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执业医师考试-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考试历年高频核心考点选编附答案_第1页
2023年执业医师考试-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考试历年高频核心考点选编附答案_第2页
2023年执业医师考试-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考试历年高频核心考点选编附答案_第3页
2023年执业医师考试-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考试历年高频核心考点选编附答案_第4页
2023年执业医师考试-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考试历年高频核心考点选编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图片大小可任意调节)2023年执业医师考试-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考试历年高频核心考点选编附答案第一卷一.参考题库(共20题)1.刘某,女,49岁,与邻居吵架后出现胸痛。答题要求:病史采集题要求根据简要病史口述应如何采集病史。2.简述问汗.3.简述针灸治疗落枕的治法、主穴。4.简述问睡眠.5.骨折外因是什么?6.李某,男,5岁,左面部肿大、厌食两天。答题要求:病史采集题要求根据简要病史口述应如何采集病史。7.简述抗结核药物的英文缩写。8.简述内伤发热的辨证要点。9.简述痢疾10.演示左颌下淋巴结的检查方法。11.简述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12.演示脊柱活动度的检查方法。13.请演示肺部听诊并说出听诊肺部的内容。14.疑似非典患者,如何向家属交代病情?15.请演示腹壁反射的检查方法。16.简述惊悸与怔忡的鉴别。17.简述伤口换药18.简述长骨骨折19.简述内伤发热的诊断要点。20.简述乳癖的临床分型。第二卷一.参考题库(共20题)1.简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2.简述望四肢3.病例摘要:李某,男,26岁,未婚,学生。患者20年前即有反复发作喘息、气促、咳嗽等症状,发作时喉间可闻及哮呜声,予糖皮质激素治疗症状可缓解。此后患者常于遇到冷空气或吸入异味时出现喘息、气促发作,每月可发作2~3次。目前患者无喘息、气促症状,偶有咳嗽,吸入异味后自觉不适。平素易感冒,怕风,自汗,气短懒言。舌质淡,苔白,脉细弱。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喘证相鉴别。4.请回答三阴交、天枢穴的定位、归经及操作。5.回答三阴交、内关、大肠俞的主治病证。6.简要病史:女性,18岁,经血淋漓不尽15天。答题要求:请围绕以上简要病史,口诉该患者现病史及相关病史应询问的内容。7.请演示一指禅推法方法。8.病例摘要:纪某,男,4岁。患儿身热3天,起病前有水痘接触史,现头角发际皆有高粱米大小之水痘,胸背部较多,大者如黄豆,小如粟米,四肢散在,微现,咳嗽,食少,肢倦无力。舌尖微红,苔薄黄,脉滑数。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脓疱疹相鉴别。9.简述望头面.10.如何进行三棱针操作?11.试述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12.简述肺痨与肺痿相鉴别。13.病例摘要:林某,男,56岁,已婚,工人。患者2年前受惊后出现心中悸动不安,当时服用养心安神药物后好转,此后患者时有心悸发作,情绪易于紧张,前来就诊。刻下症见:心悸时作,受惊后或情绪激动时易出现。平素时觉胸闷烦躁,咯痰量多质黏,晨起口干口苦,夜眠欠安,梦多,大便偏干,小便可。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奔豚相鉴别。14.请演示闪火法拔罐的操作。15.简述肺和胸膜检查16.简述肺痨17.请演示跟-膝-胫试验的检查方法。18.患者女性,26岁,血清甲胎蛋白(AFP)260μg/L。分析其临床意义。19.试述开放性创口的常用止血方法。20.治疗肺结核常用哪些药物?第三卷一.参考题库(共20题)1.简要病史:女性,42岁,心慌阵作3年,加重1天。2.简述肺胀的治疗原则。3.简述正常胸部X线表现4.简述咳嗽5.叙述并演示走罐法。6.简述颈椎病X线片特点。7.请回答肩髃的主治,叙述并演示肩髃、百会的定位及百会的操作。8.简述胸部听诊方法及内容。9."足三里"穴、"三阴交"穴、"太冲"穴的定位。10.请演示舒张进针法的操作。11.请回答阳陵泉的主治,叙述并演示阳陵泉、内关的定位及内关的操作。12.演示冲击触诊的做法。13.病例摘要:张某,男,38岁。患者近半年来反复出现排便时出血,血液与大便不相混,无明显疼痛。3天前饮酒后出血加重,血色鲜红,量较多,肛门内有肿物脱出,可自行回纳,肛门灼热感,重坠不适。口干渴,小便黄。纳可,眠可。苔黄腻,脉濡数。肛门镜检查:齿线上黏膜呈半球状隆起,色鲜红。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直肠脱垂相鉴别。14.【病例摘要】患者,男,57岁。近10天来右胁胀痛,口干口苦,寐少梦多。今晨与他人吵架,情绪暴怒,随即呕吐鲜血200ml,遂来院就诊。有乙肝、肝硬化病史15年。查体:T36.8℃,P92次/分,R20次/分,BP110/80mmHg。神志清晰,巩膜黄染,腹壁静脉显露,脾肿大,腹水征(+),肠鸣音活跃。舌质红,苔黄,脉弦数。辅助检查:红细胞2.7×1012/L,血红蛋白88g/L。总蛋白59.1g/L,白蛋白20.5g/L,球蛋白38.6g/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76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45U/L,总胆红素65μmol/L。【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请与消化性溃疡出血相鉴别。15.急性黄疸型肝炎与溶血性黄疸鉴别诊断是什么?16.陈某,女,36岁,已婚,工人。2003年11月23初诊。因日间食用剩汤后,晚间即出现腹痛,服止痛药未能缓解,腹痛拒按揉,夜间腹泻10余次,发热,体温38℃。无力,纳差,次日就诊时解脓血便,腥臭,肛门下坠灼热,里急后重,尿黄。查体:T38℃,P100次/分,R18次/分,BP120/80mmHg。面色红,腹部平软,左下腹部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墨菲征阴性,肝脾肋下来及。舌质红,苔黄稍腻,脉滑数。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2.5×109/L,中性粒细胞76%。粪便常规:黏液脓血便。镜检有大量脓细胞、红细胞与巨噬细胞。粪便细菌培养可分离到痢疾杆菌。粪便免疫检测示痢疾杆菌抗原阳性。作出中医病证诊断及西医疾病诊断。17.李某,女,36岁。患者近半年来精神郁闷,心烦易怒。四个月前,偶感双乳房有肿块,月经前及行经期间两侧乳房胀痛,偶有刺疼,且乳房肿块随乳房情志波动而增大,精神郁闷,胸闷气短。查体:T36.5℃,P80次/分,R19次/分,BP110/60mmHg,发育正常,双侧乳房上方可触及如鸡蛋大囊性肿块,质软、活动、无压疼、皮色不变,与胸部无粘连,乳头无异常分泌物。舌淡苔白,脉细弦。辅助检查:钼靶X线片:乳腺内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肿块样阴影;密度高于乳腺腺体,边界尚光整。无明确异常钙化影,可见"透明晕圈"征。作出中医病证诊断及西医疾病诊断。18.请回答针灸治疗肾绞痛的治法,叙述并演示其主穴的毫针操作。19.急性腰扭伤的针刺方法。20.简述肾病综合征第一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正确答案: 采集要点 (1)现病史:根据主诉及相关鉴别询问。①有无情志刺激史,诱发因素、发作持续时间、发作频率、缓解因素(硝酸甘油)、病程久暂。②伴随症状,疼痛有无向左肩臂放射,有无胸胁胀满或疼痛等。③结合"十问歌"采集相关症状。④诊疗经过,相应的辅助检查结果,接受过何种治疗及效果。 (2)相关病史①既往史及家族史,家族中有无类似疾病的患者。②药物过敏史。2.正确答案: 病理性汗出,与病邪的性质及正气亏损程度密不可分。询问时应了解汗出的时间、多少、汗出部位及其主要兼症,从而判断病邪性质及机体的阴阳盛衰。 1.表证汗出一般伤风表证与风热表证可有轻微汗出,风寒表证者多无汗。 2.里证汗出 (1)自汗指醒时常自汗出,活动时汗出加剧,多见于气虚证或阳虚证。兼见相应的气虚或阳虚症状。 (2)盗汗指睡时汗出,醒则汗止,多见于阴虚证。兼见其他阴虚症状。若患者自汗与盗汗并见,则为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 (3)亡阳、亡阴之汗又称绝汗。在病情危重时出现大汗淋漓的情况。亡阳之汗:汗冷淋漓如水。兼见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亡阴之汗:汗热而黏如油。兼见肢身尚温、躁扰烦渴、脉细疾数等。 (4)战汗指病人先恶寒战栗,继而汗出,是温病或伤寒邪正剧烈斗争的表现。若汗出热退,脉静身凉,为邪去正复,疾病向愈;汗后烦躁不安,脉急疾者,为邪气未退,正气已衰,病情恶化。 3.局部汗出 (1)头汗指仅见头部或头颈部汗出量多。头部热汗:上焦热盛,见于温病气分证肺热壅盛。兼见身热、烦躁、咳喘、面赤、口渴。头部热汗而黏:中焦湿热,见于湿热蕴脾证。兼见身热不扬,脘腹胀满,纳呆呕恶。头部冷汗如水:虚阳上越,属亡阳证范畴。兼见肢冷、脉微等。正常人情绪高度紧张,或进食辛辣、热食、饮酒等,亦可见头汗。 (2)半身汗出身体一侧,或上、下半身汗出。汗出见于健侧,多见于痿病、中风或截瘫患者。 (3)手足心汗出汗出量多者,可为阳明燥热、阴经郁热、脾虚运化失常所致。若手足心微有汗出,多为生理现象。3.正确答案: 治法:舒筋通络,活血止痛。以局部阿是穴及手太阳、足少阳经穴为主。主穴:外劳宫、阿是穴、肩井、后溪、悬钟。4.正确答案:1.失眠主要由于阴阳平衡失调,阳不入阴,神不守舍所致。失眠多梦,兼见头晕眼花、面色淡白,为心血亏虚,心神失养。失眠多梦,兼见心悸心烦、潮热盗汗,为阴虚火旺,心神受扰。失眠多梦,兼见惊悸不宁、胆怯易惊,为胆郁失宣,痰热内扰心神。2.嗜睡亦称多寐、多睡眠。多因阴阳平衡失调,阳虚阴盛或痰湿内盛所致。困倦嗜睡,神识蒙眈,兼见精神疲惫、肢冷脉微,为心肾阳虚,神失温养。困倦嗜睡,兼见头目昏沉、胸脘痞闷,为痰湿困脾,清阳不升。饭后困倦嗜睡,兼见纳呆腹胀、少气懒言,为脾失健运,脑失所养。嗜睡与昏睡、昏迷不同,后者难以唤醒,强行唤醒而仍神志模糊,甚至呼之不醒。5.正确答案: 外因主要由于外来暴力作用所致。有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等形式。间接暴力:骨折发生在远离暴力接触的部位,即暴力通过传导、杠杆或扭转力量在着力点的远方折断;直接暴力多见为压砸、冲撞、打击致伤,骨折线为横断或粉碎型;软组织损伤常较严重,易造成开放性骨折。6.正确答案: 采集要点 (1)现病史:根据主诉及相关鉴别询问。①了解发病原因,有无痄腮接触史。有无其他可能的原因。②有无发热头痛、全身不适、恶心、呕吐。③肿大的特点是否以耳垂为中心,对侧是否肿大疼痛。④结合中医"十问歌"了解目前疾病的状况。⑤诊疗经过,相应的辅助检查结果,接受过何种治疗及效果。 (2)相关病史①既往史,有无痄腮等相关病史。②出生时的情况。③药物、食物过敏史。7.正确答案: 异烟肼(INH,H),利福平(RFP,P),吡嗪酰胺(PZA,Z),链霉素(SM,S),乙胺丁醇(EMB,E)8.正确答案: (1)辨证候之虚实:在确诊为内伤发热的前提下,应依据病史、症状、脉象等辨明证候的虚实,这对治疗原则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由气郁、血瘀、湿停所致的内伤发热属实;由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所致的内伤发热属虚。邪实伤正及因虚致实者,则可以既有正虚,又有邪实的表现,而成为虚实夹杂的证候。 (2)辨病情之轻重:病程长久,热势亢盛,持续发热或反复发作,经治不愈,胃气衰败,正气虚甚,兼夹病证多,均为病情较重的表现;轻症反之。9.正确答案: 痢疾是以大便次数增多,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黏冻为主症。是夏秋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 【病因病机】 1.病因 (1)外感时邪:多由感受时令之邪而发病,感邪的性质有三:一为疫毒之邪,内侵胃肠,发病骤急,形成疫毒痢;二为湿热之邪,湿郁热蒸,肠胃气机阻滞,发生湿热痢;三为夏暑感寒伤湿,寒湿伤中,胃肠不和,气血壅滞,发为寒湿痢。 (2)饮食不节(洁):平素嗜食肥甘厚味,或误食馊腐不洁之食物,酿生湿热,或夏月恣食生冷瓜果,损伤脾胃,中阳受困,湿热或寒湿、食积之邪内蕴,肠中气机壅阻,气滞血瘀,与肠中腐浊相搏结,化为脓血,而致本病。 2.病机 痢疾为病,虽有外感与饮食之不同,但两者可相互影响,往往内外交感而发病。病位在肠,与脾胃密切相关,可涉及肾。因疫毒弥漫,湿热、寒湿内蕴肠腑,腑气壅滞,气滞血阻,气血与邪气相搏结,夹糟粕积滞肠道,脂络受伤,腐败化为脓血而痢下赤白;气机阻滞,腑气不通,闭塞滞下,故见腹痛,里急后重。本病初期多实证。疫毒内侵,毒盛于里,熏灼肠道,耗伤气血,下痢鲜紫脓血,壮热口渴,为疫毒痢;如疫毒上冲于胃,可使胃气逆而不降,成为噤口痢。外感湿热或湿热内生,壅滞腑气,则成下痢赤白,肛门灼热之湿热痢。寒湿阴邪,内困脾土,脾失健运,邪留肠中,气机阻滞,则为下痢白多赤少之寒湿痢。下痢日久,可由实转虚或虚实夹杂,寒热并见。疫毒热盛伤津或湿热内郁不清,日久则伤阴、伤气,亦有素体阴虚感邪,而形成阴虚痢者。因营阴不足故下痢黏稠,虚坐努责,阴亏热灼可出现脐腹灼痛。脾胃素虚而感寒湿患痢,或湿热痢过服寒凉药物致脾虚中寒,寒湿留滞肠中则下痢稀薄带有白冻。日久因脾胃虚寒,化源不足,累及肾阳,关门不固,下痢滑脱不禁,腰酸腹冷,表现虚寒征象。如痢疾失治,迁延日久,或治疗不当,收涩太早,关门留寇,酿成正虚邪恋,可发展为下痢时发时止,日久难愈的休息痢。 【诊断要点】 1.以腹痛,里急后重,大便次数增多,泻下赤白脓血便为主症。 2.暴痢起病突然,病程短,可伴恶寒、发热等;久痢起病缓慢,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疫毒痢病情严重而病势凶险,以儿童为多见,起病急骤,在腹痛、腹泻尚未出现之时,即有高热神疲,四肢厥冷,面色青灰,呼吸浅表,神昏惊厥,而痢下、呕吐并不一定严重。 3.多有饮食不洁史。急性起病者多发生在夏秋之交,久痢则四季皆可发生。 【类证鉴别】 痢疾与泄泻:两者均多发于夏秋季节,病变部位在胃肠,病因亦有相同之处,症状都有腹痛、大便次数增多。但痢疾大便次数虽多而量少,排赤白脓血便,腹痛伴里急后重感明显。而泄泻大便溏薄,粪便清稀,或如水,或完谷不化,而无赤白脓血便,腹痛多伴肠鸣,少有里急后重感。泻、痢两病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相互转化,或先泻后痢,或先痢而后转泻。一般认为先泻后痢病情加重,先痢后泻为病情减轻。 【辨证论治】 1.湿热痢主症:腹部疼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脓血,黏稠如胶冻,腥臭,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病机概要:湿热蕴结,熏灼肠道,气血壅滞,脂络伤损。治法:清肠化湿,调气和血。代表方剂:芍药汤加减。常用药物:黄芩、黄连、大黄、芍药、当归、甘草、木香、槟榔、金银花、肉桂等。2.疫毒痢 主症:起病急骤,壮热口渴,头痛烦躁,恶心呕吐,大便频频,痢下鲜紫脓血,腹痛剧烈,后重感特著,甚者神昏惊厥,舌质红绛,舌苔黄燥,脉滑数或微欲绝。病机概要:疫邪热毒,壅盛肠道,燔灼气血。治法:清热解毒,凉血除积。代表方剂:白头翁汤合芍药汤加减。常用药物: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金银花、地榆、牡丹皮、芍药、甘草、木香、槟榔等。 3.寒湿痢 主症:腹痛拘急,痢下赤白黏冻,白多赤少,或为纯白冻,里急后重,口淡乏味,脘胀腹满,头身困重,舌质或淡,舌苔白腻,脉濡缓。病机概要:寒湿客肠,气血凝滞,传导失司。治法:温中燥湿,调气和血。代表方剂:不换金正气散加减。常用药物:藿香、苍术、半夏、厚朴、炮姜、桂枝、陈皮、大枣、甘草、木香、枳实等。 4.阴虚痢 主症:痢下赤白,日久不愈,脓血黏稠,或下鲜血,脐下灼痛,虚坐努责,食少,心烦口干,至夜转剧,舌红绛少津,苔腻或花剥,脉细数。病机概要:阴虚湿热,肠络受损。治法:养阴和营,清肠化湿。代表方剂:黄连阿胶汤合驻车丸加减。常用药物:黄连、黄芩、阿胶、芍药、甘草、当归、干姜、生地榆等。 5.虚寒痢 主症:腹部隐痛,缠绵不已,喜按喜温,痢下赤白清稀,无腥臭,或为白冻,甚则滑脱不禁,肛门坠胀,便后更甚,形寒畏冷,四肢不温,食少神疲,腰膝酸软,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而弱。病机概要:脾肾阳虚,寒湿内生,阻滞肠腑。治法:温补脾肾,收涩固脱。代表方剂: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常用药物:人参、白术、干姜、肉桂、粳米、炙甘草、诃子、罂粟壳、肉豆蔻、赤石脂、当归、白芍、木香等。 6.休息痢 主症:下痢时发时止,迁延不愈,常因饮食不当、受凉、劳累而发,发时大便次数增多,夹有赤白黏冻,腹胀食少,倦怠嗜卧,舌质淡苔腻,脉濡软或虚数。病机概要:病久正伤,邪恋肠腑,传导不利。治法:温中清肠,调气化滞。代表方剂:连理汤加减。常用药物:人参、白术、干姜、茯苓、甘草、黄连、枳实、木香、槟榔等。 【预防与调护】 1.对于具有传染性的细菌性及阿米巴痢疾,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以控制痢疾的传播和流行,如搞好水、粪的管理,饮食管理,消灭苍蝇等。 2.在痢疾流行季节,可适当食用生蒜瓣,每次1~3瓣,每日2~3次;或将大蒜瓣放入菜食之中食用;亦可用马齿苋、绿豆适量,煎汤饮用,对防止感染亦有一定作用。 3.痢疾患者,须适当禁食,待病情稳定后,仍以清淡饮食为宜,忌食油腻荤腥之品。10.正确答案: 1.将左手置于被检查者头顶,以便能随时改变其头位而配合检查,使头微向前倾斜。 2.右手四指并拢,屈曲掌指及指间关节,沿下颌骨内缘向上滑动触摸。11.正确答案: (1)血尿。 (2)少尿。 (3)全身症状常表现为疲乏、腰痛、厌食、恶心、呕吐、头晕、嗜睡等。 (4)水肿。 (5)高血压、眼底病变12.正确答案:检查时让被检查者做脊柱运动,以观察脊柱的活动情况。如检查颈段活动时,检查者用手固定被检查者双肩,让其做颈部的前屈、后伸、侧弯、旋转等动作;检查腰段活动时,检查者用手固定被检查者骨盆,让其做腰部的前屈、后伸、侧弯、旋转等动作。若已有外伤性骨折或关节脱位时,应避免做脊柱运动,以防止损伤脊髓。13.正确答案:1.被检查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做均匀而稍深的呼吸。2.听诊次序自上而下,由前而后,左右对比。3.听诊内容包括呼吸音,啰音,语音传导,胸膜摩擦音等。14.正确答案: 告诉患者及其家属这是传染病,需要住院隔离治疗;立即向院领导或上级医师报告;要家属地址及联系电话,家属一旦出现类似症状立刻就诊;简单讲解"非典"的防治常识,并向患者及其家属交代病情有可能恶化。15.正确答案:1.被检查者仰卧,两下肢稍屈曲,使腹壁放松。2.检查者用叩诊锤柄部末端钝尖部迅速从外向内分别轻划两侧上、中、下腹部皮肤。3.正常人在受刺激部位出现腹肌收缩。16.正确答案: 1.惊悸之症,临床常因惊而悸,多由外因而成,偶变外来刺激,或因惊恐,或因恼怒,均可发病,发则心悸,时作时止,病来虽速,但全身情况较好,病势浅而短暂,以实证为多。 2.怔忡之症,则以虚证为多,多由内因引起,并无外因,自觉心中惕惕,稍劳即出,病来虽渐,但全身情况差,病情较重。经常心悸,胸闷不舒,发则悸跃不能自控,甚则心痛阵发。惊悸日久不愈,亦可发展。17.正确答案: 换药又称交换敷料,是对经过初步治疗的伤口作进一步处理的总称。 1.换药的目的 (1)观察伤口的变化,便于进一步处理。 (2)改善伤口环境,保持引流通畅,控制局部感染。 (3)保护并促进新生上皮和肉芽组织生长,减少瘢痕的形成。 (4)保护伤面,预防附加损伤和污染。 2.换药的规则 (1)遵守无菌操作①操作时必须戴好帽子、口罩,每次换药前必须洗手。②接触伤面的物品,均需灭菌。③换药时所用的灭菌器具、已接触伤口的器械及未灭菌的用具,三者之间要分清,不能相互混放。④换下的敷料,切忌乱扔,特殊感染的敷料要烧毁。 (2)操作应稳、准、轻、快,尽可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出血,避免增加损伤。 (3)换药的顺序原则上应先处理清洁伤口,然后是污染伤口,最后是感染伤口。破伤风、气性坏疽、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伤口,应由专人负责处理。 (4)换药的次数根据伤口情况来决定。一期缝合伤口,一般术后2~3天换药1次;肉芽生长健康,分泌物很少的伤口,可隔日1次;一般有肉芽组织生长的伤口,每日换药1次;脓液较多的伤口,1天可换药多次;脓肿切开引流填塞敷料的伤口,次日不换药,以免出血。 (5)引流物的处理用作预防性引流的乳胶片,通常24~72小时内拔除;作为止血填塞的凡士林纱条,应从术后3~5天开始逐日逐渐轻轻取出;深部引流的烟卷条或乳胶管均不宜久留,一般术后1~7天即应拔除。 (6)体位应尽量采用仰卧位,除便于操作外,还可减少虚脱的发生。 (7)操作者应充分了解伤口情况,做好准备工作,如换药碗,镊子,纱布,消毒的药条、引流条、盐水及乙醇棉球,血管钳,探针,绷带及布等。 3.各种引流物的名称和用途 (1)药线应用于小创口,浅表窦道,并能达到局部给药。 (2)橡皮片引流浅表伤口或较窄的间隙,如手术创口的皮下或肌层引流,或较小的脓肿及小瘘管的引流。 (3)纱布引流适用于浅表伤口或窦道,既有引流作用又有局部给药疗效,但不宜用于深部伤口。 (4)凡士林纱布对浅表不能缝合的创面,覆盖较薄的凡士林纱布,能达到引流和止血的目的。创面肉芽新鲜无分泌物时,可起到保护肉芽的作用。 (5)烟卷引流表面光滑,适用于腹腔内及深部肌层的引流。 (6)乳胶管引流常用的有乳胶管、橡皮管、普通导尿管、硅胶气囊导尿管、蕈状导尿管、双腔引流管及"T"形管等,适用于腹腔、胸腔、膀胱、胆道的引流。 4.换药的具体方法 (1)用75%的乙醇棉球由伤口边缘向外围擦拭,避免将伤口外的细菌带入伤口内。 (2)用挤干的盐水棉球吸去伤口内的渗出液,除去沉着的纤维素、坏死组织或线头。 (3)观察伤口深浅、大小、肉芽是否健康。健康肉芽组织红色、坚实、无水肿、不易出血;若肉芽不健康,有坏死组织存在,需应用适当的外用药,必要时可将分泌物作涂片、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对诊断不明的伤口或伤口经久不愈者,可取部分组织做活检。 (4)伤口有分泌物时,应常松动引流物或拔除更换引流物。 (5)粘着于皮肤的胶布亦应用汽油擦净。 (6)盖好消毒纱布,用胶布固定,并加以软绷带包扎。 (7)换下的敷料及脓血物应放置在一个专用碗、盘或污物桶内。 (8)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取得病人的合作,解除其思想顾虑。换下的脓血污物避免病人看见,以免产生不良刺激。 (9)换药后,应将伤口情况、分泌物性质和多少等详细记录。 (10)对破伤风、气性坏疽及绿脓杆菌、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伤口,在换药时应穿隔离衣,器械要严格隔离灭菌,其敷料必须焚烧,以免交叉感染。 5.拆线拆线时应将暴露在外面的线段用75%乙醇、碘伏、新洁尔灭酊或2.5%碘酊按常规要求消毒,然后左手持镊子夹住线结略加提起,右手持剪刀用刀尖在结的一边贴近皮肤处剪断,轻轻将线抽出。注意拆线时不能将暴露的线段经过皮下组织,以免发生感染。 拆线时间:头面颈部为4~5天;胸腹部为6~7天;背、臀部7~9天;四肢10~12天;近关节处14天;减张缝合10~14天。但如缝线后伤口感染时,应提早拆除,通畅引流,因年老、体弱、营养不良者可适当延迟拆线时间。18.正确答案: 长骨骨折的基本X线表现是骨骼发生断裂,骨的连续性中断。骨骺分离也属于骨折。骨皮质的连续性中断,骨小梁断裂和歪曲,在骨断裂处可见到边缘光滑锐利的线状透亮阴影,称为骨折线。在中心X线通过骨折断面时,则骨折线显示清楚,否则显示不清,甚至不易发现。严重骨折骨骼常弯曲、变形。嵌入性或压缩性骨折骨小梁紊乱,甚至密度增高,而看不到骨折线。根据骨折程度可分为完全性骨折和不完全性骨折。完全性骨折时骨折线贯穿骨骼全径,不完全性骨折时骨折线不贯穿全径。根据骨折线的形状和走行,可将骨折分为线形、星形、横形、斜形和螺旋形骨折。复杂的骨折又可按骨折线形状,分为T形、Y形骨折等。按骨片情况可分为撕脱性、嵌入性、青枝性和粉碎性骨折等。19.正确答案: (1)内伤发热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多为低热,或自觉发热,表现为高热者较少。不恶寒,或虽有怯冷,但得衣被则温。常兼见头晕、神疲、自汗、盗汗、脉弱等症。 (2)一般有气、血、水湿壅遏或气血阴阳亏虚的病史,或有反复发热的病史。 (3)必要时可做有关的实验室检查,以进一步协助诊断。20.正确答案: 肝郁痰凝证、冲任失调证。第二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正确答案: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1)临床表现:早期呈糖尿病症状加重,随后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呼吸深大、呼气中有烂苹果味。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明显失水,尿量减少,血压下降,意识模糊,嗜睡以致昏迷。实验室检查尿糖、尿酮体均强阳性。血糖明显升高,多数为16.7~33.3mmol/L,血酮体定量检查多在4.8mmol/L以上。CO2结合力降低,轻者13.5~18.0mmol/l,重者在9.0mmol/L以下,血pH低于7.35,治疗前血钾正常或偏低,尿少时升高,治疗后可出现低血钾,严重者发生心律失常。血钠、血氯降低,血尿素氮和肌酐增高。 (2)治疗:对单纯酮症,根据血糖、尿糖调整胰岛素剂量,给予输液,并持续至酮症消失。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应立即抢救,根据以下原则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①输液:立即静脉滴注生理盐水或复方氯化钠溶液,如无心功能不全,开始2~4小时内输1000~2000ml,以后根据血压、心率、尿量、外周循环状态决定补液量及速度,一般每4~6小时输1000ml,第1个24小时总输液量4000~5000ml,严重失水者可达6000~8000ml,如有低血压或休克。快速补液不能提升血压,可适当输胶体溶液并辅以其他抗休克措施。②胰岛素治疗:小剂量胰岛素治疗方案[0.1U/(kg·h)]有简便、有效、安全等优点,较少引起脑水肿、低血糖、低血钾。抽血送各种生化测定后,立即静脉推注普通胰岛素10~20U(RI),随后将普通胰岛素加入输液(生理盐水)中按4~6U/h输注(应另建输液途径)。治疗过程中,每1~2小时检测尿糖、尿酮,每2~4小时检测血糖、钾、钠等。开始治疗2小时后如血糖无肯定下降,提示患者对胰岛素敏感性差,胰岛素用量可适当加大。当血糖降至13.9mmol/L左右时,改输5%葡萄糖液,并加入胰岛素,可按每3~4g葡萄糖加1U或2~4U/h胰岛素输注。尿酮体消失后,根据患者病情及进食情况,逐渐恢复常规的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③纠正酸中毒:轻症者经上述处理后可逐步纠正失钠和酸中毒。不必补碱。重症者如血pH<7.1,血碳酸根<5mmol(相当于CO2结合力4.5~6.7mmol/L),可少量补充等渗碳酸氢钠,应注意如补碱过多或过快有加重细胞缺氧和诱发脑水肿的危险。④纠正电解质紊乱: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多有不同程度的缺钾,但由于失水和酸中毒,治疗前血钾数值不能反映真正血钾情况。经输液、胰岛素治疗和纠正酸中毒后,血钾常明显下降。若治疗前血钾正常,每小时尿量40ml以上。可在输液和胰岛素治疗后开始补钾。若每小时尿量<30ml,宜暂缓补钾待尿量增加后再补。如治疗前血钾水平高于正常,暂不补钾。⑤针对诱因和并发症治疗:积极寻找和去除诱因,抗感染、抗休克、防止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肾衰竭和脑水肿等。如无特殊情况,应鼓励患者进食。2.正确答案:(一)形态异常肌肉萎缩,多因气血亏虚或经络闭阻,肢体失养所致。四肢肿胀,见于水肿病。膝部肿大,见于热痹或鹤膝风。下肢畸形(X形或0形腿),多属肾气不充,发育不良。指关节呈梭状畸形,多由风湿久蕴,筋脉拘挛所致。指(趾)末节膨大如杵,即杵状指,由心肺气虚、血瘀湿阻而成。(二)动态异常肢体萎缩,痿废不用,即痿病,因精津亏虚或湿热浸淫,筋脉失养所致。一侧肢体痿废不用,即半身不遂,见于中风病人,因风痰阻络所致。双下肢痿废不用,即截瘫,由腰脊外伤或瘀血阻络所致。四肢抽搐,见于肝风内动,筋脉拘急。手足拘急,多因寒邪凝滞或气血亏虚,筋脉失养所致。手足颤动,多为血虚筋脉失养或动风之兆。手足蠕动,多为脾胃气虚,筋脉失养,或阴虚动风。循衣摸床,撮空理线,为病重失神之象。3.正确答案: 主诉:发作性喘息气促20余年。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患者发作性喘息气促20余年,诊断为哮证。素有哮疾,痰饮蕴肺,肺气上逆,相互搏结,而致发作性喘息气促。卫气虚弱,不能充实腠理,外邪易侵,故自汗、怕风、易患感冒;肺虚不能主气,故气短懒言;中气不足,故倦怠乏力。舌质淡,苔白,脉细弱亦为肺脾气虚之象。综上所述,辨证为肺脾气虚。 中医病证鉴别(中医执业考生作答): 哮病与喘证相鉴别:二者都是以呼吸急促困难为主要表现,但喘以气息言,为呼吸气促困难,是多种急慢性肺系疾病的一个症状;哮以声响言,喉中哮鸣有声,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哮必兼喘,但喘未必兼哮。 诊断: 中医疾病诊断:哮病-缓解期中医证候诊断:肺脾气虚证 中医治法:健脾益气,补土生金 方剂:六君子汤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4.正确答案: 一、三阴交 1.定位 具体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2.归经 属足太阴脾经。 3.操作 直刺1~1.5寸,孕妇禁针。 二、天枢穴 1.定位 脐中旁开2寸。 2.归经 属足阳明胃经。 3.操作 直刺1~1.5寸。5.正确答案: 三阴交:①肠鸣腹胀、腹泻等脾胃虚弱诸证;②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等妇产科病证;③遗精、阳痿、遗尿等生殖泌尿系统疾患;④心悸、失眠、高血压;⑤下肢痿痹;⑥阴虚诸证。 内关:①心痛、胸闷、心动过速或过缓等心疾;②胃痛、呕吐、呃逆等胃腑病证;③中风;④失眠、郁证、癫狂痫证等神志病证;⑤眩晕症,如晕车、晕船、耳源性眩晕;肘臂挛痛。 大肠俞:①腰腿痛;②腹胀、腹泻、便秘等胃肠病证。6.正确答案: (一)现病史 1.根据主诉及相关鉴别询问(1)发病缓急,月经来潮及持续时间,经量、经色,是否夹有血块?(2)有无发病诱因(情志因素、劳累)?(3)月经初潮年龄,是否规律?经期、经量、经色是否正常?(4)有无小腹疼痛及其性质?有无手足心热,口燥咽干?有无腰膝酸软、畏寒肢冷?有无头晕目眩,神疲乏力?(5)饮食、二便、睡眠情况。 2.诊疗经过(1)是否到医院诊治?做过哪些检查?结果如何?(2)治疗情况如何? (二)相关病史1.药物过敏史。2.既往有无类似发作,有无其他内分泌功能紊乱等表现。7.正确答案:1.以拇指指端、指腹或偏锋端着力;2.通过腕部的来回摆动,使所产生的力通过拇指指端、指腹或偏锋端持续不断地作用于受术部位;3.要沉肩、垂肘、悬腕,前臂主动发力,带动腕关节协调而有节律地左右来回摆动;操作频率为120~160次/分。8.正确答案: 主诉:身热、身现水痘3天。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患儿身热3天,起病前有水痘接触史,颜面、躯干发现水痘,符合水痘诊断。水痘时邪从口鼻而入,蕴育于肺卫,肺卫为邪所伤,宣降失常,故见咳嗽;内蕴湿热,兼感时邪,郁闭肌表,时邪夹湿透发于肌表,致水痘布露。正盛邪轻,则水痘胸背较多,四肢散在,微现,全身症状不重。结合舌脉症,辨证为邪伤肺卫证。 中医病证鉴别(中医执业考生作答): 水痘与脓疱疮的鉴别:二者都可以见到疱疹。区别在于,脓疱疮多发生于炎热夏季,以头面部及肢体暴露部位多见,初起为疱疹,很快成为脓疱,疱液浑浊,疱液可培养出细菌。水痘是感受水痘时邪(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疹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皮肤黏膜分批出现、同时存在瘙痒性斑丘疹、疱疹及结痂为特征,疱疹内液清亮如水,疹形椭圆如豆。 诊断: 中医疾病诊断:水痘中医证候诊断:邪伤肺卫证 中医治法:疏风清热,利湿解毒 方剂:银翘散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9.正确答案:(一)望头部1.小儿囟门前囟呈菱形,在出生后12~18个月时闭合。囟门突起,即囟填,主温病火邪上攻,或胸髓有病,或颅内水停。囟门凹陷,即囟陷,主吐泻伤津、气血不足和先天精亏、脑髓失充。囟门迟闭,即解颅,因肾气不足、发育不良所致,常见于佝偻病。2.头形改变小儿头颅增大,智力低下者,见于先天不足,肾精亏损,水液停聚于脑。小儿头颅狭小,智力低下者,见于肾精不足,颅骨发育不良。小儿头顶平坦,颅呈方形,主肾精不足或脾胃虚弱,见于佝偻病。头摇不能自主,为肝风内动之兆,或气血虚衰,脑神失养。3.头发异常发黄干枯,稀疏易落,见于精血不足。片状脱发,头皮光亮,即斑秃,为血虚受风。青壮年发疏易落,见于。肾虚或血热化燥。青年白发,见于肾虚或劳神伤血。小儿发疏黄软,生长迟缓,见于肾精亏损。小儿发结如穗,枯黄无泽,见疳积病。(二)望面部面肿,见于水肿病,由肺失宣降,或脾肾阳衰,或水气凌心所致。腮肿,见于痄腮病(外感温毒之邪),或发颐病(阳明热毒上攻)。口眼斜,见于风邪中络,或为中风病风痰阻络。惊恐貌,见于小儿惊风、狂犬病或瘿气。苦笑貌,见于新生儿脐风、破伤风。10.正确答案: 进针时针尖随着经脉循行去的方向刺入为补法;针尖迎着经脉来的方向刺入为泻法。在复习中,注意对关键字的提炼。如迎随补泻和捻转补泻都记住"顺逆"。 (一)三棱针刺法 三棱针刺法是用三棱针点刺穴位或浅表血络,放出少量血液,以防治疾病的方法。操作过程的叙述中一定要提及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感染。另外,对点刺放血的叙述,要提及"宜轻、浅、快,出血不宜过多,不要刺伤深部大动脉"。 (1)点刺出血 具体操作步骤: ①针刺前,在预定针刺部位上下用左手拇、食指向针刺处推按,使血液积聚于针刺部位。 ②对针刺部位用2%碘酒棉球消毒,再用75%酒精棉球脱碘。 ③针刺时,左手拇指、食指、中指三指捏紧被刺部位,右手持针,用拇指、食指捏住针柄,中指指腹紧靠针身下端,针尖露出3~5mm,对准已消毒部位,刺入3~5mm。 ④刺入后,随即将针迅速退出,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之出血少许,然后用消毒千棉球按压针孔。 (2)散刺法(又称围刺、豹纹刺) 操作方法:消毒后,根据病变大小的不同,持三棱针由病变边缘呈环行向中心点刺,可刺10~20针或以上。功用:去瘀生新,活血通络。多用于局部瘀血、肿痛和顽癣等。 (3)刺络法 具体操作步骤: ①用带子或橡皮管,加扎在针刺部位上端(近心端),然后迅速消毒。 ②针刺时左手拇指压在被针刺部位下端,右手持三棱针对准针刺部位的静脉,刺入脉中2~3mm。 ③刺入后立即将针退出,使其流出少量血液,出血停后,再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 ④出血时,也可轻轻按压静脉上端,以助瘀血外出,毒邪得泻。此法多用于曲泽、委中等穴。功用:急性吐泻、中暑、发热等。 (4)挑刺法 具体操作步骤: ①首先消毒,以左手按压施术部位的两侧,使其皮肤固定。 ②右手持三棱针迅速刺入皮肤1~2mm,随即将针身倾斜,挑破皮肤,使之出少量血液或黏液。 ③也可再刺入5mm深,将针身倾斜并使针身轻轻提起,挑断部分皮下纤维组织。 ④出针,局部消毒,覆盖敷料。功用:血管神经性头痛、肩周炎、失眠、胃脘痛、颈椎病、支气管哮喘等。11.正确答案: (1)腹部症状:①腹泻,以黏液脓血便为活动期主要表现。②腹痛:轻中度左下腹痉挛性疼痛,可涉及全腹。③其他:重症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2)全身症状:中重型发热、心悸、消瘦、贫血等。 (3)肠外症状:可有关节炎、虹膜炎、口腔复发性溃疡等。 (4)体征:轻中型可有下腹压痛,重型可有腹部压痛、肌紧张。12.正确答案: 肺痨与肺痿有一定的联系和区别。两者病位均在肺,但肺痿是肺部多种慢性疾患后期转归而成,肺痨后期亦可以转成肺痿。但必须明确肺痨并不等于就是肺痿,两者有因果轻重的不同。若肺痨的晚期,出现干咳、咳吐涎沫等症者,即已转属肺痿之候。在临床上肺痿是以咳吐涎沫为主症,而肺痨是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为特征。13.正确答案: 主诉:心悸反复发作2年。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患者自觉心中悸动不安反复发作2年余,诊断为心悸。患者痰火扰心,心神不宁,故见心悸时作,眠差梦多;气郁痰火互结于心胸,耗伤津液,而见胸闷烦躁,痰多黏稠,口干口苦。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均为痰火壅盛之象。辨证为痰火扰心证。 中医病证鉴别(中医执业考生作答): 心悸与奔豚的鉴别:奔豚发作之时,亦觉心胸躁动不安。《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云:"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可见,心悸为心中剧烈跳动,发自于心;奔豚乃发自少腹,向上冲逆。 诊断: 中医疾病诊断:心悸中医证候诊断:痰火扰心证 中医治法: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方剂:黄连温胆汤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14.正确答案:1.暴露应拔罐的部位。2.准备好相应物品,如镊子、酒精棉球、火柴、玻璃罐等。3.用镊子夹住一个酒精棉球,用火点燃,使火球在罐内绕1~3圈后将火退出,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罐的部位。4.使其吸住皮肤10~15分钟。15.正确答案: 一、视诊 (一)呼吸类型 以胸廓(肋间外肌)运动为主的呼吸,称为胸式呼吸;以腹部(膈肌)运动为主的呼吸,称为腹式呼吸。 一般来说,成年女性以胸式呼吸为主,儿童及成年男性以腹式呼吸为主。肺炎、重症肺结核、胸膜炎、肋骨骨折、肋间肌麻痹等胸部疾患时,因肋间肌运动受限可使胸式呼吸减弱而腹式呼吸增强。腹膜炎、腹水、巨大卵巢囊肿、肝脾极度肿大、胃肠胀气等腹部疾病及妊娠晚期,因膈肌向下运动受限可使腹式呼吸减弱而胸式呼吸增强。 (二)呼吸频率、深度及节律 成人呼吸频率为16~20次/分,呼吸与脉搏之比为1:4。新生儿较快,可达44次/分。 1.呼吸频率变化成人呼吸频率超过24次/分,称为呼吸过速,见于剧烈体力活动、发热(体温每增高1℃呼吸增加4次/分)、疼痛、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呼吸功能障碍、心力衰竭、肺炎、胸膜炎、精神紧张等。成人呼吸频率低于12次/分,称为呼吸频率过缓,见于深睡、颅内高压、黏液性水肿、吗啡及巴比妥中毒等。 2.呼吸深度变化呼吸幅度加深是呼吸中枢受到强烈刺激所致。严重代谢性酸中毒时,病人可以出现节律匀齐,深而大的呼吸,称为库斯莫尔(Kussmaul)呼吸,又称酸中毒大呼吸,见于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疾病。呼吸浅快可见于肺气肿、胸膜炎、胸腔积液、气胸、呼吸肌麻痹、大量腹水、肥胖、鼓肠、麻醉剂或镇静剂过量等。 3.呼吸节律变化 (1)潮式呼吸潮式呼吸多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炎、脑膜炎、颅内压增高以及某些中毒,也见于心力衰竭、缺氧及某些脑干损伤。有些老年人在深睡时也可出现潮式呼吸。 (2)间停呼吸又称比奥(Biot)呼吸。间停呼吸较潮式呼吸更严重,多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损伤、颅内高压、脑炎、脑膜炎等疾病,常为临终前的危急征象。 二、触诊 (一)触觉语颤 语颤增强常见于:①肺实变: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肺梗死、肺结核、肺脓肿及肺癌等。②压迫性肺不张:见于胸腔积液上方受压而萎瘪的肺组织及受肿瘤压迫的肺组织。③较浅而大的肺空洞:见于肺结核、肺脓肿、肺肿瘤所致的空洞。 语颤减弱或消失主要见于:①肺泡内含气量增多:如肺气肿及支气管哮喘发作时。②支气管阻塞:如阻塞性肺不张、气管内分泌物增多。③胸壁距肺组织距离加大:如胸腔积液、气胸、胸膜高度增厚及粘连、胸壁水肿或高度肥厚、胸壁皮下气肿。④体质衰弱:因发音较弱而语颤减弱。大量胸腔积液、严重气胸时,语颤可消失。 (二)胸膜摩擦感 胸膜有炎症时,两层胸膜因有纤维蛋白沉着而变得粗糙,呼吸时壁层和脏层胸膜相互摩擦而产生震动引起胸膜摩擦感。触诊时,检查者用手掌轻贴胸壁,令病人反复做深呼吸,此时若有皮革相互摩擦的感觉,即为胸膜摩擦感。胸膜的任何部位均可出现胸膜摩擦感,但以腋中线第5~7肋间隙最易感觉到,胸膜摩擦感的临床意义同胸膜摩擦音。 三、叩诊 肺部叩诊采用间接叩诊法。先检查前胸部,再检查背部,自上而下,沿肋间隙逐一向下叩诊,两侧对称部位要对比叩诊。 (一)正常胸部叩诊音 正常肺部叩诊呈清音。在肺与肝或心交界的重叠区域,叩诊时为浊音,又称肝脏或心脏的相对浊音区。叩诊未被肺遮盖的心脏或肝脏时为实音,又称心脏或肝脏的绝对浊音区。前胸左下方为胃泡区,叩诊呈鼓音,其上界为左肺下缘,右界为肝脏,左界为脾脏,下界为肋弓。 (二)肺部定界叩诊 1.肺下界平静呼吸时,右肺下界在右侧锁骨中线、腋中线、肩胛线分别为第6、第8、第10肋骨。左肺下界除在左锁骨中线上变动较大(因有胃泡鼓音区)外,其余与右侧大致相同。 矮胖体型或妊娠时,肺下界可上移一肋;消瘦体型者,肺下界可下移一肋。卧位时肺下界可比直立时升高一肋。病理情况下,肺下界下移见于肺气肿;肺下界上移见于肺不张、肺萎缩、胸腔积液、气胸、胸膜增厚粘连,以及腹压增高所致的膈肌上抬如腹水、鼓肠、肝脾肿大、腹腔肿瘤、膈肌麻痹。胸腔积液和气胸时,肺下界上移而膈肌下移,气体位于两者之间。下叶肺实变、胸腔积液、胸膜增厚时,肺下界不易叩出。 2.肺下界移动度正常人,两侧肺下界移动度为6~8cm,若肺组织弹性减退、胸膜粘连或膈肌移动受限,则肺下界移动度减小,见于阻塞性肺气肿、胸腔积液、气胸、肺不张、胸膜粘连、肺炎及各种原因所致的腹压增高。当胸腔大量积液、积气或广泛胸膜增厚粘连时,肺下界移动度难以叩出。 (三)胸部病理性叩诊音 1.浊音或实音见于:①肺组织含气量减少或消失:如肺炎、肺结核、肺梗死、肺不张、肺水肿、肺硬化等;②肺内不含气的病变:如肺肿瘤、肺包囊虫病、未穿破的肺脓肿等;③胸膜腔病变:如胸腔积液、胸膜增厚粘连等;④胸壁疾病:如胸壁水肿、肿瘤等。 2.鼓音产生鼓音的原因是肺部有大的含气腔,见于气胸及直径大于3~4cm的浅表肺空洞,如空洞型肺结核、液化破溃了的肺脓肿或肺肿瘤。 3.过清音为介于鼓音和清音之间的音响,见于肺内含气量增加且肺泡弹性减退者,如肺气肿、支气管哮喘发作时。 四、听诊 (一)正常呼吸音 1.支气管呼吸音支气管呼吸音颇似将舌抬高后张口呼吸时所发出的"哈"音。支气管呼吸音音强调高,吸气时弱而短,呼气时强而长。正常人在喉部、锁骨上窝、背部第6颈椎至第2胸椎附近,均可听到支气管呼吸音。如在肺部其他部位听到支气管呼吸音则为病理现象。 2.肺泡呼吸音肺泡呼吸音的吸气较呼气音强,且音调更高,时限更长。正常人,除了上述支气管呼吸音的部位和下述的支气管肺泡呼吸音的部位外,其余肺部都可听到肺泡呼吸音。 3.支气管肺泡呼吸音亦称混合呼吸音,特点是吸气音和呼气音的强弱、音调、时限大致相等。正常人在胸骨角附近,肩胛间区的第3、4胸椎水平及右肺尖可以听到支气管肺泡呼吸音。 (二)病理性呼吸音 1.病理性肺泡呼吸音为肺脏发生病变时所引起的肺泡呼吸音减弱、增强或性质改变。 (1)肺泡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可为双侧、单侧或局部的肺泡呼吸音减弱或消失,由进入肺泡内的空气量减少,气流速度减慢或声音传导障碍引起。常见于:①呼吸运动障碍:如全身衰弱、呼吸肌瘫痪、腹压过高、胸膜炎、肋骨骨折、肋间神经痛等。②呼吸道阻塞: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喉或大支气管肿瘤等。③肺顺应性降低:肺顺应性降低可使肺泡壁弹性减退,充气受限而使呼吸音减弱,如肺气肿、肺淤血、肺间质炎症等。④胸腔内肿物:如肺癌、肺囊肿等。⑤胸膜疾患:如胸腔积液、气胸、胸膜增厚及粘连等。 (2)肺泡呼吸音增强与呼吸运动及通气功能增强,进入肺泡的空气流量增多,流速加快有关。双侧肺泡呼吸音增强见于运动、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因体内需氧量增加,使呼吸加深、加快;贫血、代谢性酸中毒时,可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深长,从而引起双侧肺泡呼吸音增强。肺脏或胸腔病变使一侧或一部分肺的呼吸功能减弱或丧失,则健侧或无病变部分的肺泡呼吸音可出现代偿性增强。 2.病理性支气管呼吸音在正常肺泡呼吸音分布的区域内听到支气管呼吸音,即为病理性支气管呼吸音,亦称管呼吸音。常由下列病变引起: (1)肺组织实变主要是炎症性肺实变,常见于大叶性肺炎实变期、肺结核(大块渗出性病变),也见于肺脓肿、肺肿瘤及肺梗死。 (2)肺内大空洞当肺内大空洞与支气管相通,气流进入空洞产生漩涡振动或支气管呼吸音的音响在空腔内产生共鸣而增强,再加上空腔周围实变的肺组织有利于声波传导,因此,可以听到支气管呼吸音。常见于肺结核、肺脓肿、肺癌形成空洞时。 (3)压迫性肺不张见于胸腔积液、肺部肿块等肺组织受压发生肺不张时。 3.病理性支气管肺泡呼吸音在正常肺泡呼吸音分布的区域内听到支气管肺泡呼吸音,称为病理性支气管肺泡呼吸音。常见于肺实变区小且与正常肺组织掺杂存在,或肺实变部位较深并被正常肺组织所遮盖。 (三)啰音 1.干啰音由气流通过狭窄的支气管时发生漩涡,或气流通过有黏稠分泌物的管腔时冲击黏稠分泌物引起的振动所致。 (1)听诊特点①吸气和呼气时都可听到,但常在呼气时更加清楚,因为呼气时管腔更加狭窄;②性质多变且部位变换不定,如咳嗽后可以增多、减少、消失或出现,多为黏稠分泌物移动所致。干啰音可分为鼾音、哨笛音、哮鸣音。 (2)临床意义干啰音是支气管有病变的表现。如两肺都出现干啰音,见于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肺炎、心源性哮喘等。局限性干啰音是由局部支气管狭窄所致,常见于支气管局部结核、肿瘤、异物或黏稠分泌物附着。局部而持久的干啰音见于肺癌早期或支气管内膜结核。 2.湿啰音(水泡音)是因为气道或空洞内有较稀薄的液体(渗出物、黏液、血液、漏出液、分泌液),呼吸时气流通过液体形成水泡并立即破裂时所产生的声音,很像用小管插入水中吹气时所产生的水泡破裂音,故也称水泡音。 (1)听诊特点①吸气和呼气时都可听到,以吸气终末时多而清楚,因吸气时气流速度较快且较强,吸气末气泡大,容易破裂;②部位较恒定,性质不易改变。 (2)分类按支气管口径大小可分为大、中、小湿啰音。 (3)临床意义湿啰音是肺与支气管有病变的表现。湿啰音两肺散在性分布,常见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血行播散型肺结核、肺水肿;两肺底分布,多见于肺淤血、肺水肿及支气管肺炎;一侧或局限性分布,常见于肺炎、肺结核(多在肺上部)、支气管扩张症(多在肺下部)、肺脓肿、肺癌及肺出血等。 3.捻发者病理性捻发音见于肺炎早期、肺结核早期、肺淤血、纤维性肺泡炎等。 (四)听觉语音 听觉语音减弱见于过度衰弱、支气管阻塞、肺气肿、胸腔积液、气胸、胸膜增厚或水肿。听觉语音增强见于肺实变、肺空洞及压迫性肺不张。 听觉语音增强、响亮,且字音清楚,称为支气管语音,见于肺组织实变,此时常伴有触觉语颤增强、病理性支气管呼吸音等肺实变的体征,但以支气管语音出现最早。 (五)胸膜摩擦音 胸膜摩擦音在吸气和呼气时皆可听到,一般以吸气末或呼气开始时较为明显。屏住呼吸时胸膜摩擦音消失,可借此与心包摩擦音区别。深呼吸或在听诊器体件上加压时胸膜摩擦音常更清楚。胸膜摩擦音可发生于胸膜的任何部位,但最常见于脏层胸膜与壁层胸膜发生位置改变最大的部位——胸廓下侧沿腋中线处。 胸膜摩擦音是干性胸膜炎的重要体征。胸膜摩擦音见于:①胸膜炎症:如结核性胸膜炎、化脓性胸膜炎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胸膜炎症;②原发性或继发性胸膜肿瘤;③肺部病变累及胸膜:如肺炎、肺梗死等;④胸膜高度干燥:如严重脱水等;⑤其他:如尿毒症等。 五、常见呼吸系统病变的体征16.正确答案: 肺痨是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疾患,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为主要临床特征。 【病因病机】 1.病因 (1)感染"痨虫":与病人直接接触,致痨虫侵入人体为害。举凡酒食、问病、看护,或与患者朝夕相处,都是导致感染的条件。本病有致病的特殊因子,在病原学说上,提出痨虫感染是形成本病的病因。 (2)正气虚弱:①禀赋不足:由于先天素质不强,小儿发育未充,"痨虫"入侵致病。②酒色劳倦:酒色过度,耗损精血,正虚受感。或劳倦太过,忧思伤脾,脾虚肺弱,痨虫入侵。③病后失调:大病或久病后失于调治(如麻疹、哮喘等病),或外感咳嗽,经久不愈,或胎产之后失于调养(如产后劳)等,正虚受感。④营养不良:生活贫困,营养不充,体虚不能抗邪而致感受痨虫。 2.病机从"瘵虫"侵犯的病变部位而言,则主要在肺。由于肺主呼吸,受气于天,吸清呼浊,若肺脏本体虚弱,卫外功能不强,或因其他脏器病变耗伤肺气,导致肺虚,则"瘵虫"极易犯肺,侵蚀肺体,而致发病。 由于脏腑之间有互相资生、制约的关系,因此在病理情况下,肺脏局部病变,也必然会影响到其他脏器和整体,故有"其邪辗转,乘于五脏"之说,其中与脾肾两脏的关系最为密切,同时也可涉及心肝。 肺痨久延而病重者,因精血亏损可以发展到肺、脾、肾三脏交亏。或因肺病及肾,肾虚不能助肺纳气;或因脾病及肾,脾不能化精以资肾,由后天而损及先天;甚则肺虚不能佐心治节血脉之运行,而致气虚血瘀,出现气短、喘息、心慌、唇紫、浮肿、肢冷等重症。 病理性质主要在阴虚,并可导致气阴两虚,甚则阴损及阳。肺喜润而恶燥,痨虫犯肺,侵蚀肺叶,肺体受病,阴分先伤,故见阴虚肺燥之候。 由于病情有轻重之分,病变发展阶段不同,病理也随之演变转化。一般而言,初起肺体受损,肺阴耗伤,肺失滋润,故见肺阴亏损之候;继则阴虚生内热,而致阴虚火旺;或因阴伤气耗,阴虚不能化气,导致气阴两虚,甚则阴损及阳,而见阴阳两虚之候。 【诊断要点】 1.有与肺痨病人的长期密切接触史。 2.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形体明显消瘦为主要临床表现。 3.初期病人仅感疲劳乏力、干咳、食欲不振,形体逐渐消瘦。 【类证鉴别】 1.肺痨与虚劳《内经》、《金匮要略》均将肺痨(痨瘵)归属于"虚劳"、"虚损"的范围,提示本病的发展每可导致患者身体日益消瘦,体虚不复,形成劳损。及至唐宋,因认识到本病具有传染性,乃进一步与虚劳明确区分开来,明清医籍有时将痨瘵附于虚劳之后论述,既认为两者有一定的联系,也说明又有不同之处。对比言之,肺痨具有传染特点,是一个独立的慢性传染性疾患,有其发生发展及传变规律。虚劳病缘内伤亏损,是多种慢性疾病虚损证候的总称。肺痨病位主要在肺,不同于虚劳的五脏并重,以肾为主。肺痨的病理主在阴虚,不同于虚劳的阴阳并重。 2.肺痨与肺痿肺痨与肺痿有一定的联系和区别。两者病位均在肺,但肺痿是肺部多种慢性疾患后期转归而成,如肺痈、肺痨、久嗽等导致肺叶痿弱不用,俱可成痿。肺痨后期可以转成肺痿,但必须明确肺痨并不等于就是肺痿,两者有因果轻重的不同。若肺痨的晚期,出现干咳、咳吐涎沫等症者,即已转属肺痿之候。在临床上肺痿是以咳吐浊唾涎沫为主症,而肺痨是以咳嗽、咳血、潮热、盗汗为特征。 【辨证论治】 1.肺阴亏损证 主症:干咳,咳声短促,或咯少量黏痰,或痰中带有血丝,色鲜红,胸部隐隐闷痛,午后自觉手足心热,或见少量盗汗,皮肤干灼,口干咽燥,疲倦乏力,纳食不香,苔薄白,边尖红,脉细数。 病机概要:阴虚肺燥,肺失滋润,肺伤络损。 治法:滋阴润肺。 代表方剂:月华丸加减。 常用药物:北沙参、麦冬、天冬、玉竹、百合、白及、百部等。 2.虚火灼肺证 主症:呛咳气急,痰少质黏,或吐痰黄稠量多,时时咯血,血色鲜红,混有泡沫痰涎,午后潮热,骨蒸,五心烦热,颧红,盗汗量多,口渴心烦,失眠,性情急躁易怒,或胸胁掣痛,男子可见遗精,女子月经不调,形体日益消瘦,舌干而红,苔薄黄而剥,脉细数。 病机概要:肺肾阴伤,水亏火旺,燥热内灼,络损血溢。 治法:滋阴降火。 代表方剂: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加减。 常用药物:南沙参、北沙参、麦冬、玉竹、百合、百部、白及、生地、五味子、玄参、阿胶、龟板、冬虫夏草等。 3.气阴耗伤证 主症:咳嗽无力,气短声低,咳痰清稀色白,量较多,偶或夹血,或咯血,血色淡红,午后潮热,伴有畏风,怕冷,自汗与盗汗可并见,纳少神疲,便溏,面色白,颧红,舌质光淡,边有齿印,苔薄,脉细弱而数。 病机概要:阴伤气耗,肺脾两虚,肺气不清,脾虚不健。 治法:益气养阴。 代表方剂: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加减。 常用药物:党参、黄芪、白术、甘草、山药、北沙参、麦冬、地黄、阿胶、五味子、冬虫夏草、白及、百合、紫菀、冬花、苏子等。 4.阴阳虚损证 主症:咳逆喘息,少气,咯痰色白有沫,或夹血丝,血色暗淡,潮热,自汗,盗汗,声嘶或失音,面浮肢肿,心慌,唇紫,肢冷,形寒,或见五更泄泻,口舌生糜,大肉尽脱,男子遗精阳痿,女子经闭,苔黄而剥,舌质光淡隐紫,少津,脉微细而数,或虚大无力。 病机概要:阴伤及阳,精气虚竭,肺、脾、肾三脏俱损。 治法:滋阴补阳。 代表方剂:补天大造丸加减。 常用药物:人参、黄芪、白术、山药、麦冬、生地、五味子、阿胶、当归、枸杞、山萸肉、龟板、鹿角胶、紫河车等。 【预防与调护】 1.对于本病应注意防重于治,要求在接触患者时,身佩安息香,或用雄黄擦鼻,同时要饮食适宜,不可饥饿,若体虚者,可服补药。 2.既病之后,不但要耐心治疗,还应重视摄生,禁烟酒,慎房事,怡情志,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加强食养,忌食一切辛辣刺激动火燥液之物。17.正确答案:1.被检查者仰卧,将一侧下肢伸直,另一侧下肢抬起。2.然后将抬起下肢的足跟置于对侧膝盖下缘处。3.观察被检查者能否准确将足跟沿胫骨前缘直线下移。18.正确答案: (1)原发性肝癌:AFP是目前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最特异的标志物。 (2)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3)妊娠3~4个月后,AFP上升,7~8个月达高峰(<400μg/L),分娩后约3周即恢复正常。孕妇血清中AFP异常升高,有可能为胎儿神经管畸形。 (4)其他:生殖腺胚胎性肿瘤、胃癌、胰腺癌等,血中AFP也可增加。19.正确答案: 根据出血的性质,可采取以下相应的止血方法。 1.指压止血用手指或手掌压迫出血部位动脉近心端,暂时控制出血。 2.包扎止血有加压包扎和填塞止血两种。(1)加压包扎法:用急救包或厚敷料覆盖伤口,再用绷带加压包扎,该法经常用于四肢的创伤出血。(2)填塞止血法:适用于腋窝、腹股沟、臀部等处的出血。可用灭菌纱布或凡士林纱布、明胶海绵等填塞创腔,并加压包扎固定。一般伤后3~5天取出纱布。 3.止血带止血可分为充气止血带、橡皮管止血带、就便替代物止血。 4.屈曲肢体加垫止血。 5.手术止血。20.正确答案: 常用药物有: ①第一线化疗药物: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吡嗪酰胺。 ②第二线化疗药物:乙胺丁醇,对氨基水杨酸。 ③其他:如利福布汀、喹诺酮类、抗结核药物复合剂、罗红霉素等。第三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正确答案:(一)现病史1.根据主诉了解从发病到就诊前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诊治经过及相关的鉴别诊断(1)询问发病时间、起病缓急、病因和诱因。(2)了解心慌及胸闷等主要症状与伴随症状的发生、发展、程度及演变情况。(3)是否有气急、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头晕等相关症状。(4)结合中医十问了解目前疾病的情况。2.诊疗经过(1)是否到医院诊治?是否做过心电图等检查?(2)用过何种药物治疗?效果如何?(二)相关病史1.与该病有关的其他病史:既往有无类似病史,有无家族史,有无甲亢史、经带胎产史等。2.药物过敏史。2.正确答案: 肺胀的治疗原则根据标本虚实,分别选用祛邪扶正之法。标实者,分别采取祛邪宣肺(辛温或辛凉),降气化痰(温化、清化),温阳利水(通阳、淡渗),甚或开窍、息风、止血等法;本虚者宜扶正,补益肺、脾、肾,益气养阴、阴阳双补;正气欲脱时则应扶正固脱,救阴回阳。3.正确答案: 1.胸廓正常胸部X线影像是胸腔组织器官及胸壁软组织、骨骼、心、肺、大血管、胸膜、膈肌等相互重叠的综合投影。(1)胸壁软组织①胸锁乳突肌和锁骨上皮肤皱褶;②胸大肌。(2)骨骼①肋骨:起于胸椎两侧,后段呈水平向外走行,前段自上向内下倾斜走行形成肋弓。肋骨前后端不在同一水平,一般第6肋骨前端相当于第10肋骨后端的高度。第1~10肋骨前端有肋软骨与胸骨相连,因软骨不显影,故X线片上肋骨前端状似游离。②肩胛骨。③锁骨。④胸骨。(3)胸膜衬于胸壁内面的胸膜,为壁层胸膜;包绕于肺表面者为脏层胸膜。基间为间隙,即胸膜腔。位于叶间裂的叶间胸膜经常可以看到,如斜裂胸膜和水平裂胸膜。 2.肺(1)肺野是含有空气的肺在胸片上所显示的透明区域。通常将一侧肺野纵行分为三等份,称为内、中、外带。又分别在第2、4肋骨前端下缘画一水平线,将肺野分为上、中、下三野。(2)肺门正常肺门阴影主要由肺动脉、肺叶动脉、肺段动脉、伴行支气管以及与肺动脉重叠的肺静脉阴影构成。后前位上,肺门位于两肺中野内带第2~5前肋间处,左侧比右侧高1~2cm。(3)肺纹理由肺动脉、肺静脉及支气管形成,主要成分是肺动脉及其分支。肺纹理自肺门向外围延伸,随着血管的逐级分支而逐渐变细。肺纹理的改变受多种因素影响,密切结合临床进行分析,对多种心肺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4)肺叶、肺段和肺小叶右肺有上、中、下三叶,左肺上有上、下两叶。各肺叶由叶间裂分隔。(5)气管、支气管气管起于环状软骨下缘,长11~13cm,宽1.5~2cm,在第5~6胸椎平面分为左、右主支气管。两侧主支气管逐渐分出叶、肺段、小支气管,经多次分支,最后与肺泡相连。终末细支气管以上的支气管仅有传输空气的作用,终末细支气管以下的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和肺泡囊则兼有气体传输和气体交换两种作用。(6)肺实质和肺间质肺实质为肺部具有气体交换功能的含气间隙及结构。肺间质是肺的支架组织,分布于支气管、血管周围,肺泡间隔及脏层胸膜下。3.纵隔位于胸骨之后,胸椎之前,介于两肺之间。其中包含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主支气管、淋巴组织、胸腺、神经及脂肪等。纵隔的分区在判断纵隔病变的来源和性质上有重要意义。纵隔的分区方法有数种,简单的分法是以胸骨柄下缘到第4胸椎下缘的连线为界,将纵隔分为上下两部分,上纵隔又以气管的后缘为界,分为前、后纵隔。下纵隔以心包为界,划分为前、中、后三区。4.膈是分隔胸腔和腹腔的一块扁肌,两侧呈圆顶状,内侧与心脏形成心膈角。右膈顶较左侧高1~2cm,一般位于第9、10后肋水平。呼吸时两膈上下对称运动,运动范围为1~3cm,深呼吸时可达3~6cm。膈的形态、位置及运动,可因膈的发育及胸膜腔的病变而改变。4.正确答案: 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咯吐痰液而言,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分别言之,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 【病因病机】 1.病因 (1)外感六淫:外感咳嗽为六淫之邪,从口鼻或皮毛而入,侵袭肺系,或因吸入烟尘、异味气体,肺气被郁,肺失宣降。多因起居不慎,寒温失宜,或过度疲劳,肺的卫外功能减退或失调,以致在天气冷热失常,气候突变的情况下,外邪入客于肺导致咳嗽。 (2)内邪干肺:内伤咳嗽总由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所致,可分其他脏腑病变涉及于肺和肺脏自病两端。它脏及肺由于饮食不调者,可因嗜烟好酒,烟酒辛温燥烈,熏灼肺胃;或因过食肥甘辛辣炙,酿湿生痰;或因平素脾运不健,饮食精微不归正化,变生痰浊,肺脉连胃,痰邪上干,乃生咳嗽;或由情志不遂,郁怒伤肝,肝失条达,气机不畅,日久气郁化火,因肝脉布胁而上注于肺,故气火循经犯肺,发为咳嗽。肺脏自病者,常因肺系疾病迁延不愈,阴伤气耗,肺的主气功能失常,以致肃降无权,肺气上逆作咳。2.病机咳嗽的病变主脏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主要病机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外感咳嗽属于邪实,为六淫外邪犯肺,肺气壅遏不畅所致。因于风寒者,肺气失宣,津液凝滞;因于风热者,肺气不清,热蒸液聚为痰;因于风燥者,燥邪灼津生痰,肺气失于润降,则发为咳嗽。若外邪未能及时解散,还可发生演变转化,如风寒久郁化热,风热灼津化燥,肺热蒸液成痰等。内伤咳嗽,病理因素主要为"痰"与"火"。而痰有寒热之别,火有虚实之分。痰火可互为因果,痰可郁而化火(热),火能炼液灼津为痰。多由脏腑功能失调,内邪上干于肺所致。常反复发作,迁延日久,脏气多虚,故属邪实与正虚并见。虚实之间尚有先后主次的不同。它脏有病而及肺者,多因实致虚。如肝火犯肺者,每见气火炼液为痰,灼伤肺津。痰湿犯肺者,多因湿困中焦,水谷不能化为精微上输以养肺,反而聚生痰浊,上干于肺,久延则肺脾气虚,气不化津,痰浊更易滋生。甚则病及于肾,以致肺虚不能主气,肾虚不能纳气,由咳致喘。如痰湿蕴肺,遇外感引触,痰从热化,则易耗伤肺阴。肺脏自病者,多因虚致实。如肺阴不足每致阴虚火炎,灼津为痰;肺气亏虚,气不化津,津聚成痰,甚则痰从寒化为饮。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可相互为病。外感咳嗽如迁延失治,邪伤肺气,更易反复感邪,而致咳嗽屡作,肺脏益伤,逐渐转为内伤咳嗽。内伤咳嗽,肺脏有病,卫外不强,易受外邪引发或加重,在气候转冷时尤为明显。久则肺脏虚弱,阴伤气耗,由实转虚。于此可知,咳嗽虽有外感、内伤之分,但两者又可互为因果。 【诊断要点】 1.临床以咳嗽、咯痰为主要表现。 2.应询察病史的新久,起病的缓急,是否兼有表证,判断外感和内伤。外感咳嗽,起病急,病程短,常伴肺卫表证。内伤咳嗽,常反复发作,病程长,多伴其他兼证。 【类证鉴别】 咳嗽与咳喘的鉴别:咳嗽仅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不伴喘证;咳喘则咳而伴喘,常因咳嗽反复发作,由咳致喘,临床以咳喘并作为特点。 【辨证论治】 (一)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证 主症: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或见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病机概要:风寒袭肺,肺气失宣。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代表方剂: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常用药物:麻黄、杏仁、桔梗、前胡、甘草、橘皮、金沸草等。 2.风热犯肺证 主症: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黏稠或黄,咳时汗出,常伴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身楚,或见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病机概要:风热犯肺,肺失清肃。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代表方剂:桑菊饮加减。常用药物:桑叶、菊花、薄荷、连翘、前胡、牛蒡子、杏仁、桔梗、大贝母、枇杷叶等。 3.风燥伤肺证 主症:干咳,连声作呛,喉痒,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小数。病机概要:风燥伤肺,肺失清润。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代表方剂:桑杏汤加减。常用药物:桑叶、薄荷、豆豉、杏仁、前胡、牛蒡子、南沙参、大贝母、天花粉、梨皮、芦根等。 (二)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证 主症: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因痰而嗽,痰出咳平,痰黏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每于早晨或食后则咳甚痰多,进甘甜油腻食物加重,胸闷,脘痞,呕恶,食少,体倦,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象濡滑。病机概要: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治法: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代表方剂: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常用药物:法半夏、陈皮、茯苓、苍术、川朴、杏仁、佛耳草、紫菀、款冬花等。 2.痰热郁肺证 主症: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黏厚或稠黄,咯吐不爽,或有热腥味,或咯血痰,胸胁胀满,咳时引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而黏,欲饮水,舌质红,舌苔薄黄腻,脉滑数。病机概要:痰热壅肺,肺失肃降。治法:清热肃肺,豁痰止咳。代表方剂:清金化痰汤加减。常用药物:黄芩、山栀、知母、桑白皮、杏仁、贝母、瓜蒌、海蛤壳、竹沥、半夏、射干等。 3.肝火犯肺证 主症: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咽干口苦,常感痰滞咽喉而咯之难出,量少质黏,或如絮条,胸胁胀痛,咳时引痛,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舌红或舌边红,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病机概要:肝郁化火,上逆侮肺。治法:清肺泻肝,顺气降火。代表方剂: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加减。常用药物:桑白皮、地骨皮、黄芩、山栀、丹皮、青黛、海蛤壳、粳米、甘草、苏子、竹茹、枇杷叶等。 4.肺阴亏耗证 主症:干咳,咳声短促,痰少黏白,或痰中带血丝,或声音逐渐嘶哑,口干咽燥,或午后潮热,颧红,盗汗,日渐消瘦,神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病机概要:肺阴亏虚,虚热内灼,肺失润降。治法:滋阴润肺,化痰止咳。代表方剂:沙参麦冬汤加减。常用药物:沙参、麦冬、花粉、玉竹、百合、甘草、贝母、甜杏仁、桑白皮、地骨皮等。 【预防与调护】 1.预防的重点在于提高机体卫外功能,增强皮毛腠理御寒抗病能力。若有感冒及时诊治。若久咳自汗出者,可酌选玉屏风散、生脉饮服用。 2.对于咳嗽的预防,首应注意气候变化,防寒保暖,饮食不宜甘肥、辛辣及过咸,嗜酒及吸烟等不良习惯尤当戒除,避免刺激性气体伤肺。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平素易于感冒者,配合防感冒保健操,面部迎香穴按摩,夜间足三里艾熏。 3.外感咳嗽,如发热等全身症状明显者,应适当休息。内伤咳嗽多呈慢性反复发作,尤其应当注意起居饮食的调护,可据病情适当选食梨、莱菔、山药、百合、荸荠、枇杷等。注意劳逸结合。缓解期应坚持"缓则治本"的原则,补虚固本以图根治。5.正确答案: 1.先在施术部位涂上润滑剂,如凡士林。 2.将罐吸附上后,以手握住罐底,稍倾斜。 3.慢慢向前推动,如此上下左右来回推拉移动数十次。 4.至皮肤潮红或瘀血为止。6.正确答案: ①正位侧位显示颈椎生理曲度减小或消失,椎间隙变窄,椎体前后缘骨质增生,钩椎关节、关节突关节增生及椎间孔变窄等退行性改变征象。 ②颈椎正位及斜位也可见钩椎关节骨赘形成,并向侧方突出。 ③颈椎屈伸位检查有颈椎节段不稳,其中以颈3~4常见。7.正确答案:一、肩髃1.定位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肩外展或平举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2.主治(1)肩臂挛痛、上肢不遂等肩、上肢病证;(2)瘾疹。二、百会1.定位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或当头部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2.操作平刺0.5~0.8寸。8.正确答案:1.听诊方法取坐位或仰卧位,口微张开保持呼吸均匀,顺序:肺尖开始,由上→下、从前胸→侧胸→背部,应左右、上下进行对比。2.听诊内容①正常呼吸音;②异常呼吸音;③听觉语音;④啰音、捻发音;⑤胸膜摩擦音。9.正确答案: 1.足三里 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脊外一横指处。 2.三阴交 内踝上三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3.太冲 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10.正确答案:1.用左手示、中二指或拇、示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2.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示、中二指或拇、示二指的之间刺入。3.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11.正确答案:一、阳陵泉1.定位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2.主治(1)黄疸、胁痛、口苦、呕吐、吞酸等肝胆犯胃病证;(2)膝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