松扣。(二)绑扎网片斜扭1、现象绑好的钢筋网片在搬移、运输或安装过程中发生歪斜、扭曲。2、原因分析搬运过程中用力过猛;堆放地面不平;有绑扣的钢筋交叉点太少;绑一面顺扣时方向变换太少。3、预防措施堆放地面要平整;搬运过程要轻抬轻放;增加有绑扣的钢筋交点;一般情况下靠近网片外围两行的钢筋交点都应绑扎牢,而中间部分至少隔一交点绑一扣(易松动的网片,如搬运频繁的情况,应增加绑扣点);在靠近外围两行的钢筋交点最好按十字花扣绑扎;在按一面顺扣绑扎的区段内,绑扣的方向应根据具体情况交错地变换;对于面积较大的网片,可适当地用一些直钢筋作斜向拉结加固。绑扣和斜拉情况见图14。将斜扭网片正直过来,并加强绑扎,紧固结扣,增加绑点或加斜拉筋。(三)平板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不准1、现象(1)浇筑混凝土前发现平板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没有达到规范要求。(2)预制板制成后,板底出现裂缝。凿开混凝土检查,发现保护层不准。2、原因分析(1)保护层砂浆垫块厚度不准,或垫块垫得太少。(2)当采用翻转模板生产预制平板时,如保护层处在混凝土浇捣位置上方(浇筑阳台板、挑檐板等悬臂板时,虽然是现浇的,不用翻转模板,也有这种情况),由于没有采取可靠措施,钢筋网片向下移位。3、预防措施(1)检查保护层砂浆垫块厚度是否准确,并根据平板面积大小适当垫够。(2)钢筋网片有可能随混凝土浇捣而沉落时,应采取措施防止保护层偏差,例如用铁丝将网片绑吊在模板楞上;采用翻转模板时,也可用钢筋承托网片(钢筋穿过侧模作为托件),再在翻转后抽除承托钢筋(如不是采用翻转模板,则在混凝土浇捣后抽除),如图15所示。4、治理方法浇筑混凝土前发现保护层不准,可以采取以上预防措施补救;如构件已成型而发现保护层不准(经凿开混凝土观察或用必要的仪器探测确认),则应根据平板受力状态和结构重要程度,结合保护层厚度实际偏差状况,对其采取加固措施,严重的则应报废。(四)骨架吊装变形1、现象钢筋骨架用吊车吊装入模时发生扭曲、弯折、歪斜等变形。2、原因分析骨架本身刚度不够;起吊后悠荡或碰撞;骨架钢筋交叉点绑扎欠牢。3、预防措施起吊操作力求平稳;钢筋骨架起吊挂钩点要预先根据骨架外形确定好;刚度较差的骨架可绑木杆加固,或利用“扁担”起吊(即通过吊架或横杆起吊,使起吊力垂直作用于骨架);骨架各钢筋交点都要绑扎牢固,必要时用电焊适当焊上几点。4、治理方法变形骨架应在模板内或附近修整平复,严重的应拆散、矫直后重新组装。(五)柱子外伸钢筋错位1、现象下柱外伸钢筋从柱顶甩出,由于位置偏离设计要求过大,与上柱钢筋接不上。2、原因分析(1)钢筋安装后虽后检查合格,但由于固定钢筋措施不可靠,发生变位。(2)浇筑混凝土时被振动器或其他操作机具碰歪撞斜,没有及时校正。3、预防措施(1)在外伸部分加一道临时箍筋,按图纸位置安设好,然后用样板、铁卡或木方卡好固定;浇筑混凝土前再复查一遍,如发生移位,则应矫正后再浇筑混凝土。(2)注意浇筑操作,尽量不碰撞钢筋;浇筑过程中由专人随时检查,及时校核改正。4、治理方法在靠紧搭接不可能时,仍应使上柱钢筋保持设计位置,并采取垫筋焊接联系;对错位严重的外伸钢筋(甚至超出上柱模板范围),应采取专门措施处理,例如加大柱截面、设置附加箍筋以联系上、下柱钢筋,具体方案视实际情况由有关技术部门确定。(六)框架梁插筋错位1、现象预制框架梁两端外伸插筋是准备与柱身侧向外伸插筋顶头焊接(一般采用坡口焊),由于梁插筋错位,与柱插筋对不上,无法进行焊接。2、原因分析插筋固定措施不可靠,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被碰撞,向上下或左右歪斜,偏离固定位置。3、预防措施外伸插筋通过样模用特制箍筋套上,再利用端部模板进行固定。端部模板一般做成上下两片,在钢筋位置上各留卡口,卡口深度约等于外伸插筋半径,每根钢筋都由上下卡口卡住,再加以固定。此外,浇筑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检查,如固定处松脱应及时补救。4、治理方法梁与柱插筋如不能对顶施加坡口焊,只好采取垫筋焊接联系,但这样做会使框架节点钢筋承受偏心力,对结构工作很不利。因此,垫筋焊接方案的选择必须通过设计部门核实同意。(七)同一连接区段内接头过多1、现象在绑扎或安装钢筋骨架时,发现同一连接区段内(对于绑扎接头,在任一接头中心至规定搭接长度ιι的1.3倍区段ι内,所存有的接头都认为是没有错开,即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内受力钢筋接头过多,有接头的钢筋截面面积占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超出规范规定的数值。2、原因分析(1)钢筋配料时疏忽大意,没有认真安排原材料下料长度的合理搭配。(2)忽略了某些杆件不允许采用绑扎接头的规定。(3)错误取用有接头的钢筋截面面积占总截面积的百分率数值。(4)分不清钢筋位于受拉区还是受压区。3、预防措施(1)配料时按下料单钢筋编号再划出几个分号,注明哪个分号与哪个分号搭配,对于同一组搭配而安装方法不同的(例如图16所示,同一组搭配而各分号是一顺一倒安装的),要加文字说明。(1)记住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杆件(如屋架下弦、拱拉杆等)中的受力钢筋接头均应焊接,不得采用绑扎。(3)弄清楚规范中规定的“同一连接区段”含义。(4)如果分不清钢筋所处部位是受拉区或受压区时,接头设置均应按受拉区的规定办理;如果在钢筋安装过程中安装人员与配料人员对受拉或受压区理解不同(表现在取料时,某分号有多有少),则应讨论解决或征询设计人员意见。4、治理方法在钢筋骨架未绑扎时,发现接头数量不符合规范要求,应立即通知配料人员重新考虑设置方案;如果已绑扎或安装完钢筋骨架才发现,则根据具体情况处理,一般情况下应拆除骨架或抽出有问题的钢筋返工,如果返工影响工时或工期太长,则可采用加焊帮条(个别情况下,经过研究,也可以采用绑扎帮条)的方法解决,或将绑扎搭接改为电弧焊搭接。(八)露筋1、现象混凝土结构构件拆模时发现其表面有钢筋露出。2、原因分析保护层砂浆垫块垫得太稀或脱落;由于钢筋成型尺寸不准确,或钢筋骨架绑扎不当,造成骨架外形尺寸偏大,局部抵触模板;振捣混凝土时,振动器撞击钢筋,使钢筋移位或引起绑扣松散。3、预防措施砂浆垫块垫得适量可靠;对于竖立钢筋,可采用埋有铁丝的垫块,绑在钢筋骨架外侧;同时,为使保护层厚度准确,需用铁丝将钢筋骨架拉向模板,挤牢垫块;图17所示竖立钢筋虽然用埋有铁丝的垫块垫着,垫块与钢筋绑在一起却不能防止它向内侧倾倒,因此需用铁丝将其拉向模板挤牢,以免解决露筋缺陷的同时,使得保护层厚度超出允许偏差。此外,钢筋骨架如果是在模外绑扎,要控制好它的总外形尺寸,不得超过允许偏差。4、治理方法范围不大的轻微露筋可用灰浆堵抹;露筋部位附近混凝土出现麻点的,应沿周围敲开或凿掉,直至看不到孔眼为止,然后用砂浆抹平。为保证修复灰浆或砂浆与混凝土接合可靠,原混凝土面要用水冲洗、用铁刷子刷净,使表面没有粉层、砂粒或残渣,并在表面保持湿润的情况下补修。重要受力部位的露筋应经过技术鉴定后,根据露筋严重程度采取措施补救,以封闭钢筋表面(采用树脂之类材料涂刷)防止其锈蚀为前提,影响构件受力性能的应对构件进行专门加固。(九)箍筋间距不一致1、现象按图纸上标注的箍筋间距绑扎梁的钢筋骨架,最后发现末一个间距与其他间距不一致,或实际所用箍筋数量与钢筋材料表上的数量不符。2、原因分析图纸上所注间距为近似值,按近似值绑扎,则间距或根数有出入。例如,图18上图是图纸上表示的箍筋间距,下图示按实际绑扎时钢筋骨架从左向右画线,最末一个间距只有50mm;钢筋材料表中写明箍数为30个,而实际上却需31个。3、预防措施根据构件配筋情况,预先算好箍筋实际分布间距,供绑扎钢筋骨架时作为依据。例如,对图18的钢筋骨架,如预先计算,则箍筋实际画线间距应为[6000-2×(25+50)]÷(30-1)=202mm。有时,也可以按图约要求的间距,从梁的中心点向两端画线。例如,对图18的梁,如果不经预先计算,而从梁的中心点向两端画,则如图19分布,两头箍筋间距为225mm,固然超过规范规定的允许误差值,但是,如果梁长为5980mm,则两头间距是215mm,也就可以了。事实上,这类预防措施是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制定的。例如,对于图19的情况,亦可将225mm放到梁中心部位附近,即从梁中心向两侧100mm处画一箍筋位置,接着按225mm再画一箍筋位置,其余的距都为200mm。这是因为梁跨中所受剪力比支座附近小得多,箍筋间距稍稍超过规范规定的允许误差值并不影响梁的受力条件。4、治理方法如箍筋已绑扎成钢筋骨架,则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加一个或两个箍筋。(十)绑扎搭接接头松脱1、现象在钢筋骨架搬运过程中或振捣混凝土时,发现绑扎搭接接头松脱。2、原因分析搭接处没有扎牢,或搬运时碰撞、压弯接头处。3、预防措施钢筋搭接处应用铁丝扎紧。扎结部位在搭接部分的中心和两端,共三处(图20);搬运钢筋骨架应轻抬轻放;尽量在模内或模板附近绑扎搭接接头,避免搬运有搭接接头的钢筋骨架。4、治理方法将松脱的接头再用铁丝绑紧。如条件允许,可用电弧焊焊上几点。(十一)柱箍筋接头位置同向1、现象柱箍筋接头(即弯钩交搭处)位置方向相同,重复交搭于一根或两根纵筋上(图21a)2、原因分析绑扎柱钢筋骨架时疏忽所致。3、预防措施安装操作时随时互相提醒,应按(图21b)将接头位置错开绑扎。4、治理方法相应解开几个箍筋,转过方向,重新绑扎,力求上下接关互相错开。(十二)梁箍筋弯钩与纵筋相碰1、现象在梁的支座处,箍筋弯钩与纵向钢筋抵触。2、原因分析梁箍筋弯钩应放在受压区,从受力角度看,这是合理的,而且从构造角度看也合理(在受压区,纵向钢筋根数少,则与箍筋弯钩相处,不显得拥挤)。但是,在特殊情况下,例如,在连续梁支座处(当前高层建筑中,框架结构形式设置的梁甚为常见),受压区在截面下部,要是箍筋弯钩位于下面,有可能被钢筋压“开”,在这种情况下,只好将箍筋弯钩放在受拉区(截面上部,即受力钢筋那一面),这样做法不合理,但为了加强钢筋骨架的牢固程度(避免箍筋接头被压开口),习惯上也只好这样对待。此外,实践中还会出现另一种矛盾:当前,高层建筑中,采用框架结构形式的工程几乎全部需要抗震设防,因此箍筋弯钩应采用135°钩,且平直部分长度又较其他种类的弯钩长,故箍筋弯钩与梁上部第二层纵向钢筋必然相抵触。3、预防措施绑扎钢筋前应先规划箍弯钩位置(放在梁的上部或下部),如果梁上部仅有一层纵向钢筋,箍筋弯钩与纵向钢筋便不抵触,为了避免箍筋接头被压开口,弯钩可放在梁上部(构件受拉区),但应特别绑牢,必要时用电弧焊点几处;对于有两层或多层纵向钢筋的,则应半弯钩放在梁下部。4、治理方法改箍筋弯钩放梁上部为放梁下部,但应切实绑牢,必要时用电弧焊点焊几处。(十三)梁箍筋被压弯1、现象梁的钢筋骨架绑成后,未经搬运,箍筋即被骨架本身重量压弯。2、原因分析梁的高度较大,但图纸上未设纵向构造钢筋和拉筋。3、预防措施当梁的截面高度超过700mm时,在梁的两侧面沿高度每隔300~400mm应设置一根直径不小于10mm的纵向构造钢筋;纵向构造钢筋用拉筋联系。拉筋直径一般与箍筋相同,每隔3~5个箍筋放置一个拉筋,见图22。拉筋一端弯成半圆钩,另一端做成略小于直角的直钩。绑扎时先把半圆弯钩挂上,再将另一端直钩钩住扎牢。4、治理方法将箍筋被压弯的钢筋骨架临时支上,补充纵向构造钢筋和拉筋。(十四)肋形楼盖穿筋困难1、现象如图23所示,由于施工条件限制,在1号、2号和3号钢筋绑完后,穿进4号钢筋比较困难。2、原因分析事先没有考虑施工条件,忽略了钢筋安装顺序。3、预防措施先将4号钢筋放进1号和2号钢筋弯起部分的下面,再取3号钢筋与1号、2号钢筋绑扎,然后绑4号钢筋。4、治理方法适当解松3号钢筋的一些绑扣,使1号、2号钢筋脱离3号钢筋,再穿4号钢筋。(十五)弯起钢筋方向错误1、现象在各种悬臂梁(如阳台挑梁)中,弯起钢筋的弯起方向放反(见图24),图中(a)为图纸要求,(b)为方向错误,由于梁沿全长是等截面的,因此安装反了,从外观上看不出来错;在悬伸梁中,弯起钢筋上部平直部分两端长度是不一致的,本应按图25(a)放,却错放成(b)图所示。(略)2、原因分析钢筋骨架入模疏忽;没有对安装人员进行认真交底;未按图纸核对。3、预防措施对这类容易引起错误的情况,应对操作人员专门交底,或在钢筋骨架上挂牌标示,提醒安装人员注意。4、治理方法这类错误有时发现不了,造成隐患;也可能在安装下一下钢筋骨架时发现错误,但已浇筑混凝土的构件必须逐根凿开检查,通过结构受力条件计算,确定构件是否报废,或作加固处理。(十六)双层网片移位1、现象配有双层钢筋(这里所谓双“层”是指在构件载面上部和下部都配有钢筋,并不是通常所说“单筋构件”在受拉区的两层配筋)网片的平板,一般常见上部网片向构件截面中部移位(向下沉落),但只有构件被碰损露筋时才能发现。2、原因分析网片固定方法不当;振捣碰撞;绑扎不牢;被施工人员踩踏。3、预防措施利用一些套箍或各种“马凳”之类支架将上、下网片予以相互联系,成为整体;在板面架设跳板,供施工人员行走(跳板可支于底模或其他物件上,不能直接铺在钢筋网片上)。4、治理方法当发现双层网片(实际上是指上层网片)移位情况时,构件已制成,故应通过计算确定构件是否报废或降级使用(即降低使用荷载)。(十七)钢筋遗漏1、现象在检查核对绑扎好的钢筋骨架时,发现某号钢筋遗漏。2、原因分析施工管理不当,没有深入熟悉图纸内容和研究各号钢筋安装顺序。3、预防措施绑扎钢筋骨架之前要基本上记住图纸内容,并按钢筋材料表核对配料单和料牌,检查钢筋规格是否齐全准确,形状、数量是否与图纸相符;在熟悉图纸的基础上,仔细研究各号钢筋绑扎安装顺序和步骤;整个钢筋骨架绑完后,应清理现场,检查有没有某号钢筋遗留。4、治理方法漏掉的钢筋要全部补上。对于构造简单的骨架,将所遗漏钢筋放进骨架,即可继续绑扎;对于构造比较复杂的骨架,则要拆除其内的部分钢筋才能补上。对于已浇筑混凝土的结构物或构件,如果发现某号钢筋遗漏,则要通过结构性能分析来确定处理方案。(十八)绑扎接点松扣1、现象搬移钢筋骨架时,绑扎接点松扣;浇筑混凝土时绑扣松脱。2、原因分析用于绑扎的铁丝太硬或粗细不适当;绑扣形式不正确。3、预防措施一般采用20~22号铁丝作为绑线。绑扎直径12mm以下钢筋宜用2号铁丝;绑所直径12~16mm钢筋宜用20号铁丝;绑扎梁、柱等直径较大的钢筋可用双根22号铁丝,也可利用废钢丝绳烧软后破开钢丝充当绑线。绑扎时要尽量选用不易松脱的绑扣形式,例如绑平板钢筋网时,除了用一面顺扣外,还应加一些十字花扣;钢筋转角处要采用兜扣并加缠;对竖立的钢筋网,除了十字花扣外,也要适当加缠。4、治理方法将接点松扣处重新绑牢。(十九)柱钢筋弯钩方向不对1、现象柱钢筋骨架绑成后,安装时发现弯钩超出模板范围。2、原因分析绑扎疏忽,将弯钩方向朝外。3、预防措施绑扎时使柱的纵向钢筋弯钩朝向柱心。4、治理方法将弯钩方向不对的钢筋拆掉,调准方向再绑。切忌不拆掉钢筋而硬将其拧转,这样不但会拧松绑扣,还可能导致整个骨架变形。(二十)薄板露钩1、现象浇筑混凝土后发现薄板表面有钢筋弯钩露出。2、原因分析因板薄,钢筋弯钩立起高度超过板厚,但一般规定(或图上画的)绑扎钢筋都是弯钩朝上,按习惯绑扎后造成露钩。3、预防措施检查弯钩立起高度是否超过板厚,如超过,则将弯钩放斜,甚至放倒。4、治理方法绑扎完立即发现钢筋弯钩会露出板面时,应松掉钢筋,并把弯钩转个方向;如果已浇筑混凝土,则抠去弯钩处的混凝土,用扳子或钳子将弯钩扭至板的厚度之内,再填补混凝土抹压平整。(二十一)基础钢筋倒钩1、现象绑扎基础底面钢筋网时,钢筋弯钩平放。2、原因分析操作疏忽,绑扎过程中没有将弯钩扶起。3、预防措施要认识到弯钩立起可以增强锚固能力,而基础厚度很大,弯钩立起并不会出现露钩现象。因此,绑扎时切记要使弯钩朝上。4、治理方法将弯钩已平放的钢筋松扣,扶起后重绑。(二十二)骨架歪斜1、现象钢筋骨架绑完后或堆放一段时间后产生歪斜现象。2、原因分析(1)绑扎不牢,或绑扣形式选择不当;接点间隔绑扣时,绑扎点太稀。(2)梁中纵向构造钢筋或拉筋太少;柱中纵向构造钢筋少,未按规范规定设置复合箍筋。(3)堆放骨架的地面不平;骨架受压或受意外力碰撞。3、预防措施(1)参见“绑扎网片斜扭”、“梁箍筋被压弯”、“绑扎接点松扣”相应部分内容。(2)按设计规范规定,柱(一般指偏心受压柱)的截面高度(即截面的长边长度)大于或等于600mm时,在侧面应设置直径为10~16mm的纵向构造钢筋,并相应地设置复合箍筋或拉筋;当柱子各边纵向钢筋多于3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但当柱子截面的短边长度不大于400mm且纵向钢筋不多于4根时,可不设置复合箍筋),以使大部分纵向钢筋能被箍筋套住,位于箍筋转角上。有时图纸上并未按以上规定设置纵向构造钢筋或复合箍筋,则在施工时要加上,以改善钢筋骨架的牢靠程度,防止歪斜。(3)加强钢筋骨轲的保护和管理工作。4、治理方法根据钢筋骨架歪斜状况和程度进行修复或加固。(二十三)钢筋网主、副筋位置放反1、现象构件施工时钢筋网主、副筋位置上下放反。例如图26的平板,按施工图要求应如图中(a)所示,而操作时却按图中(b)放钢筋网(其中对于简支板,1号钢筋为主筋,2号为副筋)。2、原因分析操作人员疏忽,使用时对主、副筋在上或在下,不加区别就放进模板。3、预防措施布置这类构件施工任务时,要向有关人员和直接操作者做专门交底。4、治理方法钢筋网主、副筋位置放反,如构件已浇筑混凝土,成型后才发现,必须通过设计单位复核其承载能力,再确定是否采取加固措施或减轻外加荷载。(二十四)钢筋网上、下钢筋混淆1、现象在肋形楼盖系统中,楼板的钢筋网所含两向钢筋以哪个方向的钢筋在上、哪个方向的钢筋在下,图纸未表示,以致出现含糊混淆、莫衷一是的情况。2、原因分析在高层建筑中,楼面和基础底板多以纵横交叉的肋梁形式出现,肋梁的布置随楼面各功能区的布置而改变,因此,各交叉梁构成的矩形板大小不一,沿整个楼面的某方向或为“短边”、或为“长边”是不确定的。对于四边支承板,配筋方案是依据板的边长关系确定的(即所谓“单向板”或“双向板”),按受力特征(考虑使截面有效高度较大),则由于板的长边与短边长度接近时(主要指双向板),受力状况就两个方向而言。基本上是对称的,板面钢筋网哪个方向钢筋应放在上面或放在下面,本来就没有“规矩”,兼之楼面很大,每个方向总是布置着许多边长不同的板,它们的配筋又是统一的(整个楼面一般只配置筋布置,所以设计人员一般不作说明,让施工人员自行处理,导致施工图上不明确而引起施工管理的人员无所适从。3、预防措施当前,施工作业管理日益完善,施工规划、现场技术、质量检查、工程监理、班组交底等各个环节都要牵涉到这个问题,因此,防止施工过程出现意见分歧,必须取得确定性做法的依据。但是,现有的许多工程施工图中对楼面配筋表示含糊,一般公在平面图上画出两向钢筋,而缺少立面截面图,分不清哪个方向钢筋应在上或在下,既然总是出自设计单位,故应要求设计部门出具一份明确的说明,以使施工管理人员认识一致。为避免有关部门为此事取得澄清意见而延误施工,应在图纸会审时或钢筋施工前提前向设计部门提出。对类似肋形楼盖结构的工程(例如对筏式基础,虽然与肋形楼盖受不同方向的力,但性质类似),应作类似预防措施的做法。4、治理方法钢筋网上、下钢筋难以区分位置,施工人员应加考虑并事先联系,为避免随意施工,可向设计人员索取书面说明,以供有关部门作为依据。(二十五)曲线形状不准1、现象绑扎好带有曲线形状的钢筋骨架,安装入模时发现外形不适合模板要求。2、原因分析(1)曲线筋成型不准确,或经过搬移后变形。(2)没有可靠措施使曲线形骨架外形符合图纸要求。3、预防措施(1)复核曲线的定点计算结果;对成型好的曲线筋切实检查其外形;搬移时注意轻抬轻放。(2)这类钢筋骨架外形往往是依靠箍筋尺寸和间距来控制的(如鱼腹式吊车梁的钢筋),因此,应按照图纸细部的要求绑扎,一丝不苟;在绑扎钢筋骨架的场地上预先放出实样,再遵循实样外形绑扎;当同类型曲线件任务较大时,可采取特制的模架或样板作为工具胎进行绑扎。4、治理方法曲线件形状不准的不能入模(经检查,模板尺寸是准确的),必须将骨架拆卸,校正不合格的曲线筋,再按图纸要求的外形重新绑扎。(二十六)四肢箍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