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东省梅州市五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梅州市五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梅州市五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梅州市五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梅州市五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精品试卷PAGEPAGE1广东省梅州市五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2023.4考试时间:75分钟总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2.选择题的作答: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青铜器制造需要铜、锡等矿产原料,但中原地区矿料零星且品位很低。而根据考古发现,商代墓葬尤其是殷墟高等级墓葬出土了大量惊人的青铜器。这现象的出现是基于()A.工商食官的推动 B.铁犁牛耕的出现C.分封制走向崩溃 D.区域联系加强[答案]D[解析]材料“青铜器制造需要铜、锡等矿产原料,但中原地区矿料零星且品位很低。而根据考古发现,商代墓葬尤其是殷墟高等级墓葬出土了大量惊人的青铜器”说明中原矿料来自于其他地区,说明区域联系的加强,D项正确;工商食官制度是商周时期工商业管理制度,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铁犁牛耕与材料不相关,排除B项;材料提及的是手工业技术问题,分封制属于政治制度,两者不相关,排除C项。故选D项。2.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这表明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答案]D[解析]由“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可以得出,西周建立之后,其分封的诸侯国主要有功臣和宗室贵戚统领,故选D;当时是贵族政治体制,故A不符合史实;题干说到的诸侯国不是以素养作为依据的,而且也不是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故排除B;分封制不是构建的国家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故C也不符合史实。『点石成金』:概念学习和理解是历史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有些题目就是在偷换概念,考生如果不是很熟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很难做对,在考题选项设计中的偷换概念中导致理解失误而丢分。还有的题涉及的是几个概念的区分和准确理解,只有把握每个概念的具体含义才可以,这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就深入理解才能做对。这一题实际上是考查分封制的概念理解及其阶段特征。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这些主张,着重强调的是()A.以人为本 B.天人合一 C.崇德尚贤 D.天下为公[答案]B[解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认为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小天地,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想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和敬畏自然的思想;“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认为天地的运行自有规律,人们可以利用这种规律来改造自然,体现了人与自然巧妙结合的天人合一思想,B项正确;以人为本就是把人当作宇宙万物之本,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崇德尚贤意思是崇敬有道德的人,崇尚有才能的人,这是墨子的一个重要主张,排除C项;“天下为公”是原始社会的特征,材料是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4.唐《本草图经》载“菘菜不生北土,初一年,半为芜菁,二年,菘种都绝。有将菘芜菁子南种,亦二年都变”,为此徐光启亲自试种,结果“种芜菁三四年,亦未尝变菘也”;此外,他积极试种南洋传入的甘薯,并解决了甘薯在北方的越冬藏种等问题。材料反映了徐光启A.继承总结前人经验B.学习西方农业思想C.开展实地调查统计D.重视农业实验方法[答案]D[解析]根据“徐光启亲自试种”“他积极试种南洋传入的甘薯”可知,徐光启重视农业实验,故D正确;材料信息强调徐光启重视农业实验,A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信息没有涉及西方农业思想,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徐光启重视农业实验,而不是实地调查统计,排除C。[『点石成金』]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徐光启亲自试种”“他积极试种南洋传入的甘薯”,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5.在宋人的诗词中,有许多提及燕然、昆仑、天山、轮台、凉州、居延塞和贺兰山等地。这些地方自唐朝安史之乱后,先后被吐蕃、回鹘和契丹等游牧民族政权控制,到北宋范仲淹、王安石时已有300年,到南宋陆游、辛弃疾时已有450年,但这些政治文化精英对此仍念念不忘。这种现象说明()A.诗词传诵承载着历史文化记忆 B.民族交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C.统一中国的文化认同穿越时空 D.文化认同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前提[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尽管已经过去几百年的时间,宋人的诗词中对于已经在唐朝安史之乱后被游牧民族政权控制的“燕然、昆仑、天山、轮台、凉州、居延塞和贺兰山等地”仍旧念念不忘,这体现了在唐朝和宋朝都有对国家统一的向往和认同,C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部分宋词内容体现出来的统一中国的文化认同,并非强调诗词对于历史文化记忆的传承作用,排除A项;题干中强调宋朝文化精英对失地的怀念,对统一的文化认同,并没有体现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和交融,也没有涉及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问题,排除B项;文化认同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前提表述过于绝对,文化认同有利于国家统一,但并非必要前提,排除D项。故选C项。6.曾国藩评价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对王阳明“开出新风气”的思想理解准确的是A.强调自身的领悟与修习 B.心学否定排斥佛道思想C.主张自由阐释儒家经典 D.否定传统儒学权威地位[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王阳明“开出新风气”的思想指的是突破程朱理学的限制,强调自身的领悟与修习,即“致良知”,故A正确;心学并不否定排斥佛道思想,故B错误;自由阐释儒家经典不符合史实,故C错误;王阳明的思想维护了传统儒学权威地位,故D错误。7.如表为近代中国城市化比率统计表(单位:%)。对如表解读正确的是地区年份中国北部中国西部长江上游长江中游长江下游东南沿海两广地区云贵地区整体1843年4.24.94.14.5745.87.04.05.11893年4.85.44.75.210.66.48.74.56.0A.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整体发展较快B.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城市化比率最高C.城市化地区发展呈现不平衡发展态势D.城市化主因是通商口岸商品经济发展[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近代中国城市化比率统计表(单位:%)”中的信息,可知,从1843年到1893年,长江下游、东南沿海和两广地区城市化比率较高、进程较快,其他地区城市化比率较低,这反映了近代中国城市化地区发展呈现不平衡发展态势,C项正确;受政局动荡等因素影响,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整体发展较慢,排除A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城市化比率低于两广地区,排除B项;中国近代城市化的发展并不都是通商口岸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的,排除D项。故选C项。8.1601年,来华传教的意大利人利玛窦一度自喻为“西僧”,之后又改称为“西儒”,并研习儒家文明,以此表明他并非“西夷”。利玛窦此举说明()A.佛教在中国影响力不断减小 B.文明间交流应遵循适应原则C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中外联系 D.明代儒学教化功能逐渐异化[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并研习儒家文明,以此表明他并非西夷”,可见利玛窦学会了适应中华文化,促进了文明间的交流,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佛教,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闭关锁国,排除C项;材料不能得出儒学教化功能逐渐异化,排除D项。故选B项。9.1887年,王咏霓在《归国日记》中说:“金山(旧金山)为太平洋贸易总汇之区,华人来此者六七万人,租屋设肆,洋人呼为唐人街。六会馆之名曰三邑,曰阳和。”这一史实可用来说明()A.奴隶贸易的延续性 B.区域经济的封闭性C.人口的跨地域流动 D.华人的垄断性贸易[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金山(旧金山)为太平洋贸易总汇之区,华人来此者六七万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很多华人到了美国的旧金山,还出现了唐人街、会馆,反映了人口的跨地域流动,C项正确;华人去美国,材料信息不能说明这是奴隶贸易,排除A项;B项与史实不符,世界经济联系越加紧密,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垄断贸易,排除D项。故选C项。10.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郑超麟在回忆录中写道:“中华民国八年,写成世界公历是最容易记忆的……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我个人的小小意识则确实是在这一年觉醒的。"这一年A.新民主主义理论正式提出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一步传播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知识分子群体发起白话文革命[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八年"指的是1919年。1919年的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一步传播,故B项正确;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一文中,首次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科学概念,故A项错误;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故C项错误;1917年知识分子群体发起白话文革命,故D项错误。11.1928年,毛泽东发表了《井冈山的斗争》等一系列文章,总结了井冈山斗争和各地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论证了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初步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这些文章A.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B.系统阐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C.推动了国共合作初步实现D.力图摆脱教条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束缚[答案]D[解析]1928年,毛泽东发表了《井冈山的斗争》等一系列文章,初步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逐步摆脱教条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束缚,D正确;1940年《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不符合题意,排除A;1940年《新民主主义论》系统阐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B不符合题意,排除;1928年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国共合作”错误,排除C。12.1938年4月,《新中华报》开辟“防疫”专栏,宣传清洁卫生和防疫常识。1942年4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延安成立防疫总委员会,筹划管理全边区的防疫工作。同年5月,边区防疫总委员会通过《预防管理传染病条例》,对传染病进行分类,并规定相应的报告和防治制度。据此可知A.国家重视农村医疗卫生工作 B.陕甘宁边区的疫情日益严重C.边区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步壮大[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宣传清洁卫生和防疫常识”“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延安成立防疫总委员会,筹划管理全边区的防疫工作”“边区防疫总委员会通过《预防管理传染病条例》,对传染病进行分类,并规定相应的报告和防治制度”可知,材料反映的都是边区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国家重视农村医疗卫生工作,A错误;陕甘宁边区的疫情日益严重表述与史实不符,B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步壮大,D错误。13.《汉谟拉比法典》中有许多与商务活动相关的条款,如:共同分摊补偿损失条款,目的是援助商业,补偿商队的骡马和货物损失。由此可知,《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A.奠定了欧美法律的理论基础 B.利于规范商人的经济行为C.保证了王国内部的公平正义 D.旨在维护商人群体的利益[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商务活动”“共同分摊补偿损失”等可知,《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利于解决商业纠纷,规范商人的经济行为,B项正确;罗马法奠定了近代欧美法律的理论基础,排除A项;古巴比伦是奴隶制国家,其法律旨在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并不能保证国内的公平正义,排除C、D两项。故选B项。14.近代西方有说法认为,世界上传印阅读最广的书,第一是《圣经》;第二就是《民法大全》,堪称“法律圣经”。“法律圣经”的说法A.体现了对罗马法影响的人为夸大B.为法律规范添加了宗教色彩C.说明近代欧洲盛行“政教合一”D.说明罗马法奠定了后世法学的理论基础[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罗马法中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正公平的基本原则,这些基本原则对后世国家的影响,故D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罗马法影响深远,排除。材料强调罗马法对后世影响深远,而不是增加宗教色彩,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政教合一的信息,而是强调罗马法对后世影响深远,排除C项。15.4世纪中后期,遭匈奴进攻的西哥特人进入罗马帝国境内后,其首领说:“最初,我强烈要求消除罗马这一名字,我希望用哥特的替代罗马的。不过,众多的经验告诉我,没有法律的国家将国不成国。因此,我选择了较为安全的道路,希望用哥特的力量来恢复、增强罗马之荣光。”西哥特首领对罗马帝国的态度变化表明()A.游牧民族与农耕世界的对立 B.人口迁徙促进文化重构与认同C.战争对罗马文明的严重破坏 D.罗马帝国早已失去昔日的辉煌[答案]B[解析]据题意可知,西哥特首领对待罗马文化的态度发生了转变,由意图消除罗马转变为重构罗马,认为只有借助罗马的法律才能建立稳固的统治,由此说明人口迁移促进了文化重构和认同,B项正确;西哥特首领对罗马帝国态度的变化体现的是对罗马文化的认同,并不是游牧民族与农耕世界的对立,也没有体现战争对罗马文明的破坏,排除AC项;4世纪中后期的罗马帝国确实已经走向衰落,失去了昔日的辉煌,但这并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16.有学者认为:“在西方文明发展史上,公元8—10世纪的巴格达翻译运动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因它保存和发展了古希腊的哲学和科学,又将其再度传回欧洲。”据此可知巴格达翻译运动()A.推动了阿拉伯文化在欧洲的传播 B.为文艺复兴在欧洲兴起创造条件C.体现希腊化时代的文化交流碰撞 D.造就了拜占庭帝国文化繁荣局面[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跨越了时间和空间。从古希腊到阿拉伯地区,从古代到近代,巴格达翻译运动在人类文化的保留与传承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近代文艺复兴创造了条件,B项正确;巴格达翻译运动保存和发展了古希腊的哲学和科学,而不是阿拉伯文化,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巴格达翻译运动为文艺复兴在欧洲兴起创造条件,而不是希腊化时代的文化交流碰撞,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巴格达翻译运动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17.在17世纪的欧洲,夜生活只出现在上层贵族阶层中:到18、19世纪,夜生活开始从贵族圈子扩展至普通民众,并成为一种社会时尚。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封建势力的日益衰落 B.基础设施的不断发展C.照明技术的不断改进 D.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到18、19世纪,夜生活开始从贵族圈子扩展至普通民众”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欧洲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参与夜生活的社会群体便逐渐扩展到普通民众,D项正确;有夜生活的人群从上层贵族扩展至普通民众,不代表封建势力就衰落了,两者不存在因果关系,排除A项;材料主旨强调夜生活越来越平民化,与基础设施建设无关,排除B项;照明技术的不断改进不是夜生活越来越平民化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18.甘蔗原产自印度,原本用作王室贡品或贵族奢侈品。16-18世纪被探险家和殖民者带到巴西海地等地区,由非洲黑奴大量种植,制成蔗糖销往世界各地,18世纪末已成为大众均能承受的调味品。这主要因为()A.生产技术的革命性变化 B.洲际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C.全球性市场的基本形成 D.经济发展缩小了贫富国家差距[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16-18世纪被探险家和殖民者带到巴西海地等地区,由非洲黑奴大量种植,制成蔗糖销往世界各地,18世纪末已成为大众均能承受的调味品”可得出,随着新航路的开开辟,全球联系的加强,洲际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促进了甘蔗及蔗糖在全球的传播,B项正确;生产技术的革命性变化是工业革命,排除A项;全球性市场的基本形成是工业革命后,排除C项;近代西方国家殖民扩张下,东西方差距越来越大,排除D项。故选B项。19.下图是1860--1970年美国移民情况变化的曲线图,其中①②两个时段分别是移民的最高峰和最低谷。出现①②处情况的原因分别是()A.美国取得独立并进行扩张;第--次世界大战的影响B.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法西斯势力的威胁C.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前列;经济大危机的影响D.美国内战后南北统--市场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答案]C[解析]结合材料可知,①涉及时间是在20世纪初,这一时期移民美国出现高潮主要是因为美国此时经历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前列,②对应的时期是20世纪30年代,这一时期,移民美国陷入低谷,主要由于美国此时正处在大危机时期,C项正确;美国独立的时间是在18世纪末,②对应时间20世纪30年代,涉及战争应该是二战,排除A项;20世纪初美国仅仅是工业产量跃居世界首位,但并不是世界经济霸主,排除B项;材料①涉及的时间是20世纪初,美国内战是在19世纪中后期,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0.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对应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高丽史》的体例分为“世家”“列传”“志”“年表”等《高丽史》是研究朝鲜王朝历史的重要典籍B印度种姓制度实行职业世袭和内部通婚种姓制度固化了社会阶层C日本人借用汉字的楷体笔画和草体,分别创制了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日本古代文化深受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D印加人没有文字,使用结绳记事的方法用来记账或记述重要事件古代美洲印第安人没有创造出自己的文字A.A B.B C.C D.D[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表格,“印度种姓制度实行职业世袭和内部通婚”,这一制度职业世袭、贵贱分明、法律地位不平等,严重固化了社会阶层,B项正确;朝鲜是高丽大将李成桂所建,所以《高丽史》不是研究朝鲜王朝历史重要典籍,排除A项;日本学习借鉴了中国的汉字文化,得不出儒家思想的影响,排除C项;印加人没有文字,不代表印第安人没有文字,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英国近代的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革命进行的。从1750年到1850年间,英国的城市化水平从10%提高到了50%。英国的近代城市化运动并无先例可循,此时的英国又是处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政府多奉行自由放任的政策,对经济并不干预,对城市建设也没有规划。英国的城市化开始之前,英国经济的重心集中在伦敦和伦敦的周围区域内,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原有的经济发展很好的城市却逐渐衰落,新的城市都建立在西北部地区,而英国的人口和经济投资也向北移动。——摘编自齐爽《英国城市化发展研究》材料二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的形成与发展,成为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因素。上海作为新兴城市的排头兵,开埠前只是一个普通县城。开埠后,上海很快打破广州外贸垄断地位,成为联结内地和国内外市场的国际大都会。至清末,上海各类各级新式学堂249所,集中了全国工厂的48.7%。这一时期,租界内林立的西式洋楼、洋行、银行、教堂、影剧院、工厂与西餐馆等成为上海城市近代化的显著象征。——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近代城市化进程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海成为近代中国“新兴城市的排头兵”的条件。(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城市近代化对上海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答案](1)特点: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城市化发展速度快;有着自发性,政府较少干预;不同区域间城市化发展不均衡。(2)条件: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入侵,《南京条约》等的签订使上海较早对外开埠通商;上海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周边地区自然经济解体较早,大量乡村人口进城;上海的地理位置优越。(3)积极影响:促进了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新式教育的发展;推动西方文明的传播和市民的思想解放;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生活近代化)推动上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一“英国近代的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革命进行的”可知,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根据材料一“从1750年到1850年间,英国的城市化水平从10%提高到了50%”可知,城市化发展速度快;根据材料一“英国的近代城市化运动并无先例可循,此时的英国又是处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政府多奉行自由放任的政策,对经济并不干预,对城市建设也没有规划”可知,有着自发性,政府较少干预;根据材料一“英国的城市化开始之前,英国经济的重心集中在伦敦和伦敦的周围区域内,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原有的经济发展很好的城市却逐渐衰落,新的城市都建立在西北部地区,而英国的人口和经济投资也向北移动”可知,不同区域间城市化发展不均衡。(2)条件:根据材料二“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的形成与发展,成为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因素”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入侵,《南京条约》等的签订使上海较早对外开埠通商;根据近代中国经济发展情况及上海的地理位置结合相关基础知识可知,上海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周边地区自然经济解体较早,大量乡村人口进城;上海的地理位置优越。(3)积极影响:根据材料二“上海很快打破广州外贸垄断地位,成为联结内地和国内外市场的国际大都会”、“集中了全国工厂的48.7%”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促进了近代工商业的发展;根据材料二“上海各类各级新式学堂249所”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促进了新式教育的发展;根据基础知识可知,推动西方文明的传播和市民的思想解放;根据材料二“这一时期,租界内林立的西式洋楼、洋行、银行、教堂、影剧院、工厂与西餐馆等成为上海城市近代化的显著象征”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生活近代化)推动上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针对古代“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点,明末清初的颜元认为人人都应该积极参加劳动。他把礼、乐、射、御、书、数、兵、农等作为教育内容,既培养出了善于制造器具的学生,也培养出了垦荒种田的能手。在课程实施的方法上,颜元提出与传统“主静”相对立的“主动”“习行”方法。此外,他认为劳动能使人去除邪念、克服懒怠。他进一步明确指出“一身动则一身强,一家动则一家强,一国动则一国强,天下动则天下强。”——摘编自崔海亮《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劳动教育及其当代价值》等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生产力水平低下、人民生活困难,新旧价值观念之间冲撞激烈。###迫切需要通过开展学校劳动教育肃清封建剥削思想,树立劳动光荣的价值理念,动员青年一代积极投身国家建设,为促进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努力……开展劳动教育过程中,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作为指导方针,将劳动教育与思想教育密切结合,大学、中学与小学的劳动教育同步推进,学校、家庭、社会的劳动教育相互统一。——摘编自李欢《新中国成立初期学校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与经验启示》(1)根据材料一,概括颜元对劳动教育的主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初期重视劳动教育的意义。[答案](1)主张:主张将生产劳动(农业)与教育相结合;注重采用实践的教育方法;主张人人都要参加劳动。(三点)(2)促进青年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了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塑造劳动光荣的社会价值观;促进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为新时代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借鉴与启示。(任四点)[解析][小问1详析]主张:据材料“针对古代‘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点,明末清初的颜元认为人人都应该积极参加劳动”可知,主张将生产劳动(农业)与教育相结合;主张人人都要参加劳动;据材料“他把礼、乐、射、御、书、数、兵、农等作为教育内容,既培养出了善于制造器具的学生,也培养出了垦荒种田的能手”可知,注重采用实践的教育方法。(三点)[小问2详析]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生产力水平低下、人民生活困难,新旧价值观念之间冲撞激烈”并结合所学可知,促进青年学生全面发展;据材料“###迫切需要通过开展学校劳动教育肃清封建剥削思想,树立劳动光荣的价值理念,动员青年一代积极投身国家建设,为促进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努力……”并结合所学可知,培养了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塑造劳动光荣的社会价值观;促进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据材料“……开展劳动教育过程中,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作为指导方针,将劳动教育与思想教育密切结合,大学、中学与小学的劳动教育同步推进,学校、家庭、社会的劳动教育相互统一”并结合所学可知,为新时代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借鉴与启示。(任四点)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00——2000年间世界主要国家及其力量源泉时期国家主要力量源泉16世纪西班牙黄金、殖民贸易、雇佣军、王朝联系17世纪荷兰贸易、资本市场、海军18世纪法国人口、农业、公共管理、军队、文化19世纪英国工业、政治凝聚力、金融和借贷、海军、自由主义规范、岛国位置20世纪美国经济规模、科技领导地位、地理位置、军事力量和结盟、全球化文化和自由主义的国际制度——摘自张剑荆《中国崛起:通向大国之路的中国策》综合上述表格信息,自拟一个观点,结合世界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具体合理,史论结合)。[答案]观点:19世纪英国是世界霸主。

论证:经济上,1840年左右,英国首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工业生产世界第一。政治上,19世纪英国君主立宪制度不断发展,使英国成为19世纪著名的民主国家,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根深蒂固。军事上,英国海军实行双强标准,成为当时世界上的海洋霸主。思想上,工业革命以后,英国推行自由主义政策,主张实行自由贸易,减少贸易壁垒,有利于英国工业品在全球范围内销售,建立了以英国为核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工厂。

所有这一切使当时英国综合国力处于世界第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乃至全球的霸主。[解析]观点:题目要求结合表格信息,自拟观点,范围是世界史,可根据19世纪的英国史料拟定论题为19世纪英国是世界霸主。论证:根据表中信息“工业”“金融和借贷”可得出经济上,1840年左右,英国首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工业生产世界第一。根据表中“政治凝聚力”可得出政治上,19世纪英国君主立宪制度不断发展,使英国成为19世纪著名的民主国家,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根深蒂固。根据信息“海军”可得出军事上,英国海军实行双强标准,成为当时世界上的海洋霸主。根据“自由主义规范”可得出思想上,工业革命以后,英国推行自由主义政策,主张实行自由贸易,减少贸易壁垒,有利于英国工业品在全球范围内销售,建立了以英国为核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工厂。最后进行总结,所有这一切使当时英国综合国力处于世界第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乃至全球的霸主。广东省梅州市五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2023.4考试时间:75分钟总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2.选择题的作答: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青铜器制造需要铜、锡等矿产原料,但中原地区矿料零星且品位很低。而根据考古发现,商代墓葬尤其是殷墟高等级墓葬出土了大量惊人的青铜器。这现象的出现是基于()A.工商食官的推动 B.铁犁牛耕的出现C.分封制走向崩溃 D.区域联系加强[答案]D[解析]材料“青铜器制造需要铜、锡等矿产原料,但中原地区矿料零星且品位很低。而根据考古发现,商代墓葬尤其是殷墟高等级墓葬出土了大量惊人的青铜器”说明中原矿料来自于其他地区,说明区域联系的加强,D项正确;工商食官制度是商周时期工商业管理制度,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铁犁牛耕与材料不相关,排除B项;材料提及的是手工业技术问题,分封制属于政治制度,两者不相关,排除C项。故选D项。2.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这表明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答案]D[解析]由“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可以得出,西周建立之后,其分封的诸侯国主要有功臣和宗室贵戚统领,故选D;当时是贵族政治体制,故A不符合史实;题干说到的诸侯国不是以素养作为依据的,而且也不是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故排除B;分封制不是构建的国家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故C也不符合史实。『点石成金』:概念学习和理解是历史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有些题目就是在偷换概念,考生如果不是很熟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很难做对,在考题选项设计中的偷换概念中导致理解失误而丢分。还有的题涉及的是几个概念的区分和准确理解,只有把握每个概念的具体含义才可以,这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就深入理解才能做对。这一题实际上是考查分封制的概念理解及其阶段特征。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这些主张,着重强调的是()A.以人为本 B.天人合一 C.崇德尚贤 D.天下为公[答案]B[解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认为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小天地,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想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和敬畏自然的思想;“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认为天地的运行自有规律,人们可以利用这种规律来改造自然,体现了人与自然巧妙结合的天人合一思想,B项正确;以人为本就是把人当作宇宙万物之本,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崇德尚贤意思是崇敬有道德的人,崇尚有才能的人,这是墨子的一个重要主张,排除C项;“天下为公”是原始社会的特征,材料是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4.唐《本草图经》载“菘菜不生北土,初一年,半为芜菁,二年,菘种都绝。有将菘芜菁子南种,亦二年都变”,为此徐光启亲自试种,结果“种芜菁三四年,亦未尝变菘也”;此外,他积极试种南洋传入的甘薯,并解决了甘薯在北方的越冬藏种等问题。材料反映了徐光启A.继承总结前人经验B.学习西方农业思想C.开展实地调查统计D.重视农业实验方法[答案]D[解析]根据“徐光启亲自试种”“他积极试种南洋传入的甘薯”可知,徐光启重视农业实验,故D正确;材料信息强调徐光启重视农业实验,A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信息没有涉及西方农业思想,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徐光启重视农业实验,而不是实地调查统计,排除C。[『点石成金』]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徐光启亲自试种”“他积极试种南洋传入的甘薯”,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5.在宋人的诗词中,有许多提及燕然、昆仑、天山、轮台、凉州、居延塞和贺兰山等地。这些地方自唐朝安史之乱后,先后被吐蕃、回鹘和契丹等游牧民族政权控制,到北宋范仲淹、王安石时已有300年,到南宋陆游、辛弃疾时已有450年,但这些政治文化精英对此仍念念不忘。这种现象说明()A.诗词传诵承载着历史文化记忆 B.民族交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C.统一中国的文化认同穿越时空 D.文化认同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前提[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尽管已经过去几百年的时间,宋人的诗词中对于已经在唐朝安史之乱后被游牧民族政权控制的“燕然、昆仑、天山、轮台、凉州、居延塞和贺兰山等地”仍旧念念不忘,这体现了在唐朝和宋朝都有对国家统一的向往和认同,C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部分宋词内容体现出来的统一中国的文化认同,并非强调诗词对于历史文化记忆的传承作用,排除A项;题干中强调宋朝文化精英对失地的怀念,对统一的文化认同,并没有体现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和交融,也没有涉及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问题,排除B项;文化认同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前提表述过于绝对,文化认同有利于国家统一,但并非必要前提,排除D项。故选C项。6.曾国藩评价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对王阳明“开出新风气”的思想理解准确的是A.强调自身的领悟与修习 B.心学否定排斥佛道思想C.主张自由阐释儒家经典 D.否定传统儒学权威地位[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王阳明“开出新风气”的思想指的是突破程朱理学的限制,强调自身的领悟与修习,即“致良知”,故A正确;心学并不否定排斥佛道思想,故B错误;自由阐释儒家经典不符合史实,故C错误;王阳明的思想维护了传统儒学权威地位,故D错误。7.如表为近代中国城市化比率统计表(单位:%)。对如表解读正确的是地区年份中国北部中国西部长江上游长江中游长江下游东南沿海两广地区云贵地区整体1843年4.24.94.14.5745.87.04.05.11893年4.85.44.75.210.66.48.74.56.0A.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整体发展较快B.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城市化比率最高C.城市化地区发展呈现不平衡发展态势D.城市化主因是通商口岸商品经济发展[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近代中国城市化比率统计表(单位:%)”中的信息,可知,从1843年到1893年,长江下游、东南沿海和两广地区城市化比率较高、进程较快,其他地区城市化比率较低,这反映了近代中国城市化地区发展呈现不平衡发展态势,C项正确;受政局动荡等因素影响,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整体发展较慢,排除A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城市化比率低于两广地区,排除B项;中国近代城市化的发展并不都是通商口岸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的,排除D项。故选C项。8.1601年,来华传教的意大利人利玛窦一度自喻为“西僧”,之后又改称为“西儒”,并研习儒家文明,以此表明他并非“西夷”。利玛窦此举说明()A.佛教在中国影响力不断减小 B.文明间交流应遵循适应原则C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中外联系 D.明代儒学教化功能逐渐异化[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并研习儒家文明,以此表明他并非西夷”,可见利玛窦学会了适应中华文化,促进了文明间的交流,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佛教,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闭关锁国,排除C项;材料不能得出儒学教化功能逐渐异化,排除D项。故选B项。9.1887年,王咏霓在《归国日记》中说:“金山(旧金山)为太平洋贸易总汇之区,华人来此者六七万人,租屋设肆,洋人呼为唐人街。六会馆之名曰三邑,曰阳和。”这一史实可用来说明()A.奴隶贸易的延续性 B.区域经济的封闭性C.人口的跨地域流动 D.华人的垄断性贸易[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金山(旧金山)为太平洋贸易总汇之区,华人来此者六七万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很多华人到了美国的旧金山,还出现了唐人街、会馆,反映了人口的跨地域流动,C项正确;华人去美国,材料信息不能说明这是奴隶贸易,排除A项;B项与史实不符,世界经济联系越加紧密,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垄断贸易,排除D项。故选C项。10.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郑超麟在回忆录中写道:“中华民国八年,写成世界公历是最容易记忆的……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我个人的小小意识则确实是在这一年觉醒的。"这一年A.新民主主义理论正式提出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一步传播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知识分子群体发起白话文革命[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八年"指的是1919年。1919年的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一步传播,故B项正确;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一文中,首次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科学概念,故A项错误;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故C项错误;1917年知识分子群体发起白话文革命,故D项错误。11.1928年,毛泽东发表了《井冈山的斗争》等一系列文章,总结了井冈山斗争和各地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论证了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初步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这些文章A.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B.系统阐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C.推动了国共合作初步实现D.力图摆脱教条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束缚[答案]D[解析]1928年,毛泽东发表了《井冈山的斗争》等一系列文章,初步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逐步摆脱教条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束缚,D正确;1940年《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不符合题意,排除A;1940年《新民主主义论》系统阐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B不符合题意,排除;1928年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国共合作”错误,排除C。12.1938年4月,《新中华报》开辟“防疫”专栏,宣传清洁卫生和防疫常识。1942年4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延安成立防疫总委员会,筹划管理全边区的防疫工作。同年5月,边区防疫总委员会通过《预防管理传染病条例》,对传染病进行分类,并规定相应的报告和防治制度。据此可知A.国家重视农村医疗卫生工作 B.陕甘宁边区的疫情日益严重C.边区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步壮大[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宣传清洁卫生和防疫常识”“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延安成立防疫总委员会,筹划管理全边区的防疫工作”“边区防疫总委员会通过《预防管理传染病条例》,对传染病进行分类,并规定相应的报告和防治制度”可知,材料反映的都是边区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国家重视农村医疗卫生工作,A错误;陕甘宁边区的疫情日益严重表述与史实不符,B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步壮大,D错误。13.《汉谟拉比法典》中有许多与商务活动相关的条款,如:共同分摊补偿损失条款,目的是援助商业,补偿商队的骡马和货物损失。由此可知,《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A.奠定了欧美法律的理论基础 B.利于规范商人的经济行为C.保证了王国内部的公平正义 D.旨在维护商人群体的利益[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商务活动”“共同分摊补偿损失”等可知,《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利于解决商业纠纷,规范商人的经济行为,B项正确;罗马法奠定了近代欧美法律的理论基础,排除A项;古巴比伦是奴隶制国家,其法律旨在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并不能保证国内的公平正义,排除C、D两项。故选B项。14.近代西方有说法认为,世界上传印阅读最广的书,第一是《圣经》;第二就是《民法大全》,堪称“法律圣经”。“法律圣经”的说法A.体现了对罗马法影响的人为夸大B.为法律规范添加了宗教色彩C.说明近代欧洲盛行“政教合一”D.说明罗马法奠定了后世法学的理论基础[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罗马法中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正公平的基本原则,这些基本原则对后世国家的影响,故D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罗马法影响深远,排除。材料强调罗马法对后世影响深远,而不是增加宗教色彩,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政教合一的信息,而是强调罗马法对后世影响深远,排除C项。15.4世纪中后期,遭匈奴进攻的西哥特人进入罗马帝国境内后,其首领说:“最初,我强烈要求消除罗马这一名字,我希望用哥特的替代罗马的。不过,众多的经验告诉我,没有法律的国家将国不成国。因此,我选择了较为安全的道路,希望用哥特的力量来恢复、增强罗马之荣光。”西哥特首领对罗马帝国的态度变化表明()A.游牧民族与农耕世界的对立 B.人口迁徙促进文化重构与认同C.战争对罗马文明的严重破坏 D.罗马帝国早已失去昔日的辉煌[答案]B[解析]据题意可知,西哥特首领对待罗马文化的态度发生了转变,由意图消除罗马转变为重构罗马,认为只有借助罗马的法律才能建立稳固的统治,由此说明人口迁移促进了文化重构和认同,B项正确;西哥特首领对罗马帝国态度的变化体现的是对罗马文化的认同,并不是游牧民族与农耕世界的对立,也没有体现战争对罗马文明的破坏,排除AC项;4世纪中后期的罗马帝国确实已经走向衰落,失去了昔日的辉煌,但这并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16.有学者认为:“在西方文明发展史上,公元8—10世纪的巴格达翻译运动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因它保存和发展了古希腊的哲学和科学,又将其再度传回欧洲。”据此可知巴格达翻译运动()A.推动了阿拉伯文化在欧洲的传播 B.为文艺复兴在欧洲兴起创造条件C.体现希腊化时代的文化交流碰撞 D.造就了拜占庭帝国文化繁荣局面[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跨越了时间和空间。从古希腊到阿拉伯地区,从古代到近代,巴格达翻译运动在人类文化的保留与传承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近代文艺复兴创造了条件,B项正确;巴格达翻译运动保存和发展了古希腊的哲学和科学,而不是阿拉伯文化,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巴格达翻译运动为文艺复兴在欧洲兴起创造条件,而不是希腊化时代的文化交流碰撞,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巴格达翻译运动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17.在17世纪的欧洲,夜生活只出现在上层贵族阶层中:到18、19世纪,夜生活开始从贵族圈子扩展至普通民众,并成为一种社会时尚。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封建势力的日益衰落 B.基础设施的不断发展C.照明技术的不断改进 D.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到18、19世纪,夜生活开始从贵族圈子扩展至普通民众”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欧洲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参与夜生活的社会群体便逐渐扩展到普通民众,D项正确;有夜生活的人群从上层贵族扩展至普通民众,不代表封建势力就衰落了,两者不存在因果关系,排除A项;材料主旨强调夜生活越来越平民化,与基础设施建设无关,排除B项;照明技术的不断改进不是夜生活越来越平民化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18.甘蔗原产自印度,原本用作王室贡品或贵族奢侈品。16-18世纪被探险家和殖民者带到巴西海地等地区,由非洲黑奴大量种植,制成蔗糖销往世界各地,18世纪末已成为大众均能承受的调味品。这主要因为()A.生产技术的革命性变化 B.洲际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C.全球性市场的基本形成 D.经济发展缩小了贫富国家差距[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16-18世纪被探险家和殖民者带到巴西海地等地区,由非洲黑奴大量种植,制成蔗糖销往世界各地,18世纪末已成为大众均能承受的调味品”可得出,随着新航路的开开辟,全球联系的加强,洲际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促进了甘蔗及蔗糖在全球的传播,B项正确;生产技术的革命性变化是工业革命,排除A项;全球性市场的基本形成是工业革命后,排除C项;近代西方国家殖民扩张下,东西方差距越来越大,排除D项。故选B项。19.下图是1860--1970年美国移民情况变化的曲线图,其中①②两个时段分别是移民的最高峰和最低谷。出现①②处情况的原因分别是()A.美国取得独立并进行扩张;第--次世界大战的影响B.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法西斯势力的威胁C.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前列;经济大危机的影响D.美国内战后南北统--市场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答案]C[解析]结合材料可知,①涉及时间是在20世纪初,这一时期移民美国出现高潮主要是因为美国此时经历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前列,②对应的时期是20世纪30年代,这一时期,移民美国陷入低谷,主要由于美国此时正处在大危机时期,C项正确;美国独立的时间是在18世纪末,②对应时间20世纪30年代,涉及战争应该是二战,排除A项;20世纪初美国仅仅是工业产量跃居世界首位,但并不是世界经济霸主,排除B项;材料①涉及的时间是20世纪初,美国内战是在19世纪中后期,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0.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对应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高丽史》的体例分为“世家”“列传”“志”“年表”等《高丽史》是研究朝鲜王朝历史的重要典籍B印度种姓制度实行职业世袭和内部通婚种姓制度固化了社会阶层C日本人借用汉字的楷体笔画和草体,分别创制了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日本古代文化深受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D印加人没有文字,使用结绳记事的方法用来记账或记述重要事件古代美洲印第安人没有创造出自己的文字A.A B.B C.C D.D[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表格,“印度种姓制度实行职业世袭和内部通婚”,这一制度职业世袭、贵贱分明、法律地位不平等,严重固化了社会阶层,B项正确;朝鲜是高丽大将李成桂所建,所以《高丽史》不是研究朝鲜王朝历史重要典籍,排除A项;日本学习借鉴了中国的汉字文化,得不出儒家思想的影响,排除C项;印加人没有文字,不代表印第安人没有文字,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英国近代的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革命进行的。从1750年到1850年间,英国的城市化水平从10%提高到了50%。英国的近代城市化运动并无先例可循,此时的英国又是处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政府多奉行自由放任的政策,对经济并不干预,对城市建设也没有规划。英国的城市化开始之前,英国经济的重心集中在伦敦和伦敦的周围区域内,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原有的经济发展很好的城市却逐渐衰落,新的城市都建立在西北部地区,而英国的人口和经济投资也向北移动。——摘编自齐爽《英国城市化发展研究》材料二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的形成与发展,成为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因素。上海作为新兴城市的排头兵,开埠前只是一个普通县城。开埠后,上海很快打破广州外贸垄断地位,成为联结内地和国内外市场的国际大都会。至清末,上海各类各级新式学堂249所,集中了全国工厂的48.7%。这一时期,租界内林立的西式洋楼、洋行、银行、教堂、影剧院、工厂与西餐馆等成为上海城市近代化的显著象征。——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近代城市化进程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海成为近代中国“新兴城市的排头兵”的条件。(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城市近代化对上海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答案](1)特点: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城市化发展速度快;有着自发性,政府较少干预;不同区域间城市化发展不均衡。(2)条件: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入侵,《南京条约》等的签订使上海较早对外开埠通商;上海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周边地区自然经济解体较早,大量乡村人口进城;上海的地理位置优越。(3)积极影响:促进了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新式教育的发展;推动西方文明的传播和市民的思想解放;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生活近代化)推动上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一“英国近代的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革命进行的”可知,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根据材料一“从1750年到1850年间,英国的城市化水平从10%提高到了50%”可知,城市化发展速度快;根据材料一“英国的近代城市化运动并无先例可循,此时的英国又是处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政府多奉行自由放任的政策,对经济并不干预,对城市建设也没有规划”可知,有着自发性,政府较少干预;根据材料一“英国的城市化开始之前,英国经济的重心集中在伦敦和伦敦的周围区域内,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原有的经济发展很好的城市却逐渐衰落,新的城市都建立在西北部地区,而英国的人口和经济投资也向北移动”可知,不同区域间城市化发展不均衡。(2)条件:根据材料二“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的形成与发展,成为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因素”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入侵,《南京条约》等的签订使上海较早对外开埠通商;根据近代中国经济发展情况及上海的地理位置结合相关基础知识可知,上海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周边地区自然经济解体较早,大量乡村人口进城;上海的地理位置优越。(3)积极影响:根据材料二“上海很快打破广州外贸垄断地位,成为联结内地和国内外市场的国际大都会”、“集中了全国工厂的48.7%”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促进了近代工商业的发展;根据材料二“上海各类各级新式学堂249所”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促进了新式教育的发展;根据基础知识可知,推动西方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