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赤壁赋》同步练习(解析)20222023学年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16.1《赤壁赋》同步练习(解析)20222023学年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16.1《赤壁赋》同步练习(解析)20222023学年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16.1《赤壁赋》同步练习(解析)20222023学年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16.1《赤壁赋》同步练习(解析)20222023学年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16.1《赤壁赋》同步练习(解析)20222023学年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6.1《赤壁赋》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赤壁赋》中的一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匏樽以相属属:同“嘱”,嘱咐。

B.而吾与子之所共食食:享用。

C.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槊:长矛。

D.而天地曾不能一瞬曾:竟,简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游于是乎始

B.何为其然也使之然也。

C.哀吾生之须臾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耳得之而为声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3.下面对《赤壁赋》主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表现了他力求排遣苦闷,顺应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B.“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暗示了时间不会停止流逝,超脱只能是暂时的,及时在大自然中行乐是忘怀人生苦闷的正途。

C.《赤壁赋》是散文和韵文的结合,它既有传统赋体诗的特质和情韵,同时又吸收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和对偶方面的束缚。

D.文中客的观点和感情可看做苏轼的日常感受和苦恼,而苏子所抒发的则是他超脱地俯察人与宇宙时的领悟,这一切是通过呜呜洞箫、主客设问引发的。

4.翻译下列句子。

(1)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鸣鸣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美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节选自苏轼《前赤壁赋》)

(乙)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节选自苏轼《后赤壁赋》)

5.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释义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举酒属客(劝人饮酒、劝请)羽化而登仙(飞升成仙)

B.倚歌而和之(和谐)山川相缪(“缭”,盘绕)

C.知不可乎骤得(急速,快)而卒莫消长也(终究)

D.相与枕藉乎舟中(共同,一起)洗盏更酌(更替)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归而谋诸妇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B.曾日月之几何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C.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挟飞仙以遨游

D.状如松江之鲈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7.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美人,指他所思慕的人,古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与《离骚》中的“灵修美人”寓意有相同之处。

B.“子”意义丰富,既指“公侯伯子男”中的第四等爵位,又是古代对成年男子或对时方的尊称。

C.荆州,在今湖北、湖南一带,与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豫州、梁州和雍州合称“九州”。

D.“谥”是谥号,是朝廷对帝王、贵族、大臣、平民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或褒或贬的称号,如诸葛亮谥为“忠武”,岳飞谥为“武穆”。

8.下列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文中的第二段重在抒情,第三段重在说理。先凭吊历史人物的兴亡,感到人生短促,变动不居,因而跌入现实的苦闷;而后阐发变与不变的哲理,申述人类和万物同样是永久地存在,表现了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B.甲文节选自《赤壁赋》,这是一篇游记散文,但绝不仅仅是为了记游,文章以文为赋,意象连贯,结构严谨。依托于景物描写,抒情说理,因景生情,借物喻理,使文章的诗情画意与议论理趣完美统一。

C.乙文前三段写泛游之前的活动,包括交待泛游时间、行程、同行者以及为泛游所作的准备。写初冬月夜之景与踏月之乐,有了良朋益友、佳肴美酒,再游赤壁顺理成章,不多的几行文字,让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

D.前后《赤壁赋》都写于被贬期间,虽用了主客问答的形式,但《前赤壁赋》重在记游、状景,字字秋色,宁静清幽;而《后赤壁赋》意在借景抒怀,阐发哲理,句句冬景,清冷深幽。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2)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阅读《赤壁赋》中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赋

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美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造。”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籍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酒属客属:劝人饮酒

B.白露横江白露:自茫茫的水汽

C.方其破荆州,下江陵下:攻占

D.不知东方之既白白:白色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塑”是“既”与“切”两个词的组合,“望”即“望日”。农历十五日,“既望”见过了望日,也就是农历十六日。

B.“斗牛”是古化星宿的名称,在中国古代天文学中,星空分为二十八星宿,在北方七宿中,有“斗宿”“牛宿”,文中“斗牛之间”谓天空。

C.“美人”是个多义间,“望美人分天一方”中的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员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D.“蜉蝣”是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文中用来比喻人生短促。

12.对第三段文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来写。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写作手法,一般说来,往往借客人的话从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B.“客人”因见月出东山的景象,并看到这里的地理形势,从而联想到曹操的诗句和业绩,生出积极人世的念头。

C.“客人”又联想到主客双方的现实处境,深感个人在天地间的渺小和生命的短暂,思想颇为消沉。

D.这段文字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苦闷心绪的流露,但从全文来看,苏轼并没有沉浸在这种苦闷之中。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化汉语。

(1)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清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14.主客问答,客人回答有三悲,请结合内容概括。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赋(节选)

苏轼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登泰山记

姚鼐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15.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子愀然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B.托遗响于悲风遗响:余音,指箫声。

C.越长城之限限:限制。

D.其远古刻尽漫失漫失:模糊或缺失。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而雪与人膝齐

B.挟飞仙以遨游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C.惟江上之清风泰山之阳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17.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月亮)像那样时圆时缺,却终究没有消失。

B.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是大自然恩赐的无穷无尽的宝藏。

C.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

D.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青黑色的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18.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夜游黄州赤壁,借“赤壁”之游抒发自己被贬谪后内心的苦闷和对人生的思考。

B.姚鼐记述与友人登泰山的经过,抓住典型细节描写泰山之景,给读者身临其境之感。

C.《赤壁赋》作为文赋,有清真雅正之妙;《登泰山记》作为游记,有整饬典雅之美。

D.苏轼和姚鼐将自我精神投射于自然山水之中,在“乐水”“乐山”中找寻精神慰藉。

1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B.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C.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D.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20.姚鼐登泰山后,他的老师刘大櫆在《朱子颖诗集序》中对此事做了评价:

乙未之春,姬传(姚鼐)以壮年自刑部高归田里,道过泰安,与子颖同上泰山,登日观,慨然想见隐君子之高风。

根据选文,概括姚鼐“隐君子之高风”的另两个具体表现。

(1)登山时间:除夕佳节寄情山水,脱俗超凡。

(2)登山路线:_________。

(3)登山所见:_________。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赤壁赋(节选)

苏轼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游兰溪

苏轼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余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宠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医。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再无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2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槊:长矛

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下:攻下

C.因往相田得疾因:于是,就

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通“缭”,缭绕。

2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又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皆一时异人也

D.凌万顷之茫然;蚓无爪牙之利

23.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

B.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

C.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

D.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

24.下列对用曹操的典故的用意,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赞颂曹操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

B.同情曹操不遇于时。

C.慨叹人生无常。

D.借曹操自比,表明自己被贬的心志。

2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赤壁赋》以“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作结,照应文章开头,极写游赏之乐,而至于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

B.《游兰溪》前面叙事,简洁风趣;之后写景,暮雨中杜鹃哀啼,触景生情,想到了自己的身世;末句“剧饮而归”,以酒浇愁。

C.《赤登赋》以主客问答的方式抒情言志,情、景、理水乳交雕。《游兰溪》写人状景抒情,情、理、文兼胜,相得益彰。

D.“谁道人生再无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体现了身处逆境,却仍能豁达自处的坦荡情怀。

26.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2)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

二、情景默写

2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结尾处主客的精神到达了本质的飞跃:“___________”——忘记了空间;“___________”——忘记了时间。

(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了月亮圆缺更替、周而复始的自然规律。

(3)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暂,个体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赤壁赋》

(1)在《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的感叹:“________,________。”

(2)成语“沧海一粟”由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演化而来。

(3)苏轼《赤壁赋》中,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

(4)《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和个体渺小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

(5)《赤壁赋》中,写箫声的作用和力量,蛟龙听了飞舞起来,寡妇独处孤舟中,听到箫声想到自己身世凄凉,不禁泣下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

(6)《赤壁赋》中描写月亮升起后,对游人依依眷恋,脉脉含情,实则是游人对明月喜爱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7)《赤壁赋》中概写苏轼与客人在江面上饮酒,引吭高歌,朗诵《诗经》中章节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苏轼在《赤壁赋》中认为:如果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________”;而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________”,所以不必羡慕江水和明月。

(9)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

(10)在《赤壁赋》中,苏轼饮酒甚酣扣舷而歌,借用“美人”来抒发情怀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

29.《赤壁赋》: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描绘出秋江的爽朗和澄净,这也正是游人悠然自得、怡然自乐的内心写照。

(2)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下,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经过月亮银辉的浸染,雾气、江水、夜空浑然一体的景象。

(5)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容小船像一片叶子任意漂荡在浩渺的江面上。

(6)写在江面上自由漂荡,似乎是在浩荡的宇宙间乘风飞行,飘飘忽忽升入仙境里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歌词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自己与客人的高雅的情调。

(8)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自己在遭受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着,坚持对朝廷政事的关切,并且不甘于沉沦的情怀。

(9)文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美人”之喻含蓄地表述自己被远贬天涯、志不得伸的幽思与苦闷之情。

(10)文中用比喻正面描写箫声悲凉幽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苏轼在《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婉转悠长、延绵不尽的乐声之美。

(12)苏轼《赤壁赋》中极尽对音乐的描写,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更将无形的音乐具化成有形的动态。

(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侧面写出洞箫声的魅力和吹奏效果。

(14)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

(15)文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遥想曹操临江斟酒、执矛吟诗的英雄豪情,渲染其曾经不可战胜的赫赫声势。

(16)写客人认为他与苏轼只不过在江边过着平凡的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写与友人在扁舟中举杯共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中用比喻的手法,感叹个体生命在天地间的短暂和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箫的客人由此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叹。

(20)写客人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中写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之后的悲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中针对客人“人生短暂,生命无常”的感叹,苏轼以江水、明月为喻,写出了富含哲理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是江水流逝却始终长流不息,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

(23)紧扣变与不变的辩证角度,指出我们若从“变”的角度观察,眨眼之间,万事万物都在变化,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从“不变”的角度观察,则万物都是永恒的,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句常被用来勉励人们修身自好,不慕身外之物。

(25)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无所顾忌地取用。

(26)“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文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容“清风”与“明月”等自然事物的丰富。

(27)在《赤壁赋》中,苏轼认为对清风明月的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

3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而不知其所止客喜而笑

C.哀吾生之须臾不知东方之既白

D.浩浩乎如冯虚御风知不可乎骤得

四、选择类

3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③东望武昌,山川相缪

④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A.①②是通假字,③④不是

B.①③是通假字,②④不是

C.①④是通假字,②③不是

D.①②③④均是通假字

试卷第12页,共13页

试卷第13页,共13页

参考解析:

1.A2.B3.B4.(1)月亮时圆时缺,但月亮自身终究没有增加或减损。

(2)巫医乐师工匠这些人,君子鄙视他们(不屑一提),现在士大夫的智慧(认识)竟然反而赶不上他们,这真是奇怪啊!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属:劝请,劝酒。句子翻译为:举起酒杯互相劝酒。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于:介词,被;/介词,从。

B.然:代词,这样;/代词,这样。

C.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D.而: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却。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言文内容和主旨能力。

B.“超脱只能是暂时的,及时在大自然中行乐是忘怀人生苦闷的正途”错,“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极写游赏之乐,而至于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

故选B。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能力。

(1)“盈虚”,时圆时缺;“卒”,最终;“消长”,增加或减损。

(2)“不齿”,不屑一提;“乃”,竟然;“及”,赶上。

参考译文:

我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延绵千里,旗子将天空全都蔽住,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想要携同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我问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时间流逝就像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终究没有增减。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同我们来说都是永恒的,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听到便成了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重新斟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大家互相枕着垫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

5.A6.D7.D8.D9.(1)何况我同你在江边捕鱼砍柴,以鱼虾为伴以麋鹿为友,驾着一只小船,举杯互相劝酒。

(2)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

B.“和”,同声相应,唱和;

C.“骤”,一下子、很轻易地;

D.“相”,互相;“更”,再。

故选A

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而”,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但是;

B.“曾”,曾经/副词,加强语气,常与“不”连用,译为“连…”或竟然;

C.“以,连词,表目的,来/连词,表修饰;

D.“之”前后两个都是结构助词,的。

故选D

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D.“谥号,是朝廷对帝王、贵族、大臣、平民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或褒或贬的称号”说法错误。谥号是对死去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后世给予或褒或贬或明的称号,始于西周。总的来说,古代历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人物在其去世之后朝廷会依据其生前所作所为,从而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用来高度概括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可见谥号是不针对平民的。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

D.“但《前赤壁赋》重在记游、状景”是错误的。《前赤壁赋》虽然是一篇游记散文,但绝不仅仅是为了记游,而是依托于景物描写,抒情说理,因景生情,借物喻理。

故选D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1)“渔樵”,捕鱼砍柴;“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状语后置;“侣、友”,以……为伴侣,以……为朋友;“属”,劝酒。(2)“是”,这;“望”,农历的每月十五;“步”,步行;“自”,从;“坂”,斜坡。

参考译文:

(甲)

于是,喝着酒,快乐极了,敲着船舷唱起来。歌词说:“桂木的棹啊,兰木的桨,拍打着清澈的江水啊,船儿迎来流动的波光。多么深沉啊,我的情怀,仰望着我思慕的人儿啊,她在那遥远的地方。”客人中有吹洞箫的,按着歌声吹箫应和。箫声呜呜呜,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余音悠扬,像一根轻柔的细丝线延绵不断。能使潜藏在深渊中的蛟龙起舞,孤舟上的寡妇啜泣。

我不禁感伤起来,整理了衣裳,端正地坐着,问客人说:“为什么会这样?”客人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吗?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川缭绕,郁郁苍苍,这不是曹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当他夺取荆州,攻下江陵,顺着长江东下的时候,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在江面上洒酒祭奠,横端着长矛朗诵诗篇,本来是一代的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里呢?何况我同你在江中和沙洲上捕鱼打柴,以渔虾为伴,与麋鹿为友,驾着一叶孤舟,在这里举杯互相劝酒。只是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哀叹我生命的短暂,而羡慕长江的流水无穷无尽。希望同仙风一同遨游,与明月一起长存。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经常得到的,因而只能把箫声的余音寄托给这悲凉的秋风中。

我说:“你们也知道那水和月亮吗?(江水)总是不停地流逝,但它们并没有流走;月亮总是那样有圆有缺,但它终究也没有增减。要是从它们变的一面来看,那么,天地间的一切事物,甚至不到一眨眼的工夫就发生了变化;要是从它们不变的一面来看,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存的,又何必羡慕它们呢!再说,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人,假如不是为我所有,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能得到。只有这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了才成其为声音,眼睛看到了才成其为颜色,占有它们,无人禁止,使用它们,无穷无尽,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能够同你们共享。”

(乙)

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

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莱。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

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

10.D11.B12.B13.(1)不一会儿,月亮从东面的山上升起来,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

(2)何况我和你在江边捕鱼砍柴,与鱼虾结伴,和麋鹿做朋友,驾着一只小船,举起用葫芦做成的酒器互相对饮。14.客之三悲:(1)由古(一世之雄)今(而今安在)历史对比生悲(英雄不存);(2)由人生短暂(寄蜉蝣、哀吾生)感触生悲(人生不永);(3)由理想(挟飞仙,抱明月)现实(不可骤得)矛盾生悲(脱世不得)。

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在句子中含义能力。

D.“不知东方之既白”意思是“不知道东方天空已经变白了”,所以“白”,形容词作动词,意思是“变白”。

故选D。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识记古代文化常识能力。

B.“文中‘斗牛之间’谓天空”错误,应该是“斗宿’和‘牛宿’之间”。

故选B。

1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B.“生出积极人世的念头”理解错误,没有“生出积极入世的念头”,应是感叹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

故选B。

1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

(1)“少焉”,不一会儿:“出”,升起来;“徘徊”,(明月)停留:“于”,介词,在:“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两个状语后置句。

(2)“渔樵”,名词作动词,捕鱼砍柴;“渔樵于江渚之上”,状语后置句;“侣”,名词意动用法,以……为伴侣、与……结伴:“友”,名词意动用法,以……为朋友、和……做朋友;“而”,连词,表并列关系;“属”,劝酒、敬酒。

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概括文本内容要点能力。

题目要求学生结合内容概括主客问答,客人回答有三悲。仔细阅读主客问答内容,也就是文本的第三段,根据其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概括出第一悲:由古今历史对比生出英雄不在之悲;

由“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概括出第二悲:由人生短暂感触人生不能用在之悲;

由“挟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概括出第三悲:理想现实矛盾生发出项超脱出世俗而不得之悲。

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荡着船儿,在赤壁下游玩。清风缓缓吹来,水面波浪不兴。举起酒杯,劝客人同饮,朗颂《月出》诗,吟唱“窈窕”一章。一会儿,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白濛濛的雾气笼罩江面,水光一片,与天相连。任凭水船儿自由漂流,浮动在那茫茫无边的江面上。江在旷远啊,船儿象凌空驾风而行,不知道将停留到什么地方;飘飘然,又象脱离尘世,无牵无挂,变成飞升仙果的神仙。

这时候,喝着酒儿,心里十分快乐,便敲着船舷唱起歌来。唱道:“桂木做的棹啊兰木做的桨,拍击着澄明的水波啊,在月光浮动的江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瞻望心中的美人啊,在天边遥远的地方。”客人中有会吹洞箫的,随着歌声吹箫伴奏,箫声呜咽,象含怨,象怀恋,象抽泣,象低诉。吹完后,余音悠长,象细长的丝缕延绵不断。这声音,能使深渊里潜藏的蛟龙起舞,使孤独小船上的寡妇悲泣。

我有些忧伤,理好衣襟端正地坐着,问那客人说:“为什么奏出这样悲凉的声音呢?”客人回答说:“‘月光明亮星星稀少,一只只乌鸦向南飞翔’,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句吗?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这儿山水环绕,草木茂盛苍翠,不就是曹操被周瑜打败的地方吗?当他占取荆州,攻下江陵,顺江东下的时候,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临江饮酒,横握着长矛吟诗,本是一时的豪杰,如今在哪里呢?何况我和你在江中的小洲上捕鱼打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驾着一只小船,举杯互相劝酒;寄托蜉蝣一般短暂生命在天地之间,渺小得象大海里的一粒小米。哀叹我们生命的短促,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愿与神仙相伴而遨游,同明月一道永世长存。知道这种愿望是不能突然实现的,只好把这种无可奈何的心情寄托于曲调之中,在悲凉的秋风中吹奏出来。”

我对客人说:“你也知道那水和月的道理吗?水象这样不断流去,但它实际上不曾流去;月亮时圆缺,但它终于没有消损和增长。原来,要是从那变化的方面去看它,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连一眨眼的时间都不曾保持过原状;从容不那不变的方面去看它,那么事物和我们本身都没有穷尽,我们又羡慕什么呢?再说那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如果不是我应有的东西,虽说是一丝一毫也不拿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与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它,听到的便是声音,眼睛看它,看到的便是色彩,得到它没有人禁止,享用它没有竭尽,这是大自然的无穷宝藏,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

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重新斟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

15.C16.C17.D18.C19.D20.登山路线:不循古人不走常路,不畏艰险。登山所见:雪霁观日景致奇绝,洒脱坦荡。

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C.限:界限。句意:跨过长城的界限。

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连词,和;介词,跟。

B.相当于“而”,表修饰;介词,在。

C.助词,的。

D.代词,……的地方;助词,表判断。

故选C。

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A.正确的理解是:(月亮)像那样时圆时缺,却终究没有增减的变化。

B.正确的理解是: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无穷无尽的宝藏。

C.正确的理解是: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

故选D。

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赤壁赋》有整饬典雅之美;《登泰山记》有清真雅正之妙。

故选C。

1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子的翻译是: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现在我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挡在路上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

“天门溪水”是一个名词称谓,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当道者”是“崖限”的后置定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

故选D。

20.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由“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可知,所走的登山路线与古人不同,不走寻常路,不畏艰险。

由“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可知,生动地表现了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写出登山所见雪霁观日景致的奇绝,和洒脱坦荡的胸襟。

参考译文:

(一)

我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延绵千里,旗子将天空全都蔽住,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想要携同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我问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时间流逝就像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终究没有增减。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同我们来说都是永恒的,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听到便成了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重新斟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大家互相枕着垫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

(二)

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处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古代春秋时期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最高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跨过长城的城墙,到达泰安。这月28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攀行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石级,那些台阶共有七千多级。泰山正南面有三条水道,其中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我起初顺着中谷进去。沿着小路走了不到一半,翻过中岭,再沿着西边的水道走,就到了泰山的巅顶。古时候登泰山,沿着东边的水道进入,道路中有座天门。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现在我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挡在路上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颖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峰。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的。太阳升上来了,红的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这是东海。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

日观亭西面有一座东岳大帝庙,又有一座碧霞元君庙。皇帝出外巡行时居住的处所就在碧霞元君庙的东面。这一天,还观看了路上的石刻,都是从唐朝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已经模糊或缺失了。那些偏僻不对着道路的石刻,都赶不上去看了。

山上石头多,泥土少。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有圆形的。杂树很少,多是松树,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是平的。冰天雪地,没有瀑布,没有飞鸟走兽的声音和踪迹。日观峰附近几里以内没有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一样平齐。

桐城姚鼐记述。

21.C22.D23.B24.C25.B26.(1)这是造物者(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大宝藏,你我尽可以一起享用。

(2)我用纸写字给他看,写不了几个,他就能够懂得我的意思。

2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C.句意:因为去那里查看田地,得了病。“因”,因为。解释错误。

故选C。

2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而”,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递进,并且。

B.“于”,介词,比。/介词,在。

C.“也”,助词,表句中停顿。/助词,表判断。

D.“之”,助词,表定语后置。

故选D。

2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游”是动词,“游览”,“清泉寺”是名词,是“游”的地方,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

“与之”“同”都是“游”的状语,构成状中结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

“有”的宾语是“洗笔泉”,“水”是下一句“极甘”的主语,所以“洗笔泉”和“水”之间要断开,排除C。

故选B。

2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典故的能力。

结合创作背景来看,此时苏轼被贬谪居于黄州,心情压抑,但又能或然释怀,希望朝廷能重新起用自己,这种思想和现实的矛盾反映在作品中,只能慨叹人生之无常。

故选C。

25.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B.“末句‘剧饮而归’,以酒浇愁”错误,结合前面所作词来看,“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意思是“谁说人老了就不可能再青春年少呢?门前的溪水都还能向西边流淌!在晚年的时光中不要只是去感慨时光易逝”,再现了遭受人生重大打击后不自悲、不气馁、不自暴自弃的进取精神,同时,也是劝勉人们不要一味地在那里感叹“黄鸡催晓”,而要奋发有为,所以末句“剧饮而归”,应是以欢快作结。

故选B。

2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中,“是”,这;“是……也”,判断句;“藏”,宝藏;“适”,享用。

(2)中,“以”,介词,用;“书”,写;“数”,几;“辄”,就;“了”,明了,懂得。

参考译文:

我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延绵千里,旗子将天空全都蔽住,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

我问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