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文精练1
湖畔
李萦枝
①曾经在一本画册中看到过一幅题为《湖畔》的摄影作品:大雪初霁.清冽的湖边,薄薄的
雪翅交叠成大片蓬松柔软的积雪。雪地上空无一人,只有一张铁条钉成的长椅,冷铁的黑色凸现
在积雪之上。整个画面是静态的、肃穆的,雪梦幻一般烘托着一种意味深长的空寂。
②这样一个简约的画面在瞬间抓住了我的心,并且打开了我与画面之间一条想象的通道。空
空的铁椅,它在湖畔经历了什么又等待着什么?
③濒临一湖静水,独对空蒙苍天,横卧一片野地,裸露在季节中的筋骨被风雨雷电、日月星
光穿过。铁椅只是固守,等待一个人,一个与之在冥冥之中有着某种联系和默契的人。在某一天
某一个时辰来临,它渴望承载起这个人生命的重量。
④透过积雪,我看见了铁椅上斑驳的锈迹。这是掩埋在时间后面疼痛的伤口和幸福的印记。
在这椅子上,也许曾经演绎过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一场撕心裂肺的生离死别,一次别去经年后
重逢的狂喜;或是黑暗中的沉思与独白,初春时节的朦胧与渴望,秋光里的寂寞与怀想,夕阳西
下时淡淡的感伤...
⑤曾经在椅子上坐过的人,有不同的年轮,从黑发少年到白发老人,分别来自人生的四个阶
段。他是椅子的过客,因为时光的河流要载往更远的前方,他在这里停留片刻,留下了灵魂的芬
芳.过客远去,铁椅就被落叶和霜雪覆盖。
⑥更多的时候,铁椅融进暮色,像一叶在怀想中沉湎的孤舟泊在时间的岸边。它以执著与时
间抗衡,等待一个摆渡的人。纵使时光老去,等待不老。椅子空空,惟其空着,才承纳了一种博
大和无限。有什么比守望不息的生命更加久远的呢?
⑦而生命与生命的交织演变出来的刀光剑影与金戈铁马的荣辱兴衰是一些变换的场景,深入
它记忆的最深处。在时间的嘀嗒声里追溯逝水的源头,遥想从前的天空与河流,如血夕阳与铁骨
苍鹰,一马平川上的猎猎战旗与浩浩大漠上的烽火硝烟,以及万丈英雄豪气与方寸之间的似水柔
情……如此,又是一部横卧在时间岸边的汗青史册。那些在册页上留下生命痕迹的过客随流云远
去,复有后来者,以此连绵不绝,又渺若尘沙。但生命不息,这一部史册在缄默中向未来的岁月
敞开,等待一个人携着风雨挥毫着墨。
⑧我不知道这幅摄影作品的作者是何许人,最初的创作意图又是什么。但这些都不重要,重
要的是我深入了画面中充满寓意的空间,读懂了人与时空、永恒与流逝之间的一种内在关联。
⑨现在,把这张铁椅搬至我心灵的湖畔,像它在画中以白雪为背景对生命展开阔大的等待一
样,我要让它远离红尘的喧嚣与浮躁,在我的内心日复一日地坚守,等待那种生命的极致。比如
灵魂与灵魂相遇时燃起的一把火,裹藏的心灵被狂飙痛快地揭开蔽障,踏遍千山万水阅尽人间沧
桑后的积淀,梦想的蒋蕾在绚烂的一刻极尽辉煌……也许,这样的生命极致一辈子都不会到来,
而等待却永远继续。惟有给拥挤的心灵一片渴望中的空白地带,生命的空间才不断地延伸和扩展。
⑩从《湖畔》中走出来,我已成为铁椅上的一个过客。积雪无痕,我心灵的湖畔却留下了一
行清晰的脚印.
(选自《散文》2002年第3期)
1.作者在第②段写道:“空空的铁椅,它在湖畔经历了什么又等待着什么?”
它“经历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在“等待着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第⑧段中说,读懂了“人与时空、永恒与流逝之间的一种内在关联”。请结合第⑦段
内容,简述你对这种“内在关联”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⑨段中作者用四个比喻句来形象地展示“生命的极致”,请分别说出它们的含义。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由一幅摄影作品而引起联想和想象,山实入虚、化理为象,从铁椅前的过客写到汗青史
册上的过客,并引发了对生命极致的孜孜追求。
B.作者笔下的铁椅是“泊在时间的岸边”、有着博大和无垠的胸怀的守望者。文章的主旨在于
通过这位“守望者”对人生和历史的审视来吟诵守望不息的生命精神。
C.“我已成为铁椅上的一个过客”这句话,表现了作者从眼前的思索中解脱出来。它既照应了
开头铁椅的等候,又与“铁椅搬至我心灵的湖畔”互为补充。
D.“透过积雪……幸福的印记。”作者这在这里用“斑驳的锈迹”形容铁椅的历尽沧桑和过去
发生在它身边的种种人事,以及由此产生的刻骨铭心的感受。
E.“它以执著与时间抗衡,等待一个摆渡的人”,是因为“时光的河流要载往更远的前方”,因
而不应永远“泊在时间的岸边”去怀想沉湎着过去。
【参考答案】
1,许多不同年龄的过客,曾在它的身边演绎一幕幕悲欢离合的生命故事.等待着这些生命的故事能够在身边不
息地上演,展现着生命的意义.【提示】主要是对第③④⑤段内容的概括.注意这些语句的含义:”等待一个人……
在某一天某一个时辰来临,它渴望承载起这个人生命的重量.”“纵使时光老去,等待不老。”“守望不息”.
2.历史上的人物,就其个体的微观角度来说,他们是转瞬即逝的,但又在历史中留声名;从历史宏观的角度来
说,他们是渺小的,但同时又古往今来、生生不息、叱咤风云。【提示】相关的语句在第⑦段:“那些在册页上
留下生命痕迹的过客随流云远去,复有后来者,以此连绵不绝,又渺若尘沙.但生命不息,这一部史册在缄默中
向未来的岁月敞开,……”
3,“生命的极致”所包含了:心灵的沟通引发了情感共鸣(或:思想在交流中产生了新的思想);内敛的情感因
热烈生活的触动而畅快淋漓地迸发;丰厚的经脸和阅历积淀为人生的睿智;最初的理想在终将实现之时展现出至
臻•完美的境界。【提示】要点:灵魂与灵魂相遇/燃起一把火;裹藏的心灵/被狂飙痛快地揭开蔽障;踏遍千山万
水阅尽人间沧桑/积淀;理想的蒋蕾/在绚烂的一刻极尽辉煌.
4.AD【提示】B项:“对人生和历史的审视”并不是为了吟诵铁椅“守望不息的生命精神”,而是为了引发
了后文对生命极致的追求;文章的主旨在于对生命极致的追求,本文从严格意义上说并不是咏物言志,而是因物
抒怀.C项:这句话的含义有二,其一是就摄影作品的欣赏而言,指的是欣赏过程的终了,其二是就时间而言,
我在思索中过去了一段时间而成为“过客”;"铁椅搬至我心灵的湖畔”说的是有关铁椅的思索使我的心灵受到
启发,并不与之构成“互为补充”的关系。E项:“不应永远'泊在时间的岸边'去怀想沉湎着过去”有误.根
据原文,椅子就是“在怀想中沉湎的孤舟”,它就“泊在时间的岸边”.
现代文精练2
不朽的失眠
张晓风
他落榜了!一千二百年前.榜纸那么大那么长,然而,就是没有他的名字。啊!竟单单容不
下他的名字“张继”那两个字。
考中的人,姓名一笔一划写在榜单上,天下皆知。奇怪的是,在他的感觉里,考不上,才更
是天下皆知,这件事,令他羞惭沮丧。
离开京城吧!议好了价,他踏上小舟.本来预期的情节不是这样的,本来也许有插花游街、
马蹄轻疾的风流,有衣锦还乡、袍笏加身的荣耀。然而,寒窗十年,虽有他的悬梁刺股,琼林宴
上,却并没有他的一角席次。
船行似风。
江枫如火,在岸上举着冷冷的燃焰,这天黄昏,船,来到了苏州.但,这美丽的古城,对张
继而言,也无非是另一个触动愁情的地方。
如果说白天有什么该做的事,对一个读书人而言,就是读书吧!夜晚呢?夜晚该唾觉以便养
足精神第二天再读。然而,今夜是一个忧伤的夜晚。今夜,在异乡,在江畔,在秋冷雁高的季节,
容许一个落魄的士子放肆他的忧伤。江水,可以无限度地收纳古往今来一切不顺遂之人的泪水。
这样的夜晚,残酷地坐着,亲自听自己的心正被什么东西啮食而一分一分消失的声音。并且
眼睁睁地看自己的生命如劲风中的残灯,所有的力气都花在抗拒,油快尽了,微火每一刹那都可
能熄灭。然而,可恨的是,终其一生,它都不曾华美灿烂过啊!
江水睡了,船睡了,船家唾了,岸上的人也睡了。惟有他,张继,唾不着。夜愈深,愈清醒,
清醒如败叶落余的枯树,似梁燕飞去的空巢。
起先,是睡眠排拒的他。(也罢,这半生,不是处处都遭排拒吗?)而后,是他在赌气,好,
无眠就无眠,长夜独醒,就干脆彻底来为自己验伤,有何不可?
月亮西斜了,一副意兴阑珊的样子。有乌啼,粗嘎嘶哑,是乌鸦。那月亮被它一声声叫得更
黯淡了。江岸上,想已霜结干草。夜空里,星子亦如清霜,一粒粒零落凄绝。
在须角在眉梢,他感觉,似乎也森然生凉,那阴阴不怀好意的凉气啊,正等待凝成早秋的霜
花,来贴缀他惨淡少年的容颜。
江上渔火二三,他们在干什么?在捕鱼吧?或者,虾?他们也会有撒空网的时候吗?世路艰
辛啊!即使潇洒的捕鱼的,也不免投身在风波里吧?然而,能辛苦工作,也是一种幸福吧!今夜,
月自光其光,霜自冷其冷,安心的人在安眠,工作的人去工作。只有我张继,是天不管地不收的
一个,是既没有权利去工作,也没福气去睡眠的一个...
钟声响了,这奇怪的深夜的寒山寺钟声。一般寺庙,都是暮鼓晨钟,寒山寺庙敲“夜半钟”,
用以惊世.钟声贴着水面传来,在别人,那声音只是睡梦中模糊的衬底音乐。在他,却一记一记
都撞击在心坎上,正中要害。钟声那么美丽,但钟声自己到底是痛还是不痛呢?既然失眠,他推
枕而起,摸黑写下“枫桥夜泊”四字。然后,就把其余二十八字照抄下来.我说“照抄”,是因
为那二十八个字在他心底已像白墙上的黑字一样分明凸显: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感谢上苍,如果没有落第的张继,诗的历更上便少了一首好诗,我们的某一种心情,就没有
人来为我们一语道破。
一千二百年过去了,那张长长的榜单上(就是张继挤不进去的那纸金榜)曾经出现过的状元
是谁?哈!管他是谁。真正被记得的名字是“落第者张继”。有人会记得那一届状元披红游街的
盛景吗?不!我们只记得秋夜的客船上那个失意的人,以及他那场不朽的失眠。
1、请从主孽绡典方面说说“船行似风”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最简洁的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
⑴作者说,“钟声贴着水面传来”,“在他,却一记一记都撞击在心坎上”。在作者看来,这钟
声对张继起着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倒数第二段画线句子中的“某一种心情”所指的是什么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最后一段说,当年的状元已被人遗忘,不朽的诗篇却使落榜者张继不朽。这一事实告诉
我们怎样一个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章的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篇文章中,作者将联想和想象发挥得淋漓尽致,由一首七绝演绎出的故事,人物形象鲜
明,感情跌宕起伏,意蕴丰富,可谓推陈出新。
B.文章前半部分写了张继的失意落魄,讽刺他消极悲观的•面,后面则写了张继因诗而不朽,
赞扬他能正视现实的精神。
C.文章的标题一语双关:失眠既指夜不能寐的忧愁,又指超脱人世进入一种新的境界。
D.捕鱼者“也有撒空网的时候”,“也不免投身在风波里,”含有深刻的人生哲理:生活不会
一帆风顺,困难挫折在所难免。
E.一般人解读“夜半钟声到客船”一句,都说不仅衬托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永
和清寥,将张继当时种种难以言传的心理感受都表达出来了。可是我们从这篇文章中却读到了另
一番意味。
【参考答案】
1、从结构上说,此句由写张继京城落榜转而写他枫桥夜泊,完成了行文上的自然过渡(承
上启下)。
2、⑴【答案】⑴警世和鞭策。⑵【答案】⑵遭遇挫折后的失落、沮丧心情。
3、【答案】暂时的挫折并不意味着事业的终结,真正的强者应乐观豁达地笑对现实,创造不
朽的人生。
4,【答案】B,Co
现代文精练3
黎明的眼睛(端木藤良)
三月清晨,把窗子推开,第一片阳光便飞到人们的全身。对着阳光带进来的新鲜空气,任谁
都要深吸一口,说:春天来了!
就这样,春天从窗口走近了我们。
但是,可不要忘记,不是从有房子那天起,我们就有了窗子!
我们的兄弟爱斯基摩人用冰块建筑的房子,像个白玉的钟罩一般,是没有什么窗子的。过去
的鄂伦春兄弟们住的“神仙柱”,因为没有屋顶,在屋里,到晚上可以看到头上的月亮和星光,
也就无须开窗子了。
最早的人类山顶洞人走下山来,不知住过多少代,才懂得造个窝儿的时候,他们也只会模仿
岩洞,把地挖个半截坑,上面再搭上顶棚。至于窗子,就谈不上了。
房喑上开窗子是后来的事,随着窗子的开凿和扩大,人类文明的曙光也随着扩大。
窗子,自从它出现的那天起,它就成为阳光的眼睛,空气的港口,成了自然和社会的纽带。
随着时间流逝,层楼的加多,窗子也越来越多。看到高层的建筑,就会惊叹窗子是房屋最鲜
明的象征。没有窗子的房子,几乎也就没法把它唤作房子了。
有谁未曾享受过开窗的喜悦呢?打开窗子,突然看到青山闯了进来,打开窗子,看到柳色的
清新,小燕的飞来...
窗子开了,用不着打招呼,新的空气就会猛扑进来。
当然,多少诗人赞美过窗子,多少歌手歌唱过窗子,多少情人的眼睛凝望过窗子……
窗子的变化,是值得人们考察一番的。小小的窗子,几乎可以说是文明的大眼睛。在今后的
日子里,窗子的变化会更加多种多样了。
窗子的玻璃会随着时钟,自动调和射进室内的光线,窗子会随着明暗变换颜色。窗框上装
有循环水,它可以为居室的主人带走很多他发觉不到的天敌,又可以送进来他需要而又不易得到
的芳香和养分...
有的窗子不需要开合,便能做到通风透光。它还可以把你不愿听到的声音关在外面,但是
悦耳的琴声,它是不会阻拦的……
打开窗子吧!现在开窗子就不光是为了迎进阳光、空气或者远眺青山的青、新柳的绿、燕
子飞来的掠影……而是迎来一个新的世纪!
1.本文描述的主体是“窗子”,但标题却是“黎明的眼睛”,根据文意,请说明:(6分)
(1)“窗子”在文中的含义是否一样?请具体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窗子”和“眼睛”有什么内在联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没有窗子的房子,几乎也就没法把它唤作房子了”,结合文意,概括出作者这样说
的理由。(6分)
答: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文章表明了作者对生活怎样的态度?据文作答(限10字以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这篇文章的赏析,错误的两项是(4分)()()
A.“随着窗子的开凿和扩大,人类文明的曙光也随着扩大”。从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上来看,
这句话是起着顺承递进作用的。
B.文中作者非常注重遣词造句,通过对词的选择,表明自己的思想感情。如“第一片阳光
便飞到人们的全身”“突然看到青山闯了进来”“新的空气就会猛扑进来”中的“飞”“闯”“扑”
等都表现了“打开窗子”的喜悦之情。
C.这篇文章通过叙述窗子的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样,表现了现代生活中的窗子的多变,
其主旨就是为了赞颂新生活。
D.这篇散文的抒情方式是间接抒情与直接抒情相结合。如“春天来了”“打开窗子吧”等是
直接抒情。
E.文中写“窗子”的发展变化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方法,这既为议论作了铺垫,又为描写作
了陪衬。
【参考答案】
1、(1)不一样。(1分)前面的几个“窗子”都是实指房子上的窗子,它是人与社会联系的
窗口,后一段中“窗子”是比喻,是指心灵的窗子,号召人们以改革开放的心态来迎接新世纪。
(1分)(意思对即可)
(2)①“窗子”和“眼睛”是人与房子最重要、最明显的部分,它们形相似。②功用相同,
都是联系自我与社会的纽带,它们神相似(共两点,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2、(1)自然和社会的纽带(或“窗能联系室内外,通风透光”)
(2)窗子是房屋最鲜明的象征(或“窗使房子更美观”)
(3)人类文明随着窗子的扩大而扩大(或“窗子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每对一点给2
分)
3、热爱生活,欢迎改革。(只要扣住热烈、积极、开放即可)
4、C(对主旨的概括不全面,除了赞颂新生活外,还有欢迎改革)E(无陪衬)
现代文精练4
诗人与酒(洛夫)
①岁末天亲,近日气温骤降,唯一的乐趣是点在床头拥被读唐诗。常念到白居易的《问刘十
九》:“绿蚁新酷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我忽然渴望身边出现两样东西:
雪与与酒。酒固伸手可得,而雪,却难得一见。
②小时候读这首诗,我只能懂得四分之三,最后一句的味道怎么念也念不出来,后来年事渐
长,才靠一壶壶的绍兴高梁慢慢给醺了出来。对于饮酒,我徒拥虚名,谈不上酒量,平时喜欢独
酌一两盏,最怕的是轰饮式的闹酒;每饮浅尝即止,微醺是我饮酒的最佳境界。一人独酌,可以
深思漫想,这是哲学式的饮酒;两人对酌,可以灯下清谈,这是散文式的饮酒。但超过三人以上
的群酌,不免会形成闹酒,乃至酗酒,这样就演变为戏剧性的饮酒,热闹是够热闹,总觉得缺乏
那么一点情趣。
③有人说,好饮两杯的人,都不是俗客,故善饮者多为诗人与豪侠之士.张潮在《幽梦影》
一文中说:“胸中小不平,可以酒消之;世间大不平,非剑不能消也J这话说得多么豪气干云!
可是这并不能证明,雅俗与否,跟酒有绝对的关系。如说饮者大多为世间打抱不平者,替天行道,
一剑在手风雷动,群魔翘胭皆伏首。而诗人多为文弱书生,而感触又深,胸中的块垒只好靠酒去
浇了。
④酒可以渲染气氛,调剂情绪,有助于谈兴,故浪漫倜傥的诗人无不喜欢这个调调儿。酒可
以刺激神经,产生灵感,唤起联想。二十来岁即位列“初唐四杰”之冠的王勃,据说在他写《滕
王阁》七言古诗和《滕王阁序》时,先磨墨数升,继而酣饮,然后拉起被子覆面而唾,醒来后抓
起笔一挥而就,一字不易。李白当年奉诏为玄宗写清平调时,也是在烂醉之下用水泼醒后完成的.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他的《将进酒》字
字都含酒香。如果把他所有写酒的诗拿去压榨,也许可以榨出半壶高梁酒来。
⑤据《世说新语》所载:一天刘伶酒瘾发作,向太太索酒。太太一气之下,将所有的酒倒掉,
并且把酒具全部砸毁,然后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劝他说:“你饮酒太过,非摄生之道,必须戒掉。
“刘伶说:“好吧,不过要我自己戒是戒不掉的,只有祝告神灵后再戒J他太太信以为真,便遵
嘱为他准备了酒肉。于是刘伶跪下发誓说:“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醒,妇人
之言,慎不可听!”祝祷既毕,便大口喝酒,大块进肉,醉得人事不知。在这方面,苏东坡的太
太就显得贤慧得多。《后赤壁赋》中有一段关于饮酒的对话,非常精彩。话说宋神宗元丰五年十
月某夜,苏东坡从雪堂步行回临皋,有两位朋友陪他散步而去,这时月色皎洁,情绪颇佳,走着
走着,他忽然叹息说:“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宵何?”一位朋友接道:“今者
薄暮,举纲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第,顾安所得酒乎?”有鱼就好办,于是苏东坡匆匆赶
回去跟老妻商量。苏夫人果然是一位贤德之妇,她说:“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J
只要听到这两句话就够醉人的了。
⑥中国古典诗中关于友叙、送别与感怀这一类的作品最多,故诗中经常流着两种液体,
一是眼泪,一是酒。泪的味道既成且苦,酒的味道又辛又辣,真是五味俱全,难怪某些批评
家认为中国的文学是纯感性的。
1.作者说,小时候读《问刘十九》,最后一句的味道怎么也念不出来,后来年事渐长,靠一
壶壶的绍兴高粱慢慢给醺了出来。请简要概括作者所体会出来的“味道”。(5分)
2.第④段中划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是(5分)
3.从全文看,诗人喜欢酒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6分)
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这篇文章有较深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作者较深的文化底蕴。
B.文章写出了古代诗人与酒的深厚关系,也表明了作者对饮酒的态度。
C.作者认为中国古典诗充满伤感,所以中国的文学全是纯感性的文学。
D.“只要听到这两句就够醉人的了”,这是夸奖苏轼的妻子很会持家。
E.作者认为,饮酒须有雪,否则就缺乏情趣。
【参考答案】
1.独酌或对酌的饮酒形式元拘无束的形式(3分),欲醉未醉的境界(微醺的境
界)(2分)。
2.李白写了很多酒味很浓的诗文。
3.(1)、酒可以浇去心中的郁闷和不平(2分);(2)酒可以渲染气氛,调剂情绪,
有助于谈兴(2分);(3)、酒可以使人唤起联想,产生创作的灵感(2分)。
4.AB(C.是某些批评家的观点;D.为知己而感动E.在雪天饮酒有情趣,不说明没
雪就没情趣)
现代文精练5
择死与择生
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地活在那些杰出的生里,亦或活在那些杰出的死里。五千年积淀的,绝
非只是出土的竹简,而是这中国式的生命。
同是中华“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杰出人物,为什么屈原与司马迁,一个要死,一个却不惜带
辱而活?这个问题从几时就牵襟着我。
后世一直将屈原定位为“爱国诗人”,值得商榷。
我以为,这忽视了他作为“政治家”的一面。这个偏差或许是有些故意?后人出于不平,以
为楚国那样的昏君,不值得屈原去忠于和报效?焉知“政治”也是一种理想.政治家与政客不同,
正是由于前者的献身是别无选择的,后者却是投机的。屈原身为三闾大夫,是楚国的决策大臣,
他不能承受楚国蒙受亡国的事实。仅作为一个诗人,即令“国破山河在“,亦不必去死.诗人以
“诗”爱国和救国。他可以行吟,可以留下作品“薪火传人”。但三闾大夫必须沉江。屈原的这
种“相始终”的精神,是他作为政治家面对失败时惟一的坚持。他是把对政治的责任放在“诗人”
之上的。这才是屈原对自己的定位。
诗人的事业,可以不与某一个具体的朝廷和君王相联系,相始终。屈原的这种始终精神,是
他作为政治家面对不可挽救的狂澜的惟一坚持。“人生自古谁无死”“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之于生死,中国自古已有确认之标志。虽然“哀莫哀生别离,乐莫乐心相知”,已将生乐死苦、
留恋入世的滋味体会尽致,但是,主动迎接死亡,“在不可选择中进行选择”的精神依然确立。
中国的志士仁人,在求生不能的时候,很重视死之权利,倘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信仰完整地活
下去,不如选择死亡,将死看作一种意志与尊严的使命。屈原即是著名的范例.他是不会等到敌
国军队进入,被俘受辱而死的。他认为羞辱他就是羞辱楚国,他要选择死,一种自由的、高尚独
立的死。头戴巍峨之冠,身着兰草香服,时而悲吟,时而高歌,倘佯在汨罗江畔,饱览他所挚爱
的山河大地,从容赴死。
屈原之死,死的原因不是“诗人”的,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政治家只要死得其所和旗
帜鲜明,诗人却要死得美,死得如其所吟,死得浪漫。我们何不理解为:屈原是在他的政治理想
破灭后,紧紧地拥抱着诗的理想而去的。这死,亦是一种决裂,与以往从事的“政治”的决裂,
与终生所爱的诗章同归。这是历代美的理想之追求者的最好结局.
死,可以明志;生,却可以践志。当死临到司马迁头上时。他选择生。一种令肉体与精神,
令自己与亲友都极度痛苦的生一一接受宫刑.司马迁出于公心,为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假
如就为此而死,亦不失为真谏烈臣;但司马迁认为自己规定的人生使命却不是仅此.他要以一介
布衣的身分完成千古史记,为中国撰写第一部大型纪传体史书.
既有了帝王家的史官,却执意要做民间第一史家。当时虽没有明文不准平民“写史”,但司
马迁此举引起了当朝的监视与怀恨,他选择受刑忍辱,弃政从文,从匍匐子地的殿臣中直起身子
做人。这是令世俗瞠目的叛逆乏举,这是勇敢与崇高的跨越。他不愧为敢于在朝堂上和禁锢人臣
的君臣伦理观念决裂的杰出代表!弃一帝而得天下千秋,伟哉司马迁!
屈原择死,史迁择生,都是崇高的。他们择死与择生的思考世代延传;这种思考,构成了一
个人,乃至一个民族隆起的脊梁。
1.第1段,“这中国式的生命”,在文章中有特定的意义,请用简明的语言加以解释(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阅读第2段中画横线的三句话。请结合每句话的内容与表达特点具体说明它们之间
的联系。(6分)
这个偏差或许是有些故意?后人出于不平,以为楚国那样的昏君,不值得屈原去忠于和报
效?焉知“政治”也是一种理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语句的含义(4分)
(1)(屈原之死)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司马迁)从匍匐于地的殿臣中直起身子做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条理地陈述“屈原择死”与“司马迁择生”的崇高意义。(6分)
(1)屈原择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司马迁择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们择死与择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4分)自古以来,中国人崇尚志士仁人杰出的生和杰出的死,以此为楷模,行使择生与
择死的权利。(答案应涉及中国人崇高的生死观念,意思对即可。)
2.(6分)本题难度较大,答案表述不求•律。下面是对三句话的内容与句间关系的解说,
供参考——
第•句,作者以揣度的口吻提出对•“偏差”的思考。读者可以体味出作者的倾向,即“偏差”
是"'故意所致"。第二句,作者仍以揣度的口吻表述,实际上,揭示了前一句所谓“故意”的原
因。这两个“疑问句”,不在于质疑,而在于解疑。第三句,作者明确提出自己对“政治”的见
解,表达不赞同世人“故意”制造的“偏差”,即忽视屈原"作为‘政治家’的一面”。终结了前
两句所谓的“疑问”。(解说每句话的内容,3分;能指出语句的表达特点和句间联系,3分,意
思对即可。)
3.(4分)(1)屈原在政治理想破灭后,紧紧地拥抱着诗的理想而死,死得美,死得如其所
吟,死得浪漫。(2分。根据文中有关语句整理,意思对即可。)(2)司马迁为完成崇高的使命,
敢于与传统的君臣伦理观念决裂,选择了杰出的生。(2分。“与君臣伦理观念决裂”,不可少。)
4.(6分)(1)屈原择死,是将死看作一种意志与尊严的使命,以死明志。(2分)
(2)司马迁择生,体现了伟大的叛逆精神,受刑忍辱,以死践志(2分)
(3)他们择死与择生的思考世代延传,这种思考对中华民族崇高生死观念的形成产生了积
极的影响。(2分)
现代文精练6
窗(钱钟书)
又是春天,窗子可以常开了。春天从窗外进来,人在屋子里坐不住,就从门里出去。不过屋
子外的春天太贱了!到处是阳光,不像射破屋里阴深处的那样明亮;到处是给太阳晒得懒洋洋的
风,不像搅动屋里沉闷的那样有生气。就是鸟语,也似乎琐碎而单薄,需要屋里的寂静来做衬托。
我们因此明白,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
同时,我们悟到,门和窗有不同的意义。当然,门是造来让人出进的。但是窗子有时也可作
为进出口用,譬如小偷或小说里私约的情人就喜欢爬窗子。所以窗子和门的根本分别,决不仅是
有没有人进来出去。若据赏春一事来看,我们不妨这样说: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
们可以不必出去。窗子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风和太阳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部分春
天,让我们安坐了享受,无需再到外面去找。古代诗人陶渊明对于窗子的这种精神,颇有会心。
《归去来兮辞》有两句:“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J不等于说,只要有窗可以凭眺,就是
小屋子也住得住么?他又说:“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意思是只
要窗子透风,小屋子可成极乐世界;他虽然是柴桑人,就近有庐山,也用不着上去避暑.所以,
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
……我常想,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刘熙《释名》说:“窗,聪也;于内窥外,为聪明也了
正如凯罗《晚歌》起句所谓:“双瞳如小窗,佳景收历历J同样地只说着一半。眼睛是灵魂的窗
户,我们看见外界,同时也让人看到了我们的内心;眼睛往往跟着心在转,所以孟子认为“相人
莫良于眸子我们跟戴黑眼镜的人谈话,总觉得捉摸不住他的用意,仿佛跟面具相对,就是为
此。据爱戈尔记1830年4月5日歌德的谈话,歌德恨一切戴眼镜的人,说他们看得清楚他脸上
的皱纹,但是他给他们的玻璃片耀得眼花缭乱,看不出他们的心境。窗子许里面的人看出去,同
时也许外面的人看进来,所以在热闹地方住的人要用窗帘子,替他们私生活做个保障。晚上访人,
只要看窗里有无灯光,就约略可以猜到主人在不在家,不必打开了门再问,好比不等人开口,从
眼睛里看出他们的心思.关窗的作用等于闭眼.天地间有许多景象是要闭了眼才看得见的,譬如
梦。假使窗外的人声太嘈杂了,关了窗好让灵魂自由地去探胜,安静地默想。有时,关窗和闭眼
也有连带关系,你觉得窗外的世界不过尔尔,并不能给你什么满足,你想回到故乡,你要看见跟
你分离的亲友,你只有睡觉,闭了眼向梦里寻去。于是你关起了窗。因为只是春天,还留着残冷,
窗子也不能整天整夜不关的。(选自《写在人生边上》)
1.文章第1自然段说“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这句话的含义指的是什么?(5分)
答:其含义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2段中指出:“窗子和门的根本分别,决不仅是有没有人进来出去。”那么,“窗
子”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哪里?(5分)
答:其意义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开头说到“开窗”,是为了欣赏屋外的春天;文章最后说到“关窗”,其原因又有哪
些?(6分)
答:“关窗”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通过对窗的描写,表达了一种既想开窗让心灵自由,而又害怕外界的纷乱的一种矛
盾的心境。
B.作者精心选择了“窗”这一独特的审视角度,将众多而零散的材料统摄于“窗”,又借
“窗”传达了精深的要义。
C.本文包涵了对人生的讽刺和伤感,表达了一种“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的深刻思想。
D.文章以“又是春天,窗子可以常开了”开头,标志着本文的行文线索是时间,结尾仍与
之呼应。
E.本文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或描景绘物,或写人叙事,或抒发胸臆,或直抒己见,浑然天
成,毫不做作。
【参考答案】
1.春天有了衬托才显得美。或:有阴深、沉闷、寂静作衬托,春天才显得美。(意思对即可,
5分)
2.窗子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让人不必出去就能安坐了享受。(意思对即可,共5分)
3.保障个人私生活;让灵魂更加自由;春天还留着残冷。或:替私生活做个保障;好让灵
魂自由地探胜;春天还留着残冷。(意思对即可,每个要点2分,共6分)
4.B、E(A“害怕外界的纷乱”在文中没有依据;C关于“围城”的感受不是本文所要表
达的;D认为行文的线索是时间不正确)
现代文精练7
从一个微笑开始
刘心武
又是一个年春柳绿。
春光烂漫,心里却丝丝忧郁绞缠,问依依垂柳,怎么办?
不要害怕开始,生活总把我们送到起点,勇敢些,请现出一个微笑,迎上前!
一些固有的格局打破了,现出一些陌生的局面,对面是何人?周遭何冷然?心慌慌,真想
退回到从前;但是日历不能倒翻,当一个人在自己的屋里,无妨对镜沉思,从现出一个微笑开始,
让自信、自爱、自持从外向内,在心头凝结为坦然。
是的,眼前将会有更多的变数、更多的失落、更多的背叛,也会有更多的疑惑、更多的烦
恼、更多的辛酸;但是我们带着心中的微笑,穿过世事的云烟,就可能沉着应变,努力耕耘,收
获果实,并提升认知,强健心弦,迎向幸福的彼岸。
地球上的生灵中,惟有人会微笑,群体的微笑构筑和平,他人的微笑导致理解,自我的微
笑则是心灵的净化剂。忘记微笑是一种严重的生命疾患,一个不会微笑的人可能拥有名誉、地位
和金钱,却一定不会有内心的宁静和真正的幸福,他的生命中必有隐蔽的遗憾。
我们往往因成功而狂喜不已,或往往因挫折而痛不欲生。当然,开怀大笑与嚎啕大哭都是生
命的自然悸动;然而我们千万不要将微笑遗忘,惟有微笑能使我们享受到生命底蕴的醇味,超越
悲欢。
他人的微笑,真伪难辨,但即使是虚伪的微笑,也不必怒目相视,仍可报之以粲然一笑;即
使是阴冷的奸笑,也无妨还之以笑颜。微笑战斗,强似哀兵必胜,那微笑是给予对手的饱含怜悯
的批判.
微笑毋庸学习,生而俱会,然而微笑的能力却有可能退化。倘若一个人完全丧失了微笑的心
绪,那么,他应该像防癌一样,赶快采取措施,甚至对镜自视,把心底的温柔、顾念、自惜、自
信丝丝缕缕捡拾回来,从一个最淡的微笑开始,重构自己灵魂的免疫系统,再次将胸怀拓宽。微
笑吧!在每一个清晨,向着天边第一缕阳光;在每一个春天,面对着地上第一棵新草;在每一个
起点,遥望着也许还看不到的地平线……
相信吧,从一个微笑开始,那就离成功很近,离幸福不远!
1.文章着力写的是“微笑”,却从写春色入手,为什么?“又是一年春柳绿”,为何将人们
习惯用的“春草”改成了“春柳”?(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群体的微笑……,心灵的净化剂”•句有什么特点?分两点概括说明。(6分)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3.对“重构自己灵魂的免疫系统”该如何理解,根据文意简要回答。(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强调微笑的意义和价值,认为它是人生幸福的标尺,是医治人们心灵创伤的灵丹妙
药,是战胜虚伪冷漠的锐利武器。号召人们从•个微笑开始,坦然地面对人生。
B.第七段中“然而我们……超越悲欢”,形象而深刻地强调了微笑具有给人以深层享受的
超越悲欢的重要价值。
C.最后一段“从一个微笑开始,那就离成功很近,离幸福不远”与第一段“又是一年春柳
绿”相呼应,因为依依柳枝恰似人在微笑,春柳与微笑在都能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上有相似之处。
D.这篇文章与《歌声与微笑》中的歌词“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有
着异曲同工之妙。
E.本文就语言表达而言很具创造力,文中大量运用同韵字,使人读来琅琅上口;就内容而
言,也做到了条分缕析,使论点鲜明,论据充分。
【参考答案】
1.(5分)(1)因为“微笑”与春色有相通之外,都难给人们带来生机和希望。(2)为下文
“心里却丝丝忧郁绞缠”作铺垫。(两点各占2分,意思才可得5分。)
2.(6分)(1)运用排比增强语势,表达强烈的感情;运用比喻,使语言生动形象。(2)从
大到小,由外向内(或:从不同对象),揭示出微笑的巨大作用。(两点各占3分,意思对即可。)
3.(5分)让自信、自爱、自持战胜疑惑,烦恼、辛酸,坦然地面对人生。(意思对即可。)
4.(4分)C、E(C项说首尾呼应,柳枝恰似微笑,显得牵强。E项本文不是议论文,因
此说“论点鲜明,论据充分”不当。)
现代文精练8
月,阙也张晓风
“月,阙也」这是一本两千年前的文字学专著的解释,阙,就是缺的意思.那解释
使我着迷。
曾国藩把自己的住所题做“求阙斋”,求缺?为什么?为什么不求完美?
那斋名也使我着迷。
“阙”有什么好呢?“阙”有点像古中国性格中的一部分,我渐渐爱上了“阙”的
境界。我不再爱花好月圆了吗?不是的,我只是开始了解花开是一种偶然,但我同时学
会了爱它们月不圆花不开的“常态”。
在中国的传统里,“天残地缺”的说法几乎毫无疑问的被一般人所接受,也许由于长
期的患难困顿,中国神话对天地的解释常是令人惊讶的。
在《淮南子》里,我们发现中国的天空和中国的大地都是曾经受伤的,女娴以其柔
和的慈手补缀抚平了一切残破。当时,天穿了,女娟炼五色石补了天,地摇了,女娟折
断了神鳌的脚爪垫稳了四极。她又像一个能干的主妇,扫了一堆芦灰。止住了洪水。
中国人一直相信天地也有其残缺。
我非常喜欢中国西南部一个少数民族的神话。他们说,天地是男神女神合造的。当
时男神负责造天,女神负责造地。等他们各自分头完成了天地而打算合在一起的时候,
可怕事发生了:女神太勤快,把地造得大大,以至于跟天没办法合得起来了。但是,他
们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们把地折叠了起来,影成高山低谷,然后,天地才结合起
来了。
是不是西南的崇山峻岭给他们灵感,使他们想起这则神话呢?
天地是有缺陷的,但缺陷造成了褶皱,褶皱造成了奇峰幽谷之美,月亮是不能常圆
的,人生不如意事十八九,当我们心平气和地承认这一切缺陷的时候,我们忽然发觉没
有什么是不可以接受的。
在另一则汉民族的神话里,说到大地曾被共工氏撞不周山时撞歪了——从此“地陷
东南,),长江黄何便一路浩浩淼淼的向东流去,流出几千里的惊心动魄的风景。而天空
也在当时被一起撞歪了,不过歪的方向相反,是歪向西北,据说日月星辰因此哗啦一声
大部分都倒到那个方向去了。如果某个夏夜我们抬头而看,忽然发现群星灼灼的方向,
就让我们相信,属于中国的天空是“天倾西北”的吧!
五千年来,汉民族便在这歪倒倾斜的天地之间挺直脊骨生活着,只因我们相信残缺
不但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是美丽的。
而月亮,到底曾经真正圆过吗?人生世上其实也没有看过真正圆东西,即使是圆规
划的圆,如果用高度显微镜来看也不可能圆得很完美。
真正的圆存在于理念之中,而不在现实世界里。
所有的天体远看都呈球形,但不是绝对的圆,地球是约略近于椭圆形。
就算我们承认月亮约略的圆也算圆,那也是“方其圆时,即其缺时”。有如十二点整
的钟声,当你听到钟声时?已经不是十二点了。
花朝月夕,固然是好的,只是真正看花人哪一刻不能赏花?在出生的绿芽嫩嫩怯怯
地探头出土时,花已暗藏在那里;当禧蕾悄然结胎时,花在那里;当花瓣怒张时,花在
那里;当一场雨后只见满丛绿肥的时候,花还在那里;当果实成熟时,花恒在那里。
或见或不见,花总在那里。或盈或缺,月总在那里,不要做一朝的看花人吧!不要
做一夕的赏月人吧!人生在世哪一刻不美好圆满?哪一刹那不该顶礼膜拜感激欢欣呢?
因为我们爱过圆月,让我们也爱缺月吧——他们原是同一个月亮啊!
1.第2段说“那解释使我着迷”?请概述作者“着迷”的原因。(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
2.第5段中说:“我渐渐爱上了'阙’的境界。”请根据文意,分两点概括作者“渐渐
爱上了‘阙’的境界”的原因。(6分)
答: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3.文章结尾说:“因为我们爱过圆月,让我们也爱缺月吧!”请简要写出这些话中所要
表达的观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或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这篇散文以''月”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所用的素材之间在内容上看似联系不大,
但由于始终紧扣“月”来选材和组材,所以主题仍旧非常突出。
B.本文开篇先由古文献对月的独特解释谈起,接着宕开一笔,引出曾国藩住所的题
名,紧接又引述有关中国神话传说,从而为下文阐释有关“月圆”的哲理做了充分铺垫。
C.本文以独特的观察视角,从“天残地缺”的中国神话传说中,发现了月亮没有真
正圆过的真象,并从中悟出了“人生世上其实也没有看过真正圆东西”这一道理。
D.文章在主体部分引用了汉民族和少数民族三则神话传说,主要是为了直接阐述“人
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道理。
E.本文语言非常富有感染力,如“不要做一朝的看花人吧!不要做一夕的赏月人吧!
人生在世哪一刻不美好完满?“这些句子的抒情色彩都很浓,很容易引起读者共鸣。
【参考答窠】
1.(4分)按常理,月是圆的,也用来象征团圆和完美,可是中国古代文献却用“阙(缺)”来
解释,这个中缘由,实在耐人寻味。
2.(6分)(1)“阙(缺)”往往是事物的常态;(2)残缺(缺憾)往往蕴含着美丽
3.(4分)世间事物乃至人生的圆满和完美总是相对的,而且常和缺憾与不如意相生相伴,因而
要多一份豁达,多一份理解,多一分喜悦。(以上答案,意思对即可)
4.(4分)BE(每个2分)
(A错在“以月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本文的线索应是“月缺”或“天残地缺”;C错在所
说从“‘天残地缺’的中国神话传说中,发现了月亮没有真正圆过的真象,并从中悟出了‘人
生世上其实也没有看过真正圆的东西'这一道理”的表述,月亮没有真正圆过的真象并不是
由“天残地缺”的神话中发现;D错在“主要是为了直接阐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
缺,此事古难全’的道理”的表述,应是为了说明“中国人一直相信天地有其残缺”)
现代文精练9
寂寞红柳山谷
①车一过托克逊,就进入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除脚下一条黑色的柏油路,两旁和
天尽头都是浩瀚无际的黄沙,近处是黄褐色的块状戈壁,稍远处是连绵起伏的沙丘,弥
漫着没有任何生命迹象一片死寂。汽车朝瀚海深处驶去,临近塔里木河流域,蓦地钻出
一株两株、一丛两丛胡杨树,枯槁的树干和顶端的新绿,在荒漠中挺出一片片绿荫,让
人眼睛为之一亮,瞪大双眼仔细观察,还见匍匐在沙丘的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某电信行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 学校物业管理服务合同
- 健康管理中心质量监测制度
- 智慧园区综合解决方案
-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生产实务(初级)试题及答案指导(2024年)
- 网页设计教程
- 初中历史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总结
- 夜间施工沥青碎石封层方案
- 残疾儿童教育融合制度管理方案
- 修庙捐款倡议书
- 行政复议法-形考作业4-国开(ZJ)-参考资料
- GB/T 709-2019热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 16.《材料的导热性》课件-2021-2022学年科学五年级上册-青岛版(五四制)
- 全面预算管理编制操作流程图
- 普通公制螺纹基本牙型及基本尺寸和公差
- 调试工作内容(调试报告模板)
- (完整版)律师事务所律师办理非诉讼业务规则
- 农作物病虫害三生四诱一隔绿色防控技术及三高三低科学用药技术的应用
- 超实用注塑产品成本计算表+含公式
- 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动力学PPT课件
- 煤矿开采学第六章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规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