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文言文阅读(解析版)-2021年中考各省市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_第1页
课内文言文阅读(解析版)-2021年中考各省市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_第2页
课内文言文阅读(解析版)-2021年中考各省市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_第3页
课内文言文阅读(解析版)-2021年中考各省市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_第4页
课内文言文阅读(解析版)-2021年中考各省市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1课内文言文阅读(解析版)

[2021•吉林吉林市•九年级一模】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

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

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

俱为一体;陟罚戒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

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思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日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

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

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

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

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

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驾

钝,援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

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

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识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

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本文的作者是时期的诸葛亮。

2.下面各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此先汉丽以兴隆也/丽出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C.宜付有司论箕刑赏/食真无马邪(《马说》)

D.先帝不以臣卑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3.作者开篇分析不利的客观形势,起笔凝重,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4.诸葛亮在文中向后主提出了哪些建议?这些建议在今天还有意义吗?联系实际谈谈

你的看法。

5.曾有人上书教育部,建议中学语文课本撤销《出师表》。他认为诸葛亮的《出师表》

中发动战争的原因是一种愚忠,会让中学生形成愚忠思想。你是否赞成这一观点?谈一下

原因。

【答案】

1.三国

2.D

3.表达痛惜刘备大业未成的情感,也隐含创业艰难的意思。使刘禅认识到目前正是危

急存亡的关键时刻,形势严峻,告诫刘禅不要贪图安逸享受,要居安思危,励精图治,治

理国家。

4.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示例:目前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要建设强大的祖

国,领导干部更要善于听取群众的呼声,鼓励先进、惩治腐败,才能使我们的民族更快发

展,因此诸葛亮的建议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5.言之有理即可

【分析】

1.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

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

据此填空即可。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所以:这里表示原因/用来;

B.为:做/向、对;

C.其:他们/副词,难道

D.以:因为/因为;

故选Do

3.本题考查对文本理解和把握。根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

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分析,表达痛惜刘备大业未成的情感,也隐含创业艰难的意

思。使刘禅认识到目前正是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形势严峻。为下文诸葛亮向刘禅推荐了

贤臣、诸葛亮劝谏刘禅吸取教训、诸葛亮劝刘禅听从先帝的教导,不要贪图安逸享受,要

居安思危,励精图治,治理国家。做铺垫。

4.第一问:本题考查对文本的把握。根据“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

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

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

使内外异法也。”得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根据“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

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得出:亲贤远佞。

第二问:首先明确观点,有意义。然后联系实际写出看法即可。示例:广开言路、赏

罚公平意义:争取民心、吸引人才、安定政治,尽量给下面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目前国

际竞争日益激烈,更要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依法治国(严明赏罚),领导干部要善于听取

群众意见(广开言路),激励先进,惩治腐败,使我们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亲贤远

佞的借鉴意义:无论是国家干部的选拔,还是公司人员的任用,只有知人善任,任人为贤,

才能使国家强盛,公司持续发展。“亲贤臣,远小人”的建议,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重要

的意义

5.本题属于拓展题,答案不唯一。首先明确观点,不赞成。然后写出理由即可。示例:

《出师表》作为经典古文篇目,其文字、语法都是很出色的,这是一篇很好的范文,对我们

学习古文很有助。至于“愚忠”思想,传统文化中多少都会有一些不适应当代社会的思想,

关键是我们怎么去看待。

【参考译文】:

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为三国,益州地区民力匮乏,

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啊。不过宫廷里侍从护卫的官员不懈怠,战场上忠诚有志的

将士们奋不顾身,大概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作战的原因),想要报答

在陛下您身上。(陛下)你实在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

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不恰当的话,以致于堵塞人们忠心地

进行规劝的言路。

皇宫中和朝廷中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有所不同。如果有做奸邪

事情,犯科条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应当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

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

诚无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我认为(所有的)宫中的事情,无论事情大小,

都拿来跟他们商量,这样以后再去实施,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可以获得很多的

好处。

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公正,精通军事,从前任用时,先帝称赞说他有才干,因

此大家评议举荐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

结一心,好的差的各自找到他们的位置。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之所以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

之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

的做法感到叹息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

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务农亲耕,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

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

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

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

忧愁叹息,只怕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

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

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

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

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

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功,就惩治我的罪

过,(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就责罚郭攸之、费祎、

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划,征求、海问治国的好道理,采

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我感激不尽。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

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说了些什么。

(2021•山东济南市•九年级一模】

阅读古文,回答问题。

湖心亭看雪

张岱

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

舟,拥五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碘,天与云与L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②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目:“湖中焉得更有此

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日: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6.下列各句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湖中人鸟声/俱绝B.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C.是日/更定矣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竟说相公痴/莫:没有人

B.惟长堤一痕/痕:痕迹

C.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容此/客:客居

D.余拿一小舟/氧撑

8.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文字凝练,正如刘勰所说:“句有可削,

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

B.“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表明作者孤高的情

趣,与后文两位金陵人饮酒作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C.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

故国的怀念。

D.作者用白描的手法,“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

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传达出了景物的形与神。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雾漱沆扬,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②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10.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阅读本文似亦可感痴者乐雪。文章结尾,舟子

的话对表现主要人物而言,属于哪个角度的描写?舟子说他们是“痴人”,你认为痴人

“痴”在何处?结合课文谈谈你对“痴”的理解。

【答案】

6.D

7.A

8.B

9.①(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天光湖色全

是白皑皑的。

②那两个人看见我,卜分惊喜地说:“湖中哪能还有这样赏雪的人!”

10.侧面描写(侧面)痴人“痴”在:作者的痴表现在大雪三日后独自去看雪;金陵人

的痴表现在于亭中铺毡饮酒赏雪,一个“痴”字,形象地刻画r他们都不顾天寒地冻,独

往赏雪,醉心于雪景,闲情雅趣异于常人的形象。表达了痴迷于山水、痴迷于世俗之外的

情趣。

【分析】

6.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

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

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I).划分有误,应为: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故选

I)。

7.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

词性活用词等,应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A.有误,句意:不要说相公您痴。莫:不要。

故选A。

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

上,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内容,逐项辨析。B.有误,不是形成“对比”,而是相互

“映衬”,因为他们趣味相投。故选B。

9.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

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

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字词意思:沆场,白气弥漫的样子;一,全;余,

我;焉得,明B能;更,还。

1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写作手法和主题思想的理解能力。作者用舟子的话来表现自

己的“痴”,这属于侧面描写。从“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

舟-,拥鑫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可知,作者的“痴”表现在大雪三日后独自去看雪的

行为;从“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可知,金陵人的“痴”表现在

亭中铺毡饮酒赏雪的情趣。“痴”字表达出作者不随流俗,遗世孤立的闲情雅致,也表现

出作者美好的情趣和对生活的热爱,更重要的是形神兼备地写出了赏雪人的情态,将赏雪

人融入迷人雪景中的痴迷状态描绘得生动逼真。舟子说作者“痴”,体现了俗人之见,而

作者的“痴”,是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据此分析作

答即可。

【参考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居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全都

消失了。这一天初更以后,我乘着一只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欣

赏雪景。西湖雪夜雾气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能(清晰)见

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船上两

三个人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席,相对而坐,一个小书童正在烧酒,炉中的酒正在

沸腾。(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的说:“想不到在湖中还能遇见你这样有(闲情雅致)

的人。”便拉着我一同喝酒。我痛饮了三大杯就告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

在此地客居。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和您一样痴

的人啊!”

[2021•吉林吉林市•九年级一模】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

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含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

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甚于死者。非独贤

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

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

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1.孟子,名是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1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故患有所不痛也__________

(2)麻尔而与之

(3)所识穷乏者落我

(4)故不为稀看也

13.《鱼我所欲也》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用此种方法引出论点有

什么好处?

【答案】

11.轲战国

12.同“避”,躲避踩踏同“德”,感恩、感激。苟且取得。这里

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13.鱼贱熊掌贵类比出义比生高贵,这里用了类比推理、比喻论证的方法,提出来舍

生取义的中心论点。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为浅显,由此及彼,通俗易懂,易于读者接受,

使文章富有文学趣味。

【详解】

1.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宣扬

“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2.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①句意:因此有灾祸我也不躲避。通假字,辟,通“避”,躲避。

②句意:用脚踢给别人吃。蹴,踩踏。

③句意: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我。通假字,得,同“德”,感恩、感激。

④句意: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3.考查分析文章写作技巧的能力。作者用具体的“鱼”和“熊掌”分别比喻抽象的

“生”和“义”,并由鱼和熊掌的取舍类比生和义的取舍。这样写的好处就在于比喻修辞,

使所述道理更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类比推理合乎情理,由此及彼,由浅入深,自然明晓

的引出中心论点,同时也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参考译文】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

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

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

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

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因此有灾祸我也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

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

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

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

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

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

罢了。

一碗食物,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会饿死。如果盛气凌人地呼喝着

给他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就连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

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

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

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

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接受了它。

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2021•湖南娄底市•九年级一模】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出师表(节选)

诸葛亮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

之臣不懈于内,思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

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思谏之路也

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减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

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③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思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神补阙漏,有所广益。

④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日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⑤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

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

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4.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盖/追先帝之殊遇B.愚以为/宫中之事

C.是/以众议举宠为督D.愿/陛下亲之信之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诚宜并张圣听(店铺开业)B.必能裨补血漏(同“缺”,缺失)

C.以光先帝遗德(介词,来)D.先帝称之白能(代词,他)

16.下面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①段先客观准确地分析天下形势、蜀国的有利与不利条件,再提出建议,

并从正反两面加以申说。

B.选文第②段先提出第二条建议,并从正面强调指出若执法不公,就会出现“偏私”

和内外异法的情况。

C.选文第③④段分别从宫中和府中两方面,向后主刘禅“选贤与能”,为第⑤段提出

第三条建议做铺垫。

D.选文寓情于议,即叙述先帝刘备对贤臣的〃殊遇“,鼓励刘禅效法先人,也表达了

作者对先帝的感激和“兴复汉室”的决心。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1)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18.在选文中,作者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哪三条建议?其中哪一条最重

要?为什么?

【答案】

14.C

15.A

16.B

17.(1)宫廷身边的近臣和丞相府中统领的官员,本都是一个整体,升赏惩罚(晋升

处罚),赞扬批评,不应该标准不同。(2)亲近小人,疏远(远避)贤臣,这是东汉所以

衰败的原因。

18.(1)①广开言路、②赏罚分明、③亲贤远佞。(2)其中“亲贤远佞”这一建议最

重要,因为只有做到亲贤远佞,才能广开言路,听取忠谏之言,“昭陛下平明之理”,不

至忠奸不分、赏罚不明。

【分析】

14.C.句意:因此众人商议推举向宠做中部督。是以:因此。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

为: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故选C。

15.A.句意:确实应该广泛听取臣下的意见。开张:扩大。选项错误;

故选A。

16.B.选文第②段从反面强调指出若执法不公,就会出现“偏私”和内外异法的情

况。选项错误;

故选B。

17.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能力。解答时一定要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注意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1)“宫(指皇宫),

府(指丞相府),俱(通'具',全,都),陟(提升,奖励),罚(惩罚),臧否(善恶)”

(2)“亲(亲近),远(疏远),倾颓(倾覆衰败)”是句中重点词,注意根据语境确定

词义。

18.本题考查理解内容的能力。要读懂全文,了解内容,结合具体语境分析理解。《出

师表》以恳切的言辞,针对当时的局势,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先主刘备的遗志,开张圣听,

赏罚严明,亲贤远佞,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现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强意

志和对蜀汉忠贞不二的品格。以“开张圣听,不妄自菲薄不塞忠谏之路”提出广开言路的

建议,以“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不偏私,使内外同法”提出赏罚严明的建议,以“亲贤

臣,远小人”提出亲贤远佞的建议,最后一条,亲贤臣远小人是这几条建议的核心,因为

“广开言路”意在“亲贤臣”,“严明赏罚”意在“远小人”,对贤臣亲之信之,则汉室之

隆,可计日而待也。因为只有做到亲贤远佞,才能广开言路,听取忠谏之言,“昭陛下平

明之理”,不至忠奸不分、赏罚不明。

【参考译文】:

先帝创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如今天下分为三国,我们蜀汉国力困弊,

这真是危急存亡的时刻啊。然而侍卫臣僚在内勤劳不懈,忠心的将士在外舍身忘死,这是

因为他们追念先帝的特殊恩遇。想在您的身上进行报答。您应该广泛听取臣下的意见,以

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的美德。激发志士的勇气,不应当妄自菲薄。援引不恰当的譬喻,以

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

宫禁中的侍卫、各府署的臣僚都是一个整体,赏罚褒贬,不应有所不同。如有作恶违

法的人,或行为忠善的人,都应该交给主管官吏评定对他们的惩奖,以显示陛下处理国事

的公正严明。不应该有所偏爱,使宫内宫外执法不同。

侍中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都是善良诚实、心志忠贞纯洁的人,因此先帝选拔他

们留给陛下。我认为宫中之事,无论大小,都去咨询他们,然后施行,必能弥补缺失,集

思广益。

将军向宠,心性品德善良平和,又通晓军事。过去经过试用,先帝称赞他很有才能,

因此众人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禁军营中的事都去咨问于他,必能使军队和睦,不

同才能的人各得其所。

亲近贤良的忠臣,远离奸佞的小人,这是汉朝前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远离贤臣,

这是汉朝后期倾覆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谈论起这些事,对于桓帝、灵

帝的做法,没有一次不叹息并且感觉到痛心和遗憾。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是

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诚愿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王室的兴盛,就

时间不远了。

[2021•山东蒲泽市•九年级一模】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

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驾

钝,摆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

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1)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

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谀善道,察纳雅言,(2)深追先

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需零,不知所言。

19.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临表除零()

20.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故临崩舍臣以大事也()

(2)当奥率三军()

(3)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底()

(4)则责攸之、祎、允等之福()

21.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A.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B.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C.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D.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2.翻译文中画线句。

(1)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2)陛下亦宜自谋,以咨改善道,察纳雅言

【答案】

19.ti

20.托付鼓励这里是功效的意思怠慢,疏忽

21.A

22.(1)至于斟酌利弊进献全部忠言,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了。(2)陛

下也应该自己思虑谋划,询问(治国的)好方法,明察和采纳正确合理的言论。

【分析】

19.涕--ti,意为:眼泪。

20.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寄,本义,托付。奖,本义,鼓励。效,一词

多义,功效。慢,一词多义,怠慢、疏忽。

21.本题考查断句。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

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这个句子的意思

是: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故断句为:此/臣所以/报先帝而

忠陛下/之职分也。故选A。

2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斟酌,考虑,权衡。

损益,增减,兴革.尽,完。则,就(是)。任,责任。(2)亦,也。谋,谋划。以,来。

阚,询问。善道,治国的好道理。察纳,认识采纳。雅言,正确的言论。

【参考译文】: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

忧愁叹息,唯恐先帝托付给我的事不能完成,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

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

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

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

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

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功,就惩治我的罪

过,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

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划,征求、询问治国的好方法,采纳

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我感激不尽。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

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话。

[2021•河南焦作市•一模】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

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必以分入。”对日:“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摘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

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

师败绩。公将驰之。刿目:“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遂逐齐

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被竭我盈,

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2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衣食所妾/生于忧患,死于妾乐

B.忠之窟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窟

C.齐人士鼓/士人行,必有我师焉

D.公问其我/彼竭我盈,故克之

24.把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5.“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6.“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意思是虽然身份低微,仍然不忘担忧国事。曹刿一介平民,

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为国解忧。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简要说明“位卑未敢忘忧国”

的精神在弦高和卜式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材料一

秦穆公兴兵袭©郑,过周而东。郑贾人②弦高将西贩牛,道遇秦师于周、郑之间,乃矫

@郑伯之命,犒©以十二牛,宾⑤秦师而却之⑥,以存郑国。

(选自《淮南子•氾论训》)

材料二

时汉方事⑦匈奴,式⑥上书,愿输⑨家财半助边吗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日:

“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子何欲?”式日:“天子诛勾奴,愚以为

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

(选自《汉书•公孙弘卜式完宽传》)

【注】①袭:偷袭。②贾人:商人。在当时社会地位不高。③矫:假托。④犒:犒劳。

⑤宾:以客礼对待。⑥却之:使秦军撤退。⑦事:这里指抵抗。⑧式:卜式,人名。⑨输:

交纳。⑩边:边防。

【答案】

23.B

24.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诚心处理。

25.①说明当权者浅薄无知,交代曹刿进见的原因,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②为下文

写鲁庄公的目光短浅做铺垫。(意思对即可)

26.弦高本是普通商人(位卑),却在面对秦军侵略时挺身而出,以他的智慧和财产令

秦军撤退,保住了郑国。卜式作为普通百姓,虽无为官的才能与意愿,但也愿意指出一半

家产资助边防事业,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分析】

23.A.养、奉养/安逸、安适;

B.都译成“类”;

C.第三次/数词;

D.名词,缘故/连词,所以;

故选Bo

24.本题考查翻译句子。注意重点词“狱:案件;虽:虽然;察:明察。以:按照。

情:诚,诚心”的翻译要准确。

25.本题考查理解语句。这句话的意是: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这是曹

刿请见的原因。用当权者的“鄙”衬托曹刿的“远谋”。结合下文“公将鼓之”,“公将

驰之”,“公问其故”可知,这句也为下文写鲁庄公目光短浅做了铺垫。

26.本题考查阅读材料的能力。

从材料一“郑贾人弦高将西贩牛”可知,弦高是普通商人;从“犒以十二牛,宾秦师

而却之,以存郑国”可见,他在面对秦军侵略时挺身而出,以他的智慧和财产令秦军撤退,

保住了郑国。这是“位卑未敢忘忧国”精神的体现。

从材料二“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

愿也”可知卜式作为普通百姓,虽无为官的才能与意愿,也愿意捐出一半家产资助边防,

为国家贡献力量。这是“位卑未敢忘忧国”精神的体现。

【参考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

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

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

“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

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

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

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

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

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

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

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

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

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

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

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

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

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材料一:

秦穆公派出军队攻打郑国,(军队)经过周国向东进发,郑国商人弦高去西边卖钮卖牛,

在周郑两国之间的路上遇到了秦国军队,于是就假托郑伯的命令,用十二头牛犒劳秦军,

以礼相待,使秦军退去(指让秦军怀疑郑伯己做好防守准备),用这样的方法让郑国得以保

全。

材料二:

当时(指汉武帝时期)汉军正在边疆抵抗匈奴入侵,卜式向皇帝上书,希望交纳一半的

家财来资助边疆战事。皇帝派使者去问卜式:“你想做官吗?”卜式回答说:“我从小放

羊,不熟悉为官之道,不想做官。”使者又问:“(那)先生您想要什么呢?”卜式回答说:

“天子想要诛杀匈奴,我认为贤人应该因节操(指为国而战)不顾性命,有钱财的人应该上

缴钱款,这样•来匈奴就会被消灭了。”

[2021•山东青岛市•九年级一模】

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

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

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较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

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缪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悔

然若神人;余则缰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

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席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

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

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

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

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

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

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送东阳马生序》)

27.对下面句子中“为”字的意义或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A.撰长书以为贽B.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C.天子为动D.可以为师矣

28.下列句子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A.余幼时即嗜学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C.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D.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常手抄借来的书,隆冬时节,十指冻僵仍毫不懈怠,足见“我”求学之

“勤”。

B.遇师斥责,表情更恭敬,态度更周到,没有争辩一句,足见“我”求学之“诚”。

C.寒冬大雪,身背书箱,拖着鞋子,在深山巨谷中行走,足见“我”求学之“艰”。

D.处服饰华美的同学之间,虽然羡慕,却坚守心中之乐,足见“我”求学之

箱O

30.下列对文本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赠序并非一般意义的序言,介绍了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勉励

马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B.文章运用了夹叙夹议的写法,叙述作者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勉励后辈努

力学习,情感恳切,语重心长。

C.作者以一个长者身份,虽有板起面孔的说教,更多的是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动之以

情,晓之以理,殷切希望,寓于其中。

D.善用对比手法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色。比较明显的是富家子弟的奢华和作者自己

的贫寒的对比。本文的结论就是从这些对比中引出,更鲜明,更有说服力。

【答案】

27.D

28.B

29.D

30.C

【分析】

27.本题考查一词多义。例句:有司业、博士为之师中的“为”是动词,“做、当”

的意思。

A.为:介词,作为;

B.为:动词,求,做;

C.为:副词,被;

D.为:动词,做,当:

故选D。

28.B.所谓省略句,就是指在不影响意思表达的前提下,有意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

分的句子。“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应为“又患无硕师名人与(吾)游”。故选B。

29.D.略无慕艳意:一点没有羡慕的意思。理解为“虽然羡慕”有误,故选D。

30.C.此篇赠序是宋濂写给他的同乡晚生马君则的。作者赠他这篇文章,是要勉励他

勤奋学习,但意思却不直接说出,而是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中引申而出,婉转含蓄,

平易亲切,字里行间充满了一个硕德长者对晚生后辈的殷切期望,读来令人感动。理解为

“虽有板起面孔的说教”有误。故选C。

【参考译文】: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家里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

人家求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都结了冰,手

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录书。抄写完毕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梢微超过

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成年以后,我更加

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经赶到数百里以外,

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的

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

耳朵恭敬地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

字反驳: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不少教益。

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隆冬时节,刮着

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回到客舍,四肢僵硬动弹不

得。服侍的人拿着热水为我洗浴,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寄居在旅店里,旅店

老板每天供应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客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

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囊,光彩鲜明,

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

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我求学的辛勤和艰苦就是像这个样子。

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

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

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如今的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

的葛衣,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大厦之下诵读诗书,没有奔走的劳苫了;有司业和博士

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

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从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他们中如果学业有

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

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中己学习二年了,同辈人很称赞他的德行。我到京师朝见皇帝

时,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文辞很顺畅通达,同他论辩,

言语温和而态度谦恭。他自己说少年时对于学习很用心、刻苦,这可以称作善于学习者吧!

他将要回家拜见父母双亲,我特地将自己治学的艰难告诉他。如果说我勉励同乡努力学习,

则是我的志意;如果诋毁我夸耀自己际遇之好而在同乡前骄傲,难道是了解我的人吗?

[2021•上海崇明区•九年级一模】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

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

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

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

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31.本文选自《》一书,该书由西汉编订而成。

3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皆以美于徐公。

33.“善”表明齐威王从邹忌进谏之语中认识到了,“下令”的目的在于

.(用自己的话回答)

3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格铤的一项是()

A.“门庭若市”印证了邹忌进谏的正确性。

B.“战胜于朝廷”体现了纳谏做法的实效性。

C.邹忌是一位敢于冒死直谏的忠勇之臣。

D.齐威王是一位知错能改的贤明君王。

【答案】

31.战国策刘向

32.(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33.被蒙蔽很深(为政的言路不畅)纳言除弊(广开言路,革除弊政)(采纳

群言,修明政治)

34.C

【分析】

31.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本文选自《战国策》,该书是战国时代国别史汇

编,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由西汉刘向编订,共33篇,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

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32.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翻译的理解和把握能力。翻译时,耍忠于原文,不遗漏、不

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

辅。

重点字词:皆:全部,者B;以:以为,认为;于:比。

33.本题考查对文言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联系上文“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可

知,一个“善”字即是齐王认识到了其为政言路不畅也写出了齐王纳谏的决心。从文中齐

王下令纳谏的举措“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上书谏寡人者”“能谤讥于市朝,闻

寡人之耳者”可以看出其“下令”的目的在于广开言路,革除弊政,后文又通过“令初下”

“数月之后”“期年之后”三个阶段的具体情况,说明了纳谏后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及纳谏

的效果。

34.本题考查对文言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邹忌在讽谏齐王时,先以身设喻指出妻、妾、客的三种回答各有不同的原因,然后

拿齐王的地位和自己作比较,以家事来引出国事,最后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用设

喻和类比方法,委婉的规劝齐王。由此可见他是一个敢于劝谏且善于劝谏的良臣,选项中

“冒死直谏”表述错误;故选C。

【参考译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

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

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

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

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

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

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命令刚下

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

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

不战自胜。

[2021•广东佛山市•九年级一模】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日: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