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精品试卷PAGEPAGE1广东省惠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个题目有四个选项,只有一项是正确选项)1.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妇好为商王武丁王后)出土的7件铜铲,制作精致,形制特殊,柄部及器身饰有花纹,在商代铜铲中极为罕见。这反映商朝()A.重视农业生产 B.青铜农具广泛使用C.女性地位提高 D.礼乐文化高度发达[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葬中出土了7件铜铲,青铜在当时是珍贵的资源,青铜铸造的农具数量有限,但是妇好墓葬中出土了精美而且数量较多的铜铲,说明当时人们对农业生产工具的重视,进而反映当时对农业生产的重视,A项正确;仅凭妇好墓出土的铜铲无法说明当时青铜农具广泛使用,排除B项;出土铜铲无法体现女性社会地位提高,排除C项;铜铲是农业生产工具,无法体现礼乐文化的发达,排除D项。故选A项。2.《左传•襄公十四年(公元前559年)》记载:“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辅佐)之,勿使失性。有君而为之贰,使师保之,勿使过度。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以相辅佐也。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这反映出春秋时期()A.原始民主传统影响尚存 B.分封制度逐渐瓦解C.儒家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D.贵族政治开始确立[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辅佐)之,勿使失性……”可知,上天创造百姓并为他们立了国君,让国君治理他们,不让他们丧失天性。同时君主需要听取臣子的建议,这反映出原始时期的民主传统经历数千年仍然在政治生活中产生一定影响,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原始民主传统影响,未涉及分封制的逐渐解体,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儒家思想,排除C项;春秋时期,贵族政治逐渐瓦解,排除D项。故选A项。3.察举制度初行时,郡国实行不力,有的郡不荐一人。为此,汉武帝下诏严加督责,并制定了严厉的处罚办法:“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当免”。汉武帝此举()A.加强了君主专制 B.扩大了统治基础C.提高了行政效率 D.打击了豪强势力[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察举制度实行之初,郡国实行不力,汉武帝下诏制定严厉的处罚办法,让察举制可以选拔出有能之士,扩大了汉王朝的统治基础,为西汉的盛世局面形成创造了条件,B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地方执行不力,中央采取措施,排除A项;CD项材料中并无体现,排除。故选B项。4.唐宪宗年间,京畿富平人梁悦为父报仇而杀人,而后他到县衙投案自首。该案在审判中引起司法争议,为此唐宪宗专门下诏尚书省集议讨论,最后对梁悦加以宽免。这反映了唐代()A.三省六部的完善 B.法律体系的完备C.伦理纲常强化 D.司法处罚的宽松[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梁悦为父报仇而杀人,而后他投案自首,最后加以宽免,强调顺乎人情、合乎人伦,甚至不惜损害公平正义的法治特征,体现伦理纲常的强化,C项正确;题干虽有尚书省集议讨论,但其和三省六部制的发展没有关系,排除A项;题干中并未体现唐朝各种法律构成完备的法律体系,排除B项;题干中之所以对梁悦加以宽免,是因为其做法符合儒家伦理纲常的要求,并非整体司法处罚比较宽松,排除D项。故选C项。5.宋人笔下涌现出很多“好孩子”形象,如赵令赫“幼而秀颖,自异于群儿中。或戏之,则正色俨然,笑语不妄。记识敏悟,四岁受《孝经》,六岁通《论语》,七岁能为二韵诗。丧父,哀毁如成人”。“好孩子”形象确立的主要原因是()A.理学的兴起与发展 B.科举制的完善与成熟C.礼仪教育受到重视 D.崇文抑武政策的影响[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宋人笔下涌现很多好孩子形象,这些孩子勤奋刻苦,成熟端谨,根源于宋朝理学兴起,主张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强调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A项正确;科举制的发挥在那与成熟推动教育发展,但与“好孩子”形象没有因果关系,排除A项;礼仪教育之所以受到重视是因为礼仪中体现了理学的要求,所以礼仪教育受到重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重文抑武的政策使整个社会形成重文的风气,但其与“好孩子”形象没有因果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6.清初,政府确立了以单纯的人丁编审为核心的户籍管理制度。乾隆三十七年(1772),政府下令彻底废除人丁编审,“嗣后编审之例,著永行停止”。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土地政策的调整 B.赋役制度的变革C.基层治理的失控 D.商品经济的发展[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清初实行单纯人丁编审为核心的户籍管理制度。随着赋役实行固定丁银、摊丁入亩后,户籍的作用大为削弱,到乾隆三十七年,政府下令彻底废除人丁,朝廷谕令户籍永停编审。由此可知,导致材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赋役制度的变革,B项正确;清朝时土地政策没有变化,排除A项;赋税影响户籍管理,并非基层治理失控,排除C项;商品经济发展不是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7.维新变法裁撤闲差衙门后,大批丢了乌纱帽的庸官极端仇恨变法,他们或造谣惑众,或上书恫吓,使得京师谣言四起;令旗人自谋生计,引起不少旗人的强烈不满。一些对变法主张不满的大臣,更是对康有为和梁启超充满仇恨。据此可知,维新变法()A.加剧了政局动荡 B.蕴含了失败风险C.摧毁了封建制度 D.导致了社会分裂[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维新变法裁撤闲差衙门后,大批丢了乌纱帽的庸官极端仇恨变法,使京城谣言四起,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对康有为和梁启超充满仇恨,可以推出维新变法触犯了守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这是维新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加剧政局动荡,排除A项;维新变法并未摧毁封建制度和导致社会分裂,不符合史实,排除C、D项。故选B项。8.1920年,《新青年》刊登了《俄罗斯劳农政府通告的舆论》,在通告译文中有这样的话:“凡从前俄罗斯帝国政府时代,在中国满洲以及别处,用侵略的手段而取得的土地,一律放弃。在那块土地上的人民,愿意成那样的国,采取那样的政权,任由人民自由选择。”通告译文后面又附载了各界热烈反应的复文和新闻报道。这()A.激发了国人的爱国情怀 B.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传播C.宣传了民主与科学思想 D.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开展[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可知,1920年,《新青年》发表了《俄罗斯劳农政府通告的舆论》,通告中强调用侵略手段而取得的土地,一律放弃,给土地上人民自由选择,反映出苏俄对华的友好态度,加上通告译文后面又附载了各界热烈反应的复文和新闻报道,体现了对苏俄革命及马克思主义的认同,B项正确;爱国情怀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A项;材料没有宣传民主与科学思想,排除C项;国民革命开始于1924年,排除D项。故选B项。9.民国以后,中央政府规定中医经过考试才能开业。一些地方政府对中医考试的题目仿照西医科学的面目出现,如按摩科学、针灸科学、方剂学、诊断学、病理学、药理学等等。这一现象()A.有利于传统中医的专业化 B.推动了公共卫生体系建立C.体现出政府对中医的扶植 D.改变了人们对中医的态度[答案]A[解析]据材料“中央政府规定中医经过考试才能开业。一些地方政府对中医考试的题目仿照西医科学的面目出现,然后出现各种各样的学科”,可知中医在西医的影响下更加专业化和系统化,A项正确;仅通过中医科学的分类更加细致,无法体现公共卫生体系建立,排除B项;材料只有政府对中医开业有要求,并没有扶植,排除C项;材料只是讲述中医在西医影响下的变化,无法体现人们对中医的态度,排除D项。故选A项。10.下图是1951年发行的由张凡夫创作的《提高产量就是加强保卫祖国力量》宣传画,画中一位工人正在专注地进行生产竞赛。这反映了当时()A.爱国热情高涨 B.三大改造的进程C.一五计划的成就 D.科学技术的进步[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开展爱国主义生产竞赛”、“提高产量就是加强保卫祖国力量”,说明新中国当时正在积极开展建设,也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后正面临着威胁,我们需要保家卫国,A项正确;1953年中国开始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排除BC项;材料仅仅体现工人专注生产竞赛,无法体现科技进步,排除D项。故选A项。11.有学者认为,苏格拉底的伟大就在于:他没有触犯任何法律,也知道对他的审判是不合理的,但他仍然愿意去遵守法律,去服从通过合法程序所作出的判决。该学者意在说明()A.直接民主导致公共权力的滥用 B.程序公正蕴含正义价值的考量C.苏格拉底追求理性自由的精神 D.雅典公民遵守法律程序的意识[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学者认为,苏格拉底明知道对他的审判不合理,但他仍然愿意去遵守法律,服从合法程序做出的判决,说明雅典公民有遵守法律的意识,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直接民主导致权力滥用,排除A项;材料强调法律程序合法而结果不合理,并不是蕴含正义价值的考量,B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2.13世纪以前,欧洲各国的公文、条约和契约,都通行罗马帝国的国语——拉丁语。13世纪以后,英语出现在英国官方文件中,开始成为英国人广泛使用的语言。16世纪,法国国王签署敕令,规定法国的法律文件必须用法语撰写,法语成为法国的官方语言。这一变化()A.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B.加剧了罗马帝国的分裂C.推动了人文主义的兴起 D.传播了自由平等的思想[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可知,13世纪以前,欧洲各国都用罗马帝国语言,而13世纪后英语出现在英国官方文件中,成为英国人广泛使用的语言,16世纪,法语也成为官方语言,说明当时英国和法国的民族语言的地位上升,对语言的重视强化了民族认同感,进而促进民族国家的形成,A项正确;罗马帝国在395年已经分裂,排除B项;古希腊时期人文主义已经兴起,排除C项;启蒙运动传播了自由平等的思想,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3.薄伽丘的《十日谈》描写了1348年佛罗伦萨瘟疫期间的100个故事。其中一则故事讲到:一个信奉犹太教的犹太人,在好友劝说下到罗马考察,结果目睹了罗马教廷教会的肮脏腐败,他大为震惊。但回来后,他却马上改信了天主教,理由是无论教会中的人员怎样糟践他,却仍有大批忠实的信徒,不正好说明天主教的可贵吗?这一故事说明()A.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B.宗教伦理影响深刻C.疫病流行改变历史 D.宗教改革亟待进行[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可知,一个信奉犹太教的犹太人,到罗马考察后,虽然目睹了罗马教廷教会的肮脏腐败,但回来后,他却马上改信了天主教,充分说明天主教的伦理影响深远,B项正确;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作用和价值,反对神学,排除A项;材料未提到疫病流行,排除C项;材料涉及到了罗马教会的腐败,但是无法得出宗教改革的紧迫性,排除D项。故选B项。14.1832年,英国进行议会改革,将56个衰败选区废除,30个较小的选区减少一个席位,同时,在伦敦和其他新兴城市,新设了40多个新选区。最终,总人数超过1000万的郡选区选出了189名议员,而人口不足600万的城镇选区产生了364名议员。这反映了议会改革()A.削弱了贵族阶层的政治势力 B.彰显了民主化进程中的艰难C.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 D.维护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利益[答案]B[解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的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更多的席位,为此英国进行了议会改革,改革废除了衰败选区的席位,增加了新兴城市的席位,但最后总人数超过1000万的郡选区选出了189名议员,而人口不足600万的城镇选区产生了364名议员,说明议会改革后席位仍然存在不公平问题,彰显了民主化进程的艰难,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重新划分选区,不能体现削弱贵族阶层的政治势力,排除A项;1832年议会改革时,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排除C项;材料主要在强调1832年议会改革存在不合理之处,不能体现维护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利益,排除D项。故选B项。15.1928年8月,英、法、美等国签订了《非战公约》,宣布缔约国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但签字前,各国宣称拥有自己“决定情况是否需要诉诸战争以实行自卫”的权力。据此可知,《非战公约》()A.成为大国争夺霸权的工具 B.加剧国家之间的利益纷争C.维持了凡尔赛体系的稳定 D.对维护世界和平作用有限[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928年8月,英、法、美等国签订了《非战公约》,宣布缔约国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但签字前,各国宣称拥有自己‘决定情况是否需要诉诸战争以实行自卫’的权力。”可知,《非战公约》宣布缔约国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但是签约前又宣称拥有自己“决定情况是否需要诉诸战争以实行自卫”的权力,这就可以为发动战争寻找借口,这种做法会导致《非战公约》的约束力和实际作用大打折扣,对维护世界和平作用有限,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成为大国争夺霸权的工具,排除A项;加剧国家之间的利益纷争的是维也纳体系的欧洲均势,排除B项;《非战公约》并未得到真正实行,排除C项。故选D项。16.1942年,英国经济学家贝弗里奇受英国政府委托,制定了一个关于福利的“完全”报告。报告要求建立完整的社会保险制度,每人每周缴费,无论人们原来的收入如何,失业待遇、残疾待遇以及退休待遇都应该是一样的比率。该报告()A.体现了财富平均主义的原则 B.旨在缓解经济危机的冲击C.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D.意图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1942年,英国经济学家贝弗里奇受英国政府委托,制定了一个关于福利的‘完全’报告”可知,经济危机后,各国为了吸取大危机的惨痛教训,纷纷要求建立完整的社会保险制度,保险制度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C项正确;西方是资产阶级私有制,无法体现财富平均主义,排除A项;1929~1933年发生经济危机,排除B项;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增加国家的财政负担,排除D项。故选C项。二、材料题(本题共3道大题,共52分)17.《民法典》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一环,随着历史的演进不断更替嬗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历代封建统治者十分重视法典的编纂,这些法典虽涉及民事关系,如:户、婚、钱、债、赔偿等,但均以刑为主,诸法合体,民刑不分,本质上仍属刑法规范。中国古代的民法远没有刑法那样发达,民法中的平等、自由、权利等观念一直没有形成,没有成文的民法典。——摘编自房绍坤《中国民法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材料二清代民法直接来源于明代民法,继承了唐宋以来民事法律规范与民事诉讼中的若干制度,其内容散见于《大清律例》《户部则例》及其它法规。在地方法规《省例》《告示》中也含有民事法律规范的内容。清代民法中,雇工、佃户、手工业者、商人都具有较完整的民事权利,即使改变身份的贱民也作为主体参加民事活动,这是清朝以前所不曾有的。清代民法一方面沿袭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另一方面又注意维护封建的家族主义,作为族内法的家法族规,成为国法的重要补充。——摘编自张晋藩《清代民法综论》材料三改革开放后,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1986年我国颁布民法通则,1992年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为与世界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2020年5月2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没有形成“独立的民法典”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民法的特点及影响。(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起草并制定民法典的历程,谈谈你的认识。[答案](1)原因:自然经济的阻碍;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儒家思想重义轻利的思想观念;统治者重农抑商的政策;传统的礼仪制度约束;中国古代政府重视刑法的影响。(任意三点)(2)特点:继承并发展了之前的法律制度;来源范围广泛,具有分散性;民事权主体不断扩大;沿袭了传统的儒家伦理道德;受宗法观念的影响。(任意三点)影响: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维护传统伦理道德;完善了古代法律体系。(任意两点)(3)启示:民法的制定要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要继承传统法律的积极因素,结合实际有所创新;要学习和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依法治国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建设的有力保障。(任意两点)[解析][小问1详析]原因:根据材料“诸法合体,民刑不分,本质上仍属刑法规范。”可知,中国古代没有形成“独立的民法典”的原因在于中国古代政府重视刑法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没有形成“独立的民法典”还与自然经济的阻碍;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儒家思想重义轻利的思想观念;统治者重农抑商的政策;传统的礼仪制度约束等相关。[小问2详析]特点:根据材料“清代民法直接来源于明代民法,继承了唐宋以来民事法律规范与民事诉讼中的若干制度”可知,清代民法具有继承并发展了之前的法律制度的特点;根据材料“其内容散见于《大清律例》《户部则例》及其它法规。在地方法规《省例》《告示》中也含有民事法律规范的内容”可知,清代民法来源范围广泛,具有分散性的特点;根据材料“雇工、佃户、手工业者、商人都具有较完整的民事权利”可知民事权主体不断扩大;根据材料“清代民法一方面沿袭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可知清代民法沿袭了传统的儒家伦理道德;根据材料“注意维护封建的家族主义,作为族内法的家法族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代民法受宗法观念的影响。影响:根据材料“沿袭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可知,清代民法维护传统伦理道德;根据材料“成为国法的重要补充”可知,清代民法完善了古代法律体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代民法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小问3详析]认识:根据材料二“清代民法直接来源于明代民法,继承了唐宋以来民事法律规范与民事诉讼中的若干制度”可以得出启示:要继承传统法律的积极因素,结合实际有所创新;根据材料三“进入21世纪,为与世界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可以认识到民法的制定要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依法治国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建设的有力保障;要学习和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大致在公元前100年到公元200年,被统称为“丝绸之路”的跨亚欧交通线上的贸易变得十分繁忙。中国得到了葡萄、高粱、骆驼和驴,而罗马则获得了樱桃、杏、桃子、核桃。7—8世纪,唐朝统治集团对外来贸易、技术、文化,对外来动植物有着深厚的兴趣,加之在西部边疆的控制权和唐中期以前稳定的政局,唐朝政府大量进口外来动物、香料植物、观赏花卉等新奇的物种,棉花的引进种植,还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13—14世纪,蒙古人在建立统治权以后,穿越中来戈壁草原走廊的货物运输增多,胡萝卜和柠檬可能这时期被带入中国,粟也可能传入波斯。1500年前后,物种交流的全球化时代到来,由大西洋沿岸的欧洲人组成的海员们把几乎所有人类可居住的土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了物种交流网络。材料二欧亚大陆上还有两次物种交流值得我们特别关注,一是占城稻的传播,最先种植于越南的农作物品种,在一位宋代帝王深思熟虑的政策下,自1012年起开始在中国广泛种植。占城稻比中国种植的老品种更加耐旱,成熟所需的时间也更短。与此同时,阿拔斯哈里发王朝的稳定统治下,伊斯兰世界的陆路和海陆贸易网形成,糖、棉花得以从印度传入埃及和地中海地区。在没有熟练技术和毫无干劲的奴隶的照料下,糖和棉花也能茂盛生长,因此,他们的引入和传播可能加速了劫掠奴隶的进程。——摘编自[美]约翰·麦克尼尔《世界历史中的物种交流》(1)根据材料一,概括人类社会物种交流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占城稻在宋代推广的原因及其产生的积极影响(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物种交流的因素,并分析物种交流产生的影响。[答案](1)特点:发展具有阶段性;传播具有多向性;发展速度由缓慢到快速发展;全球化趋势迁移。(答出任意三点)(2)原因:物种的交流与传播;统治者的政策推动;占城稻品种优良。(任意两点)积极影响: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粮食产量;推动了农产品商品化;带来了人口增长等。(任意两点)(3)因素:交通条件如“丝绸之路”“新航路的开辟”;统治者的政策;疆域辽阔的游牧政权的建立;贸易往来等。(任意两点)影响: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促使世界人口激增;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推动了当地经济和贸易发展;伴随着早期的殖民掠夺,打断了非洲、美洲原有的发展进程。(任意三点)[解析][小问1详析]特点:根据材料信息,物种交流在不同时间都在进行,且具有阶段性,可以得出发展具有阶段性;从传播的路径上来看传播具有多向性;从传播的速度上看,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发展速度由缓慢到快速发展;根据材料“1500年前后,物种交流的全球化时代到来”可以得出全球化趋势迁移。小问2详析]原因:根据材料“一是占城稻的传播,最先种植于越南的农作物品种”可以得出物种的交流与传播;根据材料“在一位宋代帝王深思熟虑的政策下”可以得出统治者的政策推动;根据材料“城稻比中国种植的老品种更加耐旱,成熟所需的时间也更短。”可以得出占城稻品种优良。
积极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和逻辑关系进行推理,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答,可以得出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粮食产量;推动了农产品商品化;带来了人口增长等。[小问3详析]因素:本设问需要将影响因素概括出来,根据材料一和二,从交通、政策、社会环境等角度解答。交通条件如“丝绸之路”“新航路的开辟”;统治者的政策;疆域辽阔的游牧政权的建立;贸易往来等。
影响:影响包含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从积极角度来看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促使世界人口激增;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推动了当地经济和贸易发展。从消极角度来看伴随着早期的殖民掠夺,打断了非洲、美洲原有的发展进程。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根据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历史经验,可以就现代化问题提出如下一组命题:(1)一个国家经济愈落后,就不可能从传统政治体制向现代民主体制直接过渡,而需要通过若干中介阶段;(2)一个国家经济愈落后,首先解决的问题是国权问题(民族解放)而不是民权(个人解放)问题,是民族的生存权而不是个人的人权;(3)一个国家经济愈落后,就愈需要权力集中;(4)一个国家经济愈落后,工业化的启动就就愈需要强大的国家导向与政治推动;(5)一个国家经济愈落后,农村势力(上层地主阶级、下层农民阶级)在社会变革中就可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续篇》根据材料,围绕“中国现代化”自拟一个论题,并运用中国近现代的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答案]示例一论题:中国现代化需要依靠强大的国家导向与政治推动论述:中国现代化自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启动,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进行的,更需要依靠强大政权力量支持,且展过程比较艰难。19世纪60年代,内忧外患下的清政府,在以洋务派为首的中央和地方官员的推动下,开展了洋务运动,兴办军用工业和民用企业,引进西方的工厂制度,进行机器大生产,开启了晚清工业现代化的历程。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客观上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经济一穷二白,为改变落后农业国的现状,###以国家政权力量推行一系列政策,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发展国营经济、稳定物价、开展土地改革等措施恢复发展国民经济。1953年又根据国内经济、政治条件及国际形势的变化,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注意工业化。在总路线的指导下,开展了一五计划、三大改造,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推动现代化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现代化依靠政权的力量,不仅坚定了中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也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持续发展。总之,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工业落后的国家不仅在工业化启动时需要国家力量的推动,而且在深入发展时同样需要国家政治的推动,促进工业的发展。示例二论点:在中国现代化的启动和发展中,农村势力在社会变革中就可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论述: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后,###吸取革命失败的教训,逐渐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农民力量在###的领导和组织下,发挥了重要作用,壮大了中国革命的社会基础,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农村开展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有利于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在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期间,###在农村实行农业合作化运动,实现了农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大转变,继而逐步确立起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总之,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到重要作用。[解析]本题为观点论证类题目,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首先,围绕“中国现代化”,根据材料“一个国家经济愈落后,工业化的启动就就愈需要强大的国家导向与政治推动”可以提炼出论题“中国现代化需要依靠强大的国家导向与政治推动”;根据材料“一个国家经济愈落后,农村势力(上层地主阶级、下层农民阶级)在社会变革中就可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可以提炼出论题“在中国现代化的启动和发展中,农村势力在社会变革中就可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其次,围绕所提炼的论题,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详细论述,如:中国现代化需要依靠强大的国家导向与政治推动,中国现代化自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启动,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进行的,更需要依靠强大政权力量支持,且展过程比较艰难。19世纪60年代,内忧外患下的清政府,在以洋务派为首的中央和地方官员的推动下,开展了洋务运动,兴办军用工业和民用企业,引进西方的工厂制度,进行机器大生产,开启了晚清工业现代化的历程。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客观上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经济一穷二白,为改变落后农业国的现状,###以国家政权力量推行一系列政策,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发展国营经济、稳定物价、开展土地改革等措施恢复发展国民经济。1953年又根据国内经济、政治条件及国际形势的变化,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注意工业化。在总路线的指导下,开展了一五计划、三大改造,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推动现代化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现代化依靠政权的力量,不仅坚定了中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也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持续发展。或者,在中国现代化的启动和发展中,农村势力在社会变革中就可能发挥更大的作用,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后,###吸取革命失败的教训,逐渐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农民力量在###的领导和组织下,发挥了重要作用,壮大了中国革命的社会基础,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农村开展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有利于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在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期间,###在农村实行农业合作化运动,实现了农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大转变,继而逐步确立起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最后,总结升华,再次说明论题的正确性,如:总之,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工业落后的国家不仅在工业化启动时需要国家力量的推动,而且在深入发展时同样需要国家政治的推动,促进工业的发展。或者,总之,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到重要作用。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广东省惠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个题目有四个选项,只有一项是正确选项)1.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妇好为商王武丁王后)出土的7件铜铲,制作精致,形制特殊,柄部及器身饰有花纹,在商代铜铲中极为罕见。这反映商朝()A.重视农业生产 B.青铜农具广泛使用C.女性地位提高 D.礼乐文化高度发达[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葬中出土了7件铜铲,青铜在当时是珍贵的资源,青铜铸造的农具数量有限,但是妇好墓葬中出土了精美而且数量较多的铜铲,说明当时人们对农业生产工具的重视,进而反映当时对农业生产的重视,A项正确;仅凭妇好墓出土的铜铲无法说明当时青铜农具广泛使用,排除B项;出土铜铲无法体现女性社会地位提高,排除C项;铜铲是农业生产工具,无法体现礼乐文化的发达,排除D项。故选A项。2.《左传•襄公十四年(公元前559年)》记载:“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辅佐)之,勿使失性。有君而为之贰,使师保之,勿使过度。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以相辅佐也。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这反映出春秋时期()A.原始民主传统影响尚存 B.分封制度逐渐瓦解C.儒家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D.贵族政治开始确立[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辅佐)之,勿使失性……”可知,上天创造百姓并为他们立了国君,让国君治理他们,不让他们丧失天性。同时君主需要听取臣子的建议,这反映出原始时期的民主传统经历数千年仍然在政治生活中产生一定影响,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原始民主传统影响,未涉及分封制的逐渐解体,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儒家思想,排除C项;春秋时期,贵族政治逐渐瓦解,排除D项。故选A项。3.察举制度初行时,郡国实行不力,有的郡不荐一人。为此,汉武帝下诏严加督责,并制定了严厉的处罚办法:“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当免”。汉武帝此举()A.加强了君主专制 B.扩大了统治基础C.提高了行政效率 D.打击了豪强势力[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察举制度实行之初,郡国实行不力,汉武帝下诏制定严厉的处罚办法,让察举制可以选拔出有能之士,扩大了汉王朝的统治基础,为西汉的盛世局面形成创造了条件,B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地方执行不力,中央采取措施,排除A项;CD项材料中并无体现,排除。故选B项。4.唐宪宗年间,京畿富平人梁悦为父报仇而杀人,而后他到县衙投案自首。该案在审判中引起司法争议,为此唐宪宗专门下诏尚书省集议讨论,最后对梁悦加以宽免。这反映了唐代()A.三省六部的完善 B.法律体系的完备C.伦理纲常强化 D.司法处罚的宽松[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梁悦为父报仇而杀人,而后他投案自首,最后加以宽免,强调顺乎人情、合乎人伦,甚至不惜损害公平正义的法治特征,体现伦理纲常的强化,C项正确;题干虽有尚书省集议讨论,但其和三省六部制的发展没有关系,排除A项;题干中并未体现唐朝各种法律构成完备的法律体系,排除B项;题干中之所以对梁悦加以宽免,是因为其做法符合儒家伦理纲常的要求,并非整体司法处罚比较宽松,排除D项。故选C项。5.宋人笔下涌现出很多“好孩子”形象,如赵令赫“幼而秀颖,自异于群儿中。或戏之,则正色俨然,笑语不妄。记识敏悟,四岁受《孝经》,六岁通《论语》,七岁能为二韵诗。丧父,哀毁如成人”。“好孩子”形象确立的主要原因是()A.理学的兴起与发展 B.科举制的完善与成熟C.礼仪教育受到重视 D.崇文抑武政策的影响[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宋人笔下涌现很多好孩子形象,这些孩子勤奋刻苦,成熟端谨,根源于宋朝理学兴起,主张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强调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A项正确;科举制的发挥在那与成熟推动教育发展,但与“好孩子”形象没有因果关系,排除A项;礼仪教育之所以受到重视是因为礼仪中体现了理学的要求,所以礼仪教育受到重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重文抑武的政策使整个社会形成重文的风气,但其与“好孩子”形象没有因果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6.清初,政府确立了以单纯的人丁编审为核心的户籍管理制度。乾隆三十七年(1772),政府下令彻底废除人丁编审,“嗣后编审之例,著永行停止”。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土地政策的调整 B.赋役制度的变革C.基层治理的失控 D.商品经济的发展[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清初实行单纯人丁编审为核心的户籍管理制度。随着赋役实行固定丁银、摊丁入亩后,户籍的作用大为削弱,到乾隆三十七年,政府下令彻底废除人丁,朝廷谕令户籍永停编审。由此可知,导致材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赋役制度的变革,B项正确;清朝时土地政策没有变化,排除A项;赋税影响户籍管理,并非基层治理失控,排除C项;商品经济发展不是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7.维新变法裁撤闲差衙门后,大批丢了乌纱帽的庸官极端仇恨变法,他们或造谣惑众,或上书恫吓,使得京师谣言四起;令旗人自谋生计,引起不少旗人的强烈不满。一些对变法主张不满的大臣,更是对康有为和梁启超充满仇恨。据此可知,维新变法()A.加剧了政局动荡 B.蕴含了失败风险C.摧毁了封建制度 D.导致了社会分裂[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维新变法裁撤闲差衙门后,大批丢了乌纱帽的庸官极端仇恨变法,使京城谣言四起,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对康有为和梁启超充满仇恨,可以推出维新变法触犯了守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这是维新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加剧政局动荡,排除A项;维新变法并未摧毁封建制度和导致社会分裂,不符合史实,排除C、D项。故选B项。8.1920年,《新青年》刊登了《俄罗斯劳农政府通告的舆论》,在通告译文中有这样的话:“凡从前俄罗斯帝国政府时代,在中国满洲以及别处,用侵略的手段而取得的土地,一律放弃。在那块土地上的人民,愿意成那样的国,采取那样的政权,任由人民自由选择。”通告译文后面又附载了各界热烈反应的复文和新闻报道。这()A.激发了国人的爱国情怀 B.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传播C.宣传了民主与科学思想 D.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开展[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可知,1920年,《新青年》发表了《俄罗斯劳农政府通告的舆论》,通告中强调用侵略手段而取得的土地,一律放弃,给土地上人民自由选择,反映出苏俄对华的友好态度,加上通告译文后面又附载了各界热烈反应的复文和新闻报道,体现了对苏俄革命及马克思主义的认同,B项正确;爱国情怀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A项;材料没有宣传民主与科学思想,排除C项;国民革命开始于1924年,排除D项。故选B项。9.民国以后,中央政府规定中医经过考试才能开业。一些地方政府对中医考试的题目仿照西医科学的面目出现,如按摩科学、针灸科学、方剂学、诊断学、病理学、药理学等等。这一现象()A.有利于传统中医的专业化 B.推动了公共卫生体系建立C.体现出政府对中医的扶植 D.改变了人们对中医的态度[答案]A[解析]据材料“中央政府规定中医经过考试才能开业。一些地方政府对中医考试的题目仿照西医科学的面目出现,然后出现各种各样的学科”,可知中医在西医的影响下更加专业化和系统化,A项正确;仅通过中医科学的分类更加细致,无法体现公共卫生体系建立,排除B项;材料只有政府对中医开业有要求,并没有扶植,排除C项;材料只是讲述中医在西医影响下的变化,无法体现人们对中医的态度,排除D项。故选A项。10.下图是1951年发行的由张凡夫创作的《提高产量就是加强保卫祖国力量》宣传画,画中一位工人正在专注地进行生产竞赛。这反映了当时()A.爱国热情高涨 B.三大改造的进程C.一五计划的成就 D.科学技术的进步[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开展爱国主义生产竞赛”、“提高产量就是加强保卫祖国力量”,说明新中国当时正在积极开展建设,也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后正面临着威胁,我们需要保家卫国,A项正确;1953年中国开始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排除BC项;材料仅仅体现工人专注生产竞赛,无法体现科技进步,排除D项。故选A项。11.有学者认为,苏格拉底的伟大就在于:他没有触犯任何法律,也知道对他的审判是不合理的,但他仍然愿意去遵守法律,去服从通过合法程序所作出的判决。该学者意在说明()A.直接民主导致公共权力的滥用 B.程序公正蕴含正义价值的考量C.苏格拉底追求理性自由的精神 D.雅典公民遵守法律程序的意识[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学者认为,苏格拉底明知道对他的审判不合理,但他仍然愿意去遵守法律,服从合法程序做出的判决,说明雅典公民有遵守法律的意识,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直接民主导致权力滥用,排除A项;材料强调法律程序合法而结果不合理,并不是蕴含正义价值的考量,B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2.13世纪以前,欧洲各国的公文、条约和契约,都通行罗马帝国的国语——拉丁语。13世纪以后,英语出现在英国官方文件中,开始成为英国人广泛使用的语言。16世纪,法国国王签署敕令,规定法国的法律文件必须用法语撰写,法语成为法国的官方语言。这一变化()A.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B.加剧了罗马帝国的分裂C.推动了人文主义的兴起 D.传播了自由平等的思想[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可知,13世纪以前,欧洲各国都用罗马帝国语言,而13世纪后英语出现在英国官方文件中,成为英国人广泛使用的语言,16世纪,法语也成为官方语言,说明当时英国和法国的民族语言的地位上升,对语言的重视强化了民族认同感,进而促进民族国家的形成,A项正确;罗马帝国在395年已经分裂,排除B项;古希腊时期人文主义已经兴起,排除C项;启蒙运动传播了自由平等的思想,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3.薄伽丘的《十日谈》描写了1348年佛罗伦萨瘟疫期间的100个故事。其中一则故事讲到:一个信奉犹太教的犹太人,在好友劝说下到罗马考察,结果目睹了罗马教廷教会的肮脏腐败,他大为震惊。但回来后,他却马上改信了天主教,理由是无论教会中的人员怎样糟践他,却仍有大批忠实的信徒,不正好说明天主教的可贵吗?这一故事说明()A.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B.宗教伦理影响深刻C.疫病流行改变历史 D.宗教改革亟待进行[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可知,一个信奉犹太教的犹太人,到罗马考察后,虽然目睹了罗马教廷教会的肮脏腐败,但回来后,他却马上改信了天主教,充分说明天主教的伦理影响深远,B项正确;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作用和价值,反对神学,排除A项;材料未提到疫病流行,排除C项;材料涉及到了罗马教会的腐败,但是无法得出宗教改革的紧迫性,排除D项。故选B项。14.1832年,英国进行议会改革,将56个衰败选区废除,30个较小的选区减少一个席位,同时,在伦敦和其他新兴城市,新设了40多个新选区。最终,总人数超过1000万的郡选区选出了189名议员,而人口不足600万的城镇选区产生了364名议员。这反映了议会改革()A.削弱了贵族阶层的政治势力 B.彰显了民主化进程中的艰难C.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 D.维护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利益[答案]B[解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的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更多的席位,为此英国进行了议会改革,改革废除了衰败选区的席位,增加了新兴城市的席位,但最后总人数超过1000万的郡选区选出了189名议员,而人口不足600万的城镇选区产生了364名议员,说明议会改革后席位仍然存在不公平问题,彰显了民主化进程的艰难,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重新划分选区,不能体现削弱贵族阶层的政治势力,排除A项;1832年议会改革时,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排除C项;材料主要在强调1832年议会改革存在不合理之处,不能体现维护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利益,排除D项。故选B项。15.1928年8月,英、法、美等国签订了《非战公约》,宣布缔约国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但签字前,各国宣称拥有自己“决定情况是否需要诉诸战争以实行自卫”的权力。据此可知,《非战公约》()A.成为大国争夺霸权的工具 B.加剧国家之间的利益纷争C.维持了凡尔赛体系的稳定 D.对维护世界和平作用有限[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928年8月,英、法、美等国签订了《非战公约》,宣布缔约国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但签字前,各国宣称拥有自己‘决定情况是否需要诉诸战争以实行自卫’的权力。”可知,《非战公约》宣布缔约国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但是签约前又宣称拥有自己“决定情况是否需要诉诸战争以实行自卫”的权力,这就可以为发动战争寻找借口,这种做法会导致《非战公约》的约束力和实际作用大打折扣,对维护世界和平作用有限,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成为大国争夺霸权的工具,排除A项;加剧国家之间的利益纷争的是维也纳体系的欧洲均势,排除B项;《非战公约》并未得到真正实行,排除C项。故选D项。16.1942年,英国经济学家贝弗里奇受英国政府委托,制定了一个关于福利的“完全”报告。报告要求建立完整的社会保险制度,每人每周缴费,无论人们原来的收入如何,失业待遇、残疾待遇以及退休待遇都应该是一样的比率。该报告()A.体现了财富平均主义的原则 B.旨在缓解经济危机的冲击C.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D.意图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1942年,英国经济学家贝弗里奇受英国政府委托,制定了一个关于福利的‘完全’报告”可知,经济危机后,各国为了吸取大危机的惨痛教训,纷纷要求建立完整的社会保险制度,保险制度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C项正确;西方是资产阶级私有制,无法体现财富平均主义,排除A项;1929~1933年发生经济危机,排除B项;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增加国家的财政负担,排除D项。故选C项。二、材料题(本题共3道大题,共52分)17.《民法典》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一环,随着历史的演进不断更替嬗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历代封建统治者十分重视法典的编纂,这些法典虽涉及民事关系,如:户、婚、钱、债、赔偿等,但均以刑为主,诸法合体,民刑不分,本质上仍属刑法规范。中国古代的民法远没有刑法那样发达,民法中的平等、自由、权利等观念一直没有形成,没有成文的民法典。——摘编自房绍坤《中国民法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材料二清代民法直接来源于明代民法,继承了唐宋以来民事法律规范与民事诉讼中的若干制度,其内容散见于《大清律例》《户部则例》及其它法规。在地方法规《省例》《告示》中也含有民事法律规范的内容。清代民法中,雇工、佃户、手工业者、商人都具有较完整的民事权利,即使改变身份的贱民也作为主体参加民事活动,这是清朝以前所不曾有的。清代民法一方面沿袭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另一方面又注意维护封建的家族主义,作为族内法的家法族规,成为国法的重要补充。——摘编自张晋藩《清代民法综论》材料三改革开放后,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1986年我国颁布民法通则,1992年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为与世界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2020年5月2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没有形成“独立的民法典”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民法的特点及影响。(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起草并制定民法典的历程,谈谈你的认识。[答案](1)原因:自然经济的阻碍;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儒家思想重义轻利的思想观念;统治者重农抑商的政策;传统的礼仪制度约束;中国古代政府重视刑法的影响。(任意三点)(2)特点:继承并发展了之前的法律制度;来源范围广泛,具有分散性;民事权主体不断扩大;沿袭了传统的儒家伦理道德;受宗法观念的影响。(任意三点)影响: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维护传统伦理道德;完善了古代法律体系。(任意两点)(3)启示:民法的制定要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要继承传统法律的积极因素,结合实际有所创新;要学习和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依法治国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建设的有力保障。(任意两点)[解析][小问1详析]原因:根据材料“诸法合体,民刑不分,本质上仍属刑法规范。”可知,中国古代没有形成“独立的民法典”的原因在于中国古代政府重视刑法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没有形成“独立的民法典”还与自然经济的阻碍;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儒家思想重义轻利的思想观念;统治者重农抑商的政策;传统的礼仪制度约束等相关。[小问2详析]特点:根据材料“清代民法直接来源于明代民法,继承了唐宋以来民事法律规范与民事诉讼中的若干制度”可知,清代民法具有继承并发展了之前的法律制度的特点;根据材料“其内容散见于《大清律例》《户部则例》及其它法规。在地方法规《省例》《告示》中也含有民事法律规范的内容”可知,清代民法来源范围广泛,具有分散性的特点;根据材料“雇工、佃户、手工业者、商人都具有较完整的民事权利”可知民事权主体不断扩大;根据材料“清代民法一方面沿袭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可知清代民法沿袭了传统的儒家伦理道德;根据材料“注意维护封建的家族主义,作为族内法的家法族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代民法受宗法观念的影响。影响:根据材料“沿袭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可知,清代民法维护传统伦理道德;根据材料“成为国法的重要补充”可知,清代民法完善了古代法律体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代民法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小问3详析]认识:根据材料二“清代民法直接来源于明代民法,继承了唐宋以来民事法律规范与民事诉讼中的若干制度”可以得出启示:要继承传统法律的积极因素,结合实际有所创新;根据材料三“进入21世纪,为与世界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可以认识到民法的制定要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依法治国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建设的有力保障;要学习和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大致在公元前100年到公元200年,被统称为“丝绸之路”的跨亚欧交通线上的贸易变得十分繁忙。中国得到了葡萄、高粱、骆驼和驴,而罗马则获得了樱桃、杏、桃子、核桃。7—8世纪,唐朝统治集团对外来贸易、技术、文化,对外来动植物有着深厚的兴趣,加之在西部边疆的控制权和唐中期以前稳定的政局,唐朝政府大量进口外来动物、香料植物、观赏花卉等新奇的物种,棉花的引进种植,还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13—14世纪,蒙古人在建立统治权以后,穿越中来戈壁草原走廊的货物运输增多,胡萝卜和柠檬可能这时期被带入中国,粟也可能传入波斯。1500年前后,物种交流的全球化时代到来,由大西洋沿岸的欧洲人组成的海员们把几乎所有人类可居住的土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了物种交流网络。材料二欧亚大陆上还有两次物种交流值得我们特别关注,一是占城稻的传播,最先种植于越南的农作物品种,在一位宋代帝王深思熟虑的政策下,自1012年起开始在中国广泛种植。占城稻比中国种植的老品种更加耐旱,成熟所需的时间也更短。与此同时,阿拔斯哈里发王朝的稳定统治下,伊斯兰世界的陆路和海陆贸易网形成,糖、棉花得以从印度传入埃及和地中海地区。在没有熟练技术和毫无干劲的奴隶的照料下,糖和棉花也能茂盛生长,因此,他们的引入和传播可能加速了劫掠奴隶的进程。——摘编自[美]约翰·麦克尼尔《世界历史中的物种交流》(1)根据材料一,概括人类社会物种交流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占城稻在宋代推广的原因及其产生的积极影响(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物种交流的因素,并分析物种交流产生的影响。[答案](1)特点:发展具有阶段性;传播具有多向性;发展速度由缓慢到快速发展;全球化趋势迁移。(答出任意三点)(2)原因:物种的交流与传播;统治者的政策推动;占城稻品种优良。(任意两点)积极影响: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粮食产量;推动了农产品商品化;带来了人口增长等。(任意两点)(3)因素:交通条件如“丝绸之路”“新航路的开辟”;统治者的政策;疆域辽阔的游牧政权的建立;贸易往来等。(任意两点)影响: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促使世界人口激增;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推动了当地经济和贸易发展;伴随着早期的殖民掠夺,打断了非洲、美洲原有的发展进程。(任意三点)[解析][小问1详析]特点:根据材料信息,物种交流在不同时间都在进行,且具有阶段性,可以得出发展具有阶段性;从传播的路径上来看传播具有多向性;从传播的速度上看,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发展速度由缓慢到快速发展;根据材料“1500年前后,物种交流的全球化时代到来”可以得出全球化趋势迁移。小问2详析]原因:根据材料“一是占城稻的传播,最先种植于越南的农作物品种”可以得出物种的交流与传播;根据材料“在一位宋代帝王深思熟虑的政策下”可以得出统治者的政策推动;根据材料“城稻比中国种植的老品种更加耐旱,成熟所需的时间也更短。”可以得出占城稻品种优良。
积极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和逻辑关系进行推理,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答,可以得出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粮食产量;推动了农产品商品化;带来了人口增长等。[小问3详析]因素:本设问需要将影响因素概括出来,根据材料一和二,从交通、政策、社会环境等角度解答。交通条件如“丝绸之路”“新航路的开辟”;统治者的政策;疆域辽阔的游牧政权的建立;贸易往来等。
影响:影响包含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从积极角度来看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促使世界人口激增;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推动了当地经济和贸易发展。从消极角度来看伴随着早期的殖民掠夺,打断了非洲、美洲原有的发展进程。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根据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历史经验,可以就现代化问题提出如下一组命题:(1)一个国家经济愈落后,就不可能从传统政治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浅谈初中历史作业错题的归纳和利用方法
- 《广东省常规跨径公路钢桥安装标准化指南(2024版)》
- 《新闻学基础》题集
- 市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新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下Unit 3 My hometown单词表
- 《培养良好书写习惯》主题班会教案3篇
- 部编小学语文三下二单元(《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池子与河流》)大单元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
- 2024年营林及木竹采伐机械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强迫症简介以及案例分析
- 【湘教】期末模拟卷【九年级上下册】
- 内部项目跟投协议书(正)
- 一年级下册英语教学设计-Unit 4 food Lesson1- 人教新起点
- 5000头奶牛养殖场新建项目环境评估报告书
- 16飞机颠簸教学课件
- IATF16949-过程审核检查表-(含审核记录)-
- 建设美丽中国通用课件
- 花卉园艺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理论知识试卷
- 光伏项目概算计算表
- 植物检疫学复习题及答案(详细)
- 散文阅读精练(100篇优秀散文每篇均附能力训练)-现代文精练
- 《成本会计》考试复习题库(浓缩300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